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韦塔桉与大花序桉在粤中地区的生长表现



全 文 :TROPICAL FORESTRY VOL.34 NO.3 Sep.2006
31综 述
表 1 三个试验点林地土壤分析结果
pH值
有机质
Organce
全N 全P 全K 速 N 速P 速K 有效B 代换
1 2Ca2+
代换
1 2Mg2+
(g.kg-1) (mg.kg-1) (μg .g-1 ( )mmol.kg-1)
4.80 4.700 0.250 0.040 1.210 33.14 0.42 4.50 0.370 0.54 0.68
表 2 韦塔桉种源的产地 、地理位置和种子活力
树种 种源号 产  地 纬度(° )S 经度(° )N 海拔 m
17831 N of Ilwaki wetaris 印度尼西亚 7 52 126 27 515
17832 6kN of Arnau wetar 印度尼西亚 7 49 126 10 315
韦塔桉 17834 N of Telemar sw wetar 印度尼西亚 7 54 125 58 180
17835 1kN of Carbubu wetar 印度尼西亚 7 56 125 53 175
17836 Sw of UhakNe wetar 印度尼西亚 7 39 126 29 350
17837 4kNw old Uhak wetar 印度尼西亚 7 36 126 37 215
9901 Veteran Ne Gympie QLD 澳大利亚 26 07 152 42 135
大花序桉 12203 W of petford QLD 澳大利亚 17 22 144 52 330
13450 Hinch Inbrook IslandQLD 澳大利亚 18 15 146 07 25
14127 S of Raven shoe QLD 澳大利亚 17 43 145 29 950
(1.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新会 529100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520)
赵汝玉 1 ,陆钊华 2 ,徐建民 2 ,胡杨 1 ,黎元伟 1 ,李光友 2
韦塔桉与大花序桉在粤中地区的生长表现
摘要:对韦塔桉 6个种源和大花序桉 4个种源进行生长与形质性状分析 , 结果表明:韦塔桉种源各年度生长性状在
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形质性状差异不显著 。大花序桉除早期树高生长外 ,其他性状的年度生长指标在种源间并无
明显差异 ,干形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 ,分枝性状差异不显著 。韦塔桉种源 17835生长表现最好 ,其平均树高、胸径和单
株材积分别达到 15.01m 、15.03cm和 0.1133m3 ,是平均值的 115.82%、116.78%和 153.94%。大花序桉种源 9901生长表
现最好 , 其平均树高 、 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到 10.88m 、 12.95cm和 0.0617m3 , 是平均值的 106.35%、 106.15%和
117.97%。韦塔桉与同地区尾叶桉相比无显著差异 ,可在本地区作为重要的速生桉属树种育种资源;大花序桉作为珍贵
实木用材树种发展前景广阔 。
关键词:韦塔桉;大花序桉;种源;生长表现
中图分类号:S792.39 文献标识码:B
韦塔桉(Eucalyptus wetarensis Pryor)是 1995年
Pryor 等人在尾叶桉(E.urophylla S.T.Blake)分类学
群体变异研究基础上命名出来的两个新种之一 [ 1.2]
(另一为高山尾叶桉(E.orophila Pryor)),原产印度尼
西亚的韦塔岛 ,垂直分布 250m~ 1900m ,叶形为窄披
针形 ,基部开角小 ,方径。尾叶桉自 20世纪 80年代
引入我国后 ,已在华南地区开展了系统的种源/家系
试验 ,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栽培树种[ 4]。韦塔桉为尾
叶桉的近缘种 ,有相似的生长适应性与发展潜力 ,对
其深入开展遗传改良工作在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的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花序桉(E.cloeziana F.Muell.)
