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海水单胞藻对轮虫群体增殖的影响



全 文 :   
        

       
       
       
!       

海水单胞藻对轮虫群体增殖的影响
姚久祥 谢达祥 阮志德
(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21)
[摘 要]以亚心形扁藻、绿色巴夫藻、小球藻为饵料,单种或两种混合投喂褶皱臂尾轮虫,观察不同饵料对轮虫增殖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轮虫培养的前7天,投喂较低浓度藻类的轮虫增殖速度较快,后期由于轮虫数量增多,投喂较
高浓度藻类的轮虫增殖较多;扁藻单种投喂或扁藻+小球藻混合投喂效果较好,从综合效果看,混合投喂比单独投
喂对轮虫群体增殖效果要好。
[关键词]轮虫;海水单胞藻;混合投喂;增殖影响
轮虫是一种广盐性的浮游动物,在淡水海水中分布
广泛,生长迅速,周转速度快,在食物链中起重要作用,
是各种鱼、虾、蟹等幼体的良好饵料。以藻类培养的轮虫
可增加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使摄食的幼苗更适宜生
长。本试验采用锥形瓶及烧杯进行培养,通过测定扁藻
等3种单胞藻,单种或同一浓度不同藻类以及两种混合
投喂的效果,筛选出适合的藻类和投喂方法,为轮虫实
际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轮虫为湛江海洋大学饵料室的褶皱臂尾轮虫。
挑选一个怀卵轮虫为试验亲体,在实验室进行“克隆”,
以金藻为饵料,使其大量繁殖供试验使用。单胞藻来自
湛江海洋大学饵料室,亚心形扁藻、绿色巴夫藻、小球藻
采用相同培养液纯种培养至指数生长期以供试验用。
1.2 方法
1.2.1 试验共设14组,每组有两个平行试验,并设
空白对照组,每次随机选取 20 个健壮轮虫放入盛有
200ml培育藻水的锥形瓶或烧杯中培养。试验温度控制
在 24-29℃, 光照强度为 1000-3000Lux,海水比重为
1.0185,pH值为7.8。
1.2.2 投饵密度参考有关资料后确定,用血球计数
板计数藻细胞浓度,每个藻样计数3次取其平均值,先
做扁藻、绿色巴夫藻、小球藻分别投喂不同浓度的试验。
再做扁藻、绿色巴夫藻、小球藻分别投喂相同浓度的藻
液试验。最后进行投喂相同浓度的混合藻:扁藻+绿色
巴夫藻与扁藻+小球藻的试验。
1.2.3 每组试验共进行10天,从第5天开始计数
轮虫个数,每个试验取样3次计数,取其平均值。日平均
增殖率参考了陈世杰(1988)的公式:U=[1/(Ti-To)]ln
(Nt/No),其中No为开始培养时轮虫的密度;Nt为t时
间(日)轮虫的密度;To、Ti为起始与终止的培养日。
2 结果
2.1 投喂不同浓度的扁藻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浓度的扁藻对轮虫群体增殖的影响
注:各组第1天轮虫数均为20只
扁藻的浓度分别为 30×104、 0×104、50×104
cell/ml三个梯度组,从表1可见,经过10天投喂不同浓
度的扁藻,轮虫群体数量出现不同的增长,在5-7天时,
扁藻浓度 40×104cell/ml 时增殖较快,在 8-10 天时,
50×104cell/ml的扁藻浓度中增殖较快,日平均增殖率
达0.285。在培养前7天藻类浓度较低时轮虫增殖较快,
但随轮虫数量增加,高浓度藻类的增殖效果好一些。
2.2 投喂不同浓度的绿色巴夫藻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浓度的绿色巴夫藻对轮虫群体增殖的影响
注:各组第1天轮虫数均为20只
绿色巴夫藻做了 140×104、180×104、220×104
cell/ml三个梯度组,以220×104cell/ml较高浓度投喂
时,在第8-10天增殖速度较快,日平均值达0.278,但在
前7天,以180×104cell/ml投喂时轮虫的增殖速度最
快。在轮虫培养前7天投喂较低浓度藻类为好,但在后
期由于轮虫数量增多,投喂较高浓度藻类效果较好。
2.3 投喂不同浓度的小球藻结果见表3
小球做了 50×104、100×104、200×104cell/ml3 个
梯度组试验,从上表可见,在 5-7 天以 100×1 4
cell/ml浓度投喂轮虫增殖最多,但以200×104cell/ml浓
度投喂时,轮虫在第8-10天可达到最大值,日平均增殖
农家之友2008年第12期(总247期) 科研进展
52
   
        

       
       
       
!       

