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e ( 2 ): 一 5。一 1 64 一 。 : 7
J o u r n al 0, H
u“ h o n夕 A夕 r I’ c u l taur l U” i o e r s` t ,
紫云英根瘤菌质粒的研究
1 紫云英根瘤菌 ( R h i z o b i u m a s t r a g a l i ) 经高温和叮陡橙处理后
结瘤和固氮突变株的产生和质粒的消除
周俊初 张忠明 黄诚金 李阜棣 陈华癸
(土化 系生物固氛研究室 )
用高温和仔咤橙处理紫云英根瘤菌菌株 7 6 5 3 r和 5 52 分别获得了表型性状为不结瘤 ( N o d一 ) 和
结瘤而不固氮 ( N o +d , F ix 一 ) 突变株 。 与亲本菌株具有的两条大质粒带相比 , 上述突变株均丢失
了其中的一个较大的质粒 . 这一结果初步表明 : 菌株 7 6 5 3 r的 ” 。 d基因和 5 5 2的此 f或 f ix 基因可能
定位在已消除的那一个大质粒 ( p R a7 e Z和 p R as 一2 ) 上 .
关键词 : 根瘤菌 ; 紫云英根瘤菌 , 质粒
前 一卫一曰
质粒是染色体外控制生物次要性状的遗传因子 。 N ut i等 〔’ 〕对根瘤 菌的溶 菌产 物进行沉
降分析和密度梯度离心 , 直接证明三叶草 、 豌豆 、 大豆和菜豆等根瘤菌中存在分子量为 70 一
40 o M d 的大质粒 。 在自然条件下 , 质粒常可由于自发或诱发突 变而 缺失部分 基因或 完全丢
失 。 B ey o on 等 〔么」报导菜 豆根瘤菌 12 3 3由于其中一个质粒自发地中间缺失而失去了在 菜豆上
结瘤的能力 。 D e an r ie 等 ! 3 〕发现三个N o d 一的首着根瘤菌突变株均在一个大 于 30 M d的大质粒
上发生了缺失 。 Sc ot t 仁` 〕发现三叶草根瘤菌的自发 N od 一突变株 也丢失 了一个分子量为 1 20 M d
的大质粒 。 叮吮橙或高温处理已经多次被证明可 以在很高的频率 ( 10 “ ’ 一 10 “ , )上 消 除质粒 .
iH ga hs i[
“ 〕 用叮咤橙处理三叶草和 菜豆 根瘤 菌 , 使 30 一72 肠的 分离 株失去 了侵 染能力 。
P
a r i js k a y a L
。 和 Z u r k o w s k i等 [ 7 二也报导用 口r咤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但 D u n i e a 。 和 C a n o n [ 8 ]
和 Zur ko w sk i一 却报导说用叮吮橙处理的 N od 一突变率很低 。 对于高温处理的文献报导比较一
致 , Zur k o w sk i “ 用 35 ℃处 理 三叶 草根瘤菌的 10 个供试菌株 , 分别获得 1一 75 肠的 N od ~ 突
变率 。 H o y ka s ’ “ 用 37 ℃处 理 三叶 草根 瘤菌 , 也得到了 N o d一突变体 。
李仲贤 〔` ’ 〕用叮吮橙处理紫云英根瘤 菌 , 当 接种 量为 10 ` /田 1时 , 得到 24 . 1一 4 5 . 5呱的
N od
一突变率 . 用 3 5℃ , 7 天处理的N do 一突变率为 8 . 2 土 1 . 7肠 ; 而用 37 ℃ , 2 一 8 天处理可使
N o d
