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食用菌学报 199 4, 1 ( i ) : 53一 65
A e t a E d u l i s F u n g i
松口蘑栽培理论及方法
谭 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成都 6 1 0 06 6)
摘 要 本文综述了松口蘑的分布 、 发生季节 、 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方法等 . 较详细地阐述了国
内外学者近 10 0年来对松 口蘑生括史 、 纯培养及生态因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 并且着重总结了松 口
蘑的栽培方法及原理。
关键词 松 口蘑 ;分布 ;发生季节 ;纯培养 ;营养特性 ;生态因子 ;栽培方法及原理
松 口蘑 ( rT i e h o l o m a m a t s u t a k e ( 5 . I t o e t I m a i ) S i n g )属担子菌纲 ( B a s id i o哪 e e t e s ) 、 伞
菌目 (A g a r i e a l e s ) 、 口蘑科 ( T r i e h o l o m a t a e e a e ) 、 口蘑属 ( rT ie h o l o m a )` ” ` ’ J ’ ` ’ 。 松 口蘑又名 “ 松
覃 ” 、 “ 松菇 ” 、 “ 松菌 ” , 日本人称 “ 松茸 ” f ` ’ ;在我国吉林省称 “ 松茸幌子 ” 〔` ’ ;在云南的昆明 、 篙明称
“青岗菌 ” 、 “ 燕子菌 ” 、 “大花菌 ” 、 “ 老鹰菌 ” , 丽江称 “ 剥皮菌 ” , 大理 、 巍山称 “ 大脚菇 ” , 剑川 、 洱源
称 “黄鸡纵 ” , 丽江纳西族称 “ 玉姆鲁 ” , 中甸称 “ 鼻沙 ” , 武定称 “ 臭鸡纵 ” 藏族同胞称 “ 华沙 ” “ ” ’ ;
在四川盐源 、 德昌等地称 “ 山鸡纵 ” , 在马尔康 、 小金称 “ 青杠蘑菇 ” “ ’ . 〕 。
松 口蘑菌肉肥厚 、 香气浓郁 、 风味绝佳 , 受到人们喜爱 。 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品 , 是 日本人
餐桌上的美味高级佳肴 ` ’ 。 〕。 国内外学者很早就对松 口蘑进行研究 , 目前 已积累 了大量的研究
资料和丰富的栽培经验「’川 ’ l 。
1
. 松 口蘑的分布及发生季节
1
.
1 分布 松 口蘑及其类群分布于北纬 5 0 以 内的针叶林地带 , 世界上主要分布在 日本 、 朝
鲜 、 韩国 、 中国 、 美国 、 加拿大 、 墨西哥 、 捷克斯洛伐克及地中海沿岸 ,坦桑尼亚等地 ` ’ 3 ” ` ” s ’ . 在我
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的吉林 、 黑龙江 ,西南地区的四川 、 云南 、 贵州 、 西藏和台湾等地 “ ’ 5 ’ ` ’ 川 `
” ” 。 云南松 口蘑主要分布于昆明 、 篙明 、 丽江 、 巍山 、 大理 、 剑川 、 洱源 、 中甸 、 武定 、 禄丰等
地 〔` ” ’ 。 四川松 口蘑主要分布于德昌 、 盐源 、 会东 、 会里 、 马尔康、 小金 、 稻城 、 香城 、 巴塘 、 理塘 、 雅
江 、 九龙等甘孜州的 12 个县 , 阿坝州的6个县和凉山州的 4个县及盆边等县 ` . ’ . ” 吕” ” ’ 。 ” ” .
1
.
2 发生季节 松 口 蘑的发生季节在 日本盛产期为 8月中旬至 9月 , 在韩国出菇季节为9月
初至 10 月上旬 , 盛产期为 9月中下旬 。 ` ’ 3 ” ` ” , ’ 2 3 ’ 2 ` ” s ’ 2` ” ” . 我国吉林出菇期为 7月中旬至 9月初 ,
盛产期为8月中下旬 `” ` 1 ; 云南的出菇期长 , 为6月中下旬至 n 月上旬 , 盛产期为7月中旬至 9月中
旬 〔” 〕 ; 四川一般 8月上旬为盛产期 , 出菇期为7月中下旬至 9月下旬 ` ’ 日” . ” 日 ’ 2 。 〕。 总的来看 , 中国松
口蘑盛产期要 比日本提前一个月以上 ,而且 比 日本产菇期长一个月以上 。
1
.
3 我国松口蘑与日本松口蘑的比较 据研究 £` ” 〕 , 我国东北地区和云南地区的松 口蘑与
日本松 口蘑不仅在外部形态 、 内部结构上相同 , 而且在其生态特性上也极为相似 , 可认为两者
收稿 日期 : 19 94一 07一 1 4初稿 ;1 9 94一 0 8一 0 1修改稿 。
5 6食 用 菌 学 报 l卷
进行 2次分裂成为 4个子核 。 担子柄 内的 4个核各 自移人担子梗上的 4个担抱子内 , 再直接分裂为
2个核 。 抱子萌发直接产生双核性二次菌丝 , 在松树等寄主植物的细根上繁殖形成子实体 , 子实
体在担子柄 _ L形成担抱子 (图 5) ·
。骨臼豹聆自自自膏孵 尸
1 0 1 1闻阅同瞪释
12 1 3 14 1 5 1 6 17
图 6 松口蘑担抱子形成模式图(富永保人 , 1 96 3)
F i g
.
5 D i a g r a m m a t i e v i e w o f t h e b a s i d i o s p o r e fo r m a t i o n o f T
.
m a ts u t a k e (Y
a s u t o T o m i n a g a
,
1 96 3 )
1一 5 : 4个子核形成 4个单核抱子 ; 6一 n : 8个子核形成4个单核袍子 ; 12 ~ .17 : 4个子核形成4个双核抱子 。
1一 5 : F o u r d a u g h t e r n u e le i一 m o n o n u e e l e a t e b a s i d i o s p o r e t y P e ;
6一 1 1 : E i g h t d a u g h t e r n u e l e i 一m o n o n u e l e a t o b a s i d i o s p o r e yt p e :
1 2一 1 7 : F o u r d a u g h t e r n u e l e i 一 b i n u e l e a t e b a s i d i o s p o r e t y p c ·
2
.
