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超临界CO_2萃取五角枫挥发物及其对光肩星天牛的嗅觉行为反应



全 文 :第 43 卷 第 6 期
2 0 0 7年 6 月
林 业 科 学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Vol.43 , No.6
Jun., 2 0 0 7
超临界 CO2 萃取五角枫挥发物及其
对光肩星天牛的嗅觉行为反应*
张风娟1 ,2 武晓颖1 杨 莉1 金幼菊1
(1.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 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昌黎 066600)
关键词: 超临界 CO2 萃取技术;光肩星天牛;嗅觉行为反应;最佳萃取条件
中图分类号:S7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07)06-0146-06
收稿日期:2005-12-0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课题(2001BA509B0903)863项目(2003AA249070)
*本文为中国林学会昆虫分会推荐的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优秀论文。
Volatiles on Behavior Responses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by the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of Acer mono
Zhang Fengjuan1 , 2 Wu Xiaoying1 Yang Li Jin Youju1
(1.College of Plant Sciences ,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2.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Changli 066600)
Abstract: The mixture compound extracted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can attracted the insect directly ,which
was the new approach to search after the attractant.Volatiles could be used to bioassay.Results of behavior responses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to the volatiles extracted from Acer mono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showed that extracts
of 25 MPa , 35 ℃was attractive to A.glabripennis significantly than others.Extracts of 25 MPa , 35 ℃was the optimum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condition.The analysis of GC-MS showed that the main compound were 3-hexenol and ethyl
acetate.
Key words: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Anoplophora glabripennis;behavior responses;optimum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是我国重要的多食性蛀干害虫 ,已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黄竞芳等 ,
1991;1992;阎凤鸣 ,2002)。在光肩星天牛寻找寄主植物的识别过程中 ,由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性信息化学
物质起着重要的通讯引导作用(景谦平等 ,2001)。利用这些天然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来防治光肩星天牛具有
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但是如何获得这些天然的活性物质 ,怎样才能得到好的生物测定结果 ,一直是困
扰研究工作者的一个难题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近 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化工技术 ,因其萃取能力强 ,无污染 ,操作温度低等诸
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 、中草药提取等领域。挥发物成分因其分子量较小和沸点低 ,因而采用超临界
