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 2卷
1 9 9 2年
第 1期
2月
植 物 病 理 学 报
A C T A P玉IY T O PA T H O L O G IC人 S IN IC A
V o l
.
2 2 N o
.
1
F
e
b
.
1 9 9 2
香石竹脉斑驳病毒的研究
. 病毒的生物学 、 病理学变化及血清学
姜春晓 . 蔡祝南 刘仪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毒研究室 , 北京 )
提要 香石竹脉斑驳病毒的寄主范围比较狭窄 , 只能侵染石竹科、 蔡 科 、 览 科等 几 个 科 中 的
少数几种植物 。 昆诺拳和美国石竹是该病毒理想的鉴别寄主和繁殖寄主 。 病毒粒体为微弯曲的线
条状 , 长7 9。。 m , 宽 12 n m , 能为国外提供的香石竹脉斑驳病毒抗血清均一包被 。 该病毒能被桃蚜
以非持久性的方式传播 , 传播效率可达 58 % 。 本文还对病组织的超薄切片 、 病毒侵染组织中的双
链R N A 、 病毒的体外抗性进行了研究 。
~ 香石竹病毒病广泛发生于世界各地香石竹栽培地区 , 不同程度地引起植株矮化
、 畸形 、 花
叶 、 坏死 、 花朵变小 、 花苞开裂 、 花碎色等症状 。 〔` 〕 国外有关香石竹病毒病的研究较多 ,
已有明确报道的病毒有香石竹斑驳病毒 (H ol 之饭 g和 5 ot en , 1 9 7 Oa ) 〔 2 〕 、 香石竹潜隐病毒
(W
e t t e r , 1 9 7 1 )
、 香石竹环 斑 病 毒 (H o l l i n g 和 S t o n e , 1 9 7 o b ; T r e m a i n e 和 D o d d s ,
2 9 5 5 〔“ 〕 、香石竹蚀环病毒 ( L a w s o n 和 H e a r o n , 1 9 7 7 ) 〔 4 , 、 香石竹脉斑驳病毒 ( H o l l i n g s
和 S t o n e , 1 9 7 1 ) 〔 5〕 及香石竹坏死斑 点 病 毒 ( I n o u y e , 1 9 7 4 ) 〔。〕 等六种 。 由于香石竹
病毒多为混合侵染及香石竹中病毒抑制物质存在 , 故病毒的分离研究比较困难 。 我国于嘉林
等 l( 9 8 5) 对香石竹上普遍发生的香石竹斑驳病毒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 , 除此之外 , 迄今
尚未见关于其它香石竹病毒的正式报道 。 木文报道 了我国香石竹脉斑驳病毒的研究结果 。
材料与方法
(一 ) 毒源
采 自北京、 上海的香石竹植株 , 经昆诺黎三次单斑分离后 , 在电镜下检查 , 证明所含病毒仅为香石 竹
脉斑驳病毒 , 接种于美国石竹上繁殖和保存。
(二 ) 寄主范围测定 采用汁液摩擦接种方法接种供试植物 7科 30 种 (品种 ) 。 无症状者回接昆诺黎并
伴以电镜负染观察。
(三 ) 蚜传试验 所用蚜虫为本室提供的无毒桃蚜 。 取无毒桃蚜在保湿条件下饥饿 2小时 , 转移到感染
香石竹脉斑驳病毒的美国石竹上 , 24 小时后 , 再转到 4一 5叶期的美国石竹幼苗上 , 24 小时后 , 氧 化乐果灭
蚜 , 防虫温室内观察症状 。 同时设无毒桃蚜处理作对照 。
(四 ) 电镜观察 取感病的美国石竹叶片 , 经下表皮剥离法浸出病毒 , 1%醋酸双氧铀染色 , 于 J E M
一 1 0 0 5 电镜下观察病毒粒体的形态并测量大小 。
感病的美国石竹叶片 , 经戊二醛和饿酸双重固定、 丙酮系列脱水 、 包埋剂浸透与包理 , 聚合后在 L K B
一 5型切片机切片 。 2 %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 , 电镜观察 。
