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05/12/15第 4期 33
大岩桐又名落雪泥、丝绒花,在花语中表示华美与福气。大岩桐为苦
苣苔科苦苣苔属球根花卉。具肥大的块
茎,扁圆型,中央下凹,外皮褐色,周围
密生须根。地上茎极短,全株呈肉质状,
密布白色绒毛。叶对生、质厚,长椭圆形
或长椭圆状卵形,具短柄,叶脉明显,叶
缘有粗锯齿。花梗自地上茎中央及叶腋
间抽出。单花着生花梗顶端,花冠钟形,
花被呈5到6浅裂。
栽培历史
早在1785年,人们在巴西就发现了
大岩桐。1817年,一个名叫Conrad
Loddiges的英国花农为其取命为Glox-
inia speciosa (gloxinia:苣苔花属),
至1825年,更正为Sinningia speciosa
(sinningia:大岩桐属)。最初的大岩桐
种花瓣蓝紫色,花朵向侧方或向下开放,
观赏价值不是很高。1845年,苏格兰人
John Fyfiana率先选育出了花形大且花
朵向上开放的大岩桐品种。至此,开创了
大岩桐育种历史上的新纪元,通过对它
的改良,产生了各种类型各种花色的大
岩桐品种。如今栽培的各类品种更是当
初各类大岩桐品种和原种甚至同属种相
互杂交的产物,它们在园艺上统称为杂
种大岩桐(Sinningia hybrida)。
从花型看,目前园艺栽培上的大岩
桐品种分为重瓣大岩桐(d o u b l e
gloxinia)和单瓣大岩桐(single
gloxinia)两种。
1957年,园艺专家育出了第一个重
瓣大岩桐品种,之后经过数年的选育,又
育出了许多极具观赏价值的重瓣大岩桐
品种。这些品种的花形巨大,花径可达
10-13cm,波形花瓣2-3层甚至更多。花
瓣颜色既有纯色的,也有如红白相间等
杂色的,十分美丽。目前市场上的重瓣大
岩桐品种主要有“锦花(brocade)”系列
和“神秘(mystigue)”系列。其中“锦
花”系列的重瓣率达90%以上,是目前
重瓣率最高的系列。此系列品种最为畅
销。“神秘”系列的重瓣率60%左右,株
型较矮,开花较早,有粉红色、紫色等。
单瓣大岩桐品种主要有“灿烂
(gloxy)”系列、“花神(florist)”系列
和“迷你(miniglox)”系列,其中“灿
烂”系列的花期较早,一般可以比其他品
种早开花10天。
无论是重瓣大岩桐还是单瓣大岩桐,
单瓣大岩桐品种
大岩桐栽培历史
及种植管理技术
□ 邓国文
技 术 栽培指南
<<< 中国花卉园艺·半月刊34
除了它们在生育期、株型大小上不同外,
园艺栽培方法基本都一样。
播种繁殖
大岩桐可以通过播种、球根萌芽、扦
插、组培等多种方法繁殖种苗,但目前生
产上广为采用的都是种子播种繁殖。球
根萌芽、扦插等多用于小规模生产或家
庭园艺栽培。
大岩桐种子十分细小,每克种子有
25000粒,因此播种时对基质、温湿度的要
求甚高。为保证较高的发芽率和成苗率,
在基质选用上尽可能采用专用育苗泥炭。
大岩桐种子的发芽适宜温度为21℃-25℃。
播种时育苗盘选用硬塑平盘(工
厂化育苗时则选用VFT288穴盘)。基
质铺平育苗盘后,用细喷头慢慢浇透
基质,1小时后再播种。播种时事先要
分匀每张育苗盘的播种量,少量多次
均匀地撒播于基质的表面,播后不用
覆土,做好标记置于发芽室或温室苗
床架上。此期间光照强度不能超过
2000lux。如果是在发芽室,保持温度
23℃左右,并保证90%以上的空气湿
度。如果是在温室苗架上,则需在育
苗盘上用地膜等物覆盖以保持基质较
高的湿度,同时要在温度偏差较大时
及时进行调节。
播种后约15天(温室条件要3周),
细小的子叶从种皮中露出,出芽会持续
好几天。当有20%-30%的种子出芽时,
把穴盘移到大棚温室。此时根系和子叶
十分嫩弱,需要保持较大的湿度和较弱
