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胜红蓟与其混淆品假臭草挥发油成分的分析鉴别



全 文 :石油醚部位量较少,因此,我们首先对剂量依赖性较强,成分
分离相对容易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成分分析。乙酸乙酯部
位主要含有皂苷元,我们分离得到了 3 个皂苷元,其中苦瓜苷
元不仅含量较高,且具有良好活性,是乙酸乙酯部位的主要有
效成分之一,可作为苦瓜根质量控制指标。
实验表明苦瓜根降糖的活性部位主要集中在极性较大的
正丁醇及水部位,正丁醇及水部位主要含皂苷,因此,皂苷类
成分可能是苦瓜根降糖的主要物质基础,为了充分研究和利
用苦瓜根,需要对正丁醇和水部位的化学成分和活性作进一
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家睿 . 2 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J〕. 生命科学,
2006,18(5):411-413.
〔2〕中药大辞典〔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87.
〔3〕宋成武,周志文,彭敏,等 . 苦瓜水提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
糖、血脂的影响〔J〕. 中国药师,2011,14(1):19-21.
〔4〕LING Bing,WANG Guo-cai,YA Ji,et al. Antifeedant Activity and Ac-
tive Ingredients Against Plutella xylostella from Momordica charantia
Leaves〔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8,7(12) :1466-1473.
〔5〕Haider Raza,Ijaz Ahmed,Moharnmud S. Lakhani,et al. Effect of Bitter
Melon (Momordica Charantia)Fruit Juice on the Hepatic Cytochrome
P450-Dependent Monooxygenases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in
Streptozot 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J〕.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1996,52:1639-1642.
〔6〕刘红雨,付中平,周吉燕,等 . 苦瓜降糖多肽 PA 对四氧嘧啶糖尿
病小鼠的口服降血糖作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25(4):32-
35.
〔7〕TanM J,Ye J M,TurnerN,et al. Antidiabetic Activities of Tr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Bitter Melon Ass ociated with Activati on of the AMPK-
Pathway〔J〕. Chem Biol,2008,15(3) :263-273.
〔8〕何新益,刘仲华 . 苦瓜多糖降血糖活性的高通量筛选研究〔J〕. 食
品科学,2007,28(2):313-316.
〔9〕刘舒凌,杨秀芬,郭菁菁,等 . 灯盏花素对肾上腺素模型小鼠降血
糖作用的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081-1082.
〔10〕关键 . 苦瓜化学成分研究〔D〕. 辽宁中医药大学生药学硕士学
位论文,2007,6.
〔11〕Chi-I Chang,Chiy-Rong Chen,Yun-Wen Liao,et al. Cucurbitane-
Type Triterpenoids from Momordica charantia〔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06,69:1168-1171.
〔12〕Chi-I Chang,Chiy-Rong Chen,Yun-Wen Liao,et al. Cucurbitane-
Type Triterpenoids from the Stems of Momordica charantia〔J〕. Jour-
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08,71:1327-1330.
〔13〕范玉玲,崔福德 . 苦瓜有效部位降糖活性的比较研究〔J〕. 沈阳
药科大学学报,2001,18(1):51-52.
〔14〕周爱儒 . 生物化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4.
胜红蓟与其混淆品假臭草挥发油成分的分析鉴别
罗花彩1,潘 馨2,潘旭东1,林 雄1(1.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福州 350001;2.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州
350001)
摘要:目的 通过 GC-MS分析胜红蓟和其混淆品假臭草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揭示二者的差异,为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汽蒸馏
法提取胜红蓟和其混淆品假臭草的挥发油,用 GC-MS技术分离并鉴定其成分,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假臭草挥发油
中共分离出 29 个离子峰,鉴定了其中 21 个成分,已鉴定挥发油占挥发油总量的 62. 29%,从胜红蓟挥发油中共分离 33 个离子峰,鉴定了其中 21
个成分,已鉴定挥发油占挥发油总量的 94. 02%。结论 假臭草的挥发油成分倍半萜化合物占了很大部分,其中一种未鉴定出成分相对峰面积
为 29. 67%;闽产胜红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石竹烯、早熟素Ⅰ和早熟素Ⅱ,三者占挥发油总量的 89. 57%。
关键词:胜红蓟;假臭草;挥发油;GC-MS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765(2016)-07-03242-0040-03
作者简介:罗花彩,女(1987 -)。职称:药剂师。E-mail:544649052@
qq. com
通讯作者:潘 馨,女(1965 -)。职称:教授。
