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太白贝母资源学研究概况



全 文 :2010年 4月 第 12卷 第 4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rnChineseMedicine Apr.2010 Vol.12 No.4
综 述
■[基金项目]  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2006BAI09B05-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科研业务专项(1381), 2007中医药行业
专项基金(200707007)
[通讯作者]  *陈士林 , E-mail:slchen@implad.ac.cn;*黄林芳 , E-mail:lfhuang@implad.ac.cn
太白贝母资源学研究概况■
段宝忠1, 2 , 陈锡林1 , 黄林芳2* , 卢其福3 , 李西文2 , 陈士林 2*
(1.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浙江 杭州 310053;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
药用植物研究所 , 北京 100193;3.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 广州 511490)
[摘要 ]  介绍了太白贝母的药用历史 、 资源分布 、 栽培方面的研究进展 , 通过历代本草 、 实地调研及有关文
献考察 , 认为太白贝母一直作为川贝母使用 , 将太白贝母作为川贝母使用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 并提出当前存在的主
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  太白贝母;中药资源;植物分类;栽培
太白贝母 , 又称太贝 , 尖贝 、 秦贝 , 为百合科
植物 FritilriataipaiensisiP.Y.Li的干燥鳞茎 , 主治
肺热燥咳 , 干咳少痰 , 阴虚劳嗽 , 咯痰带血 [ 1] ,
2010年版 《中国药典》 一部载入川贝母项下。太白
贝母在湖北五峰 、 重庆巫溪 、 宁夏泾源 、甘肃彰县
等地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 , 一直作为川贝母的地方
习用品入药 。在地方药材标准 《四川省中药材标
准》 (1987年增补本)、 《甘肃省中药材质量标准 》
和 《宁夏中药材标准》 (1993)分别以川贝母 、西
贝母和盘贝的名字收载。历版 《中国药典 》 (1977
~ 2005年)收载的 “青贝 ” 和 “松贝”, 其植物来
源均为川贝母 FritilariacirrhosaD.Don、 暗紫贝母
Friti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和甘肃贝母
FritilariaprzewalskiMaxim, 但实际生产中 , 野生太
白贝母商品在形态上与上述 3种来源贝母很难区分 ,
其鳞茎也作商品 “青贝 ” 和 “松贝 ” 使用 [ 2-4] 。另
外 , 由于川贝母野生资源趋于枯竭 , 人工低海拔引
种难度较大 , 大规模栽培至今尚未成功 [ 5] , 而太白
贝母栽培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 且产量大 , 适宜低海
拔栽培。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太白贝母化学成分 、植
物形态和药理作用与川贝母没有明显差异 , 然而尚
未引起重视 , 近 15年几乎没有专业研究文献报道 ,
为进一步开发太白贝母资源 , 笔者对其药用历史进
行了考证 , 并结合现代相关资料对太白贝母的研究
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试图为其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一
定参考。
1 文献研究
太白贝母作为川贝母入药历史悠久 , 常以 “青
贝” 和 “松贝 ” 入药 , 民间应用广泛 , 已形成一定
商品规模 。据清光绪 《大宁县志 》 记载 , “贝母 ,
银厂坪所产为佳 ”, 大宁即今重庆市巫溪县 , 太白
贝母在该县自然分布较广 , 说明在清代太白贝母已
成商品。巫溪县医药管理局 1987年做过统计 , 川贝
母年收购量最高达 360kg, 据对重庆市巫溪 、巫山 、
