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石莲子与苦石莲应区别药用



全 文 :I LS H I ZH E N ME D IC I E N A ND MT E AR I A ME D I C AR E S E AR C H 2 0 0 4V O L
.
1 5 NO
.
4时珍国医 国药 2 0 0 4年第 巧 卷第 4期
石莲子与苦石莲应区别药用
李稚文 , 郝金德
(辽宁省大连市中医 医院 1 1 6 0 1 3)
关键词 : 石 莲子 ; 苦石 莲 ; 区 别药用
中图分类号 : R 2 8 2 . 5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 1 0 0 8一 0 8 0 5 ( 2 0 0 4 ) 0 4 一 0 2 2 9一 0 1
石莲子来源于 睡莲科 ( N y m p h a e a e e a e )植 物莲 N e l u m b o n u -
。诱 ar G ae rt n 的干燥成熟果实 。 而苦石莲为豆科 ( L eg u m in os ae )
植物嵘英云实 (南蛇勒 )aC es al P ln 心 从动 a z H an ce 的千燥种子 。 由
于二者临床较少应用 , 所 以少有二者混用这方面的报道 。 但笔者
近期发现市场上有视二者为一 物的现象 , 或将二者相互替代 , 或
将二者混合应用 。石莲子与苦石莲是性味功能完全不 同的两种药
物 , 现将二者的区别介绍如下 :
1 历史记载概况
1
.
1 石莲子 《本草经集注 》载 : “ 藕实即莲子 , 八九月采黑坚如石
者 , 干捣破之 ” 。 《本草图经 》载 : “ 其药至秋黑而沉水 , 为石莲子 , 可
磨为饮食 。 ,’( 本草纲 目 》载 : “ 至 秋房枯子黑 , 其坚如石 ,谓 之石莲
子 。 ”
1
.
2 苦石莲 石 莲子在历 代本草中均指 睡莲 N el u 阴 bo 、 cl fe ar
G ae rt n 果实 。 但一种味苦的石莲子在晚期的本草书籍中也伴 随
出现 。 《本草纲目 》载 : “ 今药肆一种石莲子 , 状如土石而味苦 ,不知
何物也 ” 。 《本草求真 》亦载 : “ 若出 自粤东 , 产于树上 , 大苦大寒 , 不
宜人药 。 ” 至 《增订伪药条辨 》始称苦石莲 , 并指出其性寒 、 味苦等 。
因其状如石莲子而味苦 ,故名 。
2 性状特征
2
.
1 石莲子 药材呈 椭圆或 卵圆形 , 长 1 . 5一 2 c m , 直径 0 . 8 一
1
.
3 Cm
。 表 面灰棕色或黑棕色 , 平滑 , 被白色粉霜 。 顶端有圆孔状
柱迹或残留柱基 , 基部有果柄痕 。 质坚硬不 易破开 , 果皮厚约 1
m m
。 内有种子一粒 , 卵形 。 种皮棕色或红棕色 , 子叶肥厚 . 乳黄白
色 , 显粉性 , 中心有 1暗绿色胚芽 。 气微 , 子叶味微甜 , 胚芽味苦 ,
果实味涩 。
2
.
2 苦石莲 药材呈椭圆形 , 两端钝 圆 。 长 1 . 2 ~ 2 . 2 Cm , 直径
0
.
7~ 1
.
2 c m 表面乌黑色 、 棕黑色或黑褐 色 , 略具光泽 , 有时具环
形横纹或裂纹 , 一端 (基部 )有一棕褐色 凸出的珠柄残痕 , 其旁有
一四形合点 。 质极坚硬 、 不易破开 。 种皮厚约 1 m m , 外层黑色 , 内
收稿 日期 : 2 0 0 3一 1 0一 2 4 ; 修订 日期 2 00 4一 0 2一 1 6
表面灰黄色 , 平滑而有光泽 ;子 叶 2 片 , 肥厚 , 浅棕色 , 富油质 , 中
间有浅棕色胚芽及胚根 。 气微 , 味极苦 ,并刺舌麻喉 , 令人作呕 。
3 显微特征
3
.
1 石莲子 果皮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 , 类长 国形 或长多角形 ,
长约 50 拜m , 宽 18 ~ 34 拜m , 壁较厚 , 孔沟稀疏 。 草酸钙簇晶 :直径
12 一 34 尸m 。 淀粉粒众多 ,单粒椭圆形 、 广卵形 、 类圆形或蚌壳形 ,
长 5一 21 拼m , 直径 5~ 13 “ m , 脐点缝状 , 层纹不明显 。 子叶薄壁
组织 : 多见 ,细胞壁微呈波状 。 种皮表皮碎片 : 少见 , 细胞长方形 ,
壁略呈链珠状增厚 。 胚芽组织碎片 : 细胞 长方形 , 排列整齐 , 壁极
薄 。
3
.
