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



全 文 :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 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
赖启航 (四川攀枝花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 SWOT分析,得出该区生态旅游开发应采
取“抓住机遇,乘势发展”的战略,并提出发挥优势、打造精品,完善自身、克服劣势,工旅协调、互促共赢,政府主导、重塑形象,整合资源、
培育市场,多方着手、提升竞争力等开发策略。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1)19 -11642 -03
SWOT Analysi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Cycas Panzhihuaensi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LAI Qi-hang (Panzhihua University,Panzhihua,Sichuan 617000)
Abstract The SWOT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conditions in Cycas Panzhihuaensis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s by
combinations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It was concluded that Panzhihua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should take opportunity and ad-
vantage strategies and exert their advantages.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such as following government,reconstructing im-
age,assembling resources,cultivating market,and improving competence so as to build fine,perfect image and overcome disadvantages,bal-
ance work and tourism and realize win-win situation
Key words Cycas Panzhihuaensis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s;Eco-tourism;SWOT analysis;Strategy
基金项目 2010 年攀枝花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攀枝花打造
‘中国西部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旅游支持与保障系统研
究”的课题成果之一;攀枝花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赖启航(1971 -) ,男,四川邻水人,讲师,从事旅游管理研
究,E-mail:370129554@ qq. com。
收稿日期 2011-03-29
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但一直处于待开发状态。在我国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开展
生态旅游的背景下,探讨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
旅游开发问题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开发生态旅游,首先需
对生态旅游开发进行 SWOT分析,但传统的 SWOT分析是定
性分析法,难以得出可行结论。为此,笔者拟运用定性与定
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态旅游开发进行 SWOT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以促进其旅游开发。
1 研究区生态旅游开发的 SWOT分析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在与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专家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影响其生态旅游开发的内、外
环境的各要素,编制了 SWOT分析表(表 1)。
表 1 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SWOT分析
Table 1 SWOT Analysis of Eco-tourism in Cycas Panzhihuaensis Na-
tional Nature Reserves
项目 Item 要素 Element
内部环境 Inter-
nal environment
优势 S1:生态旅游资源国际知名度高
S2:区位优势明显
S3:交通便利
S4:基础条件好
劣势 W1:保护面临困境
W2:苏铁文化研究少
W3:旅游季节性强
W4:旅游开发意识弱
外部环境 Exter-
nal environment
机遇 O1:政府政策及规划的保驾护航
O2:生态旅游热的推波助澜
O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契机
威胁 T1:工业发展与旅游开发的矛盾突出
T2:旅游形象欠佳
T3:旅游市场发育程度低
T4:竞争中处于劣势
2 SWOT定性分析
2. 1 优势
2. 1. 1 生态旅游资源国际知名度高。攀枝花苏铁是生长在
2. 7亿年前的原始裸子植物,被誉为“植物的活化石”,为世
界珍稀濒危孑遗植物、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攀枝花苏铁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占地 13. 58 km2,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纬度最
高(26° N)、植株最多(23万多株)、分布最集中(集中了全国
70%以上的野生苏铁资源)、面积最大(300 多公顷)的原始
苏铁林,是我国唯一的苏铁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
