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北美柔枝松容器苗的基质筛选及年生长规律研究



全 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 10 , 25 ( 4 ) : 87~ 91
J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oF er
s t理 U n ive sr it y
北美柔枝松容器苗的基质筛选及年生长规律研究
李玲莉` , 李吉跃2,l ` , 郭素娟`
(1
. 北京林业大学 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 , 1。。。83 ; 2 . 华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 ,广东 广州 , 5 10 64 2 )
摘 要 : 对 4 个种源的柔枝松 l a 生容器苗进行 了基质 筛选和年生 长规律的研 究 。 结 果表明 , l a
生柔枝松容 器苗在 60 一 90 d 时地径和苗高生长同步 , 90 ~ 18 O d 时 ,地径和苗高生长不 同步 , 即苗
高生长最大 时 , 地径生长缓慢 ;反之亦然 。 基质对柔枝松容 器苗生长的影响 大于种 源 ,在 以 泥炭为
主的基质上 生长较好 , 其中以 M Z 号基质的表现最佳 。 M Z 号基质 4 个种 源的苗高生长经 L og i st ic
生长曲线拟合后 ,发现 l a 生容器苗的苗高生长主要来 自种子萌发时地径至子叶处的茎段 ,子叶以
上的部分生长非常缓慢 。 地径 、 苗高与生物量间呈线性回 归 ,且地径的贡欲率较大 。 通过聚类分析
可将 16 个处理分为三类 , 发现聚类结果与基质的组成和不 同处理的容器苗生长表现一致 。
关键词 :容器苗 ; 苗高 ;地径 ; 生物量 ; L o g i s it 。 生长曲线
中图分类号 : 5 7 2 3 .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 0 1一 7 4 6 1 ( 2 0 1 0 ) 0 4一 0 0 8 7一0 5
S u b s t r a t e S e l e e t io n a n d A n n u a l G r o w th D y n a m i e s o f P i n u s f l e x i l i s C o n t a in e r S e e d l in g
L l L i n 兮11, , L l J i一 y u e , ·“ , G U O S-uj u an `
( 1
.
hT
e K e夕 L a 如 ar t o勺 fo r s 滋l o i e u l t “ er a n d oC n s e r 、 t i o n o f 从 n f s t勺 o f E d u e a t i o n , B e红泣n g F o er s t即 nU 葱, sr 诬t夕 ,
eB iJ’ i , g , 10 0 0 8 3 , hC i na , 2 . oC l le 肛 o f OF er s t勺 , OS u t h hC i n a A g r i c u众u ar l nU i。 。。 i t夕 , G ua n g hz o “ , G au n g do n g 5 10 6 4 2 , hC ian )
A b s t ar e t
:
S u b s t r a t e s e l e e t i o n a n d a n n u a l g r o w t h d y n a m i e s o f o n e

y e a r P i n u : fl
e x i l艺s 。 o n t a in e r s e e d l i n g s
f r o m f o u r p r o v e n a n e e s w e r e s t u d i e d
.
I t w a s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p r o s p e r o u s g r o w t h p e r i o d o f d i a m e t e r a t r o o t
e o l l a r a n d h e ig h t w a s s ) n e h r o n o u s d u r i n g 6 0

