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云南野生苏铁分布与濒危原因分析



全 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02.Sept.27 (3):40~ 44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CN 53-1172/ S ISSN 1671-3168
云南野生苏铁分布与濒危原因分析
周小平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云南 昆明 650051)
摘要:云南野生苏铁主要分布在元江中下游河谷 、 澜沧江下游河谷 、 南盘江流域 、 金沙江流域及支流河谷等地
区 , 包括南齿苏铁 、 宽叶苏铁 、 多歧苏铁 、 南盘江苏铁 、 绿春苏铁等种类 , 但数量较少 , 分布区狭窄 , 人为破
坏严重 , 加之缺乏更新苗以及生殖力 、 抗逆性和适应力的衰竭等因素 , 造成云南野生苏铁已处于濒危状态 , 如
不采取有效的解危对策 , 势必导致云南野生苏铁走向灭绝。
关键词:云南野生苏铁;分布;濒危原因
中图分类号:S79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 (2002)03-0040-05
Reason Analysis and Suggested Strategies of Endangered Situation
of Wild Sago Palm of Yunnan Province
ZHOU Xiao_ping
(Yunnan Institute o f Forest Inventory and P lanning , Kunming Yunnan 650051 , P.R.China)
Abstract:Wild sago palm endemic to Yunnan w as mainly dist ributed in the valley s of middle_lower
reaches of Yuanjiang River , the valley s of low er reaches of Lancangjiang River , the valley s of Nanpan-
jiang River and Jinshajiang River.The species founded were Cyras pect inata , C.balansae warburg ,
C.mult ipinnata , C.guizhouensis , C.tanqingensis etc.The limited plant amount , narrow distri-
bution area , human disturbance and damage , short of regeneration seedlings , low propagation capaci-
ty , undesirable st ress resistance and decline of adaptability , caused the endangered situation of wild sa-
go palm of Yunnan.Effective strategies w ere urgent ly needed to release the undesirable situation of
w ild sago palm of Yunnan.
Key words:wild sago palm of Yunnan;distribution;reasons of endangered condition
1 云南野生苏铁资源及地理分布
活化石苏铁植物 (CYCAS) — “植物界的大
熊猫” , 是现存地球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 , 也是种
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种群。它最早出现于距今两亿多
年前的古生代 , 在三迭纪末和侏罗纪初时最为鼎
盛 , 至晚白垩纪后逐渐衰退。至今苏铁成为了世界
最珍贵的 Ⅰ类重点保护濒危植物。目前世界上的苏
铁仅 1 科 14 属约 110 种 , 主要分布于热带 、 亚热
带地区。我国有 1属 26种 , 而云南省野生苏铁至
少 10种 , 为全国之冠 , 其中 , 红河苏铁 、 多歧苏
铁为云南的特有种 。
云南省幅员辽阔 、 地貌类型多样及多种气候类
型和土壤条件为野生苏铁的生长 、发育提供了得天
独厚的环境 。苏铁种类在云南表现出丰富的物种多
样性 , 不仅在中国 , 甚至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 。云
南野生苏铁分布的地区主要有 4个片区:⑴元江中
下游 (红河)河谷地区 (红河 、 文山州);⑵澜沧
江下游河谷地区 (思茅 、 西双版纳地区);⑶南盘
江流域地区;⑷金沙江流域及支流河谷地区。此
外 , 在滇西的瑞丽 、盈江一带也有少量分布 , 其种
群分布的特点是:第一 , 野生苏铁在云南分布广
收稿日期:2002-06-21
作者简介:周小平 (1964—), 女 , 云南人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林业规划设计工作。
泛 , 从南至北 , 从东到西均有分布;第二 , 种类丰
富而复杂;第三 , 多为零星小片分布 , 在人为破坏
极为严重的情况下 , 多数野生种群正面临灭绝的危
险;第四 , 分布区主要位于海拔300 ~ 1 100m 的河
谷或低山地带 , 属热带 、 亚热带气候。
红河苏铁 (Cycas hongheensis)是新近在云南
红河州个旧市保和乡等地石灰岩 、 向阳 、稀树灌丛
中发现的与篦齿苏铁近缘的一个新种 , 分布范围极
