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梁王茶的研究进展



全 文 :北京农业 2015 年 6 月中旬刊89
花卉中草药
梁王茶的研究进展
李  翔  宋  婷  张  颖  许俊强  张应华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滇台特色农业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 昆明 650201)
摘  要 梁王茶作为营养价值较高的木本蔬菜和用途广泛的药用植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基于此,从梁王茶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区
域和类型、繁殖方式及利用价值作较为系统的阐述,旨在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保存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梁王茶; 繁殖方式;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R 284 文献标志码 B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
们对饮食的需求已从温饱型转向营养型和保健型,从追求动物
蛋白转向注重绿色蔬菜[1],木本蔬菜素有“天然绿色食品”之
美誉[2],其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具有医疗保健
作用,野味浓郁,食用安全无公害,大多生活力强(抗逆性、
抗病虫害、自肥能力强)、适应性广[3]。梁王茶(Nothopanax
Miq.)为五加科梁王茶属,又名鸡叉子、岩杨柳[4]。近年来,其
嫩芽丰富的营养价值、根皮和茎的药用价值,以及植株的园林
绿化美学价值等,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对梁王茶化
学成分、梁王精油及药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现对近年来梁王茶
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旨在为今后对该植物进一步研究、
保存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梁王茶生物学特性
梁王茶为常绿乔木或灌木,无皮刺。单叶或掌状复叶,叶
柄细长,无托叶或不显。花聚生为伞形花序,再组成总状或圆
锥状花序,顶生;苞片和小苞片早落;花梗有明显的关节;萼
筒边缘全缘或有5小齿;花瓣5,在花芽中镊合状排列;雄蕊5;
子房2(3~4)室;花柱2,稀3~4,离生或中部以下合生。果
实球形,侧扁。种子侧扁,胚乳均一。
2 梁王茶分布区域及类型
梁王茶属植物约有15种,主要分布于大洋洲,我国仅有2
种,即掌叶梁王茶和异叶梁王茶[5]。根据实地考察及详细翻阅
各省、市、自治区所编撰植物志、药物志及树木志资料,其分
布特征及野外生境见表1。我国梁王茶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5个
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在华中、西南、西北地区,多生长
在海拔350~3 000 m,野外生境多数为山坡、沟谷和竹、林木
下或灌木丛中及河边或路旁[4,6-16]。
3 梁王茶繁殖方式
3.1 扦插 扦插是传统的无性繁殖方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
法,与嫁接、压条等方法相比,具有简单易行、繁殖速度快、
不受树种限制、繁殖系数较高及成本低的优点[17]。梁王茶扦插
可分为绿枝扦插和硬枝扦插2种,绿枝扦插使用的扦插枝条处于
半木质化状态,薄壁细胞较多且枝条内含有较多水分及可溶性
有机物,细胞分裂分化能力强,顶芽和叶片有合成生长素的功
能,可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根,容易成活,但是梁王茶硬
枝扦插时生根十分困难。扦插繁殖过程中插穗、扦插时间、扦
插环境条件是影响扦插成活的关键因素。王仕玉[18]研究IBA和
生根宁对掌叶梁王茶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IBA和生根
宁均能促进梁王茶插条形成大量愈伤组织,并进一步促进梁王
茶插枝不定根的形成,且以IBA促进生根的效果较好。
3.2 分根繁殖 分株繁殖可能是一种繁殖方法,是人为地将植
物体分出来的幼植体(吸芽、珠芽、根蘖)或植物器官的一部