9 0 d
, a f t e r t h a t i t w a s a s y n c h r o n o u s
,
w h ie h i n d i e a t e d t h a t
r o o t g r o w s l o w l y d u r i n g t h e p e r i o d o f s h o o t g r o w t h a n d v i e e v e r s a
.
S u b s t r a t e h a d a g r e a t e r e f f e e t t h a n
p r o v e n a n e e o n t h e g r o w t h o f e o n t a i n e r s e e d l in g s
, a n d t h e y h a d a b e t t e r g r o w t h i n t h e s u b s t r a t e s w h i e h
w e r e m a i n l y e o m p o s e d b y p e a t
, e s p e e i a l l y i n t h e M Z s u b s t r a t e
.
T h e h e i g h t g r o w t h o f e o n t a i n e r s e e d li n g s o f
f o u r p r o v e n a n e e s g r o w n i n t h e M Z s u b s t r a t e e o u l d b e s im u la t e d b y t h e L o g i s t i e g r o w t h e u r v e
,
t h e h e i g h t o f
o n -e y e a r s e e d l i n g s w e r e m a i n ly f r o m t h e e lo n g a t i o n o f t h e s e g m e n t b e t w e e n r o o t e o l l a r a n d e o t y l e d o n d u r
-
i n g g e r m i n a t i o n p e r i o d
, t h e s e g m e n t a b o v e e o t y l e d o n g r e w v e r y s l o w l y
.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p o f d i a m e t e r a t
r o o t e o l l a r
,
h e i g h t a n d b i o m a s s o f s e e d l in g s w a s i n l i n e a r r e g r e s s i o n
, a n d t h e d ia m e t e r a t r o o t e o l l a r h a d a
m o r e im P o r t a n t e o n t r ib u t i o n
.
S i x t e e n t r e a t m e n t s w e r e e l a s s i f i e d i n t o t h r e e g r o u p s t h r o u g h e l u s t e r a n a ly s i s
,
fr o m w h i e h
,
i t w a s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r e s u l t s w e r e e o n s i s t e n t w i t h t h e s u b s t r a t e e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 t h e g r o w t h
P e r f o r m a n e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t r e a t m e n t s o f e o n t a i n e r s e e d l i n g s
.
K e y w o dr s
: e o n t a i n e r s e e d l i n g ; h e i g h t ; d i a m e t e r a t r o o t e o ll a r ; b i o m a s s ; L o g i s t i e g r o w t h e u r v e
柔枝松 (尸i n us fl e x i ils )原产于北美洲西部落基
山区 ,属常绿中小型树种 。 柔枝松是生长缓慢的长寿
型树种 ,常需要 2 0 ~ 3 0 a 才能成熟 ,成熟树的树龄
最长达 1 6 50 a 。 成熟树的树皮龟裂 ,厚约 5 。 m ,主干
多扭曲 ,分枝 、稍部枝条柔软 ,可打结而不折断 。 多生
长于岩石裸露的干旱地区 D 一 81 。 这些特性充分说明柔
枝松是耐干旱和风沙的优良先锋树种 ,对立地条件较
差的环境而言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
收稿 日期 : 20 0 9一 0 6一2 8 . 回日期 : 2 0 1 0一0 3一 0 2
若金项 目 ; 国家 “ 9 4 8” 引进 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项 目“ 柔枝松优良抗逆性种质资源及快繁技术引进 ” (2 。。 3一4一 0 5 ) 。
作者筒介 :李玲莉 ,女 ,博士生 , 研究方向 : 栽培生理生态 。 -E m ial : ling il l。。 9@ 1 63 . co m
, 通讯作者 ;李吉跃 , 男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 : 森林培育及栽培生理生态 . -E m ial : lj y m y@ vi p . 3 ian . 。。 m
西北林学院学报 2 5卷
容器育苗具有节约种子 , 打破造林时间限制等
优点 l0[ 〕 。 与裸根苗相 比 , 容器苗具有完整的根 系 ,
移栽后能在多个方向上直接生长1[ 〕 ,从而缩短 了移
栽后的缓苗期 , 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 目