CO2 萃取技术易得到(景谦平等 ,2001;Hawthome et al.,1988;Henning et al., 1992);此外 ,用超临界CO2 萃取
技术萃取出的挥发性物质可以直接用于昆虫嗅觉测定 ,这就为从寄主植物挥发物中筛选对光肩星天牛有引
诱活性的化学组分 ,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1 材料与方法
1.1 五角枫(Acer mono)挥发性物质的超临界 CO2 萃取 以生长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苗圃内的多年生五角
枫为试验材料 ,将 1 ~ 2年生枝条剪成 1 cm 左右小段后置于 0.3 L 萃取釜中进行萃取 。
萃取条件:萃取压力设 15 、20 、25 MPa 3个水平;萃取温度设 35 、40 、45 ℃3个水平。采用 CL-2型超临
界流体萃取机(北京合世科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进行萃取。超临界萃取的具体流程为:五角枫枝条
剪断后称质量 装萃取釜 超临界萃取设备各部分控制合适的温度 、压力 、时间 在超临界状态下萃取 降压
由脱脂棉吸附 动态收集到吸附管中 TCT-GC MS 分析 。
为便于进行光肩星天牛的嗅觉测定试验 ,该流程中采用脱脂棉作为载体以吸附萃取获得的挥发物 。并
将吸附有挥发物的载体仔细 、快速地称质量 ,分为 0.8 、1.2和 1.6 mg 3个水平进行生物测定。以等量的未经
任何处理的脱脂棉作为对照。
1.2 五角枫挥发物的动态顶空采集及其 TCT-GC-MS 分析 采用动态顶空法采集脱脂棉中的挥发物 ,用
TCT -GC-MS (Trace 2000 Voyager , Finnigan , Thermo Quest)对挥发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Jin et al., 2004)。
通过 Xcalibur1.2版本应用软件检索 NIST 98谱图库兼顾保留时间来鉴定物质。挥发物定量采用峰面积归一
化法表示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1.3 五角枫超临界 CO 2萃取物嗅觉行为生物测定 嗅觉行为测定采用 Y型嗅觉仪 ,试验方法参照文献(李
继泉 ,2003)。试验时 ,挑选活力较强并且触角完好的雌性光肩星天牛作为供试昆虫。每次试验从放虫口放
入1头光肩星天牛后开始计时 ,每次观察 20 min ,重复 10次 。
分别称取 0.8 、1.2 、1.6 mg 吸附有萃取物的脱脂棉放在样品口;同等质量的未经任何处理的脱脂棉放在
对照臂口 。每个萃取条件下重复 3次 。
图 1 不同萃取条件下各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
Fig.1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the volatil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
2 结果与分析
2.1 五角枫超临界 CO2 萃取物的 GC-MS分析 在所设置的 8种萃取条件下 ,五角枫超临界 CO2 萃取物的
GC-MS鉴定结果如图 1所示 。五角枫超临界CO2 萃取物是由许多挥发性物质组成的 。在所有萃取条件下
均检测出的化合物有:正己烷 、辛烷 、3-己烯醛 、庚醛 、Z -2-戊烯-1-醇 、3-己烯醇 、乙基己醇 、1-甲基
环庚醇 、2-癸烯-1-醇 、丁酸-2-己烯酯 、乙酸乙酯 、α-蒎烯 、β -蒎烯 、柠檬烯 、2-癸酮 、环己基异硫氰酸
酯等 。在不同压力 、温度条件下 ,萃取得到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有所差异 。例如 ,在 15 MPa-45℃
萃取条件下 ,所得的 48种超临界 CO2 萃取物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 ,其中 3-己烯醛的相对含量最高 ,达
34.15%;醇类含量次之 ,其中 3-己烯醇相对含量最高 ,为 13.11%。在 15MPa-40 ℃条件下萃取所得的 51
种挥发物中 ,醇类物质含量最高 ,其次为醛类化合物 ,其中 3-己烯醇相对含量最高 ,为 35.93%。在 15 MPa
-35 ℃条件下萃取所得的 36种挥发物中烷烃类含量最高 ,其次是醇类化合物 。在 20 MPa-45 ℃条件下萃
取所得的 50种挥发物中 ,醇类含量最高 ,其次为酯类化合物 ,其中醇类化合物中以 2-壬烯-1-醇为主 ,酯
类中以乙酸乙酯为主 。在 20 MPa-40 ℃条件下萃取所得的41种挥发物中以醇类为主 ,其次为醛类化合物 ,
其中分别以3-己烯醇和壬醛为主 。在 20 MPa-35 ℃条件下萃取所得的 40种挥发物中以醇类化合物含量
最高 ,为 82.95%,其中3-己烯醇含量高 ,为74.12%。在25MPa-35 ℃条件下萃取所得的50种挥发物中以
醇类为主 ,其次为醛类 ,醇类中以 3-己烯醇含量最高 。在 25 MPa-40 ℃条件下萃取所得的 30种挥发物中
以醇类和烷烃类为主(表 1)。
结果还表明:有些化合物仅在
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萃取出来 ,如 2
-甲基-2-丙烯醛仅在 25 MPa-
30 ℃条件下才能检测出来 。3-甲
基戊醛仅在 25 MPa -30 ℃和 20
