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络石藤及其混淆品薜荔藤的鉴别



全 文 :图 1多枝柳穿鱼茎横切面简图 (x 2 0 )
1
. 角质层 2 . 表皮 3 . 皮层 4 . 内皮层 5. 韧皮纤维
6
. 韧皮部 7 . 形成层 8 . 木质部 9 . 髓 图 3 多枝柳穿鱼粉末特征图 (x 17 5 )
1
. 石细胞 2 . 叶上表皮 细胞 3 . 叶 下表皮细胞 4 . 花粉
粒 5. 腺毛 6 . 非腺毛 7 . 纤维 8 . 花瓣表皮细胞
9
. 种皮厚壁细胞 0 1. 导管
螺纹导管 。 (图 3 )
` 内蒙古蒙 医学院蒙药系 1眺旧届毕业生
参 考 文 献
图 2 多枝柳穿鱼叶横切面详图 (x 17 5 )
1
. 角质层 2 . 上表皮细胞 3 . 栅栏组织 4 . 木质部
5
. 韧皮部 6 . 海绵组织 7 . 下表皮细胞
化成乳头状突起 。 种皮厚壁细胞类 圆形 、 类椭圆形 ,
壁连珠状增厚 ,纹孔 明显 。 具缘纹孔导管多见 , 少有
1 马毓泉 . 内蒙古植物志 (第 5 册 ) . 呼和浩特 : 内蒙古人民
出版社 , 19 8 0 : 2 57
2 白清云 . 中国 医学百科全书蒙医 学分册 (上册 ) . 赤峰 :
内蒙古科技出版社 , 1986 : 4犯
( 2《XX) 一 06 一 巧 收稿 )
络石藤及其混淆品薛荔藤的鉴别
浙江省中医学院附属三 院 (金华 3 21 01 7 ) 吴忠义
浙江省金华县药品检验所 ( 32 101 7 ) 吴立成
络石藤系常用中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
上品 , 中国药典 2X( X) 年版规定其来源为夹竹桃科植
物络石 乃极触肠琴犯
~ ,’as 而 on
反龙占 ( il 诫 . ) 吐 m . 的
干燥带叶藤茎 ,但在浙江 、 上海等地一直误将桑科植
物薛荔 F比出 p~ la L
. 的干燥带叶不育幼枝作络石
藤应用 , 至今未予更正 。 二者成分不 同 , 功效各异 ,
应区别对待 。 为防止混淆 ,现将二药比较鉴别如下 :
1 性状
络石藤 : 茎呈圆柱形 , 弯曲 , 多分枝 , 长短不一 ,
直径 1 一 5 ~
, 表面红褐色 , 有纵皱纹及点状皮孔 ,
茎枝和节上无不定根 (气 生根 ) , 嫩枝被柔 毛 , 质硬
脆 ,易折断 ,断面淡黄白色 , 常中空 ;叶对生 ,有短柄 ,
10
.
展开后叶 片椭 圆形 或 卵状 披针形 , 长 1 一 8 Cm , 宽
0
.
7 一 3
.
5 C m
, 全缘 , 略反卷 , 上 表面 暗绿色 或棕绿
色 ,下表面色较淡 ,常被短柔毛 ,革质 , 气微 , 味微苦 。
薛荔藤 : 茎呈 圆柱形 ,细长而弯曲 ,有分枝 ,直径
1 一 5 ~
, 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 , 有纵皱 ,节 间短 , 节
处散生攀援根或点状根痕 , 质脆 , 易折断 , 断面黄色
或黄褐色 , 髓部圆点状 , 黄白色 , 偏于一侧 ; 叶互生 ,
卵形或椭 圆形 , 先端钝 , 全缘 , 上表面光滑 ,棕绿色 ,
背面有显著的网状叶脉 凸起形成许多小 凹窝 ,黄褐
色 ,厚纸质 ,气微 , 味淡 。
2 显微特征
2
.
1 茎横切面 络石藤 : 木栓层为数层红棕色木栓
中药材第 24 卷第 2 期 2《l ) 1年 2 月
DOI : 10. 13863 /j . i ssn1001 -4454. 2001. 02. 011
细胞 ,石细胞成群 , 于木栓层下呈环状排列 , 有的胞
腔内含草酸钙方晶 ;中柱鞘纤维束环状排列 ;维管束
双韧型 ,内生韧皮部 , 位于木质部下方 ,有 纤维束散
在 ;髓小 ,位于茎中央 ,常破裂 , 可见纤维束及草酸钙
方晶 ,薄壁组织中有乳管分布 。 (图 1一 A )