胜红蓟为菊科植物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 L. )的地
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
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痈疽疮疖,外伤出血等症〔1〕。假臭草
(Eupatorium Catarium Veldkamp)又名猫腥菊,为菊科泽兰属
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在福建厦门、海南、广东南部、香
港、澳门和台湾均有分布,于 20 世纪 80 年代传入我国,植物
形态与胜红蓟非常相似,常被误认为胜红蓟。假臭草根系发
达,能很好吸收土壤养分,严重破坏土壤的可耕性。且植丛浓
密,生长迅速,极大的限制了植丛内其他植物的生长,对周边
的物种多样性构成了很大威胁,是华南地区危害最为严重的
外来入侵种之一〔2〕,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假臭草的药用价
值。周云龙〔3〕等已从生态学方面,对胜红蓟和假臭草进行了
鉴别,本研究将从二者挥发油的成分入手来区别胜红蓟和假
臭草,进一步深入揭示二者在药用方面差异的原因,为安全用
药提供依据。
·04·
海峡药学 2016 年 第 28 卷 第 7 期
1 仪器与试药
1. 1 仪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6890N /5975,美国安捷伦
公司);中药粉碎机(温州市大德中药机械有限公司);
HANCPING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KQ-500DE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岛津 LC-20AT液相色谱系统;超纯水仪(Millipore 公司);挥
发油提取器。
1. 2 试药 胜红蓟采自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创新镇创新村,
经林忠宁老师鉴定为菊科植物藿香蓟 Ageratum conyzoides L. ;
假臭草采自福建中医药大学时珍园,经范世明老师鉴定为菊
科植物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 Veldkamp)。甲醇(国药
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色谱纯);乙腈(国药集团化
学试剂有限公司,色谱纯);甲酸(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分
析纯),超纯水(自制)。无水乙醚(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分析纯);无水硫酸钠(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分析纯)。
2 挥发油成分分析
2. 1 挥发油提取 称取阴干切段的胜红蓟及假臭草 100g,
分别置于 2000mL 的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 1600mL 照 2015
版《中国药典》一部挥发油测定法(药典附录ⅩD),提取 5h,
冷却,胜红蓟得淡黄色挥发油 0. 3mL,假臭草得无色挥发油
0. 3mL,将油转移至 1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醚溶解并定容至
刻度,加少量无水硫酸钠,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2. 2 GC-MS分析条件 依照参考文献〔4,5〕,经摸索后,确定
GC 条件:HP-5MS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50m × 250μm ×
0. 25μm),初始柱温 50℃,保持 2min,以 5℃ /min升至 120℃,
保持 10min 以 2℃ /min 升至 150℃,再以 10℃ /min 升至
250℃,保持 4min;载气为氦气,载气流量为 1. 0mL·min -1:进
样口温度 250℃,进样量 1μL。MS条件:接口温度 280℃。电
离方式 EI,电离能量 70eV,离子源温度 230℃,四极杆温度
150℃,溶剂延迟 3min,扫描范围 35 ~ 450m /z。
2. 3 结果 样品按上述测定条件进行 GC-MS 测定,得总离
子流图,经 NIST05 版标准谱图库检索及参考相关参考文献,
确定了各成分的化学归属,并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对
含量(见表 1、2)。
表 1 假臭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相对百分含量
保留时间 /min 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相对含量 /%
6. 913 α-水芹烯 C10H16 136. 125 0. 28
7. 128 左旋-α-蒎烯 C10H16 136. 23 5. 73
9. 596 β-月桂烯 C10H16 136. 23 1. 23
11. 155 4-异丙基甲苯 C10H14 134. 22 1. 96
11. 331 柠檬烯 C10H16 136. 23 1. 91
12. 942 1-甲基-4-异丙基-1,4-环己二烯 C10H16 136. 234 1. 51
14. 566 异松油烯 C10H16 136. 23 0. 95
27. 428 乙酸龙脑酯 C12H20O2 196. 29 0. 87
33. 242 1-甲基-1-乙基-2,4-二(丙-1-烯-2-基)-环己烷 C15H24 204 0. 81
34. 697 1-石竹烯 C15H24 204. 35 8. 91
36. 749 顺-1,5,9,9-四甲基-1,4. 7-环十一碳三烯 C15H24 202 1. 73
37. 769 7-甲氧基-2,2-二甲基-2H-1-苯并吡喃 C12H14O2 190. 24 2. 27
38. 263 1-丙基-4,7-二甲基-1,2,4a,5,6,8a-六氢萘 C15H24 204. 35 0. 91
38. 451 〔s-(E,E)〕-8-异丙基-5-亚甲基-1-甲基-1,6-环十碳二烯 C15H24 204. 35 8. 28
41. 050 d杜松烯 C15H24 204. 3511 0. 94
44. 486 (-)-匙叶桉油烯醇 C15H24O 220. 36 6. 81
44. 882 石竹烯氧化物 C15H24O 220. 3505 6. 96
45. 233 喇叭烯 C15H24 204. 35 0. 55
47. 981 2-异丙基-5-甲基-9 亚甲基-二环〔4. 4. 0〕十烯 C15H24 204 5. 62
