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入侵生物薇甘菊防治技术及其对策概述



全 文 :第 37卷 第 3期
2 0 1 0年 9月
福 建 林 业 科 技JourofFujianForestrySciand Tech
Vol.37 No.3
Sep., 2 0 1 0
doi:10.3969/j.issn.1002-7351.2010.03.041
入侵生物薇甘菊防治技术及其对策概述
泽桑梓 1, 2, 3 ,李浩然 1 ,闫争亮1, 2, 3 ,陆志国 4 ,许宏志 4 ,许本莲 4 ,季 梅 1
(1.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4;2.国家林业局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
繁育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204;3.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
云南 昆明 650204;4.陇川县林业局 ,云南 陇川 678700)
摘要:在系统总结重大检疫有害生物薇甘菊在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人工与机械防治 、生态调控 、替代控制等防治技术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 , 分析评价其利弊 , 并针对性地提出各项对策 、建议。
关键词:薇甘菊;防治技术;利弊分析;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10)03-0176-04
AStudyofTechnicalCountermeasuresonPreventionandControlofKeyInvasiveSpecies
Mikaniamicrantha
ZESang-zi1 , 2, 3 , LIHao-ran1 , YANZheng-liang1 , 2 , 3 , LUZhi-guo4 , XUHong-zhi4 , XUBen-lian4 , JIMei1
(1.YunnanAcademyofForestry, Kunming650204, Yunnan, China;
2.TheKeyLaboratoryofRareandEndangeredForestPlants, Kunming650204, Yunnan, China;
3.TheKeyLaboratoryofForestPlantCultivationandUtilization, Kunming650204, Yunnan, China;
4.LongchuanCountyForestryBureau, Longchuan678700, Yunnan, China)
Abstract:Thispapergaveanalysisonits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basedonthestudyandsomesuggestionsontheprevention
andcontrolofthekeyinvasivespecies.Itraisedsomecountermeasureandsuggestionsaccordingly.
Keywords:Mikaniamicrantha;controltechnology;advantageanddisadvantageanalysis;preventioncountermeasure
  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为菊科(Compositae)假泽兰属(Mikania)攀缘草本植物 ,是世界十
大重要害草之一 ,为我国农 、林 、环保重大检疫有害生物。自 1884年传入香港以来 ,现已广泛分布于我国
的广东 、海南 、台湾以及云南部分地区 ,并有进一步扩散 、蔓延的趋势 ,对我国农 、林产业健康发展构成极大
的威胁 [ 1] 。薇甘菊主要通过攀援争夺阳光 ,绞杀其他植物;或分泌化感物质 ,抑制所攀附植物生长 。迄今
为止 ,对薇甘菊的化学 、生物 、物理 、生态调控等诸多防治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速效便捷并控制其
扩散 、蔓延的除治技术 ,仍需不断深入探讨 。
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仍为薇甘菊规模化除治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 ,在我国受害区域广泛应用。目前除治薇甘菊
的常用农药有选择性除草剂如灭薇净(18% 2 , 4-D微乳剂),以及非选择性除草剂如森草净(70%嘧磺隆
或甲嘧磺隆水溶性粉剂)、甲磺隆 、氯磺隆 、使它隆 、克无踪 、草甘膦 、百草枯 、森泰 、2, 4-D丁酯 、2, 4-D钠
