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厚荚相思光自养微繁殖技术研究



全 文 :第 29卷 第 5期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Vol.29 No.5
  2009年 10月             JOURNALOF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      Oct.2009 
* 收稿日期:2009-07-13  **为通信作者
基金项目:国家 “ 948”项目(2006-4-52)资助;福建省种苗科技攻关项目(相思类树种)资助;福建省科技厅创新平台(2007N2008)
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丁国昌(1970—),男 ,福建长汀人,副教授 ,博士生 ,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的教学与研究。
作者 E-mail:fjdgc@ 163.com; 通信作者 E-mail:szlin53@126.com
厚荚相思光自养微繁殖技术研究*
丁国昌 ,高淑慧 ,林思祖** ,徐景云 ,陈 宇 ,黎彩琴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省杉木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 350002)
摘要:以厚荚相思组培苗为材料进行光自养微繁殖的生根培养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质对厚
荚相思的生根有显著影响 ,以河沙为最优;不同营养液对厚荚相思的生根也有显著影响 ,以不含营
养成分的水分为最优;不同光强模式在透气性好的河沙和透气性差的琼脂培养基上 ,对厚荚相思的
生根 、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有显著影响 ,光强模式 2(0 ~ 7d低光强 ,光强为 2 500 ~ 3 000 lx,光
照时间 12h/d;8 ~ 10 d光强达到 4 000 ~ 5 000 lx,光照时间 14 h/d;10 d以后光强要达 6 000 ~
8 000lx,光照时间 14h/d)为最优。
关键词:厚荚相思;光自养微繁殖;光强模式
中图分类号:S79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79(2009)05-0032-05
  发展无性系林业 ,不但可以缩短育种及培育周
期 ,同时由于同一无性系各分株的遗传组成相同 ,
林相整齐 ,木材材性一致 ,便于集约经营。传统组
织培养技术是获得优良无性系苗的途径之一 ,但存
在操作过程中的污染损失高 、材料变异 、生长不良 、
驯化期间死亡率较高等问题 ,因此 ,组培快繁的实
际产出率远远低于理论值 ,限制了组织培养技术在
一些苗木商业化上的应用 [ 1] 。
厚荚 相 思 [ Acaciacrasicapa(A.cunn.ex
Benth)] ,原产于澳大利亚和伊里安岛 , 20世纪 80
年代初期引入我国 ,为热带速生树种 ,其适应性强 ,
耐干旱瘠薄 ,又耐盐渍 ,在原产地可生长在滨海钙
质沙土和花岗岩发育的红壤 、黄壤以及冲积土上 。
目前 ,已成为我国南方沿海防护林的替代树种之
一 [ 2-3] 。但同样因为传统组培方法本身的局限性 ,
阻碍了其育苗的产业化进程 ,也阻碍了厚荚相思的
进一步推广 。
光自养微繁殖技术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供
了新的途径。该技术改革传统的用糖作为碳源营
养和用小瓶子作为生存空间的技术方法 ,增加植物
生长和生化反应所需物质的交换和循环 ,促进植株
的生长和发育 ,实现优质苗的低成本生产 [ 4] 。该技
术自发明以来 ,被多国引进并进行推广 ,现已广泛
应用于各类草本植物的繁殖 [ 5 -14] 。
但应用光自养技术进行厚荚相思苗木的繁殖
还未见报道 。本文拟对厚荚相思树种应用自主开
发的光自养微繁殖系统(申请号 20071004506.X)进
行光自养微繁殖技术的研究 ,为完善光自养技术理
论奠定基础 ,同时也为林木种苗的快繁开辟一条新
途径 。
1 材料与方法
(1)材料来源为本实验室自主繁殖的厚荚相思
组培苗。挑选生长良好 、整齐的壮苗 ,从组培瓶中
取出 ,切成(3.0±0.5)cm并带 2 ~ 3个腋芽的茎叶
小段 ,插入苗盘中 ,然后转入光自养微繁殖系统中
