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12.6 湖 北 林 业 科 技
小叶榄仁在汕头地区的引种评价
*
罗 超 肖泽鑫 彭剑华 邹桂逢
(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汕头 515041)
摘 要:介绍了小叶榄仁的形态特征、生态学特性以及在汕头地区引种的生长表现。引种栽培
结果表明:小叶榄仁生长和抗逆性表现良好,适合汕头等沿海地区作为庭园景观树种和行道树
种,并总结了小叶榄仁的育苗及管理技术。
关键词:小叶榄仁;引种表现;汕头地区;育苗技术
The Adap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erminaliamantalyin Shantou Area
Luo Chao Xiao Zexin Peng Jianhua Zou Guifeng
(Shantou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tou 515041)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d morphological features,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rowth performance of
Terminalia mantaly in Shantou area.Terminalia mantaly showed good growth and stress resistance,so it
was suitable for garden landscape and road shade in coastal area of Shantou.This paper also summed up some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Terminalia mantaly.
Key words:Terminalia mantaly;introduction performance;Shantou area;seedling technique
小叶榄仁Terminalia mantaly 别名细叶榄
仁、雨伞树,属使君子科,榄仁树属,是城市园林绿
化中的优良树种和高级风景树、行道树[1~2]。上世
纪90年代末,开始开展了小叶榄仁的引种试验,少
量的小叶榄仁被引种应用到庭园绿化中。2000年
以后,逐渐扩大试种范围,并开展了相关科研项目。
近些年,城市绿化树种的引种研究越来越受到重
视,小叶榄仁由于适应能力较强,适应范围较广,引
种该树种不仅是丰富汕头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材料
的重要举措,也为其它沿海城市的绿化树种选择提
供借鉴。
目前,对小叶榄仁的有关研究文献较少,且主
要集中在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繁育及相关栽培
管理技术方面[3~4],对该树种的引种后的适生性评
价较少。由于汕头是滨海城市,每年都会受到热带
风暴或台风的影响。因此,笔者对小叶榄仁在汕头
地区的生长表现和抗风性进行分析评价,并总结归
纳该树种的引种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树种及品种在
今后的引种应用上提供参考。
1 树种特性与区域概况
1.1 树种特性
小叶榄仁属于落叶乔木,树高5~15m,主干
通直,侧枝假轮生呈水平展开。小叶长3~8cm,
宽2~3cm,提琴状倒卵形,全缘,具4~6对羽状
脉,4~7叶轮生,深绿色,冬季落叶前变红或紫红
色。穗状花序腋生,花两性,花萼5裂,无花瓣。核
果纺锤形,种子1个。夏至秋季开花,核果成熟秋
末至冬初[2]。小叶榄仁原产马达加斯加,近年引入
我国,在台湾、广东和福建沿海栽培。该树种喜光,
在半荫处栽培生长亦佳,喜高温多湿气候,生长适
52
* 收稿日期:2012-09-19
项 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3C32203、2007B020804008)。
