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根瘤菌、菌根菌对厚荚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全 文 :广 东 林 业 科 技 20 5 年第 21 卷第 3 期
根瘤菌 、 菌根菌对厚荚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江业根 康丽华 马海宾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州 5 10520)
摘要 对厚芙相思苗期进行接种根瘤菌 、 菌根菌 、 根瘤菌 十 菌根菌的 比较试验 , 结果表明 : 接种菌根菌
的促生效果显著 , 幼苗高生长 、地上部分干重 、地下部分干重 、根瘤个数 、 根瘤重量平均数 比对照分别提高了
53
.
36 %
,
73
.
30 %
,
89
.
69 %
,
2 4
.
01 % 和 186 . 9 6% 。 接种各菌种对幼苗的促生效果排序为 : 菌根菌 + 根瘤菌
> 根瘤菌 > 菌根菌 > 对照 。 苗木根部菌根菌感染强度排序为 : 菌根菌 > 菌根菌 + 根瘤菌 > 对照 。
关键词 厚 芙相思 根瘤菌 菌根菌 苗期接种
中图分类号 : 57 6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 0 6 一 4 4 2 7 ( 2 0 0 5 ) 0 3 一 0 0 2 3 一 0 3
厚荚相思 ( cA ac ia cr a s ica rP a A . C un n . et B en ht . )为热带速生优良薪炭材树种 ,其生长快 、 适应性强 ,耐干
旱 、 痔薄 ,还能耐盐碱 。 其木材耐久 、纹理美丽 ,可做重型建筑材料 、 家具材 、 硬质纤维板 、 单板等 。 厚荚相思
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引人我国 ,现在广东 、 海南 、广西 、 福建等省 ( 区 )均有栽培 ,生长良好 〔’ 飞。 厚荚相思
根部具有根瘤 ,有共生固氮能力 ,亦是菌根营养型树种 〔’ ,但在苗期弱小 , 生长较慢 。 相思树种苗期接种根
瘤菌和菌根菌促进生长已有报导 : ’ ,4j ,但至今未有厚荚相思苗期接种及生长情况报道 。 本研究着重研究接
种根瘤菌 、 菌根菌对厚荚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 旨在找出适合苗期接种菌种 ,增大苗期生长量 ,为该树种苗期
栽培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1
.
1 试验材料
参试厚荚相思种子由热林所相思课题组提供 ,种子经过表面消毒后 ,按常规方法播种 、育苗 ,待小苗长至
约 3 C m 高时 ,移人装有灭菌基质的花盆中 。 根瘤菌的菌种号为 L R 0 30 ,分离自本所苗圃地 ;菌根菌的菌种号
为 E 0F 6 1 ,来源于澳大利亚的西澳粘滑菇 ( eH be lo m a 、 es t ar il en se ) , 使用前在摇床培养 s d 。 接种基质为过筛
赤红壤 、沙和火烧土按 :3 卜 0 . 5( 体积比 )的比例充分混合均匀 ,装人花盆中备用 。
1
.
2 试验方法
1
.
2
.
1 试验设计及接种方法 设 4 个处理 : ( I )单接根瘤菌 ; ( 1 )单接菌根菌 ;( 1 )双接根瘤菌 + 菌根菌 ;
( VI )对照 。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 每个处理为 4 盆 x 3 = 12 株 , 4 个处理共 16 盆 。 用无菌注射器将根瘤
菌 、菌根菌和根瘤菌 + 菌根菌 (按体积比 卜 1 配好 )的悬浮液 ,按试验设计分别注射到苗木根系周围 ,接种
量为每株苗木注射悬浮液 3 ml 。
1
.
2
.
2 试验观测及苗木管理 接种后将苗木置于玻璃温室内 ,每 日淋水一次 , 并注意观察苗木生长势 。 接
种 45 d 后 , 叶面喷施 1 . 25 m F L 多菌灵 2 次 , 防治白粉病 。 接种 3 个月后 ,测量苗高 、 地上部分干重 、地下部
分干重 、根瘤个数及根瘤干重 ,检查苗木的菌根菌感染率 、菌根感染强度 。
1
.
2
.
