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吉林省新分布——东北绣线梅



全 文 :吉林省新分布一一东北绣线梅
严仲恺 张文仲
(吉林省 中医 中药研 究所 )(东湘师范大学生物 系 )
一 、 概况和历史沿革
笔者们在整理编写 《吉林省植物志》 蔷薇科植物资料时 , 发现我省植物学工作者首
次在本省采集到 《中国植物志》 和 《东北木本植物图志》 记载过的东北绣线梅 ( N e il ia
u e k i i N a k a i ) 上述文献均未见到国产标本 。 据考证 K i t a g .在其 L i n e a m . F l . M a n s h . 中
也曾记载过我国东北辽宁省长甸河 口附近山地有分布 , 但我们至今尚未见到此原植物标
本 。
东北绣线梅属于蔷薇科 ( R o s a e e a e ) 绣线梅属 ( N e i l l i a ) , 本属于 1 8 2 5 年 D 。 D o n
和 D e C a n d o l l e 分别发表在 p r o d r . F I . N e p a l . 和 p r o d r . S y s t e m . N a t . 上 。 全世界
约有 12 种 , 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和东亚地区 , 我国约有 10 种 , 主 产在云南 、 贵州 、 广
西 , 四川 、 西藏、 河南 、 陕西 、 甘肃 、 湖南 、 江西等省区 。 而 东 北 绣 线 梅 ( N ie il a
u e k i i ) 于 1 9 1 2年由 N a k a i 分别发表在 B o t . M a g . T o k y o 和 F I . S y l v . K o r . 上 , 其 标
本采自朝鲜 , 记述为朝鲜特产种 。 本属有些种 , 在我国西南地区以根 、 叶入药 , 有利水
除湿 , 清热止血之功效 。
二 、 形态特征和生境
东北绣线梅 (封二照片 )
N e i l l i
a u e k i i N a k a i i n B o t
.
M a g
.
T o k y o 2 6 : 3
.
19 1 2
.
& F I
.
S y l v
.
K o r
.
4 : 2 5

t
.
l s
.
1 9 16 ;刘慎愕等 , 《东北木本植物图志 》 2 7 6 , 1 9 5 5 ; J . V i d a l i n A d a n s o n i a 3 ( 1 )
: 1 5 8
.
19 6 3 ; 《 中国植物志 》 3 6 : 9 0 图版 1 3 : 9 一 1 0 . 1 9 74 · · · … … N . m i l l s i i D o n n 。 玉n
K e w B u l l

