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花序桉种源间木材物理性质变异研究



全 文 :文章编号:1006-1126 (2008)02-0057-9
大花序桉种源间木材物理性质变异研究
基金项目:中澳越技术合作项目 “通过遗传改良与栽培措施提高桉树木材价值研究” 。
作者简介:项东云 (1960-), 男 , 教授级高工 , 主要从事林木遗传改良与栽培研究。
项东云1 , 陈健波1 , 申文辉1 , 周 维1 , 阚荣飞2
(1.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 南宁 530001;2.广西大学林学院 , 南宁 530004)
摘 要:以广西东门林场 18 年生的 11个大花序桉 (Eucalyptus cloeziana)种源木材为研究对象 , 对它们的木材
基本密度 、 弦向干缩率 、 径向干缩率等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 , 发现不同种源间 、 相同种源不同树干高度间
所测定的物理性质指标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木材基本密度最大的种源是 B85 , 然后依次是 D47 、 B82 , 其值分别
是 0.7530、 0.7386 、 0.7274 g/cm3;参试的 11 个种源中有 8 个种源的差异干缩都小于 1.5 , 属于差异干缩小的
类型;只有14425 、 12195和 B55 这 3个种源的差异干缩超过 1.5 , 但小于 1.6 , 属于差异干缩中等类型;种源的
树高 、 胸径生长性状与木材基本密度 、 差异干缩 、 体积全干缩率物理性状相关关系不密切 , 据此分别对树高 、
胸径等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 、 干缩率等木材物理性状进行独立选择可望获得较好的生长 、 物理性状改良效
果。
关键词:大花序桉;木材物理性质
中图分类号:S781.2 文献标识码:A
  大花序桉 (Eucalyptus cloeziana)自然分布于
澳大利亚 , 我国于 1972 年引种大花序桉。1994年
在广西象州县茶花山林场种植的大花序桉种源试验
林 7年生时平均树高达 22.4 m , 平均胸径达 20.5
cm[ 1] , 表现出较高的生长水平。
在大花序桉木材物理性质研究上 , Dickinson
等研究了大花序桉幼龄林木材密度 , 指出其平均密
度为 624 kg/m3 , 变化范围为 489 ~ 732 kg/m3[ 2] 。
Boo tle 研究了大花序桉成熟材密度 , 结果成熟材气
干密度约为 1 000 kg/m3[ 3] 。周少英 、 徐峰对广西
东门林场大花序桉木材干缩特性及变性特性进行了
研究 , 结果表明:大花序桉木材干缩率随含水率降
低而提高 , 变化曲线陡峭 , 木材细胞皱缩和截面变
形较大 , 木材稳定性差[ 4] 。
然而 , 对大花序桉不同种源间的木材物理性质
变异研究并不多 , 本研究以 18年生的 11个大花序
桉种源为研究对象 , 对它们进行木材基本密度 、弦
向 、 径向干缩率等主要木材物理性质进行研究 , 为
大花序桉的木材利用和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样木选择
选择样木的林分为在广西东门林场 1989年建
立的大花序桉种源试验林 , 共有 11 个种源参试 ,
其中 10 个澳大利亚种源 , 1个东门林场种源 (卡
特威尔 B47种批的驯化种), 见表 1。
表 1 大花序桉种源基本情况
种批号 种源地 纬度 (S) 经度 (E) 海拔/ m 降雨量/ mm
B47 昆士兰州卡特威尔 18°20′ 146°10′ 100 2 143
S14127 昆士兰州雷文圩南部 17°43′ 145°29′ 950 1 212
B85 昆士兰州瓦特宋维尔东部 17°23′ 145°19′ 920 1 115
S14425 昆士兰州吉比 26°10′ 152°48′ 100 1 150
S17008 昆士兰州乌度姆 SF393 26°14′ 152°50′ 300 1 240
S12196 昆士兰州布莱克当台地 23°44′ 149°07′ 400 1 270
第 37 卷 第 2 期
2008 年 6 月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Guangxi Forestry Science
               Vol.37 No.2
Jun.2008
  续表 1
种批号 种源地 纬度 (S) 经度 (E) 海拔/ m 降雨量/ mm
S14427 昆士兰州布莱克当台地石头利小溪路 23°48′ 149°01′ 750 1 270
B82 昆士兰州恩格鲁东南角 21°15′ 148°25′ 520 1 050
B55 昆士兰州蒙托 SF28 25°00′ 151°00′ 400 730
