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危害现状及治理途径



全 文 :北京农业 2011 年 11 月下旬刊129
林业科学
作者简介:李秋玲(1982-),从事数量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0385);广东省科技计划项
(2002C60111)。
收稿日期:2011-10-19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 属菊科假泽兰属Mikania 多
年生草质藤本,原产中、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
及中国华南沿海地区。薇甘菊是一种喜光好湿的植物,营有性
或无性生殖,幼苗生长较慢,30 d内苗高1.1 cm,后期生长较
快,营养繁殖较种子、苗生长要快得多[1]。
薇甘菊的扩散速度以及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引起了社会各
界、政府部门以及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薇甘菊的入侵
地有很多关于薇甘菊的报道。国内外对薇甘菊的研究已经有40
多年的历史,对其防除治理工作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目
前,采用了人工防除[2]、化学防除[3]和生物防治[4]等多种方法,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住薇甘菊的蔓延和危害。在各种防除方
法中,最具潜力、最有前景的方法是生物防除法,是一种以草
治草的新方法。
1 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
薇甘菊(M. micrantha)隶属于菊科假泽兰属(Mikania
Willd),又名小花假泽兰,是一种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
茎细长,匍匐或者攀援,多分枝,被短柔毛近无毛。
2 薇甘菊的分布、危害
薇甘菊原产中、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及中
国华南沿海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海南岛、香港地区
及珠江口的内伶丁岛,现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扩散,在深
圳、惠州、珠海、香港、中山、顺德和湛江等35个县市都已发
现薇甘菊的分布,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5]。
2.1 薇甘菊对经济造成的损失 薇甘菊扩散蔓延迅速,在广东
爆发以来,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钟晓青等[6]运用生态经济
学理论及市场价值法等对内伶丁岛上薇甘菊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
作出了一个初步的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
方面的损失为每年(450.29~1 013.17)×104元,且这只是薇甘菊侵
入内伶丁岛后造成损失的生态效益间接经济损失的一部分。
2.2 薇甘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薇甘菊主要入侵对象是
天然次生林、水源保护林、农田区、海岸滩涂和红树林缘滩地
等,它能将植物覆盖,通过覆盖作用竞争光照,水分及营养,
进而影响其他植物生长从而造成危害甚至死亡,致使当地生物
多样性减少,改变生态系统结构。此外,薇甘菊还可分泌化学
物质通过化感作用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其根的提取物对其他
杂草植物幼根生长有抑制作用。
薇甘菊在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造成严重危害,
岛上的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红树林及其他鸟类的生存也受
到危及,而且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薇甘菊可能发生大规模的爆
发,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受到极大威胁。
3 薇甘菊的防除方法
对于薇甘菊造成的极大危害,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薇甘菊
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力求寻找适宜的防除方法。目前,对薇
甘菊的大部分蔓延,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人工防除[2]、化学防除[3]
和生物防治[4]等多种方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住薇甘菊的蔓
延和危害。
3.1 人工防除 一般认为人工防除相对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
但人工防除要选择最佳的时间,一般可在每年的十月底之前,
薇甘菊的花和种子尚未成熟之日进行,或三月份生长旺季和雨
季来临之前,集中时间,利用人工、机械等手段,在人易到达
的范围内进行地毯式的砍伐和拨除,人工割除不会造成环境污
染,相对而言,人工清除不失为一种廉价而清洁的防治方法。
3.2 化学防除 自薇甘菊在南方地区爆发以来,国内外很多学
者积极的进行了薇甘菊的防治研究,结果证明多种除草剂在一
定时间内可以杀死薇甘菊,但并没有任何一种除草剂能够完全
抑制薇甘菊的扩散。除草剂的使用不仅仅会杀死薇甘菊,也会
杀死同薇甘菊一起生长的其他植物,降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并且除草剂的使用势必会带来环境污染,改变土壤性质等负面
影响。因此此法不是最理想的,还需要寻找更加安全、可靠的
防除方法。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不仅能有效的控制薇甘菊的危害和传
播,而且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国内外学者对这种既
经济又环保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不断推嵩,已经取得
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危害现状及治理途径
李秋玲1 张峰2 肖辉林3
(1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 太原 030012;2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太原 030006;
3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广州 510650)
摘 要 概述了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分布及危害,并对薇甘菊的防除治理进行了综述,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清除、化学防除和生物防治等
方法治理,其中,生物防治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薇甘菊; 分布; 危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 451 文献标志码 B
Alien Invasive Species Mikania Micrantha Harm Situation and Control Ways
Li Qiuling Zhang Feng Xiao Huilin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ctribution ,harm and prevention of Mikania micrantha of Invasive plants. At present, such means as clear away,
chemical control and biological control are mainly put into use in this aspect .Among them biological control, is the satest and the most effective one.
