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红小铁枣蚜的生活习性研究初报



全 文 :红小铁枣蚜的生活习性研究初报来
省林科所五倍子研究粗
红小铁枣分布于贵州 、 四川 、 陕西等地 , 是由红小铁枣蚜寄生在红鼓杨小叶主脉或主脉
与侧脉相接处形成 的虫瘦 , 多位于小叶的中部或尖端 。 红小铁枣个体小 , 但同株树上结的个
体数多 , 且单宁含量较高 , 是一种有利用价值的倍子品种 . 目前 , 国内外都没有对该种蚜 虫
的生活习性及越冬寄主进行报导 , 这给当前的倍子生产带来困难 。 本文是我组自 1 9 8 2一 19 84
年期间 , 在箱潭 、 石歼等红小铁枣产 区 , 进行连续的野外观察和大量的室内饲养 , 确定了该
蚜虫的四种越冬寄主 , 并对该蚜 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 现拟文报导如下 , 以供有关
方面参考 。
越冬寄主的形态及分布
红小铁枣蚜 ( M e i t a n a p h i e l o n g a l l i T s a i e t T a n g ) 是异寄主全周期生活型昆 虫 , 即 完
全整个生活史需进行 转主寄生 , 其有大半年时间都在冬寄主上生活 。 经试验确定的越冬寄主
是羽醉科 ( T h u i d i a c e a e ) , 羽鲜亚科 ( T h u id i o id e a e或 E u t h u i d i o i d e a e ) , 羽醉属 ( T h u i d i -
u m ) 里的四种羽醉 。
1
. 大羽娜 〔T h u i d i u m e y m b i f o l i u m ( n o z . e t M o l k . ) F I . 〕 ( 图 x : x Z一 l。 )
植物体形大 , 翠绿或黄绿色 , 无光泽 , 成丛或片生长 。 茎长 10 一 15 厘米 ; 一至三 回羽状
分枝 , 分枝长 5 一 8 毫米 ; 茎与枝上密被分枝鳞毛 。 茎叶基部宽卵状心脏形 , 向上渐狭 , 常
由 6一 15 个单列细胞构成毛状长尖 ; 边缘具细 齿 , 略背卷 ; 中肋较粗壮 , 突出于叶尖 ; 枝叶
形小 , 宽卵形 , 渐尖 , 中肋达叶 中部消失 。 叶细胞卵形至多边形 , 具单个抹弯 疵 。 雌 雄异
株 。 雌苞叶披针形 , 边缘具长纤毛 。 茹柄细长 。 抱茹长卵形略呈弓形弯曲 。 茹盖园锥形 , 具
斜嚎 。 茹帽兜形 , 平滑 。
全省各地都有分布 , 生于山林地带 , 路边 、 树基 、 湿土或岩石面的薄腐殖土上 , 比较耐
干旱 。
本研究承蒙陕西动物研究所向和老师指导并鉴定蚜虫标本 :
贵阳师范学院生物系钟本 固者师鉴定醉类标本谨致谢意 ,
2
. 毛尖羽辞
植物体疏松 ,
T h u i d i u m p h i l i b e r t i i L i m p r
.
) ( 图 l : l 一 1 1 )
黄绿或暗绿色 。 茎葡旬 , 倾立或直立 , 二至三回羽状分枝 , 稀四回羽状分
图一 1 1 . 毛尖羽葬 T h u i d i u m )I h i z i b
e r t i s L i m p r
.
z
. 植物体 ( x z ) ; 2 , 3茎叶· ( 又 2 0 ) ;
茎叶叶尖细胞 ( x 2 6。 ) : 9 ,枝叶叶尖细胞 ( x 3 90 2 0
. 茎叶 中 部 细胞 ( 只 3 , o )
。一 7 .枝叶 ( x Zo )
1 1
. 枝叶 中 部 细 胞
x 3 , o )

2 2一 1 9 , 大羽 醉
只 2 0 ) 1 4
,
2 5
. 枝叶 ( x 2 0 )
T h u i d i u m e y m b i f o l i u m ( D
o :
e t M
o l k
.