S12195 昆士兰州蒙托南部埃德渥特亨格利山 25°18′ 151°22′ 310 730
EXB47 (D47) 广西东门林场 22°23′ 107°30′ 200 1 213
  试验样木按照国家标准 《木材物理力学试材采
集方法》 (GB1927-91)[ 5]于 2007年 6月从上述试
验林中进行采集 , 每个种源抽取 5株中等木作为样
木 , 11 个种源 , 共 55 个单株 。样木应具有代表
性 , 树高 、 胸径中等 , 生长正常 , 不能位于林缘 。
选定样木后 , 标出北向 , 伐倒 。测量出胸径 、树高
及枝下高 。
1.1.2 木段截取与试验样品制作
伐倒木后 , 在从离地 1.3 m 处起每隔 2 m 截
取木段 , 第一段 1.3 ~ 3.3 m , 第二段 5.3 ~ 7.3
m , 第三段 9.3 ~ 11.3 m , 共 3段。经干燥室干燥
后 , 按 GB1928-91 《木材物理力学试验方法》 的
有关规定制作试样 , 分别测定基本密度 、弦向全干
缩率 、径向全干缩率 、体积全干干缩率 、差异干缩
等 5个指标。
1.2 主要物理性质的测定方法
1.2.1 木材基本密度的测定
采用排水法进行测定。首先将试材加工成 20
mm×20 mm ×20 mm 规格试样 , 然后放入水中充
分浸泡 , 待试样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后再测定 。参照
国家标准 GB-1933-91中规定 , 将试样烘干至全
干进行称量 , 得其全干质量 m。。基本密度计算公
式 , 准确至 0.001 g/cm3 。
ρy =m。/ Vmax
式中:ρy———试样的基本密度 (g/cm3)。
m。 ———试样全干时的质量 (g)。
Vmax ———试样饱和水分时的体积 (cm3)。
1.2.2 干缩率的测定
干缩率的测定与基本密度的测定用同一试样 ,
首先将试材加工成 20 mm×20 mm×20 mm 规格试
样 , 然后放入水中充分浸泡 , 待尺寸达到稳定后 ,
按照 GB1932-91测定木材干缩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
由于木材的不同水分状况 , 木材密度可以分为
生材密度 、气干密度 、 绝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在这
4种密度中 , 最常用的是气干密度和基本密度 。
2.1.1 种源间基本密度的变异
由表 1可以看出 , 种源间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
范围是 0.617 ~ 0.753 g/cm3 , 变异系数为 5.22%。
11个种源中 , 基本密度排名前 3位的种源为 B85 、
D47 、 B82 , 均值分别 为 0.753 、 0.739 、 0.727
g/cm3 , 基本密度最小的种源为 12195 , 其木材基
本密度均值为 0.617 g/cm3 , 基本密度最大的种源
比最小的种源高 0.136 g/cm 3 。除 12195号种源木
材基本密度的变异大于 10%外 , 其他种源基本密
度变异系数均在 10%以下 。
表 2 大花序桉各种源基本密度统计结果
种源号 平均值/ (g/ cm3)
变异系数
/ %
高度
1.3 ~ 3.3 m 5.3~ 7.3 m 9.3~ 11.3 m
B47 0.715 4.79 0.696 0.715 0.744
14127 0.698 5.10 0.651 0.712 0.726
D47 0.739 3.84 0.722 0.743 0.766
B85 0.753 3.29 0.754 0.747 0.748
14425 0.683 7.83 0.665 0.691 0.688
17008 0.711 7.70 0.681 0.714 0.753
12196 0.720 8.60 0.732 0.715 0.723
14427 0.725 5.35 0.728 0.719 0.733
B82 0.727 4.75 0.698 0.753 0.749
12195 0.617 10.61 0.615 0.625 0.612
B55 0.680 2.36 0.676 0.685 0.678
平均值 0.706 0.693 0.711 0.72
变异系数 5.22 5.85 5.01 6.22
58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第 37 卷
  从方差分析结果 (表 3)可知 , 大花序桉种源
间木材基本密度差异极显著 , 邓肯多重比较表明 ,
种源 12195的木材密度显著低于其它 10 个种源 ,
种源 B55 、 14425又显著高于 12195种源而显著低
于其它 8个种源。
表 3 大花序桉种源间 、 树干高度间基本密度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Sig.
