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复方一枝蒿微丸抗炎、免疫及抗菌作用研究



全 文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4211C136)
作者简介:陈 蕾(1980-) ,女,硕士,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中药新药研究。
通信作者:邢建国,男,硕士,研究方向:新药研究与开发,E-mail:xjguodd@ 163. com。
复方一枝蒿微丸抗炎、免疫及抗菌作用研究
陈 蕾1,姜 雯2,潘晓梅2,刘婕妤2,邢建国3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药品采购中心,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药剂科,乌鲁木齐 830002;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4)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一枝蒿微丸的抗炎、免疫及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耳廓肿胀和毛细血管
通透性试验观察复方一枝蒿微丸的抗炎作用;检测其对 SRBC免疫小鼠血清中 IgM生成的影响,以及对 LPS及 Co-
nA诱导下 T、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观察其对金
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结果 复方一枝蒿微丸低、中、高(0. 5、1. 0、2. 0 g /kg)剂量对
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显著升高 SRBC 免疫小鼠血清 IgM
水平;在 232 ~ 15 000 μg /mL浓度范围内,能显著抑制 ConA 诱导的 T 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P <0. 05) ;在 464 ~ 15
000 μg /mL浓度范围内,能显著抑制 LPS诱导的 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P <0. 05) ;1. 0 g /mL 的复方一枝蒿微丸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 1. 65、1. 38 mm,MIC分别为 62. 5、6. 4 mg /mL,MBC分别为 125. 0、
12. 5 mg /mL,且能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P <0. 05)。结论 复方一枝蒿微丸具
有一定的抗炎、抗菌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复方一枝蒿微丸;抗炎;免疫;抗菌
中图分类号:R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51(2016)02-0179-05
doi:10. 3969 / j. issn. 1009-5551. 2016. 02. 012
The research of compound Yizhihao pellets on antibacterial,
immune function and anti-inflammatory
CHEN Lei1,JIANG Wen2,PAN Xiaomei2,LIU Jieyu2,XING Jianguo3
(1Center for Drug Procurement of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0,China;2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02,China;3Xinjiang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Urumqi 830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inflammatory,immune and antibacterial effects in vitro and in vivo of
the compound Yizhihao pellets. Methods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compound Yizhihao pellets was observed
through the ear edema and capillary permeability in mice. Impact of generated of IgM of SRBC immune mice in the
serum and proliferation effect of LPS and ConA induced T,B cell was measured.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com-
pound Yizhihao pellets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streptococcus pneumonia in vitro was detected. Evaluation of the
immune effect in mice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Escherichia coli challenge. Results Compound Yizhihao
pellets dosage (0. 5,1,2 g /kg)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ear edema and capillary permeability increase in mice
model and increase IgM level of SRBC immunized mice in the serum. It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T cells induced by ConA(P <0. 05)at 232 ~ 15 000 μg /mL an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B cells induced by
LPS(P <0. 05)at 464 ~ 15 000 μg /mL. When concentration of Compound Yizhihao pellets was 1. 0 g /mL,diame-
ter of bacteriostatic ring of Staphylococcus bacteria and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were 1. 65 mm and 1. 38 mm,
MIC were 62. 5,6. 4 mg /mL,MBC were 125. 0,12. 5 mg /mL,and it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第 39 卷 第 2 期 新 疆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Vol. 39 No. 2
2016 年 2 月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eb. 2016
mice infected with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P <0. 05). Conclusion Compound Yizhihao pel-
lets has certain effects of anti-inflammatory,antibacterial and regulating immune function.
