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鹤虱与其混淆品金挖耳及大花金挖耳鉴别



全 文 :的透皮装置上 [3] ,分别向释放池中加入 20μl上述各促透剂 ,置
4℃冰箱预处理皮肤 12 h ,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 ,随即加
入 1%的双氯芬酸钠 0. 5 ml,接受池加入生理盐水 5 ml,扩散面积
为 0. 5 cm2 ,置 32℃ , 100 r /min的气浴恒温振荡器中振荡 ,于 2, 4,
8, 12, 24 h分别取接受液 2 ml(同时补充 2 ml生理盐水 ) ,经适当
稀释后 ,用 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在 275 nm处测定吸光度 (A ) ,
以生理盐水调零。
2. 7 实验结果的处理 因接收池内连续取样并每次补加新的生理
盐水 ,使测得数值较真值小 ,故按下式进行校正
Dn= VCn* = VCn+ V’ ∑n- 1
i= 1
Cn-1
  式中 Dn为校正后接受池中双氯芬酸钠的量 ,Cn* 为第 n次样
品的校正浓度 ,Cn为第 n次样品的实测浓度 , V为接受池内溶液
的体积 , V’为每次取样量。
将累计释药量对时间 t进行线性回归拟合 ,此直线斜率即为
渗透系数 ,数据用 x-± s表示 ,进行方差分析。
3 结果
促透剂预处理皮肤后 ,每组释放液中的双氯芬酸钠渗透系数
见表 1。
表 1 不同促透剂预处理后双氯芬酸钠的渗透系数 ( x-± s)
组别 例数 渗透系数 /mg· ( h· cm2 )-1
A 6     0. 017 1± 0. 003 3
B 6     0. 038 8± 0. 001 5* *
C 6     0. 063 5± 0. 009 6* * △△
D 6     0. 053 9± 0. 003 9* * △△
E 6     0. 044 3± 0. 004 9* *
  注:与 A组比较* * P < 0. 01  E组与 C, D组比较△△ P> 0. 05
  结果表明 ,蛇床子挥发油和油酸对双氯芬酸钠均有促透作用
(P < 0. 01) ,但蛇床子挥发油和油酸合用效果并不增强 ,说明两者
之间无协同作用 ,与 1%蛇床子挥发油和 5%油酸比较差异无显著
性 (P> 0. 05)。
4 讨论
目前 ,对各种植物挥发油的促透作用的研究正日益引起人们
的关注 [4, 5, 6 ]。 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 ,蛇床子挥发油具有良好的促
皮渗透作用 , 1%蛇床子挥发油的促皮渗透作用是 1%氮酮的 1. 6
倍 ,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结果待发表 )。油酸作为角质层类脂
成分之一 ,本身亦是一种透皮促进剂 [7 ]。 1%蛇床子挥发油和 5%
油酸单独应用都有较强的促透作用 ,但合用未见协同作用 ,这可能
与两者都是脂溶性 ,竞争与皮肤的亲和力有关。蛇床子挥发油促透
作用的机理尚不清楚 ,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 王浴生 ,邓文龙 ,薛春生 .中药药理与应用 ,第 2版 [M ] .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 , 1998: 1050.
[2] 陈志春 ,段晓波 ,刘 学 .蛇床子素抗变态反应的研究 [ J ].药学学报 ,
1988, 23( 2): 96.
[3 ] 许卫铭 ,王宗锐 ,刘 刚 ,等 .一种高效率的药物透皮吸收实验装置的
改进 [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 1997, 13( 2): 185.
[4 ]  Williams AC and Barry Bw. Essential oils as nov el h uman skin
penet ration enhancers [ J] . Int J Pharm, 1989, 57( 2): R7.
[5 ]  Alini ral M and Montana J. Ef fect of d-limonene, a-pinene, and cineole
on in vit ro t ransdemal h uman skin penet ration of ch loepeomazine and
haloperidol [ J] . Arznein Forsch, 1996, 46( 7): 676.
[6 ]  Abdullak D, Ping QN. Enhancing effect of eucalyptus oil , and it sβ-
cyclodex trin complex on th e permeation of 5-fluorouralil th rough
excis ed rat skin [ 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1996, 27( 2): 77.
[7 ] 方 亮 ,戈延茹 ,孙玉华 ,等 .杜香萜烯对复方丹参渗膏中丹参酮Ⅱ A
渗透大鼠皮肤的促进作用 [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9, 24( 10): 603.
收稿日期: 2000-10-12; 修订日期: 2000-11-06
国药鉴别
鹤虱与其混淆品金挖耳及大花金挖耳鉴别
严蔚楠
(江苏省张家港市医药公司  215600)
  鹤虱为菊科植物天名精 Carpesium abrolanoides L.的干燥成
熟果实 ,习称“北鹤虱”。为常用的驱虫中药。但其同属植物金挖耳
C. diva rca tum Sieb. et Zucc.和大花金挖耳 C. macrocephalum
Franch. et Sav .的果实与其极其相似 ,容易混淆 ,现将它们从药材
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区别如下。
1 药材性状
1. 1 鹤虱 呈圆柱形 ,细小 ,长 3~ 4 mm,直径不超过 1 mm,表面
黄褐色或暗褐色 ,有多数细纵棱及沟纹 ,先端收缩呈细喙状 ,顶部
扩展成灰白色圆环 ;基部稍尖 ,有着生痕迹 ,横切面类圆形。果皮
薄 ,纤维性 ,种皮菲薄透明 ,子叶 2,类白色 ,稍有油性。 气特异 ,味
微香 ,嚼之有粘性。
1. 2 金挖耳 与鹤虱类似。但稍大 ,长 4~ 4. 7 mm,直径 0. 7 mm,
灰褐色或绿褐色 ,稍有光泽。
1. 3 大花金挖耳 与鹤虱类似。 但较大 ,长约 5. 2 mm,直径约 1
mm,灰褐色或棕褐色 ,稍有光泽。
2 显微特征 (果实横切面 )
2. 1 鹤虱 横切面边缘微波状。外果皮细胞 1列 ,每细胞含 1个草
酸钙柱晶 ,柱晶长轴与药材长轴平行。中果皮薄壁细胞数列 ,棕色 ,
细胞皱缩 ,界限不清楚 ,棱线处散在 20多束纤维束 ,纤维束类圆形
或椭圆形 ,大小不等 ,多切向径大于径向径 ,断续排列成环。内果皮
细胞 1列 ,深棕色。种皮细胞 2列 ,扁平 ,外列角质层厚 ,内列壁薄。
内胚乳有残存 ,胚薄壁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子叶最外层细
胞含细小的草酸钙结晶。
2. 2 金挖耳 与鹤虱的不同点是 ,切面边缘波状。中果皮纤维束约
20束 ,椭圆形或卵圆形 ,大小近等 ,多径向径大于切向径。
2. 3 大花金挖耳 与鹤虱的不同点是 ,切面边缘平直 ,六边形。 中
果皮纤维束约 30束 ,不规则形、类方形或类圆形 ,大小悬殊。
107
LISHIZHEN M EDICIN E AND M ATERIA M EDICA RESEA RCH 2001 VOL. 12 NO. 2 时珍国医国药 2001年第 12卷第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