作者简介:罗超(1980~),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方面的研究。
小叶榄仁在汕头地区的引种评价 总第178期
温23~32℃,0℃以下顶部枝条易受冻害,但萌芽
力强。耐热、耐干旱瘠薄、抗风、抗污染、在各种土
壤都可以种植,以土层深厚和排水良好的壤土为
佳[2~4]。
1.2 引种区域概况
汕头地理位置是东经116°14′40″~117°19′
36″,北纬23°02′33″~23°38′58″之间,北回归线从
市区穿过,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
暑。年日照2 000~2 500h,降水1 300~1 800
mm,年均温21.3℃。雨水多集中在4~9月份;
最低气温在0℃以上,冬季偶有霜冻;最高气温36
~40℃,多出现在7月至8月受太平洋副热带高
压控制期间;热带气旋平均登陆0.3次/a,从50
km海域内经过引起风害的热带气旋2~3次/a。
2 材料与方法
2.1 苗圃引种与栽培管理
2.1.1 材料来源
目前,汕头地区的小叶榄仁种子主要是从台湾
地区或者国外购入,汕头市鮀岛苗圃和澄海苗圃、
潮阳苗圃等地均有开展引种育苗和扩繁试验,我们
以潮阳径外苗圃为主要育苗试验地。
2.1.2 播种育苗
小叶榄仁采用播种法繁殖,购买时宜选择自然
成熟掉落的种子,放在干燥阴凉处贮藏,待翌年春
末夏初播种。苗床基质用50%的黄心土+50%的
河沙拌匀,床宽100~120cm、高20~25cm,步道
宽30cm,用0.2%~0.3%的高锰酸钾溶液或
10%的波尔多液,进行喷淋消毒。播种前用温水浸
种,待种皮软化后将种子均匀地平铺在苗床上,覆
盖约1cm厚沙土。保持苗床湿润,25d左右发芽,
发芽率可以达到75%以上,与台湾产地差异不大。
2.1.3 苗木栽培
幼苗子叶完全展开即可移入营养袋培育。基
质可用火烧土30%~40%、黄心土50%~60%、河
沙10%混合后,外加3%~5%经沤制过的过磷酸
钙,过筛装袋。移苗前将苗床和营养袋中的营养土
淋透水,移苗时分级分批选择壮苗,先用竹签在基
质中打孔,再将芽苗沿小孔种植下去,幼苗移入的
深度稍高于芽苗根茎处,然后压实并浇透水。幼苗
长到40~60cm时便可移入大田培育大苗。也可
采用苗床大间距播种,待翌春苗高1m以上时再
带土球移入大田。移植时小心撕开营养袋,使其保
持根系完整,移栽时一定要把苗木茎干扶直,栽植
深度以容器土面略低于大田土面为宜,覆土后踏实
植苗周围的土,再用水或泥浆灌实。移植后淋足定
根水,随时检查成活情况,及时补苗。待树苗胸径
长至4~5cm时,可在早春树苗萌动前间苗,间苗
后株行距为2m×2m。
2.1.4 苗木管理
播种期及苗期需水较多,应根据气候和土壤情
况及时浇水。袋苗生长稳定后,可每周1次喷施
0.5%~1.0%的复合肥,秋季施磷钾复合肥。大田
苗抽出新芽后,就可以进行第1次追肥,肥料种类
有复合肥、花生麸、鸡粪等,复合肥每株施约25g,
以后随着树苗的长大逐渐增加施肥量,秋季,施磷
钾复合肥。每年在苗木生长期除草、松土、追肥2
~4次。小叶榄仁萌芽力较强,主干下部侧枝予以
剪除,2m以上可根据需要保留1~3个顶芽[2]。
苗木生长过程中出现歪斜现象,应相应采取立柱护
杆、修枝整形等培育措施,以提高其价值。
2.1.5 大苗移植
为提高定植成活率,大田苗在起苗前6~12个
月进行切根处理,促进其须根生长。切根一般于冬
季或春季进行,同时去主干下部的侧枝,枝下高保
留1.0~1.5m,并对植株进行剪枝整形,保持树冠
匀称。袋苗淋水条件较好的全年均可栽植。种植
时土球的顶部应比地表面标高略低,保持土球完
整,分层填土踏实。种植后应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
的周围筑成高10~15cm的灌水土堰,立即浇透
水。若浇水后出现土壤沉陷致使树木倾斜时,应及
时扶正、培土。种植后立即采用三角架、井字桩或
扁担式支架等方式支撑树木。
2.1.6 病虫害防治
小叶榄仁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强,除咖啡皱胸天
牛、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外,尚未发现