(五 ) 免夜电镜 采用吸附装饰结合法进行免疫电镜制样 。 首先将铺有 F or m v ar 膜的铜网膜面向下漂
在经适当稀释的抗血清液滴上 , 孵育 10 分钟 , 滤纸吸干 , 10 滴。 . I M磷酸缓冲液 (P H为 7 . 0 ) 冲洗 , 吸干后
. 现在工作单位 :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幼 植 物 病 现 学 报 2 2卷
漂在病毒悬浮液上孵育 20 分钟 , 20 滴。 . I M磷酸缓冲液冲洗 , 然后再漂在经适当稀释的抗血清上 , 37 O C孵育
30 分钟后 , 20 滴。 . I M磷酸缓冲液和 20 滴重蒸馏水冲洗 , 吸干 , 2一 3滴 l %的醋酸双氧铀染色 , 晾干后于 J E
M一 1 00 5 电镜下观察拍照 。 所用抗血清为西德 A · H e in 博士提供的香石竹脉斑驳病毒兔抗血.清 , 稀释倍 数
为 1 0 0 0倍 。
(六 ) 病毒俊染组织中夏制型 R N A ( d s一 R N A ) 的提取与检测 参考杨莉提取黄瓜花叶病毒复制型
R N A的方法 。 称取感染香石竹脉斑驳病毒的美国石竹叶片 7一雏 ,研钵内液氮粉碎 , 融解后加入 2 x S T E 14
m l
,
2 0%的 S D S Z m l , 水饱和苯酚 2 5二 1 , 纯化皂土 z 6m g , 振荡 30一 6 0分钟 , 7 0 0 0转 / 分离心 2 5分钟 , 吸
取上层水相 (约 20 m l) 加乙醇使其最终浓度为 16 % , 混均后 , 倒入用含16 % 乙醇的 1 x S T E平衡 过 的 C F
一 11纤维素粉 (干重 2 . 5 9 ) 柱内 , 1 2 o m l l x S T E (含 1 0 % 乙醇 ) 洗柱 , 三次用 5二 l的一 x S T E洗脱d s一 R
N A
。 保留后两次洗脱液 ( 10 m l) , 加入 25 一 30 m l无水乙醇 , 。 . 5m 13 M 乙酸钠 , 一 20 “ C冰箱 过 夜 , 7 0。。
转 /分离心 30 分钟 , 弃上清 , 沉淀在室温下干燥后加入 150 一 2 00川 样品缓冲液 ( 1 x s T E , 10 %甘油 , 。 . 01
%溟酚蓝 ) , 一 20 O C冰箱中保存。 采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法测定双 链 R N A 的分子展。 上样量为总提取
量的 1 / 10 或 1 / 20 (约 10 一 1 5川 ) 。 指示剂为含 0 . 02 %二甲苯蓝和 0 . 0 2%澳酚蓝的60 % 甘油 溶 液 。 用银染
色法显示双链 R N A的谱带 。
(七 ) 体外抗性 钝化温度 , 体外存活期及稀释限点的测定按常规方法进行 。
一训
结果与分析
(一 ) 寄主范困
在接种的 7科 30 种 (品种 ) 植物中 , 香石竹脉斑驳病毒只能侵染 4科中的10 种植物 。 结果
见表 1 。
(二 ) 蚜传结果
香石竹脉斑驳病毒能经桃蚜 (M . p er “ ca e) 以非持久性的方式传播 , 蚜传率达58 % 。 内
(三 ) 电镜现察
病叶汁液在电镜下观察到弯曲的线条状粒体 , 平均长 7 9 0n m , 宽 12n m , 健 株中 没有此
粒体 。 病叶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量胞质内含体 , 其中包括风轮状 ( iP n w h e l s ) 、 , 环
状 ( I o o p s ) 、 管状 ( t u b e s ) 、 压缩的片状聚集体 ( I a m i n a r e d a g g r e g a t e d ) 。 圆柱状内含体