一突变率提高到 2 4 , 8 土 23 肠 。 他选取 20 个N od 突变株进行的根毛感染试 验表 明都不能导
致根毛卷曲或形成侵入线 ( H ac 一 ) ,但没有进一步研究高温和叮咙橙处理对质粒的影响及 质粒
消除与。 。 d或 。 ij 基因的关系 . 宁林夫等 t ` 2」用高温处理紫云英根瘤菌 , 获得了消除质粒的 N Q d -
第 六 卷 第 二 期 士弓影
突变株 , 并用接合转移方法 , 实现了 n o d基因的诱动转移 , 使N od 突变株恢复为嘛d气
材料和方法
一 、 供试菌株
R h i匆 bi u川 a s t r a g a il
7 6 0 3 : No d几 iF +x , 来 自江苏扬州地区农科所 。 凝胶 电脉检 测有一个大质粒带 , 编 号
为 pR a 7 一 l 。
7 6 5 3
’ : 本室从菌株7 6 5 3分离得到的 自发抗链霉素 ( S t r ) 突 变株 , N o己+ , F i x 干 , 凝胶电
脉检测表明除有一个与 7 65 3相同的质粒带 以外 , 还有一个稍大的质粒带 , 编号为p R a 7 一 2 ,
Sm
`
5 52
:
N od
+ ,
iF +x
, 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 , 凝胶电脉检测有两条 质一粒 带 , 其
中分子量小的编为p R a 6 一 l , 大的编号为 pR a s 一 2 ( 以下简写为 5 2 ) 。
二 、 培养基
R SY
: 修改的 Y M A ( 1 3 ) , 以蔗糖代替甘露醇 。
T Y
:
T r y p t o n e (D i f
e o
)
: 5 9
,
Y e a s t E x t r a e t ( D i cf o )
: 3 9 , 蒸馏水 : l 0 0 0 m l , pH 6 . 8一 7 . 0 .
R SY + tS :
:
R SY加链霉素使其终浓度为 50 0微克 / 耐 。
三 、 高温处理法
选择RS Y和 R SY + tS r两种培养基 , 采用平皿法和振荡法两种处理方式 :
l
、 平皿法 : 将供试菌在 R SY 中于 28 ℃经 48 小时振荡培养 后系 列稀 释至 10 “ . , 分别用
10
一 ” 一 10 一 “ 三个稀释度的菌悬液 各 0 . l lm 涂 R S Y平板 , 三次重复 , 于 28 ℃培 养 供 活菌 计数
用 ; 另取 10 一 `一 10 “ ` 四个稀释度各 o . l lm 涂 R SY 和 R S Y + tS r平板 , 各作 10 次重复 , 于37 ℃中
保湿培养 7 天后 , 转入 28 ℃ , 待单菌落长 出后取 出计数并挑取代表性单菌落 , 移植斜面 , 编
号保存 。
2
、 振荡法 : 将在 R SY中生长 2 天的供试菌培养液 10 回转人 80 间新鲜食SY培养液中 , 在
摇床 (、 12。印m )上于37 ℃振荡培养 7 天后取出 , 系列稀释 至 10 “ “ , 取 10 一 ,一 10 “ . 稀 释液各
.0 1耐涂 R S Y和 R S Y + tS r平板 , 6 次重复 , 于 28 ℃培养 4 一 6 天后取出 , 计算活 菌数并挑取
单菌落 , 移植斜面 , 编号保存 。
四 、 叮咤橙处理法
先用灭菌蒸锢水配制 5 0 微克 / m l 叮咤橙贮备液 , 在棕色瓶中保存 , 临用前 , 取需要量经
0
.