进行生根培养 。每处理 30株 , 20d后 ,进行长势和
生根率的统计 。
(2)试验控制条件有 CO2浓度 ,相对湿度 ,温
度。小植株开始培养的 0 ~ 3 d,不需通入 CO2 , 3 d
后 CO2浓度保持在 1 000 ~ 1 500mg/kg;相对湿度
90%;培养温度为(25±2)℃;
(3)厚荚相思多孔培养基质及其培养液的配方
设计 。试验中基质根据光自养微繁殖的特性要求
设计 5种 ,分别为:蛭石(处理 1),河沙(处理 2),蛭
石∶珍珠岩 =2∶1(处理 3),河沙∶珍珠岩 =2∶1(处理
4),珍珠岩∶泥炭土 =1∶1(处理 5)。在筛选出的培
养基质上 ,加入表 1的培养液 ,进行配方的筛选和
优化。
表 1 多孔培养基质中培养液成分的设计
处理 IBA/(mg· L-1) NAA/(mg· L-1) 基本营养液
A1 0.0 0.0 MS
A2 0.0 0.1 1/2MS
A3 0.0 0.2 改良 MS
A4 0.2 0.0 1/2MS
A5 0.2 0.1 改良 MS
A6 0.2 0.2 MS
A7 0.4 0.0 改良 MS
A8 0.4 0.1 MS
A
9 0.4 0.2 1/2MS
CK 0.0 0.0 0
注:A1 ~ A9中加入以上营养液 ,不加琼脂和糖 , pH为 5.8;CK中不
加任何营养液 ,只加水 , pH为 5.8(设为对照)。 改良 MS为无机盐
元素的添加量减少 50%, 1/2MS为全部成分添加量减少 50%。
(4)不同光强模式的设计。本研究采用以上试
验筛选出的较佳培养基质和培养液 ,以琼脂加表面
抗菌剂处理方式(透气性差)为对照 ,用光自养微繁
殖中的 2种不同培养方式 ,开展不同光强模式对厚
荚相思生根影响的研究 。试验中光强设置梯度为
2 000 ~ 3 000, 4 000 ~ 5 000和 6 000 ~ 10 000lx。每
种光强模式下 ,不同培养基质上分别接种相思 80
株 , 20d后统计生根率 、污染率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
分生物量。
4种不同的光强模式如下(图 1)。
光强模式 1:培养过程中始终为低光强 ,光强控
制在 2 500 ~ 3 000lx,光照时间始终为 12h/d。
光强模式 2:0 ~ 7d低光强 ,光强控制在 2 500
~ 3 000lx,光照时间 12h/d;8 ~ 10d光强达到 4 000
~ 5 000lx,光照时间 14 h/d;10 d以后光强要达到
6 000 ~ 8 000lx,光照时间 14h/d。
光强模式 3:渐进光强 ,在 2 000 ~ 8 000lx范围
内逐步提高光强 , 0 ~ 7d光照时间 12h/d;8 ~ 20d
光照时间 14 h/d。
光强模式 4:培养过程中始终为高光强 , 在
6 000 ~ 10 000lx范围内逐步提高光强 ,光照时间 14
h/d。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孔培养基质的筛选
表 2统计结果表明 ,不同培养基质对厚荚相思
生根率的影响不同。厚荚相思在河沙培养基质中
的生根率最高 ,为 92%;在珍珠岩∶泥炭土 =1∶1培
养基质中的生根率最低 ,为 80%;其顺序依次为:河
沙 >蛭石 >蛭石∶珍珠岩 =2∶1>河沙∶珍珠岩 =2∶1
>珍珠岩∶泥炭土 =1∶1。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
明 ,不同培养基质对厚荚相思生根率影响有些达到
显著水平 、甚至极显著水平 。处理 2, 1分别和处理
5相比 ,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处理 1和处理 2
相比 ,差异不显著;处理 3 , 4, 5间的差异也不显著 。
可见 ,蛭石和河沙均为厚荚相思较合适的培养基
质 ,河沙培养基质中的厚荚相思生根率稍高于蛭
石 ,加之河沙比蛭石价格便宜 ,取材更方便 ,因此 ,
多孔的基质中采用河沙为厚荚相思的培养基质。
表 2 不同多孔培养基质对厚荚相思生根率的影响
处理 培养基质 生根率 /%Ⅰ Ⅱ Ⅲ 平均值
1 蛭石 87 90 93 90ABa
2 河沙 93 89 94 92Aa
3 蛭石∶珍珠岩 =2∶1 81 85 86 84ABCb
4 河沙∶珍珠岩 =2∶1 80 79 87 82BCb
5 珍珠岩∶泥炭土 =1∶1 77 82 81 80Cb
  注:表中同一列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
显著;小写字母为 0.05水平差异显著 ,大写字母为 0.01水平上差异
显著。
