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生态区裸燕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全 文 :华北衣宁 报 土 9 % .吕 (增 刊 ) : : i吕 -
八 c t: 1 A g r lc一 I l z Ll r之一 t、 B o r e提 111一 S i rl ie` L
不同生态区裸燕麦产量构成因索分析
尹 江 杨素梅 田 长 叶 杨 才 曹水 国
(河北省张家 :1 l地 区坝 1立农科所 , 张北 0 7 6 4 5 ()
摘 要 按照四 f: }:不 I司生态类型 l二分析了 1 9 8 ,一 19 9 1年度全 国旱地裸燕麦 ( : 1: ` ,l 才(、 , “ 、。 z`、 1 . , }狡 1、 };
3 年 9 点试验数据 , 结果表明 , 山 多个荃 因型构成 一个群体在各生态 区的 生育表现 、 穗粒 比状 与 、 一二
员的关系有显著的差异 , 着眼于高产裸燕麦育肿目标 , 夏裸燕麦区以大穗大粒型品 .砷为突破 !一 I ; -
秋裸燕麦区则应主玫大穗 ;秋裸燕麦区提高产量要 在均衡发展的前提下提高亩穗数 . 实现重穗型 :
冬裸燕麦区则应保持大穗 ,增加穗粒重
关键词 裸燕麦 生态区 气象 lL[ 素 产量构成因素 育种 ;l 标
裸燕麦 (八二 , 2` : , , , “ 人之 L . )作 为华北 、 西北 、 西南高寒地区的粮食作物之一 , 历年播 砷而积 价-
2。 。 o 万亩左右 仁` 」 。 产区 之问 白然地理条件相差悬殊 ,按其地理 条件 、 播种及收获时 J’lj 的不同划
分了四种生态类型区侧 。 不同生态条件影响了裸燕麦的生 民发育和植 }朱睦状 ,从而对其获得高
产所需的穗粒构成要求不同 。 因此通过分析 比较全 国各育种单位近年来新育成品种在不同生
态区高产条件下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大小 , 明确裸燕麦在一定生态条件下获得高产的穗粒结
构 . 为选育适 合各种不同生态类型 区栽培的高产裸燕麦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
1 材料和方法
研究资料来源于 1 9 8 9一 19 9 1年度全国旱地裸燕麦联合区域试验结果 . 代表夏裸燕麦卜 3
个点川iI’ 诩一定西 、 [ _〔l西大 1司、 贵州威宁 ) ; 二秋裸燕麦区 l 个点 (内蒙古集宁 ) 、 秋裸燕麦 区 。 个点
〔河北张二}匕、 lj J蒙下厅武川 、 l土z西五寨 、 内蒙社, 宝昌 、 ;冬裸燕麦 I衷 1个点 (云南 l一召通 ) , i丛1扣卜生态区
凡年 , 点试验数据 。 供 试材料为全 国六个育种单位近年来新育成的 9 个品种 (系 ) 。 统 一设计密
度为 一亩播 3 0 万有效粒 。 对产量有直接关系的亩穗数 、 穗铃数 、 穗粒数 、 穗粒亚 、 一朴粒 电井 : 个性
状进行 了户 分析
统 计归纳 了裸燕麦 :异,种在四 种不同生态区 山多个丛 !封型构成一个群 体的生 育表现 阳户几址
与穗粒性状的相关囚素 . 并进行 」各类型区产量与各穗粒性状的整 {本多元回归分析及通径分
才于示
2 全吉果 与 分析
2
.