窄。个旧是红河苏铁唯一的分布区 。红河苏铁又名
灰杆苏铁 , 是国家 Ⅰ级重点保护濒危物种。分
布区植被有石灰山季雨林群落。 种群分布面积
2 030.6hm2 , 1 830 株。分布区伴生植物有山黄麻
(Trema tomentosa)、飞机草 (Eupatorium odora-
tum)、 余甘子 (Phyl lanthus emblica)等 。
多歧苏铁 (Cycas mul tipinnata)为云南的特
有种 , 近似叉叶苏铁 ,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 , 属
濒危种。本种主要分布于滇东南石灰岩山地 , 包括
个旧 、蒙自 、屏边等海拔 500 ~ 1 000m 的石灰岩山
地季雨林内 。种群分布特点为散生 、 簇生或成群
状 , 面积 6 425.9 hm2 , 4 910株。分布区主要伴生
植物有董棕 (Caryota urens)、 茶条木 (Delavaya
yunnanensis)、五月茶 (Ardisia stellata)、 星毛紫
金牛 (Ardisia stellata)、 复叶耳蕨 (Arachniodes
sp.)等 。
宽叶苏铁 (Cycas balansae warburg), 濒危
种。主要分布于个旧 、 屏边 、 河口 、 双江等市
(县), 海拔 800m 以下 , 分布在热带季雨林和南亚
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域。本种抗逆性差 , 一旦
失去了生存环境 , 就不能成活 , 特别怕干旱 , 生
境必 须要 有 一定 的 湿 度和 荫 蔽 度。该苏铁
分布面积 4 431.5hm2 , 22 240 株。分布 特点为
散生 、簇生。分布区伴生植物有董棕 、 四数木
(Tetrameles nadi f lora)、 油朴 (Celtis wighti i)、
红木荷 (Schima wallichii)、毛叶青冈 (Cycloba_
lanopsis kerrii)等。
南盘江苏铁 (Cycas guizhouensis), 也称贵州
苏铁 。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 , 高度濒危 。分布
于开远 、 蒙自 、 建水 、弥勒等海拔 900 ~ 1 500m 的
季风常绿阔叶林 、河谷稀树灌木草丛等植被中。分
布区伴生植物有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滇
合欢 (Albzia mollis)、 山黄麻 (Trema tomen-
tosa)、 紫茎泽兰 (Eupatorium coelesticum)等 ,
面积约 4 510hm2 , 500株 ,种群分布特点呈零散状。
叉叶苏铁 (Cycas m icholitz ii Dyer), 国家Ⅰ级
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个旧 、屏边 、 金平 、河口等
市 (县), 生于海拔 800 ~ 1 100m , 所处植被类型
有龙脑香林 、望天树林 、灌木林 、竹林以及混交林
等 , 分布区伴生植物有构树 (Broussonet ia pa-
pyri fera)、 大叶千斤拔 (Flem ingia macrophyl la)、
大果榕 (Ficus auriculata)、 蕨类 (Pteridium ae-
quil inum var.latiusculum Undera)等 , 面 积
1 372.3hm2 , 922株 。
篦齿苏铁 (Cycas pectinata), 濒危种 。主要分
布于楚雄 、 南华 、 双柏及西双版纳等地州市 (县),
分布区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 、季雨林 、山地雨林及
季风常绿阔叶林 、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等;分布区伴
生植物有小果栲 (Castanopsis f leuryi)、 银叶栲
(Castanopsis argyrophyl la)、云南松 、思茅松 (Pi-
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 老白花 (Bauhinia
variegata)、 余甘子 、 粗糠柴 (Mallotus phil ip-
pinensis)等。分布面积 22 787hm2 , 70 多万株 ,
种群分布特点为簇生或群状 。
绿春苏铁 (Cycas tanqingensis)属濒危种 , 国
家 I级保护植物 , 是最近在云南绿春小黑江流域
发现的一个新种。分布于海拔 500 ~ 1 000m , 面积
4 838hm2 , 约十万株 , 片状分布 。分布区植被类型
为热带雨林 、季雨林及山地雨林等。分布区主要伴
生植物有多毛坡垒 (Hopca mollissima)、 越南龙脑
香 (Dipterocarpus retusus)、千果榄仁 (Term ina-
l ia myriocarpa)、 短刺栲 (Castanopsis octandra)、
爱地草 (Geophila herbacea)、 竹节草 (Chryso-
pogon aciculatus)等。
云南苏铁 (Cycas Siamensis Miq)濒危种 , 国
家 Ⅰ级保护植物 , 本种分布区处于元江干热河谷区
域 , 面积 250hm2 , 7 500余株 , 集聚分布 , 伴生植
物为干热河谷植被中的代表树种 , 如老人皮
(Polyalthia cerasoides)、心叶水团花 (Adina pi lu-
rifera)、 白头树 (Garuga forresiti i)、 虾子花
(Woodfordia frut icosa)等。
攀枝花苏铁 (Cycas panzhihuaensis)濒危种 ,
国家Ⅰ级保护植物 , 在云南省分布为北部金沙江河