种源间 0.043 10 0.004 14.333** 0.000
高度间 0.004 2 0.002 6.667** 0.006
误 差 0.006 20 0.0003
总 和 0.053 32
表 4 大花序桉种源间基本密度邓肯多重比较结果
种源号 12195 B55 14425 14127 17008 B47
基本密度 0.6176 0.6796 0.6834 0.6986 0.7108 0.7156
检验结果   c b b ab ab ab
种源号 12196 14427 B82 D47 B85
基本密度 0.7204 0.7248 0.7274 0.7386 0.7530
检验结果 ab ab ab ab a
有相同字母者表示种源间差异不显著 , 反之则差异显著。
2.1.2 基本密度沿树干高度上的变异
由表 2可以看出 , 种源间各高度木材基本密度
的变异范围为 0.612 ~ 0.766 g/cm 3 , 其中 D47号
种源的 9.3 ~ 11.3 m 段的基本密度达到最大值 ,
为 0.766 g/cm3 , 比最小值 0.612 g/cm3 高出
25.5%。方差分析表明 (表 3), 不同树干高度间
基本密度有极显著性差异 。各种源木材基本密度沿
树干高度变化情况如图 1 , 由图可以看出 , 种源间
木材基本密度沿树干高度向上变异情况并不一致 ,
种源 14127 、 17008 、 B47 、 D47的木材基本密度沿
树干高度向上呈现相同的变异规律 , 即沿树干向上
基本密度逐渐增大 。种源 12195 、 14425 、 B55 、
B82的木材基本密度沿树干向上呈现先增后减 , 在
5.3 ~ 7.3m 段基本密度最大。而种源 12196 、
14427 、 B85呈现的变异规律基本相同 , 基本密度
沿树干向上先减后增 , 基本上是 1.3 ~ 3.3m 段的
值最大。
图 1 各种源木材基本密度沿树干高度变化
2.2 木材干缩性的变异
木材因干缩而发生尺寸和体积的缩小 , 也会因
干缩不均而引起木材开裂 、 翘曲变形等缺陷 , 同时
干燥后的木材尺寸和体积并非永久不变 , 它会随周
围空气湿度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2.2.1 弦向和径向全干缩率
(1)弦向和径向全干缩率在种源间的变异 。
大花序桉木材弦向和径向全干缩率的试验结果
见表 5和表 6 , 由表可以看出 , 种源间弦向全干缩
率的变异范围为 8.64%~ 10.21%, 变异系数为
5.15%, 种源 B47 的弦向全干缩率最大 , 为
10.21%, 其次是 17008 号种源 , 为 10.05%, 最
小的是 12195号种源 , 为 8.64%。除 12195 种源
的木材弦向全干缩率的变异系数高于 10%外 , 其
他种源的弦向全干缩率的变异系数均在 10%以下 。
各种源径向全干缩率平均值的变异范围为
5.74%~ 7.41%, 变异系数为 6.57%。种源 17008
达到了最大值 7.41%, 比最小值 5.74% (种源
12195)大 29.2%。各种源径向全干缩率的变异系
数在 1.75%~ 14.55%之间 , 种源 14427 、 17008 、
B47 、 B55 、 B82 、 B85的径向全干缩率的变异系数
均小于 10%。
59第 2 期        项东云 , 陈健波 , 申文辉 , 等:大花序桉种源间木材物理性质变异研究
表 5 大花序桉弦向全干缩率统计结果   %
种源号 平均值 变异系数 高度
1.3 ~ 3.3 m 5.3~ 7.3 m 9.3~ 11.3 m
B47 10.21 6.62 10.66 9.84 10.12
14127 9.76 8.06 9.86 10.12 9.30
D47 10.00 8.61 10.50 10.09 9.41
B85 9.57 5.84 10.22 9.78 8.71
14425 9.92 8.58 10.18 10.02 9.54
17008 10.05 6.86 10.02 10.02 10.11
12196 9.56 6.06 9.74 9.27 9.68
14427 9.84 4.68 9.81 9.75 9.95
B82 8.83 3.88 8.67 9.08 8.72
12195 8.64 11.11 8.71 8.88 8.32
B55 9.88 3.45 9.96 10.35 9.34
平均值 9.66 9.85 9.75 9.38
变异系数 5.15 6.48 4.82 6.34
表 6 大花序桉径向全干缩率统计结果   %
种源号 平均值 变异系数 高度
1.3 ~ 3.3 m 5.3~ 7.3 m 9.3~ 11.3 m
B47 7.06 9.70 6.97 6.81 7.41
14127 6.86 11.22 6.26 7.31 7.00
D47 7.19 11.88 7.10 7.09 7.39
B85 6.69 4.38 6.49 7.00 6.58
14425 6.64 14.55 6.64 6.83 6.45
17008 7.41 1.75 7.07 7.82 7.35
12196 6.82 14.24 6.91 6.68 6.87
14427 6.74 8.22 6.43 6.95 6.85
B82 6.36 5.22 5.83 6.81 6.45
12195 5.74 11.43 5.65 5.86 5.72
