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地耳草质量标准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 20120813(012)
[基金项目] 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项目( [2008]5002)
[第一作者] 夏玉吉,硕士研究生,从事中药成分分析,Tel:
15114022187,E-mail:1392192077@ qq. com
[通讯作者] * 鲍家科,主任药师,从事中药质量标准研究,
Tel:13985430537,E-mail:bjk2005@ 163. com
地耳草质量标准研究
夏玉吉1,鲍家科2* ,郑丽会1,许乾丽1,王珍珍3,欧恒熙3
(1. 贵州省药品检验所,贵阳 550004;2. 贵州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贵阳 550004;
3. 贵阳医学院药学院,贵阳 550004)
[摘要] 目的:以异槲皮苷、槲皮苷为指标,研究并完善地耳草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为定性鉴
别方法;HPLC测定其中异槲皮苷、槲皮苷含量。结果:不同产地 10 批地耳草药材异槲皮苷、槲皮苷薄层鉴别斑点清晰,分离
度好,结果一致;含量测定异槲皮苷平均含量为 0. 4%,槲皮苷平均含量为 0. 5%,异槲皮苷、槲皮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 39%,98. 98%,RSD分别为 1. 85%,2. 76%。结论:定性定量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地耳草药材的质
量控制。
[关键词] 地耳草;质量标准;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 R28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903(2013)11-0105-04
[doi] 10. 11653 /syfj2013110105
Study on Quality Standard of Hypericum japonicum
XIA Yu-ji1,BAO Jia-ke2* ,ZHENG Li-hui1,XU Qian-li1,WANG Zhen-zhen3,OU Heng-xi3
(1. Guizhou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Guiyang 550004,China;
2. Guizhou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Guiyang 550004,China;
3. School of Pharmacy of Guiyang Medic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Hypericum japonicum with
isoquercitrin and quercitrin as index. Method:TLC was used for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method. Quercitrin and
isoquercitrin were determined by HPLC. Result:The TLC spots of isoquercitrin and quercitrin were clear,well
separated;the results of 10 batch of H. japonicum from different area were consistent. Average content of
isoquercitrin was 0. 4%,the average content of quercitrin was 0. 5%;the recovery of isoquercitrin was 99. 39%
with RSD of 1. 85%,and the recovery of quercitrin was 98. 98% with RSD of 2. 76% . Conclusion: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are rapid,accurate,with strong specificity and good reproducibility,which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Hypericum japonicum.
[Key words] Hypericum japonicum;quality standard;TLC;HPLC
本品为滕黄科植物地耳草的新鲜或干燥全草,
春、夏二季开花时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干燥;具有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瘀止痛等功效;用于湿热黄
疸、目赤肿痛、跌扑损伤等症。地耳草始载于《生草
药性备要》、《植物名实图考》又名田基黄、雀舌草
等[1],药材标准收载于 1977 年版一部《中国药
典》[2]及《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
年版)[3]等,原标准比较简单仅有性状和显微等检
测项目。据报道,地耳草主要含黄酮类[4,5]、色原酮
类化合物[5]等。王永刚等[6]对地耳草药材指纹图
谱进行研究,通过对指纹图谱色谱峰的指认发现地
耳草中黄酮类成分异槲皮苷、槲皮苷含量较高。本
文收集了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的地耳草药材 10
批,采用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成分异
槲皮苷、槲皮苷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专属性强,灵敏
·501·
第 19 卷第 11 期
2013 年 6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l. 19,No. 11
Jun.,2013
度、准确度高,该方法旨在为地耳草药材质量标准的
