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亟待保护开发利用的东北杓兰



全 文 :AGRICULTURE AND LTECHNOLOGY 85
兰科杓兰属植物因其花唇瓣特化成兜状、杓状或拖鞋状而
得名。该属植物大多花色艳丽,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药用价值,
该属植物全世界约有 47 种,中国是该属得的分布中心,共有
32 个种和 1个变种,其中 24 种为我国特有种,主要集中在南
部地区,东北仅有 6种,均为陆生多年生草本。保护、开发利
用东北杓兰,使这珍贵的物种得以延续,增加城市花卉种类,
是摆在植物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 东北杓兰种类简介
1.1黄铃杓兰
高 10 ~ 30cm,根状茎横走,具少数根。茎直立,叶互生
或近对生,椭圆形,长 5~ 10cm,宽 4~ 10cm,花单生于茎
顶,径 3cm左右;中萼片广卵形,长 2~ 2.5cm,表面乳白色,
侧萼片合生,椭圆形,长 1.5cm 左右,先端 2裂,侧花瓣斜卵
形,具茶褐色斑点,先端匙状圆头,表面基部有密毛;唇瓣囊
状,绿黄褐色,径约 3cm,口部较大。花期 6~ 7 月。生于林
缘及林间草地。
1.2大花杓兰
高 25 ~ 50cm,根状茎横走,粗壮,长 3~ 6cm,具多数
细长根。茎直立,叶 3 ~ 5(6)枚,互生,椭圆形、卵状椭
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 8~ 16cm,宽 3~ 10cm。花苞片与
叶同形而较小;花序顶生,稀为 2朵,花大,花瓣披针形,长
4.5 ~ 6cm,宽 1.5 ~ 2.5cm,唇瓣深囊状,近球形或椭圆形,
长 4.5 ~ 5.5cm,紫色、红色或粉红色,通常有暗色脉纹,极
罕白色粉紫色。花期 6~ 7月,果期 8~ 9月。生于山坡林缘、
林间疏林下、灌丛及草甸。
1.3大白花杓兰
花白色,其他与大花杓兰相似。生于杂木林下、山阴坡。
1.4斑花杓兰(紫斑杓兰)
高 15 ~ 28cm。根状茎细长,横走,节上生少数根。茎直
立,叶互生或近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 5~ 11 cm,
宽 2.5 ~ 6cm。花单生于茎顶;唇瓣近球形,白色具紫斑,花
期 6~ 7月,果期 8月。生于林缘、林间草地及阔叶疏林下,
海拔 400 ~ 800m。
1.5杓兰(紫花杓兰)
高 25~ 45cm,根状茎较粗,横走,具多数长而弯曲的根。
茎直立,叶通常 3~ 4枚,互生于茎中部,卵状披针形至椭圆
形,长 7 ~ 16cm,宽 4 ~ 7cm。花单生于茎顶,稀 2 花,除
唇瓣黄色外,其余均为紫红色,背萼片卵状披针形。花期 6~
7月,果期 8月。生于山阴坡林下、林缘。
1.6东北杓兰
植株高达 50cm,茎直立,通常具 3~ 5 枚叶。叶片椭圆
形至卵状椭圆形,长 13 ~ 20cm,宽 7 ~ 11cm。花序顶生,
通常具 2花;花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大小变化较大;花瓣
通常多少扭转;唇瓣深囊状,椭圆形或倒卵状球形,通常囊口
周围有浅色的圈;退化雄蕊长可达 1cm。花期 5~ 6 月。产黑
龙江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生于疏林下、林缘或草
地上。此种被认为是杓兰和大花杓兰的种间杂种。
2 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杓兰属植物大部分长在高海拔山区,又都属于珍稀濒危
植物,鲜有栽培,已被公认为世界植物保育研究的热点和“旗
舰”类群。英国最后一株原生杓兰将在开花期间,由警方全天
24 小时布防。我国杓兰的热带、亚热带分布区较东北研究的
多,如 : 黄家林、翁恩生、王瑞苓等对黄花杓兰、紫点杓兰,
郑桂灵等对四川黄龙杓兰属植物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张毓
等 2005 年对北京地区大花杓兰的资源进行了资源调查和生物
学研究;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对中国云南的杓兰产业做了系统
的研究报告。东北杓兰中只有李志清、刘祥君、鞠志新等人对
大花杓兰有所研究,对其他种类尚未见报道。很多原产中国的
高观赏性杓兰,基本处于野生状态,尚缺少满足园艺需求的人
工栽培植株,像日本、欧美和美洲栽培的西藏杓兰、丽江杓兰、
大花杓兰等全都是源自于中国的野生植株,使资源大量破坏和
流出,甚至有些尚未研究或命名的种类已被走私至国外。这也
说明杓兰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3 保护、开发利用东北杓兰的意义
我国东北气候寒冷,植物种类不够丰富,长期以来开发利
用的不多,花卉较多依赖外来种类,缺少地方特色,种类单一,
能有这样珍贵的杓兰资源是大自然的恩赐。由于人为活动的影
响,东北杓兰的数量越来越少,面临绝迹的可能,东北杓兰的
引种驯化,无论是在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园林方面,还是对
东北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使东北花卉生产实
现质的飞跃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今后应研究内容与方法
(1)对东北杓兰属植物进行野外资源调查,收集所欲研
究的杓兰植株体。
(2)对不同产地东北杓兰以繁殖体的方式进行引种驯化,
观察其表现。最后选出观赏价值大、适应性强、易管理的东北
亟待保护开发利用的东北杓兰
王素珍 1,王素玲 2,张正辉 2,姜殿勤 2
(1. 黑龙江省宾县山林场,黑龙江 哈尔滨 150400; 2. 齐齐哈尔林业学校,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