前 ,对柔枝松的研究中 , 国 内只有尚国亮和李 吉跃
等l1[ 对柔枝松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 , 马书燕
和李吉跃等人 〔2一们对柔枝松进行 了引种试验研究 , 桑
红梅和彭柞登等主要研究了柔 枝松 种子 的生 活
力〔-56 〕 , 赵福鲜和赵凌泉等对柔枝松进行了大 田播种
育苗技术研究闭 。 而对柔枝松容器苗的研究国内外
均未见报道 。 本文对不同基质柔枝松容器苗的年生
长规律进行研究 , 旨在选 出适合柔枝松容器苗生长
的最佳基质 。
1 材料与方法
L l 试验材料
试验在北京林业大学苗圃的温室内进行 ,采用
4 种基质 、 4 个种源 的双 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
计 ,共 16 个处理 。 柔枝松种子为引种于美 国的 4个
种源 。 基质的配方和种子的基本情况见表 1 。
表 1 甚质配方及柔枝松种子的墓本情况
T a b le 1 T h e b a s ie in fo r m a t io n o f s u b s t r a t e
e o m po
s i t io n a n d P
.
fl ex i l i
s s e e d
基质 配方 种源 种源地 千粒重 / g
M I表土 , 泥炭 , 河沙= 6 , 3 , 1 P I S t o e k t o n . C a l ifo rn ia 16 . 2 6
M Z河沙 , 泥炭 , 蜓石 = 3 , 5 , 2 ZP G al lu p . N e w M e x ie o l s . 5 6
M 3河沙 , 泥炭 , 蜓石 = 2 , 6 , 2 P 3 S a n D ie g o . C a li fo r n ia l 6 . 2 1
M 4河沙 , 泥炭 , 蛙石 = l , 7 , 2 P 4 L in e o l几 N e w M e x ie o l 6 . 9 2
基质和种子 的处理方法 : 基质按配方混合均匀
后 ,用 。 . 5 %的 F e SO ` 溶液进行消毒 。 然后将基质
分装于规格为 10 。m X 18 c m 的聚乙烯容器 中 , 其
中 ,基质装置距离容器 口 2 。m 为宜沮 个种源 的柔
枝松种子于 40 ℃的温水中浸泡 Z d 后 ,分别与湿沙
混合均匀 , 并置于种子催芽箱中进行低温层积催芽 ,
4 周后播种 。 每个处理 10 个容器 ,重复 3 次 。 每个
容器播种 5 颗 。
播种后 ,浇足水 ,使基质与种子充分接触 。 60 d
后 , 出苗整齐 , 每个处理 固定选取 30 株苗 , 开始对柔
枝松容器苗进行苗高和地 径的观察 , 每隔 30 d 一
次 ,直至 10 月份为止 。 当生长结束时 ,统计各处理
的成活株数 ,并对 16 个处理的柔枝松容器苗进行破
坏性取样 ,每个处理选取 10 棵中型苗 , 分别测量苗
高 、地径和生物量 。 在苗木生长期间 ,按照常规育苗
技术进行管理 ,每周浇水 2 次 ,未施肥 。
2L 方 法
试验数据 采用 S P S S 13 . 0 进 行方差 分析 和
L S D 多重比较 。 并用 M A T L A B 6 . 5 作聚类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基质和种源的柔枝松容器苗的年生长规律
不同基质上 ,柔枝松容器苗的地径生长 , 表现 出
与苗高不同的生长规律 。 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显
示 (表 2) , 60 ~ 120 d 时 , 4 个基质上 的地径生长极为
缓慢 ; 12 0~ 18 o d 时 ,地径生长迅速 。 地径的最大值
为 1 . 49 cm (2M ) ,最小值为 1
.
41 。 m (4M )
。 容器苗苗
高在 60 ~ 1 20 d 时 , 显著生长 ; 12 0一 18 0 d 时 , M I 号
基质和 M Z 号基质的苗高生 长停止 , M 3 号基质 和
M 4号基质的苗高略有增加 。 苗高最大值为 9 . 30 c m
(M 4 )
,最小值为 7 . 7 6 crn ( M l ) 。
表 2 不同基质上柔枝松容器苗地径和的苗商年生长规律
T a b l e 2 T h e h e ig h t a n d d i a m e t e r a t r o o t c o lla r a n n u a l g r o w th d y n a m ie s o f P
.
fl e x i l诬: 。 o n t a in e r s e ed li n g i n d i ff e r e n t s u b s t ar t e s
指标 观测时间 / d
地径 / m m
苗高 c/ m
6 0 1
.
1 6士 0 . 0 20 C
9 0 1
.
1 7士 0 . 0 1 9 C
12 0 1
.
2 1士 0 . 0 2 2 B C
1 5 0 1
.
2 8士 0 . 0 29 B
1 8 0 1
.
4 8士 0 . 0 2 7 A
F 值 2 9 . 8 3二
6 0 5
.
9 5士 0 . 1 14 C
9 0 7
.
0 9士 0 . 1 3 7 B
12 0 7
.
8 4士 0 . 1 5 l A
1 5 0 7
.
7 5士 0 . 1 66 A
1 8 0 7
.
7 6士 0 . 16 9 A
F 值 3 7 . 4 2 . 恤
1
.
1 0士 0 . o l 3 D
1
.
1 7士 0 . 0 12 C
1
.
2 2士 0 . o l 3 C
1
.
3 9士 0 . o l 7 B
1
.
4 9士 0 . o l 6 A
12 2
.
6 6二
6
.
7 3士 0 . 1 0 5 C
7
.
4 3士 0 . 0 9 3 B
8
.
1 8士 0 . 0 9 9 A
8
.
1 8士 0 . 10 3 A
8
.
4 3士 0 . 10 l A
4 6
.
5 3二
1
.
0 4士 0 . 0 1 0 C
1
.
1 1士 0 。 o l Z C
1
.
12士 0 . o l 3 C
1
.
3 3士 0 . 0 1 6 B
1
.
4 7士 0 . 0 4 7 A
5 3
.
1 8二
6
.
5 5士 0 . 1 0 3 D
7
.
4 3士 0 . 1 0 4 C
8
,
3 6士0 . 1 13 B
8
.
5 6士 0 . 10 8 A B
8
.
9 5士 0 . 1 l l A
7 7