3 纯培养及营养特性
2
.
3
.
1 纯培养 关于松 口蘑菌丝的纯培养 , 三村钟 三郎 “ ’ ` 〕作 了尝试 , 西 门义一 山内己西 £` 0们 ’作了进一步试验 。 直到 1 9 5 5年山滨田捻 “ 3荀们在研究松 口蘑的生理生态基础上确立 了
松 口蘑菌丝的纯培养方法 , 即所谓的滨田 氏松 口蘑培养法 , 其具体作法是 , 在 10 0 m l水中加人
2 0 9葡萄糖 、 5 9干酵母 、 I N H CI 约 1 . 6m l 、 20 9琼脂 , 加热熔解后分装试管 , 高压灭菌后得到培
养基 ,松 口蘑的组织分离及菌丝培养在这种培养基上均有 良好效果 。
富永保人 〔` 。 ’ ` ’溺 ’在研究松 口蘑生活史的过程中 , 观察到松 口 蘑菌丝在其子实体发生地与
松树的根形成菌根 , 并确认菌丝在土壤颗粒间繁殖 。 基于这一结果 , 将分离得到的松 口蘑菌丝
先在滨 田氏培养基 (再加人 20 9蜂蜜 )中培养 , 再分别接种到含 12 种上壤与2种木屑 (土壤 20 叫 、 木
屑 4 0 % 及营养液 )中培养 , 结果菌丝生长 良好 . 土壤以水 田土 、 堆积土及松 口蘑发生地土壤为
好 , 在2 4 ℃培养 70 天 , 菌丝长度达 20 m m 。
此外 , 值得一提的是富永保人 ( 1 9 60) 在进行松 口蘑的抱子及组织分离培养时 , 得到两种菌
丝 , 一种是松 口蘑本身菌丝 ;另一种则是材。 r t is re “ a vi n ac ae D ix o n 一 S te w ar t , 为一种藻菌类 ,
菌丝具有隔膜不规则 、 细胞核数目在一个细胞内不稳定的特点 £’ ` ’ 。 王明福 (l 9 89) 在调查四川食
用菌资源中用滨田 氏培养基分离到四川松口 蘑纯菌丝 〔“ 1。 唐利民 、 谭伟 ( 1 9 9 2 )用滨田 氏培养基
分离子实体的不同部位 ,得到松 口蘑纯菌丝体 , 同时也得到对。 rt i o r 。 lal vi n ac ae `“ , “ 。
l期 谭伟 : 松 口蘑栽培理论及方法 7 5
2
.
3
.
2营养特性 在碳氮源利用方面 , 小川真 £” ’ ( 19 6 4 )报告 , 松口蘑菌丝可利用3种单糖
(葡萄糖 、 果糖 、 甘露醇 ) 、 1种双糖 (麦芽糖 )o 可利用钱态氮 , 以酒石酸为氮源培养时生长 良好 , 硝
态氮及亚硝酸盐的效果不及钱态氮 。
在维生素方面 ,藤 冈保夫 、 植原一雄 “ ` ’ ` “ 〕报告了维生素及松 口蘑原 ( , 少 夕 夕才 一 z的对松
口蘑生长的影响 , 结果是 : 生物素 、 V B , 、 V B c及叶酸促使松 口蘑菌丝生长良好 , 松 口蘑原及松
口蘑浸出液阻碍菌丝生长 . 小川真 〔 ” 〕试验结果是 , 烟酸 、 烟酞胺 、 V B , 、 生物素 、 叶酸 、 V B Z有促
进松 口蘑菌丝生长或子实体形成的作用 。 V B 、 V B , 2、 泛酸 、 对氨基苯甲酞胺 、 V C 、 胆碱 、 谷氨酞
胺等不具有促进菌丝生长的作用 。 叶酸和V B : 在促进菌丝开始生长方面效果明显 ; 烟酸和 V B I
混用具有增效作用 ; 叶酸对担抱子和子实体形成的作用较为显著 。
此外 , 广本一由 〔 ` 。〕报告了在松树 叶煮汁琼脂培养基上松 口蘑抱子萌发 、 菌丝生长 良好的
结果 。
2
.
4 生态因子
2
.
4
.
1 温度
2
.
4
.
1
.
1 抱子萌发 三村钟三郎 (l 909 )〔 ` 3 ’ “ 〕报告松 口蘑 的成熟抱子在蒸馏水 、 松根浸出
液及其他培养液中萌发所必需的温度及时间为 16 ℃下20 一 24 小时 , 20 ℃下 18 小时 , 28 ℃ 下 12 小
时 。 西门义一 · 山内己西 ` 5 ’ 〕研究 , 松 口蘑抱子在出菇地的土壤煮汁琼脂培养基上萌发良好 , 培
养垫 p H范围在 4 . 0一 6 . 0 , 温度在 10 一 15 ℃ 时开始萌发 , 24 ℃左右为最适萌发温度 . 即使在最适
萌发温度下也需要 5一 10 天时间 ,滨田稳〔 5 6服告 , 在加人酵母 、 p H S . 0左右的培养基中使抱子萌
发 , 其成功率达 10 0% 。 富永保人 ( 1 9 5 8) 报告 ` 5 ’ 了, 在滨田氏培养基上抱子从膨胀到萌发在 24 ℃下
需要 5一 6天时间 。
2
.
4
.
1
.
2 菌丝生长 富永保人 〔 5 9〕研究松口蘑菌丝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的结果是 , 4 ℃ 菌丝
不生 长 , 1 6 、 2 0 、 2 4 ℃ 菌丝生长 良好 , 2 0 ℃ 下培养 7 0天菌丝生 长长度 为 21 m m , 2 4 ℃ 下生长
2 3m m ( 7 0天 ) , 2 8 oC 下生长缓慢 , 仅为 3 . 4 3m m (7 0天 ) , 3 2 oC 菌丝死亡 .