2 微米微孔滤膜过滤后使用 . 供试菌转接 T Y培养液后 于 2 8 ℃振荡培养 24 小时 , 同时取祥作
显微镜直接测数和稀释平板测数 , 并根据直接计数结果将培养液含菌量稀至 1 0 “个 /回 。 将此
菌悬液 1回分别加入已预先配好的叮吮橙含量 为 20 及 4。微 克 / m1 的 1 sml T Y培养 液中 , 经
湘 ℃振荡培养 7 天后 , 系列稀释至 1 ) . , 取 10 。一 10 “ “ 各稀释液 0 . 1诫涂抹 T Y 平板 , 三 次重
复 , 于28 ℃保温培养出单菌落后 , 计数并挑取单菌落 , 编号保存 。
五 、 质粒 D N A 的检测
采用修改的 H ir s hc 碱变性一 P E G 沉淀法 。 供试菌经链丝蛋白酶 ( P r on as e E , M e r ck )和SD g
在 3 7 ℃水浴中溶菌 , 调p H至 12 . 4使染色体 D N A变性 , 再用 T ir ,一 H CI 回调 p H至中性 , 加入
N a CI 以沉降蛋 自质和细胞碎片 , 于 4 ℃ , 17 o 0 0 rP m条件下离心 2 。 ` , 上清液再加聚 乙二醇 ( P E G ,
1 5 8 华 中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M W= 60 0 0) 沉淀质粒D A N。
凉脂糖 凝胶电泳为 1 60V , 70 m A , 4 一 5 小时 , 凝胶板经澳化乙咤染色 , 在紫外检 测仪
下观测并拍照 。 具体操作见文献 [ ` “ 〕 。
六 、 植物结瘤试验
取紫云英 ( A s t r a 夕a t : `s : i n `c u s L . )种子经 0 . 1肠H g C I : 表面灭菌 , 洗涤催芽后 ,一 用F a h r a e u s
植物无氮营养液 [ ` 3 〕 , 分别 以半固体琼脂斜面或砂土管栽培 , 在光照室进行人工光照培养 ,
温度巧一25 ℃ , 光照 : 8 一10 小时 /天 , 每供试菌5次重复 , 一月后检查结瘤和生长情况 。
七 、 根植固氮酶活性测定
取等重量的新鲜根瘤于 18 x l 80 m。大试管中 , 注入 10 肠新生乙炔 , 于28 ℃保温 3 小时后 ,
抽取 1 m l气体 , 在 10 型气相色谱仪 ( 上海分析仪器厂 ) 上测定乙烯产生量 。
八 、 供试菌株的抗血清和萤光抗体的制备及检测 :
供试菌抗原抗体的制备 , 抗体 Ig G的提纯及萤光标记和萤光抗 体检测的具体方法参 见文
献 [ ` 3〕 。
试验结果
一 、 稀释分离对菌株 7 6 5 3结瘤和固氮能力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纯化供试菌株 , 对 7 65 3进行了稀释分离 。 分别涂徕 R SY和 R S Y + S tr 两种平板 ,
经28 ℃培养 , 从 R SY上挑取 10 个单菌落 , 分别编号为 7 6 5 3一 l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l。 ; 从 R S Y
十 tS r 平板上仅挑得一个单菌落 , 编号为了65 3 r 。
洋菜和砂培结瘤试验表 明 : 除 7 6 5 3一 7 , 8 , 9 , 10 和 76 53 ’ 仍 保持其 结瘤 和固氮 性能 外 ,
7 6 5 3一 1 , 2 , 3, 4 , 5 , 6 , 已失去在紫云英上结瘤的能力 ( 图 1 ) , 其 N od 一的百分率为 54 . 5肠 。
二 、 7 6 5 3及其稀释分离菌株质粒带的检测
用修改的 H i巧 hc 法对 以上分离菌株的质粒检测结果见图 2 . 除 7 6 5 3 ` 有二条质粒带 (见图5 )
以外 , 其余供试菌株均只有一条 p R a 7 一 1质粒带 , 考虑到 N od 一的 7 6 5 3一 1 , 2 , 3 , 4 , 5 ,
6等 6 个菌株仍然具有与 7 6 5 3 ( N od + , iF x 千 )相同的质粒带 , 可以推论pR a 7 一 l不是带有结瘤或
固氮基因的共生质粒 , 因而决定选择 7 65 3 `作为质粒消除试验的供试菌株之一 。
三 、 高温处理对紫云英根瘤菌生长 、 结瘤和固氮能力的影响 :
高温对 7 65 3 ’ 和 552 两个出发菌株 , 用两种不同的培养基 , 采用两种处理方式取得的全部
试验结果汇总于表 1 之中 。
由表 l 可见高温对供试的两菌株的作用有明显的差异 : 从 7 6 5 3 ` 的四种不同 处理中 选择
了 4 0个分离株 , 结瘤试验证明 , 其中有 8株为不结瘤 (N od 一 )突变株 , 其系统 编号为H R a 7 一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菌株 552 , 尽管高温处理的存后率已降至 10 “ 3
以下 , 仍然未能得到 N od 一突变株 ; 唯一有趣的是从高温平皿法 在 R S Y + S tr 平板上得到的全
部分离株 , 虽然仍能结瘤 , 却失去了正常的固氮能力 (N od + , iF x 一 ), 其系统编号为 HR a s一
l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高温对菌株 7 653 r结瘤和固氮能力的影响见图 3 , 对菌株 552 结瘤和固氮能力的影响见图 4 。
对 552 和 H R a s一 l 、 l 。等 10 个分离株的根瘤乙炔还原活性的 比软测定结果见表 2 ,
第 六 卷 第 二 期 1弓g
表 1 高温对紫云英根瘤菌生长 、 结瘤和固氮能力 的影响
存活率菌数 ( 个 /m l ) 结瘤与固氮能力
基
理式处方试株供菌
起始 终止
R S Y 59
.