MPa-40 ℃条件下才能检测出来 。
1-戊烯-3-醇仅在 15 MPa -45
℃条件下检测到。由此可知 ,不同
萃取条件下所萃取出的挥发性物
质有所不同 ,而且相同组分的相对
含量也有差异。如在 20 MPa -35
℃萃取条件下萃取得到的 3-己烯
醇的相对含量最大 ,为 74.12%,而
在20MPa-45 ℃条件下获得的 3-
147 第 6期 张风娟等:超临界 CO2 萃取五角枫挥发物及其对光肩星天牛的嗅觉行为反应
表 1 4 种萃取条件下超临界 CO2 萃取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Tab.1 Volatiles and relative contents of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under four conditions
化合物 Compounds 15 MPa
35℃
20 MPa
45℃
25 MPa
35℃
25MPa
40℃
烷烃类化合物 Alkanes
3-甲基戊烷 3-Methylpetane 0.12 0.41 0.41 0.61
正己烷 Hexane 3.93 8.43 5.87 9.90
氯仿 Chloroform 3.66 1.87 0.75 5.38
甲基环戊烷 Methylcyclopentane 1.48 0.23 0.82
辛烷 Octane 0.09 0.32 0.12
2 , 3-二甲基戊烷 2 , 3-Dimethylpetane 0.17 0.16
2-乙基-1 ,1-二甲基-3-甲乙基环己烷 Cyclohexane , 0.76
 2-ethenyl-1 ,1-dimethyl-3-methylene
醛类化合物 Aldehydes
2-甲基-2-丙烯醛 2-Propenal-2-methyl- 0.02
(E)-2-己烯醛(E)-2-Hexenal 0.02
3-己烯醛 2-Hexenal 0.40 1.02 0.80 0.15
3-甲基戊醛 Pentanal , 3-methyl- 0.15
庚醛 Heptanal 0.09 0.50 0.54 0.11
苯甲醛 Benzaldehyde 1.11
E , E-2 , 4-庚二烯醛 E , E-2 , 4-Heptadienal 0.03
壬醛 Nonanal 2.31
4-已基苯甲醛 Benzaldhyde , 4-ethyl- 0.03
(Z)-2-癸烯醛(Z)-2-Decenal 0.07
癸醛 Decanal 0.65
戊醛 Pentanal 0.11
(E)-2-甲基-2-丁烯醛 2-Butenal , 2-methyl ,(E)- 0.06
辛醛 Octanal 7.24 5.09 0.36
醇类化合物 Alcohols
3-丁烯-1-醇 3-Buten-1-ol 0.14
1-戊烯-3-醇 1-Penten-3-ol 3.06
Z -2-戊烯-1-醇 Z-2-Penten-1-ol 0.16 0.81 7.42
3-己烯醇 3-Hexenol 26.04 9.57 38.75 20.71
1-己醇 1-Hexanol 0.48 0.71 4.93 0.79
1-辛烯-3-醇 1-Octen-3-ol 0.53 0.09
2-乙基己醇 2-Ethylhexanol 0.38 1.34 0.46 0.38
1-辛醇 1-Octanol 0.97 3.35 0.79
1-甲基环庚醇 1-Methylcycloheptanol 0.83 0.22
2-壬烯-1-醇 2-Nonen-1-ol 3.82 13.96 6.96
2-癸烯-1-醇 2-Decen-1-ol 1.18 3.69 5.61
酯类化合物 Fatty esters
水杨酸甲酯 Methyl salicylate1 1.01
丁酸-2-己烯酯 2-Hexenyl butyrate 0.31 2.05 0.54 0.68
3-甲基-苯甲酸-2-丁烯酯 Benzoic acid ,3-methyl-
 2-butenyl ester 0.43
乙酸-3-己烯酯 cis-3-Hexenyl acetate 10.41
(Z)-乙酸己酯(Z)-Acetic acid , hexyl ester 0.17
乙酸-2-己烯酯 2-Hexenyl acetate 0.04
乙酸庚酯 Acetic acid , hexyl ester 0.10
甲酸庚酯 Formic acid , heptyl ester 11.58 1.21
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6.32 14.65 2.50 14.49
萜烯类化合物 Terpenoids
α-蒎烯α-Pinene 0.14 0.46 0.56 0.20
β -蒎烯 β-Pinene 0.09 0.15 0.31
里哪烯 Limonene 0.14 0.51 0.15
2 , 6-二甲基-2-辛烯 2-Octene ,2 , 6-dimethyl- 0.05
1 , 3 ,8-柠檬三烯 1 ,3 , 8-p-Menthatriene 0.11
2 , 4-二己烯醛 2 , 4-Hexadienal(E , E)- 0.05
石竹烯 Caryophyllene 5.92
cis-3-己烯戊酯 cis-3-Hexenyl valerate 0.59
酮类化合物 Ketones
2-癸酮 2-Decanone 0.52 0.21 0.41 0.81
苯乙酮 Acetophenone 0.11 0.58
4-甲基-4-己烯-3-酮 4-Hexen-3-one ,4-methyl- 0.13
4-甲基-2-己酮 2-Hexanone , 4-methyl 0.61
