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前,关于植物分泌结构的起源和发生方式已做了大量研究,许多
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证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7 ~ 9]。
Liang等[10]结合了形态学分析,运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和方法
认为柑橘属植物的分泌腔发生方式为裂溶生式。Chen 等[11]运
用电镜及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发现甜橙果实分泌囊发生过程是细
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对白芷根、茎、叶横切面的观
察可知分泌结构多分布在根的皮层和韧皮部、茎的维管束附近以
及叶脉维管束上下的薄壁组织中,其中以根中的数量最多,其次
是茎,最后是叶。分泌结构是主要药用成分挥发油等细胞后含物
合成和积累的主要部位,因此传统以根作为入药部位是合理的,
但在茎和叶中也存在分泌结构,而白芷是高大草本,地上部分可
达 1 ~ 2m,相当发达,大部分地上部分并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
资源浪费。为此,对其地上部分结构、发育及药用成分含量变化
规律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白芷中的分泌结构内的物质可与苏丹Ⅲ发生反应,显示黄色
至橘红色。在根的不同组织中,挥发油也不是普遍存在的,大部
分存在于皮层和韧皮部,即分泌结构分布的部位,木栓层和木质
部仍为原有的颜色。在茎、叶中显色反应不明显,可能与植物不
同生长发育时期有关,还需进一步测定不同发育时期中各器官的
药用成分含量来确定适合的采收期。另外,刘文哲等[12]对芸香
科果实的研究中认为分泌细胞的质体是合成挥发油的场所,因
此,对白芷根中分泌结构的超微结构与挥发油合成和积累的关系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从而能够进一步探讨白芷挥发油的合成积累
途径,指导白芷药材原植物的采收及其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张庆芝,王开疆. 中药白芷的品种论述[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0,23(2):22.
[2] 王年鹤,黄璐琦,杨 滨,等.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研究 IV,白芷的
基原植物栽培历史以及其近缘野生植物演化的讨论[J].中国中药
杂志,2001,26(11):733.
[3] 赵兴增,冯 煦,董云发. 白芷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A].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第四届全国药用植物学与
植物药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347.
[4] 何开家,张涵庆.白芷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进展[J].现代中药研
究与实践,2008,(22) :59.
[5] 徐丽云,胡适宜.环氧树脂厚切片的染色[J].植物学通报,1986,4:
108.
[6] Metcacfe,C. R. and L. Chalk. Anatomy of the dilotycedons,Vol. 1. First
edition[M]. Clarendon press,Oxford,1957,52.
[7] 胡正海,余 刚.枳分泌囊结构与发育的研究[J].植物学报,1993,
6:447.
[8] Turner G W. A brief history of the lysigenous gland hypothesis[J]. Bot
Rev,1999,65(1):76.
[9] Bennici A,Tani C. Anatom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study of the secretory
cavity development of Citrus sinensis and Citrus limin:Evaluation of
schizolysigenous ontogeny[J]. Flora,2004,199(6) :464.
[10] Liang S J,Wu H,Lun X,et al. Secretory cavity development and its re-
lationship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essential oil in fruits of Citrus medi-
ca L. var. sarcodactylis(Noot.)Swingle[J]. J Integrat Plant Biol,2006,
48(5) :573.
[11] Chen Y,Wu H .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volved in the schizolysige-
nous formation of the secretory cavity in Citrus sinensis L. (Osbeck)
[J]. Chin Sci Bull,2010,7(55) :2160.
[12] 刘文哲.芸香科植物果实分泌囊的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9:193.
收稿日期:2013-12-12; 修订日期:2014-05-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30960037) ;
甘肃省发改委战略新兴产业和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项目( 2011)
作者简介:顾志荣( 1988-) ,男( 汉族) ,甘肃平凉人,甘肃中医学院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工作.
* 通讯作者简介:王亚丽( 1963-) ,女( 汉族) ,河南巩义人,甘肃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工作.
不同生长环境当归药材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顾志荣,陈 晖,王亚丽* ,文喜艳,孙宇靖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 建立不同生长环境当归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硅胶 GF254薄层板,以甲苯 -乙酸乙酯 -冰乙酸
( 90∶ 10∶ 2) 为展开剂,阿魏酸、Z -藁本内酯对照品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对 11 批不同生长环境当归药材进行定性鉴
别。结果 不同产地和不同土壤类型生长的当归薄层色谱差异明显,不同海拔生长的当归薄层色谱无明显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行,为更好地控制不同生长环境当归药材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当归; 薄层色谱; 生长环境
DOI标识:doi: 10. 3969 / j. issn. 1008-0805. 2014. 09. 047
中图分类号:R28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 2014) 09-2164-03
Study on Identification of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from Different Growth Environment
by TLC
GU Zhi-rong,CHEN Hui,WANG Ya-li* ,WEN Xi-yan,SUN Yu-jing
(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TLC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from different growth environment.
