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Urban habitants’ attitudes toward nature-approximat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aking Hongshan District of Wuhan City, China as a case.

城市居民对城市近自然园林的态度——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



全 文 :城市居民对城市近自然园林的态度———
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
杨玉萍1,3 摇 周志翔1**摇 蔡绍平2 摇 高摇 凯1 摇 贾摇 若1
( 1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武汉 430070; 2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 430200; 3 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3)
摘摇 要摇 近自然园林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园林建设理念,市民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和接受近自
然园林理念是决定其能否成功应用于实践的关键.通过半结构访谈式调查,研究了武汉市洪
山区市民对园林近自然设计和管理的态度,并探讨受访者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对近自然园林态
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赞同园林近自然设计和管理各项措施的人数比例偏低,支持率分
别为 10郾 3% ~46郾 9%和 7郾 4% ~34郾 9% ;市民对园林近自然设计的态度主要受受访者年龄的
影响,受访者对近自然管理的态度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所从事职业呈显著的相关性.市民重
视绿地视觉效果,欣赏干净、整洁的绿地环境是导致他们对近自然园林支持率偏低的直接原
因,是否具备相关生态学知识和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影响市民对近自然园林态度的根本原
因.通过建立近自然园林示范基地和加强近自然园林理念及相关生态学知识的宣传等措施可
促使大部分市民接受并支持近自然园林建设.
关键词摇 城市绿地摇 近自然园林摇 生态园林摇 公众态度摇 问卷调查
文章编号摇 1001-9332(2011)07-1849-08摇 中图分类号摇 S731;TU986摇 文献标识码摇 A
Urban habitants爷 attitudes toward nature鄄approximat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aking
Hongshan District of Wuhan City, China as a case. YANG Yu鄄ping1,3, ZHOU Zhi鄄xiang1, CAI
Shao鄄ping2, GAO Kai1, JIA Ruo1 ( 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 Forestry Sciences, Huazhong Agricul鄄
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2Hubei Ec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430200, Chi鄄
na; 3Three Gorge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chang 443003, Hubei, China) . 鄄Chin. J.
Appl. Ecol. ,2011,22(7): 1849-1856.
Abstract: Nature鄄approximat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ALA) is a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鄄
opment as applied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hile the urban habitants爷 awareness and acceptance
of NALA idea is the key for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NALA. Through semi鄄structured interview,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attitudes of the habitants in Hongshan District of Wuhan City toward the
NALA design and manage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al鄄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鄄
sponders on their attitudes toward the NALA. A fairly low percentage of the responders approved of
the NALA design (10郾 3% -46郾 9% ) and management (7郾 4% -34郾 9% ). The attitudes towards
NALA design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responders爷 age, and the attitudes toward NALA manage鄄
ment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sponders爷 age, educational level, and profession. The
efficient cause why a large number of responders did not support the NALA was that these respond鄄
er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aesthetic effect of green space, and preferred cleanliness and order.
The lack of related ecological knowledge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was the root cause of the
lesser support towards NALA. To establish NALA demonstration bases and to intensify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NALA idea and related ecological knowledge could promot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urban habitants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NALA construction.
Key words: urban green space; nature鄄approximat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ublic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920222086,200951999569)资助.
**通讯作者. E鄄mail: whzhouzx@ 126. com
2010鄄12鄄07 收稿,2011鄄04鄄22 接受.
应 用 生 态 学 报摇 2011 年 7 月摇 第 22 卷摇 第 7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Jul. 2011,22(7): 1849-1856
摇 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与自然的
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自然不再是被征服和利用的
对象,而是人类应尊重和保护并与之和谐共处的对
象,是人类健康和幸福的基础[1-3],这些变化深刻影
响着城市园林的风格[4] .如今园林的价值取向已超
越了传统园林设计过于关注形式、功能和审美,而转
为关注生命安全、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5] . 2005 年,
祁新华等[6]提出了近自然园林(nature鄄approximat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NALA)概念,其以遵循自然规
律、模拟自然以及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多重效
益为指导思想,运用生态学原理,用近自然和可持续
的方法设计和管理园林绿地,已成为未来园林发展
的方向[7] .目前,近自然园林建设在我国仍停留在
相关理论和营建方法的研究上,全国范围内的大面
积推广仍困难重重.