说明该病毒属于 P o t y v i r u s e s 组第三亚组 ( E d w a r d s o n , 1 9 7 4 ) 〔g 〕 , 这与前人所描 述 的
香石竹脉斑驳病毒的特性相吻合 (W e i t r a u b和 R a g e t l i , 1 9 7 0 ; E d w a r d s o n , 1 9 7 4 ) 〔8〕 。
此外 , 在电镜下还可 以看到胞质的周缘有大量片状 (或束状 ) 结构 , 这种结构类似于W e in 一
tr ab 和 R e ge lt i所描述的有关 C V M V的特性 。 同时 ,在柱状内含体周围还可看到聚集的膜囊状
结构 , 有时在这种结构上还可看到很细的网状纤丝 。 〔图 1〕 』
(四 ) 免痊电镜
香石竹脉斑驳病毒的粒体能为国外提供的香石竹脉斑驳病毒坑血清均一包被 , 说明其血
清学上的同源性 〔图2〕 。
生如 姜春晓等 ; 香 石竹脉斑驳病毒的研究 2 1
表 1 寄主范圈与症状
寄 主 症 状
55
LN
石竹科 (D fa n * h u a e )
美国石竹 (D `。 n th。 : 6 a r b o t。 : )
中国石竹 (刀 . e人` 。 。 。 s`: )
肥皂草 ( s。 户 o o a r fa o a c c a r i a )
高雪 轮 ( 5 12。 。 e o rm e r。 ` a )
落 科 ( e人。 。 o P o d` a e e a e )
芜 色蔡 ( e人 e o o P o d i“ 仍 a川 a r a o t` c o lo r )
昆诺菠 (C . g o f o o a )
墙 生蔡 (C . m : r了e )
甜 菜 (B e t a 。 。 I g a r ia )
觅 科 (A 从 a r a o t人a e e a e )
千日红 (G o从 P h e r e o a 夕 lo b o s a )
尾穗觅 (A m a r a 。 * h o s c a。 d a t o s )
茄 科 ( s a la n a e e a )
蔓陀罗 (刀 a t“ r a : r r。拼 。 。 `。 川 )
克利夫兰烟 (N i e o t` a ,: a e l e 口 。 I a o d i i )
心叶烟 ( N .夕 I u t i” o s a )
三生烟 ( N . t a b a c u m S a m s u m )
珊西 N C 烟 ( N . t a b a c “ m X a n t h i N C )
白 烟 ( N . t o b a c u 仍 W h i t e B u r l e y )
番 茄 (乙少。 o户。 r : ` e 。川 e s e o l e o t 。川 )
龙 葵 ( s o z a 。 。 爪 。 `夕 r 。 二 )
辣 椒 ( e a 夕: `。 。 爪 f r o t e 一 : e e 。 : )
洋酸浆 (尸人夕 s a l f s f l o r i d a o a )
矮牵牛 (P 。 t “ 。 a h夕 b r i d a )
豆 科 ( L o 夕u m i o : a e )
班 豆 (犷匆 。 。 。 ” 夕。 f e “ l t a I r o n )
蚕 豆 (犷 f e i u f a b a )
斑 豆 (犷 . 。 。夕 u i e o t` a B l a e k )
莱 豆 ( P h a s e o l。 5 I e州 。 。 : f s )
豌 豆 ( P h i s u 沉 ` a t i v “ m )
大 豆 (` z夕 c `。 e m a 劣 )
葫芦科 (C u 。 u b i t a c e a e )
黄 瓜 ( e 。 。 “ 二 i: : a r i v a : )
菊 科 ( C o 爪 P o s i t a e )
百 日菊 ( Z ` n ” i a 。 l e g a o s )
L
.
5
L
.
