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全 文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段新慧1,2,李乔仙2,钟声2,薛世明2,黄梅芬2,杨国荣2,黄必志2
(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2.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212)
摘要:为了解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因子,探索提高种子产量的解决途径,试验选择7个纳罗克非洲狗尾草
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另取4个单株穗子10等分,从基部依次编为1—10号,试验中脱落的种子为11号。单株种子产量构
成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单株种子产量(W)与生殖枝数(X3)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分蘖数
(X2)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单株种子产量 W=-16.59156+0.42479X3-0.03082X5+0.04923X6。对穗子
不同部位的种子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中脱落的种子11号质量最好,其次为7号种子。不同部位的种子产量以1、3、8号种子产
量较高,而9、10号种子产量最低。提示,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穗子中部的种子产量较为稳定,产量也较高,而穗尾1/3部的产量
最低,收种时应确定以穗子中部的种子成熟为最佳收种时机。
关键词: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产量;构成因子
中图分类号:S81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36(2013)08-0207-03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
Narok)为多年生丛生型上繁禾草,异花传粉,4倍体
(2n=4x=36)。1983年云南省从澳大利亚引进,在
不同气候带进行小区域种植后,由于其生产性能优
异,目前已成为中国南方暖温带至中亚热带草地建
设的骨干品种(奎嘉祥等,2001,2003),被大面积推
广种植,并进行规模化种子生产。云南省草地动物
科学研究院(原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于
1997年向中国牧草审定委员会申报登记为引进品
种。与国外研究结果相比,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在云
南省昆明市无论是抽穗、始花,还是开花高峰期的时
间都相对更为集中,较有利于种子的收获(钟声,
2007;汉弗莱斯等,1989;Silcock,1971;Boonman,
1973;Hacker等,1971;Bahnisch等,1977)。但即使
在昆明地区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产量也较低,仅
45~60kg/hm2,发芽率也仅10%左右,严重制约着
该优良牧草的推广应用(罗富成等,2001)。要想更
好地将纳罗克非洲狗尾草推广应用于畜牧业生产
中,提高其种子产量是首要步骤。牧草的最高种子
产量是在单位面积最大种子数目的条件下获得的,
而单位面积上种子数目的多少取决于分蘖枝的数
目、生殖枝的数目、小穗数/生殖枝、花序长/生殖枝、
收稿日期:2013-01-05
作者简介:段新慧(1975-),女,云南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
究方向:草业科学。
通信作者:黄必志(1964-),博士,研究员。E-mail:hbz@ynbp.cn
基金项目:云南省面上项目(2009CD141);现代农业产业技术
体系建设专项。
穗节数/生殖枝、小花数/穗、种子数/穗、植株绝对高
度、结实率及千粒重等(海棠等,2004)。牧草种子产
量的构成因子属于数量性状,可通过方差分析、多元
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诸多因子与种子产量形成的
规律。本研究从单株角度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单株
种子产量构成因子进行分析,找出限制因子,并对纳
罗克非洲狗尾草穗子不同部位的种子产量及千粒重
进行统计,旨在生产中建立合理的可行技术与措施,
有效提高种子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地设在中国云南省草
地动物科学研究院试验牧场,该地位于云南省昆明
市东郊小哨,距昆明46km,地理位置为E 103°N
25°13′,海拔 1960 m 处,红壤土,pH 6.5,有机
质0.84%、全氮0.16%、全磷0.03%和全钾0.