) D
o z
.
e t m o l k
2 6
. 茎叶 叶尖细胞 ( x 3 9 o ) ; 1 7 . 枝叶叶尖细胞 ( 义 3 9 0 ) ,
1 2
,
1 3
. 茎 叶
1 8
, 枝叶中部 细
胞 ( 3 9 0 ) : 1 9 . 茎叶中部细胞 ( x 3 9 o )

( 仿 《 秦岭植物志 》图工l了 )
口` 、尹`
工2
枝 。 边缘具分枝的鳞毛 , 有庞 。 茎叶阔心脏形 , 顶端由 2 一 4 个单列细胞组成毛状尖 ; 边缘
内卷 , 尖端具不明显 的齿 ; 叶背面具疵 , 中肋粗壮 , 达叶中部 以 上。枝叶较小 , 卵状宽披针形 ,
具尖 , 边缘平展 。 背面及尖端细胞具 2 一 4 个长洗 。 雌雄异株 。 苞叶边缘无 齿毛或仅有一条
短毛状尖 . 菊柄细长 , 红色 ; 苞菊园柱形弯曲 , 红褐色 。 菊盖具斜嚎 。 抱子黄褐色 , 平滑 。
全省各地都有分布 , 生于潮湿草地 , 岩面土壤上或倒腐木上 。 较为耐早 。
3
. 细技羽辞〔T h u i d主u m d e l i e a t u l u m ( eH d w . ) M i t t . 〕 ( 图 2 : z 一 。 )
. 图 2 _ ,一全: 细枝别鲜 Th u i d i u n` d e工i c a , u m (
妙吸圣扣 ) ; _ .6 茎吐叶失细胭 ( X 2 6。 ) : 7 . 枝叶甲 都细袍 ( X 3 6 O ) 。 1 0一 1 5 .灰羽 鲜 T h u i d i u m
1 2
, .
1 3枝叶 ( 汉 2 0 ) : 1 4 . 茎叶叶尖细胞 ( 汉 3 6 0
)械滋澎熬麒瓢麟
植物体疏丛生 , 黄绿色或深绿色 。 茎葡旬蔓延生长 , 长 5 一 10 厘米 ; 二回羽状分枝 , 稀
三 回羽状分枝 ,小枝细长 ,在一个平面上排成二列 。 茎叶心脏三角形 , 边缘有时内卷 ; 中肋粗
壮 , 达于叶尖前端终止 ; 枝叶较小 , 一回羽状分枝的叶卵园形 , 具短尖 , 中肋长达叶尖 ; 二回羽
状分枝上的叶较小 。茎枝叶细胞多角形 到椭园形 , 壁厚 , 背面具有一个稍弯曲的长沈 。雌雄异
株 。苞叶上缘具分化的长毛突起 . 抱菊倾立或平列 , 长园柱形弯 曲 , 红棕色 。 茹盖具斜长嚎 。
分布在泪潭 、 石吁 、 江 口 、 道真 、 遵义 、 贵阳等地区 。 生于林 下草地 、 岩石或树基上 。
4
. 灰羽醉〔T h u i d i u m g l a u e i n u m ( M i t t . ) B e s c h e t L a e . 〕 ( 图 2 : 10一 15 )
植物体粗 壮 , 丛生 , 黄绿或淡绿色 . 茎葡 萄 , 规则二 回羽状分枝 , 枝条细弱 , 具多数鳞
毛 。 茎叶基部 阔卵形或心脏形 , 渐尖 , 具透明或不透明的宽尖头 : 边全缘或有小齿 ; 中肋粗
壮 , 渐向尖端变细 , 达于叶尖前端终止 . 枝叶卵形或椭园形 , 壁薄 , 具叉状究 。 雌雄异株 。
茹柄红色 , 稍向右旋转 , 长约 3 厘米 。 抱菊长 卵形 , 红褐色 ; 荫盖园锥形具嚎 。 抱子不规 则
球形 , 黄绿 色 。
分布在循潭 、 石吁 、 遵义 、 贵阳等地区 。 生于林下岩石薄土 , 土壤或腐殖质上 。
以上四种冬寄主广布于我省黔东北 , 黔北 、 黔中的铁倍产区 , 以前三种分布较多 . 红小
铁枣蚜 在冬寄主上寄生率的高低 , 取决于接种时冬寄主的长势 .
