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椰子油在猪日粮中的应用探讨



全 文 :椰子油在猪日粮中的应用探讨
刘元述 戴德渊
刘元述,昆明三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50217,昆明市国
家经济开发区万裕路。
戴德渊,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收稿日期:2010-03-25
1 椰子油的理化特性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脂肪由甘油的三个羟
基与三个脂肪酸缩合而成,类脂包括磷脂、糖脂、脂肪
酸、固醇及其脂[1]。根据原料来源分为植物性油脂和动
物性油脂。植物性油脂主要含甘油酯、磷脂类、脂肪酸
及其它脂溶性物质,精炼后的植物油中甘油三酯占
99%以上;动物性油脂的成分比植物油多含胆固醇及
胆固醇酯。
按碳链长度分为:短链脂肪酸(C<6)、中链脂肪酸
(6≤C≤12)、长链脂肪酸(C>12)。
按碳原子间双键数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一个
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一个以上双键)、饱和脂肪酸
(无双键)。
而椰子油含中短链脂肪酸的比例达 80%以上,其
中 C12脂肪酸含量占 60%,还含有超过 15%的 C6、C8、
C10脂肪酸,是低碳脂肪酸最丰富的来源。在 26 ℃以上
为清澈的液态,22 ℃以下则变为白色的固态。
目前根据油脂加工方法不同,有原生态椰子油和
椰子油。原生态椰子油(VCO)是用机械或天然的方法,
经过或不经过加热,从新鲜成熟椰肉中制得的一种油
脂。椰子油(CO)是采用干法加工从椰肉中制备的,即
将椰肉暴露在高温下或阳光下几天,直到除去大部分
的水分制成椰子干,再粉碎、压榨或浸提而获得。VCO
比 CO保留了更多的多酚和维生素 E等不皂化成分 [2,3]。
2 脂肪的营养作用和在饲料中的加工特性
2.1 脂肪的营养作用
2.1.1 超能效应
脂肪在能量营养中非常重要,每克脂肪燃烧可提
供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 2.25倍。含脂肪
多的食糜比含脂肪少的食糜通过消化道要慢,日粮中
添加脂肪有助于改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小肠的
消化和吸收,往往会获得比预期更多的能量,这种现
象被称为“超能效应”或“超代谢效应”。
2.1.2 配制高能量日粮
现代遗传育种技术的进步凸显日粮能量的重要
及与能量相关饲料技术不配套问题,导致良种的遗传
潜力得不到有效地发挥。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市场
竞争的加剧以及对日粮能量认识的提高, 正确地选择
添加脂肪成为提高饲料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
2.1.3 提供亚油酸、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
椰子油中富含的 ω-3及 ω-6系列脂肪酸对维持
动物体内血压、血小板凝集及前列腺素功能起重要的
调节作用,保证动物正常生长发育。
2.1.4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色素的吸收
维生素 A、D3、E、K 在肠道需要脂肪为介质才能
吸收,日粮中 3%~5%的粗脂肪水平可促进脂溶性维
生素的利用。此外,肉鸡皮下脂肪和脚胫的着色程度
影响其商品性和经济性。肉鸡皮下脂肪和脚胫的着色
程度主要是取决于饲料中的叶黄素含量,而叶黄素也
需脂肪为介质才能较好吸收和沉积。Hamilton(1992)研
究表明,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对叶黄素在肉鸡体内的
吸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中长链饱和脂肪酸为例,
随着碳链的增长,促进叶黄素被吸收到肉鸡血清里的
能力越来越小[4]。因此,含中短碳链脂肪酸较高的椰子
油,能提高叶黄素在肉鸡皮肤上的沉积。
2.1.5 脂肪具有抗热应激作用
由于脂类物质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相比,有助
于降低动物的体增热,减轻热应激的影响。夏季在春
季日粮基础上增加 1%~2%脂肪,适度提高饲料能量
水平,可提高蛋鸡抗热应激的能力[5]。