城市园林绿地能否被公众认可逐渐成为评价园
林绿地设计和管理合理性的重要标准之一[8],将公
众态度整合到园林建设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
求[9] .近自然园林理念能否得到市民的认可是众多
学者担心的问题,也是这一理念能否在园林建设中
得到充分体现的关键. 国外学者历来重视公众对园
林绿地建设态度的研究,如公众对景观类型和绿地
结构的偏好调查、对城市绿地功能的认知与评估、绿
地利用模式和场所偏好的研究等[1,10-14] . 而我国关
于公众对城市绿地认知和态度方面的研究则较缺
乏,少量的研究仅集中在香港、广州等发达地
区[15-17],对园林建设理念的态度研究则未见报道.
市民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近自然园林理念是决定其能
否成功应用于实践的关键.因此,本文通过访谈的方
法研究了武汉市洪山区市民对园林近自然设计和管
理的态度,并分析受访者社会经济特征与其对近自
然园林态度间的关系,以期为提高近自然园林理念
的公众认可程度和促进近自然设计与管理的应用提
供依据.
1摇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郾 1摇 研究区概况
武 汉 市 ( 29毅 58忆—31毅 22忆 N, 113毅 41忆—
115毅05忆 E)是我国中部的中心城市,属亚热带湿润
季风 气 候, 下 辖 13 个 行 政 区, 版 图 面 积
8494郾 41 km2,包括 888郾 42 km2 的中心城区和
7605郾 99 km2 的郊区. 2008 年,全市常住人口 897
万,职工月均可支配收入 1392郾 70 元[18] . 2006 年,武
汉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冶称号,2008 年底,人均公
共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 9郾 21 m2
和 37郾 4% [19] . 武汉有“百湖之市冶之称,山水资源丰
富,园林建设方式从过去的见缝插绿转为新城区规
划建绿和老城区拆迁建绿.近几年,正努力探索生态
高效型绿地的建设方法以及城市圈内单层人工纯林
改造的方法,为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奠定了基础.
洪山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30毅28忆—30毅42忆 N,
114毅7忆—114毅38忆 E),是武汉市 7 个中心城区之一
(图 1).全区版图面积 509 km2,辖 8 个街道 6 个乡
镇. 2008 年,常住人口 112郾 3 万,其中城区人口
72郾 4 万,职工月均可支配收入 1224郾 09 元[18] . 2008
年底,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
为 8郾 58 m2 和 49郾 0% [19] .洪山区东北西三面湖泊星
罗棋布,山水相依,自然资源丰富,园林建设的指导
方针为 “拆房建绿、拆墙透绿、借地种绿、依法护
绿冶.新建绿地重视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森林公园
的部分区域已进行近自然管理,其生态资源保护和
园林建设状况代表了武汉市园林建设的整体水平.
