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伏令夏橙回青的采前预防



全 文 :伏令夏橙回青的采前预防
成熟橙类果实内叶绿素的重新出现称为回青。
成熟伏令夏橙的回青是南加利福尼亚和佛罗里达柑
桔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有二条途径 :
一是回青果褪绿 . 即破坏油胞层内的叶绿素 ; 另一
途径是阻止果实的回青过程 , 即阻止叶绿素的生物
合成 。 已回青的果实对常规的乙烯褪绿处 理 反 应
差。 尽管在暖湿环境中延长乙烯处理时间也 可 褪
绿 . 但这种褪绿程序会加速果皮老化 . 从而增加贮
藏方面的问题 。 已发现在强光照条件下 , 2 , 4 一二
氛一 1 一氰基乙烷硫代酞基苯胺 ( R 3 34 1了〕 可有效
地对伏令夏橙回青果采后褪绿 . 但若采前应用则会
引起落叶 。 鉴于回青对鲜果销售的影响 , 必须选择方
法通过改进来解决 。 已发现类胡萝 卜素合成的生物
调节剂 2 ( 4 一氯苯硫基 ) 三乙基胺 ( C P T A )可 抑
制正在变绿的南瓜子叶中叶绿素的生物合成 。 这个
发现对阻止回青过程本身带来了希望 。 故此 , 本试
验选择了 1 种看来能有效干扰伏令夏橙叶绿素形成
的类胡萝 卜素生物合成调节剂 。 我们现在报道的是
3 种最有希望的化合物所获得的结果 : N , N 一 〔(二
乙基胺 ) 乙氧基 ) 二苯酮 ( 处理 I ) , N , N 一 乙 基
辛胺 ( 处理 I ) · 和N , N 一 ( 二乙基胺 ) 乙基 p一 嗅
柑甲酸盐 ( 处理 ! )
H y r lo s u p e r e e x ( 1
: l
,
W / W ) 柱进行 色层分
离 。 其不同组分用丙酮含量逐步增加的轻 石 油 醚
( 30 、 60 ℃ ) 洗脱 。 色素的鉴定是根据其紫外和可
见光谱的吸收特征 , 并参照已知化合物的光谱吸收
特征来鉴别 。 叶黄素组分作为总叶黄素处理 , 不再
进行下一步的分离 。
定量测定 : 类胡萝 卜素的定量用已公 布 的 方
法 ( D a vi es , 1 96 5 ) 。 总叶黄索含量的计算自行采
田 甲拙 、 二 ` 二 1 万 _ 。 , 。 。 中 。 , 、 、 , , 、 山用 了消 光 系 数 E全品 = 2 5 0 , 用已公布的 公 式
计算总叶黄数含量 ( C o m ar 等 , 194 2 ) .
材料和方法
采前处理 : ( 工 ) 和 ( I ) 是用它们 的 盐 酸
盐 , ( I ) 用游离胺 。 在所有的生物调节剂溶液中
加入 0 . 0 2 5万的 o r t h o 一 77 ( 润湿剂 ) 。 在处理 前 .
树上果实用0 . 02 5万o rt h 。 一 7 喷洗 。 当果表干燥后 ,
每枝20 一 30 果用生物调节剂喷布 , 保湿 2 分 钟 ,
邻近枝上相同数量的果实 , 不处理做对照。
取样方法 : 敏个试验结束后 , 收集每个处理中
2 0、 30 个果实的所有油胞层 , 用碎肉机磨碎 , 充分
混匀 . 随机抽取油胞层组织进行色素测定 .
脂类的提取和不可皂化物质的预备 : 提取伏令