城口 , 四川青川 、平武等县的调查 , 把太白贝母作
川贝母使用已非近代 [ 2] 。 20世纪 60年代开始 , 政
府和众多学者对川贝母用药历史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
结果显示太白贝母 、 暗紫贝母等品种在临床医疗实
践中 , 一直作为川贝母入药 。
相关文献报道表明 , 诸多学者在太白贝母部分代
替川贝母入药上观点相同 , 并且地方用药标准对太白
贝母作为川贝母使用也有较为一致的记载 , 见表 1。
表 1 有关专著及文献对太白贝母作川贝母来源的记载
专著及文献 作川贝母药用记载及植物来源 作者 年代
陕西中草药 Fritilriataipaiensisi陕西省卫生局 1971
植物分类学报 Fritilriataipaiensisi陈心启 , 夏光成 1977
中国植物志 Fritilriataipaiensisi陈心启等 1980
中药志(第一册) Fritilriataipaiensisi中国医学科学院药
用植物研究所
1982
四川省中药材标准 Fritilritaipaiensisi 四川省卫生厅 1987
中国道地药材 Fritilriataipaiensisi胡世林 1989
中药辞海(第一卷) Fritilriataipaiensisi余传隆等 1993
·12·
2010年 4月 第 12卷 第 4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rnChineseMedicine Apr.2010 Vol.12 No.4
续表 1
专著及文献 作川贝母药用记载及植物来源 作者 年代
宁夏中药材标准 Fritilriataipaiensisi
var.ningxiaensis
邢世瑞等 1993
中国药材学 Fritilriataipaiensisi徐国均等 1996
植物分类学报 Fritilriataipaiensisi陈心启, 罗毅波 1996
甘肃中草药资源志
(上)
Fritilriataipaiensisi赵汝能等 2003
宁夏中药志 Fritilriataipaiensisi
var.ningxiaensis
邢世瑞等 2006
甘肃省中药材质量
标准
Fritilriataipaiensisi
2 形态分类
太白贝母原植物与川贝母 F.cirhosa形态非常
近似 [ 6] , 对其植物分类 , 各个学者有着不同的观
点。李培元[ 7]在 1966年另立种名 , 发表了第一个与
川贝母接近的植物太白贝母 FritilriataipaiensisiP.
Y.Li, 从此 , 太白贝母从川贝母中分离出来 , 但陈
心启等[ 8]认为太白贝母与川贝母区别较难把握 , 且
有过渡 , 很可能仅仅只是川贝母 F.cirhosa的一个
类型 [ 4] , 应将其做为川贝母的种下等级。为此 , 笔
者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实地考察 , 采集到太白贝母标
本 55份 , 并查阅比较了馆藏标本 , 发现太白贝母叶
和花被片先端卷曲和不卷曲的类型均有出现 , 与
《中国植物志》 描述的太白贝母 “叶状苞片绝不卷
曲” 不符;另外 , 花被片先端两侧边缘有和没有紫
褐色条带的情况均有 , 有部分标本有少数纵条纹或
斑点 , 在花被片是否具方格斑 , 方格斑颜色等方面
也有所变异 , 这与 《中国植物志》 记载的川贝母 F.
cirrhosa的特征非常相似;这些差异存在一种过渡 ,
并不能使二者截然分开;其次 , 太白贝母的匙形花
被片 , 在云南漾濞 、 四川稻城 、 西藏亚东等地的川
贝母标本中也可看到[ 8] ;此外 《中国植物志 》 记
载:“太白贝蜜腺窝几不凸出或稍凸出”, 笔者在重
庆巫溪和城口所采到的标本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
植物研究所馆藏标本中 , 发现蜜腺窝有的明显凸出 ,
也有的不凸出。综上 , 太白贝母众多特征均与川贝
母 F.cirhosa极为相似 , 仅有微小变异 , 这可能是
环境因素所导致的形态变异 , 因此 , 笔者认为在植
物分类学上将太白贝母作为川贝母 F.cirhosa种下
等级较为合适 。
3 化学分类
李萍和徐国钧 [ 9]对太白贝母等 18种贝母的生物
碱进行 HPLC定性分析 , 结果显示 , 太白贝母与川
贝母(暗紫贝母 、甘肃贝母)所含生物碱种类完全一
致。栽培的太白贝母与野生太白贝母从化学成分和
药理作用方面无明显差异 [ 2] , 其有效成分皂苷和生
物碱还略高于暗紫贝母 [ 10] 。陈心启等 [ 8]对川贝母及
其近缘种进行了初步研究 , 认为近年发表的 36个与
川贝母相近的名称 , 应归为 4个种群 , 包括川贝母
F.cirrhosa、 太白贝母 F.taipaiensis、 榆中贝母 F.
