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雪梨止咳糖浆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感染后咳嗽患儿
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郝伟欣,李 忱
(北京协和医院,北京 100062)
[摘要] 目的 观察雪梨止咳糖浆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150
例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75 例和对照组 75 例,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
雪梨止咳糖浆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 4 周;记录 2 组治疗前及治疗第 1,2,4 周的咳嗽评分、咳痰评分,并检测 2 组治疗
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第 1 周、2 周、4 周两组咳嗽评分、咳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均 < 0. 05) ,且观察组
两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 0. 05) ;2 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 IgG、IgA、CD4 +、CD8 +、CD4 + /CD8 +均较治疗前
显著改善(P均 < 0. 05) ,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均 < 0. 05)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 05)。2 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雪梨止咳糖浆联合匹多莫德能够显著增强感染后咳嗽
患儿的免疫力,进而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 雪梨止咳糖浆;匹多莫德;感染后咳嗽;免疫功能
doi:10. 3969 / j. issn. 1008 - 8849. 2016. 26. 014
[中图分类号] R373.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 - 8849(2016)26 - 2893 - 03
感染后咳嗽主要是指当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得到控
制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的临床症状,目前被认为是一种亚急
性咳嗽。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量白色黏液
性痰,但患者 X射线胸片检查通常无特殊异常[1]。感染后咳
嗽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发病率较高,常影响到患儿的睡
眠、饮食及生活质量,长期持续的咳嗽不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
育,还能诱发部分患儿进展为支气管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
喘[2]。因此,如何有效治疗感染后咳嗽,改善患儿的日常生
活质量,已经成为临床儿科医师关注的重点。西医治疗中的
抗生素治疗易造成抗生素滥用及耐药现象,治疗效果欠佳,糖
皮质激素类药亦存在对小儿生长发育的潜在不利影响,且患
儿可能存在耐受性问题[3]。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后咳
嗽已经逐步在临床中得到实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观察了雪梨止咳糖浆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感染后咳嗽患
儿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 年 10 月—2015 年 10 月我院收治
的 150 例感染后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感染后咳嗽的诊断均
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2008 年制定的《儿童慢
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相关标准。患儿纳入前均具有
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得到控制
后,仍出现持续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量白色黏痰;均经过至
少 2 周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且临床症状无改善;除外肺间质
纤维化、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
异物、胃食管反流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患儿家属均签署知
情同意书,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严重肝肾功能
不全、血液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过敏体质、对本研究中药物
过敏者。其中男 82 例,女 68 例;年龄 1 ~ 6(4. 3 ± 1. 4)岁;病
程(25. 4 ± 3. 4)d(14 d ~ 2 个月)。将 150 例患儿按照随机数
字表随机分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5 例,2 组一般资料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 05) ,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 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n 年龄 /岁
性别 /例
男 女
体质量 /kg 病程 /d
观察组 75 4. 2 ± 1. 2 40 35 19. 5 ± 2. 5 24. 5 ± 3. 5