·4612·
时珍国医国药 2014 年第 25 卷第 9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4 VOL. 25 NO. 9
Methods Silica - GF254 - CMCNa plate was used with toluene - ethyl acetate - acetic acid ( 90∶ 10∶ 2) as developing solvent,
ferulic acid and Z - ligustilide as reference substances. 11 batchs of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from different growth environment
were identified by TLC. Results The TLC of samples from different areas and different soil types have obvious difference,but
samples from different altitudes have not.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which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
sis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from different growth environment.
Key words: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Growth environment
当归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
的干燥根[1],主产于甘肃岷县、渭源县、漳县、宕昌县等地,云南、
湖北、四川等地亦有引种[2]。现代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
当归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两大部分,包含了苯酞
类化合物、当归多糖、有机酸、脑苷类化合物、丰富的氨基酸和微
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当归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人体的神经、生
殖、免疫、循环、呼吸等多个系统产生影响,在抗肿瘤、抗氧化、抗
炎等其方面具有突出作用[3 ~ 5]。研究发现,由于不同当归产地的
地理环境、种植经验、采收季节、加工方法和贮存条件等不尽相
同,导致当归药材所含的化学成分、药材品质及临床疗效等具有
很大的差异[6]。目前,中药当归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种植难
以规范化、标准化,产地加工方式混乱,以及药材质量难以控制等
问题[7]。薄层色谱法(TLC)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定性鉴
别方法用于中药当归的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由来已久,但用于鉴
别不同生长环境的当归药材笔者未见报道。本文以甘肃岷县、渭
源县、漳县以及云南鹤庆县、德钦县等地生产的当归药材为研究
对象,建立不同生长环境当归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其
薄层色谱的差异。
1 仪器与试药
1. 1 仪器 ZF - 1 型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
ALC - 210. 4 型电子天平(德国艾科勒公司);SB - 3200 DTD 型
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 - 500 型低
速离心机(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硅胶 GF254薄层板(10 cm
× 20 cm,上海信谊仪器厂);双槽展开缸。
1. 2 试药 对照品阿魏酸(纯度 HPLC≥98. 0%,批号:551 - 08 -
6)、Z -藁本内酯(纯度 HPLC≥98. 0%,批号:4431 - 01 - 9),均
购于四川先欣生化技术研究所;乙醚、无水乙醇、甲苯、乙酸乙酯、
冰乙酸,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均购于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11
批当归样品,采集于甘肃及云南当归主产区,经甘肃中医学院中
药资源教研室晋玲教授鉴定为伞形科当归属 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的干燥根。样品信息见表 1。
表 1 当归药材样本信息
序号 产地 海拔 /m 土壤类型
1 甘肃岷县西关寨上庄 2490 黑土
2 甘肃卓尼县纳浪乡温旗村 2476 黑土
3 甘肃临潭县王旗乡中寨村三社 2493 黑土
4 云南沾益县西平镇龙华村 2522 黑土
5 甘肃岷县十里乡曹家村 2332 黑土
6 甘肃岷县寺沟乡乌麻村 2431 黑土
7 甘肃岷县禾驮乡石家台村 2660 黑土
8 甘肃岷县清水乡郎哈村 3000 黑土
9 云南德钦县霞若乡里汉底 2657 黑土
10 云南鹤庆县金墩乡马厂村 2645 黄绵土
11 云南玉龙县鹿甸乡鹿甸村 2639 褐土
2 方法与结果
2.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对照品阿魏酸、Z -藁本内酯各
5 mg,精密称定,分别置于 50 mL 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适量,超
声 1 min使之完全溶解,再加无水乙醇定容,制成每毫升含 0. 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 取当归样品粉末(过 40 目筛)约 3. 0
g,精密称定,置于 50 ml 锥形瓶内,加 20 ml 乙醚,超声提取 1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 1 ml 使之完全溶解,作为
供试品溶液。
2. 3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同“2.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2. 4 薄层色谱鉴别[1] 按照《中国药典》2010 版一部附录Ⅵ B