48. 838 α-毕橙茄醇 C15H26O 222. 37 4. 05
表 2 胜红蓟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相对百分含量
保留时间 /min 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相对含量 /%
5. 075 反式 2-烯醛 C6H10O 98. 14 0. 03
7. 115 α-蒎烯 C10H16 136. 23 0. 08
7. 674 樟脑萜 C10H16 136. 23 0. 53
8. 823 左旋-beta-蒎烯 C10H16 136. 24 0. 05
9. 570 β-蒎烯 C10H16 136. 23 0. 05
10. 110 1-甲基-4-异丙基-环己二烯 C10H16 136. 234 0. 04
11. 305 双戊烯 C10H16 136. 23 0. 09
27. 408 1,7,7-三甲基二环〔2. 2. 1〕庚烷-2-基乙酸酯 C12H20O2 196. 292 0. 39
·14·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8 No. 7 2016
续表 2
保留时间 /min 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相对含量 /%
31. 605 丁香酚 C10H12O2 164. 20 0. 06
33. 242 4-甲烯基-1-乙烯基-1-甲基-2-(2-甲基-1-丙基)-环庚烷 C15H24 204 0. 11
34. 853 1-石竹烯 C15H24 204. 3511 11. 13
36. 756 顺-1,5,9,9-四甲基-1,4. 7-环十一碳三烯 C15H24 202 0. 46
37. 477 (E)-β-金合欢烯; C15H24 204. 35 0. 52
37. 899 早熟素Ⅰ C12H14O2 190. 24 9. 12
38. 464 β-荜澄茄苦素 C15H24 204. 3511 0. 36
38. 796 顺-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 C15H24 204. 35 0. 05
41. 180 3-(1,5-二甲基-4-己烯基)-6-亚甲基-环己烯 C15H24 204 0. 57
43. 993 反式-橙花叔醇; C15H26O 222. 37 0. 26
44. 454 斯巴醇 C15H24O 220. 3505 0. 19
44. 869 石竹烯氧化物 C15H24O 220. 3505 0. 61
49. 897 早熟素Ⅱ C13H16O3 220. 26 69. 32
3 讨论
从假臭草挥发油中共分离出 29 个离子峰,鉴定了其中
21个成分,已鉴定挥发油占挥发油总量的 62. 29%,由表 2 可
知,假臭草的挥发油成分大多为倍半萜化合物,其中有一种成
分相对峰面积为 29. 67%,但在 NIST05 版标准谱图库中匹配
度仅为 33%,不能得知是何种化合物。其余成分如左旋-α-蒎
烯,1-石竹烯,〔s-(E,E)〕-8-异丙基-5-亚甲基-1-甲基-1,6-环
十碳二烯,(-)-匙叶桉油烯醇,石竹烯氧化物,α-毕橙茄醇等
主成分,含量相对来说比较均衡;从胜红蓟挥发油中共分离
33 个离子峰,鉴定了其中 21 个成分,已鉴定挥发油占挥发油
总量的 94. 02%。由表 3 可知,闽产胜红蓟挥发油的化学成
分主要为石竹烯、早熟素Ⅰ和早熟素Ⅱ,三者占挥发油总量的
89. 57%,主成分与陈楠〔4〕,曾建伟〔5〕等所报道相同,但含量
差异较大,可能于采收地点,季节不同有关。根据挥发油主成
分的不同,很容易将胜红蓟和假臭草区分开来,同时也进一步
揭示了二者药理方面的差异,不可混用。
参考文献
〔1〕黄有霖 . 福建省中药材标准〔M〕. 福州:海风出版社,2006,186.
〔2〕李振宇,解焱 . 中国外来入侵种〔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164-166.
〔3〕周云龙 . 外来入侵种假臭草的生态学特征和相似种藿香蓟的区
别〔J〕. 广东林业科技,2012,28(2):69-71.
〔4〕曾建伟,吴锦忠,林忠宁,等 . 闽产胜红蓟挥发油化学成分 GC-MS
分析〔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22):52-53.
〔5〕陈楠,唐瑰宝,潘馨 . 闽产胜红蓟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 亚太
传统医药,2012,8(2):28-29.
乌梅与山李子的鉴别
丁光俊(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福州 350001)
摘要:目的 乌梅既是一味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又是夏季制作清凉饮料的主要原料。其同科属多种植物的果实外形相似容易混淆,本文就山李
子充乌梅从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四方面对二者进行鉴别比较,以防临床混用、误用。方法 从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四方面对二者进行鉴别
比较。结果 乌梅、山李子加工品外形相似容易混淆,但功效各不相同,不能代用或混用。结论 本方法简单易行,可做为中药材商品流通领
域及临床用药时的一种鉴别方法。
关键词:乌梅;山李子;鉴别
中图分类号:R969.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765(2016)-07-05156-0042-03
作者简介:丁光俊,男(1965 -)。职称:主管中药师,执业药师。主要
从事医院药学工作。联系电话:0591 - 87559104
乌梅系收敛药。它既是一味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又是夏
季制作清凉饮料的主要原料。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
品,原名“梅”。李时珍曰:“梅实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清
煮盐腌曝干为白梅,亦可蜜煎、糖藏,以充果饤。……惟乌梅、
白梅可入药。”乌梅具有敛肺涩肠,生津杀虫的功能。用于肺
虚久咳,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等症。主产四川、浙江、湖
南、福建、广东等地。以福建产者肥大肉厚、色带红,习称“红
梅”,以其加工而成药材以肉厚、乌黑、味极酸者为佳〔1〕。该
药由于长期以来,其同科属多种植物的果实外形相似容易混
·24·
海峡药学 2016 年 第 28 卷 第 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