提升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地耳草药材资源提供理
论依据[7]。
1 材料
日本岛津 LC-20AD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SPD-
M20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CBM-20A 系统控制器、
CTO-20AC柱温箱、LC-20AT 泵、SIL-20A 自动进样
器、LC2000 色谱数据工作站) ,XS205 型电子分析天
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 ,CH-300 型超声
波清洗机(北京创新德超声电子研究所) ,DK-98-
11A型电热恒温水浴锅(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
司) ,中药材粉碎机(浙江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
司)。
异槲皮苷对照品(批号 111809-201102)、槲皮
苷对照品(批号 111538-200403)由中国药品生物制
品检定所提供。硅胶 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 ,
乙腈为色谱纯,甲醇为色谱纯、分析纯,其余试剂均
为分析纯,水为重蒸馏水。10 批地耳草样品,均由
贵阳中医学院陈德媛研究员鉴定为为滕黄科植物地
耳草 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的全草。药材来源
见表 1。
2 方法与结果
2. 1 薄层色谱鉴别
2. 1.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异槲皮苷对照品,加
乙醇制成每 1 mL中含 1 mg 的溶液,作为异槲皮苷
对照品溶液。另取槲皮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 mL中含 1 mg的溶液,作为槲皮苷对照品溶液。
2. 1.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地耳草药材粉末
0. 1 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乙醇 10 mL,超声处理
10 min,取出,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
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2. 1. 3 薄层色谱条件及其结果 照薄层色谱法
(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8],吸
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 ~ 7 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
基纤维素纳为黏合剂的硅胶 G 薄层板上,以乙酸乙
酯-甲酸-水 (16 ∶ 0. 5 ∶ 3)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喷以 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105 ℃加热
至斑点清晰。置紫外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
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
斑点。结果表明,10 批不同产地地耳草药材与对
照品比较均能出现相同 Rf值斑点。见图 1。
2. 2 异槲皮苷、槲皮苷含量测定
2. 2. 1 色谱条件 Diamosil C18色谱柱 (4. 6 mm ×
200 mm,5 μm) ,以甲醇-0. 1%磷酸溶液(42∶ 58)为
1. 异槲皮苷对照品;2. 槲皮苷对照品;3 ~ 12. 10 批地耳草样品
图 1 地耳草药材薄层鉴别
流动相,检测波长 350 nm,柱温 30 ℃,流速 1. 0 mL·
min -1,进样量 10 μL。
2. 2. 2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异槲皮
苷对照品 10. 45 mg置 5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
定容至刻度,制得 0. 209 0 g·L -1异槲皮苷对照品储
备液。精密称定槲皮苷对照品 15. 31 mg 置 50 mL
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制得 0. 306 2 g·
L -1槲皮苷对照品储备液。分别取异槲皮苷对照品
储备液(0. 209 0 g·L -1)6 mL、槲皮苷对照品储备液
(0. 306 2 g·L -1)3 mL至 25 mL量瓶,加甲醇溶解并
定容至刻度,得异槲皮苷质量浓度为 0. 050 16 g·
L -1、槲皮苷质量浓度为 0. 036 74 g·L -1的混合对照
品溶液。
2. 2.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地耳草粉末(过四
号筛)约 0. 3 g,精密称定,置 50 mL 量瓶中,加入甲
醇适量,超声处理 30 min,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
匀,经 0. 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 2. 4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精密吸取异槲皮苷
苷、槲皮苷混合对照品溶液(异槲皮苷0. 050 16 g·
L -1、槲皮苷0. 036 74 g·L -1)1,2,4,6,8,10,12,14
μL进样,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色谱峰面积,以峰面
积 A对进样量(μg)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得线性回归
方程为 A异槲皮苷 = 2. 9 × 10
6X - 58 142(R2 = 0. 999 3) ,
A槲皮苷 = 3. 1 × 10
6 X - 75 102(R2 = 0. 999 4)。
2. 2. 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异槲皮苷、槲皮苷混