yuzhongensis和华西贝母 F.sichuanica, 这 4个种形
成了一个庞大的川贝母复合群 , 该群虽有不同的地
理分布 , 但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界限 , 其鳞茎均为
商品川贝中 “青贝 ” 的主要来源。肖培根等 [ 11]通过
对这一复合群基源植物及亲缘学进行研究 , 认为从
贝母商品角度来看 , 应将川贝母复合群所有种类均
作为川贝母来处理 , 从该复合群的化学成分来看 ,
太白贝母与川贝母没有差异 。
4 地理分布与生境
据笔者野外实地考察和标本查阅 , 认为太白贝
母主要分布于四川 、 重庆 、 湖北 、 陕西 、 甘肃 、宁
夏 、 山西等省区 , 多生长在 1 800 ~ 3 150m的灌木
林或山坡草丛中 , 其分布面积较广 。特别是在陕西 、
甘肃 、四川等省区 , 太白贝母与卷叶贝母 、 甘肃贝
母和暗紫贝母分布有交叉 [ 6, 8] , 与肖培根等学者的
观点相一致。对照 《中国植物志》 和 《中国高等植
物图鉴》, 太白贝母和川贝母 F.cirhosa分布及生境
基本一致 , 均分布在海拔较高的草地 、 灌丛下 , 或
河滩 、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 。
5 栽培技术
川贝母多生长在 3 0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 , 由
于高海拔地区生活和管理生产较为困难 , 降低海拔
栽培是扩大川贝母药用资源的有效手段。四川省中
医药研究院早在 20世纪 70年代初 , 就开始引种暗
紫贝母和太白贝母的实验 , 结果暗紫贝母在 2 000m
左右海拔农业区栽培 , 难于正常生长发育 , 而太白
贝母虽然野生资源较少 , 但适应性强 , 分布范围较
广 , 能正常生长发育[ 10] , 是川贝母中适宜家种栽培
的最佳品种 [ 12] , 太白贝母 1983年野生变家种技术
成功 , 1993年已发展到近 70hm2 , 适宜低海拔农区
发展生产 , 在重庆市巫溪县洪池坝 1 800m和城口县
明中乡 1 600m家种栽培 , 均生长发育良好。太白贝
母具有十分明显的繁殖和生长优势 , 品质优良 , 其
繁育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 在栽培 、
采收加工 、生产推广 、 组织培养技术等方面有较多
的报道[ 10, 12, 13] , 其栽培技术成熟 , 容易推广。
6 小结
太白贝母作为川贝母使用 、形成商品历史悠久 ,
·13·
2010年 4月 第 12卷 第 4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rnChineseMedicine Apr.2010 Vol.12 No.4
民间应用广泛 , 并已形成一定栽培和商品规模 。中
医用药传统上 , 太白贝母功能及主治与川贝母一致;
植物形态与川贝母 F.cirrhosa非常近似 , 尤其是繁
殖器官结构极其相似。同时 ,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 ,
太白贝母有效成分与川贝母相近 , 临床治疗效果 、
药理实验结果相同 。总之 , 不论从植物形态 、地理
分布及生境 、 化学成分 , 还是从药理作用来看 , 太
白贝母与川贝母都无明显差异 , 将太白贝母作为川
贝母使用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
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 川贝母资源日益短
缺 , 野生资源已面临枯竭。 《中国药典》 2005年版收
载的 4种川贝母基源植物均已列入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名录 , 且人工栽培较困难 [ 14] , 太白贝母栽培技术成
熟 , 并已形成一定规模 , 作为在海拔 2 000m左右适
合种植发展的川贝母优良品种 , 前景广阔 , 可大力发
展太白贝母家种栽培 , 建立太白贝母 GAP生产基地 ,
合理区划 , 以满足临床应用和中成药生产需求 , 对保
护和利用川贝母野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此外 , 太白
贝母的基础研究薄弱 , 相关研究较少 , 需加强在生
理 、生态 、药理 、化学成分 、分子生物学等研究 , 探
讨太白贝母与其他同类川贝母的化学 、药理 、生物学
的等同性与差异性 , 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一部)[ M] .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 , 2010:34.