2.2 多孔培养基质中培养液的筛选
不同成分培养液中的厚荚相思生根率及生根
情况见表 3。
由表 3可以看出:对照 1中没有添加任何营养
液 ,但根生长粗壮 ,颜色亮白 ,生根率最高 ,达 91%;
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 , A1 ~ A9处理与对照 1相
比 ,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 A1 ~ A9中添加了
营养液 ,生根率由 77%到 48%不等 ,最高的是 A1 ,
生根率为 77%,最低的是 A7 ,生根率为 48%,其中
A1和 A2 ~ A9相比 ,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 A1 , A9 ,
A6 , A3 , A8 , A2分别和 A7相比 ,其差异也均达到极显
著水平 ,还发现 A1 ~ A9中的厚荚相思叶色较浓绿 ,
33第 4期                   丁国昌等:厚荚相思光自养微繁殖技术研究
表明营养成分的添加 ,有利于植株叶绿素的积累 ,
但根都会有些许发黑 ,可能是营养液对根有一定的
抑制作用 ,会使根较早出现老化症状。可见培养液
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还需调配到一定的比例 ,才能既
有利于根系生长 ,又使叶色浓绿 。对照 1处理中 ,虽
厚荚相思叶色较差 ,但其生根率明显高于其他处
理 ,根的形态特征优于其他处理 ,根明显粗壮 ,根部
生长状况良好 ,有较强的吸收养分的能力 ,移栽后
可以通过施肥改善其营养状况 ,使其生长更快更
好。因此 ,后续研究均采用不加任何成分处理。
表 3 河沙培养基质中不同成分培养液对厚荚相思生根的影响
处理
培养液
NAA/
(mg· L-1)
IBA/
(mg· L-1)
BA/
(mg· L-1)
基本营
养液
生根率 /%
Ⅰ Ⅱ Ⅲ 平均值 生长状况
A1 0.1 0.2 0.0 MS 79 75 77 77Bb 叶中绿 ,根些许发黑
A
2 0.1 0.5 0.1 MS 51 56 61 56DEd 叶中绿 ,根些许发黑
A3 0.1 0.8 0.2 MS 64 70 67 67Cc 叶深绿 ,根些许发黑
A4 0.2 0.2 0.1 MS 30 34 35 33Gf 叶中绿 ,根些许发黑
A5 0.2 0.5 0.2 MS 54 51 48 51EFe 叶中绿 ,根些许发黑
A6 0.2 0.8 0.0 MS 68 73 66 69Cc 叶色一般 ,根些许发黑
A7 0.4 0.2 0.2 MS 45 49 50 48Fe 叶深绿 ,根些许发黑
A
8 0.4 0.5 0.0 MS 62 58 60 60Dd 叶深绿 ,根些许发黑
A9 0.4 0.8 0.1 MS 69 72 69 70Cc 叶深绿 ,根些许发黑
CK 0.0 0.0 0.0 0.0 89 93 91 91Aa 叶色一般 ,根粗壮 ,色白
2.3 不同光强模式对厚荚相思生根的影响
4种不同的光强模式下 ,厚荚相思在河沙培养
基质(透气性好)和表面加入抗菌剂的琼脂培养基
(透气性差 ,简称琼脂培养基)中的生根 、地上生物
量及地下生物量不尽相同 ,见表 4, 5。
表 4 不同光强模式对琼脂培养基中厚荚相思生根的影响
光强
模式
生根率 /%
Ⅰ Ⅱ Ⅲ 平均值
地上部分生物量 /(mg·株 -1)
Ⅰ Ⅱ Ⅲ 平均值
地下部分生物量 /(mg·株 -1)
Ⅰ Ⅱ Ⅲ 平均值
模式 1 21 25 14 20Cc 8.7 10.3 10.7 9.9 Bc 1.6 2.3 1.8 1.9Bb
模式 2 86 82 84 84Aa 27.0 25.5 30.3 27.6Aa 4.4 3.7 4.2 4.1Aa
模式 3 60 64 59 61Bb 21.4 23.9 21.6 22.3Ab 3.3 2.9 4.0 3.4Aa
模式 4 22 24 29 25Cc 13.6 10.4 16.2 13.4Bc 2.5 1.9 2.2 2.2Bb
  由表 4得出:不同光强模式对琼脂培养基中的厚
荚相思生根率 ,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生物量有一定的
影响 ,不同光强模式中的厚荚相思生根率由高到低排
序为:光强模式 2,光强模式 3,光强模式 4,光强模式
1;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由高到低排序均为:光
强模式 2,光强模式 3,光强模式 4,光强模式 1。经方
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不同光强模式对琼脂培养基中的