摘 要:文章介绍了东北杓兰的种类,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保护、开发利用东北杓兰的意义,论述了应研究的内容与
方法。
关键词:杓兰;东北;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682.31                文献标识码:A
(下转第88页)
亟待保护开发利用的东北杓兰 王素珍,王素玲,张正辉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林业厅科学计划项目
农业与技术 第 32 卷 第 4 期 2012 年 4 月
88 AGRICULTURE AND LTECHNOLOGY
表 1 不同密度水平对不同大麦品种产量影响试验结果 (2011年度 )
区组
处理 Ⅰ Ⅱ Ⅲ It -Xt kg/667m2 kg/hm
2
1 3.30 3.40 4.15 10.85 3.62 4020.1 6030.8
2 3.30 3.60 4.00 10.90 3.63 404.0 6060.3
3 4.05 4.25 4.55 12.95 4.32 479.9 7198.0
4 3.70 3.90 4.15 11.75 3.92 435.4 6531.0
5 4.35 4.35 4.80 13.50 4.50 500.3 7503.8
6 4.10 4.35 4.85 13.30 4.43 492.8 7392.6
7 4.50 4.40 5.35 14.25 4.72 528.0 7920.6
8 4.35 4.15 4.90 13.40 4.47 496.9 7453.7
Ir 31.75 32.40 36.75 100.90(T)-X r 3.97 4.05 4.59
表 2 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大麦密度试验产量因子构成
区 组
处 理 株高 (cm) 主穗长 (cm) 单株穗数 (个 ) 单株粒重 (g) 主穗粒数 (个 ) 千粒重 (g) 容重 (g/L)
1.垦啤 7号 76 6.5 7.0 8.12 25.4 50.0 657
2. 垦啤 7号 76 8.0 9.6 9.16 27.2 52.3 649
3. 垦啤 7号 75 7.5 6.4 5.32 23.0 51.2 650
4. 垦啤 7号 75 8.0 5.8 5.70 26.2 51.4 652
5.龙啤麦 2 70 8.0 3.8 3.56 20.8 48.8 681
6. 龙啤麦 2 69 7.0 3.4 2.22 17.6 50.0 670
7. 龙啤麦 2 70 6.5 3.6 2.92 18.6 47.0 676
8. 龙啤麦 2 70 8.0 4.2 3.80 20.2 48.2 695
表 3 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大麦密度试验试验生育期及保苗调查
时期
处理 出苗 (m/d) 分蘖 (m/d) 抽穗 (m/d) 成熟 (m/d) 保苗株数(株 /m
2) 收获株数 (株 /m2)
1.垦啤 7号 5.6 5.19 6.22 7.24 308.2 634.4
2. 垦啤 7号 5.6 5.19 6.22 7.24 315.3 566.7
3. 垦啤 7号 5.6 5.19 6.22 7.24 410.2 680.0
4. 垦啤 7号 5.6 5.19 6.22 7.24 419.3 594.7
5.龙啤麦 2 5.6 5.19 6.19 7.23 318.7 702.0
6. 龙啤麦 2 5.6 5.19 6.19 7.23 358.7 897.3
7. 龙啤麦 2 5.6 5.19 6.19 7.23 433.3 840.0
8. 龙啤麦 2 5.6 5.19 6.19 7.23 426.7 920.0
3 小结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密度及施肥量级对垦啤麦 7号
龙啤麦 2 号大麦产量结果区域为 6060.8 ~ 7920.6kg/hm2,说
明在 2011 年平丰年的气候条件下,前期雨水调和,肥水条件
好,生长中期高温干旱对产量水平有一定影响,在今年正常年
份有几个处理较佳。密度水平在 450 万 /hm2,基础施肥水平在
135kg/hm2 左右,产量水平可达 7000kg/hm2 左右。以上为平丰
年的试验结果,不同年份气候条件与大麦产量关系有待进一步
试验,此项试验的研究为垦啤 7号龙啤麦 2号优质大麦栽培模
式的建立提供依据,为本区域大麦生产及售后服务提供可靠详
实的数据。
作者简介:宋伟(1963-),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麦类栽培工作。
杓兰种类;并确定可行的繁殖方式、方法和栽培养护措施。
(3)对引种驯化表现好的种进行露地和盆栽的栽培养护
方法研究以及繁殖方式研究。
(4)在掌握了栽培技术和充分了解杓兰的生长发育规律
后,希望能有合适的思路和手段研究杓兰开花的条件,并提高
花的质量。
(5)对引种驯化表现好的种的病虫害进行研究,杜绝严
重病虫害随植物引入,明确防治措施进行应用途径研究,使充
分体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傅沛云 .东北草本植物志(第 12卷).科学出版社,1998: 114.
[2] 张毓 .北京地区大花杓兰资源调查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 2005年全国
面向新世纪的花卉研究与生产技术开发学术研讨会,2005.
作者简介:王素珍(1958-),女,汉族,黑龙江省宾县洪山林
场技术员,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资源调查。
(上接第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