合对照品溶液(异槲皮苷 0. 050 16 g·L -1、槲皮苷
0. 036 74 g·L -1)10 μL,连续进样 6 次测定,异槲皮
苷、槲皮苷峰面值的 RSD分别为 0. 14%,0. 17%,表
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 2. 6 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1 号样品) ,分
别于 0,4,8,24 h 进样测定,异槲皮苷、槲皮苷峰面
积值 RSD分别为 0. 82%,1. 0%,表明供试品溶液在
24 h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 2. 7 重复性试验 对同一批地耳草药材(1 号样
品)平行制备 6 份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测定,按干
燥品计算其异槲皮苷、槲皮苷含量,其 RSD 分别为
1. 3%,1. 1%,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601·
第 19 卷第 11 期
2013 年 6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l. 19,No. 11
Jun.,2013
A.混合对照品;B.样品;1. 异槲皮苷;2. 槲皮苷
图 2 混合对照品及样品液相色谱
2. 2. 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地耳草粉末(1
号样品)约 0. 15 g,共 6 份,每份等量加入异槲皮苷、
槲皮苷对照品,按 2. 5. 3 项下进行样品制备并测定,
计算回收率。异槲皮苷的平均回收率为 99. 39%,
RSD 1. 85%,测定结果见表 2;槲皮苷的平均回收率
98. 98%,RSD 2. 76%。测定结果见表 3。
2. 2. 9 样品测定 按 2. 2. 3 项,对 10 批地耳草药
材进行测定,每批平行测定 2 份,测定结果见表 1。
表 1 药材来源及样品含量测定 mg·g - 1
No. 产地 收集日期 异槲皮苷 槲皮苷
1 贵阳市花溪久安 2010-10 5. 437 5 6. 095 6
2 贵州省水城市郊 2010-08 4. 685 5 4. 169 7
3 贵阳市乌当区新场乡 2011-07 5. 494 4 8. 092 9
4 安徽省亳州 2011-08 1. 664 2 2. 207 6
5 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 2011-07 3. 141 2 5. 274 0
6 贵州黔东南州凯里 2011-09 5. 062 3 4. 379 6
7 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 2011-08 5. 136 1 7. 903 1
8 贵州省都匀市郊 2011-09 4. 718 6 6. 293 9
9 贵州省都匀邦水 2011-10 1. 120 1 0. 729 9
10 贵州省清镇市郊 2011-10 5. 362 0 7. 729 7
根据 10 批样品测定结果分析,异槲皮苷含量最
高值 5. 494 4 mg·g -1,平均值为 4. 182 2 mg·g -1;槲
皮苷含量最高值 8. 092 9 mg·g -1,平均值为 5. 287 6
mg·g -1,各批次样品中异槲皮苷、槲皮苷含量相差
较大。考虑到异槲皮苷含量测定结果绝大多数在 1
mg·g -1以上,故暂定地耳草含异槲皮苷不得少于
0. 1%,槲皮苷含量测定结果绝大多数在 2 mg·g -1
以上,故暂定地耳草含槲皮苷不得少于 0. 2%。
表 2 异槲皮苷加样回收率试验测定
取样量
/ g
样品含量
/mg
加入量
/mg
测得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回
收率 /%
RSD
/%
0. 153 3 0. 833 6 0. 836 0 1. 677 5 100. 95
0. 155 6 0. 846 1 0. 836 0 1. 651 9 96. 40
0. 156 6 0. 851 5 0. 836 0 1. 678 8 98. 96
99. 39 1. 85
0. 155 3 0. 844 4 0. 836 0 1. 666 8 98. 36
0. 156 1 0. 848 8 0. 836 0 1. 690 0 100. 62
0. 153 4 0. 834 1 0. 836 0 1. 678 8 101. 04
表 3 槲皮苷加样回收率试验测定
取样量
/ g
样品含量
/mg
加入量
/mg
测得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回
收率 /%
RSD
/%
0. 153 3 0. 934 5 0. 918 6 1. 882 1 103. 16
0. 155 6 0. 948 5 0. 918 6 1. 873 3 100. 68
0. 156 6 0. 954 6 0. 918 6 1. 858 0 98. 35
98. 98 2. 76
0. 155 3 0. 946 6 0. 918 6 1. 822 6 95. 36
0. 156 1 0. 951 5 0. 918 6 1. 862 9 99. 21
0. 153 4 0. 935 1 0. 918 6 1. 827 4 97. 14
3 讨论
分别以乙酸乙酯-甲酸[9]、乙酸乙酯-甲酸-水[8]
等展开系统的不同配比进行了展开剂的选择,最终
选定以乙酸乙酯-甲酸-水 (16 ∶ 0. 5 ∶ 3)上层溶液为
展开剂进行测定。对薄层色谱鉴别进行了耐用性考
察,即不同温度(高温 40 ℃、室温、低温 4 ℃) ,不同
湿度(高湿、中湿、低湿) ,不同品牌薄层板(预制板、
手铺板) ,结果表明在上述各条件下色谱行为基本
一致,各斑点能较好的分离,说明本方法具有很好的
环境耐用性。参照《中国药典》2010 年版贯叶金丝
桃中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8],对流动相进行选
择,考虑到乙腈的毒性和价格[10],故用甲醇-磷酸系
统作为流动相,考察了不同比例的甲醇-0. 1%磷酸,
最终确定甲醇-0. 1%磷酸(42∶ 58)作为流动相。
[参考文献]
[1] 《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9:598.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77:197.