B55 6.57 2.63 5.90 7.01 6.80
平均值 6.73 6.48 6.92 6.81
变异系数 6.57 8.00 6.80 7.39
  对种源间弦向 、 径向全干缩率进行方差分析 ,
结果见表 7 , 大花序桉种源间弦向全干缩率和径向
全干缩率均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显示
(表 8), 种源 B82 、 12195 的弦向全干缩率显著小
于 B47 、 17008 、 D47 、 14425 、 B55 、 14427 、
14127 种 源 , 种 源 B47 、 17008 、 D47 、 14425 、
B55 、 14427 、 14127 、 B85 、 12196之间的弦向全干
缩率差异不显著。
种源 B82 的径向全干缩率显著小于种源
17008 、 D47 、 B47 、 14127 、 12196 、 14427 、 B85 ,
而与 14425 、 B55 、 B82 间差异不显著;其它大部
分种源的径向全干缩率差异不显著。
60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第 37 卷
表 7 大花序桉种源间 、 树干高度间木材弦向全干缩率 、 径向全干缩率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Sig.
弦向全干缩率
种源间 7.459 10 0.746 6.340** 0.000
高度间 1.321 2 0.661 5.614* 0.012
误 差 2.353 20 0.118
总 和 11.133 32
径向全干缩率
种源间 5.880 10 0.588 7.581** 0.000
高度间 1.182 2 0.591 7.619** 0.003
误 差 1.551 20 0.078
总 和 8.613 32
表 8 大花序桉种源间弦向全干缩率 、 径向全干缩率多重比较
弦向全干缩率
种源 平均值 检验结果
径向全干缩率
种源 平均值 检验结果
12195 8.638 b 12195 5.744 c
B82 8.828 b B82 6.365 bc
12196 9.564 ab B55 6.572 abc
B85 9.568 ab 14425 6.637 abc
14127 9.776 a B85 6.692 ab
14427 9.836 a 14427 6.742 ab
B55 9.878 a 12196 6.819 ab
14425 9.918 a 14127 6.860 ab
D47 10.000 a B47 7.063 ab
17008 10.054 a D47 7.194 ab
B47 10.208 a 17008 7.412 a
  (2)弦向全干缩率 、 径向全干缩率沿树干高
度上的变异
由表 5和表 6可知 , 种源间的各高度弦向全干
缩率的变异范围为 8.32%~ 10.66%, 种源 B47在
1.3 ~ 3.3 m 段达到了最大值 10.66%;各高度径
向全干缩率的变异范围为 5.65%~ 7.82%, 种源
17008在 5.3 ~ 7.3m 段达到了最大值 7.82%。对
不同树干高度的弦向 、径向全干缩率进行方差分析
可知 (表 7), 不同树干高度间的弦向 、径向全干
缩率差异均显著 。
由图 2可以看出各种源的弦向全干缩沿树干高
度上的变异规律:种源 12195 、 14127 、 17008 、
B55 、 B82都是在 5.3 ~ 7.3 m 段达到了 3段中的最
大值 , 且变异规律基本一致 , 即第 2段>第 1段>
第3 段;种源 12196 、 14427 、 B47 的变异规律基
本一致 , 第 2 段的弦向全干缩率最低;种源
14425 、 B85 、 D47 的弦向全干缩率呈递减趋势 。
分析 11个种源的弦向全干缩率沿树高的变异规律 ,
发现除种源 14427 、 17008 外 , 其他种源的最大值
基本出现在 1.3 ~ 3.3 m 或是 5.3 ~ 7.3 m 。
由图 3可以看出种源间径向全干缩率沿树干高
度上的变异 , 除种源 12196 、 B47 、 D47 外 , 其他
种源基本呈现相同的变异规律 , 即沿树干高度向
上 , 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 5.3 ~ 7.3 m 段达到最
大值 。
图 2 各种源弦向全干缩率沿树干高度的变化
61第 2 期        项东云 , 陈健波 , 申文辉 , 等:大花序桉种源间木材物理性质变异研究
图 3 各种源径向全干缩率沿树干高度的变化
2.2.2 差异干缩
弦向与径向干缩率的比值成为差异干缩 , 是判
断木材干燥时难易的一项指标。比值越接近于 1
时 , 木制构件可在不同含水率下保持原来尺寸的比
例 , 在干燥过程中木材也不易开裂 、变形;反之 ,
则较易开裂 、 变形 。
(1)差异干缩在种源间的变异
大花序桉种源间木材差异干缩试验结果见表
9。种源间差异干缩的变异范围是 1.37 ~ 1.52 , 变
异系数为 3.42%, 其中种源 B55 达到了最大值
1.52 , 17008号种源的差异干缩值最小 , 为 1.37。
差异干缩可以根据以下标准分为 3级:差异干缩>
2 , 为大;1.5 ≤差异干缩 ≤2 为中;差异干缩 <