其它病虫害对苗木(树体)构成较大危害。
咖啡皱胸天牛:幼虫危害主干基部和主根,在
皮下蛀食,早期造成树势衰弱,影响生长和产量,后
期可致植株死亡。防治方法:①林业防治。每年普
查3次,发现被害树时,当即用利刀剖开被害树的
62
2012.6 湖 北 林 业 科 技
树皮,取出其中天牛幼虫。待伤口干燥后,培土促
进不定根生长,以利植株恢复生长势。②化学防
治。发现虫害时,可在树干打孔直接灌注虫线清,
杀死幼虫;成虫可用3%的噻虫啉,用药量为7 500
ml/hm2。
铜绿丽金龟:幼虫危害根系,成虫取食叶片,严
重影响生长和观赏。防治方法:①物理防治。成虫
可在天黑后利用黑光灯诱杀;幼虫则结合抚育等措
施捕杀。②化学防治。成虫发生期树冠喷50%杀
螟松乳油,也可表土层施药,施在树盘内或园边杂草
内,施后浅锄入土,可毒杀大量潜伏在土中的成虫。
2.2 城市园林绿化应用
经过多年的引种育苗和扩繁试验,汕头城区一
些新绿化路段和公共绿化片区已经采用了多种园
林绿化造景方式进行推广应用。群植造景,如天山
路、中山路、金砂路和金环路等地方的绿化带和绿
岛采用小叶榄仁、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 spe-
ciosa加少量的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搭配形成
乔木层植物,配以比较耐荫的蜘蛛兰 Hymenocal-
lis littoralis和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作为林下
植被,九里香 Murraya exotica、假连翘 Duranta
repens耐修剪则作为外围的绿篱,能有效的阻挡行
人践踏植被,从而形成绿色主调兼且夏紫、秋红,季
像变化明显的的乔、灌、草的园林景色;排植造景,
如翠茵景苑等住宅小区的行道绿化,采用枝叶浓密
耐荫的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龙船花Ixo-
ra chinensis作为小叶榄仁的林下植被,由于小叶
榄仁透光均匀,既能满足行道遮荫的功能需求,又
能产生错落有致的光影变化,且其主干通直、冠形
匀称、层次分明,作为主干道的基调树种也是不错
的选择;孤植造景,这种造景方式多应用在小区园
内,利用转角、弯道的空间变化表现其个性美,或者
在园路交叉点和三角地等处孤植或三两丛植,树下
布置散石,供游人休息乘凉。汕头地区部分路段和
绿化小区的立地调查情况见表1。
表1 小叶榄仁在园林绿化应用中的基本情况
种植地点 土壤 种植时间 生态景观配置
翠茵景苑小区 客土 2002年
①小叶榄仁+大叶紫薇+鸡蛋花+假连翘
②小叶榄仁+鹅掌藤+龙船花
黄河路和嵩山路交界往东 客土 2004年 ①小叶榄仁道路两侧单排种植
中山路与天山路交界往东 客土 2006年 ①小叶榄仁+小叶榕+蜘蛛兰+蟛蜞菊
金砂路与金环路交界往北 客土 2008年 ①小叶榄仁+大叶紫薇+九里香
3 结果与评价
3.1 生长表现
近几年来,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了滨海
城市抗风绿化树种的研究项目,对汕头地区各部门
引种包括小叶榄仁在内的新优绿化树种开展应用
种植及育苗或扩繁试验,定期观测和调查其生长情
况和抗风性,并开展了适应性评价工作,有关数据
在excel及spss for windows中进行处理及统计。
从鮀岛苗圃和潮阳苗圃等地的繁育情况看,小叶榄
仁播种育苗发芽率可达到85%,3a生大田苗培
育,侧枝生长3~5层,植株高度可达3.5~6m,胸
径4~6cm。对市区不同年份种植的小叶榄仁树
高生长和胸径生长的测量数据分别作箱形统计图
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7a
生和9a生的树高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值(均值
±标准差)分别为6.7±0.9(m)、8.6±0.5(m),平
均值相差1.9m;9a生和12a生的树高生长比较
平稳,其值(均值±标准差)分别为8.6±0.5(m)、
8.7±0.5(m),均值相差0.1m。胸径的生长随着