1 生态因素对产量性状和生育表现的影响
竺. 1 . } 交裸燕麦区 该区裸燕麦总体产量水平较高 ,但制约该 区产量的因素是生 育 } }.J’l lJ 囚
为该 !三抖幼!转麦 ! i1J’ !明生 长整齐 ,发育正常 , 而进入 _=)l 花 !明后气温偏高 , 平均气温在 2 3 O C 左 右 . 极
口 , 丫 、 )8一 2。 收稿 。
增刊 尹江等 :不同生态区裸燕麦产量构成 因素分析
端高温 3 5“ C,高于该时期极限温度 2 7 “ CL ’ 」 ,且穗期 I讨问短仅 2 c9l , 对后期子粒灌浆和成熟不利 。
因此 , 该 区亩穗 数高 , 与总体 平均数 比为 2 . 28 % ; 而穗铃数正常 , 为 2小 3 0 个 , 穗粒 数较高
( 1
.
i(7 %

)
, 但穗粒 重和 千粒重均较低 ( 一 6 . 06 %和 一 川 . 28 % ’ ) , 导致产量 水平 较低 ( -
9
.
4%
’ `
)

2
.
1
.
2 二秋裸燕麦区 该区为夏秋裸燕麦区的过渡带 。 在旱作情况下 , 为了裸燕麦正常发育
与本区生态条件相适应而采取的种植方式 。亩穗数最高 (3 . 65 % ) , 千粒重较大 (1 . 4% ) . 穗粒数
较少 (一 0 . 4魂% ) . 穗铃数较低 (一 3 2 . 7 8% ` ’ ) , 产量水平居中 ( 一 7 . 9 1% ’ ) 。
表 1 不同生态区气象条件与裸燕麦的生育表现
生 态 区 年均气温
( C )
降雨量
( m m )
日照 11寸数
( 11 )
播手}`期
( 月 、 日 )
播种一
出苗 ( d )
出苗~
打l{穗 ( d )
抽穗~
j戊熟 ( d )
生 育期
( d )
夏裸燕麦区
二秋裸燕麦区
秋裸燕麦区
冬裸燕麦区
5 9 0
.
2
3 5 0
.
0
3 9 2 7
1 0 3 委. 0
2 3 7 1
.
5
2 9 3 9
.
0
2 9
`
11
.
0
2 3 0 3
.
0
4
.
5 1 7 6
`工
5
.
1 2 1 1 5 3
5
.
2 2 9 5 0
3
.
2 ( ) 2 2 9 2
2 g
3 5
三} 3
8 8
3 7 8 7
6 8 1 ;( 1
2
.
1
.
3 秋裸燕麦 区 该区 占全国裸燕麦栽培而积的 70 % , 主要特 点是裸燕麦生育需求 一与气
象特点相吻合 , 日照 }{寸数最高 , 雨热同期 ,且降雨集中在裸燕麦需水盛期 , 但无霜期较短 , 晚播
大 日期品种有霜冻危害 。 裸燕麦在该区前期发育时问短 ( 5 c0l ) ,对穗分化不利 , 影响穗铃数和
穗粒数的提高 ( 一 30 . 7 % “ , 一 3 . 52 % ) , 抽穗至成熟时问较长 ( 37 d ) ,对灌浆有利 ,故穗粒重
较低 (一 6 . 06 写 ’ ) ,而千粒重则较高 ( 。 . 9 3% ) , 产量水平最高 ( :32 . 78 % “ ) 。
2
.
1
.
4 冬裸燕麦 区 该区总体产量水平最低 , 平均单产 1 . 3 8 t/ h m : ( )1[ . 8 k(3 g / 6 6 6 . 7 m : )(
1 5
. 铭% “ ) 。 其原因是 山于该区 日照不够 ,抽穗期 iI 均 日1照只有 4 . Z h . 出苗至抽穗时问太 长
( 9 2d )
,植株徒长 , 使成穗率较低 (一 7 . 7 6% ` ) . 虽然穗分化时间长 ,穗铃数很高 (双 . 叭% ’ ` ) .
表 2 不同生态区产量性状的回归分析
参生 态 区 数
夏裸燕麦区 il)
亩穗数
( 一了)
穗铃数
(个 ,
穗粒数
`粒 )
穗粒重 卜粒重 b。 显著性
检验
一 0 4 5 2 1
一 U 1 5 8 3
二秋裸燕麦 区 il) 一艺. 6 7 4 6
t i 一 ( ). 7 7 4 5
秋裸燕麦区 b i 2 7 () 3 3 2
飞 i F 一 2 . 2 3 3 5
冬裸燕安区 b i Z· 3 6 4 6
一1 1
.