2.2 脂肪在饲料加工中的加工特性
2.2.1 降低饲料粉尘,延长制粒机环模的寿命
在生产实践中,若饲料配方成本许可,加入 0.5%
~1.5%的脂肪可显著降低饲料的粉尘,提高饲料的感
官性。同时,由于可减少物料与制粒机环模孔壁的摩
擦系数,而延长环模使用时间。笔者在饲料生产中就
《饲料工业》·2010年第 31卷第 13期资 源 开 发
50
发现,以孔径为 2.5 mm和厚度为 20 mm的碳钢环模
为例,生产玉米豆粕型乳猪料,日粮粗脂肪含量在
3.5%左右时,环模生产 700~800 t即报废;日粮粗脂肪
含量在 4.5%左右时,环模可生产 1 600~1 800 t才报
废,延长使用寿命 1倍。
2.2.2 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饲料加工可改变饲料中的脂肪品质,进而影响对
脂肪的利用。谯仕彦(1997)报道,膨化过程中使饲料原
料中微生物分泌的脂肪酶完全失活,从而提高了饲料
的贮藏性能。饲料加工对脂肪的另一作用是,由于油
脂细胞的破裂,油脂浸到细胞表面,不仅改善饲料外
观,更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动物对饲料中的脂
肪消化率[6]。
3 椰子油的消化、吸收特点
3.1 消化
脂肪经胃蠕动初步乳化,进入十二指肠后与胰液
和胆汁混合,在肠蠕动下进一步乳化,在胰脂酶作用
下甘油三酯变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一酯,甘油一酯继
续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磷脂由磷脂酶水解成溶血磷
脂;胆固醇酯由胆固醇酯水解酶水解成胆固醇和脂肪
酸。消化产物之间由于极性和非极性基团互相作用,
最后聚合形成适合吸收的乳糜微粒。
3.2 吸收
脂类吸收开始于十二指肠远端, 在空肠近端结
束。脂肪酸的吸收速度与碳链长度呈负相关,碳链越
短越易消化吸收。中短链脂肪酸酯化率低,大部分不
必经过脂肪酶的降解直接吸收;长链脂肪酸必须经过
酶解作用,形成脂肪微粒后在吸收细胞内重新合成甘
油三酯才能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转运。中短链脂
肪酸在利用效率、利用速度上都显著高于长链脂肪
酸。这是由于中短链脂肪酸被吸收后,可以直接透过
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7]。
Freman等在 1963年就已确定,一般不饱和脂肪
酸比饱和脂肪酸更易消化吸收,二者呈明显的线性关
系。有不饱和脂肪酸存在的情况下,长链饱和脂肪酸
的吸收增加,脂肪的吸收利用还要受到日粮中不饱和
脂肪酸(U)与饱和脂肪酸(S)比率的影响。Stahly(1984)
推荐 U/S的比值至少 1.5: 1,大于 1.5则脂肪的消化
率相当高,平均为 85%~92%;U/S的比值为 1.0~1.3,
则消化率为 35%~75%[8]。
但椰子油例外,虽其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但
中短链脂肪酸近 80%,极易吸收,故椰子油优于其
它油脂。
4 母猪日粮中添加椰子油的作用
4.1 妊娠母猪添加脂肪可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母
猪分娩前至少应饲喂 1 kg脂肪,并且至少应在分娩
前 1周添加。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为了使母猪做生理上
的调整,吸收脂肪并将其转运至乳汁。妊娠母猪饲喂
富含中短链脂肪的椰子油,能够增加仔猪初生时的成
活率,尤其对初生重不足 900 g的仔猪;在怀孕母猪
临产前 2周的日粮中添加 6%的脂肪,仔猪的初生重
可提高 10%~12%。
4.2 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能促进母猪采食,减
少体重损失,缩短发情间隔时间,提高乳汁中脂肪含
量,有利于仔猪生长。乳汁的脂肪酸组成与日粮组成
呈相关性,中短链脂肪对仔猪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
主要因为它们能被仔猪迅速消化和吸收,有助于维
持和提高仔猪的血糖水平;中短链脂肪还能够促进
仔猪的免疫活性,改善其抗病力,降低仔猪腹泻率。
椰子油中的辛酸还对引起乳房炎的链球菌有较强的
抗性,因此,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适量椰子油具有实
际意义。
5 仔猪日粮中添加椰子油的作用
5.1 无论哺乳期仔猪还是早期断奶仔猪,体脂是极
