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台湾开唇兰组培快繁的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02-07-01
作者简介:刘国民(1955-),男 ,教授 ,农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6年 9月 ~ 1989年 7月于云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
1989年 10月 ~ 1992年 10月在湖南农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近年主要从事物组织培养 、生物化学以及苦丁茶等领域的科研和
教学工作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省自然科学基金 、省教育厅科研基金等渠道资助的多项科研课题。与人合作主编教材两部并获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编专著 2部: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30余篇。现任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所长 ,并兼任海南省植物学会副理事
长 ,海南省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会理事以及海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台湾开唇兰组培快繁的研究
刘国民 ,李 微 ,王陈平 ,徐立新 ,李娟玲
(海南大学 生命科学与农学院 , 海南 海口 570228))
摘 要 用台湾开唇兰植株的茎段作外植体 , 经表面消毒和初代培养后建立了无菌材料 。试验了 MS 、H 、B5 和 N 6
等 4种基本培养基 ,以 H 培养基用于台湾开唇兰增殖培养的效果最好;4 种基本培养基的效果依次为 H≥N6>B5≥
MS。试验了 KT 、BA和 NAA 等 3 种外源激素在不同浓度和不同配比情况下共 16 种激素处理。结果表明 , 以
“ BA2.0mg/ L/NAA1.0mg/ L”为最佳激素配比。在该激素条件下 ,几乎 100%的植株基部 3 ~ 4 节均萌发出腋芽 , 并
有丛生芽形成 ,长势均匀 , 芽多 ,根系发达。“H+肌醇 100mg/ L(单位下同)+烟酸 0.5+盐酸硫胺素 1.0+盐酸吡哆
素 0.5+甘氨酸 2.0+BA2.0+NAA1.0+蔗糖 2.0%+琼脂粉 0.7%”为最佳的增殖培养基配方。试验了 7 种不同
的栽培基质 ,其中以河砂:菜园:椰糠=1∶1∶1 之混合栽培基质为最理想的栽培基质。
关键词 台湾开唇兰;组培快繁;离体培养
中图分类号 S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563(2003)04-0032-07
A STUDY ON THE RAPID PROPAGATION OF 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 VIATISSUE CULTURE IN VITRO
LIU Guo-min , LI Wei , WANG Chen-ping , XU Li-xing , LI Juan-ling
The Ag riculture College of Hainan University , Hainan ,Haikou 570228 ,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rapid propagation of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 via tissue culture in vitro.
The stem segments of A .frormosanus Hayata were used as explants to establish the sterile materials through the surface
sterile and initial culture.Four basic media , including MS ,H , B5 and N6were tested , and of w hich H was the optimal medi-
um fo r the multiplication culture of A .formosanus Hayata.The order of the four media for the multiplication culture of
A.formosanus Hayata w as:H ≥N6 >B5≥MS.16 hormone treatments , inv olving 3 kinds of hormone (KT , BA and
NAA), and thei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different matchings , were tes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 2.0mg/ L BA+1.0mg/ L NAA” w as the optimal hormone matching.Under this hormone condition , the axillary buds
were germinated from the 3 ~ 4 nodes of the basic par t of almost 100% of the plantle ts of A .formosanus Hayata and the
clustered shoo ts w ere formed.The recommended optional medium prescription was “H +100mg/ L inositol+0.5mg/ L
nicotinic acid+1.0mg/ L thiamine·HCI+0.5mg/ L pryidox ine·HCI+2.0mg/ L gly cine+2.0mg/ L BA+1.0mg/ L NAA
+2.5% sucrose+0.7%argar”.7 kinds of cultivated materials fo r the transplantation of A.formosanus Hayata were test-
ed , of w hich the mixed cultivated material , “ River sand:Garden soil:Coir=1∶1∶1” , was the optimal cultivated material for
the cultiv ation of A .formosanus Hayata.