1.5为小。大花序桉种源间木材差异干缩在 1.37 ~
1.52之间 , 除种源 12195 、 14425 、 B55的差异干
缩大于 1.5 外 , 其余均在 1.3 ~ 1.5 之间 , 基本属
于小的类型。除 12196号种源的差异干缩变异系数
大于 10%外 , 其他种源的变异系数均低于 10%,
其中变异系数最小的种源是 12195 , 其变异系数为
3.56%。方差分析表明 (表 10), 种源间差异干缩
有显著差异。
表 9 大花序桉差异干缩统计结果   %
种源号 平均值 变异系数 高度
1.3 ~ 3.3 m 5.3~ 7.3 m 9.3~ 11.3 m
B47 1.46 4.10 1.54 1.45 1.38
14127 1.44 7.95 1.57 1.40 1.36
D47 1.40 6.04 1.51 1.42 1.28
B85 1.44 4.01 1.59 1.39 1.33
14425 1.51 8.45 1.55 1.48 1.50
17008 1.37 4.46 1.42 1.29 1.38
12196 1.43 13.32 1.47 1.41 1.42
14427 1.47 5.71 1.53 1.40 1.47
B82 1.40 7.27 1.50 1.34 1.36
12195 1.51 3.56 1.55 1.52 1.47
B55 1.52 5.83 1.69 1.48 1.38
平均值 1.45 1.54 1.42 1.39
变异系数 3.42 4.50 4.63 4.73
表 10 大花序桉种源间 、 树干高度间差异干缩方差分析
误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Sig.
种源间 0.075 10 0.008 2.536* 0.037
高度间 0.133 2 0.066 22.420** 0.000
误 差 0.059 20 0.003
总 和 0.267 32
  (3)差异干缩沿树干高度上的变异
由表 9可知 , 种源间各高度木材差异干缩的变
异范围为 1.28 ~ 1.69 , 种源 B55在 1.3 ~ 3.3 m段
达到了最大值 , 比最小值 1.28高出 32%。经方差
分析 (表 10), 差异干缩在不同高度上的差异极显
著。差异干缩沿树干高度上的变异情况如图 4。11
个种源的 1.3 ~ 3.3 m 段的差异干缩均大于其他两
段;差异干缩沿树干高度向上 , 种源 12195 、
14127 、 B47 、 B55 、 B95 、 D47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种源 12196 、 14425 、 14427 、 17008 、 B82 呈现先
减后增的趋势 。
62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第 37 卷
图 4 各种源差异干缩沿树干高度上的变化
3.2.3 体积全干缩率
(1)体积全干缩率在种源间的变异
大花序桉木材体积全干缩率的试验结果见表
11。种源间体积全干缩率的变异范围是 14.16%~
16.93%, 变异系数为 5.16%。种源 17008达到了
最大值 16.93%, 比最小值 14.16%大 19.56%。
各种源体积全干缩率的变异系数在 5.76% ~
10.94%之间。除种源 12195的变异系数大于 10%
外 , 其他种源的变异系数都小于 10%。
表 11 大花序桉体积全干缩率统计结果   %
种源号 平均值 变异系数 高度
1.3 ~ 3.3 m 5.3~ 7.3 m 9.3~ 11.3 m
B47 16.83 7.38 17.18 16.21 17.10
14127 16.20 8.29 15.81 16.90 15.88
D47 16.70 9.16 17.08 16.61 16.40
B85 15.88 4.90 16.36 16.36 14.91
14425 16.19 9.94 16.50 16.40 15.68
17008 16.93 4.63 16.60 17.24 16.95
12196 15.99 8.15 16.24 15.57 16.17
14427 16.20 5.12 15.96 16.33 16.31
B82 14.91 2.78 14.29 15.53 14.91
12195 14.16 10.52 14.21 14.43 13.84
B55 16.32 2.67 16.20 16.96 15.81
平均值 16.03 16.04 16.23 15.81
变异系数 5.16 6.09 4.92 6.07
  方差分析表明 (表 12), 大花序桉种源间体积
全干缩率差异显著。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 (表 13)
结果显示 , 种源 17008 、 B47 、 D47 、 B55 、 14427 、
14127 、 14425 、 12196 、 B85 间体积干缩率无明显
差异 , 但与种源 12195 间的差异显著 , 种源 B82 、
B85分别与 B47 、 D47 、 17008差异显著。
表 12 大花序桉种源间体积全干缩率方差分析
误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Sig.