2X 10 8< 10 X 1 0 5 < 1 0 一3平皿
法 R S Y+ S tr 9 5. 2X 1 0 3 ( 10 X 10 5 < 10 一3
7 6 53r
R S Y 2
,
6 X 10 8
.
5 欠 10 8 5 . 7 7 X 10一 1
R SY + S t
r 2
.
6 X 10 8
.
1 X 10 8 4
.
2 3 X T 0~ 1
振荡法
一冷J
一ǎ日ó口
一óóJ吸,上ō
-)广一又0[:l一].JX<一-一弘扛R S Y 1 9 9 X 10 8
R S Y + S t r 1 9 9 X 10 8
< 3 火 10 5
< 1 0 X 10 5
10 0 0
l 0 l 0
10 4 0
1O 3 0
3 0 0
介 厂 币 了了
几 ~ 冲 二 、
1
士O 1 0 1D
_
` 、
O
!
;
平皿法
气
R SY 3
.
1 X 10 8 } 9
.
6 X 10 5
R S Y+ S士r
3一 { 2一 1 0 O
振荡法
. 为除 N o d一以外的不 固氮菌株数
表 2 高温平皿法 处理对紫云英根瘤菌 5 52 结瘤和周 氮能力的彩畸月朴月~ ’毛一卜…`二{一丁…一于早一一斗扫扛冬井益
. 选取中等大小 的根瘤 10 个 , 于 18 火 180 m m 大试管中 , 注 入 1。%乙炔 , 在 28 ℃保温 3 小 时后 , 抽取 1 m l气 休 用 10 。 型气
相色谱仪测 定 , 固氮酶活性 以所产的乙烯的峰高位来衣示 。
二 因在保存中污染丢失 , 未能作质拉带检测 。
四 、 叮咤橙处理对紫云英生长 、 结瘤和固氮能力的影响
供试菌株用两种不同浓度叮吮橙处理的全部结果列于表 3 之中 。 ~ 一 _
表 3 的数据说明 : 4 。卜g /间的叮咤橙处理浓度过高 , 7 天后使两种供试菌 全部死 亡 , 一 未
得到分离株 。 在 2 0件g /叫 的叮吮 橙处理的突变分离株 中 , 来自5 52 的全 部 结瘤 固氮 , , 仅从
声 了65 3 r 的 10 个分离株中获得了 4 个 N do 一突变株 , 分别编号为从 a 7 一 1 , 2 , 3 , 4 、
华 中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表 3叮咤橙处理对紫云英根瘤菌生长和结 瘤能 力的影响
菌数 ( 个 / ml )
供试菌林 竹吮橙浓度
(
” g/ ml ) — 一 一 } 存 活 率
结 瘤 能 力
起始 索冬止 供试菌林数 } No d一林数
ZX 1 0一 3
7 65 3r
2一 。 , { 4一
2
.
2 X 10 5
l
,
l一|
一
O
一2
,
3 x 10名 } l . 6 x l o 名 7 X 10一 4
2
.
