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浓度吲哚丁酸对榆叶梅绿枝扦插的影响



全 文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113
不同浓度吲哚丁酸对榆叶梅绿枝扦插的影响
陈 刚 1,刘洪娟 2
(1. 吉林市丰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吉林 吉林 132100;2. 吉林省敦化市官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 敦化 133722)
摘 要:以当年生半木质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榆叶梅嫩枝作为试验材料,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浓度分别为 500、750、
1000、1250mg/L的吲哚丁酸处理对榆叶梅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浓度处理均可提高榆叶梅扦插枝条的成活率、生根率、
新梢长势,其中 1000mg/L 吲哚丁酸处理榆叶梅绿枝扦插效果最好,其成活率和生根率达到 82.22% 和 88.89%。
关键词:榆叶梅;绿枝扦插;吲哚丁酸
中图分类号:S685.12 文献标识码:C
榆叶梅又名小桃红、榆叶鸾枝,为蔷薇科梅属植物,因
其叶似榆叶,故名“榆叶梅”。榆叶梅自然生长特性为落叶灌
木,高 2~ 5m,枝细小光滑,花有单瓣、重瓣和半重瓣之分,
呈半球形的植株全部布满色彩艳丽的花朵,十分美丽且壮观,
尤其以重瓣观赏效果最好。榆叶梅枝叶茂密、花繁色艳,是我
国北方地区普遍栽培的早春观花树种。榆叶梅常用的繁殖方法
为分株或嫁接,繁殖系数不高。为了提高榆叶梅的繁殖速度,
本试验采用吲哚丁酸为生根激素进行榆叶梅的绿枝扦插比较试
验,以选择出最佳浓度的生根剂配方,为快速繁育榆叶梅提供
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 2013 年 5 月下旬~ 10 月下旬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园艺场试验地进行。选择生长健壮、无破皮、无病虫害的当年
生半木质化嫩枝条做插条,剪除枝条梢部细弱半木质化程度过
低的部分,留取中基部作插穗,插穗长 6~ 8cm,除去下部叶
片,上部保留 3 ~ 4 个叶片,较大叶片剪取 1/3 ~ 1/2。按上
下切口分开摆齐,每50根捆成1把,扦插前将插条置于避风、
遮阴的条件下,喷水保湿。
1.2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案,共设 5个处理,3次重复,
每处理 50 根插条,试验共用 750 根插条。处理 1:吲哚丁
酸 500mg/L;处理 2:吲哚丁酸 750mg/L;处理 3:吲哚丁酸
1000mg/L;处理 4:吲哚丁酸 1250mg/L;处理 5:清水(CK)
作对照。
1.3 扦插方法
扦插前,先将插床浇 1 次透水,然后分别将各组插条
的基部在其对应的生根剂浓度下进行速蘸,插条基部浸入药
液的长度约为 1cm,时间为 3 ~ 5s,后将其取出按株行距为
3cm×3cm 依次进行扦插,深度约为 1cm。扦插时,要注意将
其叶表正面向阳,加强光合作用,以便生根。
1.4 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拱棚要进行遮阴,遮阴率 50% ~ 80%,拱棚内温
度控制在 20 ~ 30℃,晴天每天喷水 3次,阴天上午和下午各
喷 1次即可。浇水要用困水,不能用刚抽的水浇苗。保持叶面
湿度为 70%,土壤湿度为 30%。管理过程中注意记录榆叶梅
的生根率、成活率及新梢长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吲哚丁酸对榆叶梅绿枝扦插成活率及生根率的影

由表 1可知,处理 3对榆叶梅绿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效果
最好,达到 82.22%,而且各个处理对榆叶梅插条成活率的影
响均高于清水对照。处理3成活率达82.22%,较处理4、处理2、
处理 1 及清水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高出 19.78%、
20%、39.55%、58.89%。处理 4和处理 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62.44%和 62.22%。清水对照的榆叶梅插条成活率最低,
仅占 23.33%,与各个处理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较比处理 3、
处理 4、处理 2、处理 1分别低达 58.89%、39.11%、38.89%、
19.34%。处理 3 即吲哚丁酸浓度为 1000mg/L 时,对榆叶梅绿
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效果最好,达到 88.89%,而且各个处理
对榆叶梅插条生根率的影响均高于清水对照。处理 3 生根率
达 88.89%,较处理 4、处理 2、处理 1及清水对照相比均有显
著性差异,分别高出 17.78%、18.67%、38%、58.67%。处理 4
和处理 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 71.11% 和 70.22%。清水
对照的榆叶梅插条生根率最低,仅占 30.22%,与各个处理间
均有显著性差异,较比处理 3、处理 4、处理 2、处理 1 分别
低达 58.67%、40.89%、40%、20.67%。
表 1 不同浓度吲哚丁酸对榆叶梅绿枝扦插成活率
及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
处 理 插条数 /个 成活率 /% 生根率 /%
3 150 82.22aA 88.89aA