2
.
4
.
1
.
3 子实体形成及生长 衣川坚二郎 ( 19 6 4 )认为 ` ’ ` ’ 2 ’ l刺激松 口蘑菌丝诱发形成子
实体的温度条件为 19 ℃ 以下 , 19 ℃ 为有效刺激温度的上限 。 富永保人 ( 19 7 1) f ’ ` ’ ` 0服告 , 平均气
侃或地温在 18 一 2 0℃ , 松 口蘑原基形成多 ,如果土壤水分充足 , 地温在 20 ℃左右持续 4一 5天 , 子
实体原基就大量形成 . 在地温 20 ℃ 左右若有养分供应的情况下 , 原基生长成子实体约需 20 天 ;
然而原基和极小的子实体易受温度影响 , 地温急速上升到23 ℃ 以上 , 持续 3天 , 腐烂的就多 。 张
光亚 〔 6 1( 19 8 4 )介绍 , 子实体发生温度为 12 一 20 ℃ , 最适温度为15 一20 ℃ , 超过 28 ℃停止生长 。
2
.
4
.
2 湿度及降雨
2
.
4
.
2
.
1 菌丝生长与湿度的关系 松 口蘑菌丝在土壤中生长 , 其中一部分侵人到松树等
寄主植物细根中吸取必要 的养分 。 松 口蘑发生地土壤的含水量一般都为15 一 3 0 % . 试管培养时
土壤含水量高达3 0 洲 , 菌丝生长很好 , 35 % 时生长变差 。 然而关于松 口蘑发生地的最适 土壤含
水量与松树等寄主植物的根及土壤微生物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 ’ 3 ” ` ” 5 ’ . 松 口蘑菌丝生长要求空
气相对湿度为 5 0一 6 0 % `“ ’ 。
2
.
4
.
2
.
2 子实体发生量与降雨量的关系 我国东北地区及云南的松 口蘑子实体生长要
求空气相对湿度为 85 一 9 0对£” 2 ’ ` ’ ` ’ 。 四川松 口 蘑出卖- 一节 ( 7一 9月 )产地 的空气相对湿度为
70一 80 叫` ” ’ 。 富永保人对东广岛的松 口蘑研究表明 , 松 口蘑收成好的年份往往在 8一 9月气温
8 5食 用 菌 学 报 1卷
低 , 降水量多 。 8一 9月份总降水量多 ,松 口蘑发生量就多 , 而8一 9月的降水量受到台风的影响很
大 , 尤其是 9月份的台风往往给松 口蘑原基的形成带来良好的降水量和温度条件 。
2
.
4
.
3 光照及空气 据介绍 , 松 口蘑子实体生长要求一定的散射光 , 在黑暗的密林中不
形成子实体 ,但也不需要直射阳光 。 松 口蘑属好气性真菌 , 空气流通利于子实体生长 “ ’ ` 〕
2
.
4 : 4 土壤及酸碱度 我国东北松 口蘑产地上壤主要 为棕色林土 ` ” ` ’ ; 云南为山地红壤 、
山地黄壤 、 棕色林土等 〔` 」 ; 四川为山地棕壤 、 黄棕壤或灰棕壤 , 多石砾 , 结构松散 , 透性好 ` ’ . 1 。 一
般松 口蘑要求清薄 、 通透性好 , 腐殖层厚 3一 sc m 的酸性土壤 , p H为挤. 5一 6 . 0
2
.
4
.
5 植被 松 口蘑的寄主植物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 。 在 日本 (滨田稳 , 19 6哪 ’ ` ’ 松 口
蘑主要与赤松 ( P i n “ 5 d e n s ifl o r a S i e b . e t Z u e e . ) 、 僵松 ( P i n u s 刀 u m i l a R e g e l . ) 、 P i e e a g le h n i
( F r
.
s e h m
.
) M
a s t
.旧本铁杉 ( sT u g a d i o e r s ilo l i a M a s t . ) 、 iP n u s 刀e n t即 hy l la M a y r . 、 A b i e s
.
v e i t e h i i l
」
i n d l
、 黑松 ( P i n u s t h u n b e 想 11 P a r l . ) 、 大白叶冷杉 (A b i e s m a r i e s i i M a s t . )等植物的
根形成菌根 ,发生子实体 。
在朝鲜半岛 , 松口蘑子实体与红松 (尸 i n u : 人o r a i e n s i s S i e b . e t Z u e e . )共生 ` ’ J〕 。
美国 、 加拿大的松 口蘑发生在西博氏铁杉 ( sT ug a is eb o ld “ C ar r) 林中 . 欧洲大陆的捷克
斯洛伐克 与地中海沿岸的松 口 蘑发生在针叶林 内 。 非洲的松 口蘑发生在黎 巴嫩雪松 (C e d r u s
l i b a n o t i e a 工下面` ’ ` 1。
我国的松 口蘑如吉林省的松 口蘑发生在赤松林 内。 云南的松 口蘑主要发生在云南松 ( P i-
n u , 少 u n n a n e。 15 )、 马尾松 (尸 . m a s s o n i a n a )林 内` ’ “ 〕以及华山松与栋树 、 杜鹃等的混交林内〔` 〕。
四川的松 口蘑发生地植被有 : ①青杠林 , 即高山栋类 , 有川滇高山栋 、 黄背栋 、 川西栋 、 灰背栋等
1 0余种 : ②混交林 , 即油松 、 云南松 、 高山松等松科与高山栋类的混交林 : ③常绿阔叶林, 即元江
拷 (aC s t a n叩 5 15 o r t h a n t h a F r a n e h )和多变石栋 (L i t h o e a , u s v a r i o le s u s ( F r a n e h ) C h u n )等
壳斗科植物 £。 ’ . ” ’ 」。
2
.
