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云南阳春砂仁的质量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



全 文 :第巧卷 第 4期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V o l . 15 , N o 4
云南阳春砂仁的质量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
罗天语 王兴文
(云南中医学院)
马治安 ` 张仁礼 * 张晓林 * *
内容提要 当前云南阳春砂仁产量 , 占全国总产量的 65 . 5% , 商品有左右全国砂仁市场之
势 . 经调查云南产区生态环境较原产区广东阳春县为优 , 故表现出植株生长较高 , 果实较大 , 每
室籽粒数较多等性状特征之差 , 这些差异并非是物种的变异 , 而是生态环境较好所致 。 从两地商
品中的精油成分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也基本一致 , 认为影响云南阳春砂仁质量的酸味 , 两地商品
均有 , 并都来源于假种皮 , 只不过云南商品果实较大 , 假种皮较厚 , 总酸含量较高 , 但是总酸均
为无毒副作用的低分子有机酸 , 不影响砂仁的质量 。 因此我们认为云南引种区的阳春砂仁质量 ,
与广东原产区的阳春砂仁质量应基本一致 。
关键词 阳春砂仁 生态环境 化学成分
云 南 阳 春 砂 仁 ( Am o m u m , iol s u m
L o u )r 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
发研究所云南分所于 1963 年从原产地广东
阳春县引人云南的 。 目前已推广到云南的西
双版纳 、 德宏 、 思茅 、 红河 、 文山 、 临沧等
专州约 20 多个县的热区 。 据 19 89 年统计全
省栽培面积达 9 . 8 万亩左右 (年底留存
数 ) , 占全国砂仁种植总面积 的 38 . 5 % ;
年产量已达 43 万 kg , 占全国砂仁总产量的
65
.
5%
, 产品有左右全国砂仁市场之势 。 但
是阳春砂仁引入云南后 , 植株的生长发育和
产品质量与原产地阳春县相比 , 则出现植株
较高 , 果实较大 , 每室种子粒数较多 , 商品
味酸泛甜等表现 。 因此在经营过程中 , 对云
南阳春砂仁的品质产生怀疑 , 甚至出现压价
和退货 。 为此我们于 19% 年 4 月特深人广
东的阳春县和云南的西双版纳进行实地调查
和收集有关资料与样品进行分析整理 , 根据
所得资料 , 特提出以下问题进行探讨 。
l 云南阳春砂仁引种区的生态条件评价
阳春砂仁是热带 、 亚热带季雨林中的姜
科植物 , 性喜温暖湿润 , 要求要有一定的荫
蔽和授粉的 昆虫 。 因此温度 、 水分 、 森林
(荫蔽 ) 、 昆虫这四大生态因子的配合 , 是影
响砂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 为了评价云南引
种区的生态条件 , 特将这四大生态因子与原
产区进行比较 。
* 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云南分所
*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1 9 9 2 年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第 1 5 卷第 4 期
表 l 云南引种区与原产区生态条件比较
地 风 云 南 省 广 东 省
生态因子 备 注景洪县 劲腊县 瑞丽县 阳春县
l

q4n..…0,ùl,山月峥,山1`气`,夕n工é.…nU
J
q今j-月,,`1,山n,,
才.才ù、ù
.…自l尸飞内乙0产,翻,11`年平均温最低月平均温极端最低温
年 较 差
花期月平均温
2 2
14
.
1
一 1 . 8
14 0
26
广东在 19 7 6年 和 一9 7 7年 ,
因低温主产 区信宜县受冻
害枯死面积达 4 0 ~ 50 % 。
云南引种区从未出现过低
温冻害现象 .
度子

温因
年平均降雨量 m m 1 1 5 7 3 ] 5 1 9 . 1 14 6 0 . 7
花期月降雨量 m m 5 5 . 3一 1 3 7乃 2 64 9一 3 2 3 8 15 5 . 5一 2 9 4 4
年平均相对湿度% 80 82 80
花期相对湿度% 70 ~ 7 7 7 6 ~ 8 4
2 3 8 3 0
3 9 9 3 ~ 4 0 5
.