对照组 75 4. 4 ± 1. 4 42 33 19. 7 ± 3. 4 26. 6 ± 3. 2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片治疗(太阳石药业
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010091) ,用法:治疗前 2 周 0. 4
g /次,2 次 /d,2 周后 0. 4 g /次,1 次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
基础上给予雪梨止咳糖浆(湖北武当金鼎制药有限公司生
产,国药准字Z20053401)5 ~ 7. 5 mL /次口服,3次 / d。2
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
组均
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 /CD].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2014,8(7) :1212 - 1215
[12]Campbell BC,Christensen S,Butcher KS,et al. Regional very low
cerebral blood volume predicts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better
tha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volume and thresholde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 Stroke,2010,41
(1) :82 - 88
[13]Li SY,Zhao XQ,Wang CX,et al. One-year clinical prediction in
Chines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using the CHADS2 and CHA2DS2-
VASc scores:the 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J]. CNS Neurosci
Ther,2012,18(12) :988 - 993
[14]高连波,于长江,高红华,等. 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脏病对患者短
期预后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7(9) :980 - 983;988
[收稿日期] 2016 - 03 - 05
·3982·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6 Sep 25(26)
连续治疗 4 周。
1. 3 观察指标 ①记录 2 组治疗前及治疗第 1,2,4 周的咳
嗽、咳痰评分。咳嗽评分标准[4]:依据咳嗽强度及频率分为 4
个等级,0 分为无咳嗽;1 分为偶发短暂性咳嗽,或夜间入睡时
发作短暂咳嗽,或偶发夜间咳嗽;2 分为频繁咳嗽,对日常活
动造成轻度影响,或影响夜间睡眠;3 分为频繁咳嗽,对日常
活动造成严重影响,或夜间咳嗽严重影响夜间睡眠;咳痰评分
标准[5]:咳痰量无记录为 0 分、少量(昼夜咳痰量 10 ~ 15 mL)
记录为 1 分,中量(昼夜咳痰量 16 ~ 50 mL)记录为 2 分、多量
(昼夜咳痰量 50 mL以上)记录为 3 分。②记录治疗前及治疗
4 周后的血清免疫学指标(IgG、IgA、CD4 +、CD8 +、CD4 + /
CD8 +)。所有患儿均在当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IgG、IgA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D4 +、CD8 +、CD4 + /CD8 +采用流式细
胞仪测定。
1. 4 疗效评定标准[6] 临床治愈: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显效:
咳嗽分值至少减少 2 分,咳痰分值至少减少 2 分;有效:咳嗽
分值至少减少 1 分,咳痰分值至少减少 1 分;无效:咳嗽咳痰
分值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或恶化。总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治疗总人数 × 100%。
1. 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 SPSS 17. 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珋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 t检验;计数资料处
理采用 2 检验,P < 0. 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2 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咳嗽、咳痰评分比较 治疗
第 1,2,4 周 2 组咳嗽评分、咳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 <
0. 05) ,且观察组两项评分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均 < 0. 05)。
见表 2。
2. 2 2 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 组治疗后 IgG、IgA、
CD4 +、CD8 +、CD4 + /CD8 +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均 <
0. 05) ,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 <0. 05)。见表 3。
表 2 2 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咳嗽、咳痰评分比较(珋x ± s,分)
组别 n
咳嗽评分
治疗前 治疗第 1周 治疗第 2周 治疗第 4周
咳痰评分
治疗前 治疗第 1周 治疗第 2周 治疗第 4周
观察组 75 2. 41 ± 0. 54 1. 98 ± 0. 42① 1. 14 ± 0. 29① 0. 39 ± 0. 10① 2. 28 ± 0. 33 1. 71 ± 0. 22① 0. 97 ± 0. 18① 0. 20 ± 0. 11①