盐 、兰达 、草坝王 、毒莠定(Tordon)、恶草灵等 。农药助剂主要有洗衣粉 、APSA-80、Agrocer、柴油等 ,适量
添加农药助剂有利于提高薇甘菊防除效果 。
1.1 选择性化学除草剂
灭薇净防治薇甘菊的效果在 95%以上 ,其越年控制效果达 90%以上。安全测试表明其对人畜安全 、
在土壤中残留期非常短 ,产品有效低浓度对蔬菜 、果树 、林苗 、水库 、鱼塘 、水源负面影响小 ,可用于防除薇
 收稿日期:2010-03-30;修回日期:2010-05-12
 基金项目:云南省 “薇甘菊防治与预警监测”专项(云财农 [ 2008] 240号)
 作者简介:泽桑梓(1978—), 男 ,四川犍为人 ,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硕士 , 从事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研究。
 通讯作者:季梅 , Tel.:0871-5211403;E-mail:meiji.emma@163.com。
第 3期 泽桑梓 ,等:入侵生物薇甘菊防治技术及其对策概述
甘菊[ 2] 。
1.2 非选择性化学除草剂
森草净施药 0.01 ~ 0.1g· m-2(有效成分)杀灭效果好;在质量浓度为 0.1 ng· mL-1时 ,就可以明显
地抑制薇甘菊幼根的生长;对木本植物影响较小 ,对草本植物有一定影响 ,对藤本植物基本无影响 ,除几种
含有乳汁的敏感植物外 ,使用森草净后 ,样地物种多样性恢复较好 ,整体上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增加 [ 3] 。但
也有研究表明 ,森草净对土壤原生动物群落有较大的影响 ,施药 2个月后依然有可能破坏土壤生态环境 ,
进而影响土壤肥力及动植物的生长 [ 4] 。胡玉佳等研究表明 ,使用兰达 、草坝王 、毒莠定 、恶草灵对薇甘菊的
种子和幼苗都有杀灭作用 ,其中又以 0.4%草坝王和 0.2%毒莠定效果较好。 50 ~ 500倍液的草甘膦只能
杀灭薇甘菊的地上营养体 ,不能杀死根部;用 25%森泰水剂 0.1 ~ 3 mL·株 -1注射薇甘菊主根 ,可以在5 ~
6个月内彻底杀灭薇甘菊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2, 4-D丁酯 、2, 4-D钠盐等对薇甘菊具有极好的灭除活性 ,
施药部位以植株的中部和上部效果最好 ,作用快速 ,药后 14d效果可达 90%以上;在其药液中添加表面活
性剂 ,能够提高杀灭薇甘菊活性 。
2 生物防治
2.1 天敌昆虫
安婀珍蝶(Actinoteanteas(DoubledayandHewitson))和艳婀珍蝶(A.thaliapyrha(Fabricius))隶属鳞
翅目(Lepidoptera)、蛱蝶科(Nymphalidae)、婀珍蝶属(Actinote),是薇甘菊的重要天敌 , 2种婀珍蝶通过幼
虫取食叶片发育完成世代 ,影响 、抑制薇甘菊生长 [ 5] 。小蓑蛾(Acanthposychesp.)取食薇甘菊为国内首次
发现 ,幼虫啃食叶片 ,形成孔洞或缺刻 ,严重时整株植物叶片被吃光 ,为薇甘菊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线索
和启示 。刺吸式昆虫绣线菊蚜(Aphiscitricolor)数量多时 ,能使叶片卷缩 ,影响叶的生长 。下毛瘿螨(Acali-
tussp.)食性专一 ,可在薇甘菊的叶片或茎上产生虫瘿 ,种群密度高时 ,严重影响薇甘菊的生长;始叶螨
(Eotetranychuskankitus)、紫红短须螨(Brevipalpusphoenicis)可以造成薇甘菊的枯萎死亡 。假泽兰滑蓟马
(Liothripsmikaniae)、叶蝉(Bothrogonoaferugenea)、部分蝽以及象虫等可对薇甘菊造成危害 ,对其加以开
发利用可以用于薇甘菊防治。
2.2 寄生植物
薇甘菊寄生植物以菟丝子属(Cuscutasp.)植物为主 ,主要有菟丝子(C.chinensisLam)、南方菟丝子
(C.australisR.Br.)、田野菟丝子(C.campestrisYunker)等 ,尤以田野菟丝子能使薇甘菊大片死亡[ 6] 。据报
道 ,田野菟丝子能寄生并致死薇甘菊 ,使样地群落中薇甘菊的盖度由 75% ~ 95%降低到 15% ~ 25%,较好
地控制了薇甘菊的危害 ,并使受害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 ,而不会致死样地内其它植物。
2.3 寄生微生物
薇甘菊柄锈菌(PucciniaspegazzinideToni)隶属锈菌目(Uredinales)、柄锈菌属(Puccinia),是一种短生
活周期和单主寄生锈菌 ,在自然环境下有较好的适应性 ,接种后的薇甘菊叶片可以出现大量褪绿斑 ,随后
产生黄褐色冬孢子堆 ,然后逐渐坏死和脱落;并且可以成功侵染野生薇甘菊 ,完成侵染循环[ 7] 。豆荚大茎
点菌(MacrophomamameHara.)、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可侵染薇甘菊 ,并造成大面积死亡 [ 8] ;用豆荚大