9
8 2
8 6 ~ 8 7
湿子水因
森林类刑
枯枝落叶层厚 c m
荫蔽度%
沟谷 雨林
12 ~ 2 5
50 ~ 6 5
沟谷雨林
14 ~ 2 8
5 0 ~ 7 0
沟谷雨林
1 1~ 2 2
5 0 ~ 6 0
广东荫蔽树多人工栽培的
人工常绿阔叶林 台湾相思 、 山 麻黄 、 荔
8一 12 枝 、 芒 果 、 鸟榄 、 芭蕉
4 0 ~ 4 5 等 。
云南为原始森林 。
林子森因
传粉方式 昆虫授粉 昆虫授粉 昆虫授粉 人工授粉为主昆虫授粉为辅
粉子授因
从上表可知云南引种区的主要生态因子
与原产区广东阳春县基本一致 。 但其中极端
最低温 , 年温差 , 荫蔽度 , 种植地的枯枝落
叶层及腐殖植层厚度 , 昆虫传粉等重要生态
因子还较原产地阳春县为优 。 因此广东阳春
县医药考察团来云南砂仁主产区考察后 , 对
云南砂仁种植区的生态环境评价是 : “该地自
然条件优越 , 特别是在气候上 , 具有广东海
洋性气候的优点 (湿度大 , 雨量多 ) , 又具
有大陆性气候的优点 (无台风 , 盐风 , 暴
雨 , 寒潮 , 霜冻等危害 ) , 具有昆虫授粉的
独特条件 (有多种蜂类和蚂蚁 ) , 是发展 阳
春砂仁最理想的生态环境 ” 。
2 阳春砂仁在云南产区的生长发育表现
从云南引种 区的生态条件评价可知 , 乙`
南种植阳春砂仁的生态环境条件较原产地 阳
春县为优 。 因此阳春砂仁引种到云南产区
后 , 生长发育表现良好 , 具体指标见下表 。
表 2 云南引种区与原产地生长发育比较
产 区 云南景洪县 广东阳春县 备 注
目 ~ 、 、 ~ 、
植株平均高
中部叶片平均长宽
出现顶叶的平均叶片数
走茎的平均长
一株系平均分株数
植株表现
.
9 4
,`,ù
343
营养器官
的生 长发
育比较
3 7
.
5 x 6
.
5
4 0
.
5
3 9 5
2 7
.
6 x s
全株绿色 , 少枯叶 全株黄绿色 , 枯叶占 I / 2
数据是从两地 同龄植株
中随机取样 10 株 , 测量
各项 , 取平均值 。
植株表现是 在 19 9 0年 4 J I
份 , 在同一 月内两地 观
察所得
cm片株
罗天浩等 : 云南阳春砂仁的质量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
(续 )
产 区
云南景洪县 广东阳春县 备 注
mcnlō
繁殖器官
的生 长发
育比较
目 ~、 、 、 、
铸株平均花德数
每花撼平均小花数
于果平均 1 0 0 果重
茹果平均长 、 直径
种子团平均长 x 直径
种子大小平均长 x 直径
种 子平均 1 0 0 0粒重
个 住 8
朵 9 . 2
9 75
.
5 3
1 9 x 1
.
3
1
.
5 x 1
.
2
3
.
5 x Z
0
.
8 4
7
.
6
6 8
.
2 1
1
.
6 x o月
1
.
3 x o名
3 x Z
1 2 4 3
花穗数和小花数是根据
两地 花期记 录资料数取
平均值 。
其他各项 是在两地商品
中随 机取 样 , 测得 , 取
平均值 .
结实率及
平均亩产
的比较
自然结实率
平均亩产
% 3 1
.
6
k g 1 1
.
5
自然结实率和平均亩产均
是在自然条件下 , 不经人
工授粉 , 所得平均数 .
考文献 〔3〕 和 〔4〕 的前处理及分析方法与
条件进行 ’ 。 两地样品总酸和有效酸含量测
定 〔6〕 , 云南总酸含量 0 . 9 71 % , 有效酸 p H
值为 5 . 0 , 广东总酸含量 0 . 590 % , 有效酸
p H 值 .5 0 ; 有机酸的提取分离 , 是采用酸
性乙醇提取 , 醋酸乙醋分离 , 水溶部分铅盐
沉淀 , 硫化氢脱铅得到游离酸 〔 7 , 。 各项分
析结果如下 :
了 · I 云南 、 广东阳春砂仁酸性化学成分比
较 。
薄层层析 鉴别结 果 :
R f值及显色
① : .0 04 8 淡黄色
② : .0 2 3 淡黄棕色
③ : .0 3 9 棕黄色
仗 : .0 54 黄色
展开剂 : 正 T 醇 , 乙酸 , 水
(4
二 l : 5)
, 选用 l: 层溶液为展
开剂 。
显色剂 : 用氧化还原指示剂 。
矽日人心伪V乃V八号
广卜|,…!