7 5 ”
1
.
0 1士 0 . o l 5 C
1
.
0 3士 0 . o l l C
1
.
0 3士 0 . 0 0 9 C
1
.
2 8士 0 . o l 8 B
1
.
4 1士 0 . 0 1 6 A
1 6 7
.
4 7二
6
.
8 2士0 . 1 0 2 D
7
.
3 7士 0 . 0 9 8 C
8
.
7 1士 0 . 0 9 5 B
8
.
8 3士 0 . 1 1 4 B
9
.
3 0士 0 . 1 2 9 A
9 5

3 1 二
注 : A 、 B 、 C 相同表示当 P = 。 . 01 时 , 两处理间无极显 著差异户 , :表示当 P= 。 . 01 时 ,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 .
不同种源柔枝松容器苗的地径 、 苗高生长规律 转变为黄褐色 ,原本光滑的表面出现褶皱 ,这可能与
亦有所不 同 。 经方差分析和多重 比较发现 (表 3 ) , 嫩茎的木质化有关 。 1 20 一 1 80 d 时 , 生长迅速 。 其
P l

P Z 和 P 4 号种源在 60 ~ 90 d 的生长 中 , 地径有 中 ,地径的最 大值为 1 . 48 m m ( P l , P 2) , 最小值为
极显著生长 , P 3 号种源生长缓慢 。 90 ~ 12 O d 时 , 四 1 . 4 m m ( P l ) ; 苗高生长则表现出不同的生长规律 。
个种源的地径均无明显生长 , 嫩茎 的颜色从青绿色 60 ~ 120 d 时 , 4 个种源 的苗高生长极其迅速 。 1 20
第 4期 李玲莉 等 北美柔枝松容器苗的基质筛选及年生长规律研究
一 1 5 0 d时 , 生长减缓 。 苗高的最大值为 8 . 9 9 c m ( P 4 ) ,最小值为 8 . 5 2 。 m ( P l ) 。
表 3 不 同种源的柔枝松容器苗地径和苗高的年生长规律
T a b l
e 3 T h
e h e ig h t a n d d ia m e t e r a t r o o t e o l la r a n n u a l g r o w t h d y n a m ie s o f P
.
fl
e x i ls , 。 o n t a in e r s e e id in g o f d if f e r e n t p or v e n a n e e s
指标 观测时间 / d
地径 /m m
F 值
苗高c/ m
F值
1
.
0 5士 0 . 0 1 6 D
1
.
14士 0 . o l 6 C
1
,
1 5士 0 . o l 5 C
l
,
3 3士 0 . o l 8 B
1
.
44士 0 . 0 1 7 A
90
.
2 7二
6
.
5 2士 0 . 1 1 4 C
7
.
24士 0 . 1 0 9 B
8
.
2 4士 0 . 1 0 5 A
8
,
3 0士 0 . 1 1 4 A
8

5 2士 0 . 1 2 6 A
5 4 3 7 二
1
.
0 9士 0 . o l 7 D
1
.
1 2士 0 . 0 13 C D
1
.
1 7士 0 . 0 18 C
1
.
3 3士0 . 0 18 B
1
.
4 8士 0 . 0 17 A
1 0 0
.
0 6二
6
.
5 7士 0 . 10 l D
7
.
4 8士0 . 0 9 5 C
8
.
18士 0 . 1 2 3 B
8
.
38士 0 . 1 0 9 A B
8
.
6 9士 0 . 1 1 7 A
6 1
.
9 1二
1
.
0 8士 0 . 0 13 C
1
.
0 8士 0 . o l Z C
1
.
1 0士 0 . o l l C
1
.
28士 0 . o l 6 B
1
.
4 6士 0 . 0 5 8 A
3 9
.
3 2 二
6
.
30士 0 . 1 0 3 D
7
.
13士 0 . 1 0 5 C
8
.
2 5士 0 . 1 0 9 B
8
.
4 3士 0 . 1 3 0 A B
8
.
7 3士 0 . 1 3 4 A
7 7

0 0 二
l
,
0 8士 0 . 0 1 3 D
1
.
1 0士 0 . 0 1 3 C D
1
.
1 4士 0 . o l 5 C
1
.
3 7士 0 . 0 2 3 B
1
.
4 8士 0 . 0 1 8 A
1 18
.
6 1二
6
.
8 0士 0 . 1 1 2 D
7
.
6 5士 0 . 1 0 8 C
8
.
6 6士 0 . 1 10 A B
8
.
5 1士 0 . 1 2 6 B
8
.
9 9士 0 . 12 8 A
5 8
.
6 3二
O
ùU0
内匕O曰,眨口OU
ǐ .且ù..五
n一00
几勺O曰,曰亡0J
ù.且
总之 , l a 生柔枝松容器苗的年生长规律为 : 60
一 g o d 时 ,地径和苗高生长同步 。 90 一 180 d 时 , 苗
高和地径生长表现不同步 , 即当苗高生长较快时 ,地
径生长缓慢 ; 当苗高生长减缓时 , 地径开始迅速生
长 。 在马尾松和花旗松的研究中也存在类似现象 ,
这可能与根和茎的季节生长相关 12[ 一川 。
U 不同基质对柔枝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2
.
2
.
1 不 同基质对柔枝松容 器苗生长影响的 比较
生长结束后 , 对每个基质上破坏性取样的柔枝松
幼苗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 比较结果 , 发现基质和种
源间交互作用不显著 , 说明不同种源的柔枝松容器
苗对不同基质的生长反应较一致 。 而基质对柔枝松
容器苗的生长有极显著影 响 (表 4 ) 。 4 种基质 中 ,
M Z 号基质上生长 的柔枝松容器苗表现最佳 , 具有
最大的地径 、 苗高 、 生物量和成活率 , 分别为 1 . 61
m rn