[ 2] 四川省卫生厅 .四川省中药材标准(1987年增补本)[ 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1992:4-6.
[ 3] 余世春, 肖培根 .中国贝母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应用 [ J] .
中药材, 1991, 14(1):18-23.
[ 4] 陈心启 , 夏光成 .贝母名实考订 [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77, 15(2):31-46.
[ 5] 陈士林 ,贾敏如 , 王瑀 ,等 .川贝母野生抚育之群落生态
研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3, 28(5):398-402.
[ 6] 陈心启 , 徐介眉 , 梁松筠 ,等 .中国植物志(14卷)[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0:97-116.
[ 7] 李培元.秦岭百合科的新植物 [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66,
11(3):251-253.
[ 8] 陈心启 ,罗毅波 .中国横断山共及其邻近地区贝母属的
研究(一):川贝母及其近缘种的初步研究 [ J] .植物分类
学报 , 1996, 34(3):304-312.
[ 9] 李萍, 徐国钧 .中药贝母类的资源利用研究[ J] .植物资源
与环境, 1993, 2(3):12-17.
[ 10] 刘先齐 .暗紫贝母与太白贝母的引种比较实验 [ J] .中
国中药杂志 , 1994, 19(2):81-82.
[ 11] 肖培根 , 姜艳 ,李萍 , 等 .中药贝母的基原植物和药用亲
缘学的研究 [ J] .植物分类学报 , 2007, 45(4):473.
[ 12] 刘先齐 .川贝母的栽培技术 [ J] .畜牧市场 , 1992,
(6):455.
[ 13] 郑良敏 ,张忠喜 , 申明亮 ,等 .太白贝母栽培技术 [ J] .中
药材 , 1984, (6):6-8.
[ 14] 陈士林 ,肖小河, 陈善墉 .暗紫贝母的群落生态研究 [ J] .
中药材 , 1989, 12(11):5-8.
(收稿日期 2010-03-18)
(上接第 11页)
见的 10%扣 、 20%扣去招标 , 实际成本都比招标价
格高 , 这药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肯定是假药! 这次
在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中遴选的一些品种 , 多家
品种招标时 , 都是低价者中标 。所以 《国家基本药
物目录》 如果失败的话 , 不一定失败在制度上而是
失败在低劣的药品质量和这种地方保护形式的招标
上。最后会搞得药物越便宜越好 , 唯以价格论是非 。
国家药监部门特别是市场监管部门 , 要强化加大对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 品种的抽检率 , 而且只要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 中的品种 , 谁如果敢搞假药 、
劣药 , 我认为就应该罚死谁 , 否则难以从根本上控
制这股歪风。”
全国人大代表 、 扬子江药业董事长徐镜人对这
样的药品招标也有一肚子的意见。他说: “招标是
国家的统一标准。药价低就合规 , 药价高就不合规 ,
但却不涉及关键的药品质量 、 疗效 , 这样做不符合
道理 。从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来看 , 也是与为广大病
人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的 。我们不赞成并反对这样
的药品招标。”
多位代表呼吁 , 应尽快出台政策 , 铲除在药品
招标采购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我国目前有近 5 000
家医药生产企业 , 在不少地区 , 医药企业是当地的
利税大户 。基于这一原因 , 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药
品招标采购政策时 , 往往附加一些对本地企业有利 、
对外地企业提高门槛的条款。代表们认为: “此风
不刹 , 不仅药品招标中的诸多积弊得不到根本解决 ,
也会阻碍新医改的深入推进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