1郾 2摇 研究方法
1郾 2郾 1 调查问卷的设计摇 按照简洁、通俗、清晰的原
则,根据近自然园林与传统观赏型园林的主要差别
来设计调查问卷[7] .问卷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词汇
和抽象概念,如确实不能避免,则在词汇后做进一步
解释.问卷定稿之前进行预调查,检验问卷是否清
晰、符合逻辑以及受访者能否理解.定稿问卷包括封
闭式(closed)问题和开放式(open鄄ended)问题,由 5
部分构成:1)介绍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和填写方
法. 2)受访者对园林近自然设计的态度. 近自然设
计提倡“师法自然冶,保持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
性;体现依地就势、尊重自然、保持原生态环境的设
计原则[7] . 问卷由有关植物材料的选择、配置和地
图 1摇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
Fig. 1摇 Sketch map of the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0581 应摇 用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2 卷
形处理方面的 6 个项目(编号 1 ~ 6)构成,每个问题
设“不赞同冶、“不确定冶和“赞同冶3 个选项. 3)受访
者对园林近自然管理的态度. 近自然管理遵循“少
管型冶原则,即减少人为干扰,保持生物群落的自然
属性,利用生态系统“自然力冶维持系统平衡[7] . 问
卷由园林绿地是否需要保持干净整洁、能否使用农
药等 4 个项目(编号 7 ~ 10)构成,选项同近自然设
计部分. 4)开放式问题部分,由“您来公园的主要目
的冶、“您是否愿意义务参与园林建设冶、“您参与过
园林建设吗冶和“您对园林建设和本次问卷调查有
何建议冶等问题构成;5)受访者的社会经济特征:包
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和所从事的职业.
其中,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指职业与园林行业的关系,
分为 3 种:园林行业( landscape architecture,LA),即
直接从事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部
门和单位的人员;有联系,指间接参与园林行业工
作,或对该行业很熟悉的人员;不相关,除上述行业
之外的其他人员.
1郾 2郾 2 调查与数据分析摇 2009 年 5—7 月和 2010 年
7—8 月,采用半结构式(semi鄄structured)访谈调查.
半结构式访谈既能控制受访者的应答范围,同时又
给受访者留有发挥的余地,介于结构式访谈与无结
构式访谈之间.为了减少操作误差,要求调查人员使
用相同的调查程序,访谈语气和对问卷的解释尽可
能一致[20] .受访者为研究区内在城区公园、街头和
居住区停留的市民,偶遇抽样,同一地点分别在工作
日和休息日进行调查. 2009 年在 6 个调查点访谈
400 人,2010 年在 2 个调查点访谈 100 人.
调查结果在 Excel中录入后,用 SPSS 11郾 0 软件
统计分析受访者社会经济特征. 采用总体分布卡方
(字2)检验法检验样本(受访者)代表性[21],采用交
叉列表 字2 检验法检验受访者社会经济特征对项目
答案(即受访者对近自然园林的态度)的影响.
2摇 结果与分析
2郾 1摇 受访者社会经济特征
本次调查共有 500 人接受访谈,有效问卷 482
份(另 18 份问卷因受访者表述不清楚或前后矛盾
视为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 96郾 4% ,与国内外同类
研究[1,4,17] 相比,反馈率较高. 受访者中男性占
53郾 7% ,女 性 占 46郾 3% ; 30 岁 以 下 受 访 者 占
47郾 7% ,55 岁以上占 15郾 1% ;大部分(62郾 7% )受访
者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
访者较少(11郾 6% );66郾 4%的受访者所从事的职业
与园林行业没有联系,有联系的占 22郾 8% ,园林专
业人员占 10郾 8% (表 1).
字2 检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受访者的性别和年龄
分布比例与武汉市总体分布没有差异(表 1).但受教
育程度与总体分布的差异显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
受访者所占比例高于武汉市总体水平,这是国内类似
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5-17] .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
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较低
的市民不愿意参与调查.不同月收入比例和所从事的
职业因缺乏相关统计数据无法进行检验.
表 1摇 受访者的社会经济特征
Table 1摇 Social鄄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respondents
社会经济特征
Social鄄economic
characteristic
分组
Group
人数
Number of
respondent
百分比
Percentage
武汉市的
百分比
Percentage in
Wuhan City[18]
字2
性别 Gender 男 Male 259 53郾 7 51郾 5 0郾 96
女 Female 223 46郾 3 48郾 4
年龄段 Age group <30 230 47郾 7 43郾 1 4郾 95
30 ~ 55 179 37郾 1 38郾 9
>55 73 15郾 1 18郾 0
受教育程度 Educational level 初中及以下 Junior and below 56 11郾 6 31郾 0 161郾 26**
高中 Senior 124 25郾 7 33郾 0
大专及以上 College and higher 302 62郾 7 36郾 0
月收入 Monthly income <1500 RMB 351 72郾 8 - -
1500 ~ 3000 RMB 105 21郾 8 -
>3000 RMB 26 5郾 4 -
职业与园林行业的相关性 不相关 Not related 320 66郾 4 -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profession 有联系 Related 110 22郾 8 -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园林行业 Landscape architecture 52 10郾 8 -
* P<0郾 05; ** P<0郾 01. 下同 The same below.
15817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杨玉萍等: 城市居民对城市近自然园林的态度———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郾 2摇 受访者对近自然园林的态度
2郾 2郾 1 受访者对园林近自然设计的态度摇 受访者中
赞同绿化应栽植幼苗、不宜进行大规模地形改造和
绿化应以乡土植物为主的人数比例较高,分别为
44郾 7% 、46郾 9%和 26郾 6% (表 2).说明受访者认识到
武汉市山水资源丰富以及乡土植物能更好地适应本
地气候条件,并能看到绿地移栽幼苗的合理性,具有
一定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 赞同绿化不宜移
栽大树、矮化密植不合理和大面积的草坪不合理的
人数比例较低,分别为 10郾 3% 、14郾 8%和 12郾 5% .说
明大部分受访者没有意识到移栽大树对原产地生态
环境的破坏、矮化密植不利于植物个体生长以及草
坪生态效益低而养护费用高于乔木和灌木的事实,
反映受访者重视城市绿地的视觉效果以及植物在改
善小气候环境方面的作用[17],同时缺乏生态学专业
知识.
受访者对园林近自然设计各项措施的平均支持
率为 26郾 0%(10郾 3% ~46郾 9%),低于广州市民偏好自
然鄄生态式设计风格的人数比例(44郾 7%) [17] .究其原
因,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所致,经
济发达地区市民可能更关注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另
一方面是研究方法的差异,本研究是通过市民对具体
措施的态度间接判断其对设计理念的认知,Jim 和
Chen[17]则是直接研究公众对设计风格的偏好.
2郾 2郾 2 受访者对园林近自然管理的态度摇 受访者中
赞同园林植物不需要整形修剪、枯落物不需要清除
和自发生长植物不需要拔除的人数比例较低,分别
为 7郾 5% 、12郾 6%和 8郾 3% (表 2). 说明受访者大多
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与 魻zg俟ner 和 Kendle[1]的研
究结果(人们喜欢自然环境,但希望看到人工管理
的痕迹)相似.一方面是受访者对枯落物、自发生长
植物的生态功能不了解[17],不能理性看待它们;另
一方面与受访者的审美偏好有关,绿地干净、整洁是
大部分受访者评价绿地的标准.赞同不使用农药的人
数比例(34郾 9%)高于不赞同的人数比例(22郾 3%),可
见多数受访者意识到农药对环境的危害.
表 2摇 受访者对城市近自然园林的态度
Table 2摇 Respondents爷 attitudes toward urban NALA
类别
Category
项目编号
No. of
item
项目
Item
百分比 Percentage
不赞同
Disagree
不确定
Not sure
赞同
Agree
近自然设计 1 绿化不宜移栽大树 Planting big trees was unsuitable in urban greening 42郾 8 46郾 9 10郾 3
NA design 2 绿化应栽植幼苗 Plant sapling was suitable in urban greening 17郾 2 38郾 1 44郾 7
3 密植不合理 Dense stand was not reasonable 39郾 2 46郾 0 14郾 8
4 绿化应以乡土植物为主 Native plants should be chosen priorly 11郾 4 62郾 0 26郾 6
5 大面积的草坪不合理 Large area lawn was not suitable 54郾 8 32郾 7 12郾 5
6 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 Large鄄scale transformation of landform was inadvisable 12郾 3 40郾 8 46郾 9
近自然管理 7 园林植物不需要整形修剪 Plants trimming and pruning was not necessary 55郾 5 37郾 0 7郾 5
NA manage鄄
ment 8 枯落物不需要清除 Leaf litter was not needed to be clean away 50郾 1 37郾 3 12郾 6
9 自发生长植物不需要拔除 Self鄄seeding plants shouldn爷t be removed 44郾 6 47郾 1 8郾 3
10 不使用农药 Pesticide usage should be banned 22郾 3 42郾 8 34郾 9
NALA:Nature鄄approximat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下同 The same below.
图 2摇 不同年龄受访者赞同园林近自然设计的人数比例
Fig. 2摇 Percentage of approval of NA design from responden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a) 大面积的草坪不合理 Large area lawn was not suitable; b) 绿化不宜移栽大树 Planting big trees was unsuitable in urban greening; c) 密植不合理
Dense stand was not reasonable. 玉:赞同 Agree; 域:不确定 Not sure; 芋:不赞同 Disagree. 下同 The same below.
2581 应摇 用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2 卷
表 3摇 受访者社会经济特征对近自然园林态度影响的检验
Table 3摇 Test for influence of respondents爷 social鄄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n their attitudes toward NALA
类别
Category
项目编号
No. of item
字2
年龄
Age
受教育程度
Education level
性别
Gender
职业与园林行业的相关系数
Relationship coefficient
between their profession and LA
月收入
Monthly
income
近自然设计 1 10郾 67* ns ns ns ns
NA design 2 ns ns ns ns ns
3 17郾 25** 18郾 98** ns ns ns
4 ns Ns ns ns ns
5 20郾 24** Ns 9郾 23* ns ns
6 ns Ns 11郾 07* ns ns
近自然管理 7 31郾 87** 19郾 64** ns 20郾 24** ns
NA management 8 37郾 27** 18郾 09** ns ns ns
9 16郾 00** 13郾 77** ns 12郾 14* ns
10 10郾 01* ns ns 9郾 54* ns
ns: 无显著差异 No significance.
2郾 3摇 受访者社会经济特征对近自然园林态度的影响
2郾 3郾 1 受访者年龄对园林近自然设计态度的影响摇
受访者中,30 ~ 55 岁、>55 岁和<30 岁赞同大面积草
坪不合理的人数比例分别为 18郾 3% 、8郾 3%和 9郾 0%
(图 2).不同年龄受访者对绿化不宜移栽大树和矮
化密植不合理的态度表现出类似的差异(表 3).
>55 岁人群对近自然设计的认可程度较低,可能是
因为老年人群经历了城市园林从无到有的发展过
程,当前园林绿地具有较强的观赏和娱乐功能,因而
他们认为常用的方法,如矮化密植、大面积草坪等是
合理的;30 ~ 55岁人群对近自然设计的认可程度较
图 3摇 不同年龄受访者赞同园林近自然管理的人数比例
Fig. 3摇 Percentage of approval of NA management from respond鄄
en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a)自发生长植物不需要拔除 Self鄄seeding plants shouldn爷 t be re鄄
moved; b)园林植物不需要整形修剪 Plants trimming and pruning was
not necessary; c)枯落物不需要清除 Leaf litter was not needed to be
clean away; d)不使用农药 Pesticide usage should be banned. 下同 The
same below.
高,因为中年人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于老年人群,
社会阅历较年轻人群深,具有知识和实践的积淀.
2郾 3郾 2 受访者年龄对园林近自然管理态度的影响摇
<30 岁、>55 岁和 30 ~ 55 岁受访者赞同自发生长植
物不需要拔除的人数比例分别为 10郾 3% 、5郾 6%和
6郾 8% (图 3).不同年龄受访者对园林植物不需要整
形修剪、枯落物不需要清除和不使用农药的态度表
现出相同的差异(表 3),说明受访者对近自然管理
的认可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表现出下降趋势. 原
因在于年轻人群欣赏自然野趣之美,而老年人群则
更喜欢干净、整齐的环境;同时反映出年轻人群知识
更新较快,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2郾 3郾 3 受访者受教育程度对园林近自然管理态度的
影响摇 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教育程
度和高中文化程度受访者赞同枯落物不需要清除的
人数比例分别为 15郾 2% 、3郾 8%和 10郾 0% (图 4).不
同受教育程度受访者对园林植物不需要整形修剪和
自发生长植物不需要拔除的态度表现出类似差异
(表 3).说明对园林近自然管理的认可程度随着受
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强.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
程度较高的居民对环境的关注程度较高[20],受教育
程度较高的公众更偏好自然景观[1,21-22] . 受教育程
度较高的受访者因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对环境问题
的关注程度较高以及更了解枯落物、自发生长植物
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进而更能欣赏自然野趣之美、
赞同园林近自然管理.
2郾 3郾 4 职业对园林近自然管理态度的影响摇 园林专
业受访者赞同植物不需要整形修剪和自发生长植物
不用拔除的人数比例(14郾 3%和 14郾 6% )高于职业
与园林行业有联系的受访者(8郾 2%和10郾 9% ),而
35817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杨玉萍等: 城市居民对城市近自然园林的态度———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图 4摇 不同受教育程度受访者赞同园林近自然管理的人数比例
Fig. 4摇 Percentage of approval of NA management from respondents of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s.
图 5摇 不同职业的受访者赞同园林近自然管理的人数比例
Fig. 5摇 Percentage of approval of NA management from respondents of different professions.
职业与园林行业不相关的受访者对上述 2 项的赞同
人数比例分别为 6郾 1%和 6郾 4% (图 5).原因在于专
业人员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能认识到近自然管理
的优势.园林专业人员赞同不使用农药的人数比例
(32郾 7% )则低于职业与园林行业有联系以及与园
林行业不相关的受访者(36郾 4%和 34郾 7% ),可能是
因为园林专业人员从植物生长需求的角度看待这一
问题.
3摇 讨摇 摇 论
近自然园林理念目前尚未被市民普遍接受,但
已拥有大量潜在支持者. 本次调查中虽然赞同园林
近自然设计和管理各项措施的人数比例偏低,分别
为 10郾 3% ~ 46郾 9%和 7郾 4% ~ 34郾 9% ,但相当部分
(32郾 7% ~ 62郾 0% )受访者对近自然园林态度选择
不确定.结合开放式问题“您对本次问卷调查有何
建议冶发现不确定的原因有 3 个:1)公众参与不足,
对园林建设状况不了解,在对“您参与过园林建设
吗冶的回答中,除园林专业人员外,仅有 1郾 2%的市
民参与过园林建设;2)有些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场
地才能判断,如绿化应以乡土植物为主的不确定比
例为 62郾 0% ,受访者认为是否使用乡土植物应根据
绿化地段不同区别对待,其观点实质上与近自然园
林理念倡导的分级绿化一致[7];3)受访者处于选择
的矛盾之中,如对不使用农药的不确定比例为
42郾 8% ,一方面受访者认识到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另
一方面担心没有农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由此可见,
选择不确定的受访者是近自然园林潜在的支持者.
另外,调查问卷未告知受访者近自然园林在节约建
设成本方面的优势,补充调查发现,被告知节约建设
成本的受访者赞同近自然园林的人数比例明显增
加.
本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武汉市民已具备一定的
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但他们仍然重视绿地的
视觉效果,而且喜欢干净、整洁的绿地环境,不欣赏
自然野趣之美,这是导致他们不能接受近自然园林
的直接原因.与广州市民相比,武汉市民对近自然园
林的认可程度偏低,市民对近自然园林的态度具有
区域性,受当地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影响市民对近自然园林态度的因素比较复杂.
年龄影响市民对园林近自然设计的态度,30 ~ 50 岁
的人群对园林近自然设计的认可程度较高,市民对
4581 应摇 用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2 卷
园林近自然设计的态度体现其知识与实践的积淀.
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影响市民对近自然管理的
态度,受教育程度较高、园林专业的年轻人群对近自
然管理的认可程度较高. 曹世雄等[20]研究结果表
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群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程度较高.说明相关专业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是影
响市民对近自然园林态度的根本原因.
市民对园林建设的态度易受当前园林状况影
响.由于市民很少参与城市园林建设,对园林建设相
关问题缺乏主动思考,以被动接受当前园林建设成
果为主.大部分市民认可干净、整洁的绿地环境,不
赞同园林植物不需要整形修剪、枯落物不需要清除
和自发生长植物不需要拔除等,这与当前大部分绿
地管理中要求清理枯枝落叶和杂草有关. 说明现实
绿地是公众获取园林知识的主要场所,现实绿地的
状况对市民具有指引作用,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
的老年人群. Tyrv覿inen 和 M覿kinen[23]认为,人们对
娱乐环境的期望和需求与曾经有过的环境体验密切
相关.
促进市民接受近自然园林理念的措施应包括以
下 3 方面:
1)建立近自然园林示范样地. 在对开放式问题
“您来公园的主要目的冶的回答中,高达 52郾 7%的受
访者选择呼吸新鲜空气,当问到在公园游玩时您最
喜欢什么场所时,有 65郾 1%的受访者选择有茂盛植
物的环境,进一步证实市民注重园林绿地改善小气
候环境的功能.开放式调查结果表明,90%受访者愿
意义务参与园林建设,但仅有少数市民参与过园林
建设,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的制度和参与途径. 因
此,建立示范样地让市民感受近自然园林在改善小
气候环境优越性的同时,在示范样地内提供市民参
与园林绿地管理的场所,是促进市民认可近自然园
林的重要途径.如上海已建立的生态林是近自然园
林建设的样板[24],应对其生态效益以及维护成本进
行深入研究和报道.
2)加强近自然园林理念和相关生态学知识的
宣传.市民注重绿地改善小气候环境的功能,但大部
分市民不支持近自然园林,说明市民未能把近自然
园林的各项措施同改善小气候环境联系起来,反映
市民对近自然园林及相关生态学知识(如枯落物、
自发生长植物的功能)的缺乏. 应加强近自然园林
理念和相关生态学知识的宣传,并以文化程度较低
的老年人群为宣传的重点对象,增强市民的环境保
护意识,引导市民欣赏自然美,确保多数市民支持近
自然园林建设.
3)完善近自然园林理论体系. 近自然园林概念
提出不久,其理论体系和操作程序有待完善.进一步
明确和统一近自然园林的概念,确定近自然园林的
适用范畴以及如何解决近自然园林视觉效果和大部
分公众期望的不一致、游客的安全等问题是未来研
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摇 魻zg俟ner H, Kendle AD. Public attitudes towards natu鄄
ralistic versus designed landscape in the city of Sheffield
( UK).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6, 74:
139-157
[2]摇 Parry鄄Jones WL. Natural landscape, psychological well鄄
being and mental health. Landscape Research, 1990,
15: 7-11
[3]摇 Kaplan R. Impact of urban nature: A theoretical analy鄄
sis. Urban Ecology, 1984, 8: 189-197
[4]摇 魻zg俟ner H, Kendle AD, Bisgrove RJ. Attitudes of land鄄
scape professionals towards naturalistic versus formal
urban landscaps in the UK.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鄄
ning, 2007, 81: 34-45
[5]摇 Yang B鄄Z (杨滨章), Zhao C鄄L (赵春丽). Considera鄄
tion on the Design with Nature / / Zhang Q鄄P (张青萍),
ed. Succession &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of. Chenzhi 爷 s Gardening thought & Doctoral
Foru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ories and Practice.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ress, 2009: 81 -84 ( in Chi鄄
nese)
[6]摇 Qi X鄄H (祁新华), Chen L (陈摇 烈), Hong W (洪摇
伟), et al. The study of nature鄄approximat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建筑学报), 2005
(8): 53-55 (in Chinese)
[7]摇 Yang Y鄄P (杨玉萍), Zhou Z鄄X (周志翔). Theoreti鄄
cal basi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urban nature鄄ap鄄
proximat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生态学杂志), 2009, 28(3): 516-522 ( in
Chinese)
[8]摇 Kong F鄄H (孔繁花), Yin H鄄W (尹海伟). Urban
green space functions: Present, problems and future.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Natural Sci鄄
ences)(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4(2): 119-125 (in Chinese)
[9]摇 Dai F (戴 摇 菲), Zhang J鄄H (章俊华). The survey
methods in planning and design. 1. Questionnaire sur鄄
vey (Theory part) .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中
国园林), 2008(10): 82-87 (in Chinese)
[10]摇 Todorova A, Asakawa S, Aikoh T. Preferences for and
55817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杨玉萍等: 城市居民对城市近自然园林的态度———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摇 摇 摇 摇 摇 摇
attitudes towards street flowers and trees in Sapporo,
Japan.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4, 69:
403-416
[11]摇 Caula S, Hvenegaard GT, Marty P. The influence of
bird information, attitudes, and demographics on public
preferences toward urban green spaces: The case of
Montpellier, France.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09, 8: 117-128
[12]摇 Tyrv覿inen L, Silvennoinen H, Kolehmainen O. Ecologi鄄
cal and aesthetic values in urban forest management.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03, 1: 135-149
[13]摇 Bernath K, Roschewitz A. Recreational benefits of
urban forests: Explaining visitors爷 willingness to pay in
the context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8, 89: 155-166
[14]摇 Giovanni S, Francesco C. Residents and urban green
space: The case of Bari.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鄄
ing, 2006, 4: 125-134
[15]摇 Lo AY, Jim CY. Willingness of residents to pay and
motives for conserva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s in the
compact city of Hong Kong.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10, 9: 113-120
[16]摇 Jim CY, Chen WY. Recreation鄄amenity use and contin鄄
gent valuation of urban greens paces in Guangzhou, Chi鄄
na.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6, 75: 81-96
[17]摇 Jim CY, Chen WY. Perception and attitude of residents
towards urban green spaces in Guangzhou (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6, 38: 338-
349
[18] 摇 Su J鄄P (苏建平). Wuh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8.
Beijing: China Statistical Press, 2009 (in Chinese)
[19]摇 Bureau of Urban Utilities and Landscaping of Wuhan
Municipality (武汉市园林局). Plant to High Level,
March Toward Ecological City [ EB / OL]. ( 2009鄄04鄄
29) [2009鄄09鄄11]. http: / / www. hylj. gov. cn / news /
ShowInfoasp? Info ID=1163 (in Chinese)
[20]摇 Cao S鄄X (曹世雄), Chen J (陈摇 军), Chen L (陈摇
莉), et al.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atti鄄
tudes. Acta Ecologica Sinica (生态学报), 2008, 28
(2): 735-741 (in Chinese)
[21]摇 Anders BN, S覬ren BO, Thomas L. An economic valua鄄
tion of the recreational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nature鄄
based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7, 80: 63-71
[22]摇 Gunderson VS, Frivold LH. Public preferences for forest
structures: A review of quantitative surveys from Fin鄄
land, Norway and Sweden.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08, 7: 241-258
[23]摇 Tyrv覿inen L, M覿kinen K. Tools for mapping social val鄄
ues of urban woodlands and other green spaces. Land鄄
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7, 79: 5-19
[24]摇 Da L鄄J (达良俊), Xu D鄄X (许东新). An attempt to
build a “close鄄to鄄nature forest冶 in Shanghai.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中国城市林业), 2003, 1
(2): 17-19 (in Chinese)
作者简介摇 杨玉萍,女,1975 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园
林植物应用与园林生态研究,发表论文 5 篇. E鄄mail:
yyp7461@ sina. com
责任编辑摇 杨摇 弘
6581 应摇 用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2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