分(变态根、变态茎等)进行分离或切割,脱离母体而形成若
干独立植株的方法[19]。梁王茶植株的地下茎较发达,多在地面
下10~20 cm的土层内向四周延伸,顶端形成越冬芽,在早春将
这些分蘖株剪下,并带有数条须根,挖穴定植。成活率高、生
长快,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繁殖方法。
4 利用价值
4.1 食用价值 野菜与栽培蔬菜相比,有特别的风味,有的
清香,有的味道奇特,有的口感独特。许多野生蔬菜可用于
鲜食、熟食、做陷、做汤和凉拌,也可熘、烩、煮、烧及腌
渍等[20]。云南民间将梁王茶作为保健蔬菜食用,可以凉拌也可
炒着吃。梁王茶作为阳宗第十二怪,被描述为“茶不泡水当道
菜”,原因是在阳宗境内的梁王山上,生长着一种植物叫梁王
茶,被当地人采摘茎叶回来作为餐桌上的一道菜,梁王茶初尝
时微苦,再尝时回味无穷,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降压的功效,
常吃梁王茶的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梁王茶叶片全年均可
采用,洗净,切片,晒干。
4.2 药用价值 木本蔬菜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2],异叶梁王茶
和掌叶梁王茶均可作为药用材料,其中异叶梁王茶的根、茎入
药,能祛风除湿药活络,掌叶梁王茶的茎、叶入药,有清热、
消炎之效,主治喉咙[21,22]。葛菲等[22]等用热办法研究掌叶梁王
茶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根小剂量5.000 0 g/(kg·d)与茎大剂
量10.000 0 g/(kg·d)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与阿斯匹林0.030 0 g/
(kg·d)作用相当,且茎的大剂量的镇痛作用与根小剂量相
似。异叶梁王茶和掌叶梁王茶均含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5,21,
23](萜类物质),如异叶梁王茶苷Ⅶ、异叶梁王茶苷Ⅷ及梁王
茶苷Ⅱ[5,23]、梁王素A[24],其中五环三萜物质具有抗癌抗肿瘤
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消炎镇痛作用、抗病毒抑菌作用以及防
治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25]。梁王茶还含有一定比例的可溶性多
作者简介:李翔(1989-),硕士研究生,从事野生蔬菜研究。
通讯作者:张应华(1962-),男,云南临沧人,教授,主要从事野生
蔬菜研究。
基金项目:云南省级财政发展生物产业专项资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为
[2013]-313)。
收稿日期:2015-05-20
北京农业-6月-中旬-大本--正文-.indd 89 2015/8/26 19:15:12
北京农业 2015 年 6 月中旬刊90
花卉中草药
表1 我国梁王茶分布特征及野外生境
编号 省份 产区 野外生境 类型 参考文献
1 云南 云南西北部贡山 生长在海2500~3000m以上的山坡杂木林中异叶梁王茶 [6]
云南蒙自、罗平 生长在海拔1800~3000m林中或路旁掌叶梁王茶
2 云南 东南部(麻栗坡) 生于海拔1400~2100m混交林或灌丛中异叶梁王茶 [7]
西北部(宾川、邓川、洱源、丽江、维西、中
甸、贡山、徳德钦、鹤庆和兰坪)、北部(大
姚)、中部(昆明、武定、禄劝、嵩明、玉溪
和富民)、东北部(寻甸)、东南部(石屏、
富宁)及西南部(永平、镇康)
生于海拔1700~3000m山谷阔林或混交林中掌叶梁王茶
3 云南 大理白族自治州 生于山坡林下或灌木丛中 掌叶梁王茶 [8]
4 陕西 平利、安康、洋县、勉县、宁陕、南郑和镇巴 - 异叶梁王茶 [9]
5 贵州
纳雍、绥阳、道真、德江、梵净山、遵义、石
阡、盘县、贵阳、瓮安、黄平、榕江
生于海拔800~2100m山坡林内或灌木丛中异叶梁王茶 [10]
纳雍、梵净山和安龙 生于海拔1200~1900m山谷林中 掌叶梁王茶
6
四川
城口、奉节、涪陵、南川、泸州、屏山、峨眉
山、峨边、乐山、宝兴、都江堰、汶川、天
全、雷波、木里、广元、青川和平武
生于海拔800~1800m疏林中或林缘 掌叶梁王茶
[11]
7 湖南
石门、桑植、慈利、永顺、沅凌、古丈、花垣
和新宁
海拔600~1500m,生阳坡林下 异叶梁王茶
[12]
8 湖南 湘西 生于森林或灌木丛 掌叶梁王茶 [13]
9 甘肃 大河、虞关、嘉陵 生于林缘山坡地及沟谷林中 异叶梁王茶 [14]
10 湖北
十堰市:来凤、咸丰、宣恩、鹤峰、利川、恩
施、巴东、五峰、长阳、秭归、兴山、神农架