上苏铁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天然实验基地,具有较高的国际影
响力。此外,攀枝花苏铁年年开花,雌雄竞放,堪称世间一
奇,与自贡恐龙、大熊猫一起被誉为“巴蜀三绝”。在距保护
区半径 5 km范围内,有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为全球 21
世纪探险旅游品牌第二位的“万里长江第一漂”,以及被誉为
“象牙微雕”的攀钢工业旅游基地等多个景点。旅游资源的
规模、古悠度、珍稀度、奇特度、知名度、保存度、审美度、组合
度等都非常好,独具特色。
2. 1. 2 区位优势明显。该保护区位于攀枝花市西区核心位
置,而西区地处川滇交界,是西出丽江、大理的交通要冲,历
来是“南丝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更是世界知名的大
香格里拉旅游区的关键通道。保护区西连被 2007 博鳌国际
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首批“国家旅游名片”荣誉称号的天下
第一古城———丽江;西北接“人类母系社会的最后遗存”———
泸沽湖;北接 2008 年末被评为“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
方”的西昌;东靠百里生态长廊二滩;南近在 2005 年欧中旅
游论坛大会上被评为“欧洲游客最喜爱的城市”的昆明,是川
西南、滇西北重要旅游集散中心。
2. 1. 3 交通便利。在攀枝花机场、成昆铁路、西攀(西昌—
攀枝花)高速、攀田(攀枝花—田房)高速公路与 108 国道基
础上,加上正在建设的金沙江沿江快速通道、丽攀(丽江—攀
枝花)、丽大(丽江—大理)高速公路与成昆铁路复线,将形成
川西南、滇西北旅游城市群的高速公路网,进一步提升其交
通优势。
2. 1. 4 基础条件好。该保护区始建于 1983年,1996年升级
责任编辑 朱淼 责任校对 况玲玲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1,39(19):11642 - 11644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1.19.105
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一个以苏铁类植物为主要
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是首批“四川省环境教育
基地”、“攀枝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等,基础条件好。
2. 2 劣势
2. 2. 1 保护面临困境。攀枝花苏铁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
植物》、《世界受威胁植物红皮书》与《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
国际贸易公约》之中,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拯救性
保护措施。但由于保护意识不强,致使攀枝花苏铁种群数量
从最初发现的 l3个减至 5 个,面积损失近一半,成熟个体减
少了约 30%左右[1]。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位于城市之中,
直接受周边厂矿企业和农村生产生活影响,加之保护、建设
与科研经费严重不足,攀枝花苏铁的保护依然面临困境[2]。
2. 2. 2 苏铁文化研究少。攀枝花苏铁作为一种古老的珍稀
濒危植物,随着人们重视程度的提高,相关研究呈逐渐增多
趋势,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学者局限于从宏观上研究其
形态学与生物学特性,已有报道缺乏系统性。有关它的生殖
生态学的研究、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仍然空白[3],
对苏铁文化(如文学、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食药文化等)的研
究更是微乎其微。
2. 2. 3 旅游活动季节性强。俗话有言:“铁树开花马生角”、
“千年铁数开了花,万年枯藤发了芽”,说明铁树开花难,但攀
枝花苏铁年年开花,花期为每年 3 ~ 6 月,且吸引了一些旅游
观赏者,但其余 9个月多为旅游淡季,除少数科普旅游者外,
鲜有游客。
2. 2. 4 旅游开发意识弱。资源型城市攀枝花长期以来将发
展工业摆在首位,对旅游业认识不足,存在一些思想误区。
有人认为将苏铁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市场面狭窄,只能吸
引少量好奇心强的闲散游客驻足,难以形成气候;还有人认
为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与保护原则相违背;再加上旅游开
发资金、技术和人才严重缺乏,致使其旅游开发处于停滞状
态,其价值没有得到应有体现。
2. 3 机遇
2. 3. 1 政府政策及规划的保驾护航。在国家、省市大力发
展旅游业的政策指引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
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攀委发[2004]19号) ,以推动
旅游业发展。《关于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实
施意见》(攀委发[2008]19 号)提出在 2012年将攀枝花苏铁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为国家 3A 级景区的目标。在《攀枝
花市旅游发展规划》(2006年)与《四川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
升策划(2008年)》中,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
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2. 3. 2 生态旅游热的推波助澜。目前,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
业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年增长率达 25% ~ 30%,已成为世
界性旅游潮流[4]。2008 年的调查显示[5],我国已有 75%的
自然保护区正式开展生态旅游,23%的自然保护区正规划开
展或已尝试开展小规模的生态旅游,而由于交通、经费等制
约因素而未能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仅占总数的 2%。
