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从乌头类药材中毒谈其炮制和使用



全 文 :内在质量有别 , 如姜天麻化痰熄风增强 与 M n
含里增加 ; 仪熟地用陈皮 、 砂仁辅料炮制消除
滋腻滞脾之性 , 炊煮后 z n 量增多 又 能 滋 肾
阴 ,谷壳炒山药增强补脾益气与Z n 、 M n增加 ;
四制香附的盐 、 酒 、 醋 、 童便入血分 , 姜汁化
痰饮 , 善治气血诸郁 , 心腹诸痛和妇科月经不
调 。 从微量元素角度分析 , 姜天麻 、 炊熟地的
炮制工艺值得借鉴 ; 四制香附、 谷壳炒山药微
量元素虽较炮制前有所增加 , 但多数微量元素
和其溶出量不如常规炮制法 , 有待结合有机成
分的检测 , 以判断药材的质量和合理的炮制工

, 考 文 欲
[ z〕 张福玲等 : `扣医药信息 , ( 5 ) : 4 1 , 1 9 8 7
〔幻 孔祥瑞 : 必需微量元素的营养 、 生理及临床
意义 , 34 1 、 5 1 、 34 0 、 2 67 、 3 73页 , 安徽科
技出版社 , 1 98 2
〔3〕 朱梅年等 : 微量元素 , 试刊 : 1 9 , 1 98 4
4[ 〕 齐治家 : 生物化学 , 145 页 , 上海科技 出版
社 , 1 98 5
CSJ 马成龙等 : 中草药 , 1 6 ( 6 ) , 4 , 1 98 5
[6〕 李小芳 : 微量元素 , 增刊 : 97 , 1 99 1
致姗 : 华东地质学院彭聂 、 租葆华侧定微鱼元素
从乌头类药材中毒谈其炮制和使用
湖南省安化县药材公司 ( 4 1 3 5。。 ) 张吉辉
乌头类药材 (] 1乌 、 草乌 、 附子 ) 为药典
收载的常用品种 ,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 历史悠
久 , 气 疗效确切 。 然而乌头类药材均含毒性较强
的乌头孩 , 如加工不当 , 即可发生意外 。 近几
年乌头类药材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 现将其中 3
例中毒患者的剖析谈乌头的炮制和使用 。
1
。 草乌中毒 , 患者男 , 45 岁 ,体质较强壮 ,
系某汽运公司司机 , 因患风湿 , 一民间中医为
其处方制川乌 、 制草乌各 10 克 , 水煎约 25 分
钟后服用 。 服后唇舌发麻 , 手足麻木 , 心慌胸
闷 , 后经医院治疗病愈。
2
. 附子中毒 , 患者男 , 34 岁 , 农民 , 于
1 9 9 0年 3 月买附子 50 克与鸡块同炒 , 加入少量
水 , 闷至鸡熟服用时附子稍有麻舌感 , 服后全
身浮肿 , 眼睛充血 , 手足发麻 , 胸闷 , 经卧床
休息一天后 , 各种症状消失 。
3
。 附子过敏中毒 , 死者 , 男 , 25 岁 , 系手
工业者 。 购附子约20 克左右 , 放水约 2 50 克与
鸡同燕 , 食后半小时 , 手指发麻 , 弯 曲伸 不
直 , 全身麻无力 , 继之脸色发青 , 昏迷 , 经急
救无效死亡 。
从上述 3 例乌头类药材中毒情况来看 , 中
毒原因主要是 :
一 、 饮片加工不当 。 按炮制 规 范 要 求川
乌、 草乌必须煮至稍有麻舌感为度 , 而附子应
无麻舌感 , 但由于产地加工人员个 人 体质 不
同 , 对麻舌与否的味觉有差异 , 加之经常接触
乌头类药材 , 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 故对稍麻舌
或不麻舌的标准掌握不一 , 导致部分不合格的
饮片流入市场 , 特别是附子 , 目前市场以黑顺
片为商品主流 , 需要销地加工的盐 附 子 很 少
见 。 而销地则以为这些饮片已由产 地 加 工好
的 , 而没有另行加工 。 就直接配方使用 。
二 、 患者休质差异 。 笔者对上述发生中毒
现象的商品进行了追踪调查 , 发生草乌中毒的
这批草乌共销售 40 多公斤 ,除本文报道的这起
中毒现象较严重需送医院治疗外 , 另有二人服
后有不适感觉 , 但停服后 即行消失 。 例 2 患者
服用的这批附子商品共 12 0 多公斤已全部梢修
使用 , 中毒的仅有本文报道的一起 。 例 3 的这
批附子 , 共销售 1 90 公斤 , 除本文报道的一人
死亡外 , 另有二人有轻微的口麻 、 手麻感觉 , ,
其余的没有中毒现象发现 。 按照销售的数量 ,
应该有上千人次服用了该两批附子和草乌 , 而
发生中毒现象的仅是百分 之 零 点 几 , 由此可
见 , 除了加工不当和用法用量欠妥外 , 患者体
质差异是乌头硷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 , 就如同
使用青霉素 , 有的患者会发生过敏反应一样 。
