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平贝母产销趋势分析



全 文 :2012 年 7 月 第 14 卷 第 7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Jul. 2012 Vol. 14 No. 7
平贝母产销趋势分析
丁立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龙涤集团,黑龙江 哈尔滨 150316)
[摘要] 东北道地药材平贝母总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 90%以上,市场关注度提高,其走势畅否对于整个药市
举足轻重。调查平贝母的产销趋势,分析跌入谷底和跃出谷底的内因与外因,展望后市走势。
[关键词] 平贝母;产销;历史;现状;后市;分析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下简称东北)是
我国传统大宗药材平贝母的主要产地,系东北著名
的道地药材之一。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 90%以上。
平贝母药用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就有药用记载,
《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20世纪 50年代之前,平贝
母以野生品供应医药市场,由于野生平贝母资源日渐
稀少,人工栽培于 20世纪 50年代应运而生[1]。
半个世纪以来,平贝母跌宕起伏,兴衰交替,
曾于 2004 年跌入谷底,长达 6 年,并在 2009 年跃
出谷底,其极度动荡的市场商情已引起国内外医药
市场的密切关注。笔者沿着平贝母 1950 ~ 2011 年的
历史轨迹,去解读平贝母的兴衰史,探讨如何以科
学发展观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度发展平
贝母生产,结合平贝母产销现状,预测平贝母后市
走势,更具有现实意义。
1 概述
平贝母别名贝母、平贝、东北贝母。为百合科
贝母,属平贝母 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 的干燥鳞
茎。《中国药典》[2](一部)以平贝母之名单列收藏。
同时又是全国贝母属植物主要栽培品种之一[3]。
1. 1 产区分布
平贝母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的五常、阿城、尚志、
宾县、苇河、亚布力、牡丹江、海林、宁安、东京
城、东宁、穆棱、密山、虎林、庆安、铁力、伊春、
佳木斯、林口、方正、通河、延寿等地;吉林的桦
甸、蛟河、舒兰、珲春、通化、集安、靖宇、柳河、
梅河口、抚松、敦化、长白、合龙、汪清、辉南、
安国、永吉、东丰等地;辽宁的本溪、凤城、清原、
新宾、宽甸、开源、抚顺、东沟等地。此外,山西、
陕西、河北等地也有少量引种。
1. 2 药用价值
平贝母以鳞茎入药,味苦,甘,微寒。归肺、
·85·
DOI:10.13313/j.issn.1673-4890.2012.07.013
2012 年 7 月 第 14 卷 第 7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Jul. 2012 Vol. 14 No. 7
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各国以及港澳台等国内国际
市场,出口量每年以 10%的速度递增。自我国加入
WTO后,平贝母已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
颇受国外市场青睐[5]。
1. 3. 6 替代 早年我国医药企业完全以川贝母为原
料,生产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药品,但因川贝母产
不足需,供需缺口加大,加之价格昂贵,近年许多
药厂都以平贝母代替川贝母,所用平贝母与日俱增,
进一步占据了贝类市场的较大份额,由三类品种进
入一类品种的行列。从而提高了平贝母市场知名度
和市场依存度,与川贝母、浙贝母并驾齐驱。“三分
天下有其一”,拉动市场用量大幅上升[5]。
2 产量
市场调查显示,平贝母原为野生品种,由于连
年无序采挖,到 20 世纪 70 年代,已趋枯竭,产区
