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产、优质苦荞新品种“黔黑荞1号”的选育



全 文 :· 新品种选育·
表 2  1997~ 1999年全国苦荞区试平均产量结果 ( kg /667m2 )
品种 贵州威宁
陕西
榆林
湖南
凤凰
甘肃
定西
山西
太原
宁夏
固原
四川
昭觉
云南
曲靖


比 ck
±%
比 ck
±%




威 93-9 110. 6 76 110 114. 7 75. 7 85. 6 101 118. 8 98. 9 + 1. 7 - 0. 6 5
威黑 4-4 143 80 108. 7 133. 7 81. 3 97 80. 3 128 106. 5 + 9. 5 + 7. 2 2
额选 102. 2 90. 2 106 123 118 92. 1 99. 4 110 105. 1 + 8. 1 + 5. 8 3
凉荞 1号 124. 2 86. 5 82. 2 110. 3 112 82. 1 113 109. 7 102. 5 + 5. 4 + 3. 2 4
凤凰苦荞 120. 7 82. 7 118. 9 129. 3 91. 2 93. 5 91. 9 138. 2 108. 3+ 11. 4+ 9. 0 1
91-10-2 88 83. 8 78. 1 102. 9 90. 6 82. 6 55. 4 87. 4 83. 6 - 14. 0- 15. 8 8
九江苦荞 ( ck) 110 75 101 112. 7 89. 8 81. 1 92. 5 114. 5 97. 2 — — 7
当地对照 ( ck) 104 77. 4 105 139 76 87. 9 85. 4 119. 7 99. 3 — — 6
6个
试点
比 ck增产 ,
7个
试点
比 ck增产。
高产、优质苦荞新品种“黔黑荞 1号”的选育
毛春 1 宁选跟 2 李绍辉 2 程国尧 1 陈丽珍 3
( 1.贵州威宁县农科所 威宁  553100;  2.威宁县农业局 ;  3. 威宁县植保站 )
摘要: 苦荞新品种”黔黑荞 1号” (原名威黑 4-4) ,于 2002年 9
月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准予在贵州省海
拔 1 800~ 2 400m的中、下等地推广。 该品种经多年试验 ,平均
单产 140~ 160kg /667m2 ,较当地对照细白苦荞增产 30% ~
37. 6%。1997~ 1999年参加第五轮全国荞麦区域试验 ,参试品
种 8个 ,参试点也是西南片区的 8个点。产量汇总结果 ,黔黑荞
1号产量居 8个参试品种的第 2位 ,比全国统一对照九江苦荞
增产 9. 5% ,比各点当地对照增产 7. 2% ,在 6个点比统一对照
增产 , 7个点比当地对照增产。该品种适应性较强 ,抗病、抗旱、
抗倒、稳产 ,生育期较短 ,在贵州、陕西、甘肃、宁夏已累计推广
面积达 50万 h m2。
关键词 苦荞 品种 育种
苦荞 ,属于蓼科荞麦属 ,为非禾本科谷物 ,营养丰
富 ,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在威宁海拔 2 000~
2 600m的凉山、半凉山地区多有种植。由于近年来品种
混杂和退化严重 ,大大降低了苦荞的品质和产量。 因
此 ,急需选育适应不同生态区种植 ,并且比现有品种高
产、稳产、早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苦荞新品种。 在
毕节地区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 ,威宁县农科所开展了
苦荞新品种选育工作。 经过 10年努力 ,选育出黔黑荞
1号新品种 ,已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获毕
节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并已大面积在生产上推广应
用。
1 选育经过
从 1990年开始 ,利用现有保存的品种资源 162份
材料进行整理、分类和选择 ,最后选择高原黑苦荞为亲
本 ,采用物理诱变法 (钻
源产生 γ射线进行照
射 )并作室内发芽试验。
1991年播种 ,根据
多倍体植株鉴别法 ,在
C1代选择接近育种目
标的优良变异多倍体单
株 ,分别脱粒、编号、保
存。
1992年将编号 C1
代种子进行等距播种 ,并与原始品种比较 ,认真观察形
态特征 ,再行镜检 ,从中挑选获得同源四倍单株 500株
混合脱粒。
1993年后用 C2代种子按系统选择法进行 ,选优
淘劣 ,定向轮回选择 ,于 1995-1996年参加品比试验 ,
定名为威黑 4-4。
2 结果分析
2. 1 品比、区试和生产试验
2. 1. 1 品比试验: 黔黑荞 1号在 1995~ 1996年品种
比较试验中 ,平均单产 151. 5kg /667m2 ,比对照增产
51. 8% ,两年试验都居首位 ,达到极显著水平 ,生育期
85d,比对照早熟 4d。
表 1  1995~ 1996年苦荞品比试验产量结果
品  名 小区平均产量 (kg )
平均单产
( kg /667m2)
比 ck
±%
产量
位次
威黑 4-4 2. 27 151. 5 + 51. 8 1
威 93-8 1. 95 130. 0 + 30. 7 2
威 5-7 1. 14 76. 2 - 23. 3 4
凉山苦荞 0. 79 53. 2 - 46. 4 5
混选 1号 0. 47 31. 5 - 68. 3 6
白苦荞 ( ck ) 1. 46 99. 8 - 3
2. 1. 2 全国区域试验: 1997~ 1999年参加全国苦荞
品种区域试验 ,在陕西、甘肃、宁夏、湖南等省表现较
好 ,在甘肃最高单产达 200. 68kg /667m2 ;三年分别比