3 3 9 7
一 ( J 1 2 7 1
一 ( ) 1 4 4 9
2 8 6 6 2
( )
.
7 5 8 2
1 5
.
4 6 6( l
2
.
3 8 7 3

( )
.
8 2 1 4
l ( ) 9 0 5
艺 5 8 吧) 7
艺 4 7只8
0
.
1 4 () 7
〔 ). () 4 9 2
一 艺8 . 0 4 : } ( J
一 2 . 5 8 5 7
2
.
9 6 7 9 1尹一 3 . 12于
t f 3
t
o l )~ 艺
( g ) ( g )

6 4 6 9 6
` 沙 9 2 一 几 5 6 `
竺 . 3 5 3
一 5 6. 2 6 5 1 2 7 . 8 1 1 6
一 ( ) 6生生 1
一 9 3 2 二 1之 5
一工. 3 9 6 7 1
3 1 6 1 7
“ `
1 戈少9 3 4
吃夕. 2 5 1 6
一 4 7 5 5 8 6
一 1. 7 7 2 8
一 (; . 9 4生2 弓8 一 ( J. 8 1 2 1 一 1 9 . 5 6 1 9
一 1 . 3 1 1 7 2
3 8气) i
8 9
.
1 7
2 4 2 8
I了一 () . 19 7 7
1 ( 3
.
0 1〕一 艺 . 3肠3
F 二
一艺 . 7: ) 1 6 且
t门 . 。 ] )一 2 3外 3
F ~ 3
.
9 7 9 8

z ( 3
.
0 1 ) ~ 2
.
3 5 3
但开花期气温较低 , 只有 1 4 O C 左右 ,未达到裸燕麦开花最低 1 6 O C 所需温度 L` 」 ,造成营养生 民
与生殖生 民不能及时转移 ,形成了大量空铃 ,使穗粒数降低 ( 一 7 . 4 9 % ) ,每铃粒数不足 l 粒 。 灌
4 0华 北 农 学 报 吕 卷
浆时间长对该区裸燕麦大粒的形成 ( 7 . 01 % )起着决定性作用 。
2
.
2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关系
2
.
2
.
1夏裸燕麦区 由表 2看 出 , 该区穗粒重 、 千粒重同产量均有显著的回归关系 ,其余性状
与其产量的回归系数均为较小的正值或负值 。 通径分析结果列于表 3 。 可以看出 ,千粒重对产
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 ( 。 . 9 1 5 8 ) , 其次是穗铃数 (0 . 6 9 2 4 ) ;穗粒重对产量的通径系数为较大的
负值 ( 一 0 . 5 5 3 1 ) ,且通过其他性状的间接影响与直接作用趋势一致 。 据此 ,选育该 区适宜品种
表 3 不同生态区产量性状通径分析结果
生 态 区 性 亩穗数 (万 ) 穗铃数 (个 ) 穗粒数 (粒 ) 穗粒重 ( g ) 千粒重 ( g )
X 之 X 3 X 4 X 5
夏裸燕麦区
X 5
皿 x
一 0 . 1 9 1 6
一 0 . 0 5 4 6
一 0 . 0 0 7 2
一 0 . 1 3 0 5
一 0 . 1 5 6 6
一 0 . 3 4 8 9
0
.
1 9 7 6
0
.
6 9 3 4
0
.
5 7 1 5
0
.
4 5 4 2
0
.
1 4 4 2
1
.
3 6 7 5
0
.
0 0 3 6
0
.
0 7 9 4
0
.
0 9 6 3
0
.
0 5 5 4
0
.
0 0 7 8
0
.
