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油葫芦和棺头蟋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全 文 :民虫知识 KU NC H o N G z H Is 川 2 5 ( 1)
油葫芦和棺头蟋的生活习性
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节 钦 王兆祥
(河北省邯郸地区植保站)
王 久德
(河北省馆陶县植保站)
连秀章 李洪儒
(河北省曲周县植保站)
油葫芦 T刁` o g r夕u u ` 。 介 rta o s ( Bu rm eis t e r)
和棺头蟋 Lo : 。 bl e, 二 “ , d o阴 it z i St e i n 属直翅
目 ( o r t h o p t e r a ) 蟋蟀科 ( G r y lil d a e ) ,近年来为
害严重 ,我们在室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进行了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一 、 发生与为害
油葫芦和棺头蟋为杂食性害虫,为害玉米、
大豆 、谷子 、芝麻、花生、 绿豆 、 辣椒等作物及杂
草。 近几年由于生态条件适宜 , 在邯郸地区已
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据统计 , 19 85年
全区发生面积达 2刊万亩, 其中平均 10 头/米 ,
以上的有 l朽万亩 ; 30头 /米, 以上 80 万亩 ; l叨
头Z米, 以上 , . 3万亩。 秋季作物竟有 80万亩受
害 , 1 . 3万余亩秋苗毁种 , 19 86年又相继大发
生。 这两种蟋蟀主要发生在邯郸东部平原和黑
龙港流域。
二 、 生物学特性
发生世代 油葫芦和棺头蟋均一年一代 ,
以卵在土壤中越冬。 在田间 , 油葫芦于 5 月上
中旬孵化出土 ; 棺头蟋多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上
旬。 卵孵化不整齐 , 故有的可延至 6 月底。 若
虫均六龄 , 油葫芦龄期约 10 天 , 棺头蟋约 9~
巧 天。 油葫芦若虫三龄盛期在 6 月下旬至 7 月
初 ,棺头蟋在 7 月上中旬。 成虫羽化盛期 ,油葫
芦在 8 月上中旬 , 棺头蟋为 8 月中下旬。 9 月
上旬成虫均进人交配期。 油葫芦产卵盛期在 ,
月上 、 中旬、棺头蟋在 10 月中、下旬。 成虫寿命
油葫芦平均 6斗. 2天 (最长为 7斗天,最短 39 天) ,
棺头蟋平均 52 天 (最长为 59 天 ,最短 49 天 )。
交配与产卵 交配多在夜间进行。 交配时
雌虫爬到雄虫背上 ,将产卵管根部接近雄器 ,同
时雄虫也伸出钩状交配器授出白色精球 1 粒,
粘附于雌虫产卵管基部即完成交配。 油葫芦和
棺头蟋均有一生多次交配现象。 交配后次日即
可产卵。 产卵时 ,产卵管与地面约成 80 “ 角 ,每
产完 1粒卵 ,产卵管便稍微提起,而后略作倾斜
再插下又产 l 粒 ,连续产 3~ 5粒。 产卵深度 ,
棺头蟋为 1~ 2厘米;油葫芦 2、 3厘米 ,有时可
产在土缝内或洞穴中。
孵化与蜕皮 翌年春季 ,随着地温升高,越
冬卵颜色由浅变深 ; 当看到红色眼点时, 即将孵
化。 孵化时若虫头部冲裂卵壳而出 ,静止 3 0分
钟左右 , 沿成虫产卵孔旧痕钻出地表。 初出土
若虫乳白色 ,约 1小时后体色逐渐变为深褐色 ,
并开始觅食、跳跃 、寻找栖息场所。
油葫芦和棺头蟋蜕皮前 , 寻找较为僻静场
所 ,静伏地面 ,随着蜕裂线的开裂 ,头部先蜕出 ,
而后全身也逐渐蜕出 ,历时 3 0~ 50 分钟。 刚蜕
皮的虫体乳白色 , 20 分钟后开始变深 , 以后取
. 蒙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王林瑶 、 宋士美同志协助鉴定标
木 ,并在工作中给予大力指导 ; 刘清华、 张自丰、 王志
彬、赵瑞升等同志曾协助调查 ,特此致谢。
198 8 年 1期
食蜕壳, 约 30 ` 5。
复正常体色。