全国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增产 7. 3%、 3. 6%、 17. 8% ,平
均增产 9. 5% ,被全国荞麦科研开发协作组推荐参加
国家级品种审定。
·73·
第 23卷第 6期   2004年 6月           种 子 ( Seed)              Vo l. 23. No. 6  Jun. 2004
DOI : 10. 16590 /j . cnki . 1001 -4705. 2004. 06. 059
2. 1. 3 生产试验:经由第五轮区试会讨论通过 ,比全
国统一对照和当地对照增产的品种 ,由育种单位组织
生产试验。所以 ,黔黑荞 1号于 2000~ 2001年分别在
威宁县农科所、雪山镇、么站镇、观风海镇、盐仓镇 5个
试点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 5个试点两年平均单产
140. 3kg /667m2 ,比对照产 ( 110. 8kg /667m2 )平均增产
26. 5% ,根据三年全国区试和两年生产试验结果 ,黔黑
荞 1号达 2002年 2月颁发的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办法中的良种标准。
表 3  2000~ 2001年威黑 4-4生产试验结果 ( kg /667m2 )
参试点
2000年当地对照 2001年当地对照
单产
kg /667m2
ck 比 ck±% 单产
k g /667m2
ck 比 ck±%
农科所 142 106 + 33. 9 128 93 + 37. 6
雪山镇 158 121 + 30. 6 135 112 + 20. 5
么站镇 146 114 + 28 131 110 + 19. 1
观风海镇 138 102 + 35. 3 133 108 + 23. 1
盐仓镇 151 125 + 20. 8 141 117 + 20. 5
平均 147 113. 6 + 29. 7 133. 6 108 + 24. 1
3 主要特征特性
紧凑型 ,株高 72~ 125cm,因土壤肥力水平和气候
条件而异。 主茎节数 13. 5~ 15个 ,一级分枝数 4. 3~
5. 1个 ,株粒重 2. 04~ 3. 26g ,千粒重 21. 5~ 22g ,粒籽
黑色、粒型桃形 ,茎叶浓绿 ,叶片肥大。不易落粒 ,抗旱、
抗病、抗倒状、耐瘠薄。 生育期 80~ 90d,属中熟种 ,在
海拔 1 800~ 2 400m的中、下等地适宜种植。
4 栽培技术
4. 1 适宜播种期
播种适期随海拔高度、高寒、温热地区而异 ,海拔
2 000m以上地区宜稍晚 ,春荞在 4月下旬为宜 ,夏播
和秋播在 5~ 8月均可播种。海拔 2000m以下地区 ,春
荞在 4月中旬播种为宜 ,秋荞在 9月上旬播种为宜。
4. 2 合理密植
肥水条件较好的上等旱地 ,播种量 3kg /667m2左
右 ,留苗 7万~ 8万株 /667m2。 肥水一般的中、下等地
播种量为 4~ 4. 5kg /667m2 ,留苗 8万~ 10万株 /
667m
2 ,播种方式以条播为主。
4. 3 增施肥料、科学施肥
种植苦荞的旱地中 ,大多是肥力中、下等的瘦薄旱
地 ,除了生产水平粗放 ,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差外 ,土壤
肥力低下是限制黔黑荞 1号新品种产量提高的主要因
素。黔黑荞 1号虽耐瘠 ,并不等于不施肥都能获得优
质、高产。因此 ,合理施肥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是提
高产量的关键 ,一般施基肥 500~ 800kg /667m2 (尿素
3~ 5kg ,钾肥 5~ 7kg ,过磷酸钙 15~ 20kg ) ,分枝期中
耕除草一次 ,根据土壤肥力及植株长势酌情追施尿素
每 5~ 7kg /667m2。
4. 4 加强田间管理
分枝期及时防治虫害 ,由于苦荞品种是无限花序 ,
落粒性又强。 因此 ,一般 80%籽粒变黑时收获为宜。
抗病优质滇型恢复系南 34的选育及应用
洪汝科  李铮友 王樨 师常俊 黄大军 谭学林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 昆明  650201)
摘要: 南 34是应用籼粳杂交经系统选育成的偏粳抗病优质滇
型恢复系。 配制的杂交组合杂交优势强、恢复度高、抗病、制种
产量高。 与滇型三系不育系已配制出系列组合 ,已通过云南省
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组合有滇杂 31和滇杂 32。
关键词 滇型杂交水稻 恢复系 南 34 选育
为了选育竞争优势很强的滇型籼粳杂交稻 ,首先
必须将籼、粳亚种的品种或材料进行杂交 ,以选育出籼
粳杂交的恢复系 [1 ]。南 34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
应用籼粳杂交后代复交经系统选育成的偏粳抗病优质
滇型恢复系。主要特点是配制的组合杂种优势强、米质
优、恢复度高、抗病、制种产量高。以南 34为父本 ,与滇
Ⅰ 型三系不育系配制出系列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 其
·74·
第 23卷第 6期   2004年 6月           种 子 ( Seed)              Vo l. 23. No. 6  Jun. 2004

作者简介:洪汝科 ( 1964- ) ,男 ,助理研究员 ,现阶段主要从事滇型杂交水稻优质抗病研究。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 2001N G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