的散射光(5000lux以下)。注意,这期
间基质水分不能经常保持饱和状态,要
有一定的孔隙空气,每10天可施一次75-
100ppm的20-10-20复合肥。此后2-3
周幼苗生长缓慢,管理要特别精细。从播
种到出苗,一般需50-60天时间。
栽培管理
大岩桐根系不是很发达,须根特别
多,因此选用的栽培基质必须疏松透气,
排水良好。实际生产中可采用70%东北
草炭土+10%蛭石+20%珍珠岩的基质配
方,pH值要求在5.5-6.5之间。至于上
盆的规格,则需要根据品种而定,一般的
品种可以选用5-6寸盆,紧凑型的品种
则用4-5寸盆,迷你型的品种选用4寸盆。
有些生产者为了培育大株型的大岩桐开
花株,常常在一个8寸盆中种植2-3棵大
岩桐小苗。
上盆前在上好基质的盆中间打一个
孔,然后再进行种植。植株种植时宜深一
点,只需1/4到1/2的冠部和两片叶片
在土壤水平面上。这种方法有利于防止
幼苗徒长,能够有效保证成品的质量。种
植时尽可能不要损伤叶片,以减少感染
病害的几率。大岩桐叶片较脆,运输过程
中容易折断,建议不要扔掉叶片折损的
种苗,可以全部上盆。无论是正常苗还是
破损苗,上盆后都建议施用一次杀菌剂。
另外,有些种苗看起来根系稀少,这也基
本无大碍。上好盆后不能紧压基质,这样
会影响基质疏松度,导致根系生长不良,
叶片生长停止。新上盆的大岩桐可以盆
与盆紧挨摆放,但当叶片相互接触时,必
须尽快稀开。
光照 大岩桐小苗期间要求具有较
低的光照水平,具体以晴天的中午不超
过20000lux为准。对于大岩桐成品株,一
般的光照要求在20000-30000lux间,具
体根据季节而定。在温度高的夏季,常需
要遮荫,一方面降低光照水平,一方面降
低温度。在冬天或早春晚秋,则尽可能让
大岩桐接受更多的光照,控制其徒长。当
光照一直过强时,大岩桐的叶片变黄,生
长僵硬,有时叶片上还会出现褐色的斑
点。而光线过弱时,则可能使植株徒长,
叶片单薄。在日照时间特别短的冬季,大
岩桐会由于光照时间过短表现得生长不
良。这时可以进行补光,补光时可采用高
压钠灯,补光要求的光照最好能达到
2000lux,补光时间3-4小时。
温度 大岩桐原产南美巴西热带高
原,喜温暖湿润半阴的环境,不耐夏
季高温湿热和冬季低温冷湿。生长最
适宜温度为18℃-22℃。当温度高于
35℃,大岩桐生长缓慢,叶片变小,
叶色泛白,花朵变小,花量减少。温
度低于17℃时,大岩桐生长缓慢,并
容易滋生病害。而当温度低于10℃,
大岩桐基本不能正常生长,进入休眠
状态。
浇水 大岩桐喜欢基质保持湿
润,这时候生长最旺盛。但是需注意
的是,在冬天基质却不能长时间过
湿。可以采用顶部喷头喷淋式浇水、
滴灌或底部潮汐式灌溉。喷头喷淋式浇
水特别适用于小苗期间。工厂化育苗都
采用此方法。使用这种浇水方法时注意
不要在太热的天气或晴天的中午进行,
这很容易弄伤叶片。滴灌或底部潮汐式
灌溉是特别适用于成品的浇水方法,在
欧美各国生产者中广为应用。在国内,大
部分生产者或家庭园艺爱好者都喜欢在
盆底垫一托盘,浇水时只需把水(包括肥
料水)倒在托盘内,借助土壤毛细管向上
吸水达到浇水浇肥的目的,非常简单实
用。运用这种方法需注意的是要及时倒
掉不能吸收完全的水,以免造成大岩桐
根系受损。通常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需
注意每天尽可能在上午能完成浇水,因
重瓣大岩桐
2005/12/15第 4期 35
为大岩桐叶片上不能有滞留水过夜,否
则容易引起病害。还需注意的是水温要
与空气温度一致。如果浇水水温过低,就
可能伤害根系并在叶片上形成一种称为
“环点”(Ring spot)的斑纹,影响成品
的观赏价值。
施肥 大岩桐需肥量中等。一般小