夏橙的油胞组织 、 皂化 , 用标准程序将其分成胡萝
卜素和叶黄素组分 。 丁
色素的分离和鉴定 : 胡萝 卜素 组 分 用M叨-
结果和讨论
田间试验在加利福尼亚河边柑桔研究中心和农
业试验站进行 , 时间在果实回青发生前的 5 月末 。
每种生物调节剂用2 00 、 5 00和 100 0p p m三种浓 度 。
每试验结束后 , 将果实采下 , 观察回 青 程 度 。 用
处理 I一个月后采果 。 采果时 ,对 照 和 2 0 P m 处
理 果 实 的油胞层表面的一半仍为绿 色 。 用50 0P m
的处理 I 的果实只在蒂部周围有轻微的绿色 , 果实
着色比对照好 。 用 10 OOP m的处理 I 的果实 . 其绿
色程度虽比对照浅 , 但在油胞层上出现红点 . 依视
觉看来 , 处理 I 减少回青的最适浓 度 为 50 OP m .
对照和 SOOP m的处理 I 的果实油胞层 , 除六氢 番
茄红素和八氢番茄红素外 , 其胡萝 卜素含量仅有微
小的差异 ( 表 1 ) 。 另一方面 . 对照和处理果实油
胞层内总叶黄素和叶绿素含量却有很 大 差 异 . 经
50 OP m处理 1的果实 . 其总叶绿素含量仅为 对 照
的七分之一 , 而总叶黄素含量却为对 照 的 1 . 5倍 ·
用处理 I 和处理皿的果实在处理二个 月 后 采
果 , 采收时 . 至少了5终的对照果油胞层仍 为 深 绿
色 ; 处理果绿色较浅 . 仅有一半的果面为绿色 . 对
照果的着色比处理 I果 . 早采 1个月的对照果浅得
多 . 用处理 I 、 I 和 ! 的对照果 , 各采果间期 1个
月 , 回青现象也逐步加深 . 并伴随总叶绿素含量的
增加 ( 53 . 6 、 79 . 1 卜g /克 · 油胞层于重 )和总叶黄素
含量的减少 ( 8 48一 48 6 卜盯克 , 油胞层千重 )( 表 1 、
42
2 )
. 处理 I 和处理 I 的最适浓度为 1 0 00p pm . 表
2表明 , 不处理与用 I0 0 0P m 的处理 I 和 I 之 间油
胞层胡萝 卜素含量差异甚小 . 而处理果叶 黄 素 含
量比对照高得多 , 叶绿素含量比对照低得多 .
表 1 s p o p p贝 〔( N , N 一二 乙基胺 ) 乙
氧基〕 二苯酮甘伏令夏橙油 胞层
色素 的影响体 g / g · 油胞层干重 )
色 素 衬 照 处 理
胡 萝 卜素 类
八氮番茄红素 9 , 8 6 . 5
六氮番茄红素 7 . 5 10 . 3
乙一胡 萝 卜素 2 . 1 3 . 1
四氮番茄红素
番茄 称素
a 一胡萝 卜素 9 . 5 7 . 2
日一胡萝卜素 9 . 4 乐 2
丫一胡萝卜素
日一一玉米胡萝 卜素 0 . 9
总叶黄素 8 4 8 . 1 1 3 5 3 . 8
总叶绿素 洲 . 6 5 . 7
装 3 5 0 0 P p m 的〔 ( N , N一二 乙基脍 )
乙氧基〕二笨酮 ( 1 ) 时伏 令 夏
橙油胞层 色素的影响
( 单位 : 件g / g · 油胞 层干重 )
处 理 后
周 数第 l 次 (第2次 ) ’
总胡萝 卜素
对照 处理
总叶黄素 总叶绿素
衬照 处理 对照
8 ( 1 3 )
12 ( 7 )
1 3
] 4
1 3
2 0
.
9
1 8
.
7
2 5