KEY WORDS 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rapid propagation via tissue culture;culture in v itro
第 21 卷 第 4 期
2003 年 12 月          贵 州 科 学GUIZHOU SCIENCE          Vol.21 , No.4Dec.2003
0 引言
台湾开唇兰(Anoectochi lus formosanus Hayata)
原产我国台湾省境内〔1 ,2〕 ,系开唇兰属植物 ,兼具赏
叶和观花之功用 ,其株高约 20cm ~ 30cm ,叶表面墨
绿色 ,镶嵌以优美的白金色条纹叶脉 ,因而有金线兰
之美称;其叶背紫红色 ,开花时红褐的花梗着生数朵
黄色或乳白色小兰花 ,十分优雅〔1〕。但台湾金线莲
之主要价值不在于观赏 ,而在于药用。其全草入药 ,
性味甘 、淡 、平 、凉 ,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 、祛风利尿 、
固肾平肝以及降血压等功效。在民间 ,台湾金线兰
常用于治疗肺结核 、肺热咳嗽 、支气管炎 、咯血 、风湿
性关节炎 、小儿惊风 、跌打损伤 、毒蛇咬伤 、肾炎 、糖
尿病 、血尿等症状〔1 , 3〕 。由于台湾开唇兰显著的药
用功效及保健功能已为世人所公认 ,同时又是室内
观赏植物珍品 ,故其商品价格多年来一直不菲 。据
台湾《联合报》记者陈千穗(1995年)报道 , 500 克干
品的价格竟高达 3000多新台币 ,比人参还贵 。由于
经济利益的驱使 ,近十几年台湾开唇兰以及其他几
种药用开唇兰植物 ,如花叶开唇兰 A. roxburghii
(Wall.)Lindl.等 ,其野生资源几乎被采挖贻尽 ,几
近枯竭。由于台湾开唇兰的生长发育对生态环境要
求严格 ,生长缓慢 ,其种子的种胚发育不全 ,故在自
然状态下 ,难以大量繁殖 。因此 ,用组织培养手段大
量繁殖台湾开唇兰并实行人工大面积栽培具有重要
的实践意义 。近年来 ,台湾开唇兰已从台湾引入大
陆的福建 、山东等省 ,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已有学者
对台湾开唇兰的组培快繁进行过一些研究并发表过
若干研究报告〔3 , 6 , 7 , 9〕 ,但研究者的工作侧重点不相
同 ,而且在某些具体方面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也
不尽相同 。本文作者首次将台湾开唇兰引入海南省
繁殖和栽培 ,为使这一珍贵的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
能在海南得以快速繁殖和大面积人工栽培 ,我们根
据海南的具体情况 ,特别是海南的气候条件及栽培
基质的材料来源等具体情况 ,对台湾开唇兰的组培
苗移栽技术以及基本培养基 、外源激素的不同种类 、
浓度和配比等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
究 ,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现将我们的工
作报道如下 ,供从事台湾开唇兰的组培界及有关生
产单位的同行作参考 。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验材料为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从原产地
台湾引进并移栽定植在本单位苗圃中的台湾开唇兰
植株 。
1.2 方法
1.2.1 材料的表面消毒
将种植于荫棚内的台湾开唇兰植株取回后用自
来水冲洗干净 ,去叶 ,再用 5%洗洁精溶液浸泡 10
分钟 ,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后 ,将材料切
