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不同浓度的 ABT·GGR和 NNA对矮化紫薇扦插生根的影响
宋满坡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河南中牟 451450)
摘要 [目的 ] 为矮化紫薇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 [方法] 以矮化紫薇插条为试材 ,将 ABT、GGR、NAA分别配置成 50、80、100、150、200
mg/L5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对矮化紫薇插条基部进行处理 ,同时以清水作为对照 ,在扦插后第 21、23、25、28天观察矮化紫薇的生根率和
根长。 [结果 ] ABT、GGR、NAA均能提高插条紫薇的生根率和根长 , 并促进根系和苗的生长。 [结论 ] ABT、NAA的浓度均为 100mg/L
时 ,处理效果较好;而 GGR为 150mg/L的处理效果最好。
关键词 矮化紫薇;扦插;生根率;根长
中图分类号 S723.1+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27-13045-02
EffectonCutageRootingofDwarfingCrapeMyrtleunderDifferentConcentrationofABT, GGR, NAA
SONGMan-po (HenanAgriculturalVocationalColege, Zhongmu, Henan451450)
Abstract [ Objective] ThestudyaimedtoprovidethereferenceforrapidpropagationofdwarfingCrapeMyrtle.[ Method] ABT, GCRand
NAAweredilutedintofivediferentconcentrationsrespectively, i.e.50, 80, 100, 150, 200mg/L, andthebasalportionofdwarfingcrape
myrtlewereconductedbythereagents.Meanwhile, withwaterasCK, therootingrateandrootlengthwereobservedafterthe21th, 23th,
25th, 28thdays.[ Result] ABT, GCRandNAAcouldenhancetherootlengthandrootingrateofcutingwoodofdwarfingcrapemyrtle, and
thatcouldpromotegrowthofrootandseedling.[ Conclusion] WhentheconcentrationofABTandNAAwere100mg/L, thetreatmentefect
wasbetterthantheothertreatment;andwhentheconcentrationwas150mg/L, theconcentrationwasgood.
Keywords Dwarfingcrapemyrtle;Cuting;Rootingrate;Rootlength
作者简介 宋满坡(1967-),男 ,河南西华人 ,副教授 ,从事植物生理与
栽培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09-01-04
矮化紫薇为多年生长花期优良地被植物 ,耐寒 、耐热 、耐
干旱 、耐贫瘠土壤 ,管理粗放 。苗高 10 cm时开始开花 ,花期
6 ~ 10月 ,花繁密成簇 ,有红色 、紫红色 、玫瑰色 、粉色 、蓝紫
色 、白色等 ,是园林 、公路绿化 、配植作色块极为理想的材料 ,
是制作紫薇盆景的理想材料。矮化紫薇的繁殖方法有播种
繁殖与扦插繁殖两种。其中 ,扦插繁殖成型较快 ,也是制作
微型或小型紫薇盆景的惯用方法。为提高矮化紫薇扦插繁
殖的成活率和生根率 ,笔者利用 ABT、GGR生根粉和植物生
长调节剂 NAA处理紫薇插条 ,比较其对紫薇插条生根的影
响 ,旨在为矮化紫薇的快速繁殖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矮化紫薇 ,早春萌芽前 ,从紫薇植株上剪取
去年生枝 ,选取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枝条 ,剪取 10 ~ 15 cm
进行供试扦插。供试生长调节剂 ABT、GGR由中国林业科
学院林业研究所生产。
1.2 方法
1.2.1 溶液配制及分组。将 ABT、GGR生根粉和 NAA分别
配制成 50、80、100、150、200 mg/L5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分别
装入干净的容器中 ,贴上标签 ,备用 [ 1-2] 。
1.2.2 生根及观察 。将剪好的紫薇插条捆成 20根 1捆 ,分
别放入含不同浓度激素的容器中 ,浸泡插条基部 2h后取出 ,
各容器中的溶液为插条长度的 1/3,并以清水做对照 ,各设 5
个平行 ,选用透气性好的普通砂土作为扦插基质。插条入土
长度为 2/3,温室温度控制在 24 ~ 26 ℃[ 3] 。分别于扦插的第