谷 1 000 ~ 1 300m地带 , 从渡口市沿金沙江直到禄
劝县的普渡河 , 断断续续均有生长。分布面积 9
273hm2 , 12万余株 , 分布特点为随机 、 簇生分布。
分布区植被类型为干热河谷稀树灌丛 , 伴生植物为
云南羊蹄甲 (Bauhinia yunnanensis)、 锥连栎
(Quercus franchetii)、清香木 (Pistacia weinman-
ni folia)、余甘子 、坡柳 (Dodonaea viscosa)等。
·41·第 3期         周小平:云南野生苏铁分布与濒危原因分析      
台东苏铁 (Cycas taitungensis C.F.Shen)濒
危种 , 国家Ⅰ级保护植物 , 此种植物分布于云南省
滇南红河州绿水河和清水河之间 , 分布海拔在 70
~ 1 120m之间 , 面积约 35hm2 , 1 350株 。常与虾
子花 、 白茅 (Lmperaea cylindica)、 大野古草
(Arundinella decempedal is)等混生 。
小种苏铁 (Cycas paruvulus S.L.yang)濒危
种 , 国家 Ⅰ级保护植物 , 本种分布区域主要是沿元
江河谷两岸 , 面积约 800hm2 , 2 500多株 , 常与扭
黄茅 (Heteropogon contortus)混生。
2 生境条件
云南省气候复杂 、地貌多样 , 为多种生境的形
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根据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系
统 (BIMS)的生境分类方法 , 云南省主要生境类
型系统除农地外 ,分 7个类型组 ,23个类型 ,见表 1。
表 1 云南省生境类型表
生境类型组 生 境 类 型
热带森林
1 雨林
2 季雨林
3 石灰山季雨林
4 季风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 半湿润性常绿阔叶林
6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7 硬叶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8 暖热性针叶林
9 暖温性针叶林
10 温性针叶林
11 寒温性针叶林
竹林 12 竹林
灌丛
13 热性灌丛
14 暖温性灌丛
15 热性石灰岩灌丛
16 暖温性石灰岩灌丛
17 高山亚高山杜鹃灌丛
草地
18 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草地
19 灌丛草地
20 高山亚高山灌丛草甸
湿地
21 沼泽地
22 高原湖泊
23 水库 、河流
  注:本表引用自“全球环境基金(GEF)/世界银行(WB)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体
系保护计划》”
云南野生苏铁分布区主要涉及的生境类型组为
热带森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及灌丛等 4个
生境类型组及雨林 、石灰山季雨林 、季风常绿阔叶
林 、暖热性针叶林 、温性针叶林 、热性石灰岩灌丛及
干热河谷稀树灌丛等生境类型。
3 野生苏铁资源保护现状
3.1 野生植物管理机构已具一定基础
云南省在省一级设有“云南省林业厅野生动植
物保护管理办公室” ,在红河州 、楚雄州 、临沧地区及
西双版纳 4个地州林业局均设有保护办 ,在昆明 、怒
江 、德宏等地州设有保护办 、处 、科 、站 ,占云南省地
州数的 52.65%,已具备一支专业管理队伍。
3.2 就地保护工作已有一定基础和经验
在就地保护方面 ,主要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的
形式开展。已建有苏铁分布的自然保护区有西双版
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
普渡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如宽叶苏铁产于西双版
纳 ,在自然保护区里 90%的种群都得到了保护 。篦
齿苏铁在西双版纳分布 ,有 50%的种群分布在自然
保护区里 ,这些物种均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50%的种
群分布在国有林或自留山中 ,还没有得到切实的保
护 。
3.3 苏铁资源调查工作已经开展
1995年国家环保局委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
所牵头 ,组织了有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
省环保局 、云南大学生物系 、红河州环保局 、州林业
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参加的综合考察队 ,对红河州
个旧市 、屏边县 、河口县 、蒙自县相接地区的苏铁资
源 、生境及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2001年 6月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红河州环保
局 、州林业局 、绿春县林业局 、绿春县城建环保局等
单位科技人员组成的综合考察队 ,对小黑江流域的
苏铁资源与热带雨林植被 、自然地理 、气候 、土壤 、水
资源 、动植物资源及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
的调查考察。为贯彻`林护通字(1997)79 号 通知