割成约 3cm 长的小段置于 250ml培养瓶中 ,在超净
台上加入 75%乙醇消毒 1min ,倒去乙醇消毒液 ,并
加满 0.15%升汞溶液再消毒 8 ~ 10min;倒去升汞消
毒液 ,用无菌水将材料冲洗 4 ~ 5次 ,沥干水备用 。
1.2.2 取材与接种
在超净工作台上 ,将已经过表面消毒的台湾开
唇兰材料切成 1.5cm 长左右的小段 ,并转接到初代
培养基上;在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 ,将培养物切割成
带 1 ~ 2个腋芽的小块材料(或将较高的无菌苗单株
切割为 2 ~ 3节)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 。
1.2.3 培养条件
本实验的各个培养阶段中 ,培养物均置于光照
强度约为 2000lx 的日光灯照明条件下 ,培养室温度
控制在(25±2)℃,每一天提供 10h 光照明(8:00 ~
18:00)。
1.2.4 培养基配制方法
本实验中所采用的各种培养基均按植物组织培
养的常规方法配制和灭菌〔10〕 。
1.2.5 培养基配方
1.2.5.1 初代培养基
初代培养所采用的培养基配方如下:
MS+肌醇 100mg/L(单位下同)+烟酸 0.5
+盐酸硫胺素 1.0+盐酸吡哆素  0.5+甘氨酸
2.0 +KT3.0 +NAA0.25 +蔗糖 2.5%+琼脂
0.7%;pH5.8。
1.2.5.2 不同基本培养基的影响
在培养基的其他成分完全相同的情况下 ,试验
了 MS 、H 、B5、N6 等 4种基本培养基 ,即:(不同基本
培养基)+肌醇 100+烟酸 0.5+盐酸硫胺素 1.0+
盐酸吡哆素 0.5+甘氨酸 2.0+KT3.0+NAA0.25
+蔗糖 2.5%+琼脂 0.7%, pH5.8。
334期            刘国民 ,等:台湾开唇兰组培快繁的研究
1.2.5.3 不同种类 、不同浓度和不同配比外源激素
的影响
将培养基的主要成分规定不变 ,即基本培养基 、
肌醇 、各种维生素 、甘氨酸 、蔗糖浓度 、琼脂用量及
pH条件设定为:
MS+肌醇 100+烟酸 0.5+盐酸硫胺素 1.0+
盐酸吡哆素 0.5+甘氨酸 2.0+蔗糖 2.5%+琼脂
0.7%。
在以上条件设定不变的情况下 ,分别追加不同
种类 、不同浓度和不同配比的外源激素。其中激素
种类试验了 KT , BA , NAA 等 3种;KT 和 BA 的浓
度梯度设定为 2.0 ,4.0 ,8.0mg/L;NAA 浓度梯度设
定为 1.0 ,2.0 ,4.0mg/ L;KT 与 NAA的配比设定为
KT2.0mg/L/NAA1.0mg/ L , KT4.0mg/ L/
NAA2.0mg/L 以及 KT8.0mg/L/NAA4.0mg/ L 等
3种;BA 与 NAA 的配比亦设定为 BA2.0mg/ L/
NAA1.0mg/L , BA4.0mg/ L/NAA2.0mg/L 以 及
BA8.0mg/L/NAA4.0mg/L 等 3种 。
1.2.6 组培苗的移栽及苗圃管理技术
根据本单位的栽培质基材料来源 ,试验了 7种
不同组分和配比的栽培基质(见表 1),以期从中找
出一种或几种比较适合台湾开唇兰组培苗移栽与大
面积人工栽培的基质 。
当台湾开唇兰组培苗长至株高 7cm ~ 10cm 时 ,
如拟不再增殖 ,即可准备出瓶移栽。移栽前先将培
养瓶打开 ,置于无直射阳光处 3 ~ 4d进行炼苗训化 ,
然后将小瓶苗轻轻取出 ,洗净培养基后移栽到用不
同组分配合而成的苗床上(见表 1)。移栽后立即浇
透一次定根水 ,以后每天喷少量水以保持栽培基质
湿润。用双层 90%遮阳网搭成荫棚防晒;用 500倍
“功夫”喷施苗床及周围以防止毛虫或地老虎等害虫
为害 。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菌材料的建立
台湾开唇兰之茎段外植体在初代培养基上经
30d左右培养后 ,未被污染的材料其腋芽都已开始
萌动 ,或已萌发出长度约为 0.5cm 的腋芽 。这表
