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榔榆树在园林中的应用



全 文 :2015年第9期现代园艺
榔榆树,也被称为小叶榆,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在我
国主要生长在华南和华中地区[1]。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枝叶
繁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在园林建设中被广泛应
用。
1 榔榆树的基本特征
榔榆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可生长至25m,胸径可以达到
1m;树冠广圆形,树干基部有时呈板状根,树皮呈灰色或灰
褐,裂成不规则鳞状薄片剥落,露出红褐色内皮,近平滑,微
凹凸不平;当年生枝密被短柔毛,深褐色;冬芽卵圆形,红褐
色,无毛。叶质地厚,披针状卵形或窄椭圆形,稀卵形或倒卵
形,茎脉两侧长宽不等,先端尖或钝,基部偏斜,楔形或一边
圆,叶面深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凹陷处有疏柔毛外,余处无
毛,侧脉部凹陷,叶背色较浅,幼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或沿
脉有疏毛,边缘从基部到先端有钝而整齐的单锯齿。整体树
形优美、姿态潇洒、树皮斑驳、枝叶细密,观赏价值较高,是园
林中常用树[2]。
2 榔榆树在园林中的搭配方式
2.1独植
这是乔木种植的主要方式,通常应用在面积较广的草
坪、湖畔、山岗及道路两旁等地,能有效吸引人们的视线。为
能充分展现独植树木的个体特点,应该选用枝条展开、姿态
端正优美、轮廓鲜明、生长良好且成荫效果佳等特点的树种。
2.2 对植
所谓对植,就是应用同一种的2棵或同一类两丛形状、
规格等基本相同的树木,按照中轴线对称栽植。当前,在城市
的公园、小区及广场的进出口及桥梁两头旁边可采取对植方
式栽植,可起到庇荫和美化的功能。
2.3 列植
列植就是直线栽植,横竖进行,可单行栽植,也可多行栽
植,可应用单一树种,也可应用多种树种。主要应用在公路、
街道两侧及林带等处,道路通常情况下均有中轴线,最适合
列植栽植。但是,要特别注意相隔距离,栽植过密是观赏树木
搭配中常见的问题。株距的大小,应充分考虑到榔榆树的生
长特点和规律。
2.4 丛植
将2~10棵间的同种或不同种类的树木紧密栽植一块的
方式就是丛植,主要在大草地、山丘、建筑物边缘、山石旁、水
边等地方被广泛应用。丛植应遵循多样统一原则,所选用的
树木应相同,但树木的形状、姿态及搭配方式应有变化,不能
进行对植、列植等方式构建成树林[3]。
3 榔榆树在园林中的具体应用类型
3.1园林景观树
在城市公园里,榔榆树通常作为景观树,主要在公园入
口处,往往会种植高大雄壮的榔榆树来突出气势,同时,发挥
做标志的指示效用。另外,在公园的草地内丛植榔榆树,同时
搭配不同类型、不同色彩的植物,不但能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还能使绿地更加饱满丰富,也可在较为开阔的草地上独植榔
榆树,发挥独木成林的特色。在亭台水榭、池塘边等处栽植,
能柔化这些园林景观,增强观赏性。
3.2 抗污树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降低,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当前世界性难题。在工业企业的绿化中,
应充分考虑到空气质量和污染的有效治理。榔榆树生长较
快,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防沙防尘等效用,对SO2等气体具
有良好的抗性,是工矿企业绿化的主要树种。
3.3 遮荫树
遮荫树主要是供人们遮阳纳凉,避免受到阳光的曝晒,
与此同时,大多数遮荫树可作为景观树。榔榆树枝叶繁多,树
冠较为开阔,具有良好的遮荫效果,是较为常见的树种。在一
些气温较高、夏季炎热、光照较强的地区可栽植榔榆树,让人
们在夏季能有良好庇荫纳凉的地方。在广场绿化中应用榔榆
树,可作为天然遮阳伞,将榔榆树的景观性和功能性充分体
现出来。
3.4 树桩盆景
榔榆树的枝条较为柔软,根部形状奇特,易修剪和造型,
可塑性强,是树桩盆景制作的主要材料。榔榆树树桩盆景在
园林中主要有2种应用类型:一是直接栽植在盆里,再摆放
到园林中作为观赏景;二是地栽桩景,将盆脱离或一并种植
到园林中形成独景或和山石搭配,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4 结语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
城市园林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保证园林树种的景观
性,还应发挥其功能性。榔榆树的搭配方式和应用类型较多,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园林设计的要求以及当地气候环境,选择
合适的搭配方式,选用适用的树种,营造出具有特色、功能性
及观赏性强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周文强.彩叶树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6)
2 黄月明.榕树在园林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0(7)
(责任编辑 王曼)
榔榆树在园林中的应用
余锋锋 高帅帅
(天津市松江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天津 300221)
摘 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以及园林城市概念的提出,园林工程中树木种类日益增加。近年来,榔榆树在
园林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绿化和美化效果。从榔榆树的生长特征出发,探讨榔榆树在园林中的搭配方式及
应用类型,以期为园林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榔榆树;园林;栽植及应用
园林应用
134- -
DOI:10.14051/j.cnki.xdyy.2015.18.113