厚荚相思生根率有极显著的影响。模式 2中的厚荚
相思生根率最高 ,达 83%;其次是模式 3,生根率为
61%;再次是模式 4,生根率为 25%;模式 1生根率最
低 ,只有 20%。且模式 2和其他模式间差异均达到极
显著水平 ,模式 3和模式 4, 1之间差异也达到极显著
水平 ,但模式 4和模式 1之间差异不显著。可见 ,琼
脂培养基中的厚荚相思在光强模式 2下生根率最高 ,
且明显高于其他光强模式。
不同光强模式对琼脂培养基中厚荚相思地上
部生物量也有极显著的影响 ,地上部生物量最高的
是光强模式 2中的厚荚相思 ,为 27.6 mg/株 ,它与
其他光强模式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
同光强模式对琼脂培养基中厚荚相思地下部分生
物量同样也有极显著的影响 ,生物量最高的是模式
2,为 4.1mg/株 ,其次是模式 3,为 3.4mg/株;其中
模式 2, 3分别和模式 1, 4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因此 ,光强模式 2下琼脂培养基中的厚荚相思各
项指标均要优于其他光强模式 ,可见 ,光强模式 2能
较好地满足琼脂培养基中的厚荚相思在生根过程中
对光的需求 ,为琼脂培养基中的厚荚相思生根提供了
较合适的光照条件 ,使其达到较好的生根效果。
34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29卷
表 5 不同光强模式对河沙培养基质中厚荚相思生根的影响
光强
模式
生根率 /%
Ⅰ Ⅱ Ⅲ 平均值
地上部分生物量 /(mg·株 -1)
Ⅰ Ⅱ Ⅲ 平均值
地下部分生物量 /(mg·株 -1)
Ⅰ Ⅱ Ⅲ 平均值
模式 1 23 27 31 27Cc 11.4 12.9 12.0 12.1Cc 2.7 1.6 2.0 2.1Bb
模式 2 88 91 97 92Aa 24.1 25.5 27.2 25.6Aa 4.8 5.5 5.3 5.2Aa
模式 3 77 79 84 80Bb 20.2 23.0 17.7 20.3Bb 4.0 3.6 5.0 4.2Aa
模式 4 32 30 28 30Cc 10.7 11.5 12.9 11.7Cc 2.1 2.7 1.2 2.0Bb
  由表 5可以看出 ,不同光强模式对透气性好的培
养基质的厚荚相思生根率 、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生物
量的影响和在透气性差的琼脂培养基上进行的光自
养微繁殖 ,其结果也有类似的规律。不同光强模式中
的厚荚相思生根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光强模式 2,光
强模式 3,光强模式 4,光强模式 1;地上部分和地下部
分生物量由高到低排序均为:光强模式 2,光强模式
3,光强模式 1,光强模式 4。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不同光强模式对河沙培养基质中的厚荚相思生根率
有极显著的影响 。模式 2中的厚荚相思生根率最高 ,
达 92%;其次是模式 3,生根率为 80%;生根率最低的
是模式 1,只有 27%。模式 2和模式 3, 4, 1间的差异
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模式 3分别和模式 4, 1有极显著
的差异 ,但模式 4和模式 1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光
强模式对河沙培养基质中厚荚相思地上部分生物量
也有极显著的影响 ,地上生物量最高的是光强模式 2
中的厚荚相思 ,生物量为 25.6mg/株 ,与其他光强模
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模式 3地上生物量稍
高 ,为 20.3mg/株 ,和模式 1, 4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
平 ,但模式 1, 4之间差异不显著;河沙培养基质中的
厚荚相思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差异同样达到极显著水
平 ,最高的是模式 2,为 5.2mg/株 ,最低的是模式 4,
为 2.0mg/株 ,两者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 。