4
.
6 海拔高度 据报告 , 松 口 蘑发生地的海拔高度 日本为 1 50 一 3 0 0 m , 我国东北 吉
林在 10 0 0m 以上 , 云南为 1 6 0 0一 3 2 0Om , 四 川为3 0 0 0一 4 5 0 0m , 韩国在 1 2 0 0m 以 _匕
3
. 松 口蘑的栽培方法及原理
松 口蘑因是菌根菌类 , 难 以人工栽培 , 迄今为止 尚未找到简便可行的增产措施 , 菌类科技
工作者经过近百年的理论研究 、 试验探索 , 作 了大量的工作 。 认为采取清理松 口蘑发生林 , 造就
松 口蘑的适宜生长条件 , 有利于促进松 口蘑生长 , 营造松 口蘑 山对松 口蘑的增产是行之有效
的 ; 在适合松 口蘑发生的林内人为地制造新的松 口蘑菌床 , 是松 口蘑增产的重要技术 ; 在松 日
蘑预定发生地人为地设置隧道式大棚 , 使用空调设施能提早松 口蘑发生 , 并获得增产 , 是被多
年试验证明的实用增产技术 ; 从长远来看 , 结合松材的采伐利用 , 实行松 口蘑发生林的更新 , 也
是很重要的栽培技术之一 ` ’ 。 ” 2 ” 3 ” ` ” 5 ” ” 2“ ’ ` ” ” ” ` ’ “ ` ’ ` J 」。 这些方法及原理分述于下 。
3
.
1 清理松 口蘑发生 林 松 口蘑 发生 林 的清理因地点而 异 , 一 般将郁闭度 调整 到
0
.
6一 0 . 7 ,落叶层厚度 3一 5 。m , 以调节 日光照射 , 保持适宜的地温和土壤水分 , 保护菌根繁衍 。
松 口蘑发生林一般以赤松为三L , 并间有黑松 、 日本铁杉等 , 此为松 口蘑寄主植物的主林层 ,
其 中亦有其他 乔木 , 形 成相 应 的 上 r一 { , 适 当除 去寄主 以 外 的乔木 , 使这 一层 的郁 闭度在
0
.
4一 0 . 5 , 马醉木 (P i e r i e s j即 o n i e a D . D o n ) 、 日本三叶杜鹃 (R h o d o d e n d r o n d i l a t a t u m
l 期 谭伟 :松 口蘑栽培理论及方法
M iq
.
)类 、 i Pe r is e l l i Pt ic a Na ka i及奥德姆氏越桔 (Va e e i n iu m e il ia t u m h Tu nb )及中层灌木类使郁闭度增加 0 .1一 0 .2, 清理掉芒 (M is a e a n ` , 。 。 。 i n e n 。 i , A n d e r s s )1限莎 (若竹 ) (s a s。 。 l。。 -
m a 想 i n a at M a k i n o e t Sh ib a t a )及蔗 (G le ic h e n i a g at u e a H o o k )类等草木类及牛毛毡 (君 et o -
e h a r is a e i e u l a r i忿 R . B r . )等下层植物 ` ’ ` ” “ ” ’ · ’ ” , ` ’ , ” , , , , 。
3
.
1
.
1 松树类寄主植物 松 口蘑的子实体尽管在 15 一 20 年树龄的疮薄林赤松林内也可
见到 , 然而一般是 以 30 年树龄左右开始发生 , 40 一 50 年树龄的林地发生最多 , 60 年以上树龄的
林地发生少〔 , 。一 , : 〕 .
松 口蘑子实体开始发生时 , 松树树势伸长生长变小 , 而肥大生长变大 。 赤松直立木根数一
般20 年树龄以每公亩 20 一 30 根为宜 , 而到 30 年树龄的松 口蘑发生时期要进行间伐 、 清理 , 以
每公亩 15 0根左右为宜 . 再有 , 在松 口蘑发生林 内多混生有杜松 ( J u n iP o r us r ig id a S e i e b .
Z u c
.
)乔木 , 成为松 口蘑的寄主植物 。 因此 , 在松树过密的地方进行采伐清理 , 过稀的地方应培
养寄主植物 。
3
.
1
.
2 灌木类 乔木层和灌木类的郁闭度间伐成为0 . 6一 0 . 7 。 轮伐后留下的常绿树及落
叶层的比例大致相 同 ,这些灌木在 1 . 5~ 2 . 0 m处摘心 , 通过对侧枝的修剪来调整郁闭度 .
3
.
1
.
3 草本类 对草本类的苔鲜类在郁闭度高的地方要去除 , 在郁闭度低的地方留下一
部份 。
3
.
1
.
4 落叶及腐殖层 落叶及腐殖层关系到土壤水分的保持和 日光照射引起 的地温变
化 , 影响到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 繁殖及松 口蘑菌根的繁殖 。 一般地 , 落叶及腐殖层增厚 , 松 口蘑
子实体发生就减少 , 品质变坏 , 故落叶及腐殖层一旦堆积过厚 ,就有去除一部分的必要 .
3
.
2 松口蘑林地新菌床造成法 在松 口蘑的增产技术中 , 人为地在林地栽植松口 蘑菌丝 ,
造成新的菌床 , 是最重要的技术 , 但目前还不能确立为象香菇 、 平菇 、 金针菇那样通过纯培养菌
种的增产技术 . 香菇 、 平菇 、 金针菇为腐生菌 , 而松口蘑为活体寄生菌 , 栽植林地的生态条件 , 尤
其是土壤中事先生活着无数的微生物 , 成为接种松口蘑的一大障碍 。 故这种造成法有待进一步
研究 , 在此阐述一直采用的方法 。
3
.
2
.