5
声卜~
N5N
N巾卜甲
N
N
注 : N , N o t i n f e e t e d ; S , S y s t e m i e i n f e e t i o n ; L , L o e a l i n f e e t i o n
` (五 ) d s一 R N A谱带
提取的 d s一 R N A 样品经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法得到六条带 , 其中有四条 是 病毒
侵染组织所特有的 。
(六 ) 体外杭性
香石竹脉斑驳病毒的稀释 限点为 1 0 “ 吕一 1 0 ~ 4 ; 钝化温度为 40 一 50 O C ; 体外存活期为 3天 。
” 植 物 病 理 学 报 幻春
图 1C V M V 佼染组织的胞质内含体 图2 经抗体修饰的 CV M V粒体
讨 论
,一叫
香石竹脉斑驳病毒是我国发生最普遍 ,为害最严重的香石竹病毒之一 。 19 8 1年L a w : 。 n对
香石竹上发生的病毒病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 并列出了六种最重要的病毒 , 其中香石竹脉斑驳
病毒仅次于香石竹斑驳病毒 , 居于第二位 〔们 。 我们在北京的抽样调查 结果也 证 实 了 这 一
点 。
香石竹脉斑驳病毒在温室或保护地越冬 , 靠无性繁殖材料的运输进行远距离传播 ,靠蚜虫
以非持久性的方式在田间传播 。在自然条件下 , 香石竹脉斑驳病毒常常与其它香石竹病毒共同
侵染香石竹 , 造成复合侵染 , 由于复合侵染香石竹所造成的为害比其中任何一种病毒单独侵
染香石竹所造成的为害严重得多 。 培育和利用抗病或免疫品种是防治香石竹脉斑驳病毒最经
济有效的措施 , 但在没有理想的抗病品种的情况下 , 病害的防治就应该根据病害的发生发展
规律 , 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 在引种和苗木繁殖之前 , 应加强病毒的检测和检疫
工作 , 一旦发现带毒的材料 , 就应禁止运输和繁殖 。 广泛培育和推广无毒苗 、 灭蚜避蚜也是
防治该病毒切实有效的措施 。
( 2 9 9 0年 5月 3日收稿 )
,刁叫
参 考 文 献
1
. 主瑞灿等编 . 《 观赏花卉病虫害 》 . 上海科技 出版社 .
2
.
H o l l i n ` s , M . , S t o n e , 0 . M . x g了o a . C a r n a t i o n m o t t l o v i r u s i n C M I / A A B D e s e r i p t i o n o f p l a n t
v i r u s e s N
o
.
7
.
3
.
H o l l i n g s
,
M
. ,
S t
o n e ,
0
.
M
.
19 了o b . C a r n a t i o n R i n g 、 p 。 t v i r u s i n C M I / A A B D e s e r i p t i o n o f p l a n t
v i r u s e s N o
.
2一
4
.
L
a 节 5 0 。 , R . H . 1。了6 . A e t a H o r t i e u l t u r a e s 。 : 4 。一 5 0 .
5
.
H
o l l i n g s
,
M
.
1 。了o . C a r n a t io n v e i n m o t t l e v i r u s i n C M I/ A A B D e s e r i p t i o n o f p l a n t v i r u s e s N o .
7 8
。
6
.
I n o u y e
,
T一 9了4 . C a r n a t i o n n e e r o t i e f l e e k v i r u s i n C M I / A A B D e s e r i P t i o n o f P l a n t v i r u s e s N o .
1 3 0
。
7
. 于 菇林 、 刘仪 . 19 8 8 . 病毒学杂志 3 : 3 0 一 3 05 .
1期 姜春晓等 , 香石竹脉斑驳病毒的研究 2几
8
.
W
e
i t
r a u
b
,
R
.
z o 7 o
.
V i
r o
l
o g y 4 0
.
。 . M il n e , R . G . 1 9 8 9 . T h e p l a n t v i r u s e s . v o l . 4 . p x 9 9一 2 1 2 .
目` ~ 一
ON C A R NA T旧 N V E ! N MO T T L E V IRU S
1
.
B i o l
o g y , U l t r a s t r u e t u r e a n d S
e r o l o g y
J i a n g C h u n x i a o . C a i Z h u n a n L i u Y i
( L
a b
.
o
f P l
a n t V i r o l o g y
,
B
e i j i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v
.