原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洲 , 木质坚硬 , 材性良好 , 较
耐寒 。在我国两广 、四川等地均有引种 [ 3.4] ,可作为实
木家具用材树种来发展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该试验地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天湖
管理区 , 22°24′N , 112°55′E ,海拔 60m。属南亚热带海
洋性季风气候区 , 年均气温 22.3 ℃, 10℃以上有效
积温为 7653.0℃,最冷月平均气温 16.7℃,极端最低
温 2.9℃,常年无霜。年均降雨量 1750.4 mm。林地为
低山坡地 ,土壤是花岗岩发育的赤红壤 , 造林地为杉
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
采伐迹地。林下植被有画眉草(Echinochloa hainanensis
Chia.)、岗松(Baeckea frutescens L.)、野牡丹(Melast-
oma candidum D.Don)、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
Hassk.)、芒箕(Dicranopteris dichotoma Bernh.)等。试
验点的林地土壤物理化学分析结果见表 1。
1.2 试验材料
参试的两个树种各种源种子由澳大利亚 CSIRO
种子中心提供 ,其名称 、种源号 、地理分布如表 2。
32
2006年 9月 第 34卷 第 3期
综 述
注:同列中相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α=0.05)。
表 5 4.5年生各性状邓肯检验结果(ê =0.05)
树种 种源 单株材积 m3 LSR 树高 m LSR 胸径 cm LSR 干形 LSR 分枝 LSR
17831 0.0602 c 11.78 d 12.39 bc 3.90 a 2.52 ab
17832 0.0715 bc 13.56 b 12.57 bc 3.84 a 2.83 a
韦塔桉 17834 0.0821 b 13.25 bc 13.58 ab 3.75 a 2.43 b
17835 0.1133 a 15.01 a 15.03 a 3.87 a 2.67 ab
17836 0.0628 bc 12.29 cd 12.26 bc 3.79 a 2.51 ab
17837 0.0519 c 11.88 d 11.40 c 3.73 a 2.46 b
均值 0.0736 12.96 12.87 3.81 2.57
9901 0.0617 a 10.88 a 12.95 a 3.96 a 1.89 ab
大花序桉 12203 0.0466 a 10.16 a 11.53 a 3.95 a 2.23 a
13450 0.0433 a 9.49 a 11.45 a 3.14 c 1.67 b
14127 0.0576 a 10.38 a 12.86 a 3.43 b 2.04 ab
0.0523 10.23 12.20 3.62 1.96
注:*表示在 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 **表示在 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
表 3 韦塔桉种源各性状方差分析
变因 DF 1.5a树高 1.5a胸径 2.5a 树高 2.5a胸径 2.5a单株材积
MS F值 MS F值 MS F值 MS F值 MS F值
区组 2 0.12906 0.45 0.2895 1.16 1.7219 2.42 1.4200 1.95 0.00018 2.89
种源 5 2.7169 9.5 0** 0.4627 1.86 2.3252 7.23** 1.9662 9.59** 0.00015 10 .88**
变因 DF 4.5a树高 4.5a胸径 4.5a 单株材积 干形 分枝
MS F值 MS F值 MS F值 MS F值 MS F值
区组 2 0.5854 1.27 1.3162 1.30 0.00025 1.51 0.0301 1.34 0.2188 4.47*
种源 5 6.1383 13.35** 6.4416 6 .36** 0.00194 11.9 1** 0.0179 0.80 0.0911 1.86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于 2000年 5月开始 , 采用随机完全区
组设计 , 4次重复 , 2行小区 ,每行 10株。穴状整地 ,
穴规格 60cm×50cm×40cm ,株行距 4m×1.5m。造林
时每穴施腐熟鸡粪 2.5kg ,磷肥 250g作基肥 。调查生
长与形质指标。干形指标分 4个等级 , Ⅰ级:主干通
直圆满 , 得 4分;Ⅱ级:主干直 、不圆满 , 得 3分;Ⅲ
级:主干稍弯曲 、不圆满 ,得 2分;Ⅳ级:主干有两个
以上弯曲 ,得 1分。分枝指标分 3个等级 , Ⅰ级:分枝
细小 、且均匀 ,得 3分;Ⅱ级:分枝中等 ,无明显大枝 ,
得 2分;Ⅲ级:有明显大枝 、且分叉 ,得 1分。