树龄的增加表现出生长速度放缓,3个树龄阶段分
别为11.6±2.1(cm)、18.2±2.8(m)、21.0±2.4
(m),平均值变幅分别为6.6cm、2.8cm。
潮阳苗圃场引种小叶榄仁材料买自台湾地区,
该地区属属亚热带、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摄氏
23.6℃,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mm以上,年日
照2 100~2 600h,与引种区域气候略有不同。从
上述汕头地区的种子发芽率和生长表现来看,与台
湾产地差异不明显,但目前在汕头地区生长的小叶
榄仁只有极少数能开花结果,且结实数量较少,不
足以形成采种规模。
3.2 抗逆性表现
(1)抗风性。汕头地区常受台风侵袭,因此,能
否抵御台风是引种树种适应性指标的重要组成部
72
小叶榄仁在汕头地区的引种评价 总第178期
分。通过结合调查2003年台风“杜鹃”、2005年强
热带风暴“珊瑚”和2006年台风“珍珠”3次风害
后,市区65条主次干道及华侨公园、星湖公园等公
共绿地包括新引种应用小叶榄仁在内的树种保存
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小叶榄仁被列为汕头地区
抗风性较强的36个(类)树种之一,通过适当修剪
和采用三角架、井字桩等方式支撑树木,在市区内
一般可抵御阵风10~12级的台风。
(2)耐盐碱性。汕头地区的地下水位普遍较
高,试种在林百欣会展中心的地下水位低至1m,小
叶榄仁的生长基本未受影响,6a生苗平均胸径达
到12cm。
(3)抗寒性。2004年12月22日~23日,苗圃
地连续两天出现0℃左右的霜冻天气,最低气温达
-2℃,小叶榄仁顶芽受一定伤害,但翌年春天受伤
枝条基部重新长芽,长势未受多大影响。
(4)抗病虫害。小叶榄仁在汕头地区的生长和
抗逆性均表现良好,除在苗圃地受铜绿丽金龟的咬
食,园林绿化应用中未发现严重病虫害,因此,建议
小叶榄仁可作为临海绿地、空旷公共绿地、主干道
等地带的首选树种之一。
表2 小叶榄仁的抗逆性调查
种植地点 地下水位(m) 历年越冬情况 抗风情况
翠茵景苑小区 不详,生长正常 正常越冬 未发现受风害影响
黄河路和嵩山路交界往东 不详,生长正常 正常越冬 2006年台风“珍珠”中风害率为2.1%
中山路与天山路交界往东 1.5m,生长正常 正常越冬 2006年台风“珍珠”中风害率为10.0%
金砂路与金环路交界往北 1.2m,生长正常 正常越冬 未发现受风害影响
注:风害率为大枝折、主干折、风倒、风斜占调查株数的比例。
4 小叶榄仁应用前景
小叶榄仁在汕头地区的引种表现良好,仅有极
少量能开花结果,不能满足采种育苗的需求。汕头
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跟原产地马达加
斯加的气候条件有差异,光热不足影响了小叶榄仁
的正常开花结实,因此,育种需要从台湾地区或者
国外引进。
近些年,随着汕头市城市园林绿化逐渐向多
彩、多姿美化方向发展,引种观赏价值高的新优树
种日益受到重视。此举不仅可以丰富园林景观效
果,而且可以迅速有效地增加园林植物新种类,以
良种代替劣种,它与创造新品种比起来,所需时间
短、见效快,对提高园林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意
义[5]。小叶榄仁由于其树姿优雅,分枝层次分明,
独具风格,且具有良好的抗风、抗污染、耐瘠薄等特
性,在汕头市的庭园和行道绿化中广泛应用,特别
是在各大型小区绿化美化中效果特别显著和优美。
与之相同作用的同科属植物有锦叶榄仁Termina-
lia mantaly H.Perrier'Tricolor',别名彩叶榄仁、三
色小叶榄仁、雪花榄仁。该种为小叶榄仁的突变
种,叶具有白色或淡黄色斑,目前尚未发现有开花
结果,限制了该树种的有性繁殖,故只能进行无性
繁殖,且生长稍缓慢,5a生胸径只有4~6cm,树
高4~5m[1,6]。
(下转第31页)
82
2012.6 湖 北 林 业 科 技
消毒时间容易掌握,Ⅱ、Ⅲ部分的外植体用第7种
方法消毒效果比较理想。
3.2不同激素组合对芽的分化及增殖的影响
当茎段萌芽以后,及时转入新的培养基里,为
了使不定芽能正常分化生长而又能保持较高的增