因此 ,光强模式 2能较好的满足河沙培养基质
中的厚荚相思在生根过程中对光的需求 ,为河沙中
厚荚相思的生根提供了较合适的光照条件 ,使其达
到较好的生根效果。
可见 ,无论培养基质是河沙还是琼脂 ,厚荚相
思的生根率和生物量均在光强模式 2下最高。说明
培养初期有一段时间的低光强是很有必要的 ,然后
大幅度提高光强 ,植株会出现较高的生根率 ,较高
的干物质含量。模式 1中 ,光强太低 ,可能是植株不
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所以生根率非常低 ,干物质
含量也低;模式 4中 ,大部分植株在初期就因为太高
的光强叶子出现卷曲从而干枯死亡 ,所以生根率也
很低 ,干物质含量低;光强模式 3各项指标均低于光
强模式 2,也不能很好的满足厚荚相思对光强的需
求。同时在研究中还发现 ,模式 2中的根明显比其
他模式下的根长 ,健壮 ,根数多 。
3 结 论
光自养微繁殖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苗
木繁殖技术。木本植物本来的苗木生长周期就长 ,
且与草本植物有不同的特点 ,并且光自养技术主要
以环境调控技术为手段 ,因此 , 不同的环境条件对
不同树种的光自养植株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
厚荚相思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及苗木生长特性进
行光自养繁殖技术的研究 ,取得了良好效果。用河
沙作为培养基 ,水为培养液 ,在光强模式为 2的条件
下生根效果可达 92%,且不同的光强模式无论对何
种培养基 ,均对光自养繁殖苗的生根有显著差异 。
不加任何营养液的厚荚相思反而比加营养元
素的生长综合表现更好 ,这与 KozaiT和肖玉兰等人
的研究相反 [ 15] ,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且不同
培养基的颗粒径级对厚荚相思光自养繁殖的影响
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
古在丰树等人研究表明 ,光自养微繁殖在其他
草本植物中 ,表现为基质需要较好的通气条件 [ 16 ] 。
但本研究中 ,采用了通气条件较差的琼脂为培养
基 ,厚荚相思的生根率也达到了 83%,不知是否是
由于光强模式对其生根产生了影响 ,还需进一步的
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 1]  吴毅明 , 叶淑娟.国外设施园艺环境控制新技术的发
展 [ J] .农业工程学报 , 1988(3):80-91.
[ 2]  潘志刚 ,游应天.中国主要外来树种引种栽培 [ M] .北
京:科学出版杜 , 1994:156-158.
[ 3]  张伯聪.福建东南沿海丘陵山地相思类树种造林选择
研究 [ J] .林业科技开发 , 2005, 19(2):35-37.
[ 4]  曲英华 ,胡秀婵 , 吴毅明.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光独
立培养法 [ J] .农业工程学报 , 2001, 17(6):90-93.
35第 4期                   丁国昌等:厚荚相思光自养微繁殖技术研究
[ 5]  KOZAIT.FUJIWARAK, WATANABEI.Fundamental
studiesonenvironmentsinplanttissueculturevessels.
(2)Efectsofstoppersandvesselsongasexchangerates
betweeninsideandoutsideofvesselsclosedwithstoppers
[ J] .JournalofAgriculturalMeteorology, 1986, 42(6):
119-127.
[ 6]  KHANSV, KOZAIT, NGUYENQT, etal.Growthand
waterrelationsofPaulowniafortuneiunderphotomixotro-
phicandphotoautotrophicconditions[ J] .Biol.Plant,
2003, 46 (2):161-166.
[ 7]  TEIXIRADADASILVAJA, GIANGDDT, TANAKA
M.PhotoautotrophicmicropropagationofSpathiphylum
[ J] .Photosynthetica, 2006, 44 (1):53-61.