2. 3.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契机。随着小康社会的全
面推进,旅游将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旅游活动,成为小康社会
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而人们的旅游消费倾向将显现出返璞
化、生态化。人们向往自然、回归本色,崇尚“天人合一”、追
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6],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
了良好契机。
2. 4 威胁
2. 4. 1 工业发展与旅游开发的矛盾突出。该保护区所在的
攀枝花市西区拥有丰富的铁矿等资源,为攀枝花工业快速发
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成为西区环境保护的桎梏,特别是
“攀钢”及其他工矿企业的发展,造成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工
业发展与旅游开发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生态旅游的
开发。
2. 4. 2 旅游形象欠佳。保护区附近的山体因多年大面积开
山采矿所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破坏了区内的原生态
环境及原有自然景观形态,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影
响,再加上气候较干燥,雨水较少,山上植被较差等因素,导
致旅游环境感知较差,旅游形象不好。
2. 4. 3 旅游市场发育程度低。西区作为攀枝花市重要的能
源基地,重工业经济比较发达,发展旅游的动力不足,旅游业
产值较低,还没形成真正的旅游产业;保护区内基本没有任
何旅游接待设施,仅能提供初级观光旅游产品,且区域整合
能力也较差,未能发挥出区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带头作用,旅
游市场发育程度低。
2. 4. 4 竞争中处于劣势。该保护区虽有旅游资源品牌优
势,但仍面临着周边景点的激烈竞争。调查显示[7],游客到
攀枝花后一定要游览的 22 个景点中,选择红格温泉的人数
比例最高,为 47%;选择二滩电站和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的比
例也较高,分别为 35%、27%;而选择到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的仅占 7%,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3 SWOT定量分析
为进一步确定上述各变量的权重值和分值,笔者邀请 11
名相关专家,利用特尔菲法进行多轮打分。量级评价时,参
阅相关资料,采取 0 ~ 7 分的评分尺度。若该因素影响特别
重大,则为 7分;若影响极小,则为 0 分。最后,根据专家估
测评分进行分项统计,求出各变量估测权重的平均分,将各
项的加权数进行合值,结果见表 2。
4 结论及开发策略
4. 1 结论
4. 1. 1 优势明显。在表 2 中,优势得分与劣势得分之差为
2. 19,优势明显。其中,最大优势是生态旅游资源国际知名
度高,其次是基础条件与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稍次。劣势主
要存在于保护问题、文化内涵挖掘、旅游开发意识与旅游季
节性等方面。最大劣势与第二大劣势之差为 0. 68,说明保护
困境在生态旅游开发中至关重要,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4. 1. 2 机遇难逢。表 2 中,机遇得分与威胁得分之差为
1. 10,表明机遇难逢。其中,最大的 2 个机遇是政府的大力
支持与生态旅游热,两者得分与机遇总得分的比值大于 4 /5,
表明这两大机遇千载难逢,必须抓住。威胁中,最大威胁得
分与第二大威胁的差为 0. 62,表明工业发展对旅游的威胁最
大,须妥善处理。
4. 1. 3 劣势与威胁并重。在表 2 中,劣势得分与优势得分
3461139 卷 19 期 赖启航 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 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
的比值(约为 7 /10)小于威胁得分与机遇得分的比值(约为
4 /5) ,而且优势得分与劣势得分的差(2. 19)大于机遇得分与
威胁得分的差(1. 10) ,表明该区内部环境中的劣势虽不如外
部环境中的威胁明显,但因劣势得分与威胁得分之差仅为
0. 01,两者相差甚微,表明劣势与威胁对旅游开发的影响并
重,说明开发中既要克服内部劣势,又要消除外部威胁。
表 2 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 SWOT评估分值
Table 2 SWOT Assessment of Eco-tourism in Cycas Panzhihuaensi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项目
Item
要素
Element
权重
Weight
分值
Score
加权数
Weight
合计
Sum
优势(S)Advantage S1 0. 28 7 1. 96 6. 52
S2 0. 27 6 1. 62
S3 0. 21 6 1. 26
S4 0. 24 7 1. 68
劣势(W)Disadvantage W1 0. 28 6 1. 68 4. 33
W2 0. 25 4 1. 00
W3 0. 23 3 0. 69
W4 0. 24 4 0. 96
机遇(O)Opportunity 01 0. 35 7 2. 45 5. 42
02 0. 34 6 2. 04
03 0. 31 3 0. 93
威胁(T)Threat T1 0. 27 6 1. 62 4. 32
T2 0. 25 4 1. 00
T3 0. 24 4 0. 96
T4 0. 24 3 0. 74
综上所述,该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属于“优势 +机遇
型”,其旅游开发战略是“抓住机遇,乘势发展”。
4. 2 开发策略
4. 2. 1 发挥优势,打造精品。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开发生态旅游潜力巨大,应充分利用该保护区生态旅游资
源国际知名度高、基础条件好等自身优势,抓住当前政府大
力支持与生态旅游开发热等外部机遇,进行高起点、高品位、
深层次科学规划。依靠创意思维,打造以“史前侏罗纪公园
生态观光体验”为主题,以“苏铁林海、生态乐园”为特色的生
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旅游精品。