3
1 1 7 4
1 0 1 4
9 8 0
13 9 0
1 43 7
12 4 0
1 4
1 9
2 8
处理
6 7

3 10
.
2 2 5

表 2 1 0 0 0 p p ln 的 N , N一 乙 基辛 胺 ( 2 )
和 ( N , N 一二 乙基胺 ) 乙基 P 一
澳苯甲酸盐 ( 3 )对伏令夏橙油 胞
层 色素的影响 (单位 : 件g / g · 油 胞
层干重 )
时 照 外理 I 处理 互
胡萝 卜素类
八氮番茄红素
六孟番茄红素
各一胡萝卜素
四氮番茄红素
a 一胡 萝 卜素
8一胡 萝 卜素
丫一胡 萝卜素
日一玉术胡萝 卜素
总 叶黄素
总叶绿素
7

6 1 3
.
5

4 8

15

5
1 1

9
1
.
4
.7 7
1 2

0
4 8 5

7日。
1

2
9 6 8
.
4
2 8
.
3
-\ ,
1

3
1 2 7 7
.
0
2 7

7
翌年 , 再次进行了用生物调节剂处理 I 的田间
试验 。 在 6 月初 , 用 2 00 、 5 00和 10 00 P m的处理 I
果实 , 5 周后再处理一次 。 不同的间隔期采 果 取
样 。 在为期 12 周的调查时间内 , 未观察到总胡萝 卜
素含量的变化 , 然而 , 对照果油胞层内总叶黄素含
量降低 . 总叶绿素含量增加了一倍 ( 表 3 ) , 处理
果油胞层 , 在 8周内处理 I 果寨逐渐促进着色` 在
这段时间内 , 总叶黄素含量增加 , 而总叶绿素含量
仍维持低水平 。 在第一次处理后的 5 ~ 8 周 ( 第 2
次处理后 3 周 ) , 对照果增加了 4 . 7gu 叶绿素 / g · 油
胞组织干重 , 而处理果仅增加了 2 . 了ug 叶绿素 / .g 油
胞组织干重 , 叶绿素积累减少 4 万。 但是 , 如果让
果实继续挂树 4 周不处理 ( 第二次处理后 7 周 ) ,
处理果叶绿素含量增加到与对照果几乎相 等 的 水
平 。 第一次处理后 5 周 , 第二次处理后 3 周 . 第二次
处理后 了周的结果表明 , 生物调节剂 ( I ) 的作用
持续有效期大约为 1 个月 . 因此 ,在夏季有必要每月
处理一次 以减少回青 . 这些结果表明 〔 ( N , N一二
乙基胺 ) 乙氧基 〕 二苯酮 ( 1 ) 采前使用对减少回
青是一致有效的 。 在用 I 一 ! 的整个试验期间 . 叶
片和处理果周围带小绿呆的新梢完好 , 没有叶片和
幼果脱落 。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 这三种生物调节剂
采前喷布对防止伏令夏橙回青是有效的 。
生物调节剂 1 、 I 被证明能较大程度地影响马
叙白葡萄袖的类胡萝 卜素的合成 。 已发现这些生物
调节剂的作用与 2 一 〔 ( 4 一氯苯硫基 ) 三 乙基胺相
似 . 据认为 , 这些生物调节剂充当基因的 去 阻 遏
刻 , 调节初级类胡萝 卜素途径的特殊酶的合成 , 同
时作为环化酶抑制剂 , 导致非循环代谢的胡萝 卜素
番茄红素的积累 . 在较低浓度时 , 对类胡萝 卜素合
成的促进作用比其对环化酶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 在
我们的田间试验中 ,生物调节剂的浓度 ( 2 0D 、 10 0
即m ) 比以前在柑桔类胡萝 卜素合成研究上使 用的
浓度 ( 50 00 , 3D00 0和 3 700 0P m ) 低得多 。用 5 0 0和
1 00 0P m
,
1 、 I 都没有诱导番茄红素的积累 , 但
是 , 提高了八氢番茄红素 、 六氢番茄红素和总叶黄
素水平 ( 表 1 、 2 ) . 这些结果与以前观察到的结
果一致 . 超微结构的事实表明伏令夏橙外果皮回青
涉及有色体与叶绿体的转化 . 现已发现伏令夏橙质
捧的互变受外果皮中糖 、 氮浓度的调节。 高糖浓度
48
对形成有色体有利 , 外果皮含氮低时尤其如此 . 氮
素 , 不管何种形态 , 都促进叶绿体的形成 . 生物调