Keywords:compound Yizhihao pellets;antiinflammatory;immune;antibiosis
一枝蒿 (Artemsia rupestris L.)为菊科蒿属植
物,是新疆地产药材,是维吾尔医常用药,临床用于
治疗热性感冒、发热、头痛、胃痛、腹胀、肝炎、荨麻
疹、毒虫咬伤等[1-2]。复方一枝蒿处方是以一枝蒿
为君药,加上板蓝根、大青叶组成的复方,主要用于
治疗邪毒所致的感冒发烧、咽喉肿痛、病毒性感冒,
疗效确切[3],是维吾尔药特色品种。本课题组对复
方一枝蒿进行了二次开发研究,采用热熔挤出技术
研制成中药新剂型-微丸[4]。本研究观察复方一枝
蒿对小鼠急性炎症模型、小鼠血清 IgM水平、T淋巴
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以及对小鼠体内外抗菌试验,
评价复方一枝蒿微丸的抗炎、抗菌和对免疫功能的
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 1 实验仪器 SW-CT-IF 净化工作台(苏净安泰
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GMXS-280 型手提式压力蒸汽
消毒器(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仪器厂) ,恒温
生化培养箱(上海福玛设备有限公司) ,SIM-SIR 独
立换气系统笼具(上海邵峰实验动物设备有限公
司) ,550 酶标仪(BIO-RAD) ,722 分光光度计(上海
第三分析仪器厂)。
1. 2 实验药物 受试药:复方一枝蒿微丸(新疆药
物研究所自制,批号 20140118) ,临床剂量为 2. 5 g /
袋,1 袋 /次,3 次 /d;对照药:抗病毒颗粒(四川光大
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1312466) ,临床剂量为 12 g /
袋,1 袋 /次,3 次 /d;复方一枝蒿颗粒(新疆银夺兰
维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140212) ,临床剂量为 5 g /
袋,1 袋 /次,3 次 / d。
1. 3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
(20±2)g,购自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验动物研究
中心,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新)2011-0001。
1. 4 实验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批号 ATCC
25923) ,肺炎链球菌(批号 D240) ,大肠杆菌(批号
ATCC 25922) ,实验菌株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
定所提供。
1. 5 试剂 二甲苯(西安化学试剂厂,批号
130704) ,MH肉汤培养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
限公司,批号 2013919) ,伊文思蓝(西安化学试剂
厂,批号 130613) ,营养琼脂培养基(北京奥博星生
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 20140116) ,ConA(TBD
公司,批号 C-2013) ,血琼脂培养基(上海康润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批号 20140908) ,冰醋酸(西安化学
试剂厂,批号 20131205) ,LPS(Sigma 公司,批号
130122) ,Mouse IgM ELISA 试剂盒(R&D 公司,批
号 201309) ,羊血(采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验动物
研究中心)。
2 方法与结果
2. 1 抗炎作用
2. 1. 1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5-6] 取
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
抗病毒颗粒组(4. 6 g /kg)、复方一枝蒿颗粒组(2. 0
g /kg)、复方一枝蒿微丸低、中、高(0. 5、1. 0、2. 0 g /
kg)剂量组,灌胃给药,1 次 /d,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
馏水,连续 5 d,末次给药 1. 5 h后,以左耳作空白对
照,用二甲苯致炎,30 min后处死,在左、右耳对称部
位打下耳片,计算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结果显示,
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一枝蒿颗粒、抗病毒颗粒对二甲
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 (P <0. 05) ,一枝
蒿微丸不同剂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明显抑
制作用 (P <0. 01) ,且对耳肿胀抑制的作用伴有浓
度依赖性,临床用量的复方一枝蒿微丸抑制作用优
于抗病毒颗粒和复方一枝蒿颗粒,见表 1。
表 1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x±s,n=10)
组别 给药剂量 /(g /kg) 肿胀度 /mg 肿胀抑制率 /%
模型组 - 9. 1±2. 1 -
抗病毒颗粒组 4. 6 7. 2±2. 2* 23. 7
复方一枝蒿颗粒组 2. 0 5. 8±2. 1** 35. 1
复方一枝蒿微丸低剂量组 0. 5 7. 2±2. 3* 17. 6
复方一枝蒿微丸中剂量组 1. 0 5. 4±2. 2** 38. 9
复方一枝蒿微丸高剂量组 2. 0 5. 2±2. 3** 41. 2
注:与模型组比较,* P <0. 05,**P <0. 01。
2. 1. 2 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7] 动
物、分组、剂量及给药同耳廓肿胀实验,末次给药 1.