4. 2. 2 完善自身,克服劣势。面对开发劣势,该保护区应积
极采取措施完善自身,克服劣势,牢固树立“保护第一”思想,
以法律为准绳,切实采取保护措施;顺应时代潮流,增强旅游
开发意识,加强苏铁民俗、宗教文化研究与旅游多元化产品
体系研究,大力打造文化品牌、绿色生态品牌和休闲旅游品
牌,促进保护区的不断发展。
4. 2. 3 工旅协调,互促共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战略
意义上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大意义,把旅游业作为资源型城
市转型的先导产业与汇聚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重要平台,
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解决工业和旅游业之间的矛盾,使
工业和旅游业呈现协调发展、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4. 2. 4 政府主导,重塑形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苏铁自
然保护区应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加大对保护区及周边整体环
境改造,治理工业污染,恢复背景山体,进行苏铁人工还林,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标志性景观等,重塑生态、绿色旅游新
形象。
4. 2. 5 整合资源,培育市场。以西区攀枝花苏铁和“万里长
江第一漂”等国际知名度较高的旅游资源为主导,整合西区
运动休闲、少数民族风情和工业遗址等重要资源,打造核心
旅游品牌和龙头精品景区,形成以“阳光、运动、休闲”为主题
的多元化旅游产品。通过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构筑旅游网
络,完善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层次等方式,积极培育旅游
市场。
4. 2. 6 多方着手,提升竞争力。景区竞争力强弱关系着景
区的生存与发展,保护区必须多方着手,提升竞争力。如实
施文化创意工程,将文化融入生态旅游产品及服务中,增加
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建立健全管理体制,选择合适的生
态旅游开发模式,开发多元化的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产品;加
大宣传促销力度,创新营销思维,提升旅游市场销售力等[8]。
参考文献
[1]何永华,李朝銮.攀枝花苏铁种群生态地理分布、分布格局及采挖历史
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9(1):23 -30.
[2]刘慎元.攀枝花苏铁今天仍是“避难者”[N].中国绿色时报,2009 -07
-23.
[3]唐炎林,苏智先.珍稀濒危植物攀枝花苏铁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
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7 -92.
[4]李勇,王金伟.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SWOT分析[J].浙江林业
科技,2008(1):47 -50.
[5]刘青,王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分析[J].生态与农村
环境学报,2009(3):11 -15.
[6]李晴,李红.小康社会旅游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J].辽宁师范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9(4):509 -511.
[7]攀枝花市旅游局.四川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EB/OL]. http:/ /
www. docin. com/p-152450320. html.
[8]梅燕,谢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20):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10925 -10927.
(上接第 11641 页)
[5]王艳平.对“旅游需求”概念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的深度认识[J].桂林旅
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3):10 -12.
[6]邱扶东,吴明证.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5):
1214 -1217.
[7]旷雄杰.旅游者选择生态旅游产品影响分析———以国际入境旅游者为
例[J].社会科学家,2005(3):122 -125.
[8]卢昆.知觉距离对消费者旅游决策的影响[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2003,14(4):48 -50.
[9]郑海燕,保继刚.广东省居民潜在国内出游力的地区差异分析[J].地
域研究与开发,2001,20(3):70 -75.
[10]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49(2):
117 -127.
[11]江明华,彼得·纽曼,牛宇宏.“不想要”对年轻人旅游市场购买决策
影响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3(41):58 -63.
[12]陈世斌.杭州城区“最具出游力”人群休闲旅游障碍性因素的实证分
析[J].地理研究,2005,24(6):982 -991.
[13]邱明,陈忠祥.中国西部地区居民潜在国内出游力的差异分析及研究
[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1):75 -79.
[14]林周二.比较旅行学理论と实际[M].东京:中央公论社,1989:55 -
57.
[15]戴道平.工业旅游产品学生市场制约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2.
[16]曹瑞祺,寇明婷.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24):13413 -13415.
44611 安徽农业科学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