3 X I习S
五 、 高沮处理对根摘菌大质粒的消除效果
用修改的H i rs h碱变性法和快速检测法 ( 王常霖等 , 未发 表 ) 对获得 的部分 7“ 3 , N od -
突变株和 S 52 N od + F ix 一突变株的质粒带进行了检测 , 结果发现 : ( l ) 7 65 3r 的 N od 一突变 株
均丢失了其中的一条大质粒带一一 pR a7 一 2 ( 图 5 中的 H R a 7 一 1 , 2 , 3 ) 。 ( 2 ) 5 52
的 N冈 + iF x 一突变株也丢失了其中的一条大质粒带 ( 图 5中的 H Ras 一卜 2 和图 6 中的 H aR s
一 3 , 4 ), 而 N do 十 , iF x ` 突变株则仍 然保持着与出发菌株相同的两条质粒 带 ( 图 5中 的
H R a s一 1 2和图 6 中的 H R a s一 22 ) 。
六 、 供试菌与分离突变株的黄光抗体检测
用制备的 76 5 3 `和 5 52 的萤光抗体对供试菌及其代表性分离突变株的检测结果均表现为强
的正反应 , 表明这些分离株不是杂菌 , 它们确系这两个出发菌株的分离后代 。
讨 论
上述结果表明 , 紫云英根瘤菌的不同菌株对高温和叮吮橙处理的反应有着明显的差异 :
76 5 3
r对处理敏感 , 很容 易分离到 N o d一突变株 ; 而 5 52 用两种处理虽也获得了很高的致 死率 ,
却未能得到 N od 一突变 , 只在 R S Y + tS r平板上经高温处理获得了 N od + iF x 一突变株 。 菌株对处
理的 这种特异性可 以解释以往文献中关于叮咤橙处理效果结论不一致的原因 。
7 “ 3 ,的 N o d 一突变株丢失了其中的一条大质粒带 , 这表明该菌株的 ,拍d基因可能定位在该
质粒上 , 这与宁林夫等最近报道的用热处理后 , 证明紫云英根瘤菌 S 7R 几 5 3 1和 快生 型大豆
根瘤菌U SD A 2 05 的 on d基因也定位在一个大质粒上的结论相似 〔 ’ “ 〕 。
用高温平皿法从菌株 552 获得的 N od ` iF x 一突变株也丢失了其中的一个大质粒 , 说明该 菌
株的。 。 d基因与。 z’j 基因 (或与固氮作用有关的其它基因 )没有定位在同一个大质粒上 . M as t e r o n
等 〔` 7〕新近也报导快生型大豆根瘤菌 U SD A 2 05 的。 d和 耐 f基因分别定位在分子量为 195 M d和
1 12 M d的两个不同的大质粒上 。
十分有趣的是 , 菌株 76 5 3 r的 N o d 一稀释分离菌株仍然具有与出发菌株相同的质 粒带 ( pR a 7
一 l ) , 这一结果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它不是根瘤菌的共生 质粒 。 !们学 俊 〔“ 〕最 近 采用与
第 六 卷 第 二 期 1 6 3
I王i g a 、 hi , S一 1 9 6 7 , T r a n s f e r o f e l o v e r i n f e e t iv i t v o f R h i z o b i u m t r i f o l i i t o Rh . p h韶 e o l i a s m e d i a t e d
b y
a n e p i s o m i e f a e t o r
.
J
.
G e n
.
A p p l
.
M i
e r o b i o l
.
1 3 : 3 9士一 4 0 3 .
P a r i j
s k a y a
,
A
.
H
: 1 9 7 3 , T h
e e
f f
e e t o f a e r id i n e o r a n g e a o d m i t o m y e i n C o n t h e s y坦 b io t i e
p r o P e r 亡i e , o f R h . 功 e l i l o t i , M ie ro b io l o g i丁a , 4 2 : 11 9一 12 1 .
Z u r k
o w s k j i
,
W
.
e t a l
: 1盯 3 , E f f e e 亡 o f a e r 主f l a v i n e a 。 d s o d i o rn d o d e e y l s u l p h a t e o n i n f e e t i v e 幻 e s s o f
R h
.
t : i f o l ii
,
A
c t a , M i e r o b i o lo g i e a P o lo n i e a
,
5 ( 2 )
: 5 5一6 0 .
D
u n ; c a n
,
L
.
K
. 。 。 d F . e
.
e
a n n 。 。 : 1 。了 , , T h 。 g en e t i。 。 。 n t r o x 。 f , y m b ;。 , i c p r o p e r t i e , i五、 ’ 、
R lz i z o b i u m
: e v e
d
e n e e f o r P l a s m i d e o n t r o l
,
P l a n t a n d 5
0 11
,
s Pe e i a l v o l
u m e
, 7 3一 了9 .