难以见到成片的平贝母,市场供不应求,缺口加大,
行情不断上涨,涨幅逐年加大。在利益的驱动下,
产区农民、林场、农场、牧场职工、城乡赋闲人员
一哄而上,大种平贝母,种植面积连年加大,产量
与日俱增。据统计,1970 年为 200 t,1990 年增加至
1 000 t,2001 年又升至3 000 t,之后的几年产量成
倍上升,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到 2009 年产量
已暴增至 17 500 t ,是 1970 年的 88 倍,创下历史新
高[6](见表 1)。
表 1 1970 ~ 2012 年平贝母产量变化一览表
(单位:t)
年份 产量 年份 产量
1970 200 2005 7 000
1980 500 2006 12 000
1990 1 000 2007 15 000
2000 2 000 2008 16 000
2001 3 000 2009 17 500
2002 4 000 2010 9 000
2003 6 000 2011 7 000
2004 6 500 2012 4 000(预测)
从表 1 中看到,自 1980 年起平贝母产量逐年直
线上升,后因市场暴满,严重供过于求,导致价格
一泻千里,由 2003 年的 300 元(千克价、统货、全
国均价、下同)2004 年暴跌至 55 元,之后一蹶不
振,落入谷底。为振兴我国中医药产业,传承东北
道地药材,使其源远流长,主产区有关部门会同广
大药农对种植面积做了大幅调减,但由于平贝母生
产周期为 3 ~ 5 年,5 年之后的 2010 年凸显调减效
果,所以 2010 年总产量已由 17 500 t 大幅降至
9 000 t左右,降幅高达 50%以上。
3 需求
据《全国药材信息》报道[7],1970 ~ 2003 年之
前,我国几百家药厂用川贝母、浙贝母生产的止咳
化痰新药在逐年增加,用量也在同步增长,但因市
场川贝母、浙贝母供不应求,药厂几乎 “无米下
锅”。于是药厂以平贝母替代,其用量也在同步增
加。据不完全统计,医药市场对平贝母的用量由
1970 年的 100 t,2000 年激增至 2 500 t,2002 年再
增至 4 500 t,到 2005 年需求量已上升至 5 000 t 左
右,之后的几年(2006 ~ 2012 年)市场需求量一直
稳定在 6 000 ~ 7 000 t之间,少见大起大落。
4 产销历史(1950 ~ 2011 年)
据调查,平贝母从 20 世纪 50 年代的少量试种,
到 21 世纪 2011 年的稳步上行,半个世纪经历了 6
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4. 1 试种期(1950 ~ 1970 年)
由于历史原因,20 世纪 50 年代土地归为农业合
作社、生产队使用,不允许农民种植中药材,60 年
代偶见黑龙江的阿城、尚志,吉林的通化、集安等
产区极少数山区或半山区居住的农户从山里挖来野
生平贝母,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的菜地试种,面积极
少,每户只种几平方米,产量微不足道,不见有农
户出售。70 年代各地开始小量试种,试种区域逐渐
扩大到了辽宁等地,本期产量只有 200 t左右。
4. 2 起步期(1971 ~ 1990 年)
本期主要特点是: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广大农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土地分田
到户,种什么品种是农民自己说了算。于是,黑龙
江、吉林、辽宁三省的部分主产区开始少量种植,
面积缓慢发展,到 1990 年种植面积约有 200 hm2 左
右,产量逐步增加到 500 t左右。
4. 3 发展期(1991 ~ 2003 年)
进入 21 世纪,我国医药行业快速发展,产品不
断创新,以川贝母为主要原料开发了大量的中成药
和新药等产品,所需川贝母每年以 15% 的速度递
增。但由于川贝母产量低少,产不足需,缺口较大,
满足不了市场的急需,制约了药厂的发展,于是药
厂以平贝母替代川贝母,拉动平贝母的用量在逐年
大幅增长,由 1991 年的 1 500 t 左右,激增至 2003
·95·
2012 年 7 月 第 14 卷 第 7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Jul. 2012 Vol. 14 No. 7