12%。小哨多年平均气温13.4 ℃,年降雨990
mm,其中雨季(6―11月份)降雨占全年降雨总量
的88%,无霜期301d。
1.2 供试材料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为2009年云南
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试验地当年种植的牧草。生
长年限为2年。
1.3 试验方法
1.3.1 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测定 在试验地
中随机取7株纳罗克非洲狗尾草,测定以下指标:绝
对高度(X1)—以地面到植株的最高点记(稃长不计在
内);分蘖数(X2)—全部的生殖枝数和营养枝数之和;
生殖枝数(X3)—所有的抽穗枝条。分别采下各株供
试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的全部花序,分装在7个纸袋
·702·中国畜牧兽医  2013年第40卷第8期 经验交流
中,在每个纸袋中随机取10穗,测定花序长度(X4)
(穗基部到穗尾的长度)、小花数/穗(X5)(所有种子数
和不育的小花数之和)、种子数/穗(X6)(所有从外表
鉴定为种子的数目);根据小花数/穗和种子数/穗计
算结实率(X7),测定以上项目后分别对每株种子脱离
清选,自然风干1个月,称量每株种子产量,并测定每
株种子千粒重(X8)(设4个重复,取平均值)。
1.3.2 穗子不同部位种子产量和千粒重的测定 
在同一试验地中随机取另外4株纳罗克非洲狗尾草
的穗子,把每个穗子10等分,由穗子基部开始分别
记为1—10号,在试验过程中脱落的种子记为11
号,测定1—11号每份种子的重量及千粒重(设4个
重复,取平均值)。
1.3.3 统计分析 应用SAS 9.0统计软件和Ex-
cel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分析
2.1.1 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相关性分析 单株
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1),纳
罗克非洲狗尾草单株种子产量(W)与X3 呈极显著
正相关(P<0.01),与 X2 呈显著正相关(P<0.
05),与植株X1 呈不显著正相关(P>0.05),与X4、
X5、X6、X7 和X8 呈不显著负相关(P>0.05);X2 与
X3 和X5 与X6 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X2
与X7 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另外X5 与X8 和
X3 与X7 呈显著负相关(P<0.05)。
表1 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相关性分析
X2 X3 X4 X5 X6 X7 X8 W
X1 0.3143  0.2060  0.2615  0.5089  0.4009 -0.4229 -0.2087  0.3936
X2 0.9408** -0.5976 -0.2406 -0.4488 -0.9195** -0.0878  0.8452*
X3 -0.4098 -0.4305 -0.5930 -0.7612* 0.0640  0.8952**
X4 0.2995  0.4526  0.6198  0.0015 -0.1525
X5 0.9726** -0.0603 -0.8033* -0.0598
X6 0.1702 -0.7220 -0.2128
X7 0.3517 -0.7285
X8 -0.2653
  注:“*”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无“*”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2.1.2 单株种子产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植株
X1、X2、X3、X4、X5、X6、X7 和X8 为自变量,单株种
子产量(W)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
多元逐步回归方程:W=-16.59156+0.42479X3
-0.03082X5+0.04923X6。由方程可知,纳罗克非
洲狗尾草的单株种子产量取决于X3、X5 和X6,并与
X3、X6 呈正相关,与X5 呈负相关。
2.2 穗子不同部位种子产量及千粒重比较
2.2.1 穗子不同部位种子产量比较 由图1可知,
不同部位的种子产量以1、3、8号种子产量较高,而
9和10号种子产量最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
在穗子的中部较为稳定,产量较高;而穗尾1/3产量
最低,穗子基部以上1/3种子产量出现不规律。
2.2.2 穗子不同部位种子千粒重的方差分析 由
表2可知,对穗子不同部位种子的千粒重进行方差
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过程中脱落的种子千粒重显
著高于其他种子(P<0.05),第7号种子千粒重显
著高于第2、9和10号(P<0.05)。
图1 不同部位种子产量比较结果
表2 不同部位种子千粒重方差分析结果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千粒重 0.42bc  0.40c  0.42bc  0.43bc  0.42bc  0.41bc  0.45b  0.44bc  0.40c  0.40c  0.51a
  注: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肩标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可
确定各因子间的相关性 资料结果表明,施肥特别
是施氮肥可显著增加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的种子产量
·802· 经验交流 中国畜牧兽医  2013年第40卷第8期
