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蜈蚣草繁殖技术研究



全 文 :- 23 -
上海农业科技 2010-6
蜈 蚣 草 繁 殖 技 术 研 究
许建华1 肖艳平2 尹 睿2 沈生元1 莫美英1 穆利明1
(1江苏省吴江市农业委员会 215200;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8)
自Ma等在Nature上发表了首个超积累砷的植物(蜈蚣
草)开始,掀起了使用超积累植物修复砷及其他重金属污染
的研究热潮。国内陈同斌等首先研究了砷超积累植物蜈蚣草
及其对砷的积累特征,发现蜈蚣草能把大量的砷转移到地上
部,吸收砷量最大达22600mg/kg,尤其是其羽叶中吸收更
多的砷,含量达5070mg/kg。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能超富集
金属、非金属污染的植物已筛选了400 多种,其中能超富集
砷的植物主要集中于蕨类植物蜈蚣草、大叶井口边草等。因
此,探寻一种蜈蚣草高效繁殖技术是解决和修复土壤砷污染
的当务之急。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蜈蚣草孢子在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栽种的蜈
蚣草上采集,其繁殖在该所温室内进行盆栽试验。蜈蚣草大
田移栽试验在吴江市黎里镇进行,调查发现该镇稻田土壤有
轻度砷污染,砷含量为31.2mg/kg。供试土壤的基本化学性
质为:有机碳33.33g/kg,全氮1.50g/kg,全磷0.32g/kg,
有效钾80.13g/kg,pH值5.11。
1.2 试验方法 蜈蚣草孢子采用机械、赤霉素、低温3个
处理,以常规为对照;大田移栽方式采用整株、分株两种方
式,大田管理分露地和保护设施栽培两种方式,最后进行分
析汇总。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蜈蚣草孢子繁殖速度的影响 在相同的光
照、温度、湿度等栽培管理条件下,对蜈蚣草孢子采用不同
的处理方法,其萌发时间不同,原叶体形成时间也不同,长
势也不同(见表1)。孢子在播种后11d开始萌发,20d左右
即可形成心形的原叶体,原叶体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形
成精子器和颈卵器,分别产生精子和卵子,两者受精后形成
胚,由胚发育出寄生于原叶体上的孢子体幼苗,在幼苗长出
3片叶子、形成自己的根系时,原叶体就会枯萎死亡。
2.1.1 孢子萌发情况。由培养皿培养可知,播孢后在水分
充足的条件下,经11d孢子开始萌发,激素处理和机械处理
的蜈蚣草孢子萌发较其他处理快,缩短了孢子萌发时间,常
规处理的孢子萌发稍后,低温处理的孢子萌发最晚(见表1)。
有试验表明,预先冷冻对苏丹草种子的休眠破除率高达
71%~100%。本试验可能是由于蜈蚣草孢子经过一个冬天,
休眠已打破,遇到低温(-20℃)这个不利环境,反而延缓了
孢子的萌发。通过机械的方法擦破种壳可提高种壳的透性,
因而可打破因种壳透性不良而引起的休眠。赤霉素处理种子
可显著提高其发芽率,本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激素处理可促
进蜈蚣草孢子萌发,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2.1.2 原叶体形成和生长状况。原叶体形成的直观表现为
苗床土表变绿,原叶体形成假根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小原叶
体逐渐长大,绿色逐渐明显,播孢后20d左右在苗床上肉眼
即可看到小鳞片状原叶体,原叶体逐渐长大到形成成熟的精
子器与颈卵器。从试验结果看,与孢子萌发结果相似,激素
处理的孢子最先形成原叶体,其次为机械处理和常规处理,
低温处理的孢子形成原叶体的时间最晚。对照和激素处理的
孢子原叶体密度最大。
2.1.3 孢子萌发过程及孢子体幼苗生长规律。孢子体是由
原叶体上的精子器产生的精子和颈卵器产生的卵细胞融合后
形成合子,然后发育成为独立的孢子体。孢子体自原叶体的
中间长出,初期从原叶体吸取养分,直至成为独立的孢子体,
原叶体才逐渐死亡,孢子体逐渐长出真根从土壤中吸收养分。
从试验结果看,最初出现孢子体约需35d,随后孢子体根系
迅速生长,不断积累养分并形成地下茎,地上部分随着根系
的生长也逐渐加快生长,其中激素和机械处理在120d时叶柄
———————
收稿日期:2010-03-15
摘 要:蜈蚣草孢子采用常规、机械、赤霉素、低温4个处理,大田移栽采用整株、分株两种处理以及大田管理分露
地和保护设施两种处理,对蜈蚣草育苗繁殖、移栽及管理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机械、赤霉素、低温处理
对蜈蚣草孢子的繁殖速度没有显著影响。与自然状态相比,只要提供充足的水分、适宜的光照、合适的温度,可显著提高蜈
蚣草孢子的萌发率,缩短孢子繁殖时间,出苗后通过移栽假植、遮光降温等技术措施,有效促进了小苗的生长发育,成苗时
间比野生苗提前;大田整株移栽成活率明显提高,达94%,而分株移栽的成活率只有25.3%;保护设施栽培的生物量明显增
加,每667m2干重达401.04kg,而露地栽培的每667m2干重仅271.91kg,增产47.49%。
关键词:蜈蚣草;孢子;繁殖育苗;移栽方式;管理措施
处理
方式
常规(CK)
机械
赤霉素
低温
播孢时间
(年.月.日)
2008.5.7
2008.5.7
2008.5.7
2008.5.7
孢子萌发
时间(d)
12
11
11
13
原叶体形
成时间(d)
20
20
19
21
孢子体形
成时间(d)
36
35
34
37
原叶体长势
(120d)
密度较大色泽黄绿
密度最小色泽黄绿
密度最大色泽亮绿
密度稀少色泽黄绿
叶柄高
(cm)
18.25
24.00
21.5
20.75
表1 蜈蚣草孢子繁殖试验结果
注:孢子萌发时间、原叶体配子体形成时间、原叶体长势(120d
时)、叶柄高(cm)都自播孢之日算起。
- 24 -
上海农业科技 2010-6
高度分别为21.5、24cm,较其它处理生长得快。因此,从整
个生育期看,对第一年收集的蜈蚣草孢子,由于经过一个冬
天,完成了休眠状态,各处理对蜈蚣草的孢子繁殖速度没有
显著的影响。与自然状态相比,提供充足的水分、适宜的光
照、合适的温度,可显著提高蜈蚣草孢子的萌发率,缩短孢
子繁殖时间。
2.2 蜈蚣草大田移栽和管理
2.2.1 大田移栽。蜈蚣草喜疏松透气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从温室培育成幼苗再移栽到农田土壤,由于环境发生变化,
易影响植株成活率。由表2可知,蜈蚣草从温室培育成幼苗,
整株移栽到农田土壤的成活率平均达94%,而分株移栽的成
活率只有25.3%,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移栽时幼苗根系受损、大
田土壤环境不利于根系愈合和再生。
表2 不同移栽方式对蜈蚣草成活的影响
2.2.2 管理。蜈蚣草喜明亮散射光,也能耐较暗的光照,喜
温暖气候,生长适温为夜间15~25℃,白天24~26℃,夏季
高温强光不利于生长,冬季低温不利于越冬,因此,采用保
护措施即冬季用薄膜进行保温、夏季用遮阳网进行遮光栽培,
以自然条件下栽培为对照。蜈蚣草经2年时间生长,保护设
施栽培的生物量每667m2干重达401.04kg,而露地栽培的生
物量每667m2干重仅为271.91kg,保护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
增产47.49%(见表3)。
表3 不同管理方式对蜈蚣草生物量的影响(单位:kg/667m2)
3 小结与讨论
3.1 蜈蚣草孢子育苗的关键是播孢后至孢子体幼苗移栽前
的环境控制,主要有:(1)蜈蚣草孢子极小,只能播在基质
表面,因此,必须保证基质表面有足够的水分,以使孢子能
正常萌发;但在喷水过程中,要注意基质表面的平整,避免
孢子被冲入土中而不能萌发。(2)由于蜈蚣草喜温暖、阴湿
的生态环境,怕高温、强光照,所以必须用遮阳网覆盖,并
在高温时采用喷淋降温。
3.2 蜈蚣草孢子育苗最佳的基质要求是养分充足,保水性、
透气性好,不易板结,不易生杂草,病虫少。
3.3 蜈蚣草孢子出苗后通过移栽假植、遮光降温等技术措
施,有效地促进了小苗的生长发育,成苗时间比野生苗提前,
且技术简便实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3.4 蜈蚣草从幼苗移栽到大田最好采用整株移栽方式,以
确保幼苗移栽成活力。在大田生长过程中,采取夏季遮光、冬
季大棚保温等措施,有利于提高蜈蚣草产量。
处 理
株数(株)
成活株数(株)
成活率(%)