对照组 75 2. 38 ± 0. 58 2. 14 ± 0. 46① 1. 45 ± 0. 32① 0. 75 ± 0. 16① 2. 25 ± 0. 31 1. 92 ± 0. 27① 1. 23 ± 0. 20① 0. 34 ± 0. 13①
t 0. 328 2. 225 6. 217 7. 124 0. 956 4. 227 6. 575 6. 106
P 0. 744 0. 028 < 0. 001 < 0. 001 0. 340 < 0. 001 < 0. 001 < 0. 001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 < 0. 05。
表 3 2 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珋x ± s)
组别 n 时间 IgG /(g /L) IgA /(g /L) CD4 + /% CD8 + /% CD4 + /CD8 +
观察组 75 治疗前 5. 82 ± 1. 12 0. 53 ± 0. 10 35. 46 ± 4. 93 39. 51 ± 3. 86 1. 26 ± 0. 26
对照组 75 治疗前 5. 79 ± 1. 15 0. 56 ± 0. 14 36. 64 ± 4. 67 38. 79 ± 4. 15 1. 30 ± 0. 24
t 0. 162 1. 510 1. 506 1. 085 0. 979
P 0. 872 0. 133 0. 134 0. 279 0. 329
观察组 75 治疗后 12. 54 ± 2. 15① 1. 78 ± 0. 34① 42. 56 ± 5. 26① 25. 70 ± 2. 41① 1. 89 ± 0. 35①
对照组 75 治疗后 9. 78 ± 1. 78① 1. 59 ± 0. 31① 40. 25 ± 5. 11① 28. 94 ± 2. 76① 1. 55 ± 0. 32①
t 8. 388 3. 576 2. 729 7. 658 9. 833
P < 0. 001 0. 001 0. 007 < 0. 001 < 0. 001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 < 0. 05。
2. 3 2 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优
于对照组(P < 0. 05)。见表 4。
表 4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75 34(45. 3) 23(30. 7) 12(16. 0) 6(8. 0) 69(92. 0)①
对照组 75 28(37. 3) 18(24. 0) 14(18. 7) 15(20. 0) 60(80. 0)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 = 4. 485,P = 0. 034。
2. 4 2 组不良反应情况 2 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
不良反应。2 组治疗前后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等
均无异常。
3 讨 论
感染后咳嗽属于临床亚急性咳嗽,亦是引起慢性咳嗽的
三大重要病因之一。随着我国空气环境污染的恶化以及抗生
素等药物滥用等因素,近些年小儿感染后咳嗽的发病率呈现
逐年增加的趋势,有报道显示冬春季时期感染后咳嗽患儿就
诊比例占儿科门诊量的 30% ~ 40%[7],患儿持续咳嗽或咳
痰,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干预,则常给患儿的生活、休息睡眠、家
庭经济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关于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些年的研
究显示,免疫机制在其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6,8]。IgG 及 IgA
是体液免疫中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能够直接参
与机体的免疫反应。IgG 具有激活补体、中和病毒及细菌外
·4982·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6 Sep 25(26)
毒素等诸多作用,参与了机体的Ⅱ、Ⅲ型变态反应。IgA 则具
有阻止微生物及病原体在呼吸道黏膜上皮黏附及繁殖的功
能,亦参与了机体的Ⅲ型变态反应,当机体遭受炎症、感染等
外界刺激后机体外周血 IgG 及 IgA 合成增加,反应性抵抗外
界病原体的侵袭,当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或抑制后,此类免
疫球蛋白亦出现不同程度的合成不足,血清含量偏低等情况。
T淋巴细胞目前按照其细胞表面抗原的不同分为 CD4 + T(简
称 CD4 +)和 CD8 + T 细胞(简称 CD8 +) ,CD4 +与 CD8 +及其
两者比值的动态平衡目前被认为是机体免疫功能稳定与否的
重要环节[9]。CD4 +能够调节并活化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炎症细胞参与免疫反应,CD8 +则具有抑制 T 细胞增殖反应、
抑制 B细胞抗体免疫反应及对 IgE 的调控等作用。栾小英
等[6]研究发现,感染后咳嗽患儿普遍存在细胞免疫紊乱及失
衡状态,患儿血清 CD4 +及 CD4 + /CD8 +偏低,而 CD8 +水平则
相对较高。因此,如何有效调节感染后咳嗽患儿的免疫功能,
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失衡状态,进而促进患儿的康复一直是临
床医师关注的重点。
匹多莫德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免疫刺激调节剂,能够提高
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趋化性,提高其吞噬活性;激活自然
杀伤细胞;亦能够促进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及增殖,提高免疫功
能低下患者的 CD4 +水平,降低 CD8 +水平,进而促进 CD4 + /
CD8 +比值恢复平衡[10]。匹多莫德目前在小儿急性气管炎、
哮喘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及预防当中已经取得较好
的临床疗效,且该药具有毒副作用小、用药安全等优点,其治
疗的综合价值亦获得临床的肯定[10],但该药对于治疗小儿感
染后咳嗽的疗效则较少报道。此外,多项研究显示单纯的匹
多莫德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时,虽然能够增强患儿的免
疫抵抗力,但其综合疗效仍不甚满意,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能