殖倍数,试验调整了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浓度以及
加KT(激动素),每个培养基连续转接3次,观察
分化及生长情况,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激素组合对芽分化及增殖的影响
激素组合
/mg·L-1)
芽增殖倍
数/20d
丛生芽生长情况
BA0.5+NAA0.25 4 芽较密集,分化正常,叶绿
BA0.5+KT0.5+NAA0.25 5.8
芽密集,叶片不展开,卷曲,
出现畸形芽,有点水肿
BA0.2+NAA0.1 3 芽分化少生长整齐,叶淡绿
BA0.1+NAA0.1 1.5 单芽较多,叶淡绿
从 表 2 可 以 看 出,在 BA0.5 mg/L+
NAA0.25mg/L时芽分化正常,叶绿无愈伤,增殖
效果较好,加有 KT虽然能使增殖系数达到5.8,
但芽过于密集,叶片不展开,有点水肿,且出现了畸
形芽。随激素降低,增殖倍数明显降低,当BA与
NAA的浓度比例还保持在2∶1时芽生长整齐,叶
淡绿,有比较明显的增殖;当比例为1∶1时,增殖
系数很低,芽单一,出现叶黄的现象。
3.3 不同的生长素对诱导根的影响
试验中还设计了IBA0.5mg/L+ABT2.5mg/
L和IBA0.5mg/L+NAA0.5mg/L组合的培养对
单芽生根诱导的情况,从试验中发现这2种组合对
邓恩桉不定根的诱导有一定的作用,但生根率只有
20%,且愈伤头比较大,根系少,基本上都是1条的
多,所以上杯成活率几乎等于0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组合的生长素对不定根的诱导
激素组合
/mg·L-1
接种
株数
(株x瓶)
15d生
根株数
/株
生根率
/%
生根数
/条
上杯
成活率
/%
IBA0.5+ABT0.25 10×6 9 15 1~2 0
IBA0.5+NAA0.5 10×6 12 20 1~2 2
4 结论与讨论
(1)邓恩桉外植体消毒最好浓液为0.1%的
Hgcl2,对于Ⅱ、Ⅲ部分的芽条采用0.1%Hgcl2 消
毒6min,用无菌水冲洗2~3次,再消毒2min,然
后洗干净,这种方法使外植体受杀伤数、污染数低,
获得率高达67.5%。
(2)在芽分化增殖的过程中选用BA0.5mg/L
+NAA0.25mg/L以及BA0.2mg/L+NAA0.1
mg/L两种培养基交替使用,效果比较好,以免积
累激素过多,造成瓶苗的“玻璃化”。
(3)邓恩桉生根难,虽然IBA+ABT以及IBA
+NAA组合对其不定根的诱导有一定的作用,但
生根率极低,根系不发达,愈伤头大移上杯不能成
活。说明这些激素类型、配比上不能促进邓恩桉无
菌苗出根,这个难题将继续攻克。
(4)本次试验只是对邓恩桉茎段外植体组织织
培养诱导技术进行一些初步探索,所用的材料为苗
圃超级苗。
参考文献
[1]祁述雄.中国桉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王以红,吴幼媚,蔡玲.邓恩桉下胚轴培养和植株再生
的研究.广西林业科学,2005,34(4):167~169.
[3]王以红,吴幼媚,蔡玲 等.邓恩桉茎段离体培养再生植
株的研究.林业科技开发,2007,21(6):49~
52.
(上接第28页)
参考文献
[1]李沛琼,李楠,张寿洲等主编.深圳园林植物续集(一).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林学会编.广东省城市林业优良
树种及栽培技术.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3]施金生.美人树、紫檀和小叶榄仁的引种与栽培.亚热带
植物科学,2001,30(4):45~48.
[4]陈祥,王红娟.优美的观赏乔木———小叶榄仁.南方农
业,2010,4(4):68~69.
[5]冯燮舟,刘钢.植物引种驯化集刊.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9:43~54.
[6]张坤洪,周莹,梁远楠.园林绿化树种———锦叶榄仁.广
东林业科技,2007,23(3):97~98.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