精神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外业调查工作于 1998
年 1月全面展开 。开展了包括攀枝花苏铁 、多歧苏
铁在内的我省重点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整个调查工
作历时 3年多 ,为摸清野生植物本底资源 ,建立资源
档案 ,为制定有效保护 ,科学管理和持续利用野生植
物资源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有效履行国际公约 、
开展国际交流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
·42·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第 27卷
4 云南野生苏铁濒危原因
4.1 内在致危因素
4.1.1 野生苏铁结实甚少繁殖率低下
野生苏铁的自然更新完全依赖种子 ,但是大多
数野生苏铁开花结实植株极少甚至有的种群(如红
河苏铁 、多歧苏铁)根本找不到开花结实植株 ,这就
造成了野生苏铁种群发展缺乏幼苗后备资源 ,种群
规模逐渐减小而趋于濒危 。虽然苏铁植物个体寿命
较长 , 但多数繁殖力低下 , 其存活曲线大多为
DeeveyⅡ型或 DeeveyⅢ型。
4.1.2 “生境破碎化”隔离出现异质种群
“生境破碎化”是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如何
缩小并且分割为两个或更多小块的过程(Wilcove et
al.1986 , Lovejoy et al.1986)。生境破碎化会导致一
个原始生境面积减小 ,同时形成大量边界生境区以
及分布区向边界的距离大大减少 ,并且常常留下像
补丁一样的生境残片 。生境破碎化对生长在该生境
的种群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受到破坏的生境
可能就是某一个特有物种的区域。破碎化的生境会
使植物种群扩散受到限制 ,它对物种的正常散布和
移居活动产生直接的障碍 。正因为野生苏铁属植物
所处的生境出现破碎化后种群被分割 、隔离而出现
异质种群 。
4.1.3 生存力和适应力均较弱
如前论述 ,现存的云南野生苏铁分布范围已经
很小了 ,由于分布区狭小 ,缺乏基因交流及长期的退
化 ,其生态适应能力较弱 。从生殖对策上看 ,由于苏
铁为孑遗种 ,世代周期长 ,繁殖能力低 ,在生存上表
现为 K对策。大多数苏铁植物与近缘种比较 ,均表
现出耐荫的特征 ,在当今植物破坏严重 ,环境旱化的
条件下 ,使得大多数野生苏铁植物种群难以找到适
宜的生境 。
4.2 外在致危因素
4.2.1 人为影响
随着对苏铁植物的宣传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一
些不法分子也大量收购苏铁植物以牟取暴利 ,致使
野生苏铁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在 2000 年的野生濒
危植物调查中 ,仅云南省红河州的苏铁植物种群分
布范围便缩小了一半 ,其数量也减少了近 70%,已
处于极度濒危的境地 。
4.2.2 生境的破坏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的发展 ,对生物多样性的
压力首先就反映在对野生动 、植物栖息环境的挤占
和破坏上 ,野生苏铁栖息环境也逃脱不了厄运。由
于苏铁分布区大多为少数民族世居的边远山区 ,生
活相对贫困 ,生活和生产方式落后 ,刀耕火种 、放火
烧山 、放牧等生产方式还存在。大片的森林被毁 ,苏
铁赖以生存的环境急剧恶化 ,使这古老的孑遗植物
走向濒危。
4.2.3 其它生物对苏铁植物的不利影响增强
由于环境破坏 ,原有的群落中生物互惠互利的
稳定协调关系已经破坏 ,动物和微生物对濒危植物
的不利影响在强化 。据调查资料显示 ,苏铁植株根
部由于老鼠啃食 ,使其 1.5%个体地上部份死亡 ,失
去有性生殖的能力 。
综上所述 ,云南野生苏铁濒危过程是一个时间
和空间的渐变过程 ,也是其内在因素和外在不良环
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
5 解危对策
5.1 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濒危植物解危的主要对策 ,但要区
别对待:对于人为直接采挖和砍伐所导致苏铁种群
大幅减少的 ,应通过行政干预 、立法等措施立即停止
人为破坏 ,使其种群逐渐恢复生机。对由于生境丧
失或破坏 ,使野生苏铁处于濒危状态 ,应对其生存环
境进行保护 ,如停止森林破坏 、垦荒 、过度放牧等 。
就地保护在必要时需建立自然保护区 ,使野生
苏铁拥有休养生息的生存空间。
5.2 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在栖息地生境破碎成斑块状 ,或原
有生境不复存在的条件下 ,或者当濒危植物数目下
降到极低水平时所采取的措施 ,但是由于野生苏铁
本身内在的抗逆性 、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缺陷 ,仅保护
环境不足以使其复壮 ,必须通过生物技术使其复壮。
迁地保护的目的是当种群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 ,放
归自然建立自然状态下可生存种群。无论迁地保护
还是就地保护一般应采取先保护后解救的策略 。
5.3 恢复残存种群
要保护野生苏铁的种群遗传性 , 激发种群的遗
传变异并改变其保守性的倾向 , 恢复和加强苏铁种
群的生活力 , 这是重要的一环。
恢复残存种群的第一步是要把残存种群分为几
个独立的亚种群 , 要把这些相对隔离在各地的亚种
群看成是整个种群的一部分 , 这对种群的生存繁衍