1.4 统计分析
单株材积(Sv)计算公式 [ 6] :SV=H×DBH2/3 (1)
采用 SAS软件包对树高(H)、胸径(DBH)、单株
材积(SV)、干形(SF)和分枝(BR)进行方差分析 、相关
分析[ 6]。成活率和保存率数据经反正弦转换 ,干形与
分枝等得分值经平方根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种源生长 、形质性状差异性分析
韦塔桉种源各性状历年方差分析(表 3)表明:6
个种源的各年度生长性状(树高 、胸径和单株材积)
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 而形质性状(干形 、分
枝)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为各性状在种源层次上
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 也就是说 , 通过比较 , 可以选择
得到性状比较优良的种源。
大花序桉种源各性状历年方差分析 (表 4)表
明:除生长早期(1.5a生)树高生长外 , 其他性状的
年度生长指标在种源间并无明显差异 ,形质性状中 ,
干形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 , 分枝性状差异不显
著 。不同种源生长性状的差异在 1.5a生时最大 , 随
着年份的增加差异在逐渐缩小。
2.2 各性状多重比较(Duncan法)
对两树种 4.5a生树高 、胸径 、单株材积以及干
形和分枝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及综合分析 (表 5), 结
果表明:韦塔桉(单株材积平均值 0.0736m3)较大花
序桉生长快(单株材积平均值 0.0523m3),且干形好 ,
分枝细小 。韦塔桉种源中 , 干形表现最优的种源是
17831 , 分枝得分最高的种源是 17832。17835生长表
现最好 , 其平均树高 、 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到
15.01m、 15.03cm 和 0.1133 m3 , 是 平 均 值 的
115.82%、 116.78%和 153.94%;是最差种源 17831
的 127.42%、121.31%和 188.21%。通过种源选择可
获得较大的生长量增益及多项形质指标的改善。
大花序桉种源中 , 干形表现最优的种源是 9901 ,
分枝得分最高的种源是 12203。9901生长表现最好 ,
其平均树高 、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到 10.88m、
12.95cm 和 0.0617 m3 , 是平均值的 106.35% 、
106.15%和 117.97% ;是 最 差 种 源 13450 的
114.65%、113.10%和 142.49%。大花序桉生长差异
不大 ,而干形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 ,利
用干形指标结合生长表现进行选择 , 有望获得生长
较迅速 ,干形优良的种源 。
3 小结与讨论
表 4 大花序桉种源各性状方差分析
变因 DF 1.5a树高 1 .5a胸径 2 .5a树高 2.5a胸径 2 .5a单株材积
MS F 值 MS F 值 MS F值 MS F值 MS F值
区组 2 0.0718 0 .99 0.2223 2 .24 0 .5440 1.14 1 .0989 1.11 0.000029 1 .29
种源 5 1.118 15 .45** 0.3174 3 .20 1 .1549 2.43 4 .0872 4 .12* 0.000106 4.64*
变因 DF 4.5a树高 4 .5a胸径 4.5a 单株材积 干形 分枝
MS F值 MS F值 MS F值 MS F值 MS F值
区组 2 2.7081 1.29 0.5309 0.57 0.00015 0.61 0.0063 0.27 0.0531 0.70
种源 5 2.6838 1.28 1.3397 1.44 0.00031 1.21 0.7377 31.87**0.2203 2.89
TROPICAL FORESTRY VOL.34 NO.3 Sep.2006
33综 述
3.1 各性状历年方差分析表明:韦塔桉 6个种源
的各年度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 而
形质性状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大花序桉 4个种源
除早期树高生长外 , 其他性状的年度生长指标在种
源间并无明显差异 ,形质性状中 ,干形在种源间存在
显著差异 ,分枝性状差异不显著。
3.2 对两树种 4.5a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进行多重
比较结果表明:韦塔桉较大花序桉生长快 , 且干形
好 , 分枝细小。韦塔桉种源中 17835生长表现最好 ,
其平均树高 、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到 15.01m、