21、23、25、28天检查插条的生根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同一激素不同浓度对生根率的影响 由表 1 ~ 3可知 ,
插条生根 28d后 CK的生根率仅为 65%,使用生长调节剂的
插条生根率在适宜浓度下为 92% ~96%。结果表明:使用生
表 1 不同浓度 ABT对矮化紫薇插条生根率的影响
Table1 EfectofABTatdifferentconcentrationsontherootingrate
ofdwarfingcrapemyrtlecutting %
ABT浓度∥mg/L
ABTconcentration
第 21天
21
std
第 23天
23
rdd
第 25天
25
thd
第 28天
28
thd
50 35 55 75 83
80 50 65 80 94
100 58 75 93 96
150 35 50 75 92
200 19 40 70 85
CK 0 10 40 65
表 2 不同浓度 GGR对紫薇插条生根率的影响
Table2 EfectofGGRatdifferentconcentrationsontherootingrate
ofdwarfingcrapemyrtlecutting %
GGR浓度∥mg/L
GGRconcentration
第 21天
21std
第 23天
23rdd
第 25天
25thd
第 28天
28thd
50 10 35 65 90
80 40 65 80 92
100 35 70 85 94
150 45 75 90 96
200 20 51 65 80
CK 0 10 40 65
表 3 不同浓度 NAA对紫薇插条生根率的影响
Table3 EfectofNNAatdifferentconcentrationsontherootingrate
ofdwarfingcrapemyrtlecutting %
NAA浓度∥mg/L
NAAconcentration
第 21天
21
std
第 23天
23
rdd
第 25天
25
thd
第 28天
28
thd
50 20 30 45 70
80 26 45 61 85
100 32 56 78 90
150 23 40 55 75
200 - 8 20 30
CK 0 10 40 65
长调节剂的插条生根率比 CK高约 27% ~ 32%。另外 ,在
ABT、GGR分别为 100、150mg/L溶液中浸泡处理的插条 ,第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09, 37(27):13045-13046 责任编辑 陈红红 责任校对 傅真治
25天生根率达 90%~ 93%,其生根速度极快。由表 3可知 ,
NAA处理的插条随天数的增加 ,生根率比 CK明显增加 ,但
抑制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强。综合比较可知 , 3种
生长调节剂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为:ABT、NAA均为 100
mg/L, GGR为 150mg/L。
2.2 同一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对插条根长的影响 由表
4 ~ 6可知 , 3种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的处理均明显地促进紫
薇插条根系的伸长生长。其中 ,由表 4、5可知 , ABT的作用
效果较好 ,其次是 NAA,根长随浓度的增长均明显增加 ,规律
性较强。其中 , ABT各处理插条生根 28 d时比对照分别增
长了 63、145、184、165、161个百分点。由表 6可知 , NAA处理
浓度越低 ,则对根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效果最明显的浓度
是 100、 80mg/L,分别比对照增长了 187.0、86.8个百分点 ,
浓度越高 ,对根系伸长的抑制效果越明显。
表 4 不同浓度 ABT对紫薇插条根长的影响
Table4 EfectofABTwithdiferentconcentrationsonrootlengthof
dwarfingcrapemyrtlecutting cm
ABT浓度∥mg/L
ABTconcentration
第 21天
21
std
第 23天
23
rdd
第 25天
25
thd
第 28天
28
thd
50 4.6 6.0 8.9 12.4
80 5.8 9.6 13.5 18.6
100 6.1 12.5 17.7 21.6
150 6.0 9.8 15.5 20.1
200 6.0 10.5 14.3 19.8
CK 0 1.2 4.8 7.6
3 结论与讨论
(1)ABT、GRR、NAA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促进矮化
紫薇插条生根 ,使其根系发达。 3种生长调节剂在不同浓度
下对紫薇插条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插
条生根。ABT、GGR属于非单一生长素 ,通过对生根率及根长
综合比较可知 , ABT、GGR比单一生长调节剂 NAA效果好。
(2)NAA在 100 mg/L的浓度下对紫薇插条在根长量方
表 5 不同浓度 GGR对紫薇插条根长的影响
Table5 EfectofGGR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sonrootlengthof