8
.
1 6 。m

0
.
3 4 9 和 68 . 13 % , 并在生物量上与
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 ; M I 号基 质的柔枝松容器苗
表现最差 ,表现为最小的地径 、 苗高 、 生物量和成活
率 ,分别为 1 . 4 1 m m 、 7 . 60 Cm 、 0 . 29 9 和 16 . 4 6% 。
M 3 号和 M 4 号基 质上生长 的柔枝松 容器苗表 现
居中 。
4 个种源的柔枝松容器苗在苗高和成活率之间
无显著差异 ,地径 、 生物量差异显著 (表 5 ) 。 P Z 和
P 4 号种源的地径 ( 1 . 5 6 m m 和 1 . 6 1 m m ) 和生物量
( 0
.
2 9 9 和 0 . 2 8 9 )极显著和显著大于 P 3 ( 1 . 4 4 m m
和 0 . 2 4 9 ) , P l ( 1 . 5 0 m m 和 0 . 2 6 9 )与 P Z 、 P 3 和 P 4
无显著差异 , 说明 P 3 号种源的柔枝松容器苗生长
较差 。
由此可见 ,基质对柔枝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大
于种源 , 柔枝松容器苗不同的生长表现与基质 的组
成相关 。 M l 号基质有 60 % 的表土组成 ,虽然配以
泥炭和河沙对其结构进行 了改 良 , 但是大比例的表
土易造成基质板结 ,保水通气性差 ,不利于根系的生
长 。 从而表现为 M l 号基质的容器苗在苗高上与其
他基质无显著区别 , 而在地径和生物量上与其他基
质有极显著差别 。
表 4 不 同基质对柔枝松容器苗地径 、 苗高 、
生物 t 和成活率的影晌
T a b le 4 E f fe e t o f d i ff e r e n t s u b s t r a t e s o n t h e d ia m e t e r
a t r o o t e o lla r
.
h e ig h t
,
b io m a s s a n d s u r v iv a l
r a t e o f P
.
fl e x i l£: e o n t a in e r s e e d li n g
基质 地径 /m m 苗高c/ m 生物量 / g 成活率 /纬
M I 1
.
4 1士0 . 0 4 0 B 7 . 60士 0 . 2 6 2 a 0 . 1 9士 0 . 0 1 6 C 1 6 . 4 6 B
M Z 1
.
6 1士 0 . 0 3 3 A 8 . 1 6士 0 . `三1 3 a 0 . 3 4士 0 . 0 1 3 A 6 8 . 1 3 A
M 3 1
.
5 5士 0 . 0 3 3 A B 7 . 8 6士 0 . 2 1 3 a 0 . 2 7士 0 . 0 1 3 B 6 2 . 0 8 A
M 4 1
.
5 5士 0 . 0 3 2 A 8 . 0 5士 0 . 2 1 1 a 0 . 2 8士 0 . 0 1 3 B 5 7 , 9 2 A
F 值 4 . 72 7 二 1 . 0 4 2 1 6 . 0 95 ” 6 8 . 5 5 ’ `
注 : a 、 b 相同表示 P = 0 . 05 时 , 处理间无 显著差异 . A 、 B 、 C 相同表示
当 P 一 0 . 0 1 时 ,处理间无极显著差异 , , : 表示当 p = 0 . 0 5 时 , 处理
间的差异显著 ; , , : 表示当 P , 0 . 01 时 , 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 .
表 5 不同种源对柔枝松容器苗地径 、 苗高 、
生物 t 和成活率的影响
T a b le 5 E fe
e t o f d if f e r e n t p r o v e n a n e e s o n th e d ia m e t e r
a t
or
o t e o ll a r
.
h e ig h t
,
b i o m a s s a n d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o f P
.
fl e x i l i s co n t a i n e r s e e dl in g
种源 地径 /m m 苗高 / c m 生物量 / g 成活率 /纬
P l 1
.
5 0士 0 . 0 3 5 A B 7 . 7 4士 0 . 2 2 6 a 0 . 2 6士 0 . 0 1 4 a b 5 4 . 3 8 a
P Z 1
.
5 6士 0 . 0 35 A 8 . 2 1士 0 . 2 3 0 a 0 . 2 9士 0 . 0 1 4 a 5 0 . 8 3 a
P 3 1
.
4 4士 0 . 0 33 B 7 . 7 3士 0 。 2 1 6 a 0 . 2 4士 0 . 0 1 3 b 5 2 . 7 l a
P 4 1 6 1士 0 , 0 3 4 A 7 . 9 8士 0 . 2 2 2 a 0 . 2 8士 0 . 0 14 a 4 6 . 6 7 a
F 值 4 . 7 3 0 ’ . 1 . 0 4 3 2 . 8 5 9 ’ 1 . 1 8 0
注 : 同表 4 。
M Z