50
46
92

50
47
94

50
48
96
平均
50
47
94

50
11
22

50
13
26
整株移栽 分株移栽

50
14
28
平均
50
12.7
25.3
如东县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思考
袁 勇 (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农技站 226412)
顾淑娟 (江苏省如东县土肥站 226400)
如东县地处江苏省东南沿海,现有耕地面积10.4万hm2,
常年种植农作物总面积17.6万hm2,年产秸秆100~110万
t,其中水稻秸秆约50万t、二麦秸秆约30万t。近年来,随
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村燃料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
剩余秸秆被废弃甚至焚烧,不仅造成了生物有机资源的极大
浪费,而且污染了环境,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针
对农村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县委、县政府组织农
业、农机、工业等相关部门开展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
与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秸秆综合利用途
径主要有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秸秆加工、秸秆养畜种菇、秸
秆燃料,年秸秆综合利用率85%左右。全县基本实现了以秸
秆综合利用开发为重点,并逐步向发展秸秆经济的跨越。
1 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的成效
1.1 领导重视 如东县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生态农业建设工
作,长期把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
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召开全县秸秆
应用现场会;每年均发出禁止农民在田头焚烧秸秆的文件;
近年来更是把秸秆禁烧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和考查执政能
力的措施去落实,进一步明确了各镇各部门工作责任,提出了
具体的工作措施,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县长担
任副组长,农林、农机、环保、公安、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人
为成员的如东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领导组,各镇
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了政府一把手为秸秆综合
利用及禁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
领导具体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
收稿日期:2010-05-18
摘 要:笔者对如东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做好秸秆
综合利用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秸秆;利用;成效;问题;建议
****************************************************************************************************************
处 理
地上部干重
地下部干重
合 计

135.26
241.51
376.77

146.81
258.63
405.44

154.37
266.54
20.91
平均
145.48
255.56
401.04

9a1.78
170.36
262.14

96.8
174.76
271.56
保护设施栽培 露地栽培

98.61
183.42
282.03
平均
95.73
176.18
2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