3 菌根菌接种结 果检查方法 接 表 1 菌根菌感染强度分级标准
种 3 个月后 ,用水浸泡栽培基质 4 h ,从 感染强度 符号 分级标准
栽培基质挖 出接种苗木 , 在 自来水下 冲 无 。 菌根数为 。
洗干 净 根 部基质 , 进 行 外 生 菌 根 鉴 轻 + 菌根数与总根数之比小于 20 %
定比 ,并统计菌根感染率及感染 强度 。 中等 十 十 菌根数与总根数之比 20 % 一 50 %
菌根菌感染株率 ( % ) = 感染菌根株数/ 较强 + + 十 菌根数与总根数之比 50 % 一 70 %
检查苗木株数 、 10 0% 。 菌根菌感染强 一翌` 一兰卫二一一一 ~剑哩些毛鱼担夔之仁燮立 .了9凡_ l_度分级标准如表 1 。
基金项 目 : 国家 “ 十五 ” 攻关项 目 “ 南方主要速生阔叶树种新品种选育及培育技术 ” ( Z o Z B AS 巧 B02 ) 。 参加本试验工作的还有郑翠梅 、
万璐等 , 在此一并致谢 !
江业根等 :根瘤菌 、菌根菌对厚荚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1
.
2
.
4数据处理 根据调查观测结果 (百分数数据进行数据转换 ), 以小区平均值进行方差分析 〔6
2 结果与分析
2
.
1 菌根菌对厚英相思苗菌根形成的影响
接种菌根菌的苗木 , 3 个月后苗木根部形成有真菌共生的菌根 ,菌根数 占苗根总数达 70 % 以 L ,属强菌
根感染 。 经过对根部仔细观察发现 ,根部须根 、 根毛明显增多 ,对苗木生长吸收养分 、 水分极为有利 ;l( J不接
种菌根菌的苗木菌根感染率为 0 ,说明菌根菌能促进根与真菌的共生即菌根的形成 。
2
.
2 根瘤菌对厚英相思苗生长的影响
接种 3 个月后 ,单接根瘤菌苗木平均苗高为 16 . 29 c m ,平均地上干重为 1 . 0 79 9 ,平均地下干重为 0 . 38 5
g
, 每株苗木平均结瘤量为 27 . 69 个 ,平均根瘤重为 0 . 179 留株 。 接种苗木平均高生长 、地 上: 、地下部分 }二重
与对照相 比 ,增长率分别为 56 . 3 % , 86 . 68 % , 98 . 45 % ,根瘤平均多 20 . 1 个 / 株 (见表 2 ) 。
表 2 不同处理对苗高生长 ,地上 、地下部分干重 , 根瘤数 ,根瘤重 ,菌根感染率的影响
处理 苗高平均 ( c m赠长率 ( % )
地上干重 地 一卜干重
平均 ( g )增长率 ( % ) 平均 ( g )增长率 ( % )
根瘤数
(个 / 株 )
菌根感染率 菌根感染强度
( % )
1 16
.
2 9
1 14
.
7 4
1 16
.
92
VI 10
.
4 2
56
.
33
4 1
.
4 6
6 2
.
3 8
1
.
0 7 9
0
.
8 2 3
1
.
10 3
0
.
5 7 8
86
.
68
4 2
.
3 9
9 0
.
83
0
.
3 8 5
0
.
3 2 9
0
.
3 9 0
0
.
1 9 4
9 8
.
4 5
6 9
.
5 9
10 1
.
0 3
2 7
.
6 9
1 3
.
4 0
3 2
.
5 9
7
.
5 8
根瘤重
(岁株 )
0
.
17 9
0
.
0 6 6
0
.
15 1
0
.
() 4 6
0
6 3
.
7 5
3 6
.
2 9
0
+ + + 十
表 3 不同处理对厚荚相思苗期生长影响的方差分析
测定指标 F 值
9
OC9
ù勺5
S s
10 2
.
1 15
.
2 18
.
3 4
.
3 3
9
.
6 3
3
.
5 6312巧
2
,
3 菌根菌 + 根瘤菌双接种对
厚英相思苗生长的影响
表 2 试验结果表 明 , 双接菌
苗木 ,平均高生长 、 地上 、 地下部
分干重与对照相比增长率分别为
6 2
.
3 8%
,
9 0
.
8 3%
,
10 1
.
0 3% : 与
单接根瘤菌苗木相比增长率分别
多 6 . 0 5 , 4 . 1 5 , 2 . 5 8 个百分点 ;与
单接菌根菌苗木相比增长率分别
多 2 0 . 9 2 , 4 8 . 科 , 3 1 . 4 4 个 百分
点 。 根瘤平均数为 犯 . 59 个 , 与
对照相比平均多 25 . 01 个 , 与接
菌根菌相 比多 19 . 19 个 , 与接根
瘤菌相比多 4 . 9 0 个 。
2
.