1 接种场所的选定 一般在 20 一 30 年树龄的林地开始发 生松 口蘑子 实体 。 并在
3 0~ 4 0年树龄的林地里幼小菌床数增加到最多 , 6 0年树龄以 上的山林里 即使产生菌床而子实
体发生减少 , 菌床往往消失 。
松树长到 2 0一 3 0年 , 平均树高达4一 s m , 年增长率变慢 , 长梢枝 10 一 20 c m , 二次短梢枝
5一 10 c m , 其比例随着树龄增大而增大 。 而且地下根在幼龄树时主根成 了主体 , 一旦到了地上
短枝增大时期除了侧根增大外 , 从侧根上发生大量细根 , 尤其是在痔薄林地上最为显著 , 松 口
蘑就在这里形成 良好的菌根 。 因此 , 松 口蘑接种在适宜地的松树侧根及细根在表土里常呈网孔
状繁殖 .
地上部分理想的是 以松树为主层木 ,其他乔木和灌木类较少的纯松树林 。
3
.
2
.
2 菌种种类与接种方法
3
.
2
.
2
.
1 抱子播种法 松 口蘑子实体由于开伞而开始形成抱子 , 菌盖打开 , 抱子形成数
量达最高时收集成熟的抱子 。 方法是将清洁水先装人容器后 , 再将上述的松 口蘑菌盖放人并振
动 。 以 1升水兑 1个子实体的抱子为宜 。 在适宜林内开挖栽植坑 (直径 1一 3 c m , 深 10 一 15 c m ) , 将
抱子液迅速注人 , 抱子就附着于松树细根上 , 注人后覆土 。
6 0 食 用 菌 学 报 l卷
3
.
2
.
2
.
2菌柄栽培法 松树细根是松 口蘑菌丝着生的地方 。 在适龄林内开挖与菌柄相同
大小的栽培孔 , 使菌柄插人其中 ,让菌柄上的松 口蘑菌丝着生在松树细根上 .
3
.
2
.
2
.
3 菌床菌根移植法 在发生过松 口蘑 的地 方插上标 牌进行记录 , 将菌床表 面
10一 1 5 c m 气深 10 一 1 5 c m 的一部分挖取出来 , 作为菌种使用 . 从菌床挖出部分的下面及侧面因
与松 口蘑菌丝形成菌根而成为雪白色 。 挖取 同样大小的栽培孔植人 , 使其与松根紧密地接触 ,
让松 口蘑菌丝在松树细根上成活 ,从而制造新的菌床 。
3
.
2
.
2
.
4 菌根子实体综合移植法 作为上述菌根移植法的改良方法 ,是将松口蘑发生地
菌根及其地上发生的子实体一起移植的方法 。 即切取 以开伞子实体为中心 , 面积 10 一 15 c m ’ 、 深
10 一 15 c m的部分 , 采用上述菌根移植法要领进行移植 。 这种方法除了让菌根成活外 , 也让落下
的抱子萌发 , 故要除掉栽植孔周围的落叶及腐殖质 , 挖起少量表土 , 现出松树细根 , 落下的抱子
就容易附着在根上 . 为使抱子集中地落在该地 , 需用报纸或塑料膜罩上 , 2一 3天后取下 , 再覆
土 。
3
.
2
.
2
.
5 松 口蘑菌根移植法 分三种 , 一是在松 口蘑发生地挖取松苗 , 栽植于适龄林内 .
二是在松 口蘑发生地栽植松苗 , 使其与松 口蘑菌丝形成菌根后再移植于适龄林内 。 三是钵栽松
苗 , 在其中接人纯培养的松 口蘑菌丝 , 形成感染苗 。 栽植于林地 。
3
.
3 广岛隧道式松口蘑栽培法 这种方法是在松 口蘑预定发生地用塑料膜作成隧道状设
施 , 进行环境调节 , 获得增产 £` ” ’ 3 ’ 川 。 其原理是 , 在松 口蘑 自然发生林里人为地划出一部分 , 形
成松 口蘑发生的有利环境 , 使子实体交替发生 , 而且不受 当年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 , 在独立稳
定的环境下发生子实体 . 其特点是 : ①在夏季用空调和冰块将隧道式大棚 内温度调节到松 口蘑
子实体发生的适 宜温度 范围内 , 并进行灌水栽培 , 比自然发 生的子实体可提早 1个月以上收
获 . ②在 自然气候条件下松 口蘑原基形成后若进行隧道式栽培 , 尽管收获期与自然发生的大致
相同 、但收获量增加 , 具有增产作用 。 ③采用隧道式栽培法 , 撒施杀虫剂 , 就没有害虫 , 故容易获
得松 口蘑子实体 。
3
.
4 松 口蘑发生林地更新法 松 口 蘑发生林地更新法就是指在采伐松林时保护好菌床的
方法 。
3
.
4
.
1 松 口蘑发生林地迹地更新法 在松树采伐前用木桩预先标记松 口蘑菌床位置 , 采
伐后及时地在松 口 蘑菌床迹地栽植 2一 3年树龄的松苗 。 可期待松 口蘑从幼嫩的松林发生 。
3
·
.4 2 松 口蘑发生林地菌根种木残存法 遇上松树采伐 , 将关系到松 口蘑发生的主层木
的一部分作为菌根种木残存 , 成为下代松口 蘑菌床中心 。 即使采用这种方法 , 也要在采伐迹地
迅速地栽植松苗 , 促使菌根形成 。
参 考 文 献
王云 ,谢支锡 , 松口蘑初探 . 食用菌 , 198 2 . 1 : 7一 8 .
王坚坷 . 吉林特产松口蘑 . 特产科学实验 , 1 98 2 . :4 40 一 42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真菌名词及名称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 976 .
杨新美 . 中国食用菌栽培学 . 北京 :农业出版社 , 198 8 . 548 一 5 52 ,
富永保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守力 夕 少 (松茸 )奋苗粗 了 · I , 吉林省。 , 少 夕 少 七中国 。 旅 . 广岛晨案
。 研究 , 1 9 82 . 18 : 6 3一 7 8 ,
张光亚 . 云南食用菌 .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 19 84 . 10 一 14 .