[ 8]  YOONYJ, MOBINM, HAHNEJ, etal.Impactofin
vitroCO2 enrichmentandsugardeprivationonacclamato-
ryresponsesofPhalaenopsisplantletstoexvitrocondi-
tions[ J] .EnvironmentalandExperimentalBotany, 2009,
65 :183-188.
[ 9]  QUYH, LINC, ZHOUW, etal.EffectsofCO2 concen-
trationandmoisturecontentofsugar-freemediaonthe
tissue-culturedplantletsinalargegrowthchamber[ J] .
CommunicationsinNonlinearScienceandNumericalSim-
ulation, 2009, 14:322-330.
[ 10]  DECCETTISFC, SOARESAM, PAIVAR, etal.Efect
ofthecultureenvironmentonstomatalfeatures, epider-
malcelsandwaterlossofmicropropagatedAnnonagla-
braL.plants[ J] .ScientiaHorticulturae, 2008, 117 :341
-344.
[ 11]  AMBROZIC-DOLINSEKJ, CAMLOHM, ELJZ, etal.
Phytoplasmainfectionmayaffectmorphology, regenera-
tionandpyrethrincontentinpyrethrum shootculture
[ J] .ScientiaHorticulturae, 2008, 116 :213-218.
[ 12]  XIAOYULAN, KOZAIT.PhotoautotrophicGrowthand
Netphotosyntheticrateofsweetpotatoplantletsinvitro
asafectedbythenumberofairexchangesofthevessel
andtypeofsupportingmaterial[ J] .TSINGHUAScience
andTechnology, 2006, 11:481-489.
[ 13]  XIAOYUlAN, KOZAIT.Invitromultiplicationofstati-
ceplantletsusingsugar-freemedia[ J] .ScientiaHorti-
culturae, 2006, 109 :71-77.
[ 14]  MORINIS, MELAIM.NetCO2 exchangerateofinvitro
plumculturesduringgrowthevolutionatdifferentphoto-
syntheticphotonfluxdensity[ J] .ScientiaHorticulturae,
2005, 105:197-211.
[ 15]  肖玉兰.植物无糖组培快繁工厂化生产技术 [ M] .昆
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 2003.
[ 16]  AFREEN-ZOBAYEDF, ZOBAYEDSMA, KUBOTAC, et
al.Supportingmaterialafectsthegrowthanddevelopment
ofinvitrosweetpotatoplantletsculturedphotoautotrophi-
cally[ J] .InVitroCel.Dev.Biol.-Plant, 1999, 35:470-
474.
StudyonTechniquesofPhotoautrophic
Micro-propagationofAcaciacrasicapa
DINGGuo-chang, GAOShu-hui, LINSi-zu, XUJing-yun, CHENYu, LICai-qin
(ResearchCenterforChineseFirofFujianProvince, ForestryColege, FujianUniversityofAgricultureandForestry, FuzhouFuian350002, China)
Abstract:AstudyontherootingcultureoftheAcaciacrassicapaplantletsthroughphotoautotrophicmicro-prop-
agationwascariedout.Theresultsshowedthatthediferentculturemediahadsignificantefectsontherooting
procesofA.crasicapa, ofwhichriversandwastheoptimalmedium.Thediferentnutrientsolutionsalsohadsig-
nificantefectsontherootingofA.crasicapainthephotoautotrophicmicro-propagationexperiment, ofwhichthe
purewaterwithoutanynutritionalcomponentswasthemostefective.Diferentlightintensitymodeshadsignificant
efectsontherootingprocessontheabovegroundbiomassandtheundergroundbiomasofA.crasicapa, ofwhich
Mode2 wastheoptimal, i.e.thelowlightintensitywithintherangeof2 500-3 000lxwiththeiluminationdura-
tionof12h/dfromthe0 tothe7thday;whiletheintermediatelightintensityintherangeof4 000-5 000lxwith
theiluminationdurationof14 h/dbetweenthe8thtothe10thday;andthemoderatelightintensityintherangeof
6 000-8 000lxwiththeiluminationdurationof14 h/dafterthe10thdaywasappliedseparatelyinthediferent
stages.
Keywords:Acaciacrassicapa;photoautrophicmicro-propagation;lightintensitymode
36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2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