4 各测定指标的方差分析
表 3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 不
同处理的厚荚相思苗期高生长 、
地 仁部分干重 、 地下部分干重 、根
瘤数 、 根瘤干重 5 个测量指标有
显著性差 异 。 其中地下部分干
重 、根瘤干重在处理间还表现为
极显著差异 。
2
,
5 不同处理的厚英相思苗生
长多重比较分析
LS D 多重比较结果 (表 4) 表
明 , 3 个接种处理只有处理 m 、 处理
4
.
19
理差的一处误总一
苗高
312巧
地上部分干重
0
.
7 2 9
0
.
6 9 8
1
.
4 2 7
0
.
2 3 2
0
.
1 1 5
0
.
3 4 7
0
.
2 4 3
0
.
0 5 8
0 0 7 7
0
. 《X )4 6
8 1】
地下部分干重 l 2
l 5
3
.
8 1
根瘤数 l 2
l 5
1 6 5 9
.
6 4
1 7 4 2
.
2 1
3 3 8 3
.
8 5
5 5 3
.
2 ]
14 5
.
]赶
0
.
0 5 1
0
.
0 1 7
0
.
0 6 8
0
.
0 1 7
O 峨X ) 14
14
. 户
312巧
根瘤干重
* 显著水平 尸 = 0 . 05 , * * 显著水平 尸 = 0 . 01 。 凡 。 5 = 3 . 49 , 0F 。 , = 5 . 95 〔 )
表 4 不同处理下各测定指标的 LS D 多重比较
处理 平均苗高 地 上
三于重
( g )
根瘤数
(个 )
1 6
.
9 2 a
1 6 2 9
a
14
.
7 4 a l
)
10
.
4 2 b
1
.
1 0 3 a
1
.
0 7 9 a
0
.
8 2 3 a b
0
.
5 7 8 b
地下干重
( g )
0
.
3 9 0 a
0
.
3 85
a
0
.
3 2 9
a
0
.
1 94 b
3 2
.
5 9 a
2 7
.
6 9 a b
1 3
.
4 0 b
e
7
.
5 8 c
根瘤重
( g )
0
.
1 5 l
a
0
.
17 9
a
0
.
06 6 b
0
.
04 6 b
wl1
5 % 乙SD
l % 乙S D
4
.
7 5
6
.
69
0
.
3 7 0
0
.
5 19
0
.
1 5 0
0
.
2 1 1
18
.
5 7
2 6
.
0 3
0
.
0 5 7
0
.
0 7 9
注 :表中各栏中字母相同者为无显著差异 ,而字母不同者有显著差异
与不接种处理 VI 在苗高生长 、 地 _ 1几部分干重 、 地下部分于垂 、 根瘤个
广一 东 林 业 科 技 2 005 年第 21 卷第 3期
数 、 根瘤重的差异均达显著 ; 而处理 1 除地下干重与对照差异显著外 , 其余指标与对照比均差异不显著 因
此 ,厚英相思接种根瘤菌与菌根菌苗木的生长效果明显 , 接种的苗高生 长 、地上部分 干重 、 地下部分干重 、根
瘤个数 、 根瘤干重平均值比不接种对照分别提高 r 53 . 39 % , 73 . 30 % , 89 . 69 % , 2 24 . 01 % 和 186 . % % 。 尤其
是双接菌处理 川 效果显著 ,其根瘤数 、 根瘤重均显著大于单接种菌根菌处理 ;lI 而单接种根瘤菌处理 I 的根
瘤重也显著大于处理 H ;单接菌根菌的接种效果稍差 。
3 小结与讨论
3
.
1 对厚荚相思幼苗实施人工接种菌根 , 可以取得较好接种效果 ) 接种处理与不接种处理在苗高生长 、 地
上部分十重 、 地下部分干重 、 根瘤个数 、 根瘤重的差异均达到显著 , 说明接种处理对苗木生长有显 著促进作
用 。 同时 ,进一步证明人工接种对苗木生长的重要性 。
3
.