为宝贵的。体脂储备不足,有碍仔猪生长潜力发挥,在
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植物性的椰子油尤为重要。
而添加脂肪的效果,除受仔猪消化生理、脂肪酶系变
化外,还受日粮结构等影响。
5.2 哺乳期仔猪脂肪酶分泌不足,但对乳脂的消化
率很高。分析猪乳的脂肪酸组成,中短链脂肪酸有较
高的消化率,中短链脂肪酸对弱小仔猪和应激情况下
的快速供能具有实际意义,而中短链脂肪酸即可通过
添加椰子油获得。
5.3 四周龄断奶仔猪一周内脂肪酶下降 30%~60%,
经两周后恢复增长,仔猪断奶后小肠表现严重的绒毛
脱落,肠粘膜淋巴细胞增生和隐窝有丝分裂速度加
快,除了由于饲粮结构变化带来的肠道损伤外,消化
道和消化腺的体积、质量均未达到成熟,这在很大程
度上限制了脂肪的消化吸收。脂肪对小肠绒毛的影
响,因脂肪类型和添加量不同而异。有学者认为日粮
添加大量脂肪,会降低小肠绒毛高度,使脂肪利用率
下降。而早在上世纪 80年代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
刘元述等:椰子油在猪日粮中的应用探讨 资 源 开 发
51
研究人员发现在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方面,椰子
油和大豆油混合物明显优于其它脂肪来源和组合。该
混合物还提高了中链脂肪酸消化率。对饲喂椰子油和
大豆油混合物的结果比较,显微图像显示肠道更长,
肠绒毛发育更充分[9]。根据不同脂肪来源对仔猪饲料
报酬、增重等指标的影响效果,建议按下列顺序选择
脂肪种类:椰子油+大豆油(1: 1)>椰子油>椰子油+玉
米油(1: 1)>豆油>玉米油>猪油。
6 在猪日粮中添加椰子油应注意的问题
①合理搭配。依据各个生理阶段对脂肪酸的需要
及脂肪的消化率,科学平衡脂肪酸组成,同时保持适
当的蛋能比。
②日粮中添加极强氧化性的高铜时,增加多维
(VA、VE)、胆碱、肉碱及抗氧化剂的添加。
③断奶仔猪日粮可考虑添加适量的乳化剂,促进
脂肪微粒的形成,可进一步提高椰子油的消化率。
④控制椰子油的质量。需要考虑其加工方式、控
制酸价、过氧化值。饲料生产中可优先选择以新鲜椰
肉冷榨方式获得的原生态椰子油。
⑤椰子油在 22 ℃以下呈固态,添加时需要加热
溶化,但不宜使用直接火烧高温加热,适宜采用水浴
方式温和缓慢溶化。
⑥环境温度对猪日粮脂肪的消化吸收有影响。猪
只在适宜环境温度和较高环境温度时日粮脂肪消化
吸收率高,在较低的环境温度时日粮消化吸收率差。
因此,保持猪只适宜环境温度;同时,在高温环境采食
量下降时,应适当增加椰子油的添加。
7 小结
①椰子油的消化利用受日粮结构、猪生理状况、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日粮配方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
些影响因素,以达到最大程度提高脂肪利用率,改善
生产性能。
②椰子油含中短链脂肪酸高,对改善仔猪和母猪
的生产性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顺伍主编.动物生物化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117-118.
[2] 李瑞,李枚秋,夏秋瑜,等.原生态椰子油的功能性质及应用[J].中
国油脂,2007(10):10-13.
[3] 石定秒,余中方,黎国文.椰子油制取工艺及技术参数的探讨[J].
中国油脂,1997(2):12-13.
[4] 张镇福,苏中厚,吴赐芬,等.不同脂肪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腹
脂含量和脚胫着色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1(12):8-9.
[5] 戴德渊.蛋鸡热应激的调控措施[J].饲料工业,2008,29(13):19-21.
[6] 顾宪红,李德发.仔猪脂肪代谢的影响因素[J].饲料研究,2001
(4):10-14.
[7] 欧阳五庆主编.动物生理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171.
[8] 吴静.猪营养中脂肪酸平衡[J].饲料研究,2006(3):39-41.
[9] 袁森泉摘译.脂肪酸混和物可使仔猪的生长最佳化[J].当代畜禽
养殖业,2003(6):42-44.
(编辑:刘敏跃,lm- y@tom.com)
刘元述等:椰子油在猪日粮中的应用探讨资 源 开 发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