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红 雀 珊 瑚 茎 尖 再 生 植 株
周 维 燕
(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 )
P la n t le tF o rm a t i on f r om S h o ot T ip C u !t e u r o fP
ed 公 la n t h“ 5 t i才 hy 阴 a l o id s e
h Z o u We i
一 y a n
( D
e Pa rt川 e ot o f H o rts e玄 e n e e, B 亡j f。夕 A g r f c o l t u r a l U n f口 e r : i t夕 )
材料名称 红雀 珊瑚 ( p e d i l a n *hu : r£t入。, m 。 s一守
子o d e : ) 。
材料类别 取红雀珊瑚嫩茎 , 经表面消毒 , 在
无菌条件下剥取茎尖 , 或切取带一个芽的茎段进行
培养 。
培养条件 红雀珊瑚芽培养 , 以M S 为基本培
养基 。 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时 , 每升培养基附加
N A A O
.
s m g 和 B A Z m g ; 促进不定芽伸长 时 , 每
升附加 N A A o . l m g 和 B A o . s m g ,诱导根分化时 ,
以改良 M S 为基本培养基 ,每升附加 N A A o . l m g 、
B A O
.
s m g 和活性炭 g2 。在 26 士 1℃恒温条件下培养 ,
用日光灯照明 , 每日光照 1 0小时 , 光照度为 3 0 0 l0 xo
生长与分化情况 茎尖和带一个芽的茎段外植
休 , 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两周 , 芽 的生长速 度很
快 。 同时 , 在其基部形成不定芽丛或愈伤组织 。 再
经约 1一 2周的培养 , 芽丛中的一些小芽 , 发生愈伤
化 , 愈伤组织分裂不很旺盛 , 呈乳白色 。 将愈伤组
织和芽丛进行转移培养 , 两周后 , 生长速度很快 ,
约经 2一 3 周的培养 , 可以高达 3一4c m 。 红雀珊瑚
在原培养基上 , 可以分化根 , 但根的分化率极低 ,
质量也差 。 经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 , 培养两周后开
始生根 , 四周后根分化率达到 60 % 。 待红雀珊瑚完
整植株的幼茎伸长至 5一 c6 m 时 , _ 即可移栽 。 先移
栽于素沙中 , 成活后再转移到草炭营养钵中 。 移栽
成活的植株有 15 0余株 。
新进展 : 国内 、 外均未见报道。
意义和用途 : 红雀珊瑚为大戟科 多浆 常绿灌
木 , 是美丽的观叶观花植物 。 在华南一带因气候温
暖 , 可以露地越冬 , 而北方寒 冷 , 一 般作 盆花栽
培 , 冬春移入室内观赏 , 典雅别致 。 红雀珊瑚以扦
插繁殖为主 , 繁殖系数低 。 同时 , 由于浆汁多剧毒 ,
扦插生根时间长 , 成活率低 , 故尚未能普遍栽培 。
本文结果有可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途径 。
本文 1 9 8 5 年 10 月 17 日收到.
P l a n t ! e t
白花紫露草茎段培养成完整植株
倪德祥 张圣方 王凯基
(复旦大学生物系 , 上海 )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f r o m S t e m S e g m e n t s o f T r a d e s e a n t f a
N i D e 一 x i a n g
,
Z h a n g P i 一 f a n g
,
W a n g K a i
一
j i
、
( B f
o l o g 夕 D e P a r t m e ” t , F “ d a ” U n i口 e r s `t 夕 , S ha n 夕石a f )
f l
u优 i n e n s i s
植物名称 : 白花紫 露 草 ( T r a d es ca o t记 f l 。 -
州 i怜e n s s` )
材料类别 : 带节茎段
培养条件 : 茎去叶后用饱和漂白精片浸出液消
毒 4一6分钟 , 再用无菌水洗涤 4一 5 次 , 切成长 1一
1
.
sc m 的带节茎段。 随后接到 N B A Zm g l/ 与 N A A
,
.
Z m g 1/ 的 M S培养基上 。 诱导生根的培养基 为 :
粤M s 十 。 .乙 _ , , 、 , “
, 、
1
、 , , _ , _
_
_
乙m g / ` 八八八或万M 。 · 社冤温2 5 士 2 ℃ 、
光照度 1 2 0 0 xl 下培养 , 每天照光 10 小时 。
生长与分化愉况 . 茎段经诱导培养 , 由绿色渐
变为淡绿色 。 茎段切 口处未见明显的愈伤组织 , 茎
本文 2 9 5 5年 20月 2 5日收到 .