6-甲基-2-庚酮 2-Heptanone , 6-methyl- 0.12 0.12
2 , 3-丁二酮 2 , 3-Butanedione 2.21 0.41 0.74 1.70
5-乙基-2(5H)呋喃酮 2(5H)-furanone ,5-ethyl- 1.01 0.88
其他化合物 Other compounds
2-硝基丁烷 2-Nitrobutane 0.10 0.07 0.14
1 , 4-二氧杂环己烷 1 , 4-Dioxane 0.25 0.15 0.19
四氢呋喃 Furan , tetrahydro- 0.36 1.62
乙酸 Acetic acid 6.88 0.13 0.17
甲酸 Formic acid 0.51
环己基异硫氰酸酯 Cyclohexane , isothiocyanato- 0.39 0.62 0.36 0.59
己烯醇的相对含量最小 ,
仅为 9.57%。
2.2 五角枫超临界 CO2
萃取物的嗅觉行为测定结
果 光肩星天牛对不同萃
取条件下的五角枫超临界
CO2 萃取物的行为反应测
定结果如表2所示。以下
萃取条件下的挥发物引诱
作用显著:0.8 mg 载体
时 ,萃取条件为 15 MPa-
35 ℃;1.2 mg 时的 20
MPa-40 ℃;1.2 mg 时的
25 MPa-35 ℃;1.6mg 时
的 25 MPa -35 ℃和 1.2
mg 时的 20 MPa-45 ℃的
挥发物。其他条件下的均
不明显。
3 结论和讨论
3.1 最佳萃取条件的确
定 超临界 CO2 萃取技
术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活性
成分的提取 、分离技术 ,它
能在常温下进行萃取分
离 ,可以有效地进行植物
挥发性物质的提取。笔者
曾在自然状态下利用动态
顶空法采集了五角枫的挥
发物并进行了 TCT -GC
-MS分析 ,将其与超临界
CO2 萃取获得的挥发物结
果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超
临界 CO2 获得的挥发物
在植物自然状态下均可检
测到 ,只是超临界 CO2 获
得的挥发物种类较少 ,所
以笔者认为超临界 CO2
萃取获得的挥发物可用于
光肩星天牛的行为测定。
传统的超临界 CO2
萃取技术在进行最佳萃取
条件的选择时 ,通常依据
的是目标产物的萃取率 。
148 林 业 科 学 43 卷 
表 2 光肩星天牛对五角枫超临界 CO2 萃取物的行为反应①
Tab.2 Behavioral response of A.glabripennis to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from A.mono
萃取条件
Condition
样品
Speciemen
第 1组 Group1 第 2组 Group2 第 3组 Group3 平均值 Average
样品臂
Sample
对照臂
CK
样品臂
Sample
对照臂
CK
样品臂
Sample
对照臂
CK
样品臂
Sample
对照臂
CK
Ⅰ 2 2 1 2 2 1 2.00 2.00
对照CK Ⅱ 1 1 2 2 1 1 1.00 1.00
Ⅲ 1 1 2 2 2 2 1.67 1.67
Ⅰ 1 5 2 2 2 2 1.67 3.00
20 MPa
35℃ Ⅱ 4 2 3 2 2 1 3.00 1.67Ⅲ 2 1 1 2 1 1 1.33 1.33
+*Ⅰ 2 1 3 1 2 1 2.33 1.00
15 MPa
35℃ Ⅱ 3 1 0 1 1 1 1.33 1.00Ⅲ 1 1 4 0 4 6 3.00 2.33
Ⅰ 2 0 4 1 3 2 3.00 1.00
25 MPa
40℃ +*Ⅱ 2 1 3 1 3 2 2.67 1.33Ⅲ 5 9 4 6 3 5 4.00 6.67
Ⅰ 3 1 3 2 4 3 3.33 2.00
25 MPa
35℃ +*Ⅱ 5 3 4 1 5 2 4.67 1.00+*Ⅲ 6 1 5 1 5 2 5.33 1.33
Ⅰ 1 2 1 5 1 3 1.00 3.33
15 MPa
40℃ Ⅱ 3 2 5 4 4 3 4.67 2.00Ⅲ 6 4 2 4 3 4 3.67 4.00
Ⅰ 3 5 0 4 2 3 1.67 4.00
20 MPa
40℃ Ⅱ 5 1 2 1 3 1 3.33 1.00Ⅲ 5 2 3 4 4 5 4.00 3.67
Ⅰ 2 1 2 1 3 2 2.33 1.33
20 MPa
45℃ +*Ⅱ 2 1 4 1 3 1 3.00 1.00Ⅲ 3 4 4 2 3 5 3.33 3.67
Ⅰ 2 2 5 5 3 2 3.33 3.00
15 MPa
45℃ Ⅱ 1 3 4 0 4 3 3.00 2.00Ⅲ 0 2 1 1 2 3 1.00 2.00
①样品Ⅰ 、Ⅱ 、Ⅲ的质量分别为 0.8 、1.2 、1.6 mg。The mass of the sample Ⅰ , Ⅱ and Ⅲ is 0.8 , 1.2 and
1.6 mg , respectively.“ +”代表引诱作用。“ +” represents the attraction.“ *”代表处理和对照间差异显
著(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 *” represent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the
treatment(P<0.05).表中数据为进入各臂的频次。Value means frequency of entering sample or CK.