(赵俊权等,1991;唐昊等,2006)。本研究结果表明,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单株种子产量构成主要与X3、X5
和X6 有关;单株种子产量与 X3 呈极显著正相
关(P<0.01),与X2 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
明施用肥料时,牧草的生长发育良好,光合作用能力
强,但施肥的时间应适当,对要进行种子生产的纳罗
克非洲狗尾草应施足底肥,促进牧草早期生长分蘖,
进入生殖生长时,通过控制肥料的使用、抑制营养生
长、促进生殖生长提高生殖枝的比例,进而提高种子
的产量。纳罗克非洲狗尾草X2 与X3 呈极显著正
相关(P<0.01),说明分蘖数越多,生殖枝数也越
多,种子产量也越高,可见促进植株的分蘖是提高种
子产量的有效途径。X5 与 X6 也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小花有一定比例的
不育现象,小花不育的比例是基本固定的。X2 与
X7 也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当非洲狗尾草的
分蘖数增加时,结实率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
因为分蘖数增加时,植株养分供应短缺的原因;另外
X5 与X8 显著负相关(P<0.05),X3 与X7 显著负
相关(P<0.05)。植株开的小花数越多,消耗的营
养也越多,导致了种子的千粒重下降。目前关于纳
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报道较少,本
研究与柴继宽等(2012)研究燕麦的种子产量构成因
子与单株生殖枝数、穗长、小穗数、种子粒数/花序和
千粒重与种子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的结果相似。
推断施肥是有效提高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生产的
关键,但施肥的时机应该掌握:①施足底肥,促进植
株的早期生长发育;②在纳罗克非洲狗尾草抽穗时
追肥,以提高小花数/穗、种子数/穗和结实率。
3.2 穗子不同部位的种子产量分析可确定收种时
间 本研究结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穗子中部
的种子产量较为稳定,产量也较高,而穗尾1/3产量
最低,穗子基部以上1/3的种子产量出现不规律,可
能是试验误差所致;种子不同部位的千粒重比较结
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千粒重以自动脱
落的千粒重最高,其次为中上部的7号种子。根据
钟声(2007)研究结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花序
中小花的开放顺序,首先是花序中上部的小花开放,
以后逐渐伸升至中下部,持续几天后花序最下部的
小花开放,最后才是花序最上部的小花开放,这正是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穗子中部种子产量稳定且高的主
要原因,花序中部的小花开放时间较为集中,种子基
本同时成熟,花序基部的小花中间开放,种子成熟晚
于中部,种子产量居中,而花序上部的小花最后开
放,种子成熟度最差,产量最低。种子千粒重是种子
质量的主要指标,标志着种子的发育程度。千粒重
越大,种子越饱满,发育越完全,种子质量相对就越
高,花序中部由于最早开花,种子质量也最好,千粒
重最大,而花序的最上部最后开花,种子质量也最
差,千粒重最小。试验中脱落的种子千粒重最大,质
量最好,主要是因为非洲狗尾草种子具有种子成熟
时间不一致和落粒性强的特性,尽管脱落的种子质
量好,但给收种带来很大困难。现在有人采用随时
抖动穗子的方法进行收种(罗泉等,2007),获得种子
质量较高,但比较费时。是否可以考虑喷施激素的
方法来调控种子成熟的一致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由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产量集中在穗子的中部
(除基部1/3和上部1/3),且中部的种子质量也相
对较好,所以收种时主要考虑以穗子中部的种子成
熟为最佳收种时机。
参 考 文 献
1 王晓光,贾玉山,格根图.畜产品与粮食安全及牧草型全混日粮技
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3):42~46.
2 汉弗莱斯 L R,里弗莱斯 F.李淑安,赵俊权译.牧草种子生
产———理论及应用[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9.
3 罗泉,邓菊芬,尹俊.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生产技术研究概况
[J].草业与畜牧,2007(2):16~18.
4 罗富成,蒋德芸.提高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发芽率的研究[J].
草业科学,2001,18(1):25~26,29.
5 奎嘉祥,钟声,匡崇义,等.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引种试验报告[J].
中国草地,2001,23(3):22~25.
6 奎嘉祥,钟声,匡崇义.云南牧草品种与资源[M].昆明:云南科技
出版社,2003.
7 赵俊权,李淑安.氮磷钾对非洲狗尾草纳罗克种子产量和干物质
的影响[J].草业科学,1991,8(2):64~68.
8 钟声.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结实性及适宜收种时间的研究[J].种
子,2007,26(4):32~35.
9 唐昊,韩学琴,邓菊芬,等.施肥量、刈割期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株
高、分蘖数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报,2006,19(9):210~213.