种源间 20.520 10 2.052 8.908** 0.000
高度间 0.955 2 0.478 2.074 0.152
误 差 4.607 20 0.230
总 和 26.082 32
63第 2 期        项东云 , 陈健波 , 申文辉 , 等:大花序桉种源间木材物理性质变异研究
表 13 大花序桉种源间体积全干缩率多重比较
种源号 12195 B82 B85 12196 14425 14127
体积全干缩率 14.1594 14.9075 15.8767 15.9943 16.1909 16.196
检验结果 c bc ab ab ab ab
种源号 14427 B55 D47 B47 17008
体积全干缩率 16.1991 16.32 16.6978 16.8322 16.9315
检验结果 ab ab a a a
  (2)体积干缩率沿树干高度上的变异
由表 11可以看出各高度的体积全干缩率的变
异范围为 13.84%~ 17.18%, 种源 B47 在 1.3 ~
3.3 m 段达到最大值 17.18%。经方差分析 (表
12), 不同树干高度上体积全干缩率差异不显著 。
体积全干缩率沿树干高度向上的变化情况见图 5 。
种源间体积全干缩率沿树高向上的变异规律较复
杂 , 种 源 12195 、 14127 、 14427 、 17008 、 B55 、
B82的变异规律相似 , 即沿树干高度呈现先增后减
的趋势;种源 12196 、 B47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 ,
且第 1 段与第 3 段的体积全干缩率接近。种源
14425 、 B85 、 D47的体积全干缩率呈现递减趋势 。
2.3 大花序桉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 对于遗传改良的方案制
定和改良方法有较大的关系。如果两经济性状之间
是正相关 , 选择了一个性状 , 另一性状也会同时得
到改良。如果两个性状互相独立 , 或相关甚微 , 改
良这一性状 , 对另一性状影响不大。若两主要性状
间是较高的负相关 , 一个性状的改良会导致另一性
状的负向增益 , 就会给育种工作带来困难 。现对大
花序桉种源树高 、 胸径 、基本密度 、 差异干缩 、体
积全干缩率 6个性状指标进行两两相关分析 , 结果
如表 14。
图 5 各种源体积干缩率沿树干高度上的变异
表 14 大花序桉种源树高 、 胸径和物理力学性状的相关关系
性状 树高 胸径 基本密度 差异干缩 体积全干缩率
树高 1 0.282 0.125 -0.196 0.475
胸径 1 0.047 -0.254 -0.099
基本密度 1 -0.648* 0.524
差异干缩 1 -0.292
体积全干缩率 1
*表示相关关系显著 , **表示相关关系极显著。
  从表 14中可以看出 , 大花序桉种源树高生长
与基本密度 、体积全干缩率呈正相关 , 但不相关关
系显著;胸径与基本密度呈弱度正相关 , 与差异干
缩率 、 体积全干缩率呈弱负相关;其它木材性质
间 , 基本密度与差异干缩率呈中等负相关 , 而与体
积全干缩率呈中等正相关 , 但相关关系均不显著;
差异干缩率与体积全干缩率间呈低度负相关 , 这些
相关关系为大花序桉的材性改良提供了重要信息 。
3 结论
3.1 大花序桉种源间木材物理性状变异丰富。在
不同种源间 , 大花序桉的木材基本密度 、 弦向全干
缩率 、径向全干缩率 、 体积全干缩率均有显著差
异 , 在种源水平上进行物理材性改良有较大潜力 ,
改良会获得较好效果。
3.2 在树干不同高度上 , 除体积全干缩率的差异
64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第 37 卷
不显著外 , 其他木材物理性状在树干高度间均存在
显著的差异 , 但各种源木材性质沿树干高度上的变
异没有统一的变化规律。
3.3 木材基本密度最大的种源是 B85 , 为 0.7530
g/cm3;然后依次是 D47 、 B82 , 分别是 0.7386 、
0.7274 g/cm3 , 最小的种源是 12195 , 为 0.6176
g/cm3 。大部分种源的差异干缩都小于 1.5 , 属于
差异干缩小的类型;只有 14425 、 12195 和 B55 3
个种源的差异干缩超过 1.5 , 分别为 1.51 、 1.51 、
1.52 , 属于差异干缩中等的类型。
3.4 大花序桉树高 、 胸径生长性状与木材物理性
状相关关系不显著 , 表明相互基本上独立遗传 , 利
用这一关系可以分别对树高 、 胸径等生长性状和木
材基本密度 、 干缩率等木材物理性状进行独立选
择 , 可以获得生长快 、木材物理性质较好的改良效
果。
参考文献
[ 1] 韦国洁.大花序桉在桂中地区的发展前景[ J] .桉树科
技 , 2002(1):32-34.
[ 2] Dickinson G R, Nikles D G , Leggate W , et al.Variation
in Eucalyptus cloeziana in coastal north Queensland plant-
ings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C] .
