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海伦兜兰



全 文 :象。 教师可将课前已进行过光照处理的实验装置
先进行结果的演示, 并鼓励学生课后坚持观察完
成记录,如果出现不同现象要进行分析。通过以上
实验 ,学生能非常直观地了解:绿色植物在进行光
合作用时 ,能吸收二氧化碳。
6.5 实验注意事项 本实验进行的关键是装置的
气密性和材料的选择,另外要给予充足的光照。如果
植物叶片不够新鲜,光照较弱或时间过短,会影响
绿色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6.6 知识延伸,开拓思维 教师可以布置这样 2
个课后思考题 :①对于本节另外一个实验“探究绿
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你能加以改进吗? ②
有的人认为早晨空气清新, 一大早到小树林里锻
炼身体,这样好吗?这样既巩固了光合作用的有关
知识, 又使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实验进一步培养创
新精神,还联系了生活实际。
7 教后感想
实验教学改进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本次实验
教学的改进之处在于以下几方面。
1)教学思维的转变——变教师改进实验为学
生主动改进实验。以前的实验改进教学多是教师积
极思考该如何改进实验装置,提高教学效率,却忽
略了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
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体会不到自己设计实验的
乐趣。本次实验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原实验
装置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
主改进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2)实验形式的转变——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
验。将“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
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独
立地通过实验探求知识,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
机会,增加了创造体验,加强了实验基本功的训练,
由此带来的效果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所不能达到的。
3)实验方法的改进——变滴加澄清石灰水法为
挤压二氧化碳法。 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的特性,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教材实验是通过
向广口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不易观察到明显现象。
联系 7年级已学习过的 “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
化”实验,将二氧化碳通过挤压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这样操作更简单、 更直观地看到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情况,从而得知绿叶在光下吸收了二氧化碳。
4)实验材料的改进——变废为用。 实验装置
简单,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容易取得。 选择塑料
袋代替广口瓶做实验; 选择新鲜菠菜叶代替盆栽
植物。 以上材料简单易取,成本低,且操作简便,
实验效果更明显。
通过这次改进 “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
碳”实验的活动,学生增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
用要消耗二氧化碳的感性认识, 更加明白了科学
实验并不遥远,只要勇于动手,不惧失败,善于总
结经验,自己也能进行科学探究。
(E-mail:1115897637@qq.com)
34 生 物 学 通 报 2014 年 第 49 卷 第 5 期
誗封面说明誗
海伦兜兰
海伦兜兰(Paphiopedilum helenae Aver.),为近
年来新发现的兰科兜兰属植物, 其突出的特点为
中萼片黄色,花瓣橙色,狭长圆形或略带匙形,边
缘直,唇瓣橙褐色,退化雄蕊为近圆形。 1996 年被
首次报道,分布于越南北部高平省。 我国 2005 年
在广西西部发现有分布, 并于 2007 年正式报道。
海伦兜兰目前在我国的种群数量很少, 报道的仅
有 35 株,为地生兰,生长在石灰岩地貌近山顶处
常绿阔叶林的悬崖窄缝土壤中,海拔一般在 690~
780 m, 对森林的郁闭度要求较高, 在郁闭度为
85%左右时植株长势最好, 在郁闭度低的地方生
长的植株长势弱,植株较小,叶面发黄,花蕾少并
且花蕾没有完全到开花状态时就萎缩凋谢, 因此
海伦兜兰的开花率不高,尽管花蕾数量比较多,但
能顺利长到开放阶段的花蕾比例并不高。 即便是
正常开放的花朵,其结实率也非常低。
海伦兜兰首次发表后, 越南北部立刻遭受大
规模的商业采集,据发表者 Averyanov 等(2003)估
计在该新种发表后的几星期内就有 5 000~20 000
苗野生植株被采集并通过非法渠道输送到国际市
场出售。在我国发现的海伦兜兰居群数量少,分布
区尚不在保护区内, 且局限生长在生态环境脆弱
的喀斯特地区并且个体往往呈聚集生长, 人为采
集时很容易将所有个体采挖掉, 从而导致局域性
的种群绝灭。 因注意加强保护和管理工作。
吴 磊 摄 刘全儒 文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5)
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