茎点菌对薇甘菊进行刺伤接种和无刺伤接种 ,叶枯病的发病率分别为 85%和 15%。
3 人工 、机械防治
人工铲除或割灌机割除薇甘菊地上营养体部分 ,可快速降低薇甘菊覆盖度 ,切下的蔓茎先集中堆放 ,
待晒干后烧毁 ,或堆放后上面予以覆盖 ,以遮荫方式减少阳光照射 ,防止长出新生蔓茎。切蔓时机自 7月
初开始 ,每隔 1个月连续切除薇甘菊 3次 ,可达到杀死薇甘菊 90%以上的效果。拔蔓间隔为 2个月 。
4 生态调控 、替代控制
薇甘菊为阳性植物 ,幼苗对不同的光强梯度具有不同的可塑性和适应性 ,光照多方面影响薇甘菊光系
·177·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37卷
统功能的形成 ,从而影响其生长 。冯惠玲等用遮光率为 70% ~ 100%的遮荫物对生长有薇甘菊的场所进
行直接覆盖 ,能有效地控制薇甘菊的开花 、结果 ,并能导致薇甘菊植株死亡。薇甘菊生物量与其它植物总
盖度的关系极显著地符合负指数曲线模型;薇甘菊盖度 、密度分别与其它植物总盖度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
关 ,可很好地拟合线性模型 。据报道 ,在郁闭度为 60% ~ 70%的森林环境中 ,薇甘菊还能够在林中更新和
生长;在郁闭度大于 70%的森林中 ,薇甘菊则基本上难以生存 ,不形成危害。因此 ,林业上可通过增加林
分郁闭度的生态措施 ,密植速生树种控制薇甘菊危害[ 9] 。
幌伞枫(Heteropanaxfragrans)、血桐(Macarangatanarius)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可抑制薇
甘菊的生长 ,可备选为薇甘菊除治空地的替代树种 ,阻止薇甘菊重新入侵。
5 利弊分析 、对策与建议
5.1 化学防治
化学除草剂均有效果迅速 、使用方便 、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点。就选择性除草剂灭薇净而言 ,虽
说防效显著并已通过了安全试验 ,但对于林地薇甘菊的除治也存在山地运水不便 、不宜大面积应用的客观
问题;据此 ,应在农药剂型研究上不断探索 ,开发出微胶囊 、油剂 、粉剂等类型的新型灭薇净 ,为有效控制林
地薇甘菊危害作出积极贡献。非选择性除草剂虽然见效快 ,但农药残留期也较长 ,对非靶标生物影响较
大 。除森草净为内吸性农药 ,加大剂量可以杀灭薇甘菊植株外 ,其它除草剂均只能杀灭薇甘菊的地上营养
体 ,不能杀死其根部 ,用药一段时间后 ,薇甘菊复发现象较为明显。
5.2 生物防治
薇甘菊生物防治的天敌昆虫种类较多 ,但其防治效果相对较弱 ,且天敌繁育技术至今仍为瓶颈 ,不能
形成规模化防治 。菟丝子属的薇甘菊寄生植物虽然有效 ,也能致死薇甘菊 ,但其安全评价有待深入研究 。
寄生微生物多数仅能引起薇甘菊植株发病 ,影响其生长发育 ,但不能致死薇甘菊 ,即便少数种类微生物能
致死薇甘菊 ,也由于环境因子的影响 ,很难在薇甘菊种群中扩散 、传播 ,不能取得应有的防治效果 。所有的
自然活体生物在薇甘菊田间生物防治过程中 ,均存在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 、防效不稳定 ,不易掌控的缺点 ,
因此培育开发专一性强 、效率高 、安全可靠的 “工程生物”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此外 ,菟丝子 、薇
甘菊寄生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开发 、利用 ,也是研究专一性强 、环境友好新型薇甘菊除草剂的重要途径 。
5.3 人工 、机械防除
人工 、机械防除薇甘菊可快速降低覆盖度 ,但很难彻底根除薇甘菊的根 ,同时在地面遗漏的茎节 ,可通
过无性繁殖而成为新的传播源 。人工 、机械铲除薇甘菊应选择合适时机 ,通常开花前期为最佳时机 ,尽量
减少无性繁殖体遗留田间 。铲除的薇甘菊可作为饲料饲养家畜 ,可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 、沤肥 ,生产沼气
等简单加以利用 。也可深入研究开发植物蛋白 、植物生长调节剂 、医药 、农药等。
5.4 生态调控 、替代控制
采取生态调控措施利用黑膜覆盖的方式除治薇甘菊 ,可以达到速效的目的 ,但对地形选择要求较高 ,
同时也存在致死非靶标草本植物 ,影响地下昆虫生存的不利因素。林业上 ,提高林分郁闭度可以长期有效
控制薇甘菊危害 ,但在林木成林以前 ,不加强管理 ,薇甘菊极有可能攀附绞杀致死所栽种的林木幼苗 。幌
伞枫 、血桐虽可以用于控制薇甘菊 ,但树种相对单一 ,不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再有 ,成片种植幌伞枫 、血
桐 ,其自身极易爆发病虫害;因此 ,需加大薇甘菊抗性树种选育工作 ,增加抗性树种林木多样性 ,达到持续
控制薇甘菊的目的。
5.5 对策与建议
目前所有的薇甘菊控制措施 ,均不能单一有效地彻底除治薇甘菊 ,为此提出如下除治对策 ,即在系统