19 1 2 : 1 0 8 , 1 9 12

落叶灌木 , 高 1一 2米 。 茎直立 。 多分枝 , 小枝红褐色或浅褐色 , 有棱角 , 嫩枝有柔
毛多 冬芽卵形 , 紫褐色 , 有柔毛 。 叶片卵形至长卵园形 , 长 3一 9厘米 , 宽 2一 5匣米 , 先
端长渐尖至尾尖 , 基部园形 、 截形 、 稀为浅心形 ,边缘有重锯齿或羽状浅裂 , 上面无毛或
有疏柔毛 , 下面沿脉密生短柔毛 ; 叶柄长 5一10 毫米 , 密生短柔毛 ; 托叶膜质 , 卵状披
针形 , 边缘有疏齿 。 总状花序 , 长 4一 10 厘米 , 生短柔毛 ; 花梗长约 3~ 5毫米 , 生短柔
毛及腺毛 ; 苞片线状披针形 , 微有短柔毛 ; 曹筒钟形 , 曹裂片三角形 , 先端渐尖 , 两面
均生短柔毛 , 花瓣 白色 , 匙形 ; 雄蕊 15 , 着生曹筒边缘 。 葺荚果褐色 , 卵圆形 , 外面密
生长腺毛 , 有宿夸 , 内有两枚种子 , 有光泽 。 果期 6一 8月 。
. 杨秀伟同志参加部分工作在此仅表谢意
虫子落叶阔叶林的林缘 、 灌丛中及江边的石砾质山坡上 。 海拨约为 2 0米 。 其周围
共件植物有 蒙 古 柞 ` Q ue rc u, m o n g o l i e a F i s e h . ) , 核 桃 揪 ( J u g l a n s m a n d s h u r i e a
x i m
.
)
、 山刺玫 ( R o s a d a v u r i c a p a l l ) 、 野葛 ( P u e r a r i a I o b a t a ( W i l ld . ) O h w i 、
参 ( S o p h o r a f l a v e s e n s A i t . ) 悬 钩 子 ( R u d u s e r a ; a e g i f o j i u s B u n g e )
s c o P a r l a
大 籽 篙
r : e m i s s a S i v e r s i a n a E h r h a r d一 e x w 主11d . ` 、 滨 篙 ’ ( A r t e m i s i a w a l d s t . e t
X“2`、人昆|! l!11川 lr`.11一才``、
K i库a ib . ) 等 。
1 9 81 年和 乞9 82 年吉林省植物学工作者 , 在吉林省集安县榆树林公社老虎哨一带首次
采得东北绣线梅标本 (张玉良 , 无号 , 严仲恺 , 5 9 1 9号 , 19 8 2年 7月 8日 ) 。 标本分别存
于林北师大生物系标本室和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标本室 。
~ 参 考 文 献
( 1} ) D e C
a r d o l l。 , p r o d r o m i s S y s t o m a t i s Z : 6 4 9一 5 4 7 ( 18 2 6 ) .
( 周 ) N ak ia , B ot . M ag · T ok y O 26 : 3一 4, (均 12 ) . 丁’ .
,
( s
`
) N a k a i
,
F I
.
S y l v
.
K o r
.
4 : 2 5
.
t
.
( 101 6 )
.
. ·
: 一
`
( 否 )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下册 ; ” 6T .
飞幻 刘慎愕等 , 《 东北术本植物图志 》 2 “ 19 “ 二 ` 一( 6 )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 , 《 中国植物志 》 . 3 6 : 9 0 . 1 9 7 4 .
( 乞 ) 不“ ag , iL ne a m . F l . M . ns h . 26 2 . ( 19 3。 ) . . 一 ’
国际鹤类基金会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考察鸟类
美国国际鹤类基金会 , 将组织美国鸟类学家及
二日开始至九月十五日止 , 对扎龙自然保护区
第一批六人由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 · 阿其波博士带队 , 于六月三日到达扎龙自然
保护区 , 第一批的任务 , 主要熟悉和了解扎龙地区的自然环境及鸟类情况 , 在进行野外
考察的基础上 , 双方共同选定两块样地 , 一块是大泡子 , 主要是考察湖泡水面及附近沼
泽地的鸟类 ; 另一块是鱼池 , 主要是考察鱼池水面及附近草甸草原地区的鸟类。 ` 同时选
择一条调查路线 , 这条路线 , 从保护区所在地榆树岗开始至九间房为止 ,共长7声。。米 ,
滩置十四个调查点 , 包括农田 、 村庄 、 沼泽 、 湖泡等生态类型 。 每批都对鱼池和大泡子两介样地进行调查 , 沿路线各点调查两次 。 到 目前为止 , 已经接待六批 , 共二十三人 ,
_某中有鸟类学专家六人 , 其余均是鸟类爱好者 。 野外鸟类调查方法 , 主要是依靠高倍望
选镜’ (一般是六十倍 ) , , 观察其外形 、 体形大小 、 飞翔姿式 、 呜叫等野外识别特点护参照一一鸟类上的图版 , 在野外鉴定其种类 , 记算其数量 。
整个考察工作 , 是林业部委托黑龙江省林业厅负责 , 省林业厅对安排接待好国际鹤
类基金会对扎龙的考察 ,
我厅刘培相副厅长主持 ,
非常重视 ,为做好接待和考察的准备工作 , 在五月三十一日 , 由
召集了有关大专院校的领导 会议 , 对做 好接 待和科学考察工
。 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 省成立中方专家工作组 , 组长
由黑龙江省林业厅扬纯处长担任 , 省自然资源研究所 、 东北林学院 、 齐齐 哈尔 师范学
院、 省野生动物研究所 、 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有关鸟类学专家 、 教 授 、 工程 技术 人员组
成 , 共近二十人 。 配合国际鹤类基金会 , 参加野外考察和整理资料。
根据我们在野外考察利用的手段和采用 的调查方法 , 通过对扎龙地区鸟类的调查 ,
中方专家工作组与国际鹤类基金会合作 , 共同写出 《扎龙地区鸟类名录》 及 《扎龙地区
常见二十三种优势种鸟类》 ; 中方专家工作将完成 《扎龙地区鸟类考察报告 》 和 《扎龙
地区的鸟类 》 。 (黑龙江省林业厅 李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