DOI : 10. 13592 /j . cnki . ppj . 1986. 02. 022
段上也未见到肿胀增粗或产生瘤状突起 。 经培养一
周后 , 在茎节上的侧芽开始吐露 , 两周后明显见到
侧芽伸长 , 叶片展开 , 生长迅速 。 经一个月的培养 ,
可将试管苗分别切下 , 去叶 , 随后切取带节茎段 ,
再进行继代培养 , 如此循环转接 , 周年可生产大量
试管苗 。 形成的无菌苗 , 在高达 2一 c4 m (带 习一 3个
茎节 )时 , 分别切下转接到无激素的 1 / Z M S 或 1 / 2
M S + 。 . Z ln g l/ N A A 的培养基上 , 经两周左右的诱
导培养即可生根 , 再生成完整植株 。
新进展 : 白花紫露草的组织培养 , 国内外尚未
见报道。
意义用途 : 白花紫露草是鸭蹈草科的一种温室
观叶花卉植物 , 原产南美洲的 巴西 、 乌拉圭 、 巴拉
圭和阿根廷等地 。 它的翠绿叶片上嵌入条条银白色
的斑纹 , 色彩鲜艳 , 惹人喜爱。 因此 , 它已被我国
引种 , 作为温室或家庭布里的观叶盆景花卉植物观
赏。 同时 , 白花紫露草特别喜欢温暖 和潮 涅的环
境 , 若把它移入外形美观的瓶中 , 做成 目前时新的
封闭式瓶栽观叶植物布置室内 ,实为佳品 2I] 。本工作
用侧芽快速繁殖的试管苗 , 遗传性状稳定 , 此法是
被世界有关部门公认的一种优异繁殖方法 l1] 。 本文
方法生产的白花紫露草苗 , 为它的盆栽和封闭式瓶
栽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
今 考 文 欲
[ i ] 何文竹译 , 世界科学 , 1 0 5 5 ( 2 ) : 20一 2 3 .
[幻 L o v e ll B e n j a m i n , 19 5 0 , 室内植物 . 7 5页 , 香港章鱼
丛书公司出版发行 .
西 洋 参 的 组 织 培 养 ,
阎 贤 伟
(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 石家庄 )
T i s s u e C u lt u r e o f aP
n a 劣 叮u ”` g o e fo l i u m
Y a n X 王a n 一 w e i
( I
” s才i f o t e o f B i o l o g 夕 . H e 石e i
搜物名称 : 西洋参 ( p a o a x g u i n 口。 e f o l`。 m ) 。
刁 e a d e m y o f S e亡e n e o s , S h i j f a Z h “ a ” g )
材料类别 : 生理裂口种子内的胚在培养基上长
成无菌苗后 , 将无菌苗的子叶和胚轴切成 3m m见方
的小块作培养材料。
培养条件 : 培养种胚无菌苗是用 1 z/ M S 培养
基 (M S的大量元素减半 , 其它成份不变) 。诱导子叶 ,
胚轴出胚状体用 M S作基本培养基 , 每升附加N A A
10 m g
, 蔗糖 3% , 琼脂 0 . 7一。 . 8% , p H S . 5 。 培养
室温度为 25 一 28 ℃ , 暗培养 。 诱导胚状休萌发成苗
用 1 / 2 M S大 t 元素的培养基 , 培养室温度同前 ,
光照度为 15 0 0 l x , 每天光照 1 0小时 。
生长和分化情况: 把西洋参的去壳种子用。 . 1%
异汞消毒 10 分钟后 , 用无菌水冲洗 3 次 , 在无菌条
件下 , 从胚乳中剥出胚接种在 1 / 2 M S 培养基上 ,
2 0一 30 天后长成一株无苗苗 。 将无菌苗的子叶和胚
轴切成小块接种在诱导胚状体的培养基上 , 暗培养
70 夭左右 , 在愈伤组织的表面开始诱导出钱黄白色
的胚状体。 培养 90 天 , 在愈伤组织的表面长 满 了
胚状体。 把这些胚状体转接 到 1/ 2 M S大量元素的
培养墓上一个月以后 ,胚状体萌发长成一株 3一 sc m
高的绿色西洋参小植株 。 一粒西洋 参 的 种 子 , 经
2一 3个月的这样培养平均可以诱导出 12 个胚状休 ,
在以后的继代培养中 ,还陆陆续续地诱导出胚状体。
这些胚状体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可以萌发成小苗 。
新进展 : 国内有人用西洋参的子叶和胚轴在附
加有 2 . 4 一 D 的M S培养基上诱导出胚状体 , 并诱导
成苗 川。 而用高浓度的 N A A从西洋参的子叶和胚轴
诱导出胚状体 , 并诱导成苗 , 未见报道 。
意义和用途 : 西洋参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
物 , 属贵重中草药 。 多年来药用西洋参和栽培用的
种子主要靠进口 , 如果短期内用一粒种子于试管内
诱导胚状体 , 并诱导胚状体萌发成上千的苗 , 这种
方式具有快速无性繁殖的潜力。
参 考 文 献
〔1] 孙国栋 , 1 9肠 . 西洋参种江再生植株的激素调控 , 全
国右韧勿细胞生理和组织培养学术讨论 会 论文 摘 要
(杭州 )
[幻 周俊彦 , 1 05 1 . 植物生理学报 7 ( 4 ) : 35 。一3 9 5
不义 20 5 5年1 0月2 5 日收到 .
. 本试验蒙孙国栋同志指教 , 谨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