年的 5 000 t左右。需求带动价格上涨,平贝母的价
格也随着需求的增长在水涨船高,持续 10 多年上涨
不止,由 1991 年的 12 元,1995 年上涨至 30 元,
2000 年继续上涨至 90 元,到 2003 年价格攀升到顶
峰,高达 260 ~ 300 元,创下历史 “天价”。于是,
在利益的驱动下,东北三省 70 多个市县、几百个村
庄盲目地大种特种,气势如排山倒海,锐不可当,面
积节节上升,由 1991 年的 600 ~ 700 hm2,扩大至
2003 年的 13 000 hm2,产量逐年暴涨至 15 000 t左右。
4. 4 谷底期(2004 ~ 2009 年 8 月)
市场“盈贱缺贵”,没有永远的高价。由于产
量连年暴增,市场爆满,库存爆满,“三暴导致平贝
母结束了发展期(高价期) ,跌落到价格的谷底,由
高价期的 260 ~ 300 元,2008 年下跌至 25 ~ 30 元,
跌幅高达 10 倍。由于平贝母生产周期长达 3 ~ 5 年,
本期产新量非但不减,而且反增至 30 000 t(含库存
量) ,但市场只需求 6 000 ~ 7 000 t 左右,严重的供
大于求,致使平贝母列为名符其实的 “烂市品种”,
进入长达 6 年的谷底期[8]。
4. 5 恢复期(2009、9 ~ 2010 年)
“吃一堑长一智”。产区的广大药农在各级政府
的帮助下,汲取教训,总结经验,砍掉非产区,缩
减主产区,继续大力调减平贝母种植面积,减幅(估
算)已逾 50%,产量亦同步缩减至 17 000 t 左右。
经过十余年的大调减,取得了明显效果,主要表现
在市场逐年消化,库存量逐年 “瘦身”,产量由
30 000 t,锐减至 10 000 t左右,到 2009 年 9 月平贝
母已缓慢走出谷底,市场行情随之缓缓上涨,2009
年市价由谷底期的 25 ~ 30 元,上涨至 50 元,2010
年又涨至 70 元[9]。
4. 6 稳升期(2011 年)
平贝母市场经过 2 年的恢复,集聚了人气,产
量继续减少,销势好转,由滞转畅。产新后产区药
商云集,批量走动加快,部分资金大户超低价囤积
大货,销量明显增多,库存再度下降,加之国家不
断出台新政策,有利于中医药行业发展,并在全国
物价、工值大涨的助推下,平贝母市场开始进入稳
升期,带动价格稳步上扬,市价由恢复期的 70 元,
上涨至 85 元,6 月份还创出 125 ~ 140 元的高价,引
起多商和药农的密切关注。
5 产销现状(2012 年)
5. 1 总体走势点评
2012 年平贝母总体走势在 2011 年走畅价升的基
础上,产地和药市人气聚集,销势继续活跃,购销
两旺。产新前后商家深入产区探盘问价,购货积极,
药农和药商踊跃出手,有商家入手大货,批量成交
增加,同比增加 25%,零星交易频繁,产地收购价
和药市批发价上涨,同比上涨 8%。总体走势表明,
落入谷底多年的平贝母已跃出谷底,并开始驶入上
行通道,从而拉开新一轮涨价序幕。
5. 2 产量减少
笔者调查了东北三省的 10 余个产区和几家药材
市场,并请教了产区的老药商,大家的共识为:经
过 10 多年调减种植面积,加上产区主要劳动力转移
到城市,种药材的风险和用地的减少,更加促进药
农少种或弃种平贝母,导致 2012 年的产新量大幅减
少。据估算产新量在 4 000 t 左右(不含在地产量和
库存量) ,较 2011 年同期减少 2 000 ~ 3 000 t 左右,
同时在地面积也在下降,同比下降 20% ~30%左右。
5. 3 供需平衡
据多方调查了解,2012年平贝母库存大约 3 000 t
左右,产新量为 4 000 t,社会存量为 7 000 t 左右,
较 2011 年减少 2 000 t,2012 年市场需求量7 000 t
左右,与社会存量大体相当,供需双方处于平衡稳
定态势,市场不存在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矛盾,
这就为后市价格的稳步上涨埋下伏笔。
5. 4 价格上涨
市场调查显示,从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平贝母
历经 6 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价格随之潮起潮落。进
入 2012 年后才稳定下来,价格由 2011 年的 85 元,
上涨至近期的 95 ~ 100 元(见表 2)。
表 2 1950 ~ 2012 年平贝母价格变化一览表
(单位:元 /kg)
年份 价格 年份 价格
1950 2 ~ 3 2005 50
1970 4 ~ 5 2006 40