明 ,该初代培养基用于台湾开唇兰的培养是比较合
适的。至培养 90d 左右时 ,新萌发出的腋芽高度一
般达 4cm ~ 5cm ,此时无菌材料的建立即告完成 ,可
以将无菌材料分割成带 2 ~ 3节的茎段 ,再转接到新
配制的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
2.2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台湾开唇兰增殖培养的影

在供试的 4种基本培养基中 ,据接种后 43d 观
察记载 ,从植株的长势 ,株高以及根系发育等情况
看 ,以H 培养基的效果最好 ,N6 培养的效果与 H 培
养基的效果大致相当 ,或略次于 H 培养基;B5 培养
基的效果要明显次于 N6 培养基;MS 培养基的培养
效果与 B5 培养基大致相当 ,或略次于 B5 培养基(表
2)。即 4种供试培养基对台湾开唇兰的增殖培养的
适应性可如下排序:H≥N6>B5>MS 。
表 1 台湾开唇兰组培苗不同栽培基质的组成成分与配比
编 号 成 分 及 配 比
1 椰糠:粪堆肥:菜园土=1∶1∶1
2 椰糠∶菜园土=1∶1
3 椰糠∶河沙=1∶1
4 河沙∶菜园土∶椰糠=1∶1∶1
5 河沙∶菜园土∶粪堆肥=1∶1∶1
6 粪堆肥∶菜园土=1∶1
7 河砂  100%
表 2 不同基本培养基用于台湾开唇兰增殖培养的效果*
处理
编号
培养基
代 号 培 养 效 果
01 MS
植株较矮小 , 株高 2.5cm ~ 3.0cm , 叶宽
0.8cm~ 1.0cm。有气生根及根毛产生 , 可
观察到有丛生腋芽开始萌动。
02 H
长势好 , 株高 4.5cm ~ 5.0cm , 叶 宽约
1.2cm~ 1.5cm。有气生根及根毛产生 , 腋
芽萌发 ,芽长约 0.5cm。
03 B5
长势略次于处理-02(H 培养基), 叶片较
小(宽约 0.6cm ~ 0.8cm)。
04 N6
长势较好 ,株高约 4.0cm ~ 4.5cm , 叶宽约
1.2cm~ 1.5cm;气生根较多 , 并有较多根
毛形成 ,根粗壮 , 长约 0.6cm ~ 0.7cm。
  *:接种后 43 天时观察记载。
2.3 不同种类 、不同浓度和不同配比的外源激素对
台湾开唇兰增殖培养的影响
实验表明 ,培养基中附加的外源激素对台湾开
唇兰的增殖培养效果能产生明显的影响。激素的种
类 、浓度和配比不同 ,影响的方式亦有明显区别 。从
34 贵 州 科 学                 21卷
本实验中所设 16个处理实验的结果来看 ,可以总结
出以下几条规律:
2.3.1 在无外源激素的条件下(处理-05),台湾开
唇兰植株虽能正常生长 ,并能产生少量的根 ,但植株
生长缓慢 ,腋芽不能萌发 ,更不能产生丛生芽 ,因而
达不到快繁的目的。
2.3.2 KT 和 BA均能明显地促进腋芽萌动和丛生
芽形 ,并抑制根系的形成和根的生长。这两个方面
的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递增。
2.3.3 KT 和 BA 单独使用时 ,浓度均以 4.0mg/ L
~ 5.0mg/ L 为宜;当浓度达到 8.0mg/L 时 ,虽有较
多的腋芽萌发并形成丛生芽 ,但芽的生长明显受阻 ,
植株长势差 ,个体矮小。
2.3.4 NAA单独使用时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显
著促进根系的形成和生长 ,并能促进整个植株的生
长 ,使之长势旺盛 ,植株粗壮。但在单独使用 NAA
的情况下 ,腋芽不能萌发 ,更不能诱导丛生芽的形
成。因此 ,NAA单独使用适宜于台湾开唇兰的生根
壮苗培养 , 而在增殖培养阶段则不宜单独使用
NAA 。
2.3.5 NAA虽能明显促进根系的形成和生长 ,但
单独使用时 ,浓度不宜太高 ,以 1.0mg/L 为宜 ,达到
2.0mg/L 时即对根的发生和生长有抑制作用。
2.3.6 NAA单独使用时 ,即使在 4.0mg/L 的高浓
