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云南紫苏资源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全 文 :中国农学通报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01234+05-+6&-.+
紫苏[!#$%%& ’#()*+,* (L.)Briton]隶属于唇形科
! Labiatae #既是传统的中药材#又是新兴的油料和香
料作物#具有多方面的开发利用价值#其种下分类等级
的划分尚存争议[1]$ 郭凤根等对20份云南紫苏地方品
种进行过形态聚类分析# 依据聚类结果将云南紫苏资
源分成了回回苏%紫苏%耳齿紫苏%野生紫苏和白苏等
5个变种[2]$此后#他们又从云南各地新收集到16份紫
苏品种并进行了2年的观察#发现这16份品种包含了
丰富的变异类型#经形态鉴定可归属于前述5个变种$
形态特征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体现# 依据形态
聚类的变种划分是否合理尚待用其他证据来加以验
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同工酶分析在作物遗传育
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应用同工酶标记于紫苏属
植物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为了验证形态聚类结果的可
靠性并揭示各紫苏变种间的亲缘关系# 笔者以9份紫
苏地方品种为材料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材料 见表1$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云南紫苏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0011021 $ 第一作者简介&郭凤根#男#1964年出生#汉族#植物学
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资源植物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在多种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Tel:0871-5228906#E-mail:fenggen64@yahoo.com.cn或
cjflyfly@126.com$ 收稿日期&2004-12-19#修回日期&2004-12-30$
云南紫苏资源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郭凤根 #陈 娟 !#王仕玉 #杨海溶
(1云南农业大学紫苏研究所#昆明 650201)2玉溪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云南玉溪 653100)
摘 要&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 7 份云南紫苏地方品种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
这 7 份紫苏品种存在着 8 种酶谱类型# 并且聚合成 # 支# 支持将云南省紫苏属植物分成回回苏%紫
苏%耳齿紫苏%野生紫苏和白苏 # 个变种的观点$
关键词&紫苏)酯酶同工酶
#$%&’#% (#)*+,% -.’/+#0# )1 2%&0//’ 0. 34..’.
932 :6+;;6+< =%6+ >30+!< ?0+; @%/A3< B0+; C0/42+;
D!#$%%& -*&#+. /,*)$)()0 1(,,&, 23#$+(%)(#&% 4,$5#*$)6< E3+F/+; 8#$!$G
!78&#)9,) :’ ;.9$*)#6 &,< =,5$#:,9,) =,3$,#$,3> 1(?$ @&+.#* ;:%%3< B3H/ 8#I$$J
-5#$&’6$7 KL&640L6 /L2*AF6 2M 7 L0F’56L M42F !#$%%& ’#()*+,+ DN-J O4/&&2+ /+ B3++0+ P0L 0+05A*6Q ,A
3L/+; R.4A50F/Q6 965 K56.&42’%246L/L- S%6 46L35&L L%2P6Q &%0& &%646 P646 8 6L&640L6 /L2*AF6 &A’6L /+ 7
L0F’56L 2M T64/550- S%6 46L35& 2M =53L&64 R+05AL/L 2M 6L&640L6 /L2*AF6 L%2P6Q &%0& 7 L0F’56L .235Q ,6 Q/U/Q!
6Q /+&2 # ;423’L 0+Q L3’’24&6Q &%6 U/6P 2M Q/U/Q/+; ’64/550 M43&6L.6+.6 /+ B3++0+ /+&2 # U04/6&/6L-
8%+ 9)&:#7 !#$%%& ’#()*+,+ VN-W O4/&&2+< KL&640L6 /L2*AF6
      
1      
2   !   ##
3      ##
4 $%   &  
5 ’(     ##
6 )* + ,  ,+ -.
7 /0     
8 /0 + ,  ,+ -.