2 不同菌种对厚荚相思幼苗实施人工接种效果也不同 。 各个接菌处理均能促进苗木高生长 、地上部分干
重 、地下部分干重 、根瘤个数增加 ,但以双接菌根菌 + 根瘤菌效果为佳 。 按接种后所产生促生效果 由高到低
排列的顺序是 : 菌根菌 + 根瘤菌 > 根瘤菌 > 菌根菌 > 对照 。 按接种后产生根瘤的重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 :根
瘤菌 > 菌根菌 十 根瘤菌 > 菌根菌 > 对照 。 但从生长总体 卜讲单接根瘤菌效果不如双接菌根菌 + 根瘤菌好 。
出现此顺序的原因在于 ,单接根瘤菌的菌体浓度高 ,从而促进根瘤形成 、 增加根瘤重量 ; 比较菌根菌感染率 ,
单接根瘤菌的菌根感染率为 63 . 75 % ,远大于接种根瘤菌 + 菌根菌感染率的 36 . 29 % , 同样说明了根瘤菌浓
度是引起根瘤感染强弱的原因 。 单接菌根菌和对照的根瘤菌感染率均为 O ,说明接种根瘤菌是提高根瘤感
染率 的有效手段 。 菌根菌感染强度直接影响根的生长 ,感染强度越强 ,根部须根 、 根毛越多 ,对苗木生长吸收
养分 、 水分越有利 。
3
.
3 试验结果表明 ,双接菌效果比单接菌好 ,双接菌除了有互补 性 ,弥补单接菌的不足外 ,还能产生交互作
用 。 菌根菌 + 根瘤菌的菌剂对厚荚相思苗期生 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建议生产部 门在培育厚荚相思苗木时
加以应用 。
参考文献
高尚武 , 马文元主编 . 中国主要能源树种 北京 : ` } ,国林业出版社 , 1990 . 120 一 134
弓明钦 , 陈应龙 , 仲崇禄编著 . 菌根研究及应用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997 . 9 一 10 0
康丽华 ,李素翠 . 相思苗木接种根瘤菌的研究 . 林业科学研究 , 19 98 , 1州 4 ) : 3 43 一 349
王新荣 , 康朋华 . 马占相思优势外生菌根菌与根瘤菌双接种效应初报 . 林业科学研究 , 19 9 8 , 1 1 ( 5 ) : 542 一 546
郭秀珍 , 毕国昌主编 . 林木菌根及应用技术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 89 . 16 1 一 163
北京林学院 数理统计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980 . 105 一 120
E fe
c t o n t h e G r o w t h o f A c a e ia c ar s s ic a甲a
b y D u a l

i n o c u la t i o n w i t h b o t h E C M a n d R h i z o b ia
Ji a n g Y e g e n K a n g L ih u a M a H a ib i n
( R
e s e a r e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r o p i e a l F o r e s t叮 , C A F , G u a n g z h o u , 5 10 5 2 0 )
A b s t r a c t T h
e e
fe
e t s o n t h
e
g
,
,
o w th o f A e a e i a c r a s s ie a 印a s e e d l i n g s b y d u a l 一 i n o ( u la t i o n w i th E C M a n d r h i -
z ( ) }一i a w e r e r e p (一rt e d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s i g n i fi
e a n t d ife
r e n e e i n g r o w t h a n d b i
o m a s s b e t w e e n d ife er
n t t r e a tm e n t s
s e e
d l i
n
g
s
( P 二 0
.
0 5 o r P = 0
.
0 1 ) 3 m
o n t h s a ft e r i n o 〔

u l a ri o n
,
: h e s e e d l i n g s a v e ar g
e h e i g h t
,
d砂 w e ig 子, , a b o v e
g r o u n d
,
d仃 w e i g h t u n d e r g or u n d , n o d u l e s n u m b e r a n d n o d u le d砂 w e i g h r i n e r e a s e d 5 3 . 3 6% , 7 3 . 3 0% , 59 . 6 9% ,
2 2 4
.
0 1% a n d 18 6
.
9 6 % r e
s p e c ti v e l y
.
T h e e fe
e t i v e n e s s o f d ife
r e n t i n 一 e u l a t i o n t r e a t m e n ts o n t h e g n )w th o f Ae a c i a
e
ar s s i
c a 甲 a s e e d li n g s w e r e d u a l 一 i n o e u l a t i o n > r h i z o b i a > E (二M > e o n t r . , l ( n o n 一 i n o e u l a t i o n ) . T h e in fe e t i o n r a t e o f
E C M o f d i fe
r e n t i n o c u l
a t i o n t r e a t m e n t s w e r e E C M > d u a l

i n ` ) c u l a ti o n > : h i z o b i a > e o n t r o l ( n
o n 一 i n o e u l a t i o n )
.
K e y w o r d s A
c a c ia c r a s 、 i e a甲 a , hr i z o b i a , E C M , s e e d l i n g s i n o ( · u l a t i 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