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蚤缀伪充谷精草鉴别



全 文 :●国药鉴别●
蚤缀伪充谷精草鉴别
肖永忠
武汉军工总医院 ,武汉  430033
提要 对蚤缀与谷精草进行了系列鉴别比较。结果表明蚤缀与谷精草在性状和显微上有显著的区别 ,理化反应和紫外光
谱表明谷精草、谷精珠与蚤缀亦有明显区别 ,三者在 664. 0± 1. 0nm处均有最大吸收峰 ,但吸收度有明显区别。
关键词 蚤缀 ; 谷精草 ; 比较鉴别
  谷精草为常用中药 ,具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之功效。 目前由
于货源紧缺 ,价格不断上扬。 调查武汉市 10余家大医院几乎全部
是以全草入药 ,更有甚者以假乱真 ,其中发现以石竹科植物蚤缀
( A renaria serpylli fo lia L. )伪充较多 ,两者形态相近 ,且历代本草
有地方习用之例 ,但功效有别。《中国药典》 1995年版未见收载 ,故
本文就其主要鉴别特征报道如下。
1 蚤缀的原植物形态特征
别名鹅不食草 , 1a生或 2a生草本 ,高 10~ 30cm。 根有细主根
和细侧根。 茎多数 ,簇生 ,稍铺散 ,密生白色短柔毛 ,节间长 1~
3cm。叶卵形 ,无柄 ,长 4~ 7mm,具睫毛 ,两面疏生柔毛。聚伞花序
疏生枝端 ;苞片和小苞片叶质 ,卵形 ,密生柔毛 ;花梗细 ,长 6~
8mm,有时达 1cm,密生柔毛或腺毛 ;萼片 5,披针形 ,有 3脉 ,具短
柔毛 ;花瓣 5,倒卵形 ,白色 ,全缘 ;雄蕊 10,但花萼短 ;子房卵形 ,花
柱 3。 蒴果卵形 ,和萼片近等长 ;种子淡褐色 ,肾形 (图 1)。
图 1
图 2  1.叶表皮气孔
  2.草酸钙簇晶
  3.非腺毛  4.纤维
  5.花粉粒
  6.波浪状薄壁细胞
  7.石细胞
  8.木栓细胞
  9.含晶细胞
  10.花茎表皮气孔
  11.导管
2 蚤缀的性状特征
本品为带果实的茎叶 ,茎细圆柱形 ,直径约 0. 2mm,折断面中
空 ,节膨大。叶卵圆形 ,对生 ,先端渐尖 ,基部钝圆 ,全缘 ,无柄。长约
4~ 7mm,宽 2~ 3mm,弧形脉 , 3条明显 ,两面及边缘密被绒毛。果
实为卵圆形 ,蒴果 ,萼片 5,果皮卵球形 ,上端六裂 ,种子淡棕褐色 ,
肾形 ,多数。 质脆 ,手摸有刺手感 ,气特异 ,味淡。
3 蚤缀的显微特征
本品淡黄色粉末 ,非腺毛基部由 1~ 4个细胞组成 ,直径约
51μm,长为 122~ 214μm,有的细胞可见疣状突起。 叶表皮细胞细
胞壁呈波浪状 ,长约为 63μm,宽约为 50μm,含气孔多直轴式 ,也有
不定式。花茎表皮细胞呈长条形 ,长 25μm,宽 12. 5μm,含气孔类长
方形 ,保卫细胞长肾形 ,副卫细胞 4~ 5个 ,长条形 ,细胞壁呈波浪
状 ,平形于保卫细胞。果皮细胞表面观类六角形或类方形。花粉粒
类圆形 ,表面有疣状突起 ,直径为 27. 5~ 30μm。纤维长 ,末端平截 ,
有的含方晶 ,孔沟不明显。导管常与纤维在一起 ,有螺纹导管 ,环纹