)
C a r n a t i o n v e i n m o t t l e v i r u s s h o w e d a v e r y n a r r o w h o s t r a n g
.
l t i n f e e t e d
o n
l y
s e v e r a l k i
n d s o f t e s t p l a n t s o f e a r y o l l a e e a e a n d a l l i e d f a m i l i e s ( C h
e n o -
p o d i a e e a e e t e
.
)
.
C 人e n o 夕o j i u , ,: a o f n o a a n d D i a n t h u s b a b a t u s , w h i e il e o u l d b e
i n f e e t e d b y t h e v i r u s
, p r o v e d t o b e t h e b e s t i n d i e a t o r s a n d p r o p a g a t i o n s p e e i e s
.
1
’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s o f t il i s v i r u s e o n t a i n e d f l
e x u o u s f i l a m e n t o u s P a r t i e l
e s
C 7 9 0 x z 2 n ln
.
I t e o u l d b
e t r a n s m i t t e d b y M夕£ u s 夕 e r s i C a e i n n o n 一 p e r -
5 i s t a n t m a n n e r a n d t h e r a t e o f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15 5 5%
.
I n I S E五在 t e s t , t h e p a r t i -
e l e s o f e a r n a t i o n v e i n m o t t l e v i r u s e o u l d b
e e o a 亡。 d e v e n l了 b了 a n t i s e r u m k i n d -
l y p r o v id e d b y D r
。
A
.
H e i n
.
T h e s t u d i e s o f d s 一R N A i n i n f e e t e d P l a n t s , u l t r a -
: t r u e t u r e o f i n f e e t e d p l a n t s a n d d i s e a s e m a n a g e m e n t w e r e a l s o u n d e r t a k e n
。
.
P
r e s e n t a d
r e s s : I n 、 t it u t e o f V e g e t a b l e s a n d F l o w e r s , C h i n e s e A e a d e m y o f A g r i e u l t u r a 1 S e ie n e e s
自` .
七
沪帕“ 帕“ 飞名论文摘要 孚飞。 ” 。 ” 护
柑桔脚腐病研究
先宗 良 邓大林 兰庆谕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19 8 6一 89 年 , 通过病原苗分离 、 培养 、 纯化和接种试验 , 结合形态 、 生物学特性 , 菌体蛋白质的聚丙烯酞胺凝胶盘状电
泳和扫描等 , 鉴定出了 四川柑枯脚 腐病的病原是疫霉属寄生疫霉 、 、 柑拈褐腐疫霉 、 棕搁疫霉 、 恶痊霉 、 甜瓜庆祥等 。 其中
寄生疫霉所占比例最大 。 引起柑枯脚腐病的主要种寄生疫霉的生长发育 温度为 10 一 3 5 . C , 最适 温 25 一 28 . C , p H 4一 9之 间
能生长 , p H 4一 7为最 佳 ; 黑暗条件有助于菌 丝生长 , 光照条件下有 利于袍囊产生 ; 蔗 糖 、 葡萄糖能使菌丝长浓 厚 , 抱子
囊多而 大 : 氮荃酸类可促进菌丝生长和抱子囊产生 : 侵染潜育期为 2一6天 , 侵染途径主要为伤 口和树体 自身 孔 口 , 凭借
雨水传播 , 适 宜温湿度 和雨水是侵染的主耍条件 . 此外 , 病害发生随树龄增 长而加重 , 实生甜橙 、 共砧和靠幼比嫁接树病
重 , 枯重土较沙 、 壤 土病重 , 嫁接部位低 、 地势低洼病重 , 树 干害虫多 、 管理差病重 . 根据发病规律 , 提 出了预 防为主 、
综合治理 、 靠接换砧 、 加强药剂防治的策略和行之有效的 12 条预防与治疗措施 , 还筛选出防治效果在90 一 10 。肠的 9种药剂 。
川 8 43 康复剂 、 抗枯灵进行大面积防治 , 防效达 95 肠以上 . 与此同时初步筛选出了南京大叶大花权 、 枣 阳小叶 小 花权 、 权
橙 、 构头橙 、 宜昌橙等抗性强的砧木 。 总之 , 本研究为柑枯脚腐病防治探索了可靠的理 论依据和莫定 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