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又名马尿骚,续
骨木,广泛分布于我国,具有活血、祛风,治筋骨疼
痛、风湿等功效[1]。为探求超声波——微波提取接
骨木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本研究采用响应面
法,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期为接骨木资源开
发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
1. 1 试验材料
接骨木果实采自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栽
培基地,树龄10~12年。取成熟果实,干燥后用粉
碎机粉碎并过筛,选取40~60目粉末真空包装,
冷冻保存备用;甲醇等溶剂均为分纯。
1. 2 主要仪器
超声波-微波提取器SL-SM400(南京顺流仪
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 RE-52A(上海亚荣生
化仪器厂);紫外可见光光度计UV-1800PC(上海
美普达仪器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101-1AB
(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2 方 法
2. 1 接骨木挥发油的提取
准确称取接骨木原料5.000± .005g,加入试
剂甲醇后置于超声波-微波提取器中,设定超声
波发射功率18W、微波发射功率43 W、提取时间
30min,最后将得到的提取过滤液倒入旋转蒸发仪
中(水温52℃,真空度0.7MPa)至恒重[6]。
2. 2 单因素试验
将液料比、反应时间、颗粒大小3个因素设置
5个水平,测定各因素各水平对接骨木挥发油得率
的影响(表1)。
表1 单因素水平表
2. 3 响应面试验
以接骨木挥发油得率为响应值,通过
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并依据单
因素试验结果,即在5个水平中,选择得到接骨木
挥发油最多的3个水平进行响应面试验。
3 结果分析
3. 1 单因素试验结果
液料比对接骨木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由液料
比对接骨木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图1)可知:接骨木
文章编号:1001 -9499(2016) 03-0040-03
摘要:以接骨木果实为原料,优化接骨木挥发油提取工艺,依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接骨木挥发油提取得率为响应
值,在液料比、反应时间、颗粒大小 3因素 3水平下对提取率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响
应面分析,最终确定了液料比 57.6 mL/g、反应时间 37.4 min、颗粒大小 49.6目为最佳提取条件,提取得率为 4.565
8%,与理论预测的数值比较相近,表明模型方程是合理有效的。
关键词:接骨木;挥发油;提取工艺;影响面
中图分类号:S567.1+9, TQ461 文献标识码:A
响应面法优化接骨木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
谢晨阳 张跃新 么宏伟 赵凤臣 吴洪军 付婷婷 张学义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牡丹江 157011)
林 业 科 技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第41卷 第3期
2 0 1 6 年 5 月
Vol. 41 No. 3
May 2 0 1 6
* 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基金项目(sgzjQ2013004)
因素
A液料比/mL·g-1
B反应时间/min
C颗粒大小/目
1
20
10
20~30
2
30
20
30~40
水平
3
40
30
40~50
4
50
40
50~60
5
60
50
60~70
挥发油得率随着液料比的增加而增大,达到峰值
时的液料比为50mL/g;当液料比大于50mL/g时,
则随着液料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液料比为
50mL/g时提取效果最优。
图1 液料比对接骨木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反应时间对接骨木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由反
应时间对接骨木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图2)可知:接
骨木挥发油得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达
到峰值时的反应时间为30min;当反应时间大于
30min时,则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
此反应时间为30min时得率最优。
图2 反应时间对接骨木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颗粒大小对接骨木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由颗
粒大小对接骨木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图3)可知:接
骨木挥发油得率随着颗粒大小的增大而增高,达
到峰值时的颗粒大小为40~50目;当颗粒大小大
于40~50目时,则随着颗粒大小的增大而逐渐降
低,因此颗粒大小为40~50目时得率最优。
图3 颗粒大小对接骨木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3. 2 响应面优化分析
3.2.1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
依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筛选出3个接骨木挥
发油得率最高的水平进行响应面试验(表2),将得
到的试验结果(表3)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
接骨木挥发油得率的二次回归拟合方程:
Y=4.7+0.06A+0.04B-0.03C+0.082AB-0.046AC+
(8.575E-03)BC-0.02A2-0.31B2-0.21C2
表2 响应面设计因素与水平
表3 响应面试验与结果
3.2.2回归分析
经回归方程方差分析(表 4)可知:模型 F 值
(70.52)很高,P值(P<0.0001)很低,失拟项的P值
为0.0852,失拟度不显著,模型显著性良好,表明