掌握薇甘菊生物学 、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 ,以加强检疫 、机械 、人工防治为先导 ,辅以化学防控措施 ,积极开
发 、利用生物资源 ,加强生态系统科学管理 ,因地制宜选择防控措施 ,和谐统一地综合除治薇甘菊 。
·178·
第 3期 泽桑梓 ,等:入侵生物薇甘菊防治技术及其对策概述
参考文献:
[ 1]郭琼霞 , 强胜 ,林金成 , 等 .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治理 [ J] .武夷科学 , 2005(21):72-76.
[ 2]林绪平 , 刘建锋 ,黄莹 , 等 .灭薇净的安全性及防治薇甘菊效果初报 [ J] .中国森林病虫 , 2009, 28(1):15-30.
[ 3]王勇军 , 廖文波 ,咎启杰 , 等 .除芳剂森草净防除薇甘菊的效果及其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 2003, 42(增刊):180-186.
[ 4]陈素芳 , 徐润林 ,王勇军 , 等 .化学防除薇甘菊对内伶仃岛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 [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3, 9
(4):422-428.
[ 5]李志刚 , 韩诗畴 ,郭明昉 , 等 .安婀珍蝶和艳婀珍蝶幼虫对饥饿的耐受能力 [ J] .昆虫知识 , 2005, 42(4):429-430.
[ 6]廖文波 , 凡强 ,王伯荪 , 等 .侵染薇甘菊的菟丝子属植物及其分类学鉴定 [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2, 41(6):
54-56.
[ 7]付卫东 , 杨明丽 ,丁建清 .薇甘菊柄锈菌生物学及其寄主专一性 [ J].中国生物防治 , 2006, 22(1):67-72.
[ 8]程伟文 , 叶新峰 ,李桂荣 , 等 .薇甘菊叶枯病的研究 [ J] .广东林业科技 , 2004, 20(3):64-65.
[ 9]李小川 , 殷作云 ,何立平 , 等 .人为干预群落对薇甘菊的影响 [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 2003, 23(3):214-218.
欢迎订阅 2010年 《福建林业科技 》杂志
《福建林业科技》是福建省林学会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林业科技
刊物 ,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福建省
优秀科技期刊 ,面向广大林业生产 、科研 、设计和教育的工作者和有关人员 ,主要刊载与林业有关的研究报
告 、学术论文 、文献综述 、专题讨论 、技术开发等文章 。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技术性 、知识性 、实用性 ,是广大
从事林业生产 、科研 、设计 、教学工作者和林农果农必不可少的科技参考资料 。
本刊 2004年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二等奖 , 2006年荣获首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
期刊二等奖 , 2007年荣获第二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 2008年荣获第三届福建省科
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 2009年荣获第四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
本刊为季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刊号:CN35— 1136/S、ISSN1002— 7351,页码 178, A4开本 ,每期定价
15.00元 ,全年 60.00元 。全国各地邮政局(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34— 34。也可直接汇款至本刊编辑
部订阅 。并真诚欢迎广大读者 、作者踊跃投稿 ,欢迎社会各界来我刊宣传产品 、展示形象。
编辑部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新店上赤桥 35号   开户名称:《福建林业科技 》编辑部
邮政编码:350012 银行帐号:135301040002107
联系电话:(0591)87911427 本刊网址:htp:∥fjlk.chinajournal.net.cn
联 系 人:蒋家淡      htp:∥fjlykj.periodicals.net.cn
开户银行:农行福州市晋安新店分理处 电子邮箱:linyekeji@163.net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