10 柴继宽,赵桂琴,师尚礼,等.燕麦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
关联性分析[J].草地学报,2012,20(1):49~53.
11 海棠,韩国栋.不同条件下蒙古冰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
分析[J].内 蒙 古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2004,25
(1):109~113.
12 Bahnisch L M,Humphreys L R.Urea application and time of
harvest effects on seed production of Setaria anceps cv.Narok
[J].Austral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1977,17(87):621~628.
13 Boonman J G.Experimental studies on seed production of tropi-
cal grasses in Kenya 6the effect of harvest date on seed yield in
varieties of Setaria sphacelata,Chloris gayana and Panicum
coloratum [J].Netherland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1973,21(1):3~8.
·902·中国畜牧兽医  2013年第40卷第8期 经验交流
鸭疱疹病毒1型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朱树全1,邬孝红2
(1.安徽省金寨县吴店镇畜牧兽医站,安徽金寨 237300;2.金朝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摘要:为建立一种快速鸭疱疹病毒1型(Anatid herpesvirus 1,AHV-1),又名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病原
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DE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内、外2对引物,建立了检测DEV的套式PCR方法。该
方法对正常鸭胚、健康鸭肝肠组织、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鸭肝炎病毒和新城疫病毒的扩
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0ng,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是0.1ng,第2次比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高100
倍。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可以准确快速检测出极低含量的DEV,将为鸭病毒性肠炎的病原检测
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一种高效、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鸭疱疹病毒1型;套式PCR;检测
中图分类号:S852.6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36(2013)08-0210-04
  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 enteritis,DVE),又
名鸭瘟(duck plague,DP),是由鸭疱疹病毒1型
(Anatid herpesvirus 1,AHV-1),又名鸭肠炎病毒
(duck enteritis virus,DEV)、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引起的鸭、鹅及多种雁形目禽类的一种
收稿日期:2012-06-15
作者简介:朱树全(1970-),男,安徽人,学士,研究方向:动物
疫病防治。
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体温升高、肿头
流泪、两腿麻痹和排出绿色稀粪;剖检则见组织出
血、消化道黏膜糜烂、淋巴器官病变、实质器官有退
行性的病变(张荷等,2012;Mondal等,2010)。本病
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能够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
一(钟小容等,2010)。该病于1923年由Baudet首
次 在荷兰报道(Baudet,1923),中国于1957年在广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14 Hacker J B,Jones R J.The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row
spacing on seed production in Setaria sphacelata[J].Tropical
Grasslands,1971,5(1):61~73.
15 Silcock R G.Drying temperature and its effect on viability of
Setaria sphacelata seed[J].Tropical Grasslands,1971,5
(1):75~80.
Analysis on Seed Yield Components of Setaria sphacetata cv.Narok
DUAN Xin-hui 1,2,LI Qiao-xian2,ZHONG Sheng2,XUE Shi-ming2,HUANG Mei-fen2,
YANG Guo-rong2,HUANG Bi-zhi 2
(1.Co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
2.Yunnan Academy of Grassland and Animal Science,Kunming 650212,China)
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seed yield component factors of Setaria sphacetata cv.Narok,and explore solutions for im-
proving the seed yield,7strains of Setaria sphacetata cv.Narok were analyzed,and 4plant grains were selected with dividing
into 10.In turn made up of 1to 10from the base part shed seeds,and faling seeds of the trial was for No.11.Results showed
that seed yield per plant(W)of Setaria sphacetata cv.Narok was extrem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reproductive
branch number(X3)(P<0.01),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iler number(X2)(P<0.05).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seed yield per plant(W)were carried out,and the equation was W=-16.59156+0.42479X3-0.03082X5
+0.04923X6.Seed quality analysis on seeds of different sites showed that faling seeds of the No.11had the best quality,and
the second was No.7,and seed yield of No.1,No.3and No.8were higher than others,while No.9and No.10were the low-
est.Research results found that middle ear showed high and stable production,1/3of tail ear was low production.Best harvest
time should be selected when seeds in middle ear were ful maturation.
Key words:Setaria sphacetata cv.Narok;seed yield;component factors
·012· 经验交流 中国畜牧兽医  2013年第40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