笔者曾利用超临界 CO2 萃取
技术萃取复叶槭植株中的挥发
物 ,发现在 10 、15 、20 MPa条件
下 ,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 ,萃取
的种类和含量也增加;在 35 ~
55 ℃范围内 ,随着萃取温度的
增加 ,萃取物的种类和含量反
而减小 , 萃取时间在 15 ~ 60
min 范围内 ,不同挥发物的萃
取效率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不
同。
在本试验中笔者不是以目
标产物的最大萃取率作为最佳
条件的选择 ,而是以对光肩星
天牛具有显著引诱作用时的萃
取条件作为最佳的萃取条件 。
测定结果可知 , 在 15 MPa -
35℃、25 MPa-40℃、25 MPa-
35℃、20 MPa-45℃ 4 种萃取
条件下 ,五角枫超临界 CO2 萃
取物对光肩星天牛均有引诱作
用 ,且达到了显著的程度 ,可初
步确定4种萃取条件为研究调
控光肩星天牛趋性行为的挥发
性化合物较佳萃取条件。同时
发现:同一萃取条件下获得的
萃取物 ,由于试验时所用挥发
物载体的质量不同(也就是说用于嗅觉测定的挥发物的总量不同),导致光肩星天牛的行为反应出现差异。
在对上述 4个萃取条件下的结果做综合分析后发现 ,相对而言 ,25MPa-35℃条件下 1.2和 1.6 mg 的萃取物
载体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作用最为显著 ,因此 ,在本研究所设计的参数范围内 ,将该萃取条件作为最佳萃取
条件 。本研究还表明: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萃取寄主植物的挥发性化合物用于昆虫的生物测定 ,该方法
是可行的 ,有助于从众多的挥发物组分中筛选出对光肩星天牛有引诱作用的混合组分 ,从而为光肩星天牛寄
主选择定位所需化学信号的指纹图谱研究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当然 ,由于所设条件有限 ,本研究所确
定的最佳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优化。
3.2 五角枫挥发性信息化学物质的综合分析 五角枫超临界 CO2 萃取物是由多种微量的挥发性化学物质
组合而成的混合物。生物测定的是针对该组混合物对光肩星天牛的影响。由GC-MS 分析测试结果可知 ,
不同萃取条件下 ,五角枫超临界 CO2 萃取物的化合物成分不同;相同成分在不同萃取条件下所占的比例也
不同 。也正是由于挥发物种类和相对比例的不同 ,致使光肩星天牛具有不同的行为反应 。实验数据表明:25
MPa-35℃萃取条件下的五角枫超临界 CO2 萃取物对光肩星天牛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其化合物组成主要
有二氯甲烷 、三甲基戊烷 、正己烷 、氯仿 、二氯乙烷 、3-己烯醛 、庚醛 、3-己烯醇 、1-己醇 、2-乙基己醇 、丁酸
-2-己烯酯 、乙酸乙酯 、α-蒎烯 、2-癸酮 、2 ,3-丁二酮 、癸醛 、壬醛 、乙酸-3-己烯酯 、(E)-2-己烯醛 、
(Z)-2-癸烯醛 、1-戊烯-3-醇 、(Z)-乙酸己酯 、石竹烯。其中 3-己烯醇在该混合物中所占的比例最
高 ,达 38.75%,其次为乙酸-3-己烯酯 ,其相对含量为 10.41%。李继泉(2003)的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3-
己烯醇 、2-乙基己醇和乙酸乙酯对光肩星天牛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 ,不同浓度的癸醛 、壬醛 、乙酸-3-己烯
149 第 6期 张风娟等:超临界 CO2 萃取五角枫挥发物及其对光肩星天牛的嗅觉行为反应
酯和(E)-2-己烯醛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作用均达到了显著的水平 。可能正是这些物质的作用致使 25
MPa 35℃超临界萃取条件下的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因而笔者推测癸醛 、壬醛 、3-己烯
醇 、乙酸-3-己烯酯等物质很有可能是光肩星天牛寄主选择定位指纹图谱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还有许
多化合物对光肩星天牛的作用浓度和引诱效果不很清楚 ,故很难得出对光肩星天牛具有引诱作用的指纹图
谱 ,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此外 ,有些化合物在单独测定时可能不发挥作用 ,而与其他化学物质混配时则起
到增效或协同作用。因此 ,在寻找光肩星天牛的寄主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光肩
星天牛作为杂食性昆虫 ,其寄主选择定位的化学信息物质不可能唯一 ,这也正是研究其引诱剂的困难之处。
植物挥发物间的相对含量在调控昆虫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苗振旺等(2002)的实验发现不同配比
引诱剂对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的引诱效果是不同的。由于阔叶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种类较多 、
而挥发量较低 ,定量较困难 ,所以在研究植食性昆虫利用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识别寄主植物时 ,关于挥发
物之间比例的研究就更难更少了(Visser ,1986)。
在研究植物挥发性物质对植食性昆虫行为的影响时 ,许多研究采用鉴定出的纯化合物单体 、溶剂粗提液
(Koschier et al.,2000;Hammack ,2001;Leskey et al.,2000;2001;Fan et al., 2003)或吸附剂吸附后的溶剂洗
脱液来用于生物测定(阎凤鸣等 ,2002;Jang et al.,1997),继而寻找 、确定控制昆虫行为的挥发性信息化学物