5 h后,尾静脉注射 0. 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 10
mL /kg,立即腹腔注射 0. 6%冰醋酸 0. 2 mL /只。15
min后处死,用 6 mL 生理盐水溶液反复冲洗腹腔,
吸出冲洗液,离心,测定吸光度(590 nm) ,计算炎性
渗出抑制率:抑制率(%)= (对照组 OD590 -给药组
OD590)/对照组 OD590 ×100%。结果显示,与模型组
比较,抗病毒颗粒、复方一枝蒿颗粒及复方一枝蒿微
丸不同剂量均可显著抑制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
管通透性的增高 (P <0. 01) ,且一枝蒿微丸的抑制
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其临床用量对冰醋酸致小鼠
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抑制作用要优于抗病毒
颗粒和复方一枝蒿颗粒,结果见表 2。
081 新 疆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第 39 卷
表 2 对冰醋酸致小鼠炎性渗出的影响(-x±s,n=10)
组别 给药剂量 /(g /kg) A590nm 抑制率 /%
模型组 - 0. 68±0. 08 -
抗病毒颗粒 4. 6 0. 49±0. 05** 28. 8
复方一枝蒿颗粒 2. 0 0. 37±0. 16** 48. 6
复方一枝蒿微丸低剂量组 0. 5 0. 42±0. 15** 44. 8
复方一枝蒿微丸中剂量组 1. 0 0. 33±0. 16** 52. 6
复方一枝蒿微丸高剂量组 2. 0 0. 29±0. 06** 56. 2
注:与模型组比较,**P <0. 01。
2. 2 免疫作用[8-9]
2. 2. 1 对小鼠 IgM生成的影响 在无菌条件下,静
脉取 50 mL 羊血,置无菌锥形瓶(放有玻璃球)中,
震摇 10 min,加 2 倍体积的阿氏液(Alsever)液,摇
匀后即得绵羊红细胞,放入冰箱(4 ℃)备用。用时
用生理盐水冲洗 3 次,离心,弃上清液,用生理盐水
3 ∶ 5(V /V)稀释,细胞计数为 2×109 个 /mL。取 70
只昆明种小鼠(体质量 18 ~ 20 g) ,雌雄各半,随机
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抗病毒颗粒组(4. 6 g /
kg)、复方一枝蒿颗粒组(2. 0 g /kg)及复方一枝蒿微
丸低、中、高(0. 5、1. 0、2. 0 g /kg)剂量组,空白对照
组及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其余组给予相应制剂,
连续 3 d,末次给药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
腔注射绵羊红细胞 0. 2 mL /只,2 h后眼眶取血分离
血清,测定血清中 IgM的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
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 IgM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
<0. 01) ;与模型组比较,抗病毒颗粒、复方一枝蒿颗
粒组小鼠血清中 IgM 抗体水平显著升高 (P <0.
01) ;复方一枝蒿微丸 3 个剂量小鼠血清 IgM抗体水
平均显著升高(P <0. 01) ,见表 3。
表 3 对小鼠 IgM生成的影响(-x±s,n=10)
组别 剂量 /(g /kg) IgM含量 /(μg /mL) 抑制率 /%
空白对照组 - 1. 967±0. 107 -
模型组 - 2. 259±0. 060## -
抗病毒颗粒组 4. 6 2. 449±0. 113** -8. 6
复方一枝蒿颗粒 2. 0 2. 871±0. 128** -27. 0
复方一枝蒿微丸低剂量组 0. 5 2. 742±0. 112** -26. 8
复方一枝蒿微丸中剂量组 1. 0 2. 878±0. 122** -27. 4
复方一枝蒿微丸高剂量组 2. 0 2. 898±0. 124** -28. 2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0. 01;与模型组比较,**P <0. 01。
2. 2. 2 对小鼠 T和 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2. 2. 2. 1 对小鼠 B 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无菌取
BALB /C小鼠脾脏,用 0 ~ 4℃生理盐水清洗,剔除脂
肪及结缔组织,剪碎,100 目筛网过滤,收集细胞液,
离心,弃上清,经低渗的 0 ~ 4℃ 0. 8%NH4Cl溶液处
理 2 ~ 3 次以除去红细胞,再以 0 ~ 4℃生理盐水液
洗 2 次,用 Roswell Park Memorial Institute(RPMI)
1640 培养液将细胞浓度调至 1×107 /mL。设细胞对
照孔、LPS +细胞对照孔及抗病毒颗粒 20 000、10
000、5 000、2 500、1 250、625、312 μg /mL 等不同浓
度孔,设复方一枝蒿颗粒浸膏粉和复方一枝蒿微丸
浸膏粉 15 000、7 500、3 750、1 875、937、464、232 μg /
mL等不同浓度孔,样品及 LPS(终浓度 8 μg /mL)均
以超纯水配成所需浓度,每个浓度设 4 孔,于 96 孔
板加样。培养板置 37℃、5% CO2 培养 48 h 后取
出,10 μL /孔加 MTT混匀后再培养 4 h,吸弃上清,
加二甲基亚砜(100 μL /孔) ,稍振荡使甲臜产物充
分溶解,在波长 570 nm 处用酶标仪测定各孔
OD值。
2. 2. 2. 2 对小鼠 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按“2. 2. 2.