三 、 用黄不当 。 药典规定制川 、 草乌常用
量为 1 . 5~ 3 克 , 附子常用 量 为 3~ 15 克 。 然
而例 1 是制川 、 草乌同用 , 二者来源相同 , 疗
效相同 , 毒性也相同 , 二者合用等于加大了剂
量 , 10 克变成 了 20 克 。 附子亦常用 至 30 克到
5 0克 , 多者甚至 2 0 克 , 均超过常用 量 的几
倍 , 乌头类药材都是有毒的 , 虽经 过 一 定 处
理 , 但大剂量运用 , 仍有一定的毒性 , 由此发
生中毒反应就是一种必然的了。
四 、 用法不当 。 乌头碱属于双 醋 型 生 物
碱 , 具有较强的亲脂性 , 毒性大 , 只能在水中
水解成毒性低或无毒性的单酷类乌头次碱和乌
头胺 , 所以药典规定川乌草乌宜先煎 , 久煎 ,
附子虽然未作规定 , 但目前商品中 , 附子为乌
头之子根 , 川乌为乌头母根 、 子根均有 , 草乌
药材则更复杂 , 除野生者外 , 栽培乌头母根亦
作草乌用 , 三者 基 源 相 同 , 所含毒性差异也
就不会很大 , 所以本草著作及教科书中都要求
附子先煎 30 ~ 60 分钟。 在临床运用中 ,凡入汤
剂 ,先煎久煎者 ,一般都未见发生中毒现象 , 而
发生中毒者 , 一般多为不入汤剂 , 连渣一起吃的
单方使用 , 特别是有些地区 , 将附子作为壮阳
药应用 。 用来炒鸡或蒸鸡吃 , 在炒鸡或蒸鸡时
一般都没有先煎 , 是与鸡一起炒或蒸 , 加入的
水少 , 使乌头碱不能充分 地 得 以 水解 , 加热
时间也较短 , 毒性必然不能减去或降低 , 所以
在临床中以这种情况导致的乌头碱中毒最为常
见 , 同时中毒程度也最为严重 。
. 从上述原因来看 , 加工不当是 乌 头碱 中
毒的因素之一 ,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 还 是用 量
和用法不当 , 特别是煎服方法不当 , 这一点和
古人 “ 附子不在炮制 , 贵在煮透 ” 之说是相吻
合的 , 故此 , 乌头类药材在产地加工时 , 既要
防止不及而引起中毒现象发生亦不可因卡废食
无限度地进行浸泡 , 使药材失去应有的有效成
份和生理活性 , ( 笔者曾多次发现有些附子被
浸泡成象一堆煮烂了的红茹 , 这种 从保 险 出
发 , 而不顾药物 、 疗效的作法 , 实不可取 ) 销
区在使用前亦要检查质量情况 , 同时 在 服 用
中 , 一定要严格按药典规定的剂量使用 , 并且
要先煎 , 特别要改变那种不放水或少放水的服
用习惯 。
生姜和酒炮制天麻的理论探讨
广西北海市医药公司 ( 北海 5 360 0 0 ) 郝伟丽
关于炮制天麻使用的辅料 , 现代的炮制规
范及有关的医 药 著 作 只 提 到 生姜〔` ’ ” 和麦
教 〔” ` , 两种 , 而北海市在解放前就已有药店同
时用生姜和酒作辅料炮制天麻。 据考 , 此法是
当年来北海做中药材生意的老药工从广东传授
过来的 , 本公司中药饮片厂从五十年代起就一
直沿用 。 而市内各医疗单位和药店入药配方的
天麻 , 绝大部分是本厂的产品 , 几十年来 , 临
床从未反映过在使用 “ 姜酒天麻” 后产生不 良
反应 。 鉴于这种炮制方法的应用具有较长的历
史 和区域性 , 同时 , 考查书籍资料表明 , 用生
姜和酒炮制天麻是有理论基础和历史渊源的 ,
故本文拟从中医药理论方面对姜酒炮制天麻的
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
一 、 炮翻方法
将净天麻原个置容器内 , 加入辅料拌匀 ,
加盖闷润约二十四小时 , 至透心 , 辅料基本吸
尽 , 取出里蒸笼内 , 入锅武火蒸三至四小时 ,
取出锤扁 , 晒至七八成干 , 刨极薄片 , 晒干 。
比例 : 每净 天 麻 10 公斤 , 用酒 10 公斤 , 生
姜 20 公斤 ( 先榨取汁 , 姜渣加适量水煎 三 十
分钟 , 滤取液与汁一起作辅料用 ) 。
二 、 天本的特性和应用
天麻一药始载《神农本草经》 。 原名赤箭 ,
为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食菌植物天麻的块茎 ,
性味甘平 , 归肝经 。 古籍对其归经的记载除只
入肝经外 , 尚有 “入肝经气分” 〔` , , “ 入肝 、
膀胧二经 ” 【` , , “入脾 、 肾 、 肝 、 胆 、 心经 ” 『” ,
现代文献则谓其只入肝经 。
天麻有平肝阳 , 息风止痉 , 定惊的功效 ,
是 “ 治肝风内动之要药” `幻 , 根据 配 伍 的 不
同 , 寒热证均宜 , 习惯用治与肝 、 风 、 庚有关
中药材第 15 卷第 5 期 1 9 0 2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