率达0.281。在轮虫培养前7天要投喂较低浓度藻类,但
在后期由于轮虫数量增多,投喂较高浓度藻类的轮虫增
殖较多。
表3 不同浓度的小球藻对轮虫群体增殖的影响
注:各组第1天轮虫数均为20只
2.4 投喂同一浓度的不同藻类结果见表4
表4 同一浓度的不同藻类对轮虫群体增殖的影响
注:藻类浓度:30×104cell/ml;各组第1天轮虫数均为20只
扁藻、绿色巴夫藻、小球藻用同一浓度 30×104
cell/ml投喂轮虫,经过10天的群体培养,扁藻投喂轮虫
的繁殖率最高,日平均增殖率达到0.318,其最高繁殖量
达566只/ml。其次为绿色巴夫藻,其日平均增殖率达
0.242,最高繁殖量也有401只/ml。而小球藻最高繁殖
量只有278只/ml,日平均增殖率也有0.237,与绿色巴
夫藻相差不大。这三种藻以30×104cell/ml浓度培养轮
虫的最高峰群出现在第7天。
2.5 投喂相同浓度的混合藻类的结果见表5。
表5 相同浓度的混合藻类对轮虫群体增殖的影响
注:藻类浓度:30×104+30×1 4cell/ml;各组第1天轮虫数均为20只。
因为扁藻的投喂效果最佳,本试验采用扁藻+绿色
巴夫藻,扁藻+小球藻2组混合藻进行轮虫群体培养,
每组混合藻的浓度均为(30×104+30×1 4)cell/ml,经过
10天的培养,以扁藻+小球藻的增殖效果最佳,其最高
繁殖量达到518只/ml,日平均增殖率高达0.307,而以
扁藻+绿色巴夫藻这组效果差些,最高繁殖量只有425
只/ml,日平均增殖率为0.256。
3 讨论
3.1 关于轮虫投喂的适宜密度
在实际生产中进行轮虫培养时,选择适宜的藻类浓
度是非常重要的,从表1、2、3结果可看出,在轮虫培
养的前期,投喂较低浓度藻类的轮虫增殖速度较快,说
明藻类浓度过高,其生长代谢积累产生的毒素会抑制
DO浓度,改变pH值,进而抑制轮虫生长。但在培养后
期由于轮虫数量增多,较高浓度的藻类才能保证轮虫有
充足的食物,使其增殖数量达到最高值。在实际生产中
一般轮虫培养5-7天就要收获投喂,所以轮虫生产培
育的前期要保持适宜的低浓度藻类。在轮虫接种后藻类
投喂浓度:扁藻40×104cell/ml,绿色巴夫藻180×104
cell/ml,小球藻 100×104cell/ml较适宜,这对实际生产
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2 关于不同藻类的投喂效果
从表4结果可看出,相同浓度的不同单胞藻对轮虫
的群体增殖有不同影响。三种藻类细胞个体大小依次为
扁藻>绿色巴夫藻>小球藻。轮虫是滤食性的动物,其
适口食物为10微米左右,扁藻的细胞个体为11-16微
米,利于轮虫滤食,而小球藻和绿色巴夫藻细胞个体只
有3-5微米左右,轮虫的滤食效果要差些。而且扁藻具
有运动的鞭毛,在静止状态培养中,趋光上浮不易沉底,
显示出良好的饵料效果。绿色巴夫藻没有细胞壁容易消
化,也有鞭毛会趋光上浮,小球藻有较厚的纤维素细胞
壁,不易消化,而且个体较小,无运动能力在静止培养中
易沉底,所以小球藻投喂轮虫的最高繁殖量较低,效果
比绿色巴夫藻差一些。此外,实际生产中评价藻类对轮
虫的投喂效果,还要用多项指标综合考虑,非蛋白氮、脂
肪酸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
3.3 混合藻的投喂效果
从表5结果可来看,扁藻与小球藻的混合投喂和扁
藻与绿色巴夫藻混合投喂,对扁藻而言,混合投喂效果
稍差于扁藻的单一投喂,可能存在有饵料选择的问题,
即轮虫在混合藻中优先选择一种适口饵料,造成实际饵
料浓度的不足。对绿色巴夫藻和小球藻而言,混合投喂
的效果明显地提高了饵料效果。实验证明,藻类混合投
喂如果根据混合藻种的营养组成、个体大小等因素进行
合理的搭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实际生产中如果藻类
饵料充足,两种合适藻类混合投喂,可补充一些综合性
物质,可以提高轮虫的成活率和轮虫的营养。从综合效
果看,混合投喂的增殖效果比单独投喂要好。
3.4 影响投喂效果的其它因素
影响轮虫投喂效果的其它因素,如温度、光照、海水
盐度等也很重要。因条件所限,留待以后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家新,黄祥飞.藻类食物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影响[J].湖泊科
学,1998,(1).
[2]黄加祺,黄辉洋.几种单胞藻对婆罗异剑水蚤群体增殖的影
响[J].海洋科学,1999,(4).
[作者简介]姚久祥(1976-),男,助理工程师,从事南美白对虾
及南方鲆的人工育苗工作。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