1”项下方法配置,样品及 ConA(终浓度 8 μg /mL)以
超纯水配成所需浓度,每个浓度设 4 孔,于 96 孔板
样。培养板置 37℃、5 % CO2 条件培养 48 h 后取
出,加 MTT(10 μL /孔)混匀后再培养 4 h,吸弃上
清,加二甲基亚砜(100 μL /孔) ,稍振荡使甲臜产物
充分溶解,用酶标仪测定各孔 OD值。
2. 2. 3 对小鼠 T和 B 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影响的结
果 与 ConA /LPS 对照组比较,复方一枝蒿颗粒在
给药浓度范围内吸光度值显著降低 (P <0. 05) ;抗
病毒颗粒在给药浓度范围内吸光度值显著降低 (P
<0. 01) ;复方一枝蒿微丸在给药浓度范围内吸光度
值显著降低 (P <0. 05) ,并具有浓度剂量相关性。
与 LPS组比较,抗病毒颗粒浓度(20 000 μg /mL)吸
光度值显著降低(P <0. 01) ;在 464 ~ 15 000 μg /mL
范围内一枝蒿颗粒对 LPS 诱导的 B 淋巴细胞增殖
有抑制作用;在 464 ~ 15 000 μg /mL 浓度范围内复
方一枝蒿微丸可抑制 LPS 诱导的 B 淋巴细胞增殖,
见表 4。
2. 3 体外抑菌作用
2. 3. 1 菌悬液的制备[10]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
于 MH肉汤培养基中,肺炎链球菌接种于血清 MH
肉汤培养基中,置温箱中 37 ℃恒温培养 6 h,计算活
菌数。计数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为 1. 7×107 CFU /
mL,肺炎链球菌为 2. 67×105 CFU /mL,置 4 ℃冰箱
保存备用。
2. 3. 2 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强度[10] 将滤纸(厚
度为 1 mm)用打孔器制成圆形纸片,灭菌、烘干,放
到抗病毒颗粒、复方一枝蒿颗粒及微丸药液(浓度
均为 1 000 mg /mL)中浸泡过夜,放入无菌平皿烘干
备用。用无菌棉签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表
面,将药敏纸片贴于平板上,每平板帖 3 个药敏纸
片,预扩散 15 min,然后倒置在培养箱中 37 ℃培养
24 h,每种药物设 3 个重复。测量各药敏纸片的抑
菌环直径,根据抑菌环直径大小判定药物抑菌效果。
结果浓度为 1 000 mg /mL的抗病毒颗粒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 0. 7 mm,对肺炎链球菌没有观
测到抑菌圈。浓度为 1 000 mg /mL的复方一枝蒿颗
181第 2 期 陈 蕾,等:复方一枝蒿微丸抗炎、免疫及抗菌作用研究
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 0. 99 mm,对肺
炎链球菌抑菌圈直径为 0. 79 mm。浓度为 1 000
mg /mL的复方一枝蒿微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
圈直径为 1. 65 mm,对肺炎链球菌抑菌圈直径为 1.
38 mm。
表 4 复方一枝蒿微丸对 T和 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x±s,n=4)
组别 样品浓度 /(μg /mL)
A值
ConA 诱导 T细胞 LPS诱导 B细胞
抑制率 /%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细胞对照组 - 0. 189±0. 007 0. 199±0. 004 - -
ConA /LPS对照组 - 0. 520±0. 015## 0. 444±0. 022## - -
抗病毒颗粒组 312 0. 417±0. 009** 0. 389±0. 039 19. 8 12. 3
625 0. 429±0. 023** 0. 410±0. 017 17. 5 7. 7
1 250 0. 418±0. 012** 0. 407±0. 008 19. 6 8. 3
2 500 0. 416±0. 032** 0. 389±0. 037 20. 0 12. 4
5 000 0. 383±0. 012** 0. 409±0. 017 26. 3 7. 9
10 000 0. 398±0. 026** 0. 382±0. 044 23. 5 14. 0
20 000 0. 347±0. 021** 0. 306±0. 012** 33. 3 31. 0
复方一枝蒿颗粒组 232 0. 459±0. 027* 0. 417±0. 031 11. 7 6. 1
464 0. 421±0. 012** 0. 401±0. 011* 19. 0 9. 7
937 0. 389±0. 023** 0. 372±0. 015** 25. 2 16. 2
1 875 0. 399±0. 034** 0. 344±0. 032** 23. 3 22. 5
3 750 0. 369±0. 035** 0. 231±0. 022** 29. 0 48. 0