是十分重要的 , 可以促使种群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
·43·第 3期         周小平:云南野生苏铁分布与濒危原因分析      
对于那些原来是广布而现在由于栖息地改变被隔绝
成地区性的苏铁种群 , 在维持相对独立的亚种群之
间引种远交是十分有意义的。
5.4 建立苏铁种质保存基因库
从种质保存来看 , 建立野生苏铁资源种质基因
库 , 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建立野生苏铁离体保存
基因库 , 利用苏铁种子 、 根 、 茎 、 花粉等器官的贮
藏以保存种质资源。
5.5 归化自然
引种繁殖濒危植物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其种质 ,
扩大其种群 , 但是这些种群是处于人工栽培的条件
下。人为环境下的植物种群并不能完全代替那些野
生生境处于自然进化历程中某一阶段的自然种群 ,
而且长期栽培状态 , 还会丧失野生状态所具有的许
多遗传特性。因此要获得保护濒危野生苏铁植物种
质资源的完全成功 , 还必须将那些人工繁殖的种群
再移植到其原有的生境中去 , 让其归化到自然环境
中 , 并正常生长发育 、产生后代 、 恢复为原来的野
生状态。
5.6 制定野生苏铁保护规划
在对云南野生苏铁预测趋势 、 查明演绎 、优选
对策的基础上 , 按 “加强资源保护 、 积极驯养繁
殖 、合理经济利用” 的原则 , 编制宏微观兼顾的 、
远近期结合的 、战略性与经营管理性相统一的云南
野生苏铁资源保护发展规划 , 并尽快实施 。
此外 , 还应加强云南野生苏铁的科学研究 , 同
时注意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速对野生苏铁保护
实施细则等法律 、 法规的制定 , 广泛开展野生苏铁
保护的宣传工作 , 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人们保
护濒危植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持续利用濒危植物 ,
为当代和子孙造福 。因此对野生苏铁开发利用的力
度还应该加大 , 以促进其保护并得以持续利用 。
参考文献
[ 1] 黄素华 , 等.云南红河苏铁自然保护区综合考查报告
〔R〕 , 1996.
[ 2] 郭启新 , 等.小黑江绿春苏铁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
〔R〕 , 2001.
[ 3] 马建章.自然保护区学 〔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出版社 , 1992.
[ 4] 刘燕生.自然保护基础 〔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
版社 , 1991.
[ 5]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总报告编写组.中国生
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Z〕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
版社 , 199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接第 39页)
保护与建设并重 , 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
资源开发过程中 , 应倡导经济发展的现实利益与生
态保护的长远利益的统一 , 实施有效的造林灭荒和
生态绿化工程 , 反对掠夺式的资源开发行为 。同
时 , 根据山区的资源特点 , 发展高效高值 、 具有地
方特色的优质产业 , 以高价值的林 、土特产品 (如
竹 、 油桐 、灵香草 、 香菇 、八角 、 罗汉果 、 绞股蓝
等)参与市场竞争 , 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参考文献
[ 1] 欧阳志云 , 王如松 , 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
生态经济价值评价 〔J〕 .应用生态学报 , 1999 , 10
(5):635 ~ 638.
[ 2] Costanza R.The value of the wo rd s eco system services
and na tural capital〔J〕.Nature , 1997 , 287;253~ 260.
[ 3] 李金昌 , 孔繁文.资源统计与可持续发展 〔M〕 .北
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 1991.
[ 4] 肖寒 , 欧阳志云 , 赵景柱 , 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初探———海南岛尖峰热带森
林为例 〔J〕 .应用生态学报 , 2000 , 11 (4):481 ~
484.
[ 5] 张嘉宾.森林生态经济学 〔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
社 , 1986.
[ 6] 广西大瑶山自然资源综合考察队.广西大瑶山自然资
源考察 〔M〕 .上海:学林出版社 , 1988.
[ 7] 闵庆文 ,成升魁.西藏的贫困 、生态与发展探讨〔J〕.资
源科学 , 2001 (3):62 ~ 67.
·44·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第 2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