从上表可知 , 阳春砂仁引种到云南后 ,
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生长发育表现和在自
然情况下的单位面积产量 , 均较原产地区的
)“ 东阳春县好 。 这说明了云南引种区的生态
条件更适宜阳春砂仁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也
证明了云南引种阳春砂仁是成功的 。
3 云南 、 广东两地阳春砂仁化学成份比
较 。
从以上讨论可知 , 阳春砂仁在云南引种
区的生长发育和单位面积 产量均较原产地
好 。 但是产品质量是否也优于原产地 , 我们
根据砂仁的有效成分进行了精油和微量元素
以及影响品质的酸性进行了分析测定 。
分析样品是在实地考察时 , 两地分别随
机取样 s k g 。 经云南中医学院药用植物教研
室罗天浩副教授鉴定 。 将鉴定样品去壳后经
蒸馏水和去离子水洗涤 , 在 60 ℃恒温烘干
冲细 , 粗粉按 1 : .7 5 加水 , 挥发油测定器
回流提取 2 小时 , 云南西双版纳样品出油率
为 3 . 70% , 广东 阳春 县样 品 出油率 为
3
.
4 0%
。 精制后的挥发油样品 , 进行 G C一
M S 分 析 , 仪 器 为 F in n ig a n一 45 10 型
G C / M S / D S 分析鉴定 ’ 。 微量元素测定
是另取砂仁粗粉研细过 60 目尼龙筛 , 按参
自 口
1一一艺
图 1 1 .云南阳春砂仁 2 .广东阳春砂仁 T L C 图谱
两地样品均出现 4 个班点 , R f 值显色
一致
1 9 92年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第1 5卷第4 期
3
·
2气相 色谱分析检 测结 果 :
图 2云南阳春砂仁有机酸
表3
G C 图
沐_
图3 广东阳春砂仁有机酸G C 图
两地产砂仁有机酸G C 检测对照
峰 号 云南阳春砂仁 峰 号 广东阳春砂仁
图 2保留时间( m i n)相对含量( %)图3 保留时间( m i n)相对含量( %)
l ]
.
30 1 7 5
,
72 1 1
.
3 67 8
.
99
2 3
.
7 2 12刀7 2 3 . 7 32 37 3 9
3 4
.
3 75 3
.
38 3 4 3 5 4
.
92
4 10
.
89 5 8
.
39 4 10
.
74 8 8
.
26
从以上分析表明 , 薄层层析与气相色谱 了 · 了 云 南 、 广东 阳春砂仁挥 发油组分及相
分析结果一致 , 即两地样品有机酸化学成分 对含量比较 。
一样 。
表 4 两地产砂仁挥发油含量比较
相对含量 (% )序 号 化合物名称 分子量—云南阳春砂仁 广东阳春砂仁l 戊一侧柏烯 (“ 一 th uj e n e ) 13 6 0 . 16 15 0 . 10 242 “ 一旅烯 ( : 一p i n e n e ) 13 6 2 . 12 29 一95 7 13 茨 烯 ( e a m p h e n e ) 13 6 6 , 0 3 3 5 . 172 54 刀一旅烯 切 , i n e n e ) 13 6 0 . 07 3 0 . 0 7 8 15 月桂烯 (m y r e e n e ) 13 6 2 3 6 97 2刀 5 166 : 一水芹烯 (: 一 p h e l la n d r e n e ) 13 6 0 . 18 9 0 . 199 47 “ 一松油烯 (: 一 t e中 i n e n e ) 13 6 0 . 0 3 54 0 . 0 34 68 对聚伞花素 ( P阅 y m e n e ) 134 0 . 0 2 32
9 柠檬烯 ( L im o n e n e ) 13 6 7 .科 27 6 . 6 92 2
10 △ 4一曹烯 佰-4 一 e a er n e ) 13 6 0 0 74 7 0 . 0 77 1
1 1 异松油烯 ( t e r p i n o le n e ) 13 6 0 . 13 8 0 . 1科 6
12 芳樟醇 ( L i n a lo o l ) 154 0 . 13 7 0 . 182 4
13 樟 脑 ( e a m p h o r ) 一5 2 15名 3 5 3 一0 3 9 53
