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收稿日期:2002-04-11
作者简介:郑宗忠(1946- ), 男, 福建漳州人,实验师,大学本科,从事创新有机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研究。
腐 婢 根 化 学 成 分 研 究
郑宗忠 1, 许素英 1, 王定勇 1, 2
(1.福建省漳州师范学院 化学系,福建 漳州 363000;2.中国科学院 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 从马鞭草科腐婢属植物腐婢(Premna microphylla)的根中分离鉴定出7种化合物, 其结构分
别为β-谷甾醇(1). 棕榈酸(2). 反式-对甲氧基肉桂酸(3). 丁香色酮(4). 木犀草素(5). 木犀草素
-7-O-β-D-葡萄糖甙(6)和胡麻素(7). 这些成分均为首次从腐婢根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腐婢;根;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Q949.777.5; 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02)03-0009-03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root of Premna microphylla
ZHENG Zong-zhong1, XU Su-ying1, WANG Ding-yong1, 2
(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Z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Zhangzhou 363000, Fujian China; 2.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Academia Sinica, Chengdu 610041, Sichuan China)
Abstract: Sev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Premna microphylla. By
combination of chemical methods and spectral analyses, structures of th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β-sitosterol (1), palmitic acid (2), trans-p-methoxycinnamic acid (3),
eugenin (4), luteolin (5), 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 (6) and pedalitin (7). All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 Premna microphylla; root; chemical constituents
腐婢 (Premna microphylla)又名豆腐柴、满山香等 , 为马鞭草科 (Verbenaceae)腐婢属
(Premna)植物, 落叶灌木, 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1], 资源丰富。
长期以来,腐婢一直被当作草药在民间使用。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 该植物以根和叶
入药, 味苦、性寒,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等功效。水煎可治痢疾、阑尾炎和
雷公藤中毒; 外用治烧烫伤、淋巴结炎、痛肿疮疤、毒蛇咬伤、外伤出血[2]。有关该植物的
开发研究主要集中于叶片。蒋立科等对以豆腐柴叶为原料制作的叶“豆腐”,即观音豆腐的
营养价值及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并报道了在提取观音豆腐后的清液中富含一种用途广
泛的生化试剂——过氧化物酶[3-5];邱家尘报道从豆腐柴叶中提取果胶, 并可得副产物叶绿
素等[6]。 但迄今未见有关该植物根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为此, 我们取腐婢的根
进行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1 仪器和材料
熔点用 XRC-1 型显微熔点仪测定,温度计未校正;红外光谱用 Nicolet PROTEGE460
2002,31(3):9-11.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第 31卷 ﹒10﹒
红外光谱仪测定,溴化钾压片;紫外光谱用 GBC. Cintra 20 UV 光度计测定;质谱用 VG
AutoSpec-3000或 Finnigan LCQDECA型质谱仪测定;核磁共振用Bruker AM400MHz核磁共
振仪测定(H: 400MHz,13C: 100MHz),以TMS为内标;色谱用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
腐婢根样品采自福建省华安县,凭证标本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赵佐成研究员鉴定。
2 提取和分离
取腐婢根 5.0kg粉碎,用工业乙醇冷浸泡 3次,每次一周,提取液浓缩得粗提物 500g。
粗提物用水分散,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回收溶剂后得石油醚部位浸膏
31g,乙酸乙酯部位浸膏 64g,正丁醇部位浸膏 20g,正丁醇萃取后的水相弃去。
石油醚部位用 500g 硅胶(160~200 目)柱层析,以石油醚-丙酮梯度洗脱,每份收集
100ml。从 24-52流份浓缩后得白色固体,用丙酮精制得无定型粉末(2)625mg; 从 80-112
流份合并液中析出晶体,经丙酮重结晶得无色针状晶体(1)320mg。
乙酸乙酯部位用 800g硅胶(160-200目)进行柱层析,氯仿-甲醇梯度洗脱,从 16流份
中析出无色片状晶体(4)120mg;25-32流份合并后浓缩析出白色针状晶体,经丙酮重结晶
获得化合物(3)791mg;48-90流份合并后浓缩得黄色粉末状物质8g,再经硅胶(200~300