二 、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1
. 生活史
红小铁枣蚜 一年中通过转移寄主植物完成其生活史 , 有性世代在春季 , 其它季节都进行分低` 一 , 傀、一 、 、 、 ` 、 、

(麟理少
枯性呀
血舜仔
一手- -一
哥矜
’ 、 、 、 、 、恤动…:屯
手寄` 、 ,鲜 , 、亨
甲 沪 产 产产尹 产
少冬病二
叙 小铁枣蚜虫生活 史图解
孤性生殖 .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的不同 , 其生活史也有差异 . 我省红小铁枣蚜的生
活史详解如图所示 .
2
. 生活习性
红小铁枣蚜除土壤冻结 , 醉体结冰活动甚微外 , 一般都终年取食 。 在我省每年三月初至
四月初有翅春迁蚜从蜡球 内羽化 , 羽化一般在晴天或阴天 , 阴雨连绵情况下则不羽化 , 羽化
盛期在三月中旬 . 羽化后的春迁蚜在当日或次日 ( 场 : 0 一 17 : 0 时 ) 迁飞到红鼓杨上 , 在
背风的树干 、 树枉或树基等部位的粗糙树皮 、 树疤 、 树缝处 , 产下 性蚜 ; 性蚜出生后即找到
地方隐蔽起来 . 每春迁蚜可产 2 一 7 头性蚜 , 以雄性多于雌 性 . 春迁蚜产完性蚜 后 , 腹部萎
缩 , 有 白色蜡丝 , 在树 .七爬行一段时间后死亡 , 尸 体随风飘落 。
性蚜 褐色 , 雌雄同型 . 经 . 4一 10 天后才开始活动 , 雌雄性蚜交配 , 交配后雄 性 蚜 即 死
亡 。 雌性蚜在 四月上旬一五月中旬产下干母 , 以 四月下旬一五月初为盛期 。 产下的干母爬到
红鼓杨的小枝上 , 在嫩叶的中部或端部主脉或主脉与侧脉相交处固定取食 , 约 1一 3 天后叶
上出现油渍状红色斑点 , 2 一 5 天后叶面向下凹陷 , 叶背凸起 , 干母在凹 陷处取食 , 叶面组
织继续增生 , 一般 7一 10 天后叶面 “ 封口 ” , 叶背结成小究 ( 即稚倍 ) . 在此期间 , 有瓢虫
等天敌危害性蚜 、 干母 , 尤其是水滴 ( 水珠 ) 会使性蚜 、 干母大量死亡 .
初形成的稚倍黄绿色 , 基部红色 , 以后随倍子的增大而变成淡绿或绿色 , 有少数倍子的
大部变成 红色或粉红色 . 干母在倍瘦内经 4一 5 次脱皮后 , 在五月底一七月初产下第一代干
雌 。 每头干母可胎生 7一 8 头干雌 。 第一代干雌脱皮 3 次左右后 , 于六月底一八月初胎生第
二代干雌 ; 第三代干雌一般在七月底一九月中 、 下旬出现 , 为有翅型干雌 . 如果寄主树长势
好 , 外界气候适宜 , 少数可出现第四代干雌 . 反之 , 因春迁蚜上树时间晚 , 寄主 树 长 势 欠
佳 , 则有少数到第二代干雌即为有翅型 。
九月初一十月中旬红小铁枣倍 自然爆裂 , 以 九月中旬为爆裂盛期 。 裂 口一般近基部 , 倍
痪先作横向断裂 , 然后 自基部 向尖端 纵裂 。 完成发育的有翅型干雌羽化成秋迁蚜 , 从裂口处
爬出 , 在晴天或 阴天进行迁飞 , 雨天则不迁飞 , 每天的迁飞时间为 1 1 , 0 一 18 , 30 时 , 以 1 6 , 0
时后为迁飞集中期 。 秋迁蚜有极强的趋光性 。
秋迁蚜迁飞到冬寄主上 , 经 l一 3天后产下第一代越冬若蚜 ( 少数在当天晚上产若蚜 ) :
每头秋迁蚜可产 3一 20 头若蚜 。 初产下的若蚜黄色 , 体外有一层粘液 , 约经 20 分钟左右 , 粘
液挥发 、 变干 , 若蚜开始爬行 , 体色逐渐变深 , 呈绿 色 ; 若蚜爬行一段时间后 , 找到合适的