薛荔藤 : 木栓层 由 4 一 6 层 木栓细胞组成 , 皮层
薄 ,散有草酸钙棱晶 , 呈环状排列 , 在韧皮纤维旁也
有分布 ;外侧有继续环状的石细胞群 , 与草酸钙棱晶
并列 , 内侧有圆形或椭圆形乳管 ; 中柱鞘纤维成束 ,
环状排列 ;维管束外韧型 , 髓部位于一侧 , 呈明显的
偏心 。 (图 1一 B )
2 2 叶横切面 络石藤 : 草酸钙簇晶分布于海绵组
织中 , 草酸钙棱晶分布于主脉下方的薄壁细胞中 ,无
钟乳体 。 (图 2一 A )
薛荔藤 : 具钟乳体 , 分布于海绵组织 中 , 草酸钙
棱晶散在于 主脉周 围 的薄壁 细 胞和 海 绵组 织 中 。
(图 2一B )
图 2 叶横切面简图 ( x 10 )
A
. 络石藤
维管束 2 . 草酸钙簇晶
B
. 薛荔藤
3
. 钟乳体 4 . 草酸钙棱晶
图 1 茎横切面简图 ( x 12)
A
. 络石藤 B . 薛荔藤
1
. 木检层 2 . 石细胞环 3 . 髓 4 . 韧皮部 5 . 射线
6
. 中柱鞘纤维 7 . 木质部 8 . 形成层 9 . 内生韧皮部
3 理化鉴别
3
.
1 各取样品粉末 2 9 ,加 甲醇 巧 而 ,浸泡过夜 ,滤
过 ,取滤液 I iln , 加铁氰化钾一三氯化铁试液数滴 ,络
石藤显蓝色 ,薛荔藤显墨绿色 。
3
.
2 取上述滤液 l d ,加盐酸数滴及镁粉少许 ,在
沸水浴上加热 ,络石藤显樱红色 ,薛荔藤显橙红色 。
4 薄层鉴别
各取样品粉末 1 9 ,加乙醇 7 时 ,浸泡过夜 ,取上
清液 5 川点于硅胶 G 一 0 . 5% C M c 一 N a 薄层板上 , 以
氯仿 一甲醇 一水 (O4 : 10 : l) 为展开剂 , 展开后 喷以 30 %
硫酸液 ,于 110 ℃加热 巧 im n 显色 ,可见络石藤在 fR
值分别为 0 . 34 、 0 . 9 17 位置各有 二个斑点 , 薛荔藤
仅在 fR 值 0 . 91 7 处有一个斑点 。
5 讨论
络石 藤含强心贰 、 牛薯子贰 、 络石糖贰 、 l , 3一二
甲基肌醇 、 各谷 街醇葡萄糖 贰等 , 有 祛风通络 、 凉血
消肿的功效 , 常用于风湿热痹 、 筋脉拘挛 、腰膝酸痛 、
喉痹 、 痈肿 、 跌打损伤等 。 薛荔藤含内肌醇 、芸香贰 、
件谷 幽醇等 ,有祛风利湿 、 活血解 毒作用 , 多用于风
湿痹痛 、 泻痢 、 淋病 、跌打损伤 、痈肿疮疖等症 ,从薄
层层析结 果可 以看 出 , 二者成分差异较 大 , 这 与文
献川相吻合 。 以薛荔藤替代络差异较大石藤药用虽
历史悠久 ,但二者植物来源 、 药材性状 、 化学成分等
均不相 同 ,其功效主治也有区别 , 为保证临床用药安
全 、 有效 , 二者应分开入药 。
参 考 文 献
中国医学科学研究所 ,等 . 中药志 ( V ) .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9争寻决欢5
( 2X( X)

08

2 收稿 )
《艾叶》 该书共分九章 ,包托艾叶的药用历史 、本草学概述与生药研究 、 药性理论 、炮制 、 制剂 、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现代
应用及艾炙的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等内容 ,共 25 万字 , 是一本专门论述艾叶的专著 。 该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 定价 24
元(含邮费 ) ,需要者请汇款至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药剂科梅全喜处邮购 ,邮编 52 吕朝幻 。
中药材第 抖卷第 2 期 2 (Xj l 年 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