目)反复柱层析,甲醇重结晶,获得黄色针状晶体(5)21mg、(6)35mg和(7)51mg。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1)为无色针状晶体,mp.138~140℃,Liebermann反应阳性;与标准品β-谷
甾醇薄层层析,多个溶剂系统展开,Rf 值相同;红外光谱与β-谷甾醇的谱图完全吻合[7],
确认(1)为β-谷甾醇。
化合物(2)为白色无定形粉末,mp.62~63℃,与标准品棕榈酸作TLC对照,其 Rf值
相同,红外光谱和 1HNMR及 EI-MS数据与棕榈酸一致[7],混合熔点不下降,确认(2)为
棕榈酸。
化合物(3)为无色晶体,氢谱中的A2B2系统δH 6.90(2H, d, J = 8.6 Hz, H-3, H-5)和
δH7.48(2H, d, J = 8.6 Hz, H-2, H-6)说明分子中有对位取代的苯环,还有一反式构型的双
键δH 6.28, 7.63 (each 1H, d,J = 16.0 Hz, H-α,H-β)。碳谱中δ56.6说明有一连接在苯环
上的甲氧基,δ170.9为一与双键共轭的羧羰基。由此确定该化合物为反式-对甲氧基肉桂酸,
与标准品对照 Rf值一致,混合熔点不下降。
化合物(4)为无色片状晶体,mp.108~109℃, EI-MS 给出[M+]为 206;IR 示有羟基
(3360cm-1 br.)、共轭羰基(1665cm-1)、苯环(1600,1506,1450cm-1); 1H谱显示一个形成氢
键的羟基δ12.70 (s, 1H, 5-OH)、一个甲氧基δ3.85 (s, 3H, 7-OCH3)、一个烯甲基δ2.35(s, 3H,
2-Me)、互为间位的两个芳环氢δ6.33 (d, 1H, J=2.1Hz, H-6),δ6.35 (d, 1H, J=2.1Hz, H-8) 以及
δ6.02(s, 1H, H-3 )。以上数据与文献[8]报道的丁香色酮一致,故确认(4)为丁香色酮。
化合物(5)为黄色针状晶体,mp.328~330℃,TLC上显黄色荧光,喷 AlCl3荧光变成黄
绿色 , UV(MeOH) nm: 253, 263(sh), 355, 加入诊断试剂 (+NaOMe, +AlCl3, +AlCl3/HCl,
+NaOAc, +NaOAc/H3BO3)呈典型的 5,7,3’,4’-四羟基取代黄酮类结构。IR、1HNMR及 13CNMR
数据与文献报道的木犀草素一致[9],故鉴定(5)为木犀草素。
化合物(6)为黄色针状晶体,mp. 252~257℃, TLC上显黄色荧光,喷AlCl3荧光变成黄
第 3期 郑宗忠,等: 腐婢根化学成分研究 ﹒11﹒
绿色, Molish及 FeCl3反应呈阳性,初步说明为一黄酮甙类化合物。1HNMR(DMSO-d6,TMS)
δppm: 13.70 (1H, s, 5-OH), 8.60 (1H, s, 4-OH), 9.42 (1H, s, 3-OH), 6.86 (1H, d, J = 2.0Hz,
H-6), 7.01 (1H, d, J = 2.0Hz, H-8), 7.92 (1H, d, J = 2.1Hz, H-2), 7.92(1H,d, J = 8.5Hz, H-5’)
和 7.53 (1H, dd, J = 8.5, 2.1Hz, H-6)。该化合物薄层酸水解检出葡萄糖,甙元 Rf值与木犀草
素一致。1H谱中葡萄糖异头氢化学位移δ5.43 (1H, d, J=7.8Hz)示其为β-构型。13C谱中 C-7
的化学位移相对于木犀草素,向低场位移 8.2ppm。说明葡萄糖连接在 7-OH 上。故(6)鉴定
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甙。
化合物(7)为黄色针状晶体,mp. 300~301℃, ESI-MS m/z: 255[M-H]-, 结合 1H谱和 13C
谱确定分子式为C16H12O7;TLC上显黄色荧光,喷 AlCl3荧光变成黄绿色,FeCl3反应阳性,
初步说明是黄酮类化合物。1H谱显示四个酚羟基(δ12.66, 9.95, 9.42, 8.79, 各 1H, s)和一
个甲氧基 (δ3.92 , 3H, s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 1HNMR化学位移规律,δ6.87(1H , s , H-8)
示 A环是 5,6,7三取代;δ7.43 (1H , br.s , H-2’ ), δ6.90 (1H ,d , J=8.0Hz, H-5’) 和δ7.44
(1H , d , J = 8.0Hz, H-6’ )示 B环是 3,4-二羟基取代。与文献[10]数据比较,化合物(7)鉴定为胡
麻素。
部分化合物结构如图 1所示。
图 1 部分化合物结构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六十五卷第一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82.
88-89.
[2]《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3. 891-892.
[3] 蒋立科,等. “观音豆腐”的营养[J]. 食品科学, 1988, 105: 46-48;
[4] 蒋立科,等. 豆腐柴叶蛋白营养及安全性研究[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9, 5(3): 283-287.
[5] 蒋立科,等. 豆腐柴叶利用的探索[J]. 植物杂志, 1985, 3: 8-9.
[6] 邱家尘. 从豆腐柴叶中提取果胶[J]. 现代化工, 1993, 1: 25~27.
[7] 吴练中,等. 露兜树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 1987, 18(9): 7~9.
[8] Wing Yan Tsui, et al. Chromones and chromanones from Baeckea frutescens[J]. Phytochemistry, 1996,43(4):
871-876.
[9] 张印俊,等. 多舌飞蓬黄酮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 1998, 29(12): 798-800.
[10] 张小峰,等. 唐古特青兰的化学成分[J]. 植物学报, 1994, 36(8): 645-648.
O
CH3
OH
CH O3O
2
3
4
5
6
7
8
9
10 10
9
8
7
6
5
4
3
2
O O
OH O
OH
OH
R
R1
2
4 5
6
7
R1 R2
H H
OH
H glc
Me
1
2 3
4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