1 4 6 2
一 0 . 3 7 6 6
一 0 . 3 6 2 3
一 0 . 3 1 7 9
一 0 . 5 5 3 1
一 0 . 3 9 2 9
一 1 . 4 4 9 7
0
.
7 4 8 5
0
.
1 9 0 5
0
.
0 7 4 4
0
.
6 5 ( ) 6
0
.
9 1 5 8
1
.
6 6 L0
( )
.
3 8 1 5
0
.
5 4 3 8
( )
.
4 1几7
0
. 鑫7 5 8
0
.
5 1 8 3
1
.巾白,JtX
二秋裸燕麦区
乙 x
一 0 . 4 5 7 7
一 0 . 1 2 5 美
一 0 . 2 1 1 1
0
.
0 1 1 3
0
.
2 6 0 5
一 0 . 0 6 4 7
一 O
1
2 6 4 8
9 6 6 4
8 5 3 9
6 5 5 0
1 1 1 4
6 6 2 3
O
.
O
O
.
O
一 住
O
0 5 0 1
0 9 5 9
1 0 8 5
0 5 2 1
0 4 9 4
1 4 8 7
O
.
一 0 .
一 .0
一 1 .
一 0 .
一 1 .
0 2 6 7
7 3 6 6
5 2 2 2
0 8 6 7
5 6 6 3
7 9 8 4
一 0 . 2 7 1 2
一 0 . ( )5 5
一 0 . 2 1 7 0
0
.
2 4 8 4
0
.
4 7 6 6
一 0 . 2 9 4 8
一 0 . 3 8 7 3
0
.
1 14 8
r )
.
0 1 1 7
一 0 . 1 2 0 2
0
.
0 0 9 9
,二臼nj J-洛X
秋裸燕麦区
X 2
X 5
乙 x
2
.
一 0 .
1
.
O
.
6 3 3 1
0 8 6 8
3 4 3 4
6 7 1 6
7 5 4 1
0 0 4 5
O
.
3
.
l
.
O
.
一 1 .
O
.
0 7 7 6
2 4 7 3
9 3 4 1
0 6 8 8
4 6 2 3
6 1 8 2
一 9 . 5 9 9 2
一 8 . 三)4 0 2
一 1 5 . 0 1 0 4
0
.
9 9 2 2
1 3
.
0 8 0
一 4 . 4 6 7 2
一 1 .
O
.
一 。 .
6
.
3
1
.
6 5 5 6
1 4 6 3
4 5 6 2
9 0 1 4
6 2 3 2
6 5 7 7
7
.
5
.
l 1
一 6 .
一 1 .3
1 8
.
7 0 7 7
8 5 3 9
3 2 8 2
8 2 5 0
0 0 0 0
0 6 4 8
0
.
1 6 3 6
( )
.
3 9 ( ) 6
` ) . 1 3 9 了`
0
.
4 6 6 0
0
.
18 7 ( )
翔为
冬裸燕麦区
X 2
X 5
乙 x
0
.
2 , 9 6
0
.
0 1 6 7
一 0 . 0 3 0 1
一 0 . 0 4 5 1
一 0 . 0 7 1 6
一 0 . 1 3 0 1
0 2 8 6
5 1 2 3
4 4 5 9
3 8 3 2
1 2 2 3
7 3 5 4
〔 ) . 0 7 4 2
一 0 . 6 4 3 4
一 0 . 7 3 9 2
一 0 6 3 0 7
0
.
0 7 8 9
一 1 . 1 2 1 0
一 .0
O
.
O
1
.
O
`
1
.
1 6 5 5
8 2 1 8
9 3 7 4
0 9 8 7
2 0 9 0
8 0 2 7
O
.
一 O
0八曰OC曰


一 .0
O
0 4 8 9
O

18 9
0 2 1 8
0 3 8 9
2 0 4 6
0 8 0 7
0
.
2 8 5吕
( }
.
7与6 1
( )
.
6 3 6 0
0
.
7 6 7 3
一 0 . 1 1 0 7
应注重大粒大穗型 , 不强调穗粒重和穗粒数太高 。
2
.