部 位固定取食 。 一般在生长 良好的新茎茎叶处进行寄生 , 若湿度大则在冬寄主的 上 部 枝 寄
生 , 干旱在底层寄生 。
秋迁蚜产下的越冬若蚜经 3一 5 天固定取食后 , 即分泌蜡质丝将身休包被起来 , 二星期
左右蜡球形成完全 。 如果没有外界干挠或破坏蜡球 , 若蚜固定取食后一般不转移寄生部位 。
若蚜在蜡球内生长发育 , 经 3一 6 次 ( 一般 4 次 ) 脱皮后 , 胎生出第二代越冬小型若蚜 , 小
型若蚜钻出蜡球在冬寄主上爬行 , 找到适宜部位后固定取食 , 形成新的蜡球 , 少数留在原蜡
球 内与第一代越冬若蚜一起生活或在蜡球旁扩大一个蜡球室生活 ; 如果外界环境条件合适 ,
冬寄主生长良好 , 小型若蚜经 3一 5 次脱皮后 , 可产下第三代越冬小型若蚜 , 室内观察可多
到五代越冬小型蚜 的出现 ; 反之 , 如果外界条件不能满足该蚜虫的生长发育 , 则不会形成越
冬小型蚜 。 越冬若蚜在蜡球 内取食生活 , ( 在醉体结冰时NlJ 活动甚微 , 但如果增温一会就可
活跃起来 ) , 到第二年的三月初 , 发育完全的越冬若蚜羽化成有翅春迁蚜 , 迁飞 到 夏 寄 主
— 红鼓杨上成廖生活 。 三 、 小 结 _
综上所述 , 红小铁枣蚜的冬寄主是 四种羽醉 , 其分布广 , 适应性强 , 是迄今为止所有发
现的倍蚜冬寄主 中 , 最易人工利用的一种 。 这为解决红小铁枣四因素中的较重要的一环铺平
了道路 。
红小铁枣蚜终年生活 , 其世代的发生取决于气候条件和冬 、 夏寄主的长势 。 一般每年发
生 6 一 10 代 . 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瘦外生活期 , 尤其是迁飞到寄生阶段 , 受天敌和环境
因子的影响较大 。 如过湿 , 过旱都会使该蚜虫大量死亡 。 在人工基地化生产红小铁枣时 , 应
引起足够的重视 , 只有了解 了该蚜虫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 将其生长发育的四方面因素有机
地配合 , 创造最佳生态环境 ,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
主要参考文献
1
. 向和 : 中国五倍子的地理分布和主要五倍子蚜虫生态条件 的初步分析
2
. 唐觉 、 蔡邦华 : 贵州泪潭五倍子研究 , 19 5 7 , 昆虫学报 7 ( 1 )
3
.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 (秦岭植物志 》 第三卷 , 苔醉植物门 ( 第一册 ) 科学出
版社 , 1 9 78 年
4
. 辽宁省林业土壤研究所 : 《东北鲜类植物志 )} 科学出版社 , 1 9 7 7年
5
. 《贵州植物志 》 第一卷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1 9 8 2
贵州省己知五倍子及其致瘦蚜虫
(秋迁蚜 )检索表和种类图
贵州省五倍子研究协作祖
我国五倍子商品 , 主要分为二类 `
其分为角倍类 、 肚倍类和倍花类三种 。 滁肤木上的角倍 `{红肤杨上的肚 ` 铁 ’ 倍 。 亦有将
这里仅就我们所采集到的我省盐肤木和红肤杨上的十种倍子及其致廖蚜虫列检 索表区别
于下 :
贵州省五倍子检索表
.倍子多分枝 , 呈花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