15.03cm 和 0.1133 m3 , 是平均值的 115.82% 、
116.78%和 153.94%。通过种源选择可获得较大的
生长量增益及多项形质指标的改善 。大花序桉种源
中 9901生长表现最好 , 其平均树高 、胸径和单株材
积分别达到 10.88m、 12.95cm和 0.0617 m3 , 是平均
值的 106.35%、106.15%和 117.97%。
3.3 韦塔桉与同地区的尾叶桉相比较无显著差
异 , 因而可在本地区作为重要的速生桉属树种基因
资源 ,加强引进力度和扩大引进数量 ,尽快开展家系
测定和无性系选择工作 。
3.4 吕建雄等对尾巨桉 、尾叶桉 、大花序桉 、粗皮
桉和细叶桉等 5种不同桉属树种活立木和伐倒木的
生长应变水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估 [7] , 研究结果
表明 , 大花序桉在 5种树种中具有最低的生长应变
水平 ,尾叶桉生长应变水平最高。与尾叶桉 、尾巨桉
等速生树种相比 , 大花序桉生长较缓 , 但材性更佳 ,
木材的附加值提高 , 如作为珍贵实木用材树种栽培
可获良好的经济收益 ,发展前景广阔 。
参考文献
[ 1] Pryor L D , Williams E R , Gunn B V.A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Eucalyptus urophylla and related tax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J] .Australian Systemactic Botany , 1995(8):
57 ~ 70
[ 2] 徐建民 ,白嘉雨 ,陆钊华 .华南地区桉树可持续遗传改良
与育种策略[ M] .林业科学研究 , 2001 , 14(6):587 ~ 594
[ 3] 薛华正 ,吴之扬 ,陈霞等 .桉属树种与种源家系比较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 1997 , 10(6):591 ~ 598
[ 4] 韦国洁 .大花序桉在桂中地区的发展前景 .桉树科技 ,
2002(1):32 ~ 34
[ 5] Mckenney D W ,Davis J S , Turnbull J W ,e t al.The impact of
Australian tree species resesrch in China.Canberra:ACIAR
Economic Assessment Series , 1991(12):6 ~ 7
[ 6] SAS Institute.SAS/STAT Users Guide for Personal Compu-
ters.Release 6.03 edition.Gary , NC , USA:SAS Institute.
1988
[ 7] 吕建雄 ,殷亚方 ,赵有科 ,姜笑梅 .我国南方地区不同桉
树人工林树种生长应变水平的评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 27(4):69~ 72
(上接第 36页)
3.2 生长量
造林 8个月后对该树种生长量进行调查 , 其结
果如下表
从表 2可以看出 ,降香黄檀在引种区生长较快 ,
8个月平均树高 1.67m , 最高达 2.3m , 平均地径
1.86cm , 最大地径 2.6cm ,表明该树种从原产地海南
引种到 25°28′N , 118°40′E生长表现较好。
3.3 气候适应性
降香黄檀于 2005年 4月种植 , 2006年 2月经实
地调查 360株发现落叶 160株 , 其余 200株均没有
落叶 ,未发现顶芽及侧枝枯死现象 ,表现该树种基本
适应引种区的生态环境条件(气候条件)。2006年 3
月 28日调查所有落叶株均已萌芽生长。由此可见 ,
该树种在引种区引种初步获得成功 , 可在与该引种
区生态条件相似的其他地区引种 。
4 结束语
仙游县对建设降香黄檀基地高度重视 , 成立了
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 县长亲自挂帅 , 2006年计划营
造 1万亩 ,全县规划“十一五”期间发展 5万亩。经过
以前和 2005年的引种试验已初步获得成功 , 但对今
后该树种生长表现 ,能否达到速生丰产 ,如何选好优
良种源 , 丰产栽培技术模式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
讨。
参考文献
[ 1]周铁烽 .中国热带主要经济树木栽培技术 .中国林业出
版社 , 2001 , 9
[ 2]绿源 .户栽百株黄檀创下百万家财 .福建林业 .2006 ,1:
20 ~ 21
表 2 降香黄檀造林生长情况
平均 最大
树高(m) 地径(cm) 树高(m) 地径(cm)
1 1.62 1.81 2.1 2.2
2 1.48 1.81 2.1 2.2
3 1.69 1.98 2.1 2.6
4 1.88 1.84 2.3 2.4
平均 1.67 1.86 2.15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