1980 5 ~ 6 2007 35
1990 6 ~ 8 2008 25 ~ 30
2000 100 2009 50
2001 110 2010 70
2002 120 2011 85
2003 260 ~ 300 2012 95 ~100(预测)
2004 55
6 后市展望(2013 ~ 2015)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平贝母已走出低迷阴霾,
2012 年走向上行通道,价格将在目前的价位上持续
·06·
2012 年 7 月 第 14 卷 第 7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Jul. 2012 Vol. 14 No. 7
上涨。预测 2013 年的价格将上涨至 110 ~ 120 元,
2014 年继续上涨至 130 ~ 140 元,2015 年将上涨至
160 ~ 180 元,其中小粒优级品有望恢复到 300 元的
历史“天价”。主要依据分析如下:
6. 1 政策拉动
国家拉动内需、保稳定、保民生的利好新政,
对医药企业,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在资金上给予优惠
政策,确保药厂有足够资金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所
需药材原料将逐年大幅增加。
6. 2 产量减少
2004 年平贝母跌入谷底之后,东北产地对平贝
母的种植面积连续 10 多年大量调减,调减已见成
效,产区在地面积已锐减至 50%以上,压在地里的
平贝母有 80%已陆续上市,在地产量同比减少 20%
~30%左右,进一步减弱了市场的冲击力,为上行
通道扫除障碍。与此同时,主产区主要劳动力已转
移到城市,少人从事药材生产,加之粮食价格一年
高于一年,种粮不但没有风险,而且国家还给补贴,
其效益远大于药材生产。于是,很多药农转业生产
粮食,药材面积逐年减少,产量下降。
6. 3 库存薄弱
庞大的库存量(曾高达万 t 左右)经过 10 多年
的消化,已减少过半,加之市场开始启动,需求有
增长趋势,其中一些资金大户已在低价时期入手囤
积,部分药厂也在低价期提前采购,库存消化速度
加快,产新后或少见大货入库,导致 2012 年或几年
库存薄弱,后续乏力。
6. 4 需求增加
国家多项利好政策拉动医疗单位和药厂对平贝
母的需求在继续增加,医保、养老保险、新农合报
销比例提高等新政不断出台,加之人民收入增加,
自我保健意识增强,所需平贝母将大量增加,同时
平贝母进入保健品市场,出口量亦同步上升,平贝
母替代川贝母和浙贝母的数量也在同步大幅增加,
为平贝母走入上行通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6. 5 物价上涨
我国物价、工值等价格连续大幅上涨,造成药
价生产经营成本同步大幅提高,涨幅超过 50%左
右。物价上涨带动药材上涨亦是市场经济规律
使然。
参考文献
[1] 卫云,马书太,邹宜俊,等. 中药材种植新技术[M]. 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3-97.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 一部 . 北京: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2010,90.
[3] 刘兴权,等.药用植物良种引种指导[M]. 北京:金盾出
版社,2007,11:56-60.
[4] 雷载权,陈松育,高学敏,等. 中药学[M]. 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1,11:230-232.
[5] 丁立威 . 平贝母云开见日[J].全国药材信息,2010,5:
3-4.
[6] 丁乡 . 东北三省平贝母产新调查[J]. 全国药材信息,
2008,6:3-5.
[7] 丁乡 . 平贝母回天无力[J].全国药材信息,2005,1:8.
[8] 丁立威 . 丁乡“两贝”大盘持续下挫[J]. 全国药材信
息,2008,10:6-7.
[9] 丁立威 . 平贝母走出低谷[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1,
1:20-21.
(收稿日期 2012-07-0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