14 异龙脑 (15 0一 b o r n e d ) 15 2 0 . 19 3 5 0 4 132
罗天诺等 : 云南阳春砂仁的质量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
一蟒大表). .… _ . . . . . .… … _ . _… _ _ . . . . . . . . . . -一—相对含量 (% )序 号 化合物名称 分子量 云南阳春砂仁 广东阳春砂仁54%0281,乙,ó`ù白l 5l 6l 7l 8l 9202 l
2 2
2 3
24
2 5
2 6
2 7
2 8
2 9
3 0
3 l
3 2
3 3
34
3 5
龙 脑
松油烯-4 一醇
“ 一松叶醇
乙酸龙脑脂
乙酸松油脂
“ 一胡椒烯
口一榄香烯
“ 一植香烯
介丁香烯
C一口金合欢烯
别芳菇烯
下一木罗烯
7一榄香烯
介没药烯
7一杜松烯
占一杜松烯
白千层醇
占一杜松醇
卜檀香醇
“ 一檀香醇
棕桐酸
( b
o r n e d )
( t
e pr in e n 一4 0 L )
(
戊一 te pr i n e o l )
( b r o n y la e e t a te )
( t
e r P in y la e e ta t e )
(久一 L o p a e n e )
(刀一 e le l n e n e )
( “ 一 s a n t a lo l )
( P一 e a r y o Ph y l le n e )
(c 一刀一 fa r n e s e n e )
( a ll o一 a r o m e d e n d r e n e )
( }
,一 m u u r o le n e )
(下一 e le m e n e )
(刀一 bi s a b o le n e )
(7一 a d i n e n e )
(吞一 a d in e n e )
(V ir i d ifl o r o l )
(占一 e a d in o l )
(刀一 s a n ta lo l )
(
汉一 s a n t a lo l )
(p
a lm i t ie a e id )
4
.
4 6 59
0
.
20 89
0
.
124 2
54
.
2 2 33
0
.
0 42
0
.
59 2
0
.
124 6
0
.
73 58
0
.
180 3
0
.
2 5 77
0刀7 26
0
.
2 2 85
0
,
74 3
0
.
34 15
0
.
0 99 7
0
.
34 15
0
.
0 32 8
0
.
0 55 8
0
.
10 3 7
0
.
0 5 17
0
.
0 586
7
.
4 55 3
0
.
2 179
0
.
10 17
59
.
2 529
0
.
06 77
0
.
6 762
0
.
16 3 7
0
.
2 83
0
.
135
0
.
1666
0
.
09 6 5
0
.
32 98
1
.
5 838
0
.
17 12
0
.
126 7
0
.
34 79
0
.
06 14
0
.
10 2 7
0
.
06 53
0乃374
0
,
0 6 19
分析结果 , G C / M S 共检出 54 个峰 ,
鉴定了 35 个化合物 , 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
有 34 种化合物两地基本一致 (详见 上表 ) 。
了 · 4 云南 , 广东阳 春砂仁微量元素比较 。
分析结果表明 , 化学成分一致 , 仅含量
各有高低 。
元素
Z n C u F e M n C r N l C o M o T i S r B a R b G e S e P b C d V A s产地
云南西双版纳 6 . 3 3 6 0 2 0 2 44 . 30 1 . 48 1 9 8 0 . 44 20 4 . 9 5 75 1 . 3 7 0 .8 8 0 . 4 7 0 . 12 0 . 19
n,l01t,八”0云南德宏 , 8 4 1 0 13 8 . 0 0 . 1 6 石9 1 . 2 1 . 15 0 月5 < 0乃 1
11
.
8
2 7
.
8 0 8 0 4 7
广东阳春县 9乃8 38 . 50 326 . 40 1 . 42 1 . 72 0 . 4 7 1 . 12 8 . 2 0
2 2
.
8 7
2
.
69
2 5
.