Keywords Mikania micrantha ; distribution ; harm; control
北京农业 2011 年 11 月下旬刊130
林业科学
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等需要,
我国国土绿化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95亿
hm2,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森林蓄积量达到137.21亿m3,
人工林面积达到0.62亿hm2,继续保持世界首位。为提高造林
成活率和保存率,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排除不利因子的
干扰,提高造林质量、更好的巩固造林效果。在造林后到郁闭
前,对新造林要实行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其内容包括林地保
护、松土、除草、培土、施肥、间苗定植、平茬、除蘖和修枝
等,其中以松土除草为主[1]。
幼林管理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重要性通过森林抚育可
以大幅度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效益,使现有资源发挥更大的生
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幼林管理的重要性
幼林抚育管理是保证更新造林成活成林的关键,造林后的
初年,苗木以独立的个体状态存在,树体矮小,根系分布浅,
生长比较缓慢,抵抗力弱,任何不良外界环境因素都会对其生
存构成威胁。苗木在这个时期必须克服它自身的和外界环境的
不良影响,才能顺利成活。苗木成活后,幼树逐渐长大,根系
扩展,冠幅增加,对造林地的环境已经比较适应,稳定性有所
增强,但某些环境因素的不良危害仍在继续,因而幼树只有摆
脱这种困境,才有可能保存下来,并进入郁闭状态。因此,即
使采取相应的抚育管理措施,改善苗木的生活环境,排除不良
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进林木生长
浅谈幼林管理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重要性及措施
任军安 靳增波 刘全红
(陕西省太白县林业局, 陕西太白 721600)
摘 要 幼林抚育管理是保证更新造林成活成林的关键,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措施(林地保护、松土、除草、培土、施肥、间苗定植、平茬、
除蘖和修枝等)的实施,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关键词 幼林管理; 重要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 759.6 文献标志码 B
Discussion on Forest Management in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 Construction
Importance and Measures
Ren Junan Jin Zengbo Liu Quanhong
Abstract tending to update afforestation forest management is to ensure the key, through a series of comprehensive measures ( woodland protection,
soil, ridging, weeding, fertilizing, thinning colonization, stubble, in addition to the tiller, pruning ) implementation, to raise afforestation survival rate
and preservation rate.
Keywords young forest management; importance; measures
作者简介:任军安(1973-),林业助理工程师,从事森林资管护工作。
收稿日期:2011-10-09
了一些进展。我国学者还发现了利用本地种控制薇甘菊的新思
路,昝启杰等[7]在2003年发现田野菟丝子能较好地控制薇甘菊的
危害,而不会致死样地内其他植物。利用田野菟丝子来控制薇
甘菊这种以草治草的方法是一种相对安全、廉价的方法,对这
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4 讨论
薇甘菊对我国华南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当地
的生态环境,并且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薇甘菊的快速
繁殖,适应性强等特性,应加强对薇甘菊的生物防治方面的研
究以及新的防治方法的开发,以减少薇甘菊对农、林业及园艺
绿化的危害,控制其大面积蔓延,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孔国辉,吴七根,胡启明,等.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 B. K.)的
形态/分类与生态资料补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2):128-130.
[2] 李小川,殷作云,何立平,等. 人为干预群落对薇甘菊的影响. 福建林学
院学报,2003(3): 214-218.
[3] 胡玉佳,毕培曦. 薇甘菊的生活史及其对除莠剂的反应.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4(4):88-95.
[4] Fu C H, Chung S W, Yao J C, et al. First report of Sclerotium rolfsii on
Mikania micrantha in Taiwan. Taiwan Journal of Forest Science, 2003, 18(1):
81-84.
[5] 孔国辉,吴七根,胡启明,等.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 B. K.)的
形态/分类与生态资料补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0,8(2):128-
130.
[6] 钟晓青,黄卓,司寰,等. 深圳内伶仃岛薇甘菊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分
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12(2):167-170.
[7] Ismail, B. S. and Chong, T-V. Effects of aqueous extracts and decomposition of
Mikania micrantha H.B.K. debris on selected agronomic crops. Weed Biology.
Management, 2002(2):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