9 12     

表 ! 供试材料及特征
-! 方法 试验于 2003年 11月*2004年 3月在云
南农业大学紫苏研究所实验室进行$
-!-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 按胡能书等的方法[3]
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每板 12个点样槽$ 浓缩胶浓
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 +
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etinVol.21No.52005May
!#$%%&’()*+,’-./01’-2)34)*3
度3.75%!分离胶浓度7%
5)6)6 酶液的制备 称取紫苏干种子各 0.3g! 放入预
冷的研钵中!加入 10滴 1mol/LTris-HCl提取缓冲液
(pH=8.0!内含 20mmol/L的 EDTA)!冰浴下匀浆 !移
入1.5ml的离心管中!3500rpm离心 15min!上清液即
为酶的粗提取液!置于冰箱中备用
5)6)7 点样# 电泳和染色 用 50!l微量进样器吸取
酶液点在样品槽中!以溴酚蓝作指示剂!在 4冰箱
中恒流电泳!每样槽电流 1mA!当溴酚蓝到达下层分
离胶时加大电流至每样槽 2mA! 待溴酚蓝移至距玻
板下端1cm处停止电泳 在37#恒温箱中对电泳凝
胶进行保温染色 10-15min! 染色液配方如下$40mg
醋酸 -(-萘酯 +40mg醋酸 -(-萘酯 +4ml丙酮 +
80ml0.1M的磷酸缓冲液% pH=6.4&+40mg坚牢蓝
5)6)8 电泳结果的记录和保存 将染完色的同工酶凝
胶用 7%的醋酸进行漂洗和固定’测定酶带迁移距离
和指示剂迁移距离!并求得相对迁移率’拍摄凝胶照
片!绘制酶谱示意图’制成干胶片供永久保存
5)6)9 同工酶酶谱的聚类分析 据 Vangan的方法[4]
计算各材料间的相似系数!公式如下$S=2Nxy*100/
% Nx+Ny& !其中 Nxy为材料 x#y的公共带数!Nx为
材料 x的带数!Ny为材料 y的带数 按照 D=100-S
计算出距离系数!用 UPGMA法进行聚类!并绘制树
状图
! 结果与分析
6)5 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结果 9种紫苏种子的酯酶
同工酶的电泳图谱及模式图见图1和图2
从图 1和图 2可以看出!9份紫苏共分离出 11
条酯酶酶带!从负极到正极可分为A#B#C3个酶区
A区共有 4条酶带!Rf=0.39-0.48! 其活性较低’B区
由 6条酶带构成 ! 形成活性很高的酶区 !Rf=
0.51-0.68’C区只有 1条酶带!Rf=0.73! 酶的活性也
不高 从图 2可以看出!9份紫苏可分为 6种酶谱类
型$1号与 7号为一类!3号与 5号为一类!6号与 8
号为一类!2号#4号#9号各为一类B1#B2#B5和B6
四条酶带活性较高!且为供试材料所共有!说明这些
酶带为紫苏属植物的特征带在B区内!B4条带是6
号#8号#9号#1号#7号的共有带!B3是 6号#8号#9
号的共有带!2号#3号#4号#5号无 B3和 B4这两条
带 在A区内!4号没有分离出带!A2为9号材料的
特征带!A4为 1号#7号#2号#3号#5号#6号#8号#
9号材料的共有带!A3为 2号#3号#5号#9号材料
的共有带!A1为 3号#5号#9号材料所共有 只有 7
号#8号#9号材料分离出C区的一条酶带
6)7 酯酶同工酶酶谱的聚类分析结果 6种紫苏酯酶
酶谱类型的聚类树系图见图3
讨论
9份紫苏的酯酶同工酶存在着 6种酶谱类型!从
图 3可以看出! 在 6种酶谱的聚合过程中存在着 2
个较大的飞跃!若在最大飞跃的中点划线% L1& !9个
材料明显地被分为 2群$第$群包括材料 2号#3号#
5号#4号等 4个材料!无 B4谱带!植株均为紫红色!
花为粉红至紫红色’ 第%群包括材料 1号 #7号 #6
号#8号#9号!具有 B4谱带!植株为绿色!花为白色
但这种划分太粗略!回回苏变种无法独立存在!第 I
群仍很复杂 若在第二大飞跃值的中点 % L2处& 划
线!可将 9份材料分成 5类!大致与郭凤根等划分的
5个变种一致在第1类中3号和5号的酶谱完全相
同! 具有回回苏变种的植物学形态特征!2号材料与
3号#5号相比缺少 A1谱带! 形态上叶片正面为绿
色!其他均与回回苏相同!其遗传距离很接近% 仅为
图 # 紫苏种子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
图 ! 紫苏种子酯酶同工酶电泳酶谱模式图
图 紫苏种子酯酶同工酶酶谱的聚类树系图
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
中国农学通报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01234+05-+6&-.+
的肿瘤细胞和免疫反应细胞组成! 许多已经建系的
MD成淋巴细胞系细胞表面均携带 MATSA和 T细
胞表面标志[8]! Ross[3]指出MATSA是细胞转化的标
志!Matsuda等[10]研究了MDCC-MSB1#RPL-1等6个
来源于 MD淋巴瘤的细胞系后指出 这 6个细胞系
细胞上均有MATSA!从用高度吸收的抗血清做的间
接免疫荧光试验获得的数据来看仅 5%-30%的 MD
肿瘤细胞上存在 MATSA 而几乎 100%的 MD成淋
巴细胞系细胞上存在MATSA[11]! 根据MATSA的表
达 可以从 MD淋巴瘤细胞或 MD成淋巴细胞系细
胞上分离MATSA!
3.2以肿瘤组织为材料虽然肿瘤组织中 MATSA阳
性细胞含量较低但肿瘤组织容易获得来源广泛
因而笔者先研究了 MD肿瘤组织中 MATSA的提
取$发现从肿瘤组织中提取的 MATSA确实较低对
后续的纯化工作而言不利 后面还研究从 MSB1细
胞上提取MATSA以及对其的纯化!