84
< 0 刀 3
日 4 0 9 ! ( ) 4 2 0 , 5 2 1 99 0 4 7
6凡」,矛`飞ù654
4 问题探讨
阳春砂仁引种到云南与原产地广东阳春
县相比 , 表现出植株较高 , 果实较大 , 每室
籽粒数较多 , 亩产较高等差异 , 有人认为这
1 9 9 2年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第 1 5卷第 4 期
是物种变异的表现 , 云南阳春砂仁是个新变
种 。 经过调查 , 我们认为这些表现 , 是云南
砂仁种植区生态环境条件优越 , 植物生长发
育较原产地好的表现 , 并非是种的变异 。 因
为变种 ( va ir et y ) 准确的讲是分类学中种以
下的一个分类等级 , 通常在形态上与原种多
少有一定的差异 , 并与其他变种有共同的分
布区 。 而 阳春砂仁引种到云南己有 28 年之
久 , 并未产生以上差异 , 所以迄今植物分类
学家仍把云南 , 广东两地阳春砂仁 , 均视为
同种植物 , 即 : A m o m u m v i l l o s u m L o u r ,
并未作为变种处理 。
经化学分析 , 两地砂仁有效成分挥发油
的 出率 , 云 南还 高于 原 产地 (云 南 为
3
.
70 %
, 广东 3 . 40 % ) , 其挥发汕中含量较
高的 34 种化合物 , 与商品中微量元素的化
学成分均基本一致 。 商品具酸味 , 两地均
有 , 并都来源于果实中的假种皮 。 只不过云
南果实较大 , 假种皮较厚 , 总酸含量较高 。
据观察假种皮是由砂仁花授粉后 巧 天左右
胚座组织发育而成 。 待 90 天左右假种皮就
由酸变甜 , 果实就成熟 。 但是因云南生态条
件优越 , 植株生长发育较好 , 种子的假种也
就较肥厚 。 再加之云南砂仁种植地多为原始
森林 , 因砂仁成熟时果实有甜味 , 鼠害特别
严重 , 往往假种皮还未由酸变甜时就提前采
收 , 故使商品酸味加重 。 经分析假种皮的
酸 , 均为无毒副作用的有机酸 , 不应影响砂
仁质量 。
从以上讨论 , 我们认为云南和广东两地
的阳春砂仁 , 在分类学上是同种植物 , 不应
视为变种 。 其商品质量应与原产地的广东阳
春县相同 。 而植株较高 , 果实较大 , 侮室籽
粒数较多和商品味酸泛甜等差异 , 应视为云
南种植区生态环境条件较优 , 是砂仁生长发
育较好的表现 。
承蒙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作 G C一 M S 分
析 , 云南中医学院 T E 研究室测定无机元素 。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云南药用植物
试验站编著 .南药栽培技术 (一 ) . 昆明二 云南人民
出版社 , 19 83 。
2 巾 itfj 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等
编 .砂仁栽培 , 厂一东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3 王兴文等 . 云南中医 学 院学报 . 19 8 ;9 12
(2 ) : l
4 张晓林等 .分析化学 , 19 9 1 : 19 (7 ) 83 5一
83 8
5 石汝明 .中药通报 , 19 8 7 ; 12 (4 ) 14
6 黄伟坤等 .食品检验与分析第一版 , 北京 :
轻工业出版社 , 19 8 9 : 19
7 林启寿 .中草药成分化学 , 北京 : 北京科学
出版社 , 197 7 : 14 1
(收稿口期 : 19 92一0 5一2 8 )
R e l a t i o n s h iP b e tw e e n Q u a li t y o f F r u e t u s A m o m i
fr o m Y u n n a n a n d i t s E e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L u o T i a n g a o e t a l
(Y
u n n a n C o l le g e o f T r a d i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e i n e )
A B ST R A C T T h
e F r u e t u s A m o m i fr o m Y u n n a n a r e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a t P r o d u e e d in Y a n g e h u n e o u n t y
,
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t h e o r ig in P r o d u e i n g a r e a
,
fo r it h a s s o m e s P e e i a l e h a r a e te r is t ie s s u e h a s h i g h P l a n t s
·
b i g fur i t
s , m o r e s e e d s i n e v e r y r o o m a n d 5 0 o n
.