7 500 0. 212±0. 031** 0. 111±0. 012** 59. 2 75. 0
15 000 0. 079±0. 010** 0. 068±0. 011** 84. 8 84. 7
复方一枝蒿微丸组 232 0. 455±0. 036* 0. 402±0. 015 9. 8 5. 6
464 0. 395±0. 022** 0. 388±0. 011* 22. 7 8. 2
937 0. 382±0. 013** 0. 352±0. 032** 24. 4 16. 3
1 875 0. 371±0. 024** 0. 338±0. 025** 25. 6 25. 8
3 750 0. 354±0. 021** 0. 216±0. 018** 32. 8 51. 2
7 500 0. 196±0. 032** 0. 101±0. 011** 62. 2 77. 4
15 000 0. 073±0. 026** 0. 066±0. 011** 85. 2 84. 2
注:n表示复孔数,与细胞对照组比较,##P <0. 01;与 ConA /LPS对照组比较,* P <0. 05,**P <0. 01。
2. 3. 3 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价[10] 取 13
支无菌小试管,编号 1 ~ 13,第 1 管中加入药液 1. 8
mL,第 2 ~ 13 管每管加 0. 9 mL 灭菌的普通肉汤培
养基,第 1 管混匀后吸取 0. 9 mL 药液移至第 2 管,
第 2 管混匀后吸取 0. 9 mL至第 3 管,连续倍比稀释
至第 l0 管,第 10 管混匀后弃去 0. 9 mL;倍比稀释
后,第 1 ~ 10 管每管加入 0. 1 mL实验菌,第 11 管不
加药液和菌液作为空白对照;第 12 管加入药液 0. 1
mL,不加细菌,观察受试药物是否有污染;第 13 管
不加药液,加入 0. 1 mL 菌液,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肺炎链球菌采用血清肉汤稀释。第 1 ~ 10 管、13 管
中各加入 0. 1 mL稀释菌液,混匀,37 ℃培养箱培养
24 h。肉眼观察,与第 12、13 管比较,不发生混浊变
化的最高药物稀释倍数为该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值
(MIC)。将所有肉眼观察清晰的试管培养液接种于
M-H琼脂平板培养 24 h,以菌落数<5 个的最低药物
浓度为该药物的最小杀菌浓度值(MBC)。结果空
白对照管液体为澄清,只含有菌液的阳性对照管液
体呈现为浑浊,含有系列浓度的复方一枝蒿微丸试
管,按照浓度从高到低,液体由澄清到浑浊。最后得
出复方一枝蒿微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MIC 为 62.
5 mg /mL,MBC 为 125. 0 mg /mL;对肺炎链球菌的
MIC为 6. 4mg /mL,MBC为 12. 5 mg /mL,见表 5、6。
表 5 复方一枝蒿微丸外抗菌作用实验结果(试管法)
受试菌
药物浓度 /(mg /mL)
1 000 500 250 125 62. 5 31. 25 15. 62 7. 81 3. 91 1. 95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空白对照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 + + + + + + - -
肺炎链球菌 - - - - - - -# +△ + + + - -
注:+:接种平板后有菌生长,-:接种平饭后无菌生长 ,△:MIC,#:MBC。
281 新 疆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第 39 卷
表 6 对 2 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
最小杀菌浓度(MBC)/(mg/mL)
金黄色葡萄球菌
MIC MBC
肺炎链球菌
MIC MBC
抗病毒颗粒 62. 5 125. 0 62. 5 125. 0
复方一枝蒿颗粒 62. 5 125. 0 7. 8 15. 6
复方一枝蒿微丸 62. 5 125. 0 6. 4 12. 5
2. 4 体内抗菌作用[10-11]
2. 4. 1 感染菌液的配制 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置于肉汤培养 6 h,离心,沉淀,以无菌生理盐水
稀释供腹腔注射染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
菌体内实验浓度经预试验确定为能引起小鼠腹腔注
射菌液(0. 5 mL /20 g)后 48 h内引起 90%动物死亡
的浓度分别为 1. 3×1010 CFU /mL和 1. 25×1012 CFU /
mL。
2. 4. 2 对细菌感染小鼠死亡数的影响 昆明种小
鼠 60 只,雌、雄各半,每组 10 只,按“2. 1. 1”项下方
法分组给药,连续给药 5 d,于第 5 天给药 1. 5 h后,
以稀释菌液的 90%最小致死剂量感染各组小鼠,0.