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真实水平,误差较小,因此
可用该模型对接骨木挥发油提取进行分析和预
测。试验中影响极显著的因素为A、AB、A2、B2、C2,
影响显著的因素为 B、AC,因素 C、BC 影响不显
著,综合考虑3个因素及相互作用的影响,液料比
对提取得率影响最大,颗粒大小对提取得率影响
最小。
表4 回归方程方差分析
-1
40
20
30~40
水平
0
50
30
40~50
1
60
40
50~60
因素
A液料比/mL·g-1
B反应时间/min
C颗粒大小/目
试验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液料比
0
0
-1
-1
0
0
1
0
1
0
0
-1
0
1
-1
0
1
B
反应时间
0
-1
0
0
0
0
0
0
-1
1
1
1
0
1
-1
-1
0
C
颗粒大小
0
-1
1
-1
0
0
-1
0
0
-1
1
0
0
0
0
1
1
Y
得率
4.7023
4.1864
4.2203
4.1798
4.7038
4.6703
4.4536
4.6898
4.1032
4.2565
4.2052
4.1162
4.7351
4.3389
4.2102
4.1008
4.3085
3.8
3.75
2.7
3.65
3.6
3.55
3.5
3.45
得
率
/
%
15 25 35 45 55 65
粒径大小/目
4.8
4.6
4.4
4.2
4.0
3.8
3.6
3.4
3.2
3.0
2.8
得
率
/
%
10 20 30 40 50 60
液料比/mL·g-1
4.8
4.3
3.8
3.3
2.8
2.3
1.8
1.3
得
率
/
%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提取时间/min
谢晨阳等:响应面法优化接骨木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第3期
来源
模型
液料比A
反应时间B
颗粒大小C
AB
AC
平方和
0.91
0.029
0.012
7.29E-03
0.027
8.61E-03
自由度
9
1
1
1
1
1
均方
0.1
0.029
0.012
7.29E-03
0.027
8.61E-03
F值
70.52
19.80
8.67
5.06
18.86
5.98
P值
<0.0001
.0030
0.0216
0.0592
0.0034
0.0444
显著性
**
**
*
**
*
41
来源
BC
A2
B2
C2
残差
失拟项
纯误差
总和
R2
平方和
2.94E-04
0.17
0.39
0.18
0.01
7.85E-03
2.24E-03
0.92
0.9903
自由度
1
1
1
1
7
3
4
16
均方
2.94E-04
0.17
0.39
0.18
1.44E-03
2.62E-03
5.59E-04
F值
0.20
119.72
273.16
125.59
4.68
P值
0.6651
<0.0001
<0.0001
<0.0001
0.0852
显著性
**
**
**
续表4
注:**表示<0.01极显著,*表示<0.05显著
3.2.3交互作用对得率的影响
由液料比和反应时间对得率的影响(图4)可
知:液料比与反应时间交互作用对得率影响极显
著,响应曲面陡峭,颗粒大小恒定,得率伴随液料
比的增大而先增加后减小。反应时间变化率对得
率的影响小于液料比的变化率对得率的影响。
图4 液料比和反应时间对得率的影响
由液料比和颗粒大小对得率的影响(图5)可
知:液料比与颗粒大小交互作用对得率影响显著,
反应时间恒定,提取得率随液料比增大而先增加
后减小。液料比的变化率对得率的影响高于颗粒
大小变化率对得率的影响。
图5 液料比和颗粒大小对得率的影响
由反应时间和颗粒大小对得率的影响(图6)
可知:反应时间与颗粒大小交互作用对得率影响
不显著,等高线呈圆形。液料比恒定,得率伴随反
应时间的延长而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反应
时间的变化率对得率的影响高于颗粒大小变化率
对得率的影响。
图6 反应时间和颗粒大小对得率的影响
3. 3 提取工艺条件的寻优及检验
在各因素各水平试验范围内,预测接骨木挥发
油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57.6mL/g,反应
时间37.4min,颗粒大小49.6目,此时超声波-微
波提取接骨木挥发油的得率最优,可达到 4.568
58%,3 次平行验证试验提取得率的平均值为
4.59%,接近预测值,说明模型方程是合理有效。
4 结 论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 试验设计以
及响应面分析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
提取条件,在此条件下提取得率与理论预测的数
值比较相近,试验证明模型方程是合理有效的,具
有一定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1.
[2] 慕运动. 响应面方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郑州工程
学院学报, 2001, 22(3): 91-94.
[3] 茆诗松, 王静龙, 史定华,等. 统计手册[M].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2003.
[4] 赵鹏,李稳宏,朱骤海,等. 超声波提取冬花多糖的响应面
法工艺优化[J]. 精细化工, 2009, 26(6): 548.
[5] 周国仪, 舒静, 黄泽元.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芝麻叶黄酮
的研究[J]. 食品与机械, 2007, 23(3): 77-80.
[6] 李权, 林金国, 王晓娴. 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香樟木质部
提取物的响应面优化[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6): 665-670.
第1作者简介:谢晨阳(1983-),男,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林产化学加工学。
收稿日期:2016-04-02
(责任编辑:李 丹)
4.8
4.6
4.4
4.2
4
1.00
0.50
0.00
-0.50
-1.00-1.00
-0.50
0.00
0.50
1.00
B:提取时间 A:液料比
4.8
4.6
4.4
4.2
4.1
1.00
0.50
0.00
-0.50
-1.00-1.00
-0.50
0.00
0.50
1.00
C:粒径大小 A:液料比
4.7
4.5
4.3
4.8
4.6
4.4
4.2
4.1
1.00
0.50
0.00
-0.50
-1.00-1.00
-0.50
0.00
0.50
1.00
C:粒径大小 B:提取时间
4.7
4.5
4.3
林 业 科 技 第41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