dwarfingcrapemyrtlecutting cm
GGR浓度∥mg/L
GGRconcentration
第 21天
21std
第 23天
23rdd
第 25天
25thd
第 28天
28thd
50 3.5 5.3 7.5 10.5
80 5.0 8.5 11.3 13.5
100 7.0 9.8 12.9 18.4
150 7.9 10.4 14.5 19.5
200 5.5 9.0 11.8 16.5
CK 0 1.3 4.8 7.6
表 6 不同浓度NNA对紫薇插条根长的影响
Table6 EfectofNAAofdifferentconcentrationsonrootlengthof
dwarfingcrapemyrtlecuting cm
NAA浓度∥mg/L
NAAconcentration
第 21天
21std
第 23天
23rdd
第 25天
25thd
第 28天
28thd
50 5.2 7.6 10.3 13.6
80 7.0 10.8 11.9 14.2
100 8.5 11.9 19.5 21.8
150 6.0 8.8 10.9 12.2
200 1.9 5.2 9.5 8.6
CK 0 1.3 4.8 7.6
面效果比 ABT、GGR明显 ,而在同一浓度及其他浓度下 ,其生
根率却不如 ABT。在生根率方面 , ABT又优于 GGR,因此 ,
ABT对紫薇插条生根效果最好 ,其最适浓度为 100 mg/L。
(3)在适当湿度和根部温度下 ,分别使用 50 ~ 200mg/L
浓度范围内 ABT、GGR和 NAA中浸根 2 h的紫薇插条 ,均能
缩短愈伤组织的形成周期 ,提高成活率 ,是紫薇快速繁殖的
有效方法。其中最适宜的浓度为:ABT、NAA生根粉均为 100
mg/L, GGR为 150mg/L。
参考文献
[ 1] 丁瑞桂.作物化学调控技术[ 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7.
[ 2] 王国华.ABT作用原理及应用技术[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7.
[ 3]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上接第 13003页)
(F7(2001-84不育 ×2001-29)不育 ×Jaxance)、F2 (F7(2001-84
不育 ×2001-29)不育 ×Troubadour)的雄性不育遗传是核质
互作型 ,若能够从基础材料中筛选出保持型和恢复型的纯合
材料 ,即可实现大麦的 “三系 ”配套 ,即可进一步育出强杂种
优势的杂交种 ,将对大麦的生产起到极积的推动作用 。
参考文献
[ 1] D·C·拉斯姆逊.大麦 [ M].许耀奎,等,译.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2.[ 2] 何瑞锋,章志宏.大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基本特性研究[ J].武汉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4):492-494.
[ 3] 王英 ,杨进.生态核不育大麦 9209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J].荆门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6):48-51.
[ 4] 明道绪.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M].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5.
[ 5] 冯宗云 ,张义正.一个新质源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 96f7A的选育及
其遗传研究 [ J].四川大学学报 , 2001, 38(4):580-584.
[ 6] 刘志萍 ,张凤英,刘浩明.大麦雄性不育研究动态[ J] .内蒙古农业科
技, 2003, (5):33-34.
[ 7] 何瑞锋 ,章志宏.大麦光敏雄性不育系的基本特征研究[ J].武汉大学学报, 2000, 46(4):492-494.
[ 8] 许如根 ,吕超,祝丽 ,等.大麦杂种F1的表现及其与亲本的相关性研究[ J].扬州大学学报, 2004, 25(3):42-46.
[ 9] LIULK, LIUGQ, HOUN, etal.ConstructionandidentificationofHSP70
antisenseRNAexpressionvectorforgeneticengineeringmalesterilityin
plant[J]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2008, 9(2):81-84, 128.
[ 10] 刘旺清,魏亦勤,李红霞,等.宁夏小麦育种及育种方向的转变 [ J] .河
北农业科学, 2008, 12(10):58-59, 87.
[ 11] 张明生,陈晓静.大麦雄性不育系亲 270A的特征特性及利用[ J].江西农业学报, 2000, 12(1):28-32.
13046 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