节剂 1 、 I 是通过影响外果皮相对糖 、 氮水平影响
回青 . 还是直接参与叶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 还需
进一步研究 。
译 自 (美 ) ( J . A g r i 。 F o o d . C h e m . 》 1 9 5 9年 ,
3 7卷 , 1 期 , 1 2一 14页
作者 H s u W . J . 等
译者 彭良志
校者 魏 同
柑桔贮藏前为何要预处理
长期贮藏柑桔果实之前所进行的预处理 , 以往
是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 铺上草帘或席子 , 上面堆放
20 、 30 c m厚的果实 . 再用席子覆盖 , 一直放到 果
皮收缩 , 弹力增加 ,稍有萎蔫的手感为止 .
现时的方法 , 是直接将柑桔送入贮藏库之后 ,
较长时间打开门 、 窗进行预处理 , 一直到果皮适度
的收缩 。
1
. 预处理是柑桔类果实独特的措 施
柑桔类果实是非跃变型果实 , 收获后无乙烯生
成及呼吸上升 。 因而稍为提高温度也不致于引起品
质急剧的劣化 。
那么 , 柑桔类果实为何要进行预处理? 进行预
处理究竟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2
. 关于预处理的效果
预处理的效果 , 大体分两个方面 , 一是抑制腐
烂果的发生 ; 二是防止品质的劣化 。
( 1 ) 抑制腐烂果的效果 预处理的目的 , 是
防止贮藏中发生腐烂果 。 特别在贮藏库 , 因为装满
果实 , 常使库内湿度过大 , 预处理就能发挥效果 。
凡经预处理的果实 , 在贮藏选果、 流通中 , 即
使互相被碰撞 . 有了弹性则不易受伤 , 可以抑制腐
烂果的发生 .
( 2 ) 防止品质劣化的效果 柑桔在贮藏中 ,
常出现浮皮 , 果皮与果肉分离 , 这也是柑桔独有的
现象 . 柑桔近采收时如气温过高 . 或贮藏中湿度过
高则容易出现浮皮果 .
果皮与果肉之间以白色的带状维管束连结着 ,
如果变成浮皮 , 果皮与果肉之间的连结被切断 , 某
些细胞发生破损 , 柑桔不能维持正常的呼吸活动 ,
致使呼吸量增加 、 品质劣化 . 品质的劣化 , 包括酸
度降低 、 风味变淡 . 呼吸量增加至发生异臭等。
3
。 高温预处理
柑桔预处理 , 主要是以防止贮藏中发生腐烂为
目的而进行的 。 近年来 , 笔者等进行高温预处理试
验 , 以求提高预处理效果 .
( 1 ) 抑制腐烂 前面已讲到 . 即使在通常所
用的温度下进行预处理 , 也有防腐效果 , 如在 20 ℃
下进行高温预处理 , 则能进一步抑制腐烂 果 的 发
生。
减少腐烂的理由是 , 在收获 、 运输时受了伤的
果实及鸟为害的果实在高温预处理中已发生腐烂 ,
预处理完成后挑除 . 因此在贮藏过程中能防止腐烂
蔓延 .
但并不能减少所有的腐烂 。 贮藏中发生较多的
是青 、 绿霉病引起的腐烂 . 用高温预处理能减少病
害感染 . 预处理对蒂腐病无效 , 因为果实是在树上
受到黑点菌感染而发生 , 在贮藏中不传染给其他果
实 . 如果柑桔果实感染蒂腐病 , 可直接进行低温贮
藏 . 则发生较少 。 此外 , 在旱地栽培且管理差的果
园。 贮藏前果实以不施行高温预处理为好 .
( 2 ) 抑制果皮生理障害的发生 柑桔在贮藏
中常发生油斑病的果皮障害 , 使商品价值降低 . 大
谷伊予柑 、 橄柑 、 脐橙等 . 通过高温预处理 , 能够
抑制油斑病 。
温州蜜柑 , 在果皮未熟时如进行低温贮藏 , 果
蒂周围变黑 ( 油胞黑变症 ) , 通过高温预处理可以
防止这类症状 。
( 3 ) 抑制呼吸 、 防止酸度下降 为保持果蔬
的鲜度 , 重要的是抑制果蔬的呼吸 , 防止搪 、 酸的
减耗 。 用高温预处理抑制效果更明显 。 2D ℃预处理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