2 苦石莲 粉末灰白色 。 种皮栅状细胞浅黄色 , 侧 面观细胞 2
列 , 外列栅状 细胞长 90 一 105 “ m , 宽 7 ~ 10 拼m , 壁 薄 , 外方 一端
胞腔 中充满橙黄色物质 , 内列栅状细胞长达 1 65 拜m , 光辉带位于
2 列栅状细胞接界处 。 栅状细胞外方连接表皮细胞 。 表皮细胞侧
面观类 圆形 , 直径 18 一 45 户m , 壁厚 , 星状 细胞呈不 规则多角形 ,
直径 2 0一 6 6 拜m , 壁厚 1 2一 2 0 户m , 胞腔 中含黄色至红色物质 。 胚
乳细胞长 圆形 、类圆形或多角形 , 胞腔中充满糊化淀粉粒 。 淀粉粒
单个球形或卵 圆形 . 直径 5~ 20 拜m , 脐点点状 、 星状或人字状 , 层
纹隐现 , 复粒多见 , 由 2一 3 分粒组成 。
4 主要化学成分
4
.
1 石莲子 含有莲心碱 、 ( + )去 甲基 乌药碱 、 异莲心碱 、 甲基莲
心碱 、莲心单碱 、 甲基可里帕林等生物碱 。 另含淀粉及棉子糖 。
4
.
2 苦石莲 主要含有葱醒类成分 。
5 性味功能
5
.
1 石莲子 性平 、味甘 。 清心 、 开 胃 。 用于呕吐 、 泻痢 。
5
.
2 苦石莲 性寒 、味苦 。 散痕 、 止痛 、 清热 、 祛湿 , 用于治哆逆 、痢
疾 、 淋浊 、 尿血 、跌打损伤 。
6 小结
鉴于 以上 几方面的区别 , 虽然两者 在形状上有 相似之处 , 但
在 临床应用上 差别是很大 的 , 故在 经营使用 中应严格 区别药用 ,
以保证临床用 药的安全有效 。
伪品首乌藤的鉴别
孙 捷 , 孙凯云 , 孙 光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药品检验所 1 5 70 1 1)
关键词 : 首鸟藤 ; 正品 ; 伪 品 ; 性状 ; 薄层 色谱
中图分类号 : R 2 8 2 . 5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 1 0 0 8一 0 8 0 5 ( 2 0 0 4 ) 0 4一 0 2 2 9一 0 1
首乌藤为萝科植 物何首乌 p ol y g 口二切 拼 ul t ifl o) ` m T hu m b .
的干燥藤茎 。 始载于宋《开宝本草》 , 有养心 、 安神之功效 。 用于治
夜少安寐 , 故别名夜交藤 。 其功能主治 :养血安神 、 祛风通络 。 用于
失眠多梦 、 血虚身痛 、 风湿痹痛 , 外治皮肤痰痒 。 由于市场来源不
足 ,有些药材经销商就用其它植物 的根茎充斥药材市场 , 影响了
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 以下从性状 、 显微特征 、 薄层 色谱几方面将
其正品与伪品鉴别如下 :
1 性状鉴别
收稿 日期 : 2 0 0 3一 0 9一 0 8 ; 修订日期 : 2 00 4一 0 2一 1 6
1
.
1 正 品 呈 长 圆柱 形 、 稍扭 曲 、 具分枝 , 长短 不一 、 直径 4 一 7
m m
, 表面紫红色至紫褐色 、 粗糙 、 具扭曲的纵皱纹 , 节部略膨大 、
有侧 枝良 、 外皮 菲薄 、 可剥离 、 质脆 、 易折断 、 断面皮部 紫红 色 、 木
质部黄 白色或淡棕色 , 导管孔明显 、髓部疏松 、 类白色 , 无臭 、 味微
苦涩 。
1
.
2 伪 品 呈圆柱形 , 长短不 一 , 直径 0 . 4 ~ 1 . 5 C m , 表面灰褐色
或黑褐色 、 粗糙 , 外皮较厚 , 质硬难折断 , 断面皮部棕色或棕红色 ,
内有类三角形深棕色中柱鞘纤维 , 木质部淡棕色 , 导管孔明显 , 髓
部疏松棕色或棕红色或中空 ,无臭 , 味涩 。
2 显微 (横切面 )鉴别
2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