苗移栽后10-14天可以第一次浇肥,以
后每两次浇水间施用一次肥料。在温度
较高的夏秋季可以交替选择使用氮磷钾
比例为15-5-15和20-10-20的复合
肥料,浓度150-200ppm。温度较低的
冬季及早春晚秋,则可以单独使用氮磷
钾比例为15-5-15的复合肥料,因为
这些季节浇水次数少,肥料浓度可增大
到250ppm。大岩桐对肥料浓度过高敏
感,特别是那些铵态氮比例超过40%的
复合肥料如20-20-20很容易对大岩桐
造成伤害,例如卷叶、萎缩等。另外,
也可以使用缓释性肥料如奥绿肥
(Osmocote)14-14-14等,将肥料拌入
上盆基质中。
大岩桐生长期间特别是高温季节对
硼的需求量很大。成品株缺硼时往往叶
片畸形,叶缘如同被虫子咬过一般。但是
如果叶片上同时出现孔洞,则可能是蓟
马等害虫危害而非缺硼。
其他 为了使大岩桐开花整齐一致,
除加强水肥管理,积极营造适宜其生长
的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外,还有一个特
别可行的方法就是,及时去除最初的2-
3个花苞,如果顶部叶片生长过旺,影响
到以下花苞的生长时,摘掉上部的一两
片叶片也有利于花朵的集中开放。
大部分大岩桐品种株型紧凑。可以
通过水分、肥料、光照的调节控制株
型,所以一般不需要使用植物生长抑
制剂控制株型。为了控制大岩桐主茎
的徒长,可以在上盆后7-10天或第一
张叶片生长到盆边时喷施1250ppm的
B-9,在光照过弱时,7-10天后可以
进行二次喷用。
病虫害防治
正常的环境条件下,大岩桐栽培过
程中少有病害。但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如
冬天低温期间,大岩桐的叶片、茎部常
常腐烂。这有两种可能,一是由疫病引
起的,一是由灰霉病引起的。要防治这
两种病害,有效的方法包括防止叶片破
损、叶片不能滞水过夜、及时清除感病
叶片或植株,使用达克宁、杀毒矾等化
学药剂等。
尺蠖、夜蛾、红蜘蛛都有可能危害大
岩桐。比较起来,它们的预防简单得多。
蓟马是危害大岩桐各种害虫中最难防治
的。蓟马主要危害大岩桐的叶片和花朵,
造成叶片畸形、植株生长停止、叶片黄
斑、甚至传染番茄枯萎病毒(TSMV)或
凤仙花叶病毒(INSV)。有效控制蓟马必
须首先熟悉蓟马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
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并据此采取综合措
施。第一,隔离。蓟马的迁徙需借助于风
力,所以如果在温室等生产区域的主要
风口采用适当目数的防虫网可减少蓟马
的进入数量;第二,清除蓟马的一些寄主
植物如杂草等;第三,采取一定的化学控
制措施,根据蓟马的发生情况,制订详细
的用药计划。注意蓟马很容易对农药产
生抗药性,要及时更换农药种类。由于蓟
马常常世代交替,所以有必要连续用药。
常用于蓟马防治的农药有毒丝本、七星
宝乳油、杀虫双水剂、风雷激、吡虫啉粉
剂等;第四,生物学控制,利用好蓟马的
自然天敌,如小花蝽、中华微刺盲蝽等。
常见问题
栽培大岩桐常见的问题有:
1.花朵早熟。这通常是由于大岩桐苗
龄太长,缺氮或小苗上盆前曾过度干燥。
2.叶片扭曲呈杯状。这可能是肥料
中毒或受过冻害。
3.叶片过于深绿。这可能是肥料过
量或施用过量的矮壮素。
4.花朵卷缩在叶片中或不开花。这
可能是肥料过多、高铵态氮肥料使用过
多、日温夜温过低。
5.叶片发黄。这可能是光照过强,浇
水过量,基质高盐分浓度或高光照条件
下的低氮水平。
正常花朵(左)与溃烂花朵(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