和房县
生长在海拔350~1500m的山坡、沟谷和
竹、林木下或灌木丛中及河边或路旁
异叶梁王茶
[15]
11 湖北 十堰市:竹溪南部、西部山区
常生长在海拔800~1600米阴湿的峡谷、路
边、沟旁、林下
异叶梁王茶
[16]
12 湖北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利川
生长在海拔500m以上的山坡林下或灌木丛

掌叶梁王茶 [4]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庆、咸丰、利川、
建始和宣恩
生长在海拔500m以上的山坡杂木林中 异叶梁王茶
糖,其多糖有显著的消炎、抗衰老等功效,而且具有双向免疫
调节作用[26,28]。缪明志[28]研究样品梁王茶中可溶性总糖的平均
含量为0.060 5 g/g(多糖重/原药干质量),可溶性多糖的平均
含量为0.016 8 g/g。异叶梁王茶和掌叶梁王茶的不同药用部位的
可溶性多糖的平均含量有较大差异,掌叶梁王茶的根中含量最
高。李庆勇用树脂吸附过的刺五加原液进一步处理得刺五加多
糖产品,经紫外分析,可溶性总糖收率达0.005 1 g/g。梁王茶多
糖提取率比同科(五加科)的刺五加高10倍左右,有一定开发
价值。
4.3 其他价值 梁王茶新鲜植株有芳香气味。梁王精油有香气
纯正、浓郁留长和比较透发等特点,在香料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
用前景[24],同时在皂用香料、化妆品、空气清新剂等方面有应用
前景[29]。梁王茶嫩茎叶不仅可作为蔬菜[30],还可制梁王茶成干茶
[31]。树皮可提栲胶,叶可作杀虫农药,适宜作观赏树种[15,31]。
5 问题与展望
梁王茶嫩茎、叶可作为蔬菜食用;其根、茎入药,有祛
风除湿药活络,清热、消炎、镇痛等功效;新鲜植株有芳香气
味,在香料工业、皂用香料、化妆品、空气清新剂等方面有很
大的开发潜能;作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可以用来观赏,也可以
结合目前国内刚兴起园艺疗法,为园艺疗法添砖加瓦,丰富其
疗法(如园艺疗法之深林疗法、园艺疗法之芳香疗法)。
经查阅文献可知,许多学者对梁王茶化学成分、梁王精油
及药用价值进行了大量研究,却对繁殖技术研究甚少(尤其是种
子繁殖)。长期以来,五加科植物主要以种子繁殖,而五加科植
物种子一般都需要较长的休眠期,种子必须经过后熟才能繁殖,
种子发芽率低,制约了五加科植物的人工栽培[32]。在梁王茶扦插
育苗生产应用中,更多的试验研究应集中在对插穗枝龄、插穗长
度、制穗方法、插床基质、环境温度与湿度及日照等影响生根的
外界因子的控制。分根繁殖,成活率高,生长快,但是容易破坏
植被。因此,需要拟发展人工种植,以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木本野菜已成为一种时尚蔬菜,应加大梁王茶新
产品研发,丰富梁王茶产品,如野菜馒头、野菜蛋糕、野菜炒
饭等主食,另外还需加工成野菜饮料、酒等。在保证产品质量
安全的同时,合理开发梁王茶更多优势品种,提高加工技术水
平,挖掘梁王茶食用以外的使用价值,将对梁王茶产业的发展
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红艳,王松丽,黄群策. 野生蔬菜马齿苋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04,20(2): 31-33.
[2] 张凤云,钟凤林,黄慧燕,等. 木本蔬菜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综
述). 亚热带植物科学,2011,40(4): 85-88.
[3] 蔡开郎,麦志贝,刘翠华,等. 五种木本蔬菜的培育技术. 热带林业,
2014,42(2): 4-7.
[4] 方志先,廖朝林. 湖北恩施药用植物志.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105.
[5] 杨青,张健,欧阳胜,等. 掌叶梁王茶茎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中药杂
志,2014,39(10):1858-1862.
[6] 郑万钧. 中国树木志:第二卷.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1750.
[7]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植物志:第二卷.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450-453.
[8] 朱兆云,罗天诰,寸润林,等. 大理中药资源志:第三章. 昆明:云南民
族出版社,1991: 100.