昆虫知识 K t加 c H o N G z HI ,日 I
分钟可将其吃尽 , 1 日后恢
食性及活动 油葫芦和棺头蟋均以植食为
主 ,食料缺乏时 , 可自相残食。 据 19 86年在馆
陶县辣椒田观察 ,取食多在夜间 , 以 22时以后
为盛。 三龄以前取食地面嫩草和早播秋苗; 三
龄后食量增大 ,开始扩散为害秋作物及秋菜, 虫
量较高时 ,常造成秋作物及秋菜缺苗断垄 ;成虫
期食量暴增。 据饲养观察 , 油葫芦成虫日食量
由六龄若虫的 0 . 057 克骤增到 0. 36 6 克 ( 5 头
3 日食量平均)。 成虫不仅为害作物的根茎 ,还
取食果穗。
两种蟋蟀都有趋光 、 趋湿性。 曲周县植保
站 1986 年 8 月 3 1 日 1支黑光灯诱到油葫芦
14 52头 ,棺头蟋 78 头。 若虫期有趋于温暖的
向阳处活动和取食 ; 老龄若虫及初羽化的成虫
则喜在温凉 、 阴暗、 潮湿以及有馋食作物的农田
草丛中、土块下隐避栖息。
油葫芦和棺头蟋常数头群集于土缝中、 洞
穴内、草堆下 ,夜间活动取食。 三龄前活动能力
弱 ,扩散不明显。 三龄后扩散变得明显 ,成虫具
有飞翔能力 ,在交配之前后翅大都脱落。 成、 若
虫都有一定的泅水能力。
油葫芦和棺头蟋在鸣叫时前翅竖起成 7。。
角 ,彼此摩擦发声 ,鸣声多为求偶的表示。 种类
不同 ,鸣声各异 ,油葫芦的鸣声为“ 呼噜噜噜,呼
噜噜噜” ,其声幽缓 ; 棺头蟋的鸣声为“吱吱吱 ,
吱吱吱吱” , 其声短促。 求偶时和斗胜后的鸣
叫 ,高吭僚亮,交配时鸣叫低缓、婉绵。
三 、 消 长 情 况
1
. 气象因子 冬季田野有积雪覆盖 , 地温
偏高 ,越冬卵死亡率低。 春季翻浆地表疏松、 湿
润也有利于孵化出土。 据 1985~ 19 86年在曲
周 、 馆陶 、 肥乡等县调查 , 油葫芦和棺头蟋的大
发生与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 近几年斗月下旬
至 5 月下旬降水量偏多是导致蟋蟀大发生的重
要因素 (表 l) 。 在 6 月上旬至 7 月上旬降大雨
对三龄前若虫的成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如
19 86 年 6 月 26 日下午 3。分钟内降雨相毫米,
雨后虫 i」下降 59 . 9 1界。 成虫对降雨有较强的
抵抗力。 同年 9 月 1 日降暴雨 9 .0 8 毫米 , 室外
罩笼饲养的 10 头油葫芦全被积水淹没 , 仅查
到 2头死亡。
农 1 4 月下旬至 5 月下旬降水t (奄米)与油葫芦、棺头妈发生轻盆关系 (馆陶 , 1 ,公5年)
一一上兰色一一 .}兰 }兰一三~里{竺{爷…书1 一 {二竺一{一卫一丫{笋笠…带…一一一 ~兰生生l尧-一 ~ !_兰 _ { 丝一 二)箭…
年 份 197 7 1 9 7 8 1 9 79 1 980 198 1 1 98 2 1 983 1 98 4 ]98弓 19 5`
4月份降水量 1! 。 6 日 】2 . 2 O O 8 . 0 70 . 2 2 2 . 7 3 . 8 50 . ,
5月份降水量 2吕 . 沙 】苏。子 1 4 . 7 2 8` 9 16 . 8 4 6 . 4 5 1 . 0 59 . 6 2 2 6 . 0 6手 . 9
合计 2 9 , ` 1气 . 4 25 . 9 2 8 , 16 . 8 54 。 4 12 1 . 2 82 . 3 2 2 , 吕 1 1 5 . 8
牛子发生轻重 轻 终 轻 轻 轻 轻偏中 中度 重 重
.2 食物因子 据调查 , 油葫芦和棺头蟋对
不同作物的馋食程度不同。 从表 2 可见, 在芝
麻 、大豆 、玉米田及杂草中数量较多,而谷子 、甘
薯田相对偏少。 近几年豆类 、 芝麻、 瓜菜等种
植面积扩大有利于油葫芦和棺头蟋种群数量增
加。
营养条件不同 , 对油葫芦和棺头蟋产卵量
有明显影响。 以鲜草、 作物幼苗及玉米嫩粒为
饲料 , 油葫芦 ( 2。头 )平均产卵量为 54 , . 6粒 ,
棺头蟋 ( 10 头 )平均产卵量为 13 . 6粒。 以麦鼓
农 2 油葫芦和棺头姆分布徽t 与寄主种类的关系*
(馆陶 , 19a6年)
调查日期{ _ 一、 、 洲 “ J 工 ` 、叹瓜 曰钧 汉 “万 , 小 沪