I n:Die ters M J , Matheson A C , Nikles D G , Harwood C
E , Walker SM (eds). T ree improvement for sustainable
tropical forestry.P roceedings of QFRI - IUFRO Confer-
ence, 27 October-1 November 1996 , Caloundra , Queens-
land , Australia.
[ 3] Bootle K R.Wood in Australia.Types , proper ties and uses
[ M ] .Sydney , Australia:McGraw -Hill Book Company ,
1983.
[ 4]周少英 , 徐峰.广西东门林场五种桉树木材干缩和变形
特性研究[ C].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
讨会论文集 , 2004.
[ 5]国家技术监督局.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M] .北
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1991.
Research on Wood Physical Property Variation
Among Provenances of E.cloeziana
XIANG Dong-yun1 , CHEN Jian-bo1 , SHEN Wen-hui1 , ZHOU Wei1 , KAN Rong-fei2
(1.Guangxi Fo 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 Nanning 530001 , Guangxi , China;
2.Forestry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 Nanning 530005 , Guangx i , China)
Abstract:Woods of 11 E.cloeziana provenances aged 18 in Dongmen Forest Farm of Guangxi w ere taken as
research objects , and such phy sical propert ies as basic density , tangent ial dry shrinkage and radial dry shrinkage
w ere tested and analyzed.It has been found that physical property indicators among different provenances or dif-
ferent stem heights within the same provenance displayed obvious variation.The largest basic density w as with
provenance B85 , follow ed by D47 and B82 with the respective value of 0.7530 g/cm3 , 0.7386 g/cm3 and
0.7274 g/cm3.Among the 11 tested provenances , there w ere 8 provenances w hose ratio of tangential shrink-
ages to radial shrinkages w as less than 1.5 , belonging to the type of small difference shrinkage.Only such 3
provenances as 14425 , 12195 and B55 w ere w ith the ratio larger than 1.5 but smaller than 1.6 , belonging to
the type of medium dif ference shrinkage.Grow th properties such as tree heights and DBH were not closely relat-
ed to such phy sical properties as w ood basic density , difference shrinkage and volume shrinkage rate.Based on
this , independent selection of g row th properties and physical propert ies w ere expected to generate improved ef-
fects.
Key words:E.cloeziana;wood physical properties
65第 2 期        项东云 , 陈健波 , 申文辉 , 等:大花序桉种源间木材物理性质变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