富永保人 ,荒井邃子 ,伊藤捻夫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少 夕 夕 (松茸 )仁 。 “ t . 1 .零南省 。 , 少 夕 夕 . 广
月IQ自U
l期 谭伟 :松 口蘑栽培理论及方法
岛震短大报 . 195 1. 6( 4 ) :4 4 9一 4 55.
8富永保人 , 鲜明耀 ,唐利民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少 夕 夕 (松茸) 忆 。 ` 、 t . n . 四川省属雨康县 七小金县 。
, 少 夕 夕 . 广岛震短大报 . 1 98 8 . 8 ( 3) : 5 59一 5 70 .
9 富永保人 , 鲜明耀 , 刘芳秀 ,舞悼 . 中华人 民共和国 。 , 少 夕 夕 (松茸 ) 记 。 卜 t . ln . 四川省盐源县 七德昌
县。 , 少 夕 夕 .广岛震短大报 . l 98 9 . 8( 4) : 735 一 74 2 .
10 谭伟 . 日本广岛松茸研究会及其会志 .中国食用菌 , 1 990 . 9 (:5) 48 .
1 1 谭伟 . 日本的食用菌科研休系 . 国外食用菌 , 1 99 1 . 1 : 47 ~ 48 .
12 谭伟 . 日本松 口蘑的研究与栽培史 . 土壤农化通报 , 1 99 1 . 6 (3 . 4 ) : 8 一 92 .
13 富永保人 , 米山攘 . , 少 夕 夕栽培。 实际 . 束京 ;着食堂 . 1 9 78 . 1一 171 .
14 中村克哉 . 矢 / , 事典 . 束京 : 朝食害店 . 1 987 . 167 一 19 .
1 5 广岛震案短期大学编 . 富永保人博士退瞅纪念萧文集 . 束广岛 , 19 85 . 1一 5 42 .
1 6 富永保人 . 斡国 。 甲 少 夕 少 奎苗粗 下 . 广岛震案 。 研究 , 1 978 . 14 : 1~ 9 .
17 富永保人 . 台湾 。 , 少 夕 少 卷前粗 下 .广岛震案 。 研究 , 197 9 . 15 : 85 一 87 .
1 8 鲜明耀 , 刘芳秀 . 四川松茸分布及其生态环境 . 食用菌 , 1 989 . :4 18 一 19 .
1 9 王波 . 稻城松 口蘑生态调查 .食用菌 , 1 9 89 . 6 : 17 .
20 李漆辉 , 李万方 , 张伟等 . 四川甘孜州食 (药 )用菌资源初报 . 全国第四届食用菌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
集 . 中国昆明 : 中国植物学会真菌学会 , 19 90 . 4 2一 4 4 .
2 1 秦松云 , 李文虎 , 余再柏 . 四川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 . 全国第四届食用菌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 昆明 :
中国植物学会真菌学会 , 19 90 . 4 6 .
2 富永保人 . , 少 夕 夕子实体 。 形成 七癸生 仁 朋兮 石研究 .广岛震短大报 . 1 971 . :4 106 一 12 .
23 富永保人 , 增山龟三 . 昭和 46 年度 甲 少 夕 夕癸生 七气象七 。 即系 . 广岛? 少 夕 夕研究会志 , 1 9 72 . :6
1 1~ 1 4
.
24 富永保人 . 昭和47 年度 , 少 夕 少癸生 七气象七 。 即系 .广岛 , 少 夕 夕研究会志 , 1 9 73 . 7 : 20 一 24 .
25 富永保人 . 昭和48 年度 , 少 夕 夕癸生 七气象乏 。 即系 .广岛 , 少 夕 少研究会志 , 1 9 74 . :8 巧一 18 .
26 富永保人 . 昭和49 年度 , 少 夕 夕癸生 七气象七 。 朋系 .广岛 , 夕 夕 夕研究会志 , 197 5 . 9 : 14 一 16 .
27 小川真 . , 少 夕 少 。 生物学 .束京 :篆地奢馆 , 1 978 . 1一 31 4
28 谭伟编译 . 松茸的生活史及栽培法 . 中国食用菌 , 1 9 92 . n ( 2) : 15 一 17 .
29 王明福 . 温度和降水对松 口蘑发生的影响 . 食用菌 , 1 98 9 . :4 2 0一 21 .
30 草野俊助 . , 才 夕 少及 吓 甲 少 夕 少 。 学名 .植 .雄 , 19 00 . 1 :4 2 25 .
3 1 牧野富太郎 . 崖 。 亡 妙 日 · 植 · 图要 , 1 9 5 4 . 10 1 9 . f . 305 6 .
32 松村任三 . 帝植名鉴 . 1 904 . :1 137 .
3 3 松浦 勇 . 甲 夕 夕 夕 。 学名 .应用菌覃学研究 , 1 93 . 29 1 . f . 2 4 8一 26 .
3 4 小林羲雄 . 甲 少 夕 夕 . 日 · 隐 · 圆 . 1 9 39 . 5 5 5 p l 2 68
3 6 广江 勇 . 应用菌草学研究 . 194 1 . 2 85 ~ 3 29 .
3 6 I t o
,
5
.
& Im a l
,
5
.
o n t h e T a x o n o m y o f S h i i t a k e
.
a n d M a t s u t a k e
.
B o t
.
M a h
.
T o k y o
,
1 925
.
3 9 : 3 19~ 3 2 8
.
3 7 伊滕献哉 . , 少 夕 夕 . 日 · 菌 · 志 , 功 59 . 2 . :5 137 一 1 38 .
38 今朋六也 . , 少 夕 少 .原 . 急 。 t . l g42 . 1P 8 .
39 富永保人 (谭伟译 ) . 松 口蘑的抱子萌发和菌丝分裂 .国外食用菌 , 1 989 . :2 32 一 34 .
4 0 富永保人 . , 少 夕 少 。 生活史 仁阴才 石研究 .广岛晨短大报 , 196 3 . :2 105 一 145 .