度条件下 ,台湾开唇兰植株基部切口处仍不膨大 ,亦
不产生愈伤组织 。但在高浓度 NAA 条件下 ,整个
植株的生长发育明显受阻 ,并有黄叶形成 ,甚至脱
叶。
2.3.7 KT 和 NAA 配合使用时 ,就芽的增殖效果
而言 ,以较高浓度的 KT 配较高浓度的NAA 的效果
要优 于低浓 度的 KT 配 低浓 度的 NAA , 即
(K T8.0mg/L +NAA4.0mg/ L)>(KT4.0mg/L +
NAA2.0mg/ L)〉(KT2.0mg/L +NAA1.0mg/L);但
在高浓度条件下 ,单株的长势略差 。
2.3.8 BA 与 NAA 配合使用时 ,就芽的增殖效果
而言 ,而以较低浓度的 BA配较低浓度的 NAA的效
果要优于高浓度的 BA配高浓度的 NAA 的效果 ,即
(BA2.0mg/L +NAA1.0mg/L)>(BA4.0mg/ L +
NAA2.0mg/L)>(BA8.0mg/L +NAA4.0mg/L)。
2.3.9 在本研究所试验的 16个激素处理中 ,就增
殖培养的效果而言 ,以 BA2.0mg/ L/NAA1.0mg/L
为是佳的激素配比 。在该外源激素条件下 ,几乎
100%的植株其基部 3 ~ 4 个节均萌发出腋芽 ,有的
植株还形成丛生芽 ,芽多 ,长势均匀 ,并同时根系也
开始形成 。因此 ,该培养基配方可以确定为增殖培
养的最佳配方 。在该培养基上培养 90d左右的台湾
开唇兰不仅能产生很多的丛芽 ,而且根系已非常发
达 ,培养瓶内的大苗可直接出瓶移栽 ,无需再经过生
根壮苗培养阶段。
3 移栽成活率及移栽后的生长情况
台湾开唇兰系地生兰 ,比较容易移栽成活 ,作者
按 1.2.6所介绍的方法移栽和管理 ,先后移栽了两批
苗。第一批苗的栽培基质为肥沃的菜园土 ,移栽了
80株 ,成活 73株 ,成活率为 91%。第二批苗则移栽
在不同处理的栽培基质上。栽培基质盛装在塑料小
篮内 ,每个处理移植 15株 ,共7个处理 ,105株 ,100%
成活。但由于栽培基质的组成和配比不同 ,台湾开唇
兰植株在移栽后的生长发育状况有明显差别。移栽
时各处理的小苗经严格挑选和比较 ,素质基本一致。
移栽后 107d 时测定鲜重 ,最好的处理为河砂:菜园
土:椰糠=1∶1∶1 , 15株苗的鲜重为 25.51克;最差的
处理为粪堆肥:菜园土=1∶1 ,15株苗的鲜重为 11.72
克。前者的鲜重超过后者 117.66%。各处理的鲜重
和生长情况详见表 4及图版中之图4。
表 3 不同种类 、不同浓度及不同配比的外源激素对台湾开唇兰增殖培养的影响*
处理
 
编号
外源激素种类 、
浓度配比
(mg/ L)
培  养  效  果
05 无激素   既有基内根形成 ,亦有气生根产生 ,根长一般为 0.6cm ~ 0.8cm , 最长者达 1.5cm;气生根生有浓密白色根毛。长势一般 , 未见腋芽萌动。
06 KT 2.0   植株长势一般 ,只有少量腋芽开始萌动。有基内根及气生根形成 ,气生根表面着生浓密白色根毛 ,根长约 0.6cm ~ 0.8cm。
354期            刘国民 ,等:台湾开唇兰组培快繁的研究
处理
 
编号
外源激素种类 、
浓度配比
(mg/ L)
培  养  效  果
07 KT4.0   植株长势较好 ,基部 3~ 4 个节的腋芽几乎全部萌发 , 芽长达 0.6cm ~ 0.8cm , 根形成较少 ,根短 , 长度一般在 0.5cm 以内 , 有少量白色根毛产生。
08 KT 8.0
  植株长势一般 ,虽有较多的腋芽萌动 , 但芽较细小 , 短 , 芽的长度一般在 0.5cm 以内。
极少形成根;刚发出的新根根尖有白色根毛。该处理(KT8.0)条件下培养的材料根的发生
和芽的伸长均受到明显抑制。
09 BA 2.0   植株长势一般 ,株高约 3.5cm ~ 4.0cm。基部 2~ 3 芽的腋芽刚开始萌动 ,露出芽尖:根系不发达 ,偶见个别植株有根尖冒出茎节。
10 BA 4.0   植株长势较好 ,株高 4.5cm ~ 5.0cm , 几乎所有植株基部 3 ~ 4 个节的腋芽均已萌发, 芽长