使其的疗效“最大化”[11 - 12]。
中医学中将感染后咳嗽归属于“外感咳嗽”的范畴,该病
的发病机制为肺卫不固、邪气侵袭,虽经医治,邪气虽祛,但由
于邪伤津而至内热,热煎津则生痰,内蕴于肺,以致气机不利、
肺失宣降,而逆发咳嗽,发病后期随着病情进一步迁延,引起
正气耗损,虚气留滞,肺脾肾不足,气不畅而发咳嗽[13 - 14]。雪
梨止咳糖浆是治疗支气管炎的常用复合中成药物,该药的主
要成分包括桔梗、前胡、苦杏仁(炒)、款冬花、枇杷叶、紫菀
(炙)、梨清膏,方中桔梗宣肺利咽、祛痰;前胡散风清热、降气
化痰;枇杷叶清热宣肺,可增加桔梗疗效;苦杏仁降气止咳平
喘;紫菀下气温肺,消痰止咳;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现
代药理学证实苦杏仁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纤维化功效,亦具
有调节免疫功能,在改善体液免疫,促进 CD4 + /CD8 +比值平
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第 1,2,4 周 2 组咳嗽评分、咳痰评
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两项评分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
察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 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
的药物不良反应;2 组血清 IgG、IgA 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CD4 +、CD4 + /CD8 +比值显著增高,而 CD8 +降低,但观察组各
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单用匹多莫德及其与雪
梨止咳糖浆联用均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但
联用方案的治疗优势更明显,且用药安全可靠。这种疗效的
取得可能与匹多莫德、雪梨止咳糖浆之间发挥了协同作用,共
同调节了患儿免疫功能有关,两者合用最终使得患儿免疫功
能的改善程度得到最大化。
综上所述,雪梨止咳糖浆联合匹多莫德能够显著增强感
染后咳嗽患儿的免疫力,进而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可
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崔培霞. 雾化吸入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29(2) :133 - 134
[2] 陈文敏.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J]. 海峡药学,2013,19(6) :158
[3] 戴红协. 雾化吸入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J]. 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2) :1171 - 1173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
南(试行) [J]. 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 :104 - 107
[5] 沈立新. 两药联合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疗效分析[J]. 临床
肺科杂志,2015,20(5) :929 - 931
[6] 栾小英,尹小平,栾伟. 孟鲁司特和布地奈德联合玉屏风颗粒治
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疗效分析[J]. 湖北中医杂志,2015,32(6) :
2 - 4
[7] 陈晓锐,安正红,彭俊旭. 玉屏风颗粒联合孟鲁司特及布地奈德
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疗效[J]. 广东医学,2013,33(7):1124 -
1125
[8] 张双胜,梁丽珍,胡紫光. 祛风润肺法联合穴位贴敷对感冒后咳
嗽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及 C反应蛋白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
症,2009,29(1) :17 - 18
[9] 王玉明,张梅,刘宝义. 开雍刺血法对喉源性咳嗽患者免疫球蛋
白和 T细胞亚群的影响[J]. 新中医,2013,40(8) :36 - 37
[10]王晔华. 匹多莫德治疗和预防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作 42 例
[J]. 中国药业,2013,22(11) :144 - 145
[11]武国霞,彭建霞,张建菊. 童康片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
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2,37(4) :
627 - 628
[12]李婕. 玉屏风颗粒联合匹多莫德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及对免疫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药材,2014,
39(3) :534 - 537
[13]郑兰芝. 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与痰细胞学和气道反应
性的相关性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105 - 110
[14]张心远. 感染后咳嗽病证特点及中医治疗的文献研究[D]. 北
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90 - 101
[15]吕建珍,邓家刚. 苦杏仁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现代药物
与临床,2012,19(5) :530 - 535
[收稿日期] 2016 - 01 - 20
·5982·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6 Sep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