[3] 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
量标准[S]. 2003 年版.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
社,2003.
[4] 王海涛,彭金龙,张斌,等.田基黄色素的提取及其稳
定性[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9) :69.
·701·
夏玉吉,等:地耳草质量标准研究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5] 王晓炜,张大威,魏小龙,等.田基黄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2(3) :183.
[6] 王永刚,杨立伟,苏薇薇. 田基黄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7) :1001.
[7] 蒋佳雯,徐文芬,杨亮,等.秋海棠属药材的质量标准
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 :40.
[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 34,215.
[9]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59.
[10] 郑丽会,茅向军,许乾丽,等. HPLC 法测定润燥止痒
胶囊中游离蒽醌的含量[J]. 中国药物警戒,2011,
6:327.
[责任编辑 顾雪竹]
[收稿日期] 20120421(004)
[基金项目] 贵阳市科技局现代药业计划项目(筑科合同[2011204]13 号)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黔省专合字
(2011)80 号]
[通讯作者] * 张丽艳,教授,从事中药、民族药质量控制及新药研究,Tel:13984870641,E-mail:zly1964@ 163. com
黔产苗药石吊兰的 HPLC指纹图谱研究
谭家华1,张丽艳2* ,徐昌艳2,黄健2,汪毅2,杨玉琴2
(1.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阳 550002;2. 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02)
[摘要] 目的:建立黔产苗药石吊兰的 HPLC指纹图谱,比较了贵州不同产地石吊兰的差异,为科学评价石吊兰的质量
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 HPLC 法,Agilent Zorbax SB-C18柱(4. 6 mm × 250 mm,5 μm) ,乙腈-0. 05%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
脱,流速 1. 0 mL·min -1,柱温 30 ℃,检测波长 334 nm。结果:建立了黔产石吊兰药材的 HPLC指纹图谱,并对 12 批样品的相似
度进行了比较,标定了 15 个共有峰;贵州不同产地石吊兰的主成分组成基本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所建
立的方法简便,重复性良好,特征性强,可用于黔产石吊兰的 HPLC指纹图谱测定,并可为其今后规范药材资源及质量评价提
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苗药;石吊兰;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中图分类号] R28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903(2013)11-0108-04
[doi] 10. 11653 /syfj2013110108
Study on HPLC Fingerprint of the
Miao Medicine Lysionotus pauciflorus from Guizhou
TAN Jia-hua1,ZHANG Li-yan2* ,XU Chang-yan2,HUANG Jian2,WANG Yi2,YANG Yu-qin2
(1.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550002,China;
2. Guiyang Colleg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Guiyang 550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HPLC fingerprint of Lysionotus pauciflorus from Guizhou,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L. pauciflorus,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quality evaluation of L. pauciflorus.
Method:HPL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a Agilent Zorbax SB-C18 column (4. 6 mm ×250 mm,5 μm)with the
eluting system of gradient consisted of acetonitrile-0. 05% H3PO4. The flow rate was 1. 0 mL·min
-1 .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maintained at 30 ℃ and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334 nm. Result:The HPLC
fingerprint was established and compared by 12 batch of samples similarity with 15 common peaks. The main
·801·
第 19 卷第 11 期
2013 年 6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l. 19,No. 11
Jun.,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