4 1 Y
.
T o m in a g a
.
T h e B i o l o g y a n d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E d ib le M u s h r o o m s
.
N e w Y o r k :
1 97 8
.
6 83一 6 9 7 .
心 三村撞三郎 . 松茸人工繁殖法 . 日山林会报 , 19 08 . 31 2注一 5 .
43 三村艘三郎 . 松茸人工繁殖法 (续 ) . 束洋学芸雄志 , 1 9 09 . 2 63 : 76 一 78 .
4 三村缝三郎 . 松茸人工繁殖献墩 . 林献报告 , 1 90 9 . N o . :7 93 一 108 .
45 三村缝三郎 . 松茸人工繁殖拭验 . 日山林会报 , 1 9 1o . n : 136 .
46 三村撞三郎 . 松茸人工繁殖拭赚法 . 日山林会报 , 1 9 12 3 52 : 60 .
47 三村撞三郎 . 松茸人工繁殖拭赚 . 林就报告抄绿第 1辑 , 19 15 . 2 85 .
48 三村撞三郎 . 松茸人工栽培法 . 日山林会报 , 1 92 1 . 468 : 59 一 61 .
报 l卷 6 2食 用 菌 学 l
二村撞三郎 .松茸办栽培法 .大阪震会辍 .1 9 31 .5 25 :2一 28 .
西阴羲一 · 山 内己西 ., 布 夕 夕 。 性 仁 。 卜 了 . 茸颊 。 研究 , 1 935 . 1 : 31 一 39
西 r ,羲一 山内己西 . , 少 夕 夕胞子 。 登芽 七圣 。 纯粹培善 :` 就 ` , t . 大原震研辍告 ,
1 93 6
.
7 : 27 3一 288 .
西 阴羲一 木村劫二 , 宫协雪夫 ,松茸。 人工增殖 :` 阴 才 石基碰的研究 (第三报 ) . 纯粹培餐以菌林 。 分靡 :` 。 `、 七 . 大原震研报告 , 1 94 1 . 8 : 4 4 3一 4 5 3 .
泊洪 几l捻 . R h y s i o l o g is e h一m o r p h o l o g i s e h e S ur d i e n ` b e r A r m i l al r衍 l al nz e l le a (V A G L . , ) Q U E L . ,
m i t b e s o n d e r e r R ` e k s i e h t a u f d i e o x a l s如 r e b i l d u n g一 E i n N a e h t r a g z u r M y k o r r h iZ a v o n
G a l e o l a s e p t c n t r i o n a li s R E I C H B
.
f
.
J a p
.
J
.
B o t 1 9 4 0
.
i 0 : 3 87一 4 6 3 .
洪 田捻 . 日本 ” 少 夕 夕 。 生理生憩的研究 (予报 ) .植雄 . 19 50 . 63 (7 41 一 74 2) : 40 一 41 .
派 田捻 . , 夕 夕 夕 。 菌系纯粹培餐由来 . 击韶峙报 , 195 5 . 34 : 61 一 65 .
洪 田称 , 少 夕 少 。 生理生慈 忆 阴才 石研究 ·纂林水彦集特别散耽研究费捕助金 仁 止石报告害 ·
1 96 6
.
1一 3 4 .
富永保人 . 帽菌预 。 细胞遣传学的研究 1 . ? 少 夕 夕 。 胞子 。 登芽 七菌系 。 分裂 忆 。 “ t .广岛震短大
研究报告 . 1 9 58 . 1 . ( i ): i一 5 .
富永保人 . 帽菌颊 。 细胞遣传学的研究 m . , 少 夕 夕 。 培餐菌系 忆 。 ` , 下 . 广岛震短大研究掇告 . 19 60 .
1( 3 )
: 1一 5 .
富永保人 . , 少 夕 夕 。 菌系 。 特性 忆 朋 才 石研究 .广岛晨短大报 . 196 6 . :2 24 2一 24 6 .
富永保人 . , 少 夕 夕登生地。 菌根 忆 阴 才 石研究 1 . , 少 夕 少 七 卒丈 。 菌根 忆 勺 ` 、 t . 广岛震短大报 .
1 9 7 1
.
4 : 1 2 3~ 1 3 0
.
商永保人 . , 夕 夕 少癸生地 。 菌根 忆 朋才 石研究 n . , 少 夕 夕 七 6桓 。 植物 七 。 阴系 仁 。 ` 、 下 .广岛总短
大报 . 1 9 7 2 . 4 : 2 1 6一 22 5 .
富永保人 . , 少 夕 少癸生地 。 菌根 忆 朋才 石研究 m . , 少 夕 夕 七 甲 少 夕 夕登生地 忆移植 ` 之若 ” 夕 。 菌
根 七 。 阴系 .广岛震短大报 . 197 3 . 4 : 2 94 一 2 98 .
富永保人 . 甲 少 夕 少癸生地 。 菌根 仁 朋 才 石研究 Vl . 甲 少 夕 夕 七 4橄 。 植物 亡 。 朋系 仁 , 卜 r .广岛晨短
大报 . 1 97 3 . 4: 2 9 9一 3 0 4 .
富永保人 . 甲 少 夕 夕登生地 。 菌根 忆 朋 才 石研究 V . 甲 少 夕 夕 七若 , 少 州 忆 移植 ` 亡 ? 少 夕 夕菌根上。
溯系忆 。 `、 〔 . 广岛震短大报 . 197 4 . 5 : 65 一 68
富永保人 . 甲 少 夕 少癸生地 。 菌根 忆 朋才 石研究 VI . ? 少 夕 夕菌根 仁 。 ` ’ 七 .厂一岛震短大报 . 197 5 . :5
1 5 9一 1 63 .
王明福 .松茸野外分雄 . 浙扛食用菌 , 1 9 8 9 . 3 : 17 一 18 .
唐利民 , 潭律 . 松茸的组织分离试验 . 食用菌 , 1 99 2 . 5 : 17 .