25 mL /10 g,感染后 6 h给药 1 次,观察并记录 48 h
内小鼠死亡情况,记录死亡时间,计算死亡保护率。
死亡保护率(%)= (模型对照组死亡率-实验组死
亡率)/模型对照组死亡率×100%。结果:模型对照
组感染菌后,随之即出现死亡,精神活动状态差,采
食饮水较少,48 h死亡率为 90%。抗病毒颗粒与复
方一枝蒿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小
鼠死亡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见表 7、8。
表 7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死亡保护率
组别
剂量 /
(g /kg)
动物数
/只
死亡数
/只
死亡率
/%
保护率
/%
模型对照组 - 10 9 90 -
抗病毒颗粒组 4. 6 10 6 60 33. 3
复方一枝蒿颗粒组 2. 0 10 6 60 33. 3
复方一枝蒿微丸低剂量组 0. 5 10 6 60 33. 3
复方一枝蒿微丸中剂量组 1. 0 10 5 60 44. 4
复方一枝蒿微丸高剂量组 2. 0 10 5 50 44. 4
表 8 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率
组别
剂量 /
(g /kg)
动物数
/只
死亡数
/只
死亡率
/%
保护率
/%
模型对照组 - 10 9 90 -
抗病毒颗粒组 4. 6 10 5 50 44. 4
复方一枝蒿颗粒组 2. 0 10 5 50 44. 4
复方一枝蒿微丸低剂量组 0. 5 10 6 60 33. 3
复方一枝蒿微丸中剂量组 1. 0 10 5 50 44. 4
复方一枝蒿微丸高剂量组 2. 0 10 5 50 44. 4
3 讨论
流感病毒首先侵入人体的呼吸道上皮组织并增
殖,引起细胞变性并进一步扩散感染,引起上呼吸道
急性或亚急性炎症。观察抗流感药物的药理作用,
应以主症发病初期炎症渗出、肿胀和白细胞游走等
急性炎症过程为主要试验指标。本研究以二甲苯致
小鼠耳肿胀、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为
模型,评价一枝蒿微丸对急性、亚急性炎症的抑制作
用。结果表明,复方一枝蒿微丸可明显抑制二甲苯
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
性,且有一定剂量关系。复方一枝蒿微丸能显著升
高 SRBC免疫小鼠血清 IgM抗体水平,对 ConA诱导
的 T 淋巴细胞增殖和 LPS 诱导的 B 淋巴细胞增殖
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表明一枝蒿微丸对 T 淋巴细
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与 B 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具有辅助作用,从而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复方一枝蒿微丸对金葡菌和肺炎链球菌有明显的抑
制作用,其中对肺炎链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好,且对金
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死亡均具有较好
保护作用。综上,复方一枝蒿微丸具有一定的抗炎
免疫和抗菌作用。
参考文献:
[1] 易沙克江·马合穆德,阿不都热伊木·卡地尔,阿布拉克·热
木都拉,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M]. 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87.
[2] 阿不都热依木,斯拉甫,哈木拉提,等.电子顺磁共振技术一枝
蒿总黄酮抗氧化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17(6) :
648-500.
[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中成药地方标准
上升国家标准部分)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26-229.
[4] 姜雯,姚华,薛桂蓬,等.复方一枝蒿速释微丸的提取工艺优选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5) :53-57.
[5] 郑慧敏,郭葆玉. CCR5 膜外一、二环模拟短肽对二甲苯致小鼠
耳肿胀抑制作用的研究[J]. 药学实践杂志,2010,28(2) :
107-111.
[6] 陈奇.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112.
[7] 滕久祥,彭芝配,尹进,等.九香止泻肠溶片对急性腹泻模型小
鼠腹泻指数及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7,27(6) :34-36.
[8] 王玉梅,刘燕,王雪,等. 滨蒿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J].西北药学杂志,2011,26(3) :189-192.
[9] 李仪奎.中药药理学试验方法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6:725-741.
[10] 支月芳,朱萱萱,张忠华.感冒方体内外抗菌作用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9) :2515-2517.
[11] 黄庆,方芸.复方荔枝草颗粒体内外抗菌消炎作用研究[J].
中国药房,2008,19(9) :657-659.
[收稿日期:2015-11-1]
(本文编辑 施洋)
381第 2 期 陈 蕾,等:复方一枝蒿微丸抗炎、免疫及抗菌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