M 3 和 M 4 号基质的主要成分为泥炭 , 它不
仅具有较强的持水保水力 , 同时还是主要 的营养来
源 。 泥炭 、河沙和蛙石按比例混合后 ,极大地改 良了
土壤结构 ,提高了基质的通水透气性 ,并为幼苗生长
提供充足的养分 。 但是 ,不是泥炭比例越大对幼苗
生长越好 。 当泥炭的比例达到 60 % 以上时 , 容器苗
西北林学院学报 2 5卷
反而没有 50 %的基质生长的好 。 这可能是 因为随
着泥炭含量 的增加 , 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含量也随
之增加 ,而土壤通气性下降和养分含量的增高都会
抑制根系的生长 ls[ 〕 。 可见 , M Z 号基质是柔枝松容
器苗生长的最佳基质 。
2
.
2
.
2 M Z 号基质不 同种源柔枝松容 器苗的年生
长规律 M Z 号基质 4 个种源容器苗的年生长规律
及拟合年生长规律 (图 1 和图 2 ) 。 柔枝松种子播种
于 M Z 号基质 ,经过 60 d 的 出苗期后 , 1P 和 P 3 种
源容器苗子叶以上部分苗高有 明显生长 , 12 O d 后 ,
苗高生长逐渐减缓 , P Z 和 P 4 种源的容器苗子叶以
上部分苗高生长较平缓 。 经 L o gl st ic 生长曲线模拟
之后发现 ,种源 P l 、 P Z 和 P 3 的 r > 0 . 90 , 只有种
源 P 4 的 R Z 较小 为 0 . 8 9 4 , 说明用 L o g i s t i。 生长曲
线拟合柔枝松容器苗的苗高生长过程是可行的 。
~ 种源 1 ~ 种源2 , 种源 3 ~ 种源 4
09
076
咤曰
4
日之袍佃
6 0 9 0 12 0 1 5 0 1 8 0
观侧时间 dl
圈 1 2号签质不同种谏柔枝松容器苗的年生长规律
Fi g
.
1 Th e a n n u a l g r o wt h d
y n a m i e s o f P
.
fl xe i l i
s
e o n t a i n e r s e e d li n g s o f d if fe r e n t p or
v e n a n e e s
g r o w n i n th e s e e o dn
s u b s t r a t e
~ 种源 l 一种源 2 ~ 种稼 3 ~ 种源 4
nU98月产ō6` J4
日。、褪佃
6 0 9 0 1 2 0 150 18 0
观侧时间dl
图 2 2号基质不 同种派柔枝松容器苗的拟合年生长规律
F ig
.
2 T h e a n n u a l g r o喊 h d y n a m i e s s im u la t i o n o f P . fl e x i l i s
e o n t a i n e r s e e d li n g s o f d i f
e r e n t p or v e n a n e e s
g or w n in th e s e e o n d s u b s t ar t e
柔枝松容器苗苗高的 L o ig st i。 生长曲线呈 “ 快
一慢 ” 的生长规律 ,第二个生长拐点 (工 : ) 即速生期至
生长后期 , 通过 L og is it 。 曲线计算 (表 6 ) 。 M Z 号基
质上 , 4 个种 源柔枝松容器苗苗高生长进人缓慢期
的时间为 60 d 左右 , 即第一次进行苗高地径观测的
时间 。 可见 ,对 l a 生柔枝松容器苗而言 , 其苗高的
生长受温度和光照影响较小 。 原 因可能为 : 柔枝松
幼苗的苗高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苗高为地径至
子叶处 , 第二部分苗高为子叶至生长点 。 第一部分
苗高受种子营养的影响较大 , 当种壳脱落时 , 高度基
本已定 。 第二部分是种子萌发后 , 幼苗生长的直接
表现 ,其生长主要受生长期间温度 、光照和水分的影
响 。 由于 2 号基质 4 个种源柔枝松的第二部分苗高
生长极为缓慢 , 以至于从第一 次至第五次观测 的增
长量分别为 1 . 6 3 、 1 . 3 7 、 2 . 2 0 和 1 . 6 9 。 m , 占总苗高
的 1 9 . 6 4 % 、 1 6 . 68 % 、 2 6 . 6 2%和 1 8 . 6 3% , 约为总苗
高的 l 5/ ,致使第一部分苗高在总苗高中占有较大
比例1[’ 〕 。 因此 , 柔枝松容器苗 的苗高速生期 为种子
萌发至种壳脱落期间 , l a 生容器苗的苗高生长主要
是地径至子叶处茎段的生长 。
表 6 2 号甚质不同种谏柔枝松容器苗
L o g i s t i c 生长曲线的拟合
T a b le 6 T h e s im u la t io n o f oL g i
s t i e g or w th e u r v e o f P
.
fl e x i l i s
e o n t a in e r s e e d l in g s o f d i ff e r e n t p r o v e n a n e e s
g r o w n i n t h e s e e o n d m e d i u m
种源 苗高的 L o ig st ic 生长 曲线拟合方程 R Z x : / d
1 夕 = 8 . 2 0 7 / ( 1+ 3 . 7 2 7 e x P (一 0 . 0 4 6 x ) ) 0 . 9 3 0 5 7
2 夕 = 8 . 6 8 9 / ( 1+ 0 . 5 4 7 e x p (一 0 . 0 1 2 x ) ) 0 . 9 8 4 5 9
3 夕 = 8 . 4 4 8 / ( 1+ 1 . 7 5 9 e x p (一 0 . 0 2 5 x ) ) 0 . 9 8 7 7 5
4 夕= 9 . 4 0 1 / ( 1+ 0 . 8 4 7 e x p (一 0 . o 1 8 x ) ) 0 . 8 9 4 6 4
注 : x 为生长时间 , y 为苗高的累积生长量 。
2
.
2
.
3 M Z 号基质不 同种源柔枝松容器苗地径 、 苗
高和生物量的 回归分析 对年终取样 的 M Z 号基质
上 4 个种源的容器苗进行地径 、 苗高和生物量的回
归分析 (见表 7 ) , 结果表明三者 的呈线性关系 。 其
中 , P l 、 P 3 和 P 4 号种源的相关系数均大于 0 . 80 , 达
到极显著水平 。 P Z 号种源的相关系数也达到显著
水平 。 因此 , 4 个种源地径 、苗高和生物量的回归分
析结果是可行 的 。 此外 , 地 径和生物量 的 P ea r s o n
相关系数为 。 . 7 8 ,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 说明地径对
生物量的贡献率较大 。
另外 , 由不同基质中柔枝松容器苗的年生长规
律可知 (表 2 ) , 在整个观察期 内 , M Z 基质中柔枝松
容器苗的地径从 1 . 1 0 m m 长至 1 . 4 9 m m , 只有 9 0
~ 12 O d 之间 , 地径无极 显著生长 , 其他时间 中 , 地