导管和孔纹导管。簇晶大 ,直径为 57~ 71μm,在叶的表皮细胞中较
多。 石细胞大 ,纹孔明显 ,直径为 35~ 58μm(图 2)。
4 蚤缀的理化和紫外光谱鉴别
4. 1 仪器和材料: UV- 21000型紫外分光光谱仪 (日本岛津 ) ,重
氮化试剂 ,醋酐 - 浓硫酸 ( 9∶ 1)试剂按《中国药典》 1995年版附
录 ,新鲜配制。取谷精草 ( Ericocaulon buer gerianum Koem)全草和
花茎谷精珠 ,蚤缀各 1g剪成 0. 5cm的小段 ,加 MeO H12ml,振摇 ,
静置过夜 ,过滤 ,取滤液 5ml,稀释成 10ml备用。
4.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4. 2. 1 取稀释液 ,荧光反应 ,重氮化反应 ,醋酐 -浓硫酸反应按资
料 [1]进行 ,结果见表 1。
表 1 谷精草、谷精珠、蚤缀理化的比较观察结果
样 品 紫外灯 ( 365nm)下检视
重氮化
反应
醋酐 - 浓硫
酸反应
谷精草 黄色荧光 红棕色 污绿色
谷精珠 黄色荧光 红棕色 污绿色
蚤缀  红棕色荧光 棕色 绿色
4. 2. 2 取稀释液 ,在 UV- 21000紫外分光光谱中于 420~ 700nm
波长范围扫描。结果 3个样品均在 664. 0± 1. 0nm处有最大吸收
峰,但吸收度不同 ,分别为 1. 5449± 0. 0030, 0. 4498± 0. 0021,
0. 5047± 0. 0025,其中谷精草在 607. 0± 2. 0, 535. 0± 1. 0, 423. 0
± 2. 0nm处有吸收峰。 三者均有明显差异 (图 3)。
图 3  1.谷精草 2.谷精珠 3.蚤缀
5 小结和讨论
5. 1 根据性状和粉末特征鉴别: 蚤缀的花较小 ,花梗细、短 ,小于
10cm。与谷精草有明显差异。显微显示蚤缀中花粉粒无螺旋状的
552
时珍国医国药 1998年第 9卷第 6期 LIS HIZHEN M EDICINE AND M ATERIA M EDICA RESEARCH 1998 VO L. 9 N O. 6 
石菖蒲及其混淆品九节菖蒲鉴别比较
刘传芳① 张百锋②
①陕西省柞水县人民医院  711400; ② 陕西省柞水县药品检验所  711400
提要 对石菖蒲及其混淆品九节菖蒲从性状、显微、理化、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鉴别比较。 两者有明显差别 ,
不可混用。
关键词 石菖蒲 ; 九节菖蒲 ; 鉴别
  石菖蒲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 来源于天南星科植
物石菖蒲 Aco rus g r amineus So land.的干燥根茎。具有化湿和胃、
豁痰开窍、醒神益智之功。为临床常用中药。笔者发现在陕西、山西
等地以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 Anemone altaica Fisch. cx c. A.