0.6cm左右。根发生量极少,个别植株有少量气生根形成 ,长约 0.5cm ,其上着生白色毛。
11 BA 8.0   几乎所有植株基部 3 ~ 4个节的腋芽均已萌发 ,芽长约 0.5cm ,株高3.5cm ~ 4.0cm。植株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长势较处理-10(BA4.0)的植株要差。
12 NAA 1.0
  植株长势好 ,苗粗壮 ,株高约 4.5cm ~ 5.0cm , 叶宽 1.3cm ~ 1.5cm。基部不膨大或形成
愈伤组织;根系发达 , 几乎所有的植株其基部 3 ~ 4 个节均产生粗壮的根;气生根根表密生
白色根毛。未观察到腋芽萌发 ,亦无不定芽发生。
13 NAA 2.0
  植株长势较处理-12(NAA1.0)略差 , 株高 4.0cm ~ 4.5cm , 叶宽 1.0cm ~ 1.3cm。基部
不膨大 , 亦不形成愈伤组织 , 植株基部 3 ~ 4 节均发生粗根 , 气生根密生白色根毛 , 根长
0.8cm ~ 1.0cm。
14 NAA 4.0
  植株长势较处理-13 略差 , 明显次于处理-12(NAA1.0), 部分叶片局部腐烂 , 少部分
植株其基部叶片已死亡或脱落 , 基部不膨大 ,亦不形成愈伤组织 , 基部 2~ 3 个节有根发生 ,
气生根具有白色根毛 ,但根的数量和长度明显次于处理-12(NAA1.0), 略次于处理-13
(NAA2.0)。
15 KT2.0+NAA1.0
  根系发育良好 ,基部 2 ~ 3 个节有根发生 , 气生根密生白色根毛 , 根长 0.8cm ~ 1.0cm。
基部不膨大 ,亦不产生愈伤组织 ,约有 20%的植株其腋芽已萌动 , 芽长约 0.3cm。 单株长势
较好。
16 KT4.0+NAA2.0
  植株基部 2~ 3 个节各形成一条较粗壮的根 , 气生根具白色毛 , 根长 1.0cm ~ 1.2cm。
约 65%的植株其腋芽已萌动 , 芽长 1.5cm 左右 , 部分芽的叶片已展开。基部不膨大 ,亦无愈
伤组织形成。单株长势一般。
17 KT8.0+NAA4.0
  植株基部 2 ~ 3个节各形成一条粗壮的根 ,长度约为 0.5cm。气生根具白色根毛。基部
不膨大 ,亦不产生愈伤组织。85%左右的植株腋芽已萌发 , 芽较短小 ,少部分腋芽其叶片已
展开。单株长势略次于处理-16(KT4.0+NAA2.0)。
18 BA2.0+NAA1.0
  植株基部不膨大 ,亦不形成愈伤组织;无根或仅有能观察到有极少数的根尖从茎节冒
出 ,长约 0.2cm 根尖冒出处可见白色根毛。几乎 100%的植株还形成了丛生芽 , 芽长约
0.8cm ~ 1.0cm。芽多 ,生长均匀。
19 BA4.0+NAA2.0
  植株基部不膨大 ,亦无愈伤组织形成;无根 , 或只有个别植株的基部 1 ~ 2 个茎节有根
尖冒出 ,长度在 0.2cm 以内 ,根尖冒出处可见少量白色根毛。植株基部 2 ~ 3 个节有腋芽萌
动 ,但数量较处理-18(BA2.0+NAA1.0)明显要少 , 腋芽的长势亦明显不如处理-18
(BA2.0+NAA1.0)。
20 BA8.0+NAA4.0
  植株切口处不膨大 ,不产生愈伤组织。无根 ,或只有个别植株的基部 1 ~ 2 个茎节冒出
很短的根尖 ,气生的根尖处可见到白色根毛。基部 2 ~ 3 个节的腋芽均已萌动 ,但芽的生长
明显受到抑制 , 芽短小 , 长约 0.6cm ~ 0.8cm。 芽的长势显著次于处理-18(BA2.0 +
NAA1.0), 并略差于处理-19(BA4.0+NAA2.0), 芽的数量少 ,无丛生芽形成。
  *:接种后 43d 观察记载。
36 贵 州 科 学                 21卷
图 版 说 明
  图 1.台湾开唇兰的组培瓶苗 ,株高已达 8cm ~ 10cm ,准备出瓶移栽。图 2.本课题参加者在观察台湾开唇兰的生长情
况;培养架上的瓶苗系本课题组所培育出的台湾开唇兰组培苗。图 3.已洗净培养基准备移栽的台湾开唇兰组培苗;图 4.