2
.
2 二秋裸燕麦区 该 区穗粒性状中穗粒重与产量的回归系数为负最大 。 通径分析证明诸
增刊 尹江等 :不 同生态区裸燕 麦产量构成 因素分析
J隆状中穗铃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 (0 . 9i 6( 4 ), 且通过其余隆状对产量的间接总影响力也为
较大的正值 (1 . 6 6 2 3 ) ; 而穗粒重为最大的负值 (一 1 . 0 8 6 7 ) 。故在二秋裸燕麦区提高产量应在形
成大穗 _ !二下功夫 ,尽力避免因提高穗粒重对产量造成的影响 。
2
.
2
.
3 秋裸燕麦区 穗铃数同产量的回归关系达显著水平 , _且其余性状与产量的回归系数也
为较 大的正 值和负值 。 通 径分 析结 果表 明 , 穗粒 重对 产量 的直接 通径 系数 为最 大正 值
(6
.
9 0 1 4 )
,通过其它性状的间接总影响力也为正值 ,亩穗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较大的正
值 (3 . 6 3 3 1 ) , 虽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较大的负值 (一 13 . 0 ) , 但其问接影响 力为较
大的正值 ( 1 8 . 0 6 4 8 ) ; 穗粒数为最大的负值 (一 15 . 0 1 04 ) 。因此 ,该区提高产量以提高亩穗数 ,主
攻重穗型为育种方问 ,而不片面追求增加穗粒数 。
2
.
2
.
4 冬裸燕麦区 穗粒重同产量有显著的回归关系 。 通径分析表 明 , 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
通径系数最大 l( . 的 87 ) ,通过其它性状对产量的间接影响力也最大 ( 1 . 80 27 ) , 与其产量的相关
达 显著水平 ; 穗铃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 系数较大 ( 0 5 1 23 ) , 间接通 径系数也 为较大的正值
( 。 . 7 3 5 4 ) ;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较大的负值 (一 0 . 7 3 9 2 ) ,且间接总影响力也为较大
的负值 (一 1 . 1 2 1。 ) 。所以在该 区提高严员水平 ,首先要提高穗粒重 , 保持其大穗性状 ,而不追求
穗粒数过多 。
3
. 讨论
全国四种不同裸燕麦生态区的栽培条件 ()J 巴力水平 ) 、 气象条件 (光 、 温 、 水 )存在着显著差异 ,
因而对适宜品种的穗粒结构要求也存 任明显差异 。夏裸燕麦区的穗粒数最高 ,二秋裸燕麦区的
穗铃数极显著低于其它各区均数 · 伙裸燕麦区 各穗粒性状保持较均衡发展 ,而冬裸燕麦区的穗
铃数和穗粒重最高 。
不同生态区高产裸燕麦的育利,日际 下侧重于 : 夏裸燕麦区以选育大穗大粒型品种为主 (穗铃
数 26 个 ,千粒重 2 49 以上 ) ,但不要求 憾粒重过高 , 同时注意选育早熟品种 , 使其在 7 月中下句
高温千热到来之前成熟 。 二秋粉、燕麦区的育种方向是主攻大穗 ,使穗铃数达到平均水平 ( 28 个
左右 ) 。 秋裸燕麦区能提高产星的品种应是在均衡发展的前提下 ,提高亩穗数 , 以群体夺高产 ,
同时主攻重穗型 , 使穗铃数达 2 8 个以 丘 . 穗粒重达 1 . 09 以上 。 冬裸燕麦 区应在提高千粒重
( 2 5 9 )
,保持大穗 (穗铃数 5 5 个左石 )前提下 ,尽量减小穗粒数对产量的制约 。
鸣谢 本研究承蒙内蒙古杨海鹏 研究员帮助指导 .谨此致谢 。
参 考 文 献
1 杨海鹏等 . 中国燕麦 . 一 L : ’久眼出版社 , 1 9 8 9 , 7一 60
2 李成雄等 . 筱麦的栽挤 ` 。 . 汁 . 太原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1昭 1 , 41 一 以
3 张泽 民等 . 不同生态 境 付 _ : 米产员和穗粒性状的影响 . 华北农学报 , 1 9 9 1 , 6 ( 1 ) : 2 8一 3 4
4 吴子恺 . 在两种环境冬 门 卜 } 米八 个农艺性状的研究 . 作物学 报 , 1 9 8 8 , 1 4 ( 1 ) : 3 9一 45
5 蔡奇 生等 . 自然 生态囚子 小麦产量效应和生产潜力的分析 . 中国农业科学 , 1 9 8 5 ( 2 ) : 23 ~ 2 6
`轰 2华 北 农 学 报 卜 子七
A n a l y s e s o f N a k e d O a t Y i e l d C o m P o n e n t s
in D i f f e r e n t E e o l o g i e a l R e g i o n s
Y in J i a n g Y a n g S u m e i T i a n C h a n g y e Y a n g C a i C a o Y o n g g u o