[9] 牛春山,马多士,王明昌,等. 陕西树木志.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农业-6月-中旬-大本--正文-.indd 90 2015/8/26 19:15:12
北京农业 2015 年 6 月中旬刊91
花卉中草药
兰州百合组培快繁及多倍体研究初探
周楚奇  成晓静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昆明 650201)
摘  要 通过前人的总结和自身实验,创建和改良兰州百合的鳞片组培快繁体系,并初步进行以Oryzalin为诱导试剂的多倍体诱导实验。结
果表明:鳞片消毒以75%酒精浸泡30 s、2%次氯酸钠浸泡20 min与0.1%升汞浸泡20 min,效果最佳;不定芽增殖以MS+6.25 g/L琼脂+80.00 g/
L蔗糖+1.50 mg/L 6-BA+0.10 mg/L NAA作为培养基最佳;组培苗生根以MS+6.25 g/L琼脂+80.00 g/L蔗糖+0.20 mg/L NAA作为培养基最佳;在
0.002% Oryzalin溶液浸泡24 h的处理中,发现疑似多倍体,有待进一步确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组培快繁; 增殖
中图分类号 S 682.29 文献标志码 B
早在 1621 年《群芳谱》中就记载了百合大量繁殖时,鳞片
繁殖是一种常用方法。百合鳞茎的鳞片很多,繁殖时每一片鳞
片的基部都能产生几个小鳞茎,每一个小鳞茎又能形成一个新
的个体,所以这种繁殖方法的繁殖系数高[1]、成本低、操作简
单、易于推广。因此,了解百合鳞片发育形成过程的生理生化
变化,可为研究百合鳞片发育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建
立兰州百合鳞片种球生产技术奠定基础。近年来,已有学者对
不同百合品种的鳞茎诱导培养进行了大量研究,李诚[2]对百合鳞
茎及种球做消毒处理,减少植株的污染率;刘静[3]采用正交试验
设计,以鳞片为外植体,优化兰州百合组织培养体系,提高其
植株再生率,建立高频植株再生体系。
试验以健康饱满的兰州百合种球上的鳞片为试验材料,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鳞片在不同的培养基中的繁殖情况,
筛选出培养兰州百合鳞片的最佳基质;通过实验观察鳞片在不
同处理条件下的存活率,鳞片在不同基质中的增殖;选择成苗
率高的鳞片,观察同一营养条件下,不同浓度激素对鳞片的影
响,优化培养条件,确定兰州百合鳞片的最佳培养基,获得健
康无菌的优良种苗,从而提高兰州百合种球的产量,为实现百
合优质繁育产业化和兰州百合种球的产业化稳步持续发展提供
科学依据。
作者简介:周楚奇(1990-),硕士在读生,从事观赏植物遗传育种研究。
          成晓静(1990-),硕士在读生,从事蔬菜生物技术与基因
工程研究。
收稿日期:2015-05-17
1990: 918-919.
[10] 张秀实. 贵州植物志:第四卷.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317-319.
[11] 李伯刚,许介眉,唐亚. 四川植物志:第十六卷. 成都: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 148-150.
[12] 祁承经,林亲眾. 湖南树木志.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66.
[13] 萧德华,刘春海,谭电波,等. 湖南药物志:第六卷. 湖南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0: 4390-4391.
[14] 安定国. 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
820-821.
[15]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 湖北植物志:第三卷. 武汉:湖北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2: 172.
[16] 甘啟良. 竹溪植物志.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88.
[17] 龙伟,姚小华,王开良,等. 油茶扦插繁殖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湖南农
业科学,2011(17):18-21.
[18] 王仕玉 . 梁王茶扦插繁殖初报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6(3): 267-269.
[19] 魏国平,唐于银,黄慧,等. 园艺植物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
学,2013,41(10): 127-130.
[20] 高愿军,高晗,许桂芳,等. 野菜的采集与加工技术. 郑州:中原农民
出版社,2000.
[21] 杨碧仙,朱燕. 贵州省五加科药用植物的分布类型和药用价值研究. 贵
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 28-33.
[22] 葛菲,赖学文,宋子荣,等. 掌叶梁王茶的镇痛作用研究. 中国野生植
物资源,2000,19(3): 50-51.
[23] Yu Shishan,Yu Dequan,Liang Xiaotian.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the
bark of Nothopanax davidii.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995,4(4): 166-175.
[24] 洪化鹏,程光中,张宏杰,等. 梁王茶成分研究. 贵州师大学报:自然
科学版,1991(2): 28-31.
[25] 谭世强,谢敬宇,郭帅,等. 三萜类物质的生理活性研究概况. 中国农
学通报,2012,28(36): 23-27.
[26] 于晓娜,崔波,任贵兴. 西洋参多糖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2014,35
(9): 301-305.
[27] 李庆勇. 刺五加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及利用.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
学,2000.
[28] 缪明志. 梁王茶活性多糖研究. 南充:西华师范大学, 2005.
[29] 胡英杰,安银玲,沈小玲. 良王茶精油的化学成分. 林产化学与工业,
1991,3(3): 247-250.
[30] 鲍晓华,潘思轶,董玄. 云南野生蔬菜利用现状分析. 中国林副特产,
2011(1): 83-85.
[31] 候方. 澄江梁王茶资源及开发利用. 中国林副特产,2006(2): 60-61.
[32] 陶雷,杨扬,由香玲. 五加科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
报,2014,30(25): 7-11.
北京农业-6月-中旬-大本--正文-.indd 91 2015/8/26 19: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