径的生长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 因此 ,在整个观察期
内 ,可以通过促进柔枝松容器苗地径的生长 ,来提高
柔枝松容器苗生物量的累积 。
2 3 16 个处理的聚类分析结果
对 16 个处理柔枝松容器苗的地径 、 苗高 、 生物
量和成活率进行聚类分析 ( 图 3 ) 。 以 2 . 0 为阑值将
16 个处理分为三类 。 第一类为 M Z 、 M 3 和 M 4 号基
质上生长的 4 个种源 , 共 12 个处理 ;第二类为 M I
号基质 P Z 号种 源 ;第三类为 M l 号基质的 P l 、 P 3
和 P 4 号种源 。 结合 16 个处理的基质配方及柔枝松
容器苗的生长表现发现 : 第一类是以泥炭为主要成
分的 3 种基质 , 4 个种源的柔枝松种子在这 3 个基
质上的生长表现较好 ,特别是容器苗 的年终成活率 ,
第 4期 李玲莉 等 北美柔枝松容器苗的基质筛选及年生长规律研究
为 57 . 92 %一 68 . 13 % 。 第二 、 三类为 M l 号基质上
生长的 4个种源 , 虽然他们的成活率都比较低 , 但
是 , P Z 号种源容器苗在地径 、苗高和生物量上优于
其他 3 个种源 , 且与第一类相近 。 因此 , M l 号基质
的 P Z 号种源作为过渡态 , 被单独划为第二类 。 第
三类为 M l 号基质的 lP 、 P 3 和 P 4 号种源 , 为生长
表现较差的处理 。
表 7 M Z 号鑫质不同种谏柔技松容器苗地径 、
苗离和生长 l 的回归分析
T a b le 7 T h
e r e g r e s s io n a n a ly s is o f P
.
fl e x i l王s
co n t a in e r s e e d li n g s o f id f fe r e n t P r o v e n a n e e s
g r o w n in t h e s e e o n d m e d iu m
种源 拟合方程 R P
1 夕 = 0 . 33 5 x l + 0 . 0 2 4 x 2一 0 . 38 9 0 . 8 5 9 P ( 0 . 0 1
2 , = 0
.
2 5 6x x + 0
.
0 25 x : 一 0 . 2 4 7 0 . 72 6 P < 0 . 0 5
3 夕 , 0 . 2 5 8x l + 0 . o l l x : 一 0 . 1 9 4 0 . g l 0 P < 0 . 0 1
4 少= 0 . 2 7 3 2 1+ 0 . 0 2 1之 z一 0 . 2 8 9 0 . 8 3 2 P ( 0 . 0 1
注 : x , 为地径 ( m m ) , x : 为苗高 ( e m ) , y 为生物量 ( g )
M 3 P Z
M 3 P3
M 3P I
M 4 P I
M 4 P 3
M Z P3
M 34P
M 4P Z
M 4P 4
M ZP I
M ZP Z
M I P Z
M I P I
M I P 3
M I P4
柔枝松根系的生长 。 而以表土为主的基质 , 虽然添
加了河沙和蛙石对其进行了改 良 ,但是土壤易板结 ,
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 。 并在苗子 出土后 , 存在大
量的死亡现象 ,从而直接导致 了 M l 号基质容器苗
的成活率大幅降低 。 4 个种源 中 , P 3 种源的生长表
现差于其他 3 个种源 。
( 3) 用 L o gl st ic 生长曲线模拟发现 ,柔枝松容器
苗苗高的年生长规律呈 “ 快一慢 ” 。 l a 生容器苗 的
苗高生长主要是从地径至子 叶处茎段 的生长 , 苗高
生长的速生期在种壳脱落时停止 。 这可能是 由柔枝
松子叶以上部分的苗高生长极其缓慢造成 。
( 4 ) l a 生柔枝松容器苗的地径 、 苗高和生物量
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 。 地径与生物量达到极显著
相关 ,说明地径对生物量 的贡献率较大 。 在进行大
规模容器育苗时 ,可在整个观察期内调控地径的生
长 ,来极大地提高柔枝松容器苗生物量的累积 。
(5 ) 由聚类分析表明 , 16 个处理可 以划 分为三
类 : 第一类为 M Z , M 3 , M 4基质中的四个种源 , 以泥
炭为主要基质成分 , 第二和第三类为 M l 基质的四
个种源 , 以表土为主要基质成分 。 结合生长表现对
三类进行排序为 :第一类 > 第二类 > 第三类 。
.
5 2 2
.
5
圈 3 1` 个处理的聚类分析树状 图
F ig
.
3 T h e d e n d r o g r a m o f e lu s t e r a n a ly s is o f s i x t e e n t r e a t m e n t s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对 4 个种源的柔枝松容器苗进行了基质及
年生长规律的研究 ,结果发现 :
( l) 柔枝松容器苗存在苗高地径生长不 同期 的
现象 。 对 4 种基质上生长的柔枝松容器苗的苗高地
径进行年生长规律分析 , 60 ~ 90 d 时 , 苗高和地径
生长同期 ; 90 ~ 18 O d 时 , 苗高生长迅速时 , 地径生
长缓慢 ;苗高生长缓慢时 ,地径生长迅速 。 在云杉 、
花旗松和马尾松的生长规律观测中 ,都有类 似的情
况发生 。 而在青檀 5I[ 」、 锥 栗 l6[ 〕 、 印糠田〕等 的研究
中 , 地径和苗高的年生长规律均为同期 ,这可能与树
种及根茎的季节生长相关 。
( 2 )对年终取样的容器苗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
比较发现 ,基质对容器苗生长的影 响大于种源 。 供
试的四种基质 中 , 以泥炭为主要成分的 M Z 、 M 3 和
M 4 号基质极显著优于 M l 号基质 . 说明 由泥炭 、
河沙和蛙石组成的基质具有更好 的结构 , 更能促进
参考文献 :
【1] 尚国亮 , 李吉跃 . 水分胁迫对 3 个不同种源柔枝松种子发芽的
影响 [ Jj . 河北林果研究 , 2 00 8 , 2 3 ( 2 ) : 2 2 7一 1 3一
S H A N G G L
,
L l J Y
.
E ft e e t s o f w a t e r s t r e s s o n t h e s e e d g e r
-
m i n a t io n p e r ido
s o f t h r e e P i n u s fl e云 115 J a m e s po p u la t io n s [ J ] .
H e b e i J o u r n a l o f F o r e s t r y a n d O r e h a r d R e s e a r e h
,
2 0 08
,
2 3
( 2 )
:
1 2 7