移栽在不同栽培基质上 107 天后 ,各个处理的台湾开唇兰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图 5.不同处理的栽培基质试验 。
374期            刘国民 ,等:台湾开唇兰组培快繁的研究
表 4 栽培基质的成分和配比对台湾开唇兰组
培苗移栽后鲜重增加的影响*
编号 组成成分及配比 鲜重(克/ 15 株) ±%
1 椰糠:粪堆肥:菜园土=1∶1∶1 18.80 +60.41%
2 椰糠:菜园土=1∶1 21.50 +83.45%
3 椰糠:河砂=1∶1 17.90 +52.73%
4 河砂:菜园土:椰糠=1∶1∶1 25.51 +117.66%
5 河砂:菜园土:粪堆肥=1∶1∶1 22.17 +89.16%
6 粪堆肥:菜园土=2∶1 11.72 CK
7 100%河砂 13.34 +13.82%
  *移载后 107d 时测定。
4 结论
4.1 MS 、H 、B5 和 N6 等四种基本培养基用于台湾
开唇兰增殖培养的效果依次为 H≥N6>B5≥MS.
4.2 外源激素的种类 、浓度和配比的不同对台湾开
唇兰无菌组培苗的生长和增殖情况有显著影响。培
养在无激素培养上的无菌组培苗生长缓慢 ,根系不
发达 ,腋芽不萌发 。NAA单独使用时 ,在一定浓度
范围内能显著促进根系的形成和生长 ,并使植株长
势旺盛 ,但腋芽不能萌发 ,故无增殖效果;NAA 单独
使用时其适应浓度为1.0mg/L ,达到 2.0mg/L 时即
对根的发生和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但即便是在 NAA
浓度高达 4.0mg/L 条件下 。无菌组培苗基部既不
膨大 ,也不产生愈伤组织;不过 ,在该激素条件下 ,整
个植株的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甚至产生黄叶或脱叶 。
KT 与 NAA 配合用于增殖培养时 ,以较高浓度的
KT 配较高浓度的 NAA 的增殖效果要优于较低浓
度的 KT 配较低度的 NAA ,即(KT8.0+NAA4.0)
>(KT4.0+NAA4.0)>(KT2.0+NAA1.0)。BA
与 NAA配合用于增殖培养时 ,则较低浓度的 BA 配
合较低浓度的 NAA 的增殖效果要优于较高浓度的
BA或较高浓度的 NAA ,即(BA2.0+NAA1.0)>
(BA4.0+NAA2.0)>(BA8.0+NAA4.0)。
4.3 在所试验的 16 个配方中 , 以 NABA2.0 +
NAA1.0为最佳激素组合 ,在该培养基上培养的无
菌组培苗不仅能形成众多的丛生芽 ,而且根系发达 ,
瓶中的大苗可直接出瓶移栽 ,无需再经过生根壮苗
培养 。
4.4 在供试的 7种栽培基质中 ,以河砂:菜园土:椰
糠=1∶1∶1的配合基质为最佳栽培基质。
参考文献
〔1〕 刘国民 , 李 微 , 李娟玲.开唇兰的价值与研发概况
〔J〕.贵州科学 , 19(2):27 ~ 36
〔2〕 郎楷永编辑.中国植物志(第十七卷)〔M〕.北京:科学
出版社 , 1999
〔3〕 (台)颜东敏 , 陈幸琴 , 廖正龙编著.金线莲繁殖技术
〔M〕.台北:东港镇农会出版 , 1996
〔4〕 郑 纯 , 黄以钟 , 季莲芳.金线莲文献考证 、原植物及
商品调查〔J〕.中草药 , 1996 , 27(3):169 ~ 172
〔5〕 陈 裕 , 林坤瑞 ,等.金线莲若干栽培技术研究〔J〕.亚
热带植物通讯〔J〕.1994 , 23(1):46~ 51
〔6〕 黄德贵 , 陈振东.金线莲组织培养与人工栽植研究 Ⅱ.
芽的快速繁殖〔J〕.福建热作科技 , 1994 , 19(1):1 ~ 10
〔7〕 黄德贵 ,陈振东.金线组织培养与人工栽研究 Ⅱ.壮
苗生根培养.福建热作科技 , 1994 , 19(2):1~ 5 , 17
〔8〕 陈裕 , 林坤瑞.“金线莲家种配套新技术及生物学研
究”通过鉴定〔J〕.亚热带植物通讯 , 1994 , 23(2):29
〔9〕 陈穗云 , 陈永 ,等.台湾金线莲的离体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迅 , 1998 , 34(6):443
〔10〕 曹孜义 ,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修订
版)〔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
38 贵 州 科 学                 2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