质。但这些方法存在费时 、溶剂有选择性影响等缺点。而用植物的超临界 CO2 萃取物直接进行昆虫生物测
定 ,消除了溶剂的影响 ,减少了中间过程 ,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笔者在试验中利用超临界 CO2 萃取的混合
物直接进行光肩星天牛的行为反应 ,该方法的应用对进一步探明光肩星天牛寄主选择定位化学信息的指纹
图谱 ,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黄竞芳 , 骆有庆 , 周章义.1992.中国光肩星天牛研究的新进展.陕西林业科技 ,(2):57-61
黄竞芳 , 骆有庆.1991.我国杨树蛀干害虫的现状 、问题与对策.森林病虫通讯 ,(1):29-33
景谦平 , 尉 芹 , 董娟娥.2001.影响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因素评述.西北林学院学报 , 16(3):29-33
李继泉.2003.不同条件下复叶槭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趋性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 101-104
苗振旺 ,张钟宁 ,王培新 ,等.2002.外来入侵害虫红脂大小蠹对寄主挥发物的反应.昆虫学报 , 47(3):360-363
阎凤鸣.2002.化学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 100-105
阎凤鸣 ,徐崇任 , Bengtsson M ,等.2002.转 Bt 基因棉挥发性气味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棉铃虫的电生理活性.昆虫学报 , 45(4):425-429
Fan H , Li J Q , Jin Y J.2003.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hehavioral responses of adult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to volatile compounds of host-plant.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 5(1):25-29
Hammack L.2001.Single and blended maize volatiles as att ractants for diabroticite corn rootworm beetles.J Chem Ecol , 27(7):1373-1390
Hawthome S B, Krieger M S , Mill D J.1988.Analysi s of flavor and fragrance compounds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coupledwith gas chromatography.Anal
Cem , 60:472-477
Henning J A , Core R J ,Gardea-Torresdey J L.1992.Extracting volatile compounds in night-blooming jassemine at tractive to cabbage looper moths.Entomol , 21
(4):854-859
Jang E B ,Carvalho L A , Stark J D.1997.Attrction of female oriental fruit fly , Bactrocera dorsalis , to volatile semiochemicals from leavesand ext racts of a nonhost
plant , panax (Polycsias gui lfoylei)in laboratory and olfactometer assays.J Chem Ecol , 23(5):1389-1401
Jin Youju , Li Jiquan , Li Jianguang , et al.2004.Olfactory response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to volatile compounds from ash-leaf maple(Acer negundo)under
drought st ress.Scientia Silvae Sinicae , 40(1):99-105
Koschier E H ,de Kogel W J ,Visser J H.2000.Assessing the attractiveness of volati le plant compounds to western f lower thrips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J Chem
Ecol , 26(12):2643-2655
Leskey T C ,Prokopy R J.2000.Sources of apple odor att ractive to adult plum curculios.J Chem Ecol , 26(3):639-653
Leskey T C ,Prokopy R J ,Wright S E , et al.2001.Evaluation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of phum odor as potential attractants for adult plum curculios.J Chem
Ecol ,27(1):1-17
Visser J H.1986.Host odor perception in phytophagous insects.Annual Reviews of Entomology , 31:121-144
(责任编辑 朱乾坤)
150 林 业 科 学 43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