1 3 1
.
〔z] 马书燕 , 李吉跃 , 彭柞登 . 柔枝松引种试验初报【J〕. 河北林
果研究 , 2 0 0 6 , 2 1 ( 2 ) : 1 3 1一1 3 6 .
M A S Y
,
L l J Y
,
P E N G 2 D
.
P r e li m in a r y s t u d y o n i n t r o d u e
-
t i o n o f L im b e r p in e (尸 i n u : fl e x i z i s J a m e s ) 〔J] . H e b e i J o u r n a l
o f F o r e s t r y a n d o r e h a r d R e s e a r e h
,
2 0 0 6
,
2 1 ( 2 )
:
1 3 1

1 3 6
.
〔3〕 马书燕 , 李吉跃 . 美国柔枝松研 究现状及其应用 前景【月 . 广
东林业科技 , 2 0 0 7 , 2 3 ( 6 ) : 6 6一 7 1 .
M A S Y
,
L l J Y
.
T h e G e n e r a l s i t u a t io n o f P i n u s fl 二址115 in a -
m e r i e a a n d th e f u t u r e in C h in a [ J ]
.
G u a n g d o n g F o r e s t r y cS i
-
e n c e a n d T e e h n o lo g y
,
2 0 0 7
,
2 3 ( 6 )
:
6 6

7 1
〔4〕 马书燕 . 柔枝松引种及苗期抗逆性研究【D 」. 北京 : 北京林业
大学 , 20 08 .
【5〕 桑红梅 . 柔枝松等几种松 属树种种子 活力的研究【D〕. 北京 :
北京林业大学 , 2 00 6 .
〔6〕 桑红梅 , 彭 柞登 , 李吉跃 . 我 国林木种 子活力研究进展 〔J l
种子 , 2 0 0 6 , 2 5 ( 6 ) : 5 5一 5 9 .
[ 7 ] CS H O E T T L E A w
,
R O C HE L L E 5 G
.
M o r p h o l o g i e a l v a r i a
-
t i o n o f P i n u : fl e x i l f : ( P i n a e e a e )
, a b i r d

d i s p e r s e d p i n e
.
A e r o s s a r a n g e o f e le v a t i o n [ J〕. A m e r i e a n J o u r n a l o f oB t a n y ,
20 0 0
,
8 7 ( 12 )
:
1 7 9 7

18 0 6
.
( 下转第 9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