4 150 62.44bB 71.11bB
2 150 62.22bB 70.22bB
1 150 42.67cC 50.89cC
0(CK) 150 23.33dD 30.22dD
2.2 不同浓度吲哚丁酸对榆叶梅绿枝扦插新梢长势的影响
图 1 不同浓度吲哚丁酸对榆叶梅绿枝扦插新梢
长势影响的折线图
(下转第117页)
不同浓度吲哚丁酸对榆叶梅绿枝扦插的影响 陈 刚,刘洪娟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117
茶叶的生产过程中高新技术的应用又不够普遍,直接制约了我
国茶叶市场的拓宽,也给了国外茶品牌,例如“立顿”等可乘
之机。
3 茶产业未来的机械化生产之路
3.1 规模化、集中化
中国的茶企业要想走出中国,走进世界,要懂得拧成一股
绳。改变当今中国各种家族式的茶企业发展模式,实现公司化、
企业化经营模式,是中国茶企业做大、做强的要求所在。实现
了统筹规划管理的中国茶企业不仅机械化进程会不断加快,其
所具有的副产品的开发进程也会随之加快。茶产品链条的不断
延伸,茶农主们所获得的收益也会越来越多。机械茶的生产效
率普遍来说,是手工茶的 5倍左右,并且在高效率的茶生产过
程中,茶叶的品质质量,确实得到了保证。西南区域的茶企业
若是能够经过一定的整合,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茶企业,推广
各种新型的茶叶种植技术会促进中国的茶产业的发展。
3.2 生态化、环保化
茶叶的生态化发展主要指的是茶叶生产应该是少用农药、
少用化肥,形成一个全面的生态链条。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
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未来的中国茶企业要向有机化生产过渡。
为了保证茶叶的种植效率,机械化的生产管理模式能够帮助茶
农们去控制好化学剂量的使用范围,控制好茶叶的修剪、虫害
的防治、灌溉等。茶叶施肥机、种植机、开沟机、植保机械、
修剪机等,都是针对于茶园的生产绿色种植而发明出来的机械。
这么多功能齐全的茶叶种植机,推动了我国茶叶生产有机化、
绿色化的发展。
4 结语
茶企业实现机械化发展不仅要体现在茶叶的生产种植上采
用了高新的机械技术,还要在茶叶的加工、包装工艺上采用高
新技术。中国的茶文化影响深远。世界文献中,关于中国茶文
化的记载不计其数。已经有了市场文化底子的中国茶品牌,只
要能够严格地控制好自身的茶叶品质,迎合市场的需求,巧妙
地开发出新茶产品,挤进于世界市场之中,也不过是迟早的事
情。
参考文献
[1] 陈永生 ,朱德文 ,任彩虹 .对“十一五”江苏茶业机械化发展的展
望 [J].农业装备技术 ,2006,32(3):4-6.
[2] 权启爱 .我国茶叶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J].中国茶叶 ,2006(6):4-6.
作者简介:彭光贵(1973-),女,宜宾县农业局茶叶站,助理
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技术管理工作。
扦插后每隔 10d 记录 1 次新梢生长状况,绘制如图 1(新
梢长势单位为 cm,药剂浓度单位为mg/L)。由图 1可见,扦
插后 10d,浓度为 1000mg/L 的处理新梢生长平均为 0.8cm,
清水对照则没有生长迹象,且各处理间无明显变化;扦插后
20d,浓度为 1000mg/L 的处理新梢生长最快,平均为 2.8cm,
清水对照生长最慢,平均为0.2cm,各个处理间有较明显变化;
扦插后 30d,浓度为 1000mg/L 的处理新梢生长平均为 3.6cm,
清水对照则生长平均为 0.5cm,此时各个处理间有明显的变化。
由此可见,浓度为 1000mg/L 的处理新梢长势最好。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实验数据表明,1000mg/L 吲哚丁酸浓度处理榆叶梅
插条成活、生根及新梢长势效果最好,成活率和生根率分别为
82.22% 和 88.89%,新梢在扦插后 30d 生长约 3.6cm。扦插成
活的关键在于使扦插枝条生根,生根的难易除与植物自身的特
性有关外,还与处理枝条插条激素浓度和时间有关。扦插季节
和基质对插条生根也有影响。清水对照处理对榆叶梅成活率、
生根率及新梢长势最弱,其成活率和生根率仅占 23.33% 和
30.22%,并且新梢在扦插后 30d 生长约 0.5cm。适宜浓度的植
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能够增加榆叶梅绿枝扦插成活数、生根数,
提高其成活率及生根率并能加强新梢长势,促进枝条旺盛生长。
因此,在生产上可以采用吲哚丁酸浓度为 1000mg/L 的处理来
对榆叶梅进行大批量的繁殖。
参考文献
[1] 孟庆武 ,纪殿荣 ,吴京民 .图说千种树木 [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10:21-23.
[2] 房伟民 ,陈发棣 .园林绿化观赏苗木繁育与栽培 [M].金盾出版社 ,2003:
11-12.
[3] 何生根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观赏植物上的应用 [M].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10:45-46.
[4] 李殿波,于春江 .榆叶梅繁育技术 [J].中国林副特产 ,1998(02):88-
90.
[5] 闫双虎 .榆叶梅扦插育苗技术 [J].青海农林科技 ,2008(03):17-18.
[6] 马平辉 .榆叶梅栽培技术 [J].现代农业科技 ,2009(21):36-38
作者简介:陈刚(1974-),男,汉族,吉林省梨树县人,副教授,
硕士,从事植物栽培及有害生物治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上接第113页)
茶叶种植机械现状与发展趋势 彭光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