Z
u r
k
o w s k i i
,
W
.
e t a l
: 19 7 5
,
E f f
e e t i v e m e t h o d f o r t h e i、 o l a t io l l o f n o n 一 n o d u l a t i n g m u t a n t s o f
Rh i : o b i u m l r i f o l ji
,
G
e n e t i e a l R e s e a r e h
, 3 2 : 3 1 1一 3 14 ,
H
o o y lc a a ,
,
P
.
J
.
e亡 a l : 2 9 8 2 , S y m 一p la s nz i d o f R h i : o b i u m 士r i f o l i i e x P e r e s s e d i n d i f f e r e n t r h i z o b ia l
s P e e i e s a n d A g
r o b a e t e r i u m 芝u m e f a e i e n s , N a t u r e , 2 9 2 : 3 5 2一 3 5 3 .
李仲贤 : 1 9 8 5 , 紫云 英根瘤菌结 瘤能 力的研 完 , 微 生物学通报 , 12 ( 4 ) : 151 一 工5 3 .
宁 林夫等 , 19 8 6 , 几 类快生型根瘤菌质拉的研完 , 徽生物 学报 , 26 ( 3 ) : 27 1一27 6 .
周 俊初 : 198 4 , 三叶草根 瘤类菌体 的繁 疚能 力 , 华 中农学院学报 , 3 ( 4 ) : 3 3一 4 5 .
胡学俊 : 10 8 6 , 紫云 英根瘤 菌结瘤基 因的消除和 R4P 质杜在根瘤菌和其它革兰氏阴性 细菌之 间的转移 , 华 中农业
大 学土化系农业微生物硕士学位论文 .
H y
n e ,
,
M
.
F
.
e t a l
: 1 95 5
.
C h ra e 亡e r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t w o m e g a p la s m id : o f Rh i z o b i u m m e li l o t i , B o o k o f
A b s t r a e t s f o r b t h I
n t e r
.
S y m
.
o n N i t r o g e n F i
x a t io n
,
9 一 2 2 .
T
o r o
.
N
.
e t a l
: x o s s
.
G e n o t i e a n a l y s i s o f o n e n o 一p s y m p l a s m id o f Rh i : o b i 林m tn e l i l o t i , B o o k o f
A b
s l r a e t s f
o r b t h I
n t七 r . S y m
.
o n
N i土r o g e n F i x a t i o n , 9 一4 5 .
M
a : t e r s o n
,
R
.
V
.
e t a l
: 1 05 5
.
C o n s e r v a t io n o f s y m b i o t i e n i t r o g e n f i x a t i o n g e n e s e q u e n e e s i n
R h i
: o 飞) i u m j a p o n i e u m a n d B r a d y rh i z o b i u m 」a p o n i e u m ` J . o f B a e t e r i o l . 16 3 ( l ) , 2 1一 2 6 .
张忠明等 : 198 6 , 紫云 英根瘤菌质拉的研究 1 . 五个菌林 大质拉的分离 、 纯化和菌林了6 5 3质拉的内切晦图讲 , 华
中农业大学学报 , 5 ( 4 ) : 3 2 6一 33 1 .
ōJ I气七r es,
5
六087
resesLJLI
.ì
〔 9 〕
〔10 〕
〔1 1〕
〔1 2〕
L1 3〕
[ 1 4〕
[ 1 5 〕
〔 16」
[ 1 7〕
[ 1 8 〕
S TU D IE S O N RH IZ OB IUM P LAS MIDS 且 . T E ST S O F P LASMID
EL IMINAT !ON O F 旦一旦丝r四旦)
Zh o u J二 e h u , Zh a n g Zh u n gm i n g , H u a n g Ch e n g ii n , L i F u d i , C h e n H u a k u i (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B i
o lo 加 e a l N i t or ge o F £二 a t i o n , 月u a 二人o n g A夕 r `c o l t u 犷a l U n f o e sr i t夕 )
A B S T R A C T 1
.
7 6 5 3 a : d i t s N o d
一 m u t a n t s o b t a i n e d b y d i l : t i o n s h o w e d t h e s a m e lP a灿 id
b a o d
.
I t w a s l i k e l y t h a t b o t h n o d a n d 。 f f g e n e s 吮 r e n 。 t t o e a t e d 0 0 t h e p l a s o id i s o l a t e 4
b y o u r m e t h o d
.