T h e s e a r e n o t d u e t o th e v a r i a t i o r l o f s P e c ie s
,
b u t t h e er s u l t o f
第巧卷 第 4期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V o l. 1 5, N o 4
血管神经性头痛治验举隅
吴世贵
(云南省干部疗养院 )
关键词 血管神经性头痛 , 化痰活血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于 中医的内伤头痛范
畴 , 中医俗称偏头痛 , 好发于青壮年。 中医
认为主要是与肝胆 、 肾阴 、 血虚 、 痰浊 、 痕
血有关 。 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血管舒缩功能
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反复发作 , 不易根治的顽
疾 . 临床多表现为头部一侧发作性疼痛 , 呈
持续性跳痛 , 或两侧头部交替发作后多固定
一侧刺痛 , 时发时止 , 痛时如裂 , 发作时可
伴有恶心呕吐 , 视力障碍等症状 。 疼痛缓解
后如正常人 。 脑血流图表现为 : _上升快 , 下
降速 ; 波幅高 , 两侧波幅不对称 。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及治疗 , 血管神经性
头痛 , 从活血化痰止痛治疗有效 。
方药 : 小白附子 1 5一 30 9 、 川芍 20 9 、
细辛 10 9 、 红花 10 9 、 赤芍 15 9 、 积实 10 9、
白芷 159 、 防风 15 9 、 羌活 15 9 、 全蝎 109 、
僵蚕 109 。 方中小白附子温化体内无形之
痰 ; 川芍活血止痛 ; 细辛既能助 白附子化
痰 , 同时又加强川芍活血止痛 , 共为君药 。
红花 、 赤芍助活血之功 , 积实 、 僵蚕助化痰
之力 ; 全蝎止痛力强 ; 防风 、 白芷为治头痛
常规用药 ; 羌活为引经药 , 使其药力直达病
所 。 共同完成活血化痰止痛之功 。
病案举例 : 李某 , 男 , 39 岁 , 干部 ,
19 89 年 10 月 12 日初诊 . 主诉左侧头痛 11
年 , 右侧头痛 5 年余 。 自述初期偶尔发作 ,
疼痛不明显 , 后年每因工作 、 学习等发作次
数增多 , 疼痛加重 , 发无定时 , 每次发作疼
痛持续约 15一 40 分钟 。 于 1986 年 10 月经
昭通地区人 民医院确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 ,
给服去痛片 、 天麻素片 、 谷维素、 维生素 lB
之类药治疗效果不佳 。 198 7 年 7 月转住昆
明某医院经 C T 扫描排除脑内占位性病变 ,
经各种治疗仍未见好转 。 现仍头痛如裂 , 发
无定时 , 一侧或两侧发作不定 , 长期以来对
工作 、 学习 、 体质都有很大影响 。 查 : 体质
欠佳 , 情绪低沉 , 纳差 , 舌质红微紫 , 少
苔 , 脉弦滑 。 处 以 仁方 3 剂 , 每日 l 剂 , 自
述服 1 剂后见效 , 服毕 3 剂症状大减 。 复
诊 : 精神明显较前好转 , 舌脉同前 。 处以原
方加建曲 20 9 。 5 剂 , 服完后症状完全消
失 , 舌脉正常 , 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
(收稿日期: ] 99 1一 ] 1一2 8)
be t et r ce o lo g ie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
T h e r e s u l t o f a n a ly s e s o n t h e e o m P o s it i o n o f v o la t ile 0 11 a n d t r a e e le m e n t
s h o w e d n o d i fe er
n e e o n t h e w h o le
, 5 0 t h e a u t h e r b e lie v e d t h a t th e s t r o n g a e i d it y o f F r u e t u s A m o m i fr o m
Y u n n a n er s u lt s fr o m t he h ig h
e o n t e n t o f t o ta l a e id d u e t o i ts b i g fr u it a n d t h ie k a r i ls
,
b u t t h e to ta l a e id a r e o r
·
g a n ie a e i d o f l o w m o le e u le t h a t h a v e n o Po i s o n a n d s id e e fe
e t s fo r F r u e t u s A m o m i P r o d u ce d b o th i n Y u n n a n
a n d G u a n g d o n g c a r r y a e id i t y
.
K E Y W O R D S F r u e tu s A m o m i E e o lo g i e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h e m ie a l C o m P o s i t i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