(月旧 ) }一霖三不丁二 ~不…万兀二厂厂不万获二丁「丁二分…贡…三全- 平护 1少州 ” · ` } ` ’ · , { ’ ·` ! ` · , { 6 · , { l ,
* 各寄主环境调查前均未防治。 土质均为粘土 , 取样均
为 3 点 ,取样面积均为 3米、
昆虫知识 K UNc H oN G zH Is川 乃 r l)
为饲料, 油葫芦 ( 1。头 )平均产卵量为 186 粒 ,
而棺头蟋多数不产卵。
3
. 土壤因子 油葫芦和棺头蟋在粘土地发
生量较高 ,平均密度 65 头/米 , 、壤土地次之 , 平
均密度 14 头/米 , 、 沙土地最少 , 平均密度 1. 5
头 /米 2。 因粘土地保温保湿性能好 , 利于卵越
冬 ,另外粘土地表层易形成大量土块和缝洞 ,利
于成、若虫栖息。 据曲周 19 86 年的调查: 地表
土块 10 ~ 30 厘米 , 平均密度为 158 . 2 头/米 , 、
乡~ 10 厘米为 13 1. 4 头/米 , 、 小于 5厘米为 , 2 . 2
头 /米飞耕作粗放 ,土块越大缝洞越多 , 则虫口
数量也越高。
该虫对产卵场所有一定的选择性 , 同一地
点不同的小环境 ,卵的分布也有明显差别, 以垅
沟坡沿和田埂上分布最多 ,其次是农田 ,而板结
的渠坡则相对减少(表 3)o
农 3 不同小环境油葫芦和棺头蟋卯且分布*
(曲周 , l , 86年 )
l { } 取 } 卵密度 -
,
:
、 双` 米荆 ! , # }取样 } 样 ) (粒 /米 D
, J .夕 r 口 巴二凡 七弓 l 匕 lJ乍1 1 .七到 r l 节耳于 les es es we e e r e e es e we— 阵…兰…应…竺}燮二竺竺塑竺兰婴哗阵…翌咫一一l 生一 `巨宜…二 }兰!翌{兰二- 矍丝弹精) 1 杂草 } ’ 】“ · , } 50 · 4} ” · 6
* 取样深度: 耕地为 1 , 厘米 、 田埂垅沟等为 5厘米; 该
地点当年均为防治 ;上质均为粘土 。
精耕细作 ,地面不留大土块和缝洞 ,创造不利于
蟋蟀发生的条件。 每年春秋两季, 结合积肥,对
田埂、 垅沟、 渠坡等进行铲草建新, 可消灭部分
卵粒。
.2 堆草诱杀 每亩放麦秸 30堆 ,每堆面积
l 米, 、高 5 厘米 , 每天翻堆灭虫 1 次, 5个月后
诱杀效果达 80 沁以上。 草堆下亦可放置毒饵,
进行诱杀。
3
. 药剂防治 在三龄若虫盛期 (` 月下
旬~ 7 月上旬 )①每亩用 5 0界甲胺磷 50 毫升 ,
麦获(或玉米粉) 2 . , 公斤 ,加少量水拌匀后, 于
田间隔行条施 , 5 日后效果可达 90 外以上。 麦
戴减半 , 加毒草 , 公斤作成毒饵 , 诱杀效果相
同。 ② 每亩用 20肠甲基异柳磷 10 毫升 ,棉蚜
饼和麦载各 2 . , 公斤 ,加水 , 公斤 ,做成毒饵, 5
日后效果达 95 并以上。 ③ 每亩用 20并甲基
异柳磷 2 0毫升, 沙土 , 0公斤, 加水 2 . 5 公斤 ,
拌均 , 撒人田中, 2 日后效果可达 80多以上。
④ 每亩用甲胺磷 50 毫升 ,细土 巧 公斤 , 加适
量水拌匀 , 撒人田中, 7 日后效果可达 叨多左
右。 ⑤ 每亩用 20多甲基异柳磷 1000倍液 40
公斤 ,喷雾 , 5 日后效果可达 85 外以上。 ⑥ 每
亩用义外甲胺磷 75 毫升 ,常量喷雾 , 7 日后效
果可达 75 沁左右。
主要参考文献
四 、 防 治 方 法
1
. 农田措施 秋季深耕、耙耪 ,夏耕夏种要
朱弘复等
学报
195 工 油葫芦生活史及防治方法研究 中国昆曳
l ( 3 ) : 2 9 7 , 30 7
0
棉蚜在木横上种群变化特点及其营养分析
吴振廷 王敬才 董艳慧
(安 徽 衣 学 院 )
木谨是棉蚜 A砂介 卯“ 夕pi cl vo cr 重要的
原生寄主。 春季 ,越冬卵孵化为干母 ,在木模上
取食繁殖 , 种群结构复杂。 研究棉蚜在木模上
种群结构变化的特点 , 特别是种群消长和有翅
蚜的产生与寄主体内营养物质变化的关系 , 对
研究棉蚜的生理生态有普遍意义。 本文研究的
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探索棉蚜与棉花寄主的关系
提供理论基础 , 以便寻求更为经济有效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