Mey.的干燥根茎 (药材名九节菖蒲 )混用。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
效 ,现将石菖蒲及其混淆品九节菖蒲从性状、显微 、理化、化学成分
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鉴别比较 ,供同行参考。
1 性状鉴别
1. 1 石菖蒲:呈扁圆柱形 ,多弯曲 ,常有分枝 ,长 3~ 20cm,直径
0. 3~ 1. 0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 ,粗糙 ,有疏密不匀的环节 ,节
间长 0. 2~ 0. 8cm,具细纵纹 ,一方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 ;叶痕
呈三角形 ,左右交互排列 ,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质硬 ,断
面纤维性 ,类白或微红色 ,内皮层环明显 ,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
棕色油细胞。 气芳香 ,味苦 ,微辛。
1. 2 九节菖蒲 : 略呈纺锤形 ,微弯曲 ,长 1~ 4cm ,直径 0. 3~
0. 5cm。表面棕黄色至暗棕色 ,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节 ,斜向交错
排列 ,节上有 1~ 3个突起的根痕。质硬而脆 ,易折断 ,断面平坦 ,白
色 ,有粉性 ,可见淡黄色小点 6~ 9个 ,排列成环。 气微 ,味微酸。
2 显微鉴别
见表 1。
表 1 石菖蒲与九节菖蒲粉末显微特征比较
项 目   石菖蒲 九节菖蒲
晶纤维   有 无
草酸钙方晶 有 无
油细胞   有 无
3 理化鉴别
见表 2。
表 2 石菖蒲与九节菖蒲理化鉴别比较
鉴别方法       操作过程 结 果石菖蒲 九节菖蒲
香草醛-盐酸反应
10%醚浸液滴到圆形滤纸上 ,用乙酸乙酯 - 石油醚 ( 5∶ 95)展开 ,喷
5%香草醛盐酸试液 呈现黄色 不显黄色
荧光反应
( 254nm )
10%水煎液滴到滤纸上 ,在紫外灯下观察 不显白蓝色 显白蓝色
4 化学成分
见表 3。
表 3 石菖蒲与九节菖蒲化学成分比较
品 名 化学成分
石菖蒲
含挥发油 1% ~ 3% ,油中主要成分为 β - 细辛醚
62. 38% 、 1- 烯丙基 - 2. 4. 5三甲氧基苯 18. 24% 、甲基丁香油酚 12% 、α- 细辛醚 2. 17% 、顺 - 甲基异丁香油酚 2. 75% 、反 -甲基异丁香油酚 1. 06%。另含γ-细辛醚、细辛醛、欧细辛醚等
九节菖蒲 含皂甙、白头翁素、 5-羟基乙酰丙酸、棕榈酸、琥珀酸、β
- 谷甾醇、蔗糖等
5 药理作用
见表 4。
表 4 石菖蒲与九节菖蒲的药理作用比较
品 名 药理作用
石菖蒲 具有镇静、抗惊厥、降温、解痉、促进消化液分泌、制止胃肠发酵、扩冠、抗菌、平喘镇咳作用
九节菖蒲 具有抗菌、镇痛、镇静和调经等作用
6 小结与讨论
6. 1 通过对石菖蒲及其混淆品九节菖蒲从性状、显微、理化、化学
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鉴别比较 ,两者有明显差别 ,不可混
用。
6. 2 石菖蒲临床使用历史悠久 ,功效可靠 ,而九节菖蒲的药理作
用自本世纪 30年代才有记载 ,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研究也
欠全面深入。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 1册收载的九节菖蒲的
功效与《中国药典》 1995年版收载石菖蒲的功效基本相同 ,两者功
效是否真正相同 ,有待人们做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 ( 1995年版 1部 )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 1995∶ 7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 .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药材 (第 1
册 ) , 1992∶ 3
3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 .中药志 (第 2册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 1981∶ 212
4 李家实主编 .中药鉴定学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96∶ 219
5 巨 勇 ,贾忠建 ,朱子清 .中草药 , 1986, 17( 9)∶ 4
( 1998- 03- 16收稿 )
萌发孔 ,有草酸钙簇晶 ,较多 ,较大 ( 51~ 71μm)。 石细胞成群或散
在 ,纹孔明显 ,与谷精草有极显著的区别。
5. 2 理化实验表明: 荧光反应简单易行 ,能很快区分蚤缀伪充谷
精草 ,紫外分光光谱显示三者在 664. 0± 1. 0nm处均有最大吸收 ,
但吸收度不同 ,可作为三者的定性鉴别。
5. 3 蚤缀历代有地区习用之例 ,且本草 [2 ]记载有清热解毒之功
效 ,因此建议蚤缀可以以地方标准单独入药。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主编 .中药志 (第 5册 ) .北京: 人民卫生出
版社 , 1994∶ 226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 .高等植物图鉴 (第 1册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2∶ 624 ( 1998- 04- 06收稿 )
553
L ISHIZHEN MEDICIN E AND M ATERIA M EDICA RESEARCH 1998 V OL. 9 NO. 6 时珍国医国药 1998年第 9卷第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