藤同保夫 . 植原一雄 . ? 少 夕 夕 。 培餐 忆 勺 ` , 丁 。 二 . 三 。 实耽 . 日本菌学会辍 , 1 9 57 . L 10 一 1 .
藤圆保夫 . 植原一雄 . , 夕 夕 夕菌生育 忆 及 “ 才匕 夕 £夕 及 挤 ` 少 夕 夕才 沙 。 影响 忆 。 “ t .厂一震短研
报 , 1 958 . 1 : 6 .
广本一山 . , 少 夕 夕菌 。 纯粹分雄 乏培餐 .植 . 雄 , 1 960 . 73 : 3 26 一 33 .
富永保人 . 唐利民 . 潭律 . 日本食用菌 。 生庄量。 推移 七栽培勤向 . 广岛震集 。 研究 ,
1 98 9
.
2 5
: 2 0 1一 2 33 .
枯木熊人 . ? 少 夕 少款耽 。 概要 七增殖 “ 。 考元方 . 山林 . 1 974 . 1 08 :4 40 一 4 .
富永保人 . , 少 夕 少 。 卜 夕 卒沙方式 (广岛方式 )栽培 忆 朋 才 石研究 . 1 . 197 4年 。 促成栽培 仁 。 `’ t . 广
岛震短大银 , 1 975 . 5 : 1 6 5一 1 80 .
富永保人 . , 少 夕 夕 。 卜夕 丰沙方式汀一岛方式 )栽培 忆 阴才 石研究 . 1 . 1 9 7 5年。 促成栽培 仁 。 ` 】 七 . 厂-
岛晨短大银 , 1 9 7 6 . 5 : 3 0 5一 3 1 6 .
4950123
4
1口ǎb785la工卜0
O口
0
1.19目八d4óaó匀6ǎhù内b
6
tJ口
8
OJ6
六bǎ户n
n曰1工门了
9曰34门了7
l期 谭伟 :松 〔 l蘑栽培理论及方法
C ul t iv at io n T heo r y an dM et ho d
o f Tr i e ho t o m am at s ut ak e
T an W
e i
( 5 0 11an de F
rt il i之 erIs nt it ut e
,
S ie h u a n A e a d e刀 zy of A g r i e u lt u
r a l S e ic n e e s
,
Ch e gn d
u , S i e h u a n
,
6 1 0 06 6 )
A b s t r a e t T h e d i s t r ib u t i o n
,
g r o w t h s e a s o n
,
b i o l o g i e a l e h a r a e t e r s a n d e u l t i v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o f T
.
m a st u t a k e w e r e r e v i e w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A n d ht e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l i fo
h i s t 6 r y
,
P u r e e u l t u r e a n d e e o l o g i e a l fa e t
o r s o f T
.
m a t s u t a k e b y s e i e n t i s t s a t h o m e
a n d a b r o a d fo r a b o u t a e e n t u r y w e r e s u m m a r i z e d
.
K e y w o r d s T
.
m a t s u t a k e ; D i s t r ib u t i o n ; G r o w t h s e a s o n : P
, l r e e u l t u r e ; N u t r i t i o n a l
p r o p e r yt : E e o l o g i e a l fa e t o r s : C u l t i v a t i o n m e t h o d a n d ht e o r y
! 1 , 川 l , 川 l, 川 l令” 比令 1曰 川协 1 曰 旧 l令川 卜, “ }曰 ” l卜 1阵 ” “专川 巨 1 1令 川巨川 l令川 l伞 1 1令 :1 1令川 l令川 l令 1 !个 1 11, 川 l命 川 l , 川 l令 ” 1令 旧 l令川阮 川 l令川卜卜 l川令 川 l令川 l , 川 1令川 l牙令 1 1 , 1
欢迎订阅 《 致富之友 》
《 致富之友 》 栏目新颖 、 内容独特 、 图文并茂 、 胶版印刷
“政策园地 ”改革最新动态 “小康之路 ” 开辟致富门路
“ 热门话题 ”透析社会热点 “ 实用科技 ”介绍致富技能
“致富信息 ”传递致富信息 “ 经营之道 ” 探索致富奥秘
“名家风采 ”名人名厂专访 “读者回音 ” 交流致富经验
广`泛征稿 承揽广告 欢迎订阅
邮发代号 : 16 一 14 每期定价 : 1 . 50 元 (48 页 ) 全年 : 18 元 本刊地址 : 呼和浩特市呼伦北
路 1号 邮政编码 : 0 10 0 1 0 电话 : (0 4 7 1) 6 4 5 8 0 7 。
欢迎订阅 1 9 9 5年 《 华夏星火 》
《 华夏星火 》 是由国家科委主管 、 国家科委星火办和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合办的国家级指
导类科技月刊 。 设有 “ 短平快技术 ” 、 “ 四新展台 ” 、 “ 星火大学 ” 、 星火市场 ” 、 “科技与社会 ” (与中
央人 民广 播 电台合办 ) 、 “ 科技星座 ” (与国家奖励 办合办 ) 、 “ 保健 与生 活 ” 、 “ 权威人士谈星
火 ” 、 “ 华夏一绝 ” 、 “华夏揽胜 ” 、 “ 希望在原野 ” 等优秀栏 目。 读者对象为 乡镇企业千部和工程技
术人员 、 农村知识青年和各级科技管理干部 。
《 华夏星火 》 系月刊 , 每期定价 : 3 . 0 0元 , 全年 : 3 6 . 0 0元 , 邮发代号 : 2 6一 74 , 全国各地邮局
(所 )均可订阅 。 凡漏订者 , 可直接向本刊经营发行部办理订阅手续 (不另收邮费 ) 。
地址 : 安徽马鞍山外贸大厦七楼 , 邮编 : 2 4 3 0 0 0 电话 : 4 7 2 1 5 8 4 7 1 4 1 0
开户行 : 中行马鞍山市支行 帐号 : 0 18 19 0 0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