(B a s h a n g A g r ie u l t u r a l R e s e a r e h I li s t it u t e o f Z h a n g j i
a
k
o u p r e f
e e t u r e,
Z h
a n g b
e i C o u n t y
.
H e b e i P r o v in e e )
A b s t r a e t N a k e d o a t ( A v
e , Za ,: , `d a L
.
) w a s e x p e r im e n t a l y p l a zl t e d i xl n i
l l e e l r o t
l
g h t la 一l d
p l o t s l o e :
一t e e l 11: f o 、一r d i f f e r e xi t e e o l o g ie a l r e g i o l l s 111 t h e w h o l e e o t l一、 t r y d t一r il l g 1 9 8 9一 1 9 9 ] , : 、 11d
t h e e x p e r im e n t a l 〔 la t a w e r e a l i a l y s e d
.
T h e r e s t
l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P o P u l a t io xl e o m p o s e o l o f
s e v e r a l g e n o t y p e s g r o a t l y d i f f e r e d i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g r o w t h p o r f o r m a
l i e e
.
t }、 e
s p ik e e h a r a e t e r
s a z i ( 1 t h e y i e ld 121 a l l e e o l o g i e a l r e g i o
l l s
.
120 o
r
d e r t o d e
v e l o p }、 19 !卜 y i o l ol v ,l r i -
e t i e s o f
l i a k e cl o a t 1
11 5 : I m m e r x飞a k e d o a t r e g i o ,, 5 t h e s t r e s s w a s p t一 t o xl b r e e d i n g t ll o v a l
·
i o t i e s
w i t h I a r g e s p i k e a
, l d I a r g e k e r : l e l ; i n e a r ly a t
l t t l m , 1
,: a k e d o a t r e g i o , 1 5 t h e o b j e e t i
v e w a s t a k e l:
a t e t l l t i v a t i l l g t l: e
v a r i e t i e s w i t h l a r g e s p i k e ; i n a u t
t l m
xl 1 1 a k e d o a t r e g io n s t h o o a t y i e l〔1 e o : l l c l
b e r a i s e d o l l ly b y i
l l e r e a s i一: 9 t h e s p ik e x: 、一m b e r p e r t l l: i t a r e a t一n d e r t h e p r e r e q t l i s i t o o f b a l a l飞e e 〔 l
〔 le v e lo p m e n t o f a l l e h a r a e t e r s ; i n w i l l t e r l i a k e d o a t r e g i o l l s i t w a s a p r i l: e i p l e t o l〕 r e a c l t l: e v a
-
r i e t i e s w i t h l a
r g o s p ik e
.
K e y w o r d s : N o k e d o a t ( A v
e ,王a , : ,£d a L
.
) ; E e o l o g i e a l
r e g io li ; M e t e o
r o l o g i e a l f a e t o
r ; Y 一e i〔 l
c o ln p o
, l e , 1“ 、 ; 13 : e e d i: 19 o b je e t i v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