3.3Boylston等[12]报道 T细胞淋巴瘤细胞上存在抗
体!Ehrlich等[13]发现用不同低pH值缓冲液可以从致
敏的活肿瘤细胞上洗脱下放射性标记的抗体 他们
指出就保持抗体的活性 # 结构与功能而言 以
0.1mol/L#pH3.5的柠檬酸缓冲液效果最好! Pradhan
等[14]应用 Ehrlich的方法从 MDV感染鸡的肿瘤细胞
上洗脱下抗 MATSA的抗体 并通过琼脂凝胶反应
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证实洗脱的抗体是有活性
的是针对 MATSA产生的而不是针对 MDV抗原
产生的! 他们的结果说明MDV感染鸡可以产生针
对 MATSA的抗体 而且这种抗体是以抗原!抗体
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 因此笔者在
分离 MATSA前 先用柠檬酸缓冲液洗脱肿瘤细胞
表面的抗体再用木瓜蛋白酶消化成功的获得了肿
瘤细胞表面的MATSA!
参考文献
1MorimuraT,HatoriM,OhashlK,etal.Immumonodulationofperipheral
TcelsinchickendinfectedwithMarek%sdiseasevirus:involveinom-
munosuppression[J].JGenVirol,1995,76:2979-2985
2WiterRL,StephensEA,SharmaJM,etal.Demonstrationofatumor-
associatedsurfaceantigeninMareksdisease[J].J.Immunol.,1975,115:
177-183
3RossLJ.CharacterizationofanantigenassociatedwiththeMareksdisease
lymphoblastoidcellineMSB1[J].JGenVirol,60:375-380
4NuamnnU,WiterRL.Diferentialdiagnosisoflymphoidleucosisand
Mareksdiseasebytumor-associatedcriteria[J].AvianDis,1979,23:
417-433
5LesnikF,RossLJ.ImmunizationagainstMareksdiseaseusingMareksdis-
easevirus-specificantigenfrominfectiousvirus[J].IntJCancer,1975,16:
153-163
6PowelPC.ImmunitytoMareksdiseaseinducedbyglutaraldehydetreated
celsofMareksdiseaselymphoblastoidcellines[J].Nature,1975,257:
684-68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643-2002& M’.鸡马立克氏病诊断技术.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1-4
8SchatKA,MurthyKK.InvitrocytotoxicityagainstMareksdiseaselym-
phoblastoidcellinesafterenzymaticremovalofMareksdiseasetumor-
associatedsurfaceantigen[J].JVirol,1980,34(1):130-135
9DandapatS,PradhanHK,MohantyGC.Anti-idiotypeantibodiesto
Mareksdiseasetumor-associatedsurfaceantigeninprotectionagainst
Mareksdisease[J].VetImmunolImmunopathol,1994,40:353-366
10MatsudaH,IkutaK,MiyamotoH,etal.DemonstrationofaMareksdisease
tumor-associatedsurfaceantigen(MATSA)onsixcellinesderivedfrom
Mareksdiseaselymphomas[J].BikenJ,1976,19(3):119-23
1MurthyKK,CalnekBW.PathogenesisofMareksdisease:earlyappearance
ofMareksdiseasetumor-associatedsurfaceantigenininfectedchicken[J].J
NatlCancerInst.,1978,61(3):849-854
12BoylstonAw,MowbrayJF.SurfaceimmunoglobulinofamouseT-
cellymphoma[J].Immunology,1974,27:855-861
13EhrlichR,WitzP.Elutionofantibodyfromviabletumorcels[J].J
ImmunolMethods,1979,26:345-348
14PradhanHK,MohantyGC,LeeW.Surfaceimmunoglobulinofamouse
T-cellymphoma[J].Immunology,1974,27:855-861
8’ 可将 2号#3号和 5号材料归为同一变种属回
回苏变种$第 2类为 4号材料与 2号#3号#5号对
比无 A1#A2#A3和 A4谱带具有紫苏变种的形态
特征为紫苏变种$在第 3类中1号和 7号材料的酶
谱完全相同无 B3谱带叶片基部具 1对耳状齿缺
属耳齿紫苏变种$6号#8号和 9号材料的酶谱均有
B3和 C1谱带叶片基部不具耳状齿缺其中 6号和
8号材料的酶谱完全相同叶片为绿色叶脉和茎杆
为黄褐色归为第 4类属野生紫苏变种$9号材料为
第 5类具有 A1#A2和 A3特征带小坚果白色属
白苏变种! 由此可见通过酯酶同工酶聚类分析可
以将紫苏属植物分成 5个变种 支持郭凤根等人根
据形态学聚类分析结果将云南紫苏划分为 5个变种
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陈娟,郭凤根.紫苏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中国农学通报,2003,19(3):
105-107
2 郭凤根,王仕玉.云南境内紫苏种下变异的研究.木本植物研究,2000,20
(3):270-274
3 胡能书,万国贤.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1-184
4 VanganJG,DenfordKE.An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ticstudyofthe
SeedproteinsofBrassicasinapsiswithspecialreferencetotheirtoxnomic
value.J.Exp.Bot,1968,19:724-732
&上接第 ! 页’
!!!!!!!!!!!!!!!!!!!!!!!!!!!!!!!!!!!!!!!!!!!!!!!!!!!!!!!!!!!!
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