薄层色谱法进行试验,分别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
和供试品溶液各 10 μl,分别点于硅胶 GF254薄层板上(薄层板点
样前于 110 ℃活化 30 min),以甲苯 -乙酸乙酯 -冰乙酸(90∶ 10
∶ 2)为展开剂,预饱和 15 min,展开,取出,晾干,至紫外光灯 254
nm和 365 nm混合波长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对
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但对照药材
薄层色谱显示的荧光斑点较少,且指标性成分阿魏酸未显示斑
点。故本研究以对照品阿魏酸、Z -藁本内酯为对照。见图 1。
S0 .当归对照药材 S1 . Z -藁本内酯对照品
S2 .阿魏酸对照品 a ~ f.当归药材样本
图 1 不同对照的当归药材 TLC图谱
2. 4. 1 不同产地当归药材薄层色谱鉴别 选择 4 个不同产地、海
拔均在(2500 ± 24)m、土壤类型均为黑土的当归药材样本进行
薄层色谱鉴别。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但 4 号样品色谱较 1 号、2 号和 3 号样品
在 Rf = 0. 163 处多一个荧光斑点,说明云南沾益县所产当归的化
学组分可能与甘肃岷县、卓尼县及临潭县有所不同,而甘肃岷县、
卓尼县及临潭县所产当归的化学组分相似。见图 2。
S1 . Z -藁本内酯对照品 1 ~ 4.当归药材 S2 .阿魏酸对照品
图 2 不同产地当归药材 TLC图谱
2. 4. 2 不同海拔当归药材薄层色谱鉴别 选择不同海拔、相同产
地、土壤类型均为黑土的当归药材样本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供试
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
·5612·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4 VOL. 25 NO. 9 时珍国医国药 2014 年第 25 卷第 9 期
点且斑点数目相同,说明相同产地、土壤类型,不同海拔的当归药
材化学组分无明显差异。见图 3。
S1 . Z -藁本内酯对照品 5 ~ 8.当归药材 S2 .阿魏酸对照品
图 3 不同海拔当归药材 TLC图谱
2. 4. 3 不同土壤类型当归药材薄层色谱鉴别 选择不同土壤类
型、相同产地、海拔均在(2600 ± 11)m的当归样本进行薄层色谱
鉴别。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
色的荧光斑点,但 9 号样品在 Rf = 0. 271 处比 10 号和 11 号样品
多一个斑点,说明黑土与褐土、黄绵土生长的当归药材化学组分
可能有所不同,而褐土与黄绵土生长的当归化学组分相似。
见图 4。
S1 . Z -藁本内酯对照品 9 ~ 11.当归药材 S2 .阿魏酸对照品
图 4 不同土壤类型当归药材 TLC图谱
3 讨论
3. 1 展开系统的优选 实验先以《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当归
项下薄层色谱鉴别法所给展开系统,即正己烷 -乙酸乙酯(4∶
1)进行展开,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 Z -藁本内酯和阿
魏酸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但其他斑点拖尾严
重,未能较好分离,难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当归药材中的化学组分,
不利于不同生长环境当归药材薄层色谱的比较分析。为获得最
佳展开效果,本研究结合文献报道,尝试了多种展开系统:正己烷
-乙酸乙酯(2∶ 1)、正己烷 -乙酸乙酯 -冰乙酸(3∶ 1∶ 0. 1)、
甲苯 -乙酸乙酯 -冰乙酸(70∶ 10∶ 1)等,在以上试验基础上再
进行优化,最后确定展开剂系统为甲苯 -乙酸乙酯 -冰乙酸(90
∶
10∶ 2),该条件下得到的薄层色谱斑点较多且清晰,分离效果好,
Rf 值重复性好。
3. 2 检视波长的选择 将当归药材薄层色谱在紫外分析仪 254
nm波长下检视,结果发现显示的斑点较少且某些斑点难以辨认,
而在 254 nm和 365 nm混合波长下检视,显示斑点较多且斑点清
晰,故实验选择 254 nm和 365 nm混合波长对当归薄层色谱进行
检视。见图 5 和图 6。
图 5 254 nm和 365 nm混合波长下检视 图 6 365 nm波长下检视
3. 3 实验结果讨论 当归主产于甘肃定西、陇南等海拔较高的阴
寒湿地区,是一种低温长日照植物,宜种植区的基本条件是海拔
为 1750 ~ 3100 m,土壤通常为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
的沙质壤土或黑土。本研究显示,甘肃岷县、云南沾益县所产当
归较甘肃卓尼县、甘肃临潭县在 Rf = 0. 163 处多一个斑点,提示
甘肃岷县和云南沾益县所产当归可能具有更为丰富的化学成分;
黑土生长的当归在 Rf = 0. 271 处比褐土、黄绵土多一个斑点,提
示黑土可能具有更为丰富的化学成分,更适于当归生长,这与定
西岷县、渭源县等当归主产区的土壤类型以黑土居多的事实一
致。但不同生长环境当归药材薄层色谱的差异究竟由哪些化学
成分引起,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一部[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10:124,附录 34.
[2] 马瑞君,王 钦,陈学林,等. 当归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2,
33(3):280.
[3] 李 曦,张丽宏,王晓晓,等.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中药材,2013,36(6):1023.
[4] 黄伟晖,宋纯清. 当归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
志,2001,26(3):147.
[5] 胡小平,李玉云,李先何,等. 当归多糖的成分及药理学研究新进
展[J].中药材,2004,27(1):70.
[6] 杜天玺,郭延生,华永丽,等. 当归炭饮片质量标准研究[J].时珍
国医国药,2010,21(9):2156.
[7] 王引权,后顺心,王 艳,等. 推动岷县当归产业创新发展的优势
条件与策略选择[J].中国现代中药,2011,13(5):6.
·6612·
时珍国医国药 2014 年第 25 卷第 9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4 VOL. 25 NO.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