2
.
R
.
a s t r a g a l f 5 5 2 a n d 7 6 5 3
` sh o w e d d i f f e r e n t r e a e t i o n场 w i th t h e
t r e a tm e n t o f h i g h t e卿 e r a t u r e a n d a e r i d i n e o r a n g e . 5 5 2 w a s m o r e s e n s三t i v e ( t h e r a t i o n q f
r e m a i n i o g v i a b l e e e l l s w a s l。 w e r t h a n 10 一 3 ) a n d n o N o d
一 m u t a n t s w e r e 。 bt a i n e d
.
F o r
7 6 5 3
’ ,
t h e r a t i o o f r e m a i n i n g v i a b l e e e l l s w a s 10
一 3一 5 0肠 a n d t h e N o d 一 m u t a n t s w e r e
e a s y t o o b t a i n
.
3
.
N o d
一 nI u t a n t s o f 7 6 5 3 l o s t o n e l a r g e r pl a s m id , p R a 7一 2 , a s e o lnP
a r e d
W i t h 7 6 5 3
` w h i e h h a s wt
o Pl a s m id s
·
I t Sh o w e d t h a t g e n e s f o r “ i t r o琴e n f i x a t i o拜 m i鉴h t b弓
华 中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l o e .t e do n t h i
s pl a s mi d
.
4
.
70肠 o f 55 2 150 1良t e so b t ai n e df r o mS RY +S t tn a gr a概 di u m
w i t h 3 7o C
, 7 d a y s t r e a t m o n t e h a n g e d t o N o d
+ ,
F i
x 一 p h e m o t y p e a 且d l o s t o 耳 e l a r g e r
p l a s m id
.
tI m e a n t t h a t n犷f o r 5 0脚 n i f一 r e l a t i n g g e o e s w e r e l o c a t e d i n t h i s p l a s m id a n d
s e P a r a t e d f r o m n o d g o n e s
.
T h e r e s u l t s w e r e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 t h o s e o f 口 o s t r e Po r t s i n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w o r t h s o m e f u r th e r s t u d i e s
.
KEY W O RD S 尺h 之`0 6 `u川 ; 刀厅. 。 : t r a习a l` ; P l a s 瓜三d
( 熊家国编发 )
中国昆虫学会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昌举行
中国昆虫学会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 于三月十 日至十五日在武昌召开 。 全国二十
九个省 、 市 、 自治区的 3 60 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和昆虫工作者出席了这次会议 .湖北省教委副主
任张叙之和我校党委书记韩德乾 、 校长孙济中等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
. 这次大会从学术活动 、 科普、 编辑出版学术刊物和国断学术交流等四个方面总结了 1 98 2年
以来的学会工作 。 一致认为学会在贯彻改革 、 开放 、 搞活的方针 , 在推动科研 、 教学和生产及
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
大会按昆虫区系分类 、 昆虫生理生化 、 昆虫生态 、 农业 昆虫 、 林业昆虫 、 医学 昆虫 、 生物防
治 、 药剂毒理 、 脾靖学等九个专业组进行了学术交流 。 在专题讨论的基础上 , 与会代表向国家
有关部门提出了兰个方面的建议 。 在众关于加强农业害虫防沼喊娜协建筷中 , 要求对基础昆
虫学各分支学科予以重视 : 建议国家早 日制定植物保护珍 、以法律形武保证撕国植佩· 植检工
作的顺利进行 . 在 《 关于开展资源昆虫的开发利用 》 的建议中 , 代表们认为我国地大物博 , 昆
虫资源丰富 , 要求把资源尾虫的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列入 “ 八五 ”规划 , 作为国家重点攻关项
目之一 , 并首先把投资少 、 收效快 、 经济效益大的伶粉昆虫和饲料昆虫作为重点功关的突破 口 。
在 《 关于加强城市害虫控制 》 的建议中 , 与会代表要求城乡建设和环保部门设置害虫控制的
职鸽机构 、 , 以领导规 划有关城市害虫的控制工作 , 并建 